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比例管理的问题和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得到了全面推广,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得到了很大的创新,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而言,其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利率市场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进而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促进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原则
(一)规模对称原则
规模对称原则中的对称指的就是在经济合理增长的基础上,保证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规模对称原则要求在资产与负债尽可能在总额上保持同步增长,实现动态平衡,进而降低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风险,减小商业银行发展的依赖性。
(二)结构对称原则
结构对称原则指的就是商业银行在考虑负债结构、利率水平、流转速度的情况下,对其资产期限与结构进行确定。针对这一原则来说,主要包括两点内容:一是,偿还期对称。其指的就是在商业银行中,为了确保现金流不会出现巨大浮动,保证资产与负债在偿还期内尽量对称。二是,成本结构对称。其指的就是在商业银行中,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使用,要求负债成本高低和资本成本高低相对称,假如负债成本较高,理论上,资产成本也要较高;相反亦然。与此同时,成本结构对称在运用资产过程中,需要对负债情况进行充分考虑。
(三)增量存量结合原则
增量存量结合原则指的就是商业银行需要对资产与负债的增量及存量进行综合管理,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提高增量,进而强化资产与负债的增量管理,实现资产与负债配置的优化,尽可能拓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规模。另一方面,强化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存量调整,尽可能减小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四)目标互补原则
目标互补原则指出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均是动态的,并且也是互相补充的。在某些情况下,盈利性的提高可以对流动性、安全性的降低予以弥补。在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单纯唯一的资产配置是不理想的,需要对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实现商业银行效用的最大化,达成预期的经营目标。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方法
(一)缺口分析
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中,缺口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汇率敏感性、流动性、利率敏感性的缺口分析。利率敏感性缺口指的就是商业银行在某些发展阶段内,需要重新确认利率的资产与负债之差,如果利率资产高于负债,就会出现正缺口;如果利率资产低于负债,就会出现负缺口。这些缺口和市场利率的关系就是:针对正缺口而言,假如市场利率处在上升趋势,那么资产收益增长速度就会大于资金成本增加,由此可以看出,正缺口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假如市场利率处在下降阶段,那么资金成本增加就要大于资产收益增加,由此可以看出,正缺口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消极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当商业银行出现负缺口的时候,情况正好与正缺口相反。对于缺口分析而言,具有便于理解的优势,然而因为其短期性与静态性,在商业银行运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存续期分析
与缺口分析不同,存续期分析主要是从长期角度分析利率变化对收益的影响,其分析更加精确。例如,现有两笔3年期固定利率贷款,利率不同,其中一笔偿还方式为到期后还本付息,另一笔偿还方式为每半年还付一半本息。因为两笔贷款现金流不是发生在同一时间,其存续期也不同,为此,两笔贷款的市场价值也不同。假如商业银行可以尽量实现资产与负债的存续期配比,在利率影响资产市值的时候,可以减少或者增加投资收益,降低利率影响,实现对利率风险的免疫。
(三)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属于一种动态分析法,其主要就是借助商业银行的现有信息与数据,在不同经济条件下,对未来利率变动进行预测,了解客户行为。相较于缺口分析、存续期分析而言,情景模拟法更加先进,为了获取最佳的管理策略,可以将商业银行经营策略划归到分析范围,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策略
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就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润,借助不同的金融负债形式筹集资金,经营对象就是金融资产,借助负债创造信用,并且向客户提供综合性、多类型的服务。因为运营事物主要是货币资产,为此,需要遵循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原则。针对商业银行而言,流动性就是确保盈利性与安全性平衡的杠杆,是达成盈利的重要途径;安全性是获取利润的重要保证。商业银行需要在流动性、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作为一种传统管理方式,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流动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商业银行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性理论、预期收入理论。在创新金融模式的过程中,负债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其主要就是借助资金介入方式,保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进而拓展资产业务,提高商业银行经济效益。在负债管理过程中,强化资产管理,确保资产流动性,进而提高商业银行经济收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而言,其主要追求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在坚持流动性、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三性统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银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管理人员就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化自我监督,采取合理的管理方法,保证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进而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顾芸.浅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J].时代金融(下旬),2014(07).
[2]韩冰.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3]刘凡璠.经济资本视角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4]高晓君.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研究——基于《巴塞尔协议Ⅲ》新规定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作者简介:王一璇,女,甘肃会宁人,汉族,本科。
上一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综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