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

从国际市场能力重建看中国进出口的策略全文

发布时间:2015-09-28 08:51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1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1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

第二章 金融危机的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第一节 金融危机前中国出口的特点………………………………………… 3
第二节 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产生的影响…………………………………… 4

第三章 从危机中发现出口机遇
第一节 危机后中国的优势 …………………………………………………  7
第二节 中国出口的机遇 ……………………………………………………  8
一.国外市场能力减弱的表现 ………………………………………… 8
二.把握机遇----重建市场能力 ……………………………………… 9
第四章 面对机遇中国政府的应对策略  …………………………………12
第五章 结论 …………………………………………………………………… 14

参考文献 ………………………………………………………………………… 15
致谢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众所周知,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世界,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作为WTO的一员,有超过 60%的外贸依存度和高达GDP比重32%的出口额,这样的比例使得中国也在这场危机中不能独善其身。然而从2009年二季度起,全球经济开始出现复苏迹象,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回暖较快。其中作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功不可没。
2010年中国经济的内部与外部环境都会比09年好。就国际环境来讲,金融危机后各国都相应作出了一些对策来应对危机,美、欧、日本等国都将缓慢复苏,发展中国家也将从危机中走了出来,国际环境逐步好转。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但受影响的程度与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要轻微得多。从宏观来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稳健,强势人民币、巨大的贸易顺差、稳健的政府财政状况、巨额外汇储备和巨大的国内市场。这些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
当然,2010年中国的挑战也还是十分严峻的。尽管宽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但是在当前财政支出与新增货款的规模上,明年不可能再扩大。外部环境上,虽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但基础不稳固,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
此时此刻,中国的国际贸易不可能跟着它们慢慢复苏,因为没有人知道究竟会持续多久。我们必需清楚的认识到,国际的市场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对旧的出口方式是一种压制,而对以新的认识和新的方式来看待这种变化则是一种机遇。我国出口的方式也应该顺应这种变化,而如何顺应这种变化则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研究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出口机遇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中国加入WTO,参与国际贸易使得这次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影响更加严重,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采取过度贸易保护政策发展经济是不可能的,各国的贸易政策是建立在互惠、对等的基础上的,要进入他国市场就必须首先开放自己的市场。因此中国不可能再走回闭关锁国的道路,只有跻身世界的行列中国才能有一次新的飞跃。中国的经济再也离不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
现如今,由于国际市场资金链的断裂我国的出口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模式已经不能够顺应金融危机时期出口贸易的需求,如果一味坚持,我国的出口贸易只能走进一条死胡同,不但不能够有长足发展还有可能因此而陷入瘫痪。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国际形势变化所出现的国际市场新机遇,以新的方式迎合它,我国的出口贸易就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此时,通过重建国际市场能力,并以对外直接投资来转变中国过分依赖外商市场渠道进行出口贸易的贸易结构是形势所需。而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有效地绕过国外的贸易保护壁垒,既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为中国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创造了条件。因此通过该方式,可以及时改变中国的传统的出口贸易模式,使中国的出口贸易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国际经济危机后中国出口的发展机遇及国家的应对策略。基本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研究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首先分析金融危机前中国出口的特点,出口的模式,然后探究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第二部分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机遇。主要通总结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出口存在哪些优势,然后分析出如何通过这些优势来发现中国出口的机遇以及我国企业应该如何把握这些机遇。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中国政府为了好好把握这次的机遇,应该有哪些行动,出台哪些政策来给这些机遇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
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整理出金融危机前后到底是怎样的变化才导致中国的出口受到如此巨大的影响,有了这个思路就可以运用经济学的手段分析中国的出口模式以及出口的机遇,并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出中国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机遇,以及政策应该做出怎样改变,才能把握并很好的利用这样的机遇。

第二章 金融危机的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金融危机前中国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为世界贸易大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出口的快速发展,而中国的出口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上充裕的资金以及无限的需求给中国提供了大量出口的可能。中国凭借较低的原材料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从而使得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其中轻纺产品和机电产品为代表的工业制成品对于出口所作出的贡献尤为显著,因为以轻纺产品和机电产品为代表的工业制成品恰恰是中国在劳动力成本优势与规模经济优势双重覆盖面积最大的领域。
金融危机首先是在美国市场开始爆发,而美国对国际市场有很强的影响力,因此美国虚拟经济泡沫的破裂使得国际市场上资金严重匮乏,市场需求不断减少,同时市场能力也逐步减弱。然而,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依靠国际市场上已有的强有力的市场能力才能够快速稳定发展。这样一来,就使得中国的出口严重受损,导致外贸为主的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失业人口大量增多。
国际市场能力简而言之是指在国际市场上的存在一定联系的企业对于特定商品的销售能力。它分为有形市场能力和无形市场能力,有形市场能力主要包括市场渠道的构建能力,提供资金的能力以及劳动力配备的能力等,而无形市场的能力主要是品牌价值的销售能力。国际市场能力减弱主要是指有形市场能力的的减弱,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严重破坏,资金急剧减少,同时造成的失业人员的大量增加。

