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安全管理综合实训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11 18:17

安全管理综合实训论文

化学实验是学生验证科学理论、训练操作技能、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要重视其安全管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摘要:化学实验是学生验证科学理论、训练操作技能、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要重视其安全管理。本文首先概述了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其安全事故,基于此,探讨了如何加强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事故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实验室是高校院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场所,近年来,教育体制随着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性实验项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较完善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一方面,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另一方面,为高校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需要。

二、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其安全事故

1.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原则、内容和特征

化学实验室管理包括教学管理、软件管理以及仪器设备管理。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既渗透于上述三项管理之中,又贯穿于高校科研活动和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一项独立的、不可或缺的实验室管理内容。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应坚持环保和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减少实验对环境造成破坏,避免化学试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将实验人员和间接接触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首要内容。

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两部分,即实验室安全硬件管理和实验室安全软件管理。前者是指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由此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检修,及时发现实验安全隐患,预防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后者强调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责任、安全观念建设,从制度或者思想层面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从全国范围来看,化学实验室的扩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此背景下,实验室安全管理呈现出三方面的新特征。

(1)化学实验室实验结果不确定性增多

在实验室所开展的实验中,除了少部分实验室属于验证性或者常规性实验之外,大部分实验都是具有探索性的实验。因而,基于实验的探索性与未知性,实验中不确定的因素或者影响因子较多,“实验项目越多或规模越大,不确定性越明显”,进而增加了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2)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复杂性增加

新增加的实验任务对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需要在一些高压、超真空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或者需要面临更多的环境问题,如需要科学处理废气、废水或者固体废弃物等。这些新增加的实验任务,无疑增加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复杂性。

(3)化学实验室实验事故破坏性超常

实验室内部的实验布局较为集中,不同的实验项目混杂在同一个实验室内。如此混杂的实验环境增加了实验安全事故结果的超常性,一旦发生实验安全事故,实验污染会快速扩散到化学实验室周边的环境中去,从而增加次生事故发生的概率。

2.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分析

根据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将实验室安全事故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仪器设备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以及自然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具体来说,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又包括实验人员操作不当或者疏忽大意造成的安全事故、犯罪行为引发的安全事故以及敌对分子破坏引发的安全事故。无论何种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在现实中都可以表现为以下5种形式。

(1)仪器设备破损事故

化学实验离不开电源的使用,在一些需要借用电源加热的实验中,一旦突然停电,正在运行的实验仪器设备极其容易受到损坏。

(2)毒害实验事故

毒害实验事故一般发生在化学实验中,由于实验人员违反操作规范或者实验仪器老化,实验中使用的化学制剂很容易误伤实验人员。而有毒气体也可以对接触人员造成伤害,甚至有的实验人员因为接触毒害的实验物质而死亡。

(3)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的发生多为人为原因。如实验人员在实验室吸烟或忘记切断实验室的电源,致使实验仪器设备因长时间通电而产生火灾。

(4)爆炸事故

爆炸事故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实验人员误操作而引燃易燃易爆实验物品,另一方面是由于实验仪器设备的老化,实验室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这类故障,从而造成危险物品从实验仪器设备中泄漏出来,遇到高温环境或者接触火花发生爆炸。

(5)机电伤人事故

在冲击运动、带电作业或者高速旋转的机械性实验中容易发生机电伤人事故。机电伤人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实验人员操作不当,而机电伤人事故的表现形式为仪器设备挤压或者碰撞伤及仪器旁边的人员,或者仪器设备“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和电弧火花伤人”

三、如何做好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1.加强仪器设备的安全检查,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

仪器设备是生物化学实验中涉及比较多的,这也是引发生化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环境因素。对于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来说,仪器设备隐患排查更直观,也是最容易预防的。但容易的事情,往往又是最易被人忽视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维护。对于冰箱、培养箱这类常年开机的设备,若仪器比较老旧的,要做好仪器报废和重新申购工作。学院也应加快仪器的报废和重新采购的工作,对于实验项目利用率高易损耗的仪器如电炉、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等应多备几套,以防因仪器问题而影响实验教学。

