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erp实验论文_erp实训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11 23:08

erp实验论文

企业ERP项目中的人才培养论文

一、ERP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基本思路

ERP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从观念培养到创新思维四步思路:

(1)观念培养:观念的培养是教学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课程及软件运用、辅助市场培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ERP观念;

(2)仿真教学:ERP的仿真教学就是应用软件系统的沙盘模拟,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实践课程,开展ERP系统试验,并运用企业案例和ERP软件仿真企业环境让企业管理人员得到真实体验;

(3)实习训练:在仿真教学和实验的基础上,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实训活动,并利用ERP软件进行业务处理操作;

(4)思维创新:就是对企业管理人员的ERP思维提升培训。

二、企业ERP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法

2.1分组学习

模拟企业经营决策环境,采用沙盘模拟法,并进行相关的实现活动。将学员分成均员的若干组,结合企业管理实际情况,设置总监、CEO、采购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市场销售部门等,并设置生产车间、流水作业线等必需设备,让每组模拟资金运转过程。学员完成企业订货、生产、新品研发、物流等工作环境。ERP是一个综合性企业管理系统,在分组模拟学习中,可激发学员的兴趣,提高培训质量。

2.2强化实训

要提高学员的业务能力和操作技能必须强化学员的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深化学员对企业管理的了解。方便企业的人才管理和挖掘,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实训,是实现ERP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式。在企业中,应该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实训工作,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模式创新。

2.3合理配置

ERP培训内容的合理配置是ERP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前提。通常,ERP培训课程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个案选择;二是运营流程的模拟;三是实训课程的选择。ERP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必须科学合理的配置培训内容。

2.4重建模式

ERP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必须对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及方式重组。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呈复合型发展。同时,企业领导层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以企业长远发展为出发点,不断拓展人才培养途径。

三、结语

企业ERP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整合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信息化管理。所以,企业要培养人才,就必须不断的创新ERP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系统的运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企业ERP项目实施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如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用好ERP沙盘模拟实训论文

如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用好ERP沙盘模拟实训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如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用好ERP沙盘模拟实训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毕业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尤为重要。但因对创新创业认识的不足以及社会经验匮乏等因素,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待提高。而ERP沙盘模拟实训作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中重要的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和ERP沙盘模拟实训流程,进而探究如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用好ERP沙盘模拟实训,期望能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ERP;沙盘模拟;创新创业教育;

1、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存在偏差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双创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创新创业的关注与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在各种关于鼓励创新创业的宣传报道中,诸如马云等在创新创业中取得重大成就的例子充斥着整个社会。这让在校大学生们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在茫茫人海中为数不多的成功事例,但是却没有看到成功者背后探索和奋斗过程中的不易与艰辛。这种对于创业的认识偏差在大学生中很普遍,使得当大学生面临创业的困境甚至是创业失败与对创业的美好幻想相碰撞之时,大学生们往往无法应对。

1.2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可以说长期以来,在我国实际国情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的大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成长于应试教育的教育环境中。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作为学生从小就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而沉浸于填鸭式和机械式的知识接受与记忆之中,甚至采取题海战术。而学生家长们在现今社会观念的影响下,更是为孩子包办一切。因此,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必备能力与条件等方面也显得十分匮乏。甚至很多大学生创业者以为只要自己有新奇的想法就可以取得认可和投资进而获得成功,殊不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残酷的社会竞争中创业所需要考虑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创业失败的风险。这种对于社会的单纯认知使得大学生创业者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一旦面临困境就容易放弃,就更别提在第一次创业失败后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再创业了。

1.3高校缺乏培养创新能力的专业培训

除了以上因素,作为高校教育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缺失也造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一大重要因素。虽说基本所有高校都有开设关于创新创业的课程,可是实际上几乎都流于形式。许多老师自身并没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所讲授的知识很多都是来自于书本,这种纯粹的`理论教育并不能让学生们深入剖析创新创业的整个过程,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而缺乏深刻理解。即使是许多学校会聘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进行相关的讲座教育,但这种形式很难让学生对创新创业经验有系统性的认识,所以效果并不理想。

2、ERP沙盘模拟实训内容及课程组织

2.1ERP沙盘模拟实训内容

沙盘模拟实训采用的是以一家已经由原来的运营团队经营运营了若干年的生产型企业为背景,安排一个小组中5~8名小组成员分别模拟担任公司管理中的总经理、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生产总监等主要的岗位,通过小组的合作中对公司进行模拟经营的模式。同时,通过和其他小组所经营的公司进行激烈的竞争,从而在市场中取得有利地位,促进公司的发展壮大,最终以经营所得到的所有者权益数额为主要的考评指标。在ERP沙盘模拟实训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小组担任不同岗位的成员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社会经验等综合能力作出相关经营决策,解决企业经营所面临的问题。以企业的总经理(CEO)岗位为例,需要小组担任总经理岗位的成员制定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带领经营团队对企业经营作出相关决策、审核公司的财务状况等。在这一系列模拟过程中,能够让小组成员们将理论知识与现实实践相结合,锻炼团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们在模拟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创新创业的历程,在体验式的教学中积累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从而切实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2.2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组织

ERP沙盘模拟实训一般需要学校提供相关模拟软件为载体,以老师组织的集中实训为主要形式进行。因为ERP沙盘模式实训的特殊要求,需要老师事前对实训课程内容和流程进行安排。通常分为:课程准备、规则讲解、一轮模拟、二轮模拟以及总结评价等几部分。至于整个实训过程能不能实现预期的实训目的,这与老师整个实训课程的安排和组织具有一定的关联。

3、ERP沙盘模拟实训对提高创业能力的作用

3.1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促进知识体系掌握和实践操作

相比较于传统课堂的填鸭式理论教育,ERP沙盘模拟实训最大的特点与优势就是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结合,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们在整个模拟实训的过程中切实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运用,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能够让学生们在过程中锻炼沟通交流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并且可以积累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有助于大学生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操作。

