我国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现状的文献综述
[摘要]在网络零售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零售业在我国依然有发展的优势和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网络零售业的比较发现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特点,进而归纳出制约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促进我国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网络零售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8-0030-03
1我国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发展现状
零售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零售业的业态不断创新,新兴零售组织形式不断涌现。近些年,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步伸入到了各个行业,网络零售行业也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但传统零售业还是存在其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从各地区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统计数据来看,2010年我国连锁零售企业总计实现销售额27385.4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18%;门店总数达到176792个,比2005年增长了67%;年末从业人数225.16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41%;统一配送商品购进额达到17412.5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07%。可见,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由于网点的快速扩张、规模效应的增强以及其他业务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和赢利水平的提高,使其经营业绩表现出持续健康增长的发展态势,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还对推动零售业连锁经营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产生巨大作用。图1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2005—2010)
2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与网络零售业的比较
2.1基本特征比较
我国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与网络零售业在基本特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业态分类、企业规模、组织结构、消费者构成和市场状况五个方面。在业态分类中,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业态多样,各业态之间相互渗透,其中百货店、超市、大型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是其主要的业态,而网络零售业主要包括网上商店、电视购物、邮购等方式。
2.2经营策略比较
在营销策略方面,我国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与网络零售业同样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广告策略、库存策略、配送策略和支付方式四个方面。其中在广告策略中,传统零售业主要采用传统的媒体进行营销,如电视、报纸等。而网络零售业主要使用互联网工具进行推广。在库存策略中,传统零售业具有自己独立的库存中心,而网络零售业只有少量大型零售商建有库存中心。另外在配送策略、市场状况、支付方式方面。两者还是拥有各自的特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3我国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的问题
3.1企业规模较小,缺乏规模效益
形成小规模经营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连锁企业从管理方式上几乎都是直营连锁,并以总店直接投资建立直营店形式扩大连锁规模。在营连锁固然拥有对分店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但其最大的缺点是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以支付建立分店所需的购地费、建设费或房租等。而目前我国连锁企业自有资金严重短缺,难以从市场化倾向日浓的商业银行获得足够的贷款。有资料显示,全国现有的连锁企业平均每家拥有的店铺数仅有15家,不少企业只有3~4家,远远达不到国际公认的平均拥有14家分店才能赢利的最低标准。而美国沃尔玛公司到2010年已开设超过8400家商场,2010财政年度(2009年2月1日至2010年1月31日)销售额达4050亿美元。再次荣登《财富》世界500强之首。因此必须重视发展除在营连锁以外的其他连锁经营形式,诸如特许连锁、自由连锁等,加快扩大连锁规模。
3.2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落后,物流成本高
享受统一、大量送货所带来的价格折扣的前提是建立健全物流配送中心。零售业越向着连锁方向发展,配送中心的地位越重要。它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重要途径。而在中国700 家连锁公司中有规模、有效率的配送中心寥寥无几。即使是开了120 家连锁网点的上海联华超市公司也才拥有4800 多平方米的配送中心。多数企业集中配送仅达到30%。这种表面连锁经营,本质仍是单体点分散经营的方式,难以形成真正的连锁经营,违反了连锁经营的基本原则。
3.3阶梯状分布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传统零售业总体呈现东部零售业强大而西部零售业弱小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见图2),城市发展饱和,农村零售业滞后态势。在西部欠发达地区,零售业的业态零散度高,商业网点建设不足,消费环境没有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经营者业态意识淡薄、业态界限不清、规范化程度低,虽出现诸如超市、连锁店等零售业态的新形式,但很不规范,有些名为连锁店,实为自选商场;名为连锁店,实为“连而不锁”,无论是价格、进货渠道,还是决策、管理都各自掌握,达不成统一,新业态优势难以发挥。
3.4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待提高
我国很多连锁企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扩大企业规模和降低企业成本下,缺乏对企业品牌塑造的重视。有些地区性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忽视了企业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宣传和塑造,使连锁企业在扩张问题上面临很大的障碍。与此同时,随着国外知名连锁经营企业进入我国市场,使我国连锁企业品牌如何生存、发展和延伸面临更大的挑战。所以,加紧提高我国连锁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3.5管理机制不成熟,缺乏连锁经营复合型人才