2.提高师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规章制度的建设,每个实验室都很重视,而且已经趋于成熟,但是规章制度的实际效用却很少,更多时候是形同虚设。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前若未对实验室进行彻底的安全隐患排查,或者未对学生进行实验室仪器、药品等使用的安全教育,就会造成安全事故。师生对于实验室规章制度了解甚少,有些师生虽然知道但是对于具体条列却不清楚。因此,提高学生对实验安全意识必先提高任课教师的实验安全意识。只有教师自身安全意识足够高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引导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把好安全关,规范实验操作,特别是发现学生仪器操作不规范的时候,要注意多次演示并时常提醒。如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相互嬉闹时,应及时阻止,进行安全教育,分析此类行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只有在不安全行为发生时进行教育,学生才能有深刻体会,这比单一地组织学生集体学习规章制度和实验规范操作要有效得多。

3.加强硬件建设

畅通实验室安全通道。管理人员应平衡实验室仪器设备防盗与安全事故预防之间的关系,清除消防安全通道上的障碍物,对于门窗的加固材料应选取既防盗又符合消防安全的材料,一旦发生消防安全事故,实验人员可以通过门窗进行逃生,或者将贵重的实验仪器设备搬离实验室。对于实验室走廊、楼道放置的障碍物应及时清除。

增强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的防火能力。加强对年代较为久远的实验室的改造,拆除私接的电源,对实验室的外墙、内墙结构进行改造,提高其防火、防灾的能力。对于实验室内部的仪器设备,可以通过改造的方式增强防火能力,或将旧的仪器设备及时处理掉,实现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

加大对实验室安全设施的资金投入,提高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预警能力。增加对消防安全设施的后期维护力度,保障消防设施时刻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此外,还需要增加实验室环保的资金投入,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4.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

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实验室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实验人员、教学任务、仪器设备、实验场所、各种技术档案及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管理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学生和实验技术人员时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聘请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和老教师协同技术实验中心组成监督检查组对全院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的状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出谋划策,同时积极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的立项论证与评估,使实验室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和环保的理念,两者并重。要注重考察实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趋利避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化学实验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赵水俭 汪春华 朱西桂:《论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年06期

徐苗苗:《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黑龙江教育》,2006年07期

王文芳 肖建东:《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策略研究》,《化学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年03期

刘林涛 田慧珍:《化学实验室安全体系改革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年30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求一份毕业前的实习报告,关于煤矿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专业的知识?