3.2ERP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虽然生活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但是许多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不足,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缺少尝试与探索,不敢打破常规、挑战自我是不可能实现创新的,而创新可以说是每一个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ERP沙盘模拟实训就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大胆尝试探索的不受约束的平台,在实训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所学的不同模块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可以在不断变化当中的市场环境中不断的尝试,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变换不同的经营战略与模式去开发市场,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断变换角度对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营所遇到的难题,在潜移默化中锻炼提高了同学们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创新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3.3ERP沙盘模拟实训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机会

在现实社会中,创新创业所面临的竞争是十分激烈和残酷的,可能一个错误的决策就是导致公司的经营失败,这是绝大多数创业者无法承受的。同时,通过不断的实践尝试来积累创业经验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是巨大的,因此这极大地限制了创业者们的创新探索的积极性。而ERP沙盘模拟实训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近乎实战的模拟平台,在这个模拟环境里可以大胆地进行尝试和探索,即使失败也不用承受巨大的损失,还可以积累相关的经验,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业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4、结语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缺乏社会经验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到位等因素使得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大学生们并无法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创新创业。而ERP沙盘模式实训可以发挥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与优势,通过寓教于乐的体验式游戏教学,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在模拟实训的过程中切实锻炼同学们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跃超.ERP沙盘模拟实训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J].时代经贸,2017(36).

[2]史恭龙王倩依托ERP沙盘实训平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34(5).

[3]毛维青,余利舰基于ERP沙盘模拟教学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思路[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3).

[4]褚伶利.依托ERP沙盘实验平台拓展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26(4).

[5]周慧ERP沙盘模拟实训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作用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20).

论ERP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论ERP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ERP 生产管理 运行
论文摘要:ERP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我国企业及相关人士对ERP还存在认识和使用上的障碍,绝大多数企业认识与推广ERP信息系统还主要是受市场与传媒的导向,ERP系统实施的成功率比发达国家低。分析ERP与现行企业生产管理方法之间的不同,对ERP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ERP(企业资源规划)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一、ERP核心管理思想
就是实现对企业整个生产管理供应链组织、控制、指挥、决策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整个生产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二是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精髓;三是事前计划与事中控制组织的统一。
二、实行ERP的主要目的
一是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运行效率,改变不相适应的生产管理组织方式;二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库存;三是系统的调配、平衡、分析企业各种条件生产、技术、质量、物料等资源,为企业决策层经营层管理层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三、ERP的推广和生产管理的综合应用
(一)生产单元成为了自主管理的单元
通用信息的共享,对本月、本季、本年的任务十分清晰,可提前对生产能力进行评估,生产准备的提前预警,各班组的零件进行排产,是个典型、自主的生产单元。
(二)生产资金趋于合理,生产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ERP系统从材料、毛坯开始,生产现场的在制品什么时候投入、投入多少、产出的时间严加控制,生产过程的报工、待处理品都能形成表格。用订单输出等控制手段控制生产的投入,生产管理者不可能多投,没有及时的产出也会受到严格的考核,无计划无规律投入现象得到遏止,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三)各类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ERP系统是工具,操作者是主动体,是工具使用的行为主体,操作者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都决定工具使用的效率与程度。(1)ERP系统要求不断学习、培训来提高生产管理者的操作技能、快速反应、分析能力以及评估能力。(2)ERP系统要求数据十分精准。系统运行要求数据95%以上的'准确性,这就要求操作者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与工作习惯。(3)各类信息在ERP系统中传递、共享,所有信息的目的性很强,一个错误的信息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就要求管理者的责任心更强,工作判断更为客观。
四、ERP在生产管理的具体实施
没有在先使用的信息管理在生产管理上存在如下主要问题:(1)数据分散(随机,重量)。(2)周期长,平衡能力差。(3)效率低,计划广泛。(4)库存,成本高。(5)生产运行效率低,瓶颈多。(6)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内、外)。
对于上述问题,我将用目前公司生产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和逐步理顺,按订单或预测订单—材料—毛坯—制造—装配—试车,多品种、小批生产,生产周期长,扁平式生产组织方式,这种生产方式要求各种生产资源充分,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形成资源分散,利用率低,拖延交付周期,用户意见大,如何解决,最终高效、优质,满足用户,规范、标准生产流程,组织好物料、技术、质量、设备等瓶颈,以实施ERP信息化工程为手段,逐步进行运行的良性循环。
五、用ERP的生产管理方法来改善目前管理方式
参与推广的ERP企业管理,生产组织,人员素质,管理基础设施和企业管理,应用和ERP实施这将是非常困难的,主要是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重组概念的应用。
(一)ERP生产管理的实施是对传统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
在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实行三级生产计划管理,特别是生产制造单元的计划,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编制,易造成各生产单元品种计划的不一致性,最终导致满足不了用户,造成生产积压,库存增加,产品流动慢等,这种层级的计划体系,存在生产管理环节脱节,生产管理部门难以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不利于生产环节的有效衔接,不利于企业生产单元生产经营重新调整安排,可能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多品种,个性化的产品,高品质的性能需求,交货期短,生产组织和管理一直延伸到内部组织,如合作,社会,生产组织和管理,控制的难度大,对现有的生产计划调度人员依靠利用自己的生产管理经验来管理变得越来越困难。
(二)ERP是一个规范的管理工具
各级管理人员有一个严肃的工作作风,对各种信息的严谨的态度。每位员工不仅要知道工作要求的水平,但亦关注到对其他岗位的工作质量工作的影响。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ERP管理的实施,围绕一个共同组织实施的业务目标。
(三)ERP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完整,准确
ERP系统的正确和得以有效的运作,首先必须有完整、准确的数据基础,如产品结构(BOM),工艺路线,固定数据,工作流程等。目前这些数据在企业管理中存在不正确,不规范,数据覆盖面不够、数据格式不一致等因素。
(四)以适应生产动态的应变和管理
ERP系统,生产管理的原则,以现有的零件库存为基础数据,重新统一配置,依据物料需求,零件加工期为基础,运行新的ERP生产作业计划,增加相关管理部门生产制造单元综合动态的整合各种制造资源。
实施ERP是提升管理水平,通过企业信息化的唯一方法改造传统产业的实现。这里的关键是务实的、制度的执行。“三分数据,七分实施,有三分之一是数据”非常贴切地反映了ERP的实施,只有在企业内部的密切合作,以ERP生产管理系统为基础完成任务,最终提高企业的全面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鸿,王忠民.ERP原理·设计·实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

