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

制造类上市企业总成本粘性的行业差异的论文写

发布时间:2015-08-07 09:08

 0 引言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良好的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近些年,一些产业界和学术界提出了成本粘性这一概念,其主要内涵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企业在业务增加时,成本增加的幅度,比企业在业务量缩减时,成本降低的幅度要大。其中,业务量增加和业务量减少的幅度保持相同。从这个定义出发,分析我国的上市企业尤其是制造类的企业,其成本粘性如何?行业差异因素对成本粘性有何影响?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对制造类企业的成本粘性进行进一步地探讨。 
  1 研究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成本粘性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初期,由于研究的样本数量较少,得到的结论也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Noreen and Soderstrom(1997)对一组医院经营成本的研究,但没有得出关于成本粘性的相关证据。又如Balakrishnan, Peterson, and Soderstrom (2003)(hereafter, BPS)对医疗诊所成本的研究,但其得出的结论只是局限于医疗诊所这一行业。 
  Anderson, Banker, and Janakiraman(2003)在研究过程中,大大增加了样本的数量,他们通过有力的数据,论证了成本粘性确实存在。其研究结果发现,业务量上升1%时,销、管费用平均上升0.55%;业务量下降1%时,销、管费用平均下降0.35%。从这个相对准确的数据,比较有力的证实了成本(费用)粘性是真实存在的。 
  Chandra Subramaniam & Marcia L. Weidenmier(2003)在ABJ的研究基础上,扩大了研究范围,并把销售成本加入到销、管费用中,即后来的总成本。其研究的结果,证明了总成本粘性也是真实存在的。此外,国外对于粘性成本的研究,还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过比较,Kenneth Calleja,Michael Steliaros and Dylan C. Thomas(2006) 对美、英、德法等国家的企业进行可比较研究,通过大量的数据,证实了成本粘性的存在,并且在不同的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上看,英美国家的企业成本粘性较弱,而法德国家的企业成本粘性较强。 
  1.2 国内研究现状 
  从我国相关的研究资料来看,国内的学者在成本粘性方面的研究,进行得还比较肤浅,系统研究不同行业之间成本粘性的几乎没有。不过从其他的一些视角,关于成本的研究,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成本粘性这一特征。如,孔玉生等(2007)通过对我国927家A股上市公司的2001—2005年的数据测试后发现:营业收入增加1%时,营业成本增加1.0375%;营业收入减少1%时,营业成本减少0.9093%,这些数据的对比,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证实上市企业本粘性的存在。 
  刘武(2006)通过选用1998-2005年企业的年度财务数据,并建立计量模型进行检验,在他的研究结论中,对于一些行业的成本粘性做出了基本的判断,即在房地产行业,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粘性不强,而在一些制造业或者信息技术类企业中,存在较强的成本粘性。 
  2 相关假设及检验模型 
  2.1 研究假设 
  由于我国大量的国有企业在股权改革方面,存在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不少大型上市企业目前仍然是国企 “一股独大”,在这种情况下,在现代企业治理方面,存在较多的内部问题,更容易出现成本粘性行为。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基本假设就是以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粘性为基础的。 
  H1:中国的制造类上市企业存在总成本的粘性特征 
  2.2 实证检验模型 
  根据以上提出的基本假设,本文将使用Anderson等(2003)提出的基本检验模型来验证中国的制造类上市企业是否存在总成本的粘性特征。 
  ln■=?茁0+?茁1*ln■+?茁2*Di,t*ln■+?着i,t(1) 
  模型中变量的定义如下: 
  Ci,t为第i家公司在第t期的总成本,用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代替,Ri,t为第i家公司在第t期的业务量,用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代替,Di,t为哑变量——当Ri,t>Ri,t时取0,当Ri,tβ1+β2,即若存在成本粘性,则有β2<0,且其值越小,成本的粘性程度越强,εi,t为误差项。

 3 实证检验 
  3.1 数据的选取 
  在本文所设计的研究中,对于样本数据的选择,主要是从沪深股票市场上选取的制造业企业,时间规定在2000年到2009年,这个跨度的时间,可以完全满足相关模型的检验需求。其中,对于一些不理想的企业样本进行了剔除,以减少样本的误差,增强实际研究的说服力。经过对样本的处理和分析,实际得到了420家样本企业,共计3603个样本数据。所选企业的行业分布见表1,所以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 
  3.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对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从表2中可以发现,主营业务收入的中位数为1.157 E+9元,总成本的中位数为1.073 E+9元,总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的中位数为0.938619,但其标准差为2.347646,较大的标准差说明各公司之间的总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的差异非常大。 
  3.3 实证检验结果 
  将所选取的数据代入模型1进行回归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运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7.0。 
  通过表3我们发现,制造类上市企业总体存在较强的粘性行为,对全样本来说,β1的值为0.965,β2的值为-0.220,且都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当业务量上升1%时,总成本上升0.965%,而当业务量下降1%时,总成本仅下降0.745%,从而有效地证明了中国制造类上市企业总成本粘性的存在。在行业差异方面我们可以看出,除金属、非金属业的β2值为正外,其他行业均为负值,且绝大多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具体来讲,医疗、生物制品业和食品、饮料业的粘性程度最强,β2值分别为-0.694和-0.555,专用设备业的粘性程度极弱,β2值为-0.006,但其显著性达不到预期水平,交通运输设备业的成本粘性也较弱,β2值为-0.070。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选取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420家企业的3603个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此来考察中国制造类上市企业的总成本粘性程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将3603个样本数据按照行业进行分类,并分别进行检验,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中国制造类上市企业确实存在着总成本的粘性特征,且粘性程度较强,代表着粘性程度的β2的值为-0.220;②行业因素确实会对粘性程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医疗、生物制品业和食品、饮料业表现出较强的粘性程度,而专用设备业和交通运输设备业的粘性程度较弱,金属、非金属业并不存在总成本的粘性行为。既然行业之间的总成本粘性存在着差异,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如此大的差异呢?影响总成本粘性的主、客观因素又有哪些呢?这些问题将促使我们对总成本粘性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Mark C. Anderson, Rajiv D. Banker, and Surya N. Janakiraman. Are Selling,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Costs “Sticky”?[J]. Joum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 41(1):47-63. 
  [2]Chandra Subramaniam and Marcia L. Weidenmier, Additional Evidence on the Sticky Behaviour of Costs. Working Paper, 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 2003. 
  [3]Kenneth Calleja,Michael Steliaros and Dylan C. Thomas, Further Evidence on the Sticky Behaviour of Costs, 2005(3). 
  [4]韩飞,刘益平,等.成本粘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财会研究,2010(8):33-35. 
  [5]孙铮,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26-35. 
  [6]孔玉生,朱乃平,等.成本粘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7(11):58-65. 
  [7]刘武.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基于行业差异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2):105-112.

上一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仓库航材保障能力评估系统建

下一篇: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的投资成本核算方法的创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