  4.2 矿井瓦斯防治
  矿井瓦斯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不安全因素,瓦斯的涌出形式和涌出量对矿井设计、建设和开采都有重要影响。随着采深、开采范围和产量的增加,这类影响更加显著。
  瓦斯爆炸是煤矿生产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如果由于瓦斯爆炸而引起煤尘爆炸,后果更为严重。所以掌握瓦斯爆炸的原因、规律和防范措施,极为重要。
  4.2.1 矿井瓦斯涌出量
  瓦斯涌出量是指生产过程中涌进巷道的瓦斯量。瓦斯涌出量大小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绝对瓦斯涌出量:即单位时间内涌出的瓦斯体积。
  相对瓦斯涌出量:即日产煤一吨在一 昼夜内的瓦斯涌出体积。
  瓦斯涌出量的大小,决定于自然因素和开采技术因素的综合影响。如煤、岩的瓦斯含量、煤的物理化学特性、开采规模、回采顺序、落煤方式、通风系统、地面大气压、风压和风量的变化,等等。
  新建矿井、生产矿井的新水平或新采区,需要预先知道瓦斯涌出量,作为设计的依据。这种在新区开发前,按照一定方法预先获得该区域瓦斯涌出量的工作,称为瓦斯涌出量的预测。预测瓦斯涌出量的方法,可以分为统计法和计算法两大类。
  我国采用的统计法,是根据生产矿井不同深度已采水平相对瓦斯涌出量的大量实际资料,通过统计整理,找出相对瓦斯涌出量随深度(和沿走向)增长的规律,预测延伸水平或相邻矿井的瓦斯涌出量。
  矿井目前采用的瓦斯抽放方法主要有:煤层底板专用瓦斯抽放巷穿层钻孔预抽、顶板走向钻孔边采边抽、高抽巷、超前钻孔和顺层钻孔预抽、采空区抽放、高瓦斯煤巷封闭抽放等。
  4.2.2 矿井瓦斯突出分布规律
  全矿井上旬的绝对瓦斯涌出量最大,其中:甲烷为79.91m3/min,二氧化碳为17.00 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甲烷为9.65m3/t,二氧化碳为2.05 m3/t;根据鉴定结果:我矿属高瓦斯矿井。但2005年4月由抚顺煤科院对我矿的6煤和13煤进行了突出危险性鉴定,确定为突出煤层,2005年5月经安微省发改委批准为突出矿井,13煤F10断层以南地质勘探线以1-12线之间、-560m水平以上区域, 6煤F10断层以南地质勘探线以1-7线之间、-640m水平以上区域,经抚顺煤科分院预测为无突出危险性区域。根据矿井实际情况,我矿矿井瓦斯等级为突出矿井。
  突出威胁区中的构造复杂地带(断层、褶曲轴部等)附近30m范围内按突出危险区管理。
  4.2.3 瓦斯突出治理措施
  1)防突措施分类:
  按作用范围划分:区域性防突措施、局部性防突措施。
  按作用效果划分:防止突出发生的措施、突出时保证人员生命安全的措施。
  按作用的技术性划分:技术措施、组织管理措施。
  区域性防突措施:实施以后可使较大范围煤层消除突出危险性的措施,称为区域性防突措施;
  局部防突措施:实施以后可使局部区域(如掘进工作面)消除突出危险性的措施称为局部防突措施。
  2)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措施
  保护层:在突出矿井中,预先开采的、能使其它相邻有突出危险的煤层受到采动影响而减少或丧失突出危险的煤层称为保护层。被保护层:后开采的煤层称为被保护层。保护层位于被保护层上方的叫上保护层,位于下方的叫下保护层。
  保护层开采是预防突出最有效、最经济的区域性预防突出的技术措施,几乎所有发生突出的国家都采用该措施,我国1958年成功使用此技术,目前开采保护层的矿井占突出矿井总数的26%。
  开采保护层的作用:
  (1) 地压减少,弹性潜能得以缓慢释放。
  (2) 煤层膨胀变形,形成裂隙与孔道,透气系数增加。所以被保护层内的瓦斯能大量排放到保护层的采空区内,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都将明显下降。
  (3) 煤层瓦斯涌出后,煤的强度增加。据测定,开采保护层后,被保护层的煤硬度系数由0.3~0.5增加到1.0~1.5。
  所以,保护层开采后,不但消除或减少了引起突出的两个重要因素:地压和瓦斯,而且增加了抵御突出的能力因素-煤的机械强度。这就使得在卸压区范围内开采被保护层时,不再会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开采保护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尽量不在保护层采空区留煤柱;
  (2)保护层采高小于0.5m时,必须检查其保护效果,否则要采取其它防突补充措施;
  (3)开采保护层,具有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应同时抽放卸压瓦斯。
  开采保护层后会使得被保护的煤层所受的应力得到卸压,被保护煤层的瓦斯解吸速度大大增加,必然使得瓦斯涌出量相应的增加。因此,在开采保护层时必须考虑到保护层开采过程中的瓦斯治理措施。