ERP实施的经验与教训的论文

企业成功实施ERP策略分析
中文摘要】 <正>ERP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顺应市场变化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但是在实施ERP管理系统过程中,由于企业对ERP理解、认识上的差异,许多企业所实施的ERP在系统设计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ERP在应用上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影响了ERP系统功效的发挥。如何成功实施ERP软件系统,已经是很多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尝试着把实施ERP软件系统过程中的几点成功与失败经验教训加以整理,希望总结出的这些经验能为以后ERP系统的实施提供一点参考。

E R P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顺应市场变化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
但是在实施E R P管理系统过程中,由于企业对E R P理解、认识上
的差异,许多企业所实施的E R P在系统设计或其他方面的原因,
导致E R P在应用上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影响了E R P系统功效
的发挥。如何成功实施E R P软件系统,已经是很多企业非常关
心的问题。本文尝试着把实施E R P软件系统过程中的几点成功
与失败经验教训加以整理,希望总结出的这些经验能为以后E R P
系统的实施提供一点参考。
一、选择E RP软件
目前市场上的E R P软件种类繁多,按系统的规模大小可分
为面向特大型企业用、面向大中型企业用、面向中小型企业用
的E R P软件系统;按照开发商的不同可以分为欧美等国外系统
的ERP(如SAP、ORACLE等)和国产系统的ERP(如用友、金蝶
等);也可以根据行业不同分为机械制造业用E R P,金融、商业
用ERP等。企业选择什么样的ERP软件系统,是决定实施ERP能
否成功的关键性一步。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选择E R P软件过程
中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实施E R P软件系统的目的和将要达到的目标。明确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当中哪些问题是
要通过实施E R P来解决的。通过实施E R P管理系统,希望达到什
么样的目标。每个供应商所提供的E R P软件都有自己的特长,同
样,每个企业也同样具有自身的特色和本行业所特有的行业规
范,所以不同企业对E R P软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对情报
信息的实时处理是E R P的一项最为基本的要求,E R P软件的销售
人员在做软件介绍时往往都会强调该系统对各种情报信息是进
行实时处理的,即可以随时把握整个企业的运行状况。问题是
你所要求的实时性与E R P软件系统所提供的实时性的数值单位
是否一致。另外,E R P软件的能力与企业的能力不匹配问题也是
不容忽视的。我们以一家著名的机床制造企业M公司的E R P实
施为例,该公司所实施的E R P软件系统中的生产计划模块部分,
因其设计规模是针对中小企业而设计的,对于像M公司这样大
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根本无法适用,从而导致整个生产管理系
统无法正常运行。M公司在花了昂贵的费用之后,不得不重新
采用原有的生产计划管理方式。类似这样的失败案例不胜枚举。
所以说,在选用E R P软件系统时一定要考察该系统是否能够满
足本企业所要达到的目的或目标。
2.明确实施E R P软件系统的内容范围。如何来决定所实施
的E R P软件系统的内容范围,这是在实施之前必须明确的问题
之一。从严格意义上来讲,E R P软件系统的内容应该囊括采购管
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
理、开发设计管理等企业正常运营所需的诸多模块。全盘实施
还是部分实施要受到现有信息管理系统和投资预算的制约。另
外,在E R P软件系统的选择方面,不同厂商提供的E R P软件系统
的特性不尽相同,特别是国内本土品牌的E R P软件系统与国外
品牌的E R P软件系统都有着各自的优势,比如国外品牌的E R P软
件系统代表着国外的先进的成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但是
在这些E R P软件系统进军中国市场的同时必须面对中国的国情,
必须将中国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融入其中,需要有一个本地化
的过程。与之相比,国产E R P软件系统是在自己的这种企业文
化氛围之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在这方面它与国内企业有着自
然的亲和感,而且在价格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由于有些海外
产品在本土化过程中的不彻底性,使得国产产品有了更大的发

ERP实施的经验与教训论文

  〔摘 要〕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但在ERP实施的过程中,企业也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失败风险。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在积极尝试和实施ERP项目,但成功率却极低。因此,只有充分认识ERP实施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而正确地估计和控制风险,从而降低风险,才能提高ERP成功实施的概率。本文较详细地剖析了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外部风险,同时总结了ERP实施的经验教训,并分析了ERP实施失败的原因,这些分析将会为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ERP项目; 实施; 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07)11-0007-03

