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论文研究意义_建筑设计论文研究意义和价值
建筑设计论文研究意义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建筑设计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必要教学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设计管理办法》,以及工民建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特色,制订本大纲。
本大纲适用的人才培养形式:网络教育。
本大纲适用的人才培养层次:高起专。
一、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1、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目标
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进行一次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按照这一定位,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目标是:
(1) 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融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于一体的工程意识。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工程设计和技术研究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3) 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方案设计、资料利用、实验研究、理论计算、数据处理、经济分析、外文资料的阅读与翻译、计算机使用、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必须注意,对于具体的设计(论文)题目,可能偏重上述3条基本目标的某些方面,但3条基本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要避免只重视其中一些要求而忽略另一些要求。
2、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意义
毕业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总结知识、检查教与学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提高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事物能潜心考察。
2、培养学生严谨推理、实事求是、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全方位地考虑问题等学科技术人员应具有的素质。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
4、培养学生从文献、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别人经验、从其它科学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的悟性。
5、培养学生根据条件变化而调整工作重点的应变能力。
6、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7、为学生毕业提供总结知识、为工作的前期作相应的准备。
二、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准备工作
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准备的主要目的
(1)了解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的实际要求,建立工程概念。
(2)熟悉设计对象的设计、施工及管理的过程情况与技术要求。
(3)收集必要的设计资料。
2、毕业设计(论文)前期调研要求及范围
(1)调研方式可采用集中安排和指导教师根据题目安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形式可以是现场调研、企事业单位介绍、指导教师讲解典型案例和技术、文献调研等。
(2)熟悉初步设计方案的选取、设计,工种汇总等工作,了解结构方案选取的原则、方法等。
(3)熟悉扩大初步设计工作,掌握结构分析、计算及设计过程,并参与施工图的绘制。
(4)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了解施工现场的布置及施工技术等。
(5)熟悉工程交底,验槽等工作。
三、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要求和任务下达
1、题目类型
工民建专业的题目类型主要是设计型。设计型题目的选取应尽量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能联系生产和科研实际的题目,提倡“真题真做”,选题也可以模拟实际工程。
学生在完成设计型题目后,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简称毕业设计。
2、题目来源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一般由教师根据生产、管理和科研、教学的需要拟定。学生也可与设计、施工单位联系,紧密结合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管理和科研实际,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到企事业单位现场完成毕业设计。鼓励学生自拟毕业题目。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可以是实际应用性题目和虚拟题目。实际应用性题目指学生直接参与工程设计或研究工作,并将设计(研究)结果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虚拟题目虽然没有直接应用对象,但应该是来源于生产、管理实际,应用目标明确,达到实际应用要求,对于学生综合能力训练具有典型作用的题目。
3、题目选择与变更规则
教师拟定的设计(论文)题目,原则上实行双向选择。
学生自拟的题目,必须有一名指导老师负责。可以由学生自行联系相关方向的教师,或由网络教育学习中心安排指导教师。
到企事业单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必须在企事业单位确定一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作为指导老师,同时网络教育学习中心安排一位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题目一经选定,开始两周内允许更改,超过两周即不允许发生变动。
4、任务要求和任务书的内容规范
毕业设计任务应符合以下要求:
(1)结合实际;
(2)全面反映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培养目标;
(3)符合综合能力训练要求;
(4)题目难度适合网络教育专科要求;
(5)题目需要的工作量合适;
(6)设计任务应尽量做到一人一题,某些题目确需2名及以上同学完成时,应保证他们之间的设计内容差异达到50%以上。
任务书规定学生的设计任务,指导教师应给每一个学生单独下达一份任务书,不允许在一份任务书中安排2名及以上同学的设计任务。对于设计型题目,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任务书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 设计题目的概况
(2) 设计依据
包括设计对象的原始数据、图纸、技术标准等。
(3) 设计任务
应完成的工作,达到的技术(功能和性能)指标。
(4) 成果形式
(5) 预期的时间进程安排
(6) 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给出题目的主要技术资料和文献,对学生应该收集的资料提出要求。
建筑学毕业设计的说明论文该怎么写啊
二、开题报告(论文)的基本内容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包括:(1)设计或论文选题背景、意义介绍;(2)国内外针对毕业所选题题目的设计趋势、研究现状、前沿的简介;(3)设计或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4)设计(论文研究)对解决涉及或理论问题所采用的方法;(5)设计或研究的可能的创新之处;(6)工作展开的步骤与进度计划;(7)主要参考文献。(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三、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要求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要求:
(1)前言
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介绍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和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正文
主题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有关各种情况都应作详细叙述,还要把同行对该方面的不同看法也写进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3)结论
结论是综述的结束语,结论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结论中一般包括研究的结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存在的分歧,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