  本设计在治理保护层开采过程中瓦斯涌出量大的措施上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1) 在保护层顶板施工顶板走向巷道作为专用瓦斯抽放巷(高抽巷),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连续抽放。
  (2) 在被保护层的底板巷道施工穿透煤层的大角度、长距离钻孔进行采前、采中和采后穿层抽放。
  (3) 在保护层顶板施工顶板走向钻孔抽放瓦斯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连续抽放。
  (4) 施工专用尾抽巷对保护层进行尾抽,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连续抽放。
  (5) 对保护层的产量进行适时的调整,做到“以风定产”、“以瓦斯定产”。
  3)预抽煤层瓦斯及煤层注水
  在无保护层可采、单一突出煤层开采,经过试验预抽瓦斯有效果时,可使用预抽煤层瓦斯的方法防止瓦斯突出。
  通过向突出煤层内打大量的密集钻孔,达到以下目的:
  (1) 钻孔造成煤层局部卸压;
  (2) 通过钻孔排放瓦斯,释放煤层瓦斯潜能;
  (3) 通过长时间抽放瓦斯,进一步降低煤层瓦斯涌出压力和瓦斯含量;
  (4) 引起煤层收缩变形、地应力下降、煤层透气性和煤的坚固性系数增加。
  煤层注水主要用于回采工作面它不仅可以使煤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应力分布改变而且可以降低煤层的瓦斯放散初速度。通过注水钻孔还可以排放煤层瓦斯起到降低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的作用。
  1) 注水工艺
  注水工艺主要包括 打钻、封孔、注水。
  2) 钻孔参数
  (1)孔径: 应在 42~100mm。
  (2)孔长:主要取决于阶段斜长及煤层地质变化。
  (3)封孔长度 : 钻孔湿润半径的 1.1~1.2 倍。
  (4)注水压力
  在注水过程中要注意注水的压力若压力过高会使煤沿弱面破裂,造成水流失。若注水压力过低则会注不进水,达不到湿润效果。因此应控制好注水压力做到“压而不裂,注而不漏”
  3) 注意事项
  (1)对于湿润性差的煤,注水中可加一定浓度的湿润剂;
  (2)注水泵尽量采用排量大的高压泵;
  (3)保证封孔质量;
  (4)孔数应根据注水区与注水有效半径确定;
  (5)对于难注水煤层,尽量采用“间歇注水”。
  4.2.4 煤层采掘工作面预防突出措施
  一般规定
  (1) 突出煤层进行采掘工作,应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
  (2) 在集中应力影响范围内,不得布置相对掘(推)工作面。
  (3) 采掘工作接近或进入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厚度和倾角急剧变化地带时,应进行防突效果检验。
  平巷掘进防突措施
  平巷掘进防突措施主要包括:大直径钻孔、超前钻孔、松动爆破、前探支架、水力冲孔等。
  1) 超前钻孔
  掘进工作面或回采面前方,形成三个应力带:卸压带:地应力和瓦斯压力均较原始值小,阻止突出;集中应力带:地应力较原始值高,煤层透气性急剧降低,阻止瓦斯排放,此带内保持着较高的瓦斯压力梯度和瓦斯压力值,是发动突出的策源地。超前钻孔是在煤巷掘进工作面前方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排放瓦斯钻孔。它的作用是排放瓦斯,增加煤的强度,在钻孔周围形成卸压区,使集中应力区移向煤体深部,人为地造成并保持在工作面前方有一个较长的卸压带,以防止突出发生。
  在运用超前钻孔防突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最小超前距 L≮5m;
  (2)防止打钻过程中,出现顶钻现象和喷孔;
  (3)确定合理的钻孔排放半径。
  2) 深孔松动爆破
  深孔松动爆破:在工作面前方存在有 5m 卸压煤体防护下,在前方 5.5m 以外引爆几个深厚感情眼形成煤体松动的爆破方法。松动爆破方法的方法有两种深孔爆破和浅孔爆破。其作用原理是向掘进工作面前方应力集中区,打几个钻孔装药爆破,使煤炭松动,集中应力区向煤体深部移动,同时加快瓦斯的排出,从而在工作面前方造成较长的卸压带,以预防突出的发生。这种防突方法适用于煤质较硬,突出强度较小的煤层。
  技术要求:
  (1)孔长应大于8m;
  (2)孔数根据实测松动爆破有效半径确定;
  (3)每次爆破保持不小于5m安全距;
  (4)松动爆破作业,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4.2.5 岩巷掘进通风技术措施
  由于岩巷的瓦斯含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本矿井所有的岩巷掘进都采用串联通风的方式来保证正常的工作。具体措施:采用水幕降尘技术,通过水幕降尘的作用,净化通过岩巷掘进的风流,使其继续用于其他用风地点。
  4.2.6 预防瓦斯爆炸的技术措施
  (1)通风异常的原因、类别和对策