连锁经营的核心是规范化,离开了规范谈经营管理,不利于连锁经营健康发展。大多数零售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机制,注重市场促销、价格战,忽视对经营战略的研究,管理混乱,企业效率低下。另外,我国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管理人才不足,缺乏营销策划人才、店铺人才等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使传统零售连锁经营在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尤其是店铺迅速扩张中存在问题。
4促进我国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的对策
4.1扩大经营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连锁企业之所以要鼓励有优势的连锁经营企业兼并实力弱小的商业网点,合并成统一的连锁经营企业。是因为连锁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后能够通过规模采购和批量进货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货成本。因而打破传统产业、部门和区域的界限,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资产重组和优化产业结构,把
实力较弱、规模较小的连锁经营企业同实力强的连锁企业合并起来,实现规模效应才是连锁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因此要鼓励有条件的连锁经营企业跨地区发展,扩大市场占有率,培育出一批全国性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
4.2加强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随着零售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国外零售巨头的进入加剧了零售业之间的竞争。尽快建立规范化的配送中心,提高物流的配送率就显得尤为重要。配送比例已成为制约我国连锁企业规模扩张的“瓶颈”,欧美发达国家连锁企业的配送比例一般为80%~90%,而我国一般城市仅为30%~60%。配送中心是沟通总部和门店的纽带,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可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以及提高经济效率。因此,加强配送中心的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经济实力强大,条件具备的连锁公司,可以自建配送中心;二是联合多家连锁企业加大投入,在原有的仓储运输设施上加以改进,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配送效率,但要避免重复建设;三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将自建的配送中心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按照现代物流要求,整合物流组织,提高物流业的技术水平。
4.3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我国的小城镇和农村具备广阔的消费市场,而外资零售企业大多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布点,短期内不会进入小城镇和农村。所以与中心城市相比,这里传统零售业的竞争并不十分激烈,正值我国零售业网点扩张、规模壮大的好时机。在网点布局上,我国零售业应积极了解居民的生活消费习惯、民俗文化,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合理建立连锁分店,扩大销售规模;在业态选择上,以适合小城镇和农村的消费水平的连锁超市为佳,相应的产品定位,也可以走以生活必需品为主的道路。
4.4实施品牌化战略,提高竞争力
连锁企业应该发挥零售企业贴近消费者,了解消费需求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发设计自有品牌产品,降低成本,占有市场,以提高零售业对抗竞争的能力。要增强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制定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实行全面的质量监督和管理,维护自有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注重品牌管理,制订品牌信誉方案,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关系,用合适的战略及方法,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做大做强连锁品牌。企业在关注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的同时,要特别关注现实的和潜在的加盟店对其无形资产的高度认同。比如在连锁企业的无形资产的转让中,可以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
4.5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的培养,提高软硬件水平
首先要依靠部门、地方、社会的力量,建立应用人才教育、培训、考核的体系和制度,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基础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上岗培训与轮岗培训相结合。培养适合我国连锁商业发展的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连锁经营人才。其次加快计算机、电子收银机、条码等硬件设施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相应配套的各类管理软件的开发推广。进一步改善仓储设施、配送中心等流通设施,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系,使我国连锁商店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颖.购物篮分析在网络零售业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11-12.
[2]黄显兵.我国零售业态发展趋势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4:4-13.
[3]初晓峰.我国零售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15-26.
[4]金晶.零售业连锁经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3:46-50.
[5]苏梅梅.中国零售业外资进入与过度竞争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4(3):180-181.
[6]李果.当前开拓农村零售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8(48):27-28.
[7]何春燕.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存在问题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4(3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