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有关延安知青论文题目_知青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6 20:22

有关延安知青论文题目

陈教授说前面讲的都是文学批评当中的作品研究与作家研究,他接下来举一个文学批评当中的社会文化现象研究的实例,从文学叙事当中来考察跟文学相关的社会现象与文化现象。

陈教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迁徙的经验与现代化的梦想》,从知青下乡到民工进城的文学叙事。这个文章的起因是他关注到了一个时期以来,文学当中大量的关于农民工题材的一种叙事。农民工进城是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出现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作家对农民工进城这个题材给予广泛的关注,做了生动的一种描述,反映农民工来到城市以后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尤其是他们到了城市,基于城乡之间的差异以及他们身份认同上的焦虑,所给他们带来的生活的挑战来反映他们遭遇的困境,寄予了一种人道主义的同情。

关于农民工进城的文学叙事这方面的研究,一个时期相当的广泛。这个社会问题在文学当中反映出来,也受到批评家的充分的关注。陈教授所面临的问题是可以顺着这样一种思路进一步来考察农民工文学叙事相关的问题,这就面临一个顶层设计当中到底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表明对这个问题的一种思考。他可以就农民工叙事而来谈论叙事,但是他当时想到农民工进城是离开家庭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可是二三十年之前,席卷整个中国的还有一个人口迁徙的现象,就是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响应当时毛泽东主席的号召从城市到农村,他们也是离开家庭,是一种人口的迁徙,影响到了中国的千家万户。一个是从城里上山下乡,几十年以后是从乡村大量的涌进城市,同样是离家遭遇了离家的种种的问题。但是他们流动的方向却是相反的,陈教授当时就感觉到把这两种现象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能够说明许多问题。至少他这种逆向的人口流动的方向,反映出了一个时代的重大的变迁。这个背后有许多我们值得思考的深远的一些东西,所以他在顶层设计这个层面当中,就决定把它们联系起来。

从知青下乡到农民工进城,下乡进城体现的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陈教授得出了一个结论,是现代化的梦想,在这个中间是一个核心问题,但他们实现的形式却截然不同,把这个问题理清楚以后,他就考虑这个问题,在逻辑上所涉及到的一些内容也就是具体内涵,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把握。经过思考以后,他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①离家的苦难

②离家的追寻与现实的选择

③价值差异与道德重建

第一部分强调这两个时期的人口流动都是表现一种离家,包括离开家庭所遭遇的苦难。

但是具体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第二部分就来思考这种离家的经历所包含的内涵,标题是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选择。这两种具有差异的一种迎接挑战的一种姿态。

它包含了一种悖论,所以文章的第三部分就是价值的差异以及道德的重建。

无论是知青下乡,还是农民工进城,核心的问题他们都是离开家庭,到一个远离家乡的陌生的地方去打拼。但是知青的上山下乡当时是响应共和国的号召,怀着革命理想主义,欢天喜地的去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想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他们自己人生的价值,有种革命理想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这些在梁晓声的小说当中像《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以及张承志的一些知青题材小说当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描写十七八岁的一些孩子来到了北大荒,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向沼泽地要良田,他们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开辟出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张扬了青春的力量以及青春的丰富的内涵。

张承志的早期小说写插队到内蒙古草原那些知青,他们的一种人生遭遇以及他们精神与生活的方式,也给我们一种强烈的感受,他们在那个地方经受了苦难,但是收获了幸福,这个幸福包含了一种丰富深刻,甚至沉痛的一种历史的内涵。

这些知青题材的小说给人一种悲壮的美的感动,反映出年轻人用青春来创造美好未来的一种雄心壮志。当然也留下了一种令人沉痛的唏嘘的一种内涵。可是他们总的调子是张扬革命理想主义,追求革命英雄主义的一种境界。他们实际上是要解决人的精神生活的问题。这些作品大都是知青回城以后,对他们往昔岁月的回忆。青春已经逝去,哭哭啼啼感叹自己生命的虚掷吗?他们总得找到一个理由,给自己过去的这段峥嵘岁月赋予一种意义,使当下的生存有一种充实的内心基础。

张承志梁晓声早期这些知青题材的小说,实际上就写知青离家,他们的经历包括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可是他们张扬的是这种理想主义的精神,作品的风格趋于崇高的。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农民工进城题材的小说,它们着重反映农民工进城以后生活没有着落,他们遭遇的日常当中的种种困境。比如受到城市人的歧视,由于他们是农民,在城市碰到种种生活上一种严峻的挑战。他们流汗甚至流血,争取获得那么一些微薄的收入,甚至还要遭受包工头的克扣,反映的是普通人在城市种种的苦难。但是这个苦难已经不再具有像知青题材小说当中要追求精神的完美,那么一种崇高的追求。

这些小说着重反映的就是普通人的困难,要解决的是活下去的最基本的人生的生存问题,已经不再具有一种崇高的精神特征以及审美的风格,作者所寄寓的是一种深厚的人道主义的同情。例如有篇作品写夫妻在两个地方打工,他们就是为了几个月以后的那么一次约会,丈夫和妻子分头从不同的地方向对方走去。到了对方,发现丈夫妻子都分别去寻找他们自己了。他们又回去想见一面,来来去去他们始终在路上失之交臂,最后是在火车的一刹那交汇,暂时的停止当中看到对方,就在车窗上彼此只能打一个招呼,就写了普通人生活的无奈,寄寓了一种深厚的人道主义的同情。