  A 停电是停风的根本原因。包括:主要通风机停电、局扇停电。
  B 通风系统或通风设施破坏或异常。如:风门未关好、风道堵塞、风筒脱节或破坏等。
  C 反风
  (2)瓦斯涌出异常的类别与对策
  A 煤与瓦斯突出
  B 瓦斯喷出
  C 冲击地压和顶板大面积陷落
  D 大气压急剧下降
  E 采掘作业
  (3)严格瓦斯检查制度
  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关于瓦斯检查制度及时发现瓦斯超限、瓦斯积存和防止瓦斯事故的措施。
  (4)严禁和杜绝一切非生产火源;严格管理和限制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热源。
  (5)一旦发生瓦斯爆炸,为防止灾情扩大,应使灾区局限在尽可能小的区域和防止二次灾害。
  以上所述的治理措施,在我们开采保护层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的瓦斯治理措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基本上能够解决开采保护层中的瓦斯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对以上的措施做进一步的研究:(1)如在施工底板穿层钻孔中,钻孔的布置方式、角度,钻孔的终孔点的位置以及每组钻孔的水平间距等;(2)在施工顶板走向巷时,巷道的布置层位、巷道布置的水平位置以及巷道与保护层的的法距等。(3)施工顶板走向钻孔时,钻孔布置与保护层巷道的水平距离,钻孔的终孔位置以及钻孔的封孔工艺等。
  4.2.7 瓦斯防治综合措施
  结合新集一矿瓦斯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现采取以下措施对瓦斯进行防治:
  1) 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搜集瓦斯资料,实测煤层瓦斯含量、压力、透气性系数、抽放半径、百米钻孔瓦斯流量等参数,认真总结煤层瓦斯含量及压力的分布规律,尤其是要注意掌握瓦斯在区域构造带附近的赋存规律,每年必须进行一次瓦斯等级鉴定工作;根据实际瓦斯资料,制定日常通风安全管理制度。
  2) 首次揭煤必须按突出煤层编制揭煤措施。
  3) 加强通风管理,合理分配风量,确保各用风地点有足够的新鲜风流。
  4) 建立个体巡回检查和安全技术监控双重监测体系,以便掌握各地点瓦斯浓度,预防瓦斯超限。一旦瓦斯超限,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切断电源,必要时人员需迅速撤至安全地点。
  5) 顶、底板抽放巷道层位要根据本矿井的经验数据并结合煤层顶底板岩性综合分析确定。必要时可在瓦斯涌出量较小的区段进行试验,待取得准确参数后实施,以保证瓦斯抽放效果。
  6) 瓦斯抽放和治理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如尾巷抽排、上隅角埋管抽排等。
  4.3 工作面降温措施
  矿井热害防治的措施很多,归纳分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非制冷降温措施,又称开采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与通风系统,增大通风量,改革通风形式、采煤工艺等;另一种是采用机械制冷降温。
  本矿井热源多,散热量较大,为降低矿井的热害程度,首先采取了以下开采技术及通风降温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1) 合理开拓部署。本矿井采用立井、集中大巷、分区石门开拓方式;可尽量缩短进风风流线路长度,减少进风风流在通风路径中的热增量,降低采掘工作面风流的温升。
  2) 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法。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U型通风,可减少漏风和采空区散热量。
  3) 合理集中生产。尽可能地减少热源点,有利于集中使用风量,充分发挥通风降温的作用。
  4) 合理增大工作面风量,把井巷风速控制在经济、允许风速范围内,尽量缩小风流与井巷围岩的交换面积,减少围岩传热量。同时,增大工作面风量,不仅能降低风流温度,而且能合理提高工作面风速,改善人体的散热条件。
  5) 采用煤层注水、煤岩巷湿式掘进,以降低煤岩体温度。
  6) 采空区进行黄泥灌浆充填、及时封闭等措施,抑制采空区的氧化散热。
  上述措施虽可避免或减少部分热源向风流中散热,矿井气象条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开采水平深、热源多,围岩与机电设备散热量大,采掘工作面的气温仍然较高。因此,本矿井还必须采取专门的降温措施,根据矿井具体条件,设计采用机械制冷降温措施,以改善井下作业环境,保护矿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