  一、前 言 近一两年来,围绕ERP的研究文章很多,几乎覆盖了ERP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ERP理念在中国的推广。虽然不同作者观点不尽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是所有作者都认同的,那就是成功应用ERP系统取决于3个方面,可形象地用如下公式表示:ERP应用成功=有准备的企业 合适的软件 成功实施。而三者之间,成功实施是保证ERP系统应用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少准备实施或正在实施ERP的企业往往对ERP实施方法和模式认识不清,给实施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文将着力解决ERP项目实施中的各种问题,供用户参考。ERP软件与一般财务软件或小型软件应用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实施”这个概念。一般的财务软件或其他小型应用软件,只要软件开发商或经销商对用户稍做培训,用户便可以操作软件,软件应用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软件本身的质量,ERP系统则迥然不同,所谓“三分软件,七分实施”。 ERP软件“实施”(Implementation)这个概念目前在我国尚不能被社会广泛接受。企业习惯上还认为花钱买了软件,软件开发商就有责任免费帮助企业把软件用起来,而不知道ERP软件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实施”过程,这个过程既耗时间、耗人力,还需要企业单独支付实施费用。对ERP软件“实施”这个概念的理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难度很大;需要有实施方法论的指导;需要一支专门从事软件实施的专业化队伍;需要针对软件编制标准化培训教材。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不仅仅是对用户进行软件操作培训,更重要的是应首先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Reengineering),理顺和规范企业管理。这是企业管理软件实施的一个重要步骤。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是指导用户如何使用软件,而且要协助用户进行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编码。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要求企业使用软件提供的规范管理模式,还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也能根据用户的特殊业务处理需求对软件进行客户化改造。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是一个耗费时间、人力与资金的过程,实施周期少则半年,多则2~4年。实施费用少则与软件价格相当,多则达到软件购买价格的数倍。 ERP软件系统的实施是改变和优化业务处理过程的催化剂。整个软件实施过程要求将业务流程的调整和重新设计与软件功能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其中对企业管理将要产生的冲击可能包括:对竞争策略的改变、组织机构的调整及各部门职责的重新界定、对每个人工作职责及工作方式的改变等。这些变化会更有利于企业商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对每个员工包括所有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挑战,企业决策层能否理解和接受这种理念对于软件实施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二、企业实施ERP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按参与实施的主体来分,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企业方面的原因和实施单位的原因。 1. 企业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数据薄弱。建立企业的基础数据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新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立这样的数据体系也是ERP实施的一部分;不同企业在基础数据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实施方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差别。 (2)人为因素。企业员工接受新系统需要有一个心理认同和操作熟练的过程。如果新系统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使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被放大。而在ERP实施过程中,初始阶段工作量加大几乎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另外新的管理方式对于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部分人的岗位危机;新的管理方式还会触犯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领导没有坚定不移的态度,这些人就会采用抵触的态度使项目无法进行下去。这也就是许多人呼吁要将ERP实施搞成一把手工程的原因。 (3)管理流程不畅。对此问题各种文章呼吁的最为强烈,并提出“业务流程重组是ERP实施的前提条件”,但是该如何重组没有人给出具体方法。 (4)对于实施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明确。企业对于新系统并不熟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又很少,要提出很明确的目标十分困难。因此企业认为系统功能越多越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选择,使得实施方将许多没有把握甚至是不能做到的事情承诺下来,为以后的实施留下了隐患。许多企业对实施ERP系统缺乏正确的期望,以为ERP系统是“万灵药”,可以解决企业存在的一切问题,或是看到别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而盲目攀比。 (5)基础数据量庞大。一些企业试图在实施期内将这些工作一次性完成,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但也有另一个极端,只将软件流程空转起来,工作中需要什么数据再添什么,这将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许多实施工作没有基础数据无法进行,把这项工作放到以后该由谁来做?二是新系统的使用工作量加大,例如在数据完备的情况下产生一张工单5分钟即可完成,反之建立工单前还要编制作业计划,可能要花费5个小时。尽管可以用“以后再做这项工作就简单了”的话来安慰,但它对项目实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6)希望得到一个现成的“产品”。从企业角度来考虑,在维持正常生产条件下,长期进行一项大规模的“管理改造”是不现实的,希望能得到一个能拿来就用的“产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基础数据建立、软件的使用必须经过企业员工之手才能完成,软件实施毕竟不同于一个产品的应用。甚至有些用户过多地以现行的流程评估系统,对商品化的ERP软件提出过多不切实际的客户化修改要求。 (7)人力投入不够。这也是许多文章所强调的原因,引进的先进管理手段首先要由企业骨干来使用,但“骨干”的含义也就意味着他们是生产中离不开的。因此企业实际上也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不抽调骨干实施难以做好,而骨干长期调离生产又确实有困难。项目实施过程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参与远远不够,项目小组的成员以技术人员为主而不是以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为主;主要考虑技术适用性而不是管理适用性;只注重ERP系统可能带来的效益而忽视了实施ERP系统存在的风险。 2. 实施单位的原因 我国现代化管理基础相当薄弱,而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又很快,给人一种追不上的感觉。实施人员也总是处于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多少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由于对实施的系统不是十分熟悉,对所能达到的目标也就不清楚,一般来说是套用以往MIS开发的老路,将实施项目当成开发项目对待,使得工作干了许多却看不到成效; 没有把所实施项目当作一种管理技术对待,这一点从各实施单位的人员构成以及技术交流研讨的内容上都可以反映出来;实施目标不明确使得实施结果完全取决于具体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他对该项目的理解。换句话说,实施不仅没能体现出设备管理软件的管理风格,甚至没能体现出实施单位的管理思想,而完全是个人风格,这一点与软件供应商没能提供详细的实施指导有直接关系。实施队伍不稳定:这也是中国软件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实施如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还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拖的时间太长对实施队伍就是一个考验,由于实施方法不规范,人员一旦发生流动则所做的工作很容易脱节。不平等的甲乙方关系:乙方在合同签字前曲意迎合甲方的各种要求,尽管有作假的嫌疑,但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更大些,合同执行中甲方的要求越提越多、越提越详尽,直至乙方最后无法满足,双方陷入僵局。实施ERP系统时尚未认识到专业咨询顾问带来的巨大价值和帮助。国外开展实施工作前都有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实施方案,而在国内缺少相应的机构,即使有,开价都很高,难以为企业接受。在国内的ERP实践中这部分工作实际上由实施单位来承担。企业实施ERP系统是效益与风险并存。只有正确认识风险,控制风险,进而降低风险,才能成功实施ERP系统,充分享受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 〔摘 要〕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但在ERP实施的过程中,企业也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失败风险。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在积极尝试和实施ERP项目,但成功率却极低。因此,只有充分认识ERP实施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而正确地估计和控制风险,从而降低风险,才能提高ERP成功实施的概率。本文较详细地剖析了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外部风险,同时总结了ERP实施的经验教训,并分析了ERP实施失败的原因,这些分析将会为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ERP项目; 实施; 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07)11-0007-03 一、前 言 近一两年来,围绕ERP的研究文章很多,几乎覆盖了ERP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ERP理念在中国的推广。虽然不同作者观点不尽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是所有作者都认同的,那就是成功应用ERP系统取决于3个方面,可形象地用如下公式表示:ERP应用成功=有准备的企业 合适的软件 成功实施。而三者之间,成功实施是保证ERP系统应用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少准备实施或正在实施ERP的企业往往对ERP实施方法和模式认识不清,给实施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文将着力解决ERP项目实施中的各种问题,供用户参考。ERP软件与一般财务软件或小型软件应用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实施”这个概念。一般的财务软件或其他小型应用软件,只要软件开发商或经销商对用户稍做培训,用户便可以操作软件,软件应用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软件本身的质量,ERP系统则迥然不同,所谓“三分软件,七分实施”。 