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教师如何因材施教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9 03:15

教师如何因材施教论文

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特别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写这类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因材施教的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对学习主体客观的分析与了解,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由它先天条件决定的。而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松鼠学游泳,功夫费了不少,但成效却不大!自己却还不明原因地而嚷嚷“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加油!”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例子,试想,如果那只兔子不但没有学会游泳,反而把跑步的本领也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呢?

有一篇文章曾写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来。但他们不是没有用了,它们还可以发挥自己柔性强的特点,还用做编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费力不讨好,别说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样勾起客居者的思乡之情,恐怕是自己自娱自乐也显它声音太艰涩难听了吧!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材施教,辩证客观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个模板育人办事,这样才能突出每个人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领域中的“爱因斯坦”、“毕加索”,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客观地分析我们的潜能,我们才能实现飞跃!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是否文理分科。我想:作为一个学生当然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个人爱好不同,目标和愿望不同,因此很难实行一个模板的教育方式。让热爱文学、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文学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学艰涩难懂的公式中,让精于严密推理的明日科学家整天哼吟着散发着发散性思维气息的散文长诗,这是多么难以想象!就像非得让陈景润写抒情诗,让李白研究数学公式一样,最后只能一心期望,终归要破灭!

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扬长避短让我们都成为自己世界的“爱因斯坦”。

有这样一幅漫画,一棵树上,父亲正在用,母亲,地上来的,苹果,杂树下看着书的儿子,父母不信不把儿子砸成牛顿第二。

这一副漫画很好的讽刺了当下急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他们照搬了别人的成功过程,这种肤浅的育儿方式,我并不赞同,我认为父母应因材施教,切记,简单模仿照搬,成功人士的方式。

先不说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理智,单从上班,牛顿被苹果砸中而发现地心引力,这一事情,砸苹果,这一做法,就是错误的,无论怎么咱孩子都不会成为牛顿第二,因为牛顿被砸之前已经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然后进行了思考与研究,牛顿不是被砸成,天才的,本来就是天才,父母没有正确定位孩子,颠倒因果关系,生搬硬套的教育方式注定不会成功的。

许多例子都告诫我们不要简单的模仿别人,正如东施效应的故事,东施在街上看到心痛而捂住心口走路的西施,羡慕西施被行人称赞美丽娇弱,于是之间模仿西施愁着脸走路,结果反而被嘲笑,没有达到她的预期效果。却忘记了,西施被称赞是因为她本来就美丽,正如同父母忘记了牛顿本来就是天才。他们渴望成功,而忽略了过程,忘了对症下药,没有因材施教的父母是无法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激发孩子的潜能,而培育出天才的。

其次父母的方法过于简单粗暴,也并非良策,前不久一位狼爸,引人关注,她为了锻炼而女儿的胆量而让十岁的小女孩训埋并与之相处,艺龙如此教育方式,即使最终得到了成果也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北宋散文家苏澈当初教育贪玩的,舒适,他没有直接命令他们认真学习,而是根据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用成熟的方式让孩子们去寻找书籍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可见孩子的特性出发选择适合孩子的方式,才是达到成功目的的保证简单的肉体,锻炼也并非最持久的方式,激发孩子内心的渴望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孩子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容易让他们成才的方式。

因此衷心的希望父母能能因材施教,而并非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理智育儿才是良策。

教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导语: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教育事业客观规律的反映。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也大体相同,这是学生的共性。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重因材施教。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

传统上,教师就是管理学生的一个职业,这种定位使学生不敢在老师放纵,是学生对老师基本上是唯命是从。在这种气氛里,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创新意识没有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做到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并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语言是信息传播主要工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注意做到讲话明白、简练、清晰,尽量使用幽默语言,注意观察学生流露表情,观察学生心理活动,控制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尽可能得到最大的提高。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我们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生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进行提问时,注意做到因人而异,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在教学形式上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教给学生深化知识、夯实基础的方法,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使其变学满为学而知不足,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尤其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

三、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教师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现和平共处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决不能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应允许学生和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不致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失去学习信心,也不致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台阶过缓而滋生骄傲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学生的“强项更强”,“弱项加强”,以免因某一方面知识的缺陷而影响以后的继续学习。