把前后这两个人口迁徙的潮流对照起来,我们发现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表明从一个革命理想主义的时代发展到了一个常态社会。以前计较的追求的是理想,现在所思考的是活得更好一点,尽管还是那么艰难。这种变化表明革命时代的理想化的原则,已经被常态社会的务实的考虑这个原则所取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的阶段,与此相应的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从以前向贫下中农学习,以农民道德作为标准的这么一种体系,发展为追崇城市文明,往这个方向发展。

农民工进入到城市,他们就是向往城市的繁荣、城市的现代化、城市的良好的生存环境,尽管他们本身由于农民身份遭遇了种种困境。但是城市文明代表了一种现代化的发展的方向,很显然这种选择表明城市文明正在取代乡村社会通行的一种道德规则,表明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问题也来了:

城市文明就没有问题吗?

乡村文明就一无是处吗?

所以从农民工进城这一种与知青下乡相反的人口迁移的方向,带给我们的思考有很大的空间。这里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城市文明主张竞争、主张创造、追求速度与效益。不言而喻,它也同时带来人际关系的紧张甚至冷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隔阂。经济效益优先,造成了种种社会问题,甚至鼓动了人的贪欲。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乡村道德当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信任、一种密切的交往,很显然还是有它应有的价值。

怎么样解决社会发展当中道德重建的问题?调和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之间的矛盾,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陈教授认为真可以从知青文学叙事以及农民工进城的文学叙事这个作品当中找到一种答案,理想的方式,理想的结果,可以从知青文学叙事当中吸取那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元素,同时又兼取农民工进城文学叙事当中那种务实的态度,把理想信念跟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

换言之,我们可以考虑根据社会发展的方向,在肯定城市文明的现代性价值的前提下面,适当的吸收乡村文明的那种固有的人情味以及人与人之间那种亲近的关系。把乡村文明的优秀的内容,跟城市文明的现代化内涵结合起来,来实现我们一种新的道德的重建。

随着社会的发展,给人们提供解决人生困惑的有效的精神资源。这是把知青下乡与农民工进城,方向相反的人口迁徙的问题这个现象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有益的启发。

现代文学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现代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现代文学论文题目

1. 分析《家》中觉慧的形象

2. 试论祥子与虎妞的形象

3. 评《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形象

4. 评《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5.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6. 、《雷雨》主要戏剧冲突之我见

7. 、朱自清散文中的诗意美

8.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之异同观

9. 、抗战时夏衍在桂林的戏剧活动和创作

10. 、莎菲女士之我见

11. 、重评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

12. 、评《暴风骤雨》中老孙头的形象

13. 、对新时期文学的反思

14. 、论莫言的小说

15. 、 论韩少功的“寻根”之作

16. 、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思考

17. 论《凯旋在子夜》

18. 论琼瑶的小说

19. 论贾平凹散文的美学追求

20. 论《鸡洼窝人家》

21. 论《棋王》

22. 论老舍的戏剧观

23. 论张贤亮的小说

24. 论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

25. 贺敬之与郭小川诗歌创作比较

26. 舒婷的诗歌创作

27. 韦其麟的叙事诗创作

28. 谈莎红的抒情诗

29. 秦似的杂文创作

30. 杨朔与刘白羽的散文创作特色

31. 玛拉沁夫的小说创作

32. 李准的小说创作

33. 秦牧的散文特色

34. 论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

35. 论《钟鼓楼》

36. 论《北方的河》

37. 论王安忆的小说

38. 论高行健的探索剧

39. 论新诗潮

40. 论北岛的诗

41. 论新时期通俗文学现象

42. 论王蒙的小说

43. 港台文学研究

44. 论新时期的小说艺术

45. 论黄宗英的报告文学

46. 论柯岩的创作

47. 论新时期的知青文学

48. 论新时期的军事文学

49. 论刘绍棠的小说

50. 论刘索拉的小说

51. 论新时期的改革文学

52. 周梅森小说论

53. 方方小说论

54. 余华小说论,

55. 苏童小说论

56. 格非小说论

57. 新生代诗歌研究

58. 金庸小说论

59. 席慕蓉现象研究

60. 论谌容的小说

61. 广西三剑客

62. 东西小说研究

63. 凡一平小说研究

64. 鬼子小说研究

65. 新生代小说研究

66. 新生代诗歌研究

67. 新生代女性散文研究

68. 余秋雨的散文

69. 毕飞宇小说研究

70. 池莉小说研究

71. 张抗抗小说研究

72. 迟子建小说研究

73. 王安忆小说研究

74. 铁凝小说研究

75. 残雪小说研究、

76. 贾平凹小说研究

77. 新时期的军事题材小说

78. 论样板戏

79. 十七年“重放的鲜花”小说论

80. 十七年的长篇小说

81. 老舍的戏剧

82. 新时期戏剧

83. 通俗小说论

84. 台湾现代派诗歌

85. 白先勇的小说

86. 陈映真的小说

87. 李昂的小说

88. 台湾乡愁诗

89. 台湾乡土小说

老知青反思:什么叫 “青春无悔”

免费旅游 还管吃管住

上一篇:延安精神800字论文_延安精神议论文800字

下一篇:延安精神与大学生论文_关于延安精神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