ERP软件“实施”(Implementation)这个概念目前在我国尚不能被社会广泛接受。企业习惯上还认为花钱买了软件,软件开发商就有责任免费帮助企业把软件用起来,而不知道ERP软件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实施”过程,这个过程既耗时间、耗人力,还需要企业单独支付实施费用。对ERP软件“实施”这个概念的理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难度很大;需要有实施方法论的指导;需要一支专门从事软件实施的专业化队伍;需要针对软件编制标准化培训教材。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不仅仅是对用户进行软件操作培训,更重要的是应首先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Reengineering),理顺和规范企业管理。这是企业管理软件实施的一个重要步骤。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是指导用户如何使用软件,而且要协助用户进行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编码。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要求企业使用软件提供的规范管理模式,还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也能根据用户的特殊业务处理需求对软件进行客户化改造。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是一个耗费时间、人力与资金的过程,实施周期少则半年,多则2~4年。实施费用少则与软件价格相当,多则达到软件购买价格的数倍。 ERP软件系统的实施是改变和优化业务处理过程的催化剂。整个软件实施过程要求将业务流程的调整和重新设计与软件功能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其中对企业管理将要产生的冲击可能包括:对竞争策略的改变、组织机构的调整及各部门职责的重新界定、对每个人工作职责及工作方式的改变等。这些变化会更有利于企业商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对每个员工包括所有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挑战,企业决策层能否理解和接受这种理念对于软件实施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二、企业实施ERP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按参与实施的主体来分,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企业方面的原因和实施单位的原因。 1. 企业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数据薄弱。建立企业的基础数据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新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立这样的数据体系也是ERP实施的一部分;不同企业在基础数据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实施方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差别。 (2)人为因素。企业员工接受新系统需要有一个心理认同和操作熟练的过程。如果新系统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使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被放大。而在ERP实施过程中,初始阶段工作量加大几乎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另外新的管理方式对于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部分人的岗位危机;新的管理方式还会触犯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领导没有坚定不移的态度,这些人就会采用抵触的态度使项目无法进行下去。这也就是许多人呼吁要将ERP实施搞成一把手工程的原因。 (3)管理流程不畅。对此问题各种文章呼吁的最为强烈,并提出“业务流程重组是ERP实施的前提条件”,但是该如何重组没有人给出具体方法。 (4)对于实施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明确。企业对于新系统并不熟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又很少,要提出很明确的目标十分困难。因此企业认为系统功能越多越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选择,使得实施方将许多没有把握甚至是不能做到的事情承诺下来,为以后的实施留下了隐患。许多企业对实施ERP系统缺乏正确的期望,以为ERP系统是“万灵药”,可以解决企业存在的一切问题,或是看到别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而盲目攀比。 (5)基础数据量庞大。一些企业试图在实施期内将这些工作一次性完成,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但也有另一个极端,只将软件流程空转起来,工作中需要什么数据再添什么,这将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许多实施工作没有基础数据无法进行,把这项工作放到以后该由谁来做?二是新系统的使用工作量加大,例如在数据完备的情况下产生一张工单5分钟即可完成,反之建立工单前还要编制作业计划,可能要花费5个小时。尽管可以用“以后再做这项工作就简单了”的话来安慰,但它对项目实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6)希望得到一个现成的“产品”。从企业角度来考虑,在维持正常生产条件下,长期进行一项大规模的“管理改造”是不现实的,希望能得到一个能拿来就用的“产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基础数据建立、软件的使用必须经过企业员工之手才能完成,软件实施毕竟不同于一个产品的应用。甚至有些用户过多地以现行的流程评估系统,对商品化的ERP软件提出过多不切实际的客户化修改要求。 (7)人力投入不够。这也是许多文章所强调的原因,引进的先进管理手段首先要由企业骨干来使用,但“骨干”的含义也就意味着他们是生产中离不开的。因此企业实际上也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不抽调骨干实施难以做好,而骨干长期调离生产又确实有困难。项目实施过程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参与远远不够,项目小组的成员以技术人员为主而不是以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为主;主要考虑技术适用性而不是管理适用性;只注重ERP系统可能带来的效益而忽视了实施ERP系统存在的风险。 2. 实施单位的原因 我国现代化管理基础相当薄弱,而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又很快,给人一种追不上的感觉。实施人员也总是处于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多少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由于对实施的系统不是十分熟悉,对所能达到的目标也就不清楚,一般来说是套用以往MIS开发的老路,将实施项目当成开发项目对待,使得工作干了许多却看不到成效; 没有把所实施项目当作一种管理技术对待,这一点从各实施单位的人员构成以及技术交流研讨的内容上都可以反映出来;实施目标不明确使得实施结果完全取决于具体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他对该项目的理解。换句话说,实施不仅没能体现出设备管理软件的管理风格,甚至没能体现出实施单位的管理思想,而完全是个人风格,这一点与软件供应商没能提供详细的实施指导有直接关系。实施队伍不稳定:这也是中国软件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实施如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还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拖的时间太长对实施队伍就是一个考验,由于实施方法不规范,人员一旦发生流动则所做的工作很容易脱节。不平等的甲乙方关系:乙方在合同签字前曲意迎合甲方的各种要求,尽管有作假的嫌疑,但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更大些,合同执行中甲方的要求越提越多、越提越详尽,直至乙方最后无法满足,双方陷入僵局。实施ERP系统时尚未认识到专业咨询顾问带来的巨大价值和帮助。国外开展实施工作前都有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实施方案,而在国内缺少相应的机构,即使有,开价都很高,难以为企业接受。在国内的ERP实践中这部分工作实际上由实施单位来承担。企业实施ERP系统是效益与风险并存。只有正确认识风险,控制风险,进而降低风险,才能成功实施ERP系统,充分享受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 三、ERP项目实施的经验总结和解决办法 (1)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应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信息收集、存储和使用方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手工方式和简单的信息系统可能已经满足不了企业高效运作的需要,集成高效的电脑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了驾驭信息的有力工具。 (2)企业的后滞信息化建设难度较大。许多大型的国际化企业已经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在新开一家工厂的同时已经包括了信息系统的硬件建设,已经确定了管理模式,也已经有与其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软件实施模板甚至是已经实施好的管理软件;而国内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及整个管理模式的转变进程使得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在信息化建设时必然产生原有管理模式与新管理模式或新的业务规范的较大冲突,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冲突是影响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 (3)ERP的开始实施需要顾问公司的指导。对于一个传统的、没有MRP、ERP概念的企业,在实施ERP的过程中离不开顾问公司的指导。由于实施企业开始没有熟悉实施ERP软件的人员,对可能涉及的业务调整也缺乏指导性的意见,而顾问公司可以很好地承担着这一角色,顾问公司可以提供从项目管理、业务重整到技术支持和多层次员工培训的服务,为ERP系统的成功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业务整改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管理的变革最终需要业务层面的支持,业务整改是ERP实施遇到的首要问题,由于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业务整改不仅涉及业务操作方式的变化,而且整改过程中的困难来自业务人员对这种变化的认同,更大的阻力来自由此而带来的部门之间、岗位之间职责与权利的调整。新的管理方式需要新的业务操作模式支持,业务整改必须下大力度执行下去。 (5)ERP系统是一把手工程,同时需要全员意识。包括业务整改在内的管理变革不可避免地与企业、部门、岗位的责、权、利相关,要么需要建立新的考核体系,要么需对旧的考核方式进行修改。ERP项目是一个信息系统项目,更是一个管理项目已经得到共识。之所以称其为一把手工程,就是强调企业一把手必须充分重视并能够做到一贯支持这一工作;之所以说需要全员意识,是因为其与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相关,由于企业本身业务的集成性,某个岗位的效率低下必将成为整个企业业务运作的瓶颈,只有树立起全员意识才能够保证整个企业的高效运作。 主要参考文献 〔1〕 师彪,于新花. 企业分析系统——智能分析平台研究和新算法模型综述〔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1(1):3-7. 〔2〕 于新花. ERP项目实施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5,(4). ERP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总结 张凌峰 师 彪 李先华