第一节 金融危机前中国出口的特点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贸易发展战略和贸易政策随着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改革和调整使得中国的贸易发展战略,从封闭式、内向式、极端进口替代向开放式、外向式、出口导向转变。这种变革和调整顺应了改革开放的要求,充分发挥了中国的比较优势。然而过分依赖出口,也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走了一些极端的路线。因此,在金融危机之前,中国所呈现的出口的特点如下:
(1) 我国采用的是出口导向型战略。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的对外贸易开始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市场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由进口替代贸易发展战略向出口导向贸易战略进行过渡。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优势十分明显,它使得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发展,贸易投资规模扩大,中国占世界的比重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加大。
(2)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出口贸易伙伴是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继续快速增长,与欧盟、美国和日本前三大贸易伙伴贸易额均超过2000亿美元。
(3)加工贸易的比例和规模过大。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加工产业,如纺织服装、轻工产品、塑料制品等。而加工贸易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外商投资企业, 近几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到总进出口额70 %以上。而主要的出口方式是利用国外的市场渠道和能力来进行出口。加工贸易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 但在加工贸易特别是来料加工中,外商投资企业完全掌握市场和销售渠道, 严密控制关键技术, 把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能力大多留在境外, 而中方只参与简单的加工装配环节。
(4)依靠国外的市场能力。当国际市场环境稳定时,国外市场有充裕的资金,良好的销售渠道以及广阔的市场需求。对于中国出口的产品可以进行及时的销售,这样就使得我国的出口行业蒸蒸日上。国家统计局报告说,中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到1%提高到2007年的近8%,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由1982年的43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509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982年的9.4%上升到2007年的10.3%;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升至4%,位居世界第五。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出口贸易模式呈现出了出口市场过于单一,完全依赖于国外的经营市场渠道的特点,这就给了金融危机可乘之机。金融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无疑会影响中国在美国的出口市场,而美国如此大幅度的经济波动显然会给影响世界其他国的经济发展,从而造成主要发达国家消费疲软,进口需求下降,最终使得整个市场渠道被破坏,这些都是市场能力减弱的具体表现,因而中国的出口也由此陷入了低迷时期。