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交通体系不断发展,社会对交通的需求持续增加,直接促使城市轨道交通开始成为交通的主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 范文 一

摘要 : 本文通过阐述工学结合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 教育 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进一步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专业定位与轨道交通发展紧密结合;应推动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双赢的合作方式;应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应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创建工学结合的实训条件。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系统作为我国重大国策,极大的带动和提升了城市交通领域的市场发展空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加强基础理论、突出专业特色,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不断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优秀人才。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重点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 爱岗敬业 精神的城市轨道交通复合型人才。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

(一)素质结构要求。

1.思想素质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贡献自己的力量于祖国和人类发展的意识和精神。

2.专业素质要求:具有扎实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熟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国际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惯例与规则;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道路与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及其控制系统的运营和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文化素质要求:有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参加 社会实践 。

4.身心素质要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中职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和团队 拓展训练 ,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 人际交往 能力。

(二)能力结构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有独立获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基础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根据不同的本专业任务检索相关规章和文献,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的表达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工作实践环节,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站务服务、票务组织、行车组织、应急处理、运营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

3.创新能力(精神):有创新意识,对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一定了解。掌握进行创造活动的思维 方法 ,能开展基础的科技开发工作,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索能力。

4.专业核心能力:行车组织能力,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及调度、列车运行图、站细及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加强非正常情况行车组织的处理,相关车站站务员、行车值班员职业资格考证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运输设备运用能力,具备线路、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的基础知识及车站常见机电设备的相关知识,识读线路平纵断面图,掌握车辆、供电、通信信号及车站机电设备的基本组成、使用方法和常见故障处理。

客运服务能力,掌握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服务规范及服务标准、客运服务过程的标准化作业技能、职工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

实践能力,通过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综合项目,主要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行车模拟实训和客运及服务顶岗实习,培养并强化行车、客运及服务的专业核心技能。

三、创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定向培养:学校与地铁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新的教学模式,根据用人需求预测情况,学校专门为地铁公司开设几个相关专业,比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相关专业,定向招收一批学生,确定相应的订单培养关系。

(二)按需培养:学校与地铁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根据公司的发展和用人需求的实际情况,学校从已在校学习的相关和相近专业的学生中选择(分流)一批,按照地铁企业的岗位要求,用1-2年时间,强化相关专业理论和业务技能,使学生尽快掌握专业要领,能适应岗位需要,加快培养节奏,解决现阶段许多新建地铁公司和新线路开通的用人问题。

四、根据地铁相关企业需求创新课程体系改革

(一)主要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站务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二)核心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

(三)素质拓展课程:急救员培训课程、消防 安全教育 培训、团队协作训练、职业意识及职业道德教育等。

五、大力创新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体系

在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方面,尽量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贴近,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手段和方式,让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接触 企业管理 模式。

(一)执行绩效考核模式。

现很多学校采用的是操行考核评定来考核学生,采用企业的现在最常使用的绩效考核模式,让学生提前体验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理念。

(二)推行“6S”现场管理法。

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革除马虎之心,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养成遵守规定的习惯,养成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的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进而达成 安全生产 的目的。

六、创新适应时代要求和企业需求的学生评价体系

(一)对企业忠诚,有职业道德。

任何企业都希望员工对企业忠诚,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从一而终,同企业同甘共苦。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这方面的要求也越高,企业如此,国家亦如此,企业的文明程度依靠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企业,企业形象好,实际上增加了企业的无形资产。

(二)团队精神。

现代企业分工越来越细,某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导致集体的巨大损失,因此要求每个员工要把企业的利益摆在个人利益之上,只有这样,工作才能提高效率,才能做好“补防”工作,不仅自己不出错,而且还能防止团队其他成员出错。

(三)能力要求。

现代企业越来越看重员工的技能,高薪聘请高技能人才已成普遍趋势,但是,企业本身培养高技能人才风险大,成本高,迫切需要中职学校培养出高技能人才,除技能要求外,对体能也有要求,地铁企业在重大节假日或是大客流应急处理情况下,都要求员工加班加点,没有好的身体素质,也难当此任。