一、因材施教的原则

1.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从中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教师要多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卡在哪里了?为什么老是出现同样类型的错?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现象?学生学习中明显的顺利也是值得关注分析的。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擅长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学习的动力所在、分析学生在什么情况下特别顺利、在思维和理解方面有什么特点等。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学生的特性。

2.对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因材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

二、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其次,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最后,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运用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彻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三、用正确的策略引领学生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主动的学习

(1)把学生分层次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分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分类编组,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具体到哪个学生属于哪个层次,教师要心中有数,不宜向学生公开。否则,有可能会助长“高层”学生的傲气,挫伤“低层”学生的自尊心。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既注重学生的共性,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相结合。对后进生要严爱结合,课堂多提问,多让他们练习,多辅导,多启发他们,多让他们做一些基础性题目,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恰当地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待学习有余力,思维灵活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综合运用知识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要把集体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逐步使他们达到教学要求,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不断提高,使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备课分层次

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同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注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注重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做到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3)导学分层次

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品格、性格、意志力、情感、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着眼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教材内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指导方法。

①程度不同,要求各异

一节课里,虽然全班学生都在学习同样的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领会的程度都相同。教师的主观要求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只有适合学生程度的教学才有好效果。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②分组学习,齐头并进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分组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对“后进生组”加强辅导,使他们赶上进度;对“优等生组”则提出更高要求,使他们扩大知识面,学得更深一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有时间兼顾到更多的学生,帮助更多的学生学好数学。除此以外由于教师所教学的该组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差不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度身定做,真正做到了备课备学生。

③精心搭配合作小组

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能帮助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组建优势互补的合作学习小组,并引导班里学习好的学生一起来关心尊重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充满期待、关怀、鼓励的目光和话语中克服自卑、胆怯心理,在班里营造互帮互爱、互学共进的学习环境。

(4)练习设计分层次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做到使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因材施教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情感因素

热爱学生、敬业爱岗,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是教育好学生的情感基础和内在动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情绪愉悦、亲密合作,学生只有在没有恐惧、焦虑的环境中才能乐于接受教导,积极思考,健康成长。

3.实施因材施教应是一个教师追求的境界

境界是存在者实现存在的状态。具体说,因材施教的境界是教师实现其存在的状态。因为只有你热爱每一个学生,才会将你的期待心理与每一个学生的渴盼心理对接,这时,因材施教才会具有全部的意义。

1.充分了解幼儿间的差异性

在幼儿教学中融入因材施教,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幼儿间的差异性,了解幼儿们的兴趣及个性差异。这样才能发挥因材施教的作用,为每个幼儿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教学方案。这个环节需要教师花费心思与幼儿相处沟通,包括与家长沟通交流、对学生仔细观察等方式。例如给幼儿发放调查问卷并通过调查问卷与家长的反馈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充分了解幼儿的喜好,以便开展因材施教教学方式。平时也需要和家长保持适当的联系,通过微信、QQ、电话等方式对幼儿的生活进行交流,不仅能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及幼儿园生活情况,还能促使教师对幼儿的生活有进一步了解,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幼儿的情绪,从而能使得教师充分了解幼儿间的差异性。这一环节对教师的要求极高,幼儿们的差异性只能靠教师去发现。这不仅需要教师有足够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还需要教师从心底爱护幼儿、真正关心幼儿的成长,这样教师才能更有耐心地了解学生,才能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案。在平时的幼儿教学生活中,教师要保持温柔、亲切的教学姿态与幼儿相处,要体谅幼儿与成人思考问题的差异性,适当地鼓励幼儿进行更多的挑战,从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幼儿教学中起到领导作用的就是教师,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进行各类学习活动,才能使得幼儿掌握相应的教学知识及生活技巧。

而且要想在幼儿教学中融入因材施教,就必须要求教师有足够高的教学水平,因材施教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技能。然而从目前的幼儿教学环境来看,很多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都没有被过多的重视,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和教学知识的要求很低,以致于现在幼儿园招聘教师首要看的是学历,然后再关注是否多才多艺等,对实践教学技能和教学知识却没有相关的考核条件。这样招聘的教师通常会持有较高的学历证书,却没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导致幼儿教学质量越来越低,因材施教更是没办法实施。因此,在师范类院校培养幼儿教师时,应注意增加教学技巧的授课,培训过程中以技能培训为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而幼儿园等相关幼儿教学机构在招聘教师时也不能只一味地看学历和性格,应加强对应聘者教学技能的`考核。这样才能为幼儿教学输送高素质的教师,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实施。