(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通过参考文献,还可以看出综述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按引用顺序列出,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
2、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要求
(1)前言
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简要介绍所设计建筑的基本功能类型、拟采用的建筑形式及结构类型。介绍所查阅文献的主要范围以及主要的结论。
(2)与建筑功能类型相应或面临问题类似的国内外的设计趋势、研究现状、前沿的论述
① 关于建筑功能的布局论述(按不同文献中的论述罗列)
② 关于建筑形式的论述(按不同文献中的论述罗列)
③ 关于解决设计中的场地、气候、节能、结构、文化等建筑设计问题处理思路相关的各类内容的分项、分类论述。
(3)评价
通过对所选题目相关的上述国内外现状的分析,给出自己的评价,指出可以借鉴或不足之处,在论文或设计方案中可以借鉴或提高国内外现状中的内容。
(4)结论
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就论文或所设计建筑相关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指所阅读过的书籍和文章,以书籍为主。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顺序列出。
装饰设计提前介入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论文
摘 要: 在传统建筑与装饰领域中,建筑设计和装饰设计往往没有交集,属于不同的建设阶段。但是随着建筑装饰理念的不断升级,装饰设计和建筑设计出现了较深层次的融合,在建筑设计阶段,探索装饰设计的有机融入,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重要趋势。文章立足建筑设计和装饰设计现实,探讨装饰设计提前介入建筑设计的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二者的有机融合路径,进而达到建筑设计水平和装饰设计水平的共同提升,通过建筑设计和装饰设计的有机融合,为受众提供更多的建筑装饰精品。
关键词: 装饰设计;建筑设计;提前介入;设计融合
1 建筑设计和装饰设计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春天,建筑数目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建筑设计和装饰设计的分离,二者呈现出明显的分离关系,变成了建筑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从行业划分角度来看,二者之间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差异,一面是庞大建筑设计队伍,考虑的只是建筑设计问题,对于后期的装饰设计,基本不加以考虑。另一方面,是大量的装饰设计从业人员,担负的是建筑物主体构建完成之后,对建筑物进行装饰,所做的工作都是根据现有完成的建筑而进行的。不管是公共商业领域还是个人住宅建设过程中,这种建筑设计和装饰设计的分离状态,并不是建筑装饰领域的个例,而是一种共性的问题。
在建筑设计实践当中,建筑师们对装饰设计毫不关注,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粗略的标出建筑物各部分和装饰的做法等,举例来说,在商品房建设的过程中,大量存在的“毛坯房”,就是建筑设计和装饰设计相分离的`体现。这样的分离设计环节,对于优化装饰效果,提升建筑的应用性和审美性十分不利,不符合现代“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对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无法给予充分的满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建筑设计和装饰设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探求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让装饰设计提前介入建筑设计,成为现代建筑装饰行业的必然趋势。
2 装饰设计“缺位”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和装饰设计“两层皮”的问题,带来的问题有很多,一方面提高了整体建筑和装饰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很难取得预期的建筑效果,影响建筑物总体层次和质量的提升。
据统计,在建筑和装饰环节中,土建、设备、装饰所消耗资金的比例大概在5:4:4,这样的比例水平表明,建筑物的装饰成本已经开始成为建筑物建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拉高了建筑物的总体造价。在很多高档的会所和商业体的建设当中,业主用于后期装饰的费用,往往都会超过先期土建的费用,如果能在先期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引入装饰设计思维和理念,对于降低成本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让装饰设计提前介入建筑设计,需要建筑方和设计方的通力配合,打造兼具建筑设计能力和装饰设计能力的全能队伍,对于提升建筑行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能考虑装饰设计,后期装饰只能根据现有的建筑主体进行,所能进行的变动很微小,这就意味着,装饰设计必须提高造价适应建筑设计,不利于建筑过程总体协调性的提升。
以现在的一般建筑住宅为例,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建筑的需求,在建设过程中,都会出现“L”和“T”型柱的出现,这样的设计固然可以减少建筑施工成本,但是对于后期装饰而言,则埋下了隐患,给业主增加了巨大的装饰负担,如果在建筑设计阶段,可以引入装饰设计理念,对于减少后期成本而言,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3 装饰主义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现代建筑行业和装饰行业的发展,在建筑设计阶段,有机融入装饰设计环节和理念,具有现实必要性。举例来说,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审美和使用功能,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一些附属构建的设计和处理,可以为后期的装饰提供有利的先决条件,从而节约大量的资金,同时也能实现装饰效果的优化。因此,为后期装饰设计提供便利,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考虑后期装饰设计的需求,这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物附加值,还能提升审美价值和应用价值,丰富建筑层次。
在实践当中,一般都是采用构件的方法,实现建筑设计和装饰设计的有机融合。在建筑设计阶段提前介入装饰设计理念的一个典型,就是我国的经典建筑物,国家体育场“鸟巢”,由于结构的特殊性,如果在建筑设计阶段,不考虑后期装饰设计的要求,就会给后期装饰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同时,也很难呈现出这样精彩的装饰效果。在建筑实践当中,更多的建筑为普通的日常应用建筑,在进行这些设计的时候,不需要考虑过于复杂的装饰设计理念,而是要体现出整体的一致性和实用性。举例来说,在应用最多的商品住宅建设过程当中,现在“毛坯房”开始减少,越来越多的精品现房出现,就是体现了装饰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有机融合,通过二者的通盘考虑,可以有效降低建筑成本和装饰成本,最终建设方和商品房消费者都能得到实惠,并且还有着较好的装饰效果,对于提升住宅层次和空间审美,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装饰设计在建筑设计阶段,提前介入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当中,对于科学细化建筑功能,实践建筑预期设计目标,提升后期完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大量的案例实践,可以明显感受到,让装饰设计提前介入建筑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建筑装饰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对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建筑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让装饰设计提前介入建筑设计,可以实现土木建筑和最终用户的有效对接,提升最终建筑产品的适用性,不管是在当前建筑设计理念,还是装饰设计发展趋势当中,让装饰设计提前介入建筑设计,都是现实的有益做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东,刁玉亭.浅述建筑外形装饰设计[J].中国建材科技,2015(z2): 56-56,42.
[2] 韩秦.建筑设计中装饰主义的应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4(18):16-16.
[3] 赵欢,王曦.浅析建筑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的内在联系[J].科学时代(上半月),2010(05):72-73.
[4] 邓刚.浅谈建筑装饰设计中色彩运用——以当代商业综合体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0):419-420.
[5] 郭建军.建筑设计中外形装饰设计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6 (0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