七、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随着国内地铁、轻轨的大力兴建和发展而创建的新型专业,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借鉴和 总结 ,积累该专业的教育教学 经验 ,为日新月异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输送更为优秀的中级应用型人才不断努力。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范文二

摘 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及扩张,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未来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轨道交通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更多的便捷,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拥挤难题。随之而来的乘务运营安全管理是急需妥善处理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南京轨道交通做以下几点阐述。

关键词:轨道交通 地铁 乘务

1 .前言

轨道交通乘务运营安全是乘务管理永恒的话题,是乘务工作的生命线,拥有安全我们就理直气壮、我们就信心饱满。在网络化运营条件下,我们应投入更多精力,从实际出发,认真调研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安全管理 措施 ,抓住人为因素和设备因素,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员工技能,以高超的技能和强烈的责任心避免事故发生;深入查找危险源,推进贯标工作,深入基层,查找关键点,及时整改,掌握设备状态,从设备层面杜绝事故的发生。

2.轨道交通乘务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全面安全管理

虽然现在轨道交通乘务运营管理在不断重视,但是很多机制还是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诸如,安全管理不规范、不全面,缺少健全的系统、没有计划性、规划性,及科学的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及策略。同时监督力度也不够,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改善,增加运营的风险性。

2.2 司机的综合素质问题

很多司机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还不达标。比如,有的司机刚培训不久就开始上岗作业,系统性学习的东西比较少,技术水平和能力还需要再学习;司机的个人修养等问题也是需要不断的提高;还有司机人员的工作环境吵闹,压力也比较大;最后司机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行车经验不够,停车误差难以控制等问题都是需要去解决。

2.3 缺少健全的人员培训机制

培训是提高司乘人员综合素质的需要,是提高地铁司机技术水平、事件处理水平的关键,是提高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措施。现行的培训机制比较单一,缺少全面性、专业性。首先,有的培训脱离的实际,不能有效地将培训理论与实践情况联系起来。其次,培训效果的检测制度不健全,培训好似“聚会”,人去了就行,学不到真正的东西,培训考核方式相对滞后。再次,缺少专业的培训人员,有的单位的培训存在形式主义,随便找个人讲两句就行了,培训方式缺少科学性,培训效果不佳。

3.轨道交通乘务运营安全管理的建议

3.1提升新司机应急处理能力

大部分新司机没有从事过铁路和地铁行车相关职业,并且随着电客车技术的不断完善,设备的故障率也在逐年减少,现实中出现非正常行车的几率较小,应急预案演练次数不足,司机实战操作机会严重缺乏,新司机对非正常行车方法更多的只是理论上的了解。加强新进员工的非正常行车方面的理论培训,并进行强化实践与理论结合,采用桌面模拟演练非正常行车的方法,加深新员工对非正常行车的理解,利用现有条件在试车线进行模拟故障演练,在公司、部门、中心、班组等组织的非正常行车演练中组织新司机进行观摩并写出总结分析,同时通过常预想、常教育、常培训、常提醒、常谈心、常检查、常讲评、常交流、常整顿、常学习来增强员工的非正常应急实战的能力,进而为南京地铁的安全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3.2 快速掌握新线设备

由于今后新线多采用新型移动闭塞法组织行车,与现有的一号线移动闭塞法行车有着很大的差异,加上新线列车在原有一号线列车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技术改造,从而使新线的各类设施设备与一号线有很大的差异,加上新线各类设施设备的系统培训时间较短,参培人员数目较少,员工在技能等级、工作经验等方面,以及在适应新技术、新装备、新运营方式等方面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严重制约了新员工对新线各类设施设备性能的掌握运用程度。为此,中心应在班组内成立以故障处理小组、ATP小组、重温小组等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利用现有新线车辆对新员工不定期的采用多种途径传授新线车辆业务知识;并且通过阶段验收、技术比武,强化新司机对新线设备的掌握程度,为南京地铁新线的开通做好充分的准备。

