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论文_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发布时间:2023-12-10 05:50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论文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含义是只百姓应该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

《尚书·五子之歌》全文: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意思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谚语,意思是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会安宁。这句话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所以当时称邦,其实可以称为“民惟国本,本固国宁”。“固”可以理解为安定、团结,意思就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

邦:其实也是国的意思,在古代比国的概念要小。古代采取分封制,即分土地,由拥有“天下”的“天子”国君,分封土地给诸侯,建邦,成为诸侯国。“封建社会”一说,就是这个道理。在当时意思其实是“国为天下,而邦比国小”。秦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实行中央集权,设郡。近代,邦为国的意思更加明显,如邻邦,即为邻国。

这句话同,唐朝魏征纳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及孟子的“民为贵,社稷(国家)次之,君为轻”都是民本意思的表现。有了百姓,才会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有君,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才有国家的太平、强盛。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哪?

正确的说法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出自《尚书·五子之歌》。

文章首句就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意思是,祖父(大禹)曾经训示我们说:人民可以亲近,不可以轻贱失礼。人民是国家的根基,人民安定了,君位就稳固了,天下也就太平了。虽说此训不一定都是夏禹原话,但这的确反映了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

扩展资料:

中国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性质有所不同,在夏商周三代时期,基本上是“天命”论笼罩下的民本思想,属于“天命顺民命”的类型。

夏商周的统治者认为,君权是天命赋予的,但天命是顺从民意的,如果统治者不体恤民力,不修德政,天命就会根据民心所向转移到新君那里。如《尚书》之《五子之歌》《汤誓》《泰誓》三篇文章,就代表了夏禹、商汤、周武三王的民本思想。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什么意思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只有以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出自《尚书·五子之歌》。

典出:《尚书·五子之歌》

原文: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释义:祖先早就传下训诫,人民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与低看;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惟:唯独,只有/惟含有“为是”的意思  ;邦:国。本:根本。

夏朝大禹之孙太康,因为没有德行,长期在外田猎不归,招致百姓反感,被后羿侵占了国都。他的母亲和五个弟弟被赶到洛河边,追述大禹的告诫而作《五子之歌》,表达怨恨与哀悔。

远古“失国”的叹息,表现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历数中国的王朝更迭可以看出,政治腐败、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往往是王朝更迭的主要原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颠扑不破的历史真理。为政者更应认识到这一点,敬畏民众、敬畏民众赋予的权力。

民惟邦本,木固邦宁是谁说的?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阐述了我国传统的执政治国思想: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国家的基石,国家才能安宁。

本固就是人民融为一体,同甘苦,共患难。如果人民之间出现差距,从而形成某些裂痕,那么,一个国家不可能达到“本固”,不可能“邦宁”。

五子之歌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従,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上一篇:三农毕业论文5000_三农毕业论文题目

下一篇:三农政策的重要性论文_三农政策的重要性论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