第二节 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产生的影响

对于我国出口模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出口导向型的模式虽然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这次的金融危机却将中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所存在的弊端暴露无遗。其直接影响就是对出口导向型贸易的严重冲击以及国际市场衰弱给中国出口造成的损失。
改革开放后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战略之后,截止2009年中国有接近70%的外贸依存度,所以此次危机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2008年前9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现下滑。从全国看,2008年第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为5703.8亿美元,同比增长24.6%;第二季度为6637.9亿美元,同比增长26.9%,比第一季度增长2.3个百分点;第三季度为732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比第二季度的增幅回落2.6个百分点。
然而,得益于中国金融货币市场开放程度以及人民币市场化程度尚不完全,所以中国的经济就不会像美国一样金融体系结构完全崩溃。但是这次的金融危机还是对中国的出口方面产生了以下影响。
一、美欧日对中国产品需求大幅下降
美、欧、日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由于美、欧、日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滑坡,必然导致需求的减少。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使得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减少。 2008 年11 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急转直下,月度进出口总值增速由上个月的增长17. 5 %逆转为下降9 %,是自2001 年10 月份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出口方面, 11 月出口增速由上个月增长19. 1 %逆转为下降2. 2 %; 进口增速由上个月增长15. 5 %逆转为下降17. 9 %。除此之外,金融危机还影响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促使人们减少当前消费,从而使得我国的出口进一步减少。
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
贸易摩擦与全球或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当经济发展良好时,贸易摩擦会减少;当经济发展减弱时,贸易摩擦将加剧。2009年,新兴优势行业,如钢铁、汽车、通信设备、化工产品将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新热点。发达国家对涉及这些行业的贸易争端更容易采取贸易保护手段,以维护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2009年1-2月,仅浙江而言就遭遇贸易摩擦案件16起,同比上升45.5%,涉案金额1.8亿。像巴西、阿根廷和加拿大对鞋类产品发起了3次反倾销调查,均涉及浙江,像这样的不同国家对同一商品在短时间同时发起反倾销调查,为历年来少见。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前三季度,有19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了共88起贸易救济调查(反倾销57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15起、特保7起),涉案总额102亿美元,数量和数额同比分别增长29%和125%。
贸易摩擦的不断增多使得中国的出口受到严重限制,很多国家就会乘势给中国的产品冠之以“倾销产品”的罪名,而我国的出口也会处处受到限制,处处碰壁。
三、出口企业盈利恶化,就业形势严峻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加剧,使得工业目前面临着巨大压力。伴随着出口额的大幅下降和新产能的逐渐形成,许多行业开始面临产能过剩,造成出口企业盈利恶化。2009年7月PPI同比下降8.2%,给企业盈利带来了很大压力。企业面临的盈利环境恶化造成我国就业市场僧多粥少,而沿海大量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倒闭,更进一步加剧了失业的严峻形势。
与此同时,国内外大量投资者投资信心受挫。已经存在的大批中小企业也因为原来的资金供应链被打破,而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于是企业倒闭、裁员、减薪等现象随处可见。由于大批企业的停工、倒闭,很多未就业者就业困难,已就业者收入减少甚至失业,因此出现了大批的剩余劳动力。同时,由于之前商品的价格较高,现在突然回落,使得企业出现了大量的产品积压,利润幅度下滑严重甚至亏损,这又造成了更深一轮的企业裁员和倒闭。
出口企业人员不断减少,企业失去了活力,如此的状况也导致了我国的出口事业萎靡不振。
随着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了,因此中国的经济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侵袭。这次的危机严重打击 了中国过于依赖国际市场能力进行出口的特性。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抬头,贸易摩擦的日益加剧,中国的出口企业盈利的恶化,就业形势严峻的趋势,无一不说明了国际市场能力的衰弱给中国出口贸易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第三章 从危机中发现出口机遇

据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分季度来看,一季度下降24.9%,二季度下降22.1%,三季度下降16.5%,进入四季度后,进出口大幅反弹,12月当月出口实现正增长,达到17.7%,而当月进口大幅正增长,达到55.9%。联合国贸易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出口贸易占世界份额为9.25%、9.63%和10.66%,进口贸易占世界份额分别为8.16%、9.21%和10.66%。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正在慢慢恢复,于是很多人就会觉得原来金融危机也并不是那么让人胆战心惊。事实上,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成功摆脱金融危机阴影的表面现象而忽视了金融危机给我们所带来的机遇,因为只有不断总结每次事件的利弊,我们的国家才能够不断进步,我们的经济才能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腾飞。

第一节 危机后中国的优势

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但其影响程度与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要轻微得多。从宏观来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稳健。强势人民币、巨大的贸易顺差、稳健的政府财政状况、巨额外汇储备和巨大的国内市场,这些都决定了中国能比其他国家更好地应对本次金融危机。
首先,30年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增长,国力明显增强。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前列,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不断加强。   
其次,我国财政金融形势总体稳健,财政赤字规模较小,国债规模还有增发余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空间较大,国民储蓄率较高。而且我国经济目前基本上以实物经济为主体,虚拟经济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特别是我国没有过度发展金融衍生品,也极少购买世界上的金融衍生品。同时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外汇储备,资金供给比较充裕,抵御外部冲击能力较强,当国际上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引发的金融危机骤起或再次爆发时,我国财政金融形势总体稳健。
第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们的体制环境越来越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逐步提高,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上升。
同时,中国政府正在积极采取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及措施,包括积极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中国政府还将实施从财税、金融、贸易、产业、收费等多种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这些都为中国抓住金融危机的机遇,重建国际市场能力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二节 中国出口的机遇

现阶段金融危机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国外资金链的断裂,市场渠道的破裂,使得中国无法一成不变的依赖于传统的出口模式。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这次的金融危机正好给了我国这样一个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直接投资新建或是通过兼并的方式占领市场份额。
当然除此之外,我国还可以通过树立国际品牌形象,调整出口结构模式,加强产品的创新能力等方式来提升中国出口能力,而金融危机也的确给我提供这样一 个机会来恢复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弱势,但是这些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不是一时间可以做到的。而重建国际市场能力不但是一次机遇,也是一件刻不容缓工作。一旦错过,不知道下次是否还会出现;一旦错过,不知道我国的经济会受到怎样的创伤。因此抓住市场能力重建才是现如今我们应该要好好把握的机遇。

