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中信用保证保险的解决策略
目前,民营经济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在民营经济中,中小企业占据了主体地位。其以灵活性加上国家的政策支持,近年来不断涌现出发展势头。但是却也不得不面对一个致命的发展短板,即资金的短缺问题。为了摆脱这一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地进行融资,确保资金支持。
1 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的发展现状
目前,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渠道并不丰富, 除了少数知名企业 , 一般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都不甚乐观。屈指算来,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不过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上市发行股票。此外,中小企业融资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部,难以走出去,究其原因是我国企业外部融资体制的不健全。融资中信用保证保险体系是外部融资体制的关键所在,但是,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信用保证保险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的时间也较短,目前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所以存在很多不健全的地方。同时,随着国家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的出台,各地都制订了相应的配套措施,政府和金融机构正在积极谋求配合,以期通过不断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保险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 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2011年,国务院出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考虑,出台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以拓宽融资渠道,保证中小企业发展有足够的资金。但是,这一政策体系的实施细则却迟迟未见颁布,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并没有具体可行的实施办法。目前,我国的担保机构数不胜数,但是国家还没有颁布针对这一行业专门的法律,甚至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导致其行为得不到约束,不能明确在担保活动中的权力和义务,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另外,中小企业融资的活动随意性比较强,没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体系,缺少对金额限制、流程管理等方面具体、明确的规定。
2.2 信用服务滞后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稳定性偏低、盈利能力较弱、偿还能力不强、经营管理体系不完善,再加上个别中小企业未获得更多的贷款等融资资金,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保险公司对中小企业兴趣不高,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服务时积极性不高,信用服务滞后。担保机构给中小企业提供的信用担保缺乏全面性,对中小企业的情况缺乏全面准确的认知。同时,由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使其面临更大的风险,担保机构往往在定价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担保机构现阶段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担保模式进行运作,其盈利能力并不高。根据银监会提供的数据,近年来,担保行业的整体担保费率一直保持在1.9%的较低水平,而且全行业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仅为2.1倍,利润空间非常有限,这也使得担保机构难以给企业提供完善的信用服务。
2.3 信用体系不完善
信用担保机构作为信用体系中的主体,其业务能力、担保资格决定着信用体系的完善程度。目前,我国缺乏对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评判。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保险事业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的政策性事业,应该主要依靠政府出资举办,同时鼓励银行等相关机构积极进行捐助。但是,目前市场上存在各式各样的担保机构,有些还是由中小企业联合出资组建,其业务能力甚至是合法性令人怀疑。其次,缺乏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没有建立关于中小企业资信情况的信用评级体系,导致担保机构无法筛选出那些资信状况不佳的企业,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另外,没有及时保存企业的信用记录,建立信用档案,对于企业的不良信用记录也没有进行及时总结。
2.4 保险公司缺乏对风险的管控能力
由于担保行业准入制度、统一行业标准以及市场要求的缺失,再加上并没有专门的法律约束,导致担保行业在早期处于无序发展的不良状态,过分重视担保机构的数量和发展规模,忽略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这使得很多担保机构的担保操作规程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非常混乱,无法根据保前、保中以及保后的企业实际情况实施有力的管理措施,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由于没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于中小企业客户带来的风险、合作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其自身存在的风险以及法律风险、政策风险认识不足,准备不够,一旦面临危机很可能束手无策,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信用评估技术仍然是担保机构的薄弱环节,通常对于中小企业的评估跟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另外,担保机构还缺乏专业人才,这使得其在保前调查和项目评审等关键的风险控制环节存在诸多漏洞,难以实现对申保的中小企业进行有效地调查、分级、筛选。
3 利用信用保证保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
3.1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国家应该审视担保行业的现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并提高立法的层次和效力,明确权利和义务,为信用担保涉及的双方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在颁布专门的法律法规之后,要抓紧研究制定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措施,以达到规范担保行业行为的目的,为中小企业申请担保提供制度保障。另外,还应该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肃清信用担保环境,严禁不合法的担保机构进入市场。法律法规、实施办法以及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后如果不贯彻执行,等于一纸空文,因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还应该强化监管力度,遵循属地管理原则,明确主管、协管部门,并制定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日常管理计划,集中对法律明确规定的方面实施监管,一旦发现违规者,要严格用制度说话,实施必要的惩罚。当然,管和罚并不是最终目的,促进担保机构的发展,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才是根本目的。政府的相关部门一定要明确这一条原则,在强化监管的同时为担保机构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3.2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应该严格贯彻执行担保行业市场准入制度和行业统一标准以及市场规范,按照法律规定对担保机构进行整顿,筛选去掉性质不合法、管理混乱、缺失管理制度体系的机构;同时扩大政府投入
,积极谋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规范、高效的担保机构;开辟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服务板块,建立对企业客户的信用评价体系,深入到企业客户进行调查,规范审查流程和标准,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其资产、财务状况、偿还能力以及发展前景等相关情况。此外,还应该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档案,记录企业客户的资信状况、申保历史、偿还情况以及违规情况。对信用档案要做到及时留存、准确记录、定时更新,以求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客户的最真实最新的信用情况。各个担保机构之间应该实现数据共享,这样能进一步丰富企业客户的信用数据,同时也能减轻各担保机构的审查工作负担。另外,还应该在深入分析企业客户信用档案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级,针对不同等级的客户提供不同额度、时限的担保,对于信用不良的客户予以拒绝。此外,中小企业在申请担保时也应该积极配合担保机构的审查以及信用评价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料,还要提高信用意识,积极主动维护自己的信誉,这样不仅能顺利获得担保,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3.3 加强对风险的管控能力
担保机构应该想方设法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加强风险的内部补偿机制建设,可以通过丰富业务品种、拓宽业务范围实现。同时,还应该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建立起一个包括专门的评审部门、核查部门、风险管控部门以及资金保全部门在内的完整的机构体系,合理分配权限,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还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流程规范,明确担保业务的操作步骤和程序,既要注意保前的评审以及保后的追偿,也要注意担保业务进行中的动态监管。此外,还应着力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开发先进的评审技术,对关键的风险控制环节实施有力的把控。要特别注意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深入分析中小企业客户带来的风险、合作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其自身存在的风险以及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预警标准和排除风险的具体措施,未雨绸缪。
3.4 积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
发达国家的信用保证保险体系建设时间较长,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为我所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中信用保证保险事业的发展。比如可以把目前有关部门中涉及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进行剥离和合并,组建具有综合协调能力的权威机构,并在这一机构下设立专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服务的政府风险基金。日本在20世纪40年代末就在通产省设置了中小企业厅;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设立了永久性的联邦机构——小企业管理局;英国贸易部设有小企业服务局。上述机构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检验,其所实行的措施都是确实能够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办法,我国应积极对此加以借鉴。
4 结束语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证和保险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力措施,但是由于我国的信用保证和保险事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信用服务滞后、信用体系不完善、保险公司缺乏对风险的管控能力等诸多问题。因此,政府、担保机构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应该对照相关问题,积极寻求改进措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信用担保,解决其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 艳.中企业信用担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
[2] 胡淑欣,李 元.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现状分析[J].甘肃科技,2012(4).
[3]刘海燕.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0(12).
[4]陈华强. 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几点思考[J].中国市场,2013(3).
[5]刘春,王晓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J].中国市场,2014(1).
[6]李颖.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3 (12).
[7]李晓晖. 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及解决机制的探讨——基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角度[J].中国市场,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