erp沙盘模拟实训论文中的问题与讨论怎么写

实验目的 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管理课程,而是通过一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从而理解一般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提升管理能力。该课程涉及整体战略、产品研发、设备投资改造、生产能力规划与排程、物料需求计划、资金需求规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各位学生去体验,同时每个人都直接参与企业运作。学生的学习过程接近企业实战,会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学生们必须一同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这个参与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就是在这样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学生们可以学到管理知识,掌握管理技巧,感受到管理真谛,并可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突显出团队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作为企业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电力企业引入ERP系统的研究分析论文

电力企业引入ERP系统的研究分析论文

摘 要:本文从电力企业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入手,介绍了ERP的概念、来源,分析引入ERP系统对电力企业带来的转变,指出电力企业引入ERP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对电力企业ERP项目实施中的难点与重点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企业资源规划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企业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2002年4月份国家电力改革方案的出台,电力改革进程不断深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电力政企分离、网上竞价、垄断的逐步打破、引入竞争的新的电力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电力企业的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电力企业作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为保障国民经济和电力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构建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更加地需要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转变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式,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用先进的理念转变观念,用最佳的业务实践提升管理。实施ERP系统是电力企业适应经济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趋势,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体制变革的有效手段。

系统概述

企业资源规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和面向供应链的管理工具,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是由MRP(材料资源计划)和MRPII(制造资源计划)发展而来的,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ERP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软件系统,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提供了包含一整套代表先进管理理念的业务处理流程,对企业可利用的所有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综合运营,其实质是对企业供应链、价值链及信息链上的所有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使用,把企业产、供、销、人、财、物等生产经营要素与环节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助于实现有分散化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从个性化向标准化流程管理的转变,全面提升企业的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以适应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从而提高服务质量,经济和社会效益。

3.电力企业引入ERP系统后带来的转变

从整体上看,ERP系统的实施有利于推进了电力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从过去的部门职能化管理转变为流程化管理,紧密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树立部门之间和员工之间相互协作的意识,实现从分散化向集约化、粗放型向精细化、个性化向标准化流程管理的转变,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3.1项目管理方面带来的转变

通过ERP集成平台,可以实现从立项、项目投资计划、预算概算控制、项目进度管理、物资与服务采购、发票付款、核算和决算转资等信息的集成化全过程管理,保证信息的透明度、一致性和可追溯性。提升和优化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形成完整的项目信息,统一的项目进度管理和过程监控,引入项目标准化结构,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和易于监督控制化,通过"辅助转资"为项目决算和转资提供便利,同时引入了项目前期管理,规范并管理前期项目费用。转变的重点在于从源头入手管理企业资产,加强事中的管理控制,细化预算以及监管,从而最终实现规范标准、精细管理、过程控制的.目标。

3.2财务管理方面带来的转变

引入ERP系统后,财务管理在财务部功能定位、核算的横向和纵向集成以及财务预算管控等方面可以取得显著的提升。在会计科目的修订和维护上,改变了以往层层下传,各单位维护的模式,从而形成电力企业统一规范、统一维护,实现了帐套统一、财务信息纵向集成以及各部门数据的透明度和横向的资源共享;在项目成本控制和核算上,实现了项目成本的自动归集,物流、服务流和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避免了不必要的手工业务、减少了事务性处理工作和重复录入。从而为实现电力企业本部和直属单位财务的上下集中、一体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作用,改变以前管两头、忽视中间过程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了财务对业务过程的事前、事中监督控制和业务的规范有效性。