一、国外市场能力减弱的表现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市场能力主要表现在有形市场能力和无形市场能力两个方面,而这次的金融危机恰恰是对国际市场的有形市场能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使得国际市场的资金链断裂,国际市场渠道减弱,失业率增加。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美国国内市场能力的表现形式。
1.资金链断裂
资金链是指维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转所需要的基本循环资金链条。现金——资产——现金(增值)的循环,是企业经营的过程,企业要维持运转,就必须保持这个循环良性的不断运转。
美国债券研究机构显示,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信贷损失超过1.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曾经在世界金融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五大投行转瞬间不复存在,这场危机深刻地撼动了美国金融体系的根基,使得美国的金融体系崩溃。因此,美国市场上没有充足的资金来补充,市场缺少了流动性资金的补充就难以运营。
2.企业出现财务亏损,甚至倒闭,合作伙伴减少
2009年美国《财富》杂志显示,亏损993亿美元的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排名第一,排在美国国际集团之后的是住房贷款抵押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分别亏损587亿美元和501亿美元。此外,通用汽车以309亿美元亏损排第四位,福特汽车以147亿美元亏损排第八位。
同时,根据追踪破产情况的私营企业Automated Access to Court Electronic Records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2009年申请破产的公司数量年增38%至89,402家,远高于2008年的64,584家。
由此可以得出,美国企业的不断减少使得原本建立的良好的供销关系破裂,许多存续的企业失去了原有的合作伙伴,长时间肯定无法再继续维持运营,因此它们就会很急切想要找到一个新的合作伙伴。
3.失业率不断增加,人才流失
金融业盈利水平的下降将引发全球金融行业的裁员潮,至少金融行业的扩张热潮将停滞,并且影响其他行业的就业,使各国的就业市场都面临压力。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持续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为354万人,创5年来新高。纽约州政府的一项分析数据显示,这次金融危机可能令该州私营部门 2.5万人至 4万人失业,税收或将减少20亿至30亿美元。
根据最新报告显示,年龄在25岁以下的青年劳动者占美国全部劳动力人数的13.5%,但美国每4个失业者中就有一个是青年人。相对地,年龄在55岁及以上的劳动者占美国全部劳动力人数的19.1%,但这部分人群的失业率只有13.4%。调查还发现,青年劳动者经历的失业期普遍更长。而即使他们被雇佣,也很可能获得低于他们技术水平的薪资。
正所谓“美国打个喷嚏,全世界都感冒了。”因此,通过美国的市场能力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市场经过金融危机影响后的状态。从中可以总结出,国际市场呈现出资金链断裂,企业财务出现亏损,甚至倒闭,合作伙伴减少,失业率不断增加,人才流失严重。由此可见,国际市场正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国际市场能力正在受这种冲击而不断减弱,中国过于依赖国际市场能力的出口模式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二、把握机遇----重建市场能力
金融危机为中国的重建国际市场能力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中国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重建国际市场。而其中最好的方式是并购与新建。这些机遇体现为:一是,源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资产严重贬值。为缓解流动性短缺,金融或实体机构迫不得已大量出售资产以缩小规模,导致资产价格下跌,折现能力严重下降。二是,海外并购的监管和审查放松。在过去数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计划多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企业的“国有”背景让海外企业家和政治家担忧不已。不过,金融危机的到来,为筹集资金而疲于奔命的欧美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都放松了对中国国有企业的监管和审查,减少了跨境并购的政治障碍和隐性成本。
事实上,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和海外扩张极其活跃。据商务部最新数据统计,中国发生的跨境并购金额超过285亿美元,其中非金融业类并购占75%之多,国企的海外并购多以获取资源性资产为主,对于中国所缺少的能源资源、优质产业等,现在这种价格是购买的绝好机会。
既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给我国的出口企业带来了如此有利的一个机遇,我们的企业自然不能错失。为了好好把握这次机遇就要求我们的中小企业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需要进行以下几点调整。
1.通过并购和新建来参与国际市场能力的重建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为了缓冲国内经济的不景气对制造业的不利影响,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势必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带来了历史性发展契机。我国的中小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应对,并争取融通更多的资金,兼并或收购国外的科研机构、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企业和下游的产品销售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其在全球市场的销售份额,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给国际市场注入资金,参与其恢复市场能力。
2.抓住机遇,储备人才
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的一些大企业纷纷裁员,这为我国中小企业吸纳海外高端人才和留学人员提供了机遇;同时,金融风暴对我国的贸易、金融等行业影响比较大,这些行业的很多企业都在降薪、裁员或者破产,这些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人员需重新择业,就业压力加大,这为我国低成本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和金融人才创造了机会,同时也为国际市场储备人才,为今后发展打好基础。
3.企业间进行横向或纵向联合,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
企业由于在管理、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着比较劣势,单打独斗很难竞争过大企业,所以要想提高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实力,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企业的上下游之间都可以进行横向或纵向联合,这样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降低交易费用,减少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效率,避免价格战和恶意竞争;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融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坚固的国际市场能力,增强抵抗危机的 能力。
4.树立国际市场营销观念
中小企业要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必须实现营销策略的创新,以国际市场营销的新观念取代传统的生产和推销观念,充分把握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特点,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组织生产,筹划促销手段和确定分销渠道,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获取利润。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金融危机之中,其中中国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是相当大的。中小企业要想顺利渡过难关,必须认清这次危机的机遇,并牢牢把握这次机遇,通过并购与新建占领国际市场,同时储备人才,加强企业间横向纵向联合,树立国际市场营销观念,只有采取这些措施,才能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获得生存和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危机后的茁壮成长。


