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

大数据时代下农村金融体系信息化的研究方式

发布时间:2015-08-12 09:10

 2012年联合国发布的《大数据促发展:挑战与机遇》白皮书指出,大数据对于各国政府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可以使用极为丰富的数据资源来对社会经济进行前所未有的实时分析,帮助政府更好地预测经济运行。大数据的核心理念在于,一切均可量化,数据运用时不追求精确而是在混杂数据的现实条件下追求时效,大数据最根本的应用在于预测。这一理念对于大金融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
  (一)降低金融企业运营成本
  大的企业和组织经营规范,信息纰漏充分且可信度高,同时信息质量审核相对容易,因此信息与风险都是可以掌控的。小微企业及中低收入者普遍没有合乎规格的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得体现真实得财务状况,核查信息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银行采取了各种办法,比如上门统计销售信息,查“三表”(水表、电表、纳税表),社会关系调查等。正是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存在,使得目前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偏高,银行需要提高贷款利率覆盖高成本以及风险。
  (二)减少信息不对称
  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可以有效地减少金融业对客户的信息不对称。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的网络交易记录以及个人的信用记录,违法记录对金融企业将变得透明。企业和个人就算对财务或者信用记录做出伪造或者隐藏,无法改变这些信息所产生的衍生信息,信息的充分和完备可以有效地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使得银行业以及贷款方双方获益。同时,计算能力的提升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资源的匹配更加迅速,成本更加低廉,风险更加可控。
  二、建立农村金融体系大数据平台的目的及意义
  (一)用数据解决农村金融业“信息不对称”
  信息化融入农业现代化,表现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以及政府部门的相关管理和服务中。通过收集农业生产各个环节部分产生的数据并将其存储结构化的,可以使用数据挖掘技术监测农业生产中资金投入所产生的实际收益,可以利用大量的历史数据建模预测产量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使得农村金融业消除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二)政府通过信息化推动农村金融于农业良性互动
  政府通过对农业金融体系大数据建设的投入,可以进一步强化政府与市场力量的有机结合:政府公益性信息化服务,其具体建设、技术开发、运行管理可以进行财政购买,以定向委托、招标采购等方式外包给社会中介机构或企业去做,政府的平台要为专业协会、涉农企业、基层合作社提供方便性服务,以降低社会中介组织和小微企业进入农业信息化的门槛及成本。
  三、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村金融体系大数据平台
  2013年被业界称为大数据元年,太原市在全国首届金融大数据战略与应用研讨会上提出要建设全国金融大数据中心,山东省则成立国内首家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行各业都把大数据的发展提上日程或者付诸实践。
  全国统一的农村金融体系大数据平台建立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三农;首要目标是为农村金融体系提供信息,设计符合三农需求金融产品,有效地调配金融资源;实现方法是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收集储存结构化的数据,并与金融系统内部的资金流动数据进行对接,通过数据挖掘等手段建立相关性,向社会提供有投资价值的农业生产项目,为农业生产部门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为金融业提供风险可控投资项目,以及可以分析的数据资源提供。数据平台的建立,可以为全社会提供原始的农业和农村金融业数据,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的水平,实现动态数字化管理,提高社会经济生产水平,有利于缩小全国地区差异,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从应用以及数据收集的领域不同,可以将数据平台分为:
  (一)农业生产数据平台
  以国内区域数据为核心,借鉴国际农业数据作为有效参考,不仅包括全国层面数据,还应涵盖省地市县数据,甚至乡镇(街道)级数据,为精准区域研究提供基础。精准的农业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并通过遥感技术随时监控农业生产信息。
  (二)气象水文数据平台
  通过搜集气象信息与农产品生长信息,建立天气识别模型,然后将这些模型与当前的气候条件进行比较,再运用预测性分析,进行天气预报。通过对区域作物、土壤、水、动物、气候等环境数据的监测,可以通过建模分析环境与天气之间的复杂的关联性。需要收集这些不同因素的数据进行分析,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整合提高不同地区的海量数据。
  (三)农产品流通交易数据平台
  大数据可以提供经系统整合的相关气候、农产品价格走势、进城道路交通信息、终端消费需求等相关数据,辅之以菜场超市摊位监测评估数据体系等,通过对这些专业数据的解读,可以判断农产品需求、价格变动等情况。信息化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突出体现在农产品价格发布和供求对接上。通过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采集系统、电子化交易平台、智能化产品质量监控系统等,实现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价格信息的发布、汇集、展示、查询。
  四、结束语
  大数据科学的发展是多学科交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数据的搜集和开放主要由政府来完成,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主要交给企业来完成。要有效的运用大数据为三农服务,必须充分挖掘纷繁复杂数据背后的价值,转化为商业模式。现阶段政府部门统计出来的很多数据,如天气报告、土壤条件、GPS地图、水资源、市场环境、市场需求,没有公开或者开放,限制了使用者的获取,无法产生经济效益,造成了数据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动农业数据开放,将数据收集的前期投入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把数据平台在全国范围推广实行。同时对于数据的收集要做好统一的结构化规范,保证不同平台和领域的数据能够有效对接,从而推动农业数据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杨德勇,栗书茵.现代金融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 .
  [2]何广文,李树生.农村金融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
  [3]涂子沛.大数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4][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M].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
  [5]臧云鹏.中国农业真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6]郑毅.证析——大数据基于证据的决策[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年.
  [7]巴曙松,谌鹏.互动与互助: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2012.
  [8]巴曙松.大数据可解小微企业融资瓶颈[J].中国经济报告.2013.
  [9]郭作玉.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J].农机科技推广.2013.
  作者简介:马文翰(1985-),男,东乡族,甘肃,就读于北京工商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

上一篇:民间借贷社会风险的防控对策的创新

下一篇:中欧大学体育教育现状的对比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