3.3物资管理方面带来的转变

物资管理主要包括了主数据管理、需求计划管理、采购合同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付款通知单管理等几个方面。引入ERP系统后,能够规范进度、采购管理,通过实施物资采购的归口化集中统一管理、明晰的采购过程全过程管控和库存价值全过程透明管理以及对物资和供应商信息管理的"补缺"管理,实现全方位的资产管理的理念,从而提高概算控制的力度。提升和转变主要体现在主数据的规范维护上,实现了由物资总公司对全省的物料主数据和供应商主数据作统一维护,规范、统一管理机制,从而确保主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统一性;在采购管理上,将计划权、采购权、使用权分离,提高采购的透明度,实现各个部门资源的共享的横向集成,完善了库存架构和库存管理制度。

4.电力企业ERP项目建设的关键与重点

4.1观念的转变与企业文化的交融

电力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和一般的制造企业,基本延续实行的是垄断经营的管理模式,存在着许多行政性、计划性手段,对于内部管理的提升没有迫切感,对于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如果没有正确的、深刻的认识,就会使得部分员工对于倡导的新管理运作模式和先进管理理念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制约了ERP系统的推广实施顺利推进。ERP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和技术改进,而是要从管理上实现深层次的转变。只有确立先进的管理理念,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作业模式,使得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得到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发挥信息化优势在企业中的作用,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效益。

首先是企业领导要率先转变观念和理念,高度的了解重视和参与新的流程和系统,并且从人员、组织、管理、资金上积极调配资源,为ERP项目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ERP系统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时间跨度大、过程复杂、工作量非常大,也将面对种种的困难,企业的决策者在ERP实施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需要 "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这也就是为什么ERP建设常被称之为"一把手工程"。ERP系统是一个管理系统,在实施过程中也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一些习惯势力的碰撞,牵动全局,若没有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也只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各级领导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对ERP建设的有着正确认识和理解,并且加强组织协调力度,才能为电力企业ERP系统的推广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坚固的保障。

其次,由于ERP项目的实施涉及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员工了解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不够,对于企业发展定位、使命、远景的认同度不高,电力企业系统内也存在一部分人认为"信息化是信息部门的事"的落后观点,这些都直接影响ERP项目实施的整体进程和效果,因此各级员工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新流程、新规范和新系统的应用,由于多年形成的管理习惯、操作模式根深蒂固,新流程带来的部分职责也将会发生变化,从而会对员工的接受度带来挑战。

4.2业务流程的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RP(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指在企业内部职能不变的情况下,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将传统的顾问方法以及传统的IT方法,在基于参照模型的实施以及信息系统为导向下, 进行的持续性改进。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激发和增进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3C"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要求,即"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BPR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活动和工作,引入流程的改进与重组势必会增加难度,但效益也是可观 的,它将实现集团的实时全面集成,实时业务处理的纵向集成以及实时实体的横向集成的必经之路,同时它的成功将使得ERP系统的使用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始终坚持"流程变革先于系统实现,思想转变贯穿项目始终"的策略,推进相关业务变革和流程再造。

实行BRP,需对所有流程从效率、合理利用度等角度进行审核,并将不合理或者无效率的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改进(Improvement)、优化(Optimization)、再造(Reengineering)。对于电力系统这么庞大的企业来说,业务流程重组的困难重重。首先在项目实施、推广和应用过程中,主要受到了本位主义思想的制约,各级业务部门应该充分认识BPR对于改进管理、实施ERP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沟通和协调,积极主动的支持、配合业务流程的改造,共同谋求企业整体的利益。其次,业务流程的调整会对部门职能调整带来的一定的冲击,主要涉及了经济利益的调整。最后,要对于业务流程重组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企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应该根据企业发展和需求,不断的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业务流程进行持续的优化。

4.3人员的培训和人才队伍的建立

ERP的上线涉及了电力企业的方方面面,自上而下从企业内部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一线的员工,都应该对ERP系统所带来的新型管理理念和基本流程操作有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领悟,员工素质的提高是企业跨向国际一流企业的必要保证;ERP项目的实施不是简单的计算机项目,也并非部分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配合。严密和完善的培训体系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增加人们对ERP相关知识的了解,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明确实施后岗位人员的工作方式,从而为转变观念、保证ERP系统上线后的顺利运行提供前提。

首先,由于电力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庞大,ERP系统涉及的单位广、人员多,培训的难度、工作量和培训后勤组织工作也就变得相对繁重,这就更加的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业务部门对培训工作的支持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要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发扬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忘我工作的作风,创建学习的良好氛围和和谐的团队气氛,转变自身的观念主动熟悉企业新流程,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培训可以采取相对集中,分片集中的培训策略,成立培训小组,根据实际业务应用情况分层次的进行宣贯、培训、管理和考核。人员培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要抓住全程培训、全员参与,做到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缺。培训主要内容应该包括:(1)通过概览培训使得业务部门的人员对ERP系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增加人们对ERP相关知识的了解;(2)掌握业务流程、业务流程重组等相关的基本概念;(3)培训中灌溉ERP的先进管理理念。

其次企业信息化,关键在于人才, 电力企业实施ERP项目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需要具备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配置、开发、使用、维护的能力的信息建设人才、业务人才、管理人才,造就一支与信息化应用和管理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项目团队,以保证ERP系统的不断完善、自我优化,保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效,真正实现管理创新的目标。

5.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引入ERP系统后,有助于推进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适应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ERP项目实施中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认真吸取其他行业的经验教训,结合电力企业的自身特点,在ER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分享经验与教训,促进电力企业的管理向集团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推动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强.电网企业ERP建设重点与难点[J].电力信息化,2011, 3(12)

[2]温岩.电力企业ERP实施之探索[J].电力技术经济,2009,16(5)