第四章 面对机遇中国政府的应对策略

为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及时拿出4万亿元救助资金,提出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措施,并将出台提高出口退税率及宽松的财政政策,加强了对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引导。我国政府为推动国内经济出了不少力。但同时我国政府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仅仅通过扩大内需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跻身世界大舞台的中国再也不可能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来发展。要想使中国的经济更上一层楼必须抓住重建国际市场能力这一机会。
事实上我国的外汇储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还比较充裕的,银行也有足够的储备金。为了重建市场能力我国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并完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体系以提供中国的出口行业更多支持,给它们一个很好的国内平台,从而促进中国出口事业的发展。银行应该给中国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条件,以便于受过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快速度过低迷时期,也给一些新兴企业发展的机会。如此一来,定能激活我国的出口行业。
1、鼓励对外直接投资,规避贸易壁垒
对外直接投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渠道。以对外直接投资来快速地实现更多国内企业的国际化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自身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一是可以有效地突破贸易保护的壁垒,实现贸易发展便利化。二是可以有效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是可以形成更多的跨国企业,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可以有效地实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和对外贸易的结构性调整。
因此,国家政府应当鼓励国内部分有实力的出口企业可以在综合考虑国际形势和企业自身状况的前提下,抓住机遇,到目标市场国进行“绿地投资”,直接设厂;或是与进口国同类产业寻求建立伙伴关系,加强合作;还可以收购国外相应的企业和销售渠道,整合可利用的资源、品牌和销售网络,扩大国际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2.鼓励中国企业利用外汇储备进行海外并购
截止2009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95万亿美元,其中主要是美元资产,黄金储备所占的比例很低,但由于美国经济受金融风暴冲击很大,美元的不稳定有可能导致外汇储备大幅缩水,所以为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必要调整外汇储备,适当减少美元储备。那么。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外汇储备支持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所以充足的外汇储备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我国进行海外投资的资金来源。
3、调整政策,推动出口增长
中国政府必须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出口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中国出口的主体,其发展运营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出口贸易的长远发展,保护中小企业也就保护了中国的出口。企业的存续也为民众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反过来也有利于扩大消费。
 因此,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国家出台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的相关政策非常必要。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尽可能做到足额退税。进一步推动银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降低出口收汇风险。稳定人民币有效汇率。改善加工贸易政策环境。鼓励地方政府出台诸如出口企业的融资担保基金、减免收费、贷款贴息等应对措施,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增强外贸企业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促进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4、制定和完善对外直接投资法律法规体系
依法指导和管理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目前,国家对境外投资的管理主要以国务院各部门颁布的规定为依据,还没有统一的对外投资法律这些规定往往是针对国有企业的。对于民营、私营企业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而许多高科技企业都属于民营或私营性质,而且许多企业对我国有关境外投资的规定并不了解。一些企业则通过在我国香港特区或外国的机构进行投资,绕过国家的外汇管制。
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法,国际惯例接轨的《中国对外投资法》,《中国对外投资公司法》和《中国对外投资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使海外企业经营有法可依。要尽快以法律形式明确对外投资保险机构的地位、性质、职能、运作方式及相关的保险事项。建立我国的对外投资保险制度,为企业可能在国外遇到的政治风险和其他非商业风险提供政策性支持,避免出现先组建后规范的混乱局面。
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必然会遇到很多阻碍,这时就需要中国政府出面支持,中国政府通过鼓励对外直接投资,鼓励中国企业利用外汇储备进行海外并购,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制定和完善对外直接投资法律法规体系,这样有助于中小型企业尽快建立一个良好的国际市场,恢复我国的出口贸易,进而带动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