3.3 探索网络化管理模式

随着2010年5月28日两条新线的开通,南京地铁将正式踏入网络化运营的门坎,而当时我们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网络化运营,更多的只是对网络化运营有一个抽象的概念。网络化运营将带来大客流的密集效应,加之列车晚点、设施设备故障、人车冲突等问题,很容易造成比以往单线运营更多的客伤纠纷、服务质量投诉等现象,尤其是在客流高峰时段,客运双方的矛盾纠纷可能会进一步升级,此外还有“大小交路+分段交路”、“Y”型交路等运行方式。此类情况的存在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的网络化管理思路还有待进一步的拓宽。面对以上的种种问题,我们只能更多的向兄弟地铁和国外地铁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着眼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研究措施、促进工作,在自身上下功夫,利用网络化线路图桌面模拟“大小交路+分段交路”、“Y”型交路运行方式,强化司机安全意识教育,从源头上遏制车门夹伤乘客现象的发生,成立各种应急小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责任明确到人加重对员工的约束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精干的乘务铁军,构建强有力的执行力团队。在此基础上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积极谋划中心发展思路,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着手创建和完善科学发展的制度措施和工作机制,为南京地铁的网络化运营工作,谱写了新的篇章。也为将来几年地铁开通7条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 打好网络运营准备攻坚战

3.4.1 确保调试零事故

在一号线的调试过程中,我们取得了零事故的骄人成绩。为了确保新线调试工作再创佳绩,中心将加强新线车辆调试管控工作,一是选拔人员,成立新线车辆调试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新线车辆调试的协调、实施工作;二是从调试人员纪律要求、调试前准备工作、调试过程安全原则、调试车辆整备要求、调试过程安全注意事项、调试过程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入手,合理编制新线列车调试章程,确保调试工作有序、安全开展。

3.4.2 确保接车安全有序

随着新线开通的日益临近,新线车辆将陆续进行交接,在前两列新车顺利交接的基础上,中心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完善接车工作方案,每次接车任务前及时做好员工动员和工作部署,确保员工百分之百的投入,从而顺利完成每次接车任务。

3.4.3 合理设计司机交路

网络化运营条件下,两条线共配备356名司机,一号线与南延线将采用“Y”型交路,二号线单线运作,实现使用最少的人数完成最大的运营效益,做到行车人员在两条线穿插的合理管理调配及各基地的有序调车作业组织,从容应对多变的出入场方式、中心将按照总公司、分公司的长远运营统筹规划,根据南京地铁的线路、设施设备等既有条件做好人员周转和运转模式的设想工作。一是确定司机出、退勤方式。一号线、南延线共配置201名司机,每班平均52名司机,应充分考虑 “Y”型交路混合运行的特殊性,合理选择好出、退勤换乘站点和换乘时间,保证一号线既有线司机和南延线司机出、退勤的同步性和高效性。二是确定换乘方式。现一号线利用奥体中心和迈皋桥两端站为换乘站点,形式较为单一。网络化运营条件下,运营里程较长,单次值乘里程将增大,值乘时间也将大大增加,应该合理选择换乘站点,保证司机单次值乘任务内的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避免疲劳驾驶问题。三是确定库内出、退勤派班方式。一号线将有小行和大学城基地两个出、收车地点,二号线也将有马群和油坊桥两个出、收车地点。中心需要根据运营要求,合理安排各个基地司机数量分布及出、退勤顺序,确保出、退勤的有序性。

3.4.4 确保新线基地有序过渡。

09年下半年,运营人员将陆续进驻新线基地,实施设备接管和调试工作,势必存在运营设备调试与外单位施工作业混合进行的局面,各单位施工安全认识不统一等安全隐患,信号楼调度员作为基地施工管理调度指挥,应该充分发挥属地化管理职能。一是加强组织协调能力,根据施工计划安排,与各单位之间做好沟通,统一施工管理流程,有序组织施工单位进场作业及现场出清;二是加强监管能力,及时了解各项施工进展情况,全面掌握基地内施工项目数量及进展情况。

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

3. 地铁运营管理论文

4. 运营管理研究论文

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简历封面

6.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

上一篇:本科生发表论文难度大吗

下一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