[3]鲁栗,黄攀.基于ERP的电网公司信息化探讨[J].华中电力,2010,18(1)

ERP(企业信息化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应用系统三个层次进行理解。
管理思想:ERP首先体现管理思想,其宗旨是通过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数据,帮助企业整合各种资源,提升运营效率和经营水平。
软件产品:ERP管理思想通过实施成熟的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来体现。这些软件系统基于优化和通用的业务流程开发,实现在统一技术平台上的信息共享。
应用系统:ERP系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ERP管理理念与企业业务实践,借助ERP应用软件,贯彻统一的业务流程,存储企业各项基础业务数据,产生管理报表,全面体现企业经营状况,形成完整的综合管理系统。
三、应用ERP系统的优点
支挣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各业务领域信息共享,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规避决策风险。
提高管理水半。ERP集成优化了标准流程,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能够改善传统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管理和监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优化资源分配。
ERP系统在流程管理和基础管理方面的贡献:
流程管理: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机制与管理体系,实现与国际领先的管理理念、管理流程和管理工具方面的接轨。
基础管理:整合优化企业资源,提升企业整体监控能力,帮助企业领导防范经营风险,提高反应速度。
1.搞好ERP前期的管理咨询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实施ERP后效果不理想,原因就在于管理咨询未能做到位。因此,实施ERP,管理咨询一定要做深、做精。通过顾问的指导和示范,企业学会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完善基础管理和数据,共同提出改善组织、管理标准,能够指导企业改进生产与管理的可行方案。最起码要能为顺利实施ERP梳理核心流程和支持流程,建立合理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提供ERP需要的、准确的基础管理数据。
2.制定与实施ERP系统工程相匹配的长远目标 同时,ERP实施要真正成功,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清楚、能进行交流和衡量的目标。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很少有企业能有较明确的目标。如果有的话,可能是一些降低库存、提高竞争力、提高运作效率等一些笼统、零星、难以衡量的远景,而不是有关企业战略计划及其量化了的目标。
3.组织实施ERP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推动力
多数企业将实施ERP视为单纯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将项目交给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办公室或信息支持中心负责。但是,这类部门缺乏对物资、生产、管理和财务专业知识的了解以及实际运作能力,同时也缺少必要的权威,很难有效地组织与调动各部门。他们只能保证系统开通起来,很难保证系统成功地运转和达到预定目标。
4.生产方式变革
国内外成功实例表明,迅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是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习惯了70多年大量生产方式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遭遇到日本最猛烈的冲击。美国骨干企业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变革,终于重新夺回了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美国企业的成功,说明了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是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和捷径。而这一点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才能实现。
5.完善基础数据管理
资料显示,企业基础管理数据不全和不准确是普遍现象。由于ERP是根据特定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编制的集成管理软件,ERP只会机械地执行人为的、固化了的程序命令,处理(包括储存)指定的信息,但不能加工(鉴别和转换)它们。因此,数据不准,经过ERP处理后仍旧不准。
六、ERP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局限性
从工业工程师的视角看,ERP是在既定生产方式模式下开发出来的一套企业集成管理(软件)系统。ERP提供了企业达到更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系统构架和平台,但并不一定保证企业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率。许多企业对ERP的本质认识还很模糊,仍有相当多的人认为ERP是IT技术,只要按照系统流程,如同设置电话、计算机一样,就可以达到目的。然而,事实绝非这么简单。如果企业不具备、不符合该系统原始开发环境或条件,就不能简单地取得相同的效果。
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而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同等规模企业相比,生产、组织、管理、文化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若想ERP应用成功,企业必须进行必要的机构调整,即对公司进行结构改革,这同时也是公司工作流程的优化过程。这不但能为ERP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也使公司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这个过程也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疑将使用另一重要手段,即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
七、企业标准化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1.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根本任务是以有限的资源投入,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并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获得最大利益以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为此,企业必须把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加以系统、科学地管理,降低成本消耗,提高质量和效率,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质和量的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其次,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可控的、符合客观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再其次,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则,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生产的社会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为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在全社会进行跨国界的专业化分工,现代产品的功能和结构越来越复杂,要求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全球化。这样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必须依赖标准化,使生产活动高度协调统一,使生产的全过程受控并有序地、系统地联系起来。
3.标准化是实现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的基础
企业的科学管理离不开标准化,早在1911年,“管理之父”泰勒就在《工业管理原理》一书中指出:标准化为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标准是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企业各项活动的依据。标准化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按系统工程的原理,使输入转变为输出成为增值的过程,各项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
4.企业标准化有利于促进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使用高新技术,实现技术进步
企业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不仅能对常规的标准化信息及情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岗位能及时获得并使用有效的标准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应用计算机、数据库、传感技术、网络和远程通迅技术在电子商务、计算机辅助生产、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方面推动企业技术革命,使企业运用新技术获得更大的成功。
八、企业标准化与ERP系统共同作用于企业,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当前企业的生产规模、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已经不完全是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主要条件,而信息化手段和能力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而ERP系统正是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为企业决策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据企业大量基础数据信息,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从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某些人认为引进ERP系统,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标准化就失去了作用,这句话显然是不对的。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本身并不能创造任何东西,不会变革企业管理,信息化只能加快对信息的响应和处理速度,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而已。而企业如果按照企业标准化要求建立起企业标准体系表,并能贯彻实施此标准体系表,将能从大到企业战略规划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产品开发创新、优化经营管理、加速技术改造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小到企业每一项业务都有其工作流程,做到企业从上到下的有序、高效运行管理。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当然ERP系统把企业的基础数据进行了集成,是企业达到更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构架和平台,提高了企业在竞争中的反应速度。当然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越能充分发挥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所以企业标准化与ERP系统是相辅相成地共同作用于企业,相互促进。能有效地充分利用这两种手段对企业管理的贡献,将不可估量地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希望能帮到您。

上一篇:erp软件论文_关于erp系统的论文

下一篇:erp总结论文_erp系统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