 
结论
   
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造成了严重冲击,而且这种影响可能还要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但它让我们意识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思考一下到底按照这样的模式发展下去是对还是错。这次的金融危机正好给我们这样一个停下脚步的机会。我们也发现,虽然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模式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其实他还是存在很多弊端,我们应该正视并及时将其纠正,才能在以后得到更好的发展。
当然这次的金融危机本身也给中国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原来的出口模式只能顺应国际经济稳定时的发展,一旦经济出现波动,它的劣势就很容易显现出来。在这时我们就需要认识到金融危机正给我们中国提供一种机遇,国际市场能力重建,它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实现,这样可以规避国际间的贸易 壁垒,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目标国市场的资源。通过并购和兼并还可以充分利用原本不能被合理利用的资源,这就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利润。从而改变我国先前的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出口模式。
通过重建国际市场能力建立新的出口模式,可以摆脱国际市场经济波动的影响,等下一次危机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出口就不会受到如此严重的影响。就目前来说,我们国家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正在由完全依赖于国外市场的出口形势转变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相信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我国能够很快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最后在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双重作用下迅速占领国外市场,在国际市场上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到时候我国的出口就再也不会这么轻易地被国际市场所影响了。
相信金融危机给中国出口贸易带来压力和挑战的同时,也能让广大出口企业在新的动力和机遇中成长,同时在国家相应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保持信心、主动寻求各方合作、整合国内外资源,为危机过后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为更优的产业结构和更强的国际竞争力集聚力量。

【参考文献】

[1]欧文B塔克,李明志等译.今日宏观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页38_56
[2]钟永生.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是挑战更是机遇. [M].北京:新财经. 2008.12.页156_201
[3]黄汉民. 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01
[4]李刚.迈向贸易强国-中国外经贸战略的深化与升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08
[5]张鸿.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05
[6]黄静波.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改革.[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04
[7]陈丽丽.迈向贸易强国的战略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01
[8]杜奇华.国际投资.[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 
[9]黄萍.金融危机下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对策.[J]. 陕西:金融观察.2009年9月
[10]钟新昌.浅谈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契机.[J]. 成都: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4期
[11]时寒冰.中国怎么办.[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1.01
[12]乔治.索罗斯.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1.01 
[13]李凤云.金融危机深度解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02.01 
[14]孙淑红.国际投资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08.01 
[15]马克斯.奥特.新一轮世界经济危机以及应对措施:崩溃已经来临.[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01.01
[16]王洁云.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2
[17]王敏.解读次贷危机[J].当代经济,2008.2
[18]徐剑明.《国际营销实务与案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
[19] Investment Brief. Global FDI in Decline Due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a Further Drop Expected [R]. Investment Issues Analysisi Branch of UNCTAD, Number1, 2009
[20] Chang,S.J.(Ed.).ial crisis and transformation of Korean business groups: The rise and fall of Chaebols. 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1]Coffee,iz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lessons from securities marker l of Corporate Law,25(1):1-39


致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王克春老师给了我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王克春老师平时专注于他的科研,但是为了我们的论文,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耐心的指导我们写作论文。当我失去了头绪,不知该从哪里入手时,王老师总能给我指亮明灯,让我继续写下去,今天我的论文能够如此顺利地完成,我衷心感谢王克春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除此之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室友们,大学四年一晃就过去了,一切都仿佛还在昨天,四年里我们可以说是形影不离,我总是被照顾的那个,因为有你们我才觉得自己原来并不孤独,现如今大家都要各奔前程,不知道何时才能见面,希望我们都能开开心心,当然最好是每个人都前途似锦,我会记住我们在一起的每一个美好的回忆。
谢谢!
 

上一篇:广告的翻译的中英文差异

下一篇:雪莱诗作中的自然意象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