3.完善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上一刀切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并没有注重幼儿间的差异性,认为统一的教学方式能促进幼儿共同发展,殊不知有些幼儿并不能在统一的教学方式中吸收知识。幼儿教学是为幼儿正式进入学习生活做准备的环节,侧重的不应是知识的输入,而是注重于发展幼儿的能力,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这才是幼儿教学的目的。要想达到幼儿教学的目的,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并根据幼儿们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是有幼儿出现眼神飘忽等走神状况,或者是挠头等迷茫状态,就说明当前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这些幼儿,教师就需要完善教学方式,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为因材施教做好铺垫。

4.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幼儿期是人的性格的基本形成时期,一个人的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多取决于幼儿阶段是否受到正面积极的影响。幼儿教学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一个人接触社会这个复杂环境的开始,幼儿教学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更是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然而现今的幼儿教学中,大部分地区都在使用规范的教学材料,但我国各地的发展情况、民族风俗、教育文化等都有较大的差异,统一的教材适应不了不同的地区。要想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根据当地教育及经济发展状况编写符合实际情况的教材,因地制宜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开展特色的幼儿教育。这样才能推动因材施教的发展,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不仅能提高幼儿教学质量,还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生活技巧,为幼儿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这周在6班又发了一顿脾气,原因是全班50个人,收上来的作业只有20多本,只有半个班交上来了。

关于作业方面,第一,我并没有让课代表把答案都收上去。在开学第一节课就向大家表明:答案发下去不是让你们抄的,而是为了及时对答案。因为之前私下问过各班不同水平的学生,好多反映地理太难的。初中地理确实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理解有些困难,而且地理的知识较为系统、连贯,初一没认真听课,再到初二老师讲课将基础知识一带而过就更困惑了。所以不收答案也是为了他们写作业时能够及时更正,有疑惑的地方看解析能当场明白,看不懂的再请教老师,这样就不用来回几趟找我,能节省不少时间。第二,我没有规定当堂留下的作业第二天必须交上来。地理一周一个班就上两节课,有的班周一周二连上,那剩下的五天就都接触不到地理了。再有就是地理不是中考科目,如今学生学业压力繁重,初二更是处于过渡阶段,要学习8门科目,每天要写的作业加起来真的不少。所以考虑了这两方面,并没有要求第二天立即交,而是隔一周交一次,既能减少作业压力,自己分配好时间完成,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又能让他们在没课的时候也接触到了地理,“温故而知新”,也算是起到了一种复习的效果。

但是我现在开始怀疑这两条要求到底是不是正确的。会不会延长了收作业的时间反而让学生倦怠、懒惰了,一直往后拖延,觉得距离收作业的时间还早,不着急?会不会给了答案反而给了不自觉学生抄作业的机会,懒于独立思考?而且6班这么多人没有交作业,不知道是以前养成的习惯还是觉得我是新老师不会惩罚他们?

一个个问题使我焦头烂额、急火攻心,于是一上课先发了一顿火,把没交作业的学生都点起来罚站。下课后冷静思考,罚站并不是最有效的办法,甚至有些学生久而久之会觉得罚站也没什么,反而更不会写作业了。经过认真反思与请教周围老师,发现每个班的情况各不相同,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来对待——对于6班这种情况,要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收齐作业,整治班风,严格要求,不能培养他们的拖延心理与懒惰行为;对于直接抄答案的情况,要求作业必须要有红笔更正的痕迹,并且标记注释,采取随机提问的方法,确认他们是否自己做了作业,是否真正理解了这道题目,是否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总而言之,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是要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

一、指导思想

“因材施教”也就是实施因材教育,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艺术魅力,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其次能够在知识日新月异飞速变化的今天更好的呈现给学生,随后使得我们的学生有更大地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具体措施

首先,我们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对于所谓的“学困生”们也同样渴求取得成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也更加强烈地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来自别人倾慕的目光。但是,他们又缺乏吃苦的精神,将学习当做一份苦差使。为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我们教师就要时常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在每完成一项工作时充分地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其次我们要把学生作为个体行为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的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活动,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生活。

最后要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要严字当头,高标准、严要求,教育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他们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推动所有学生共同提高。

“要在后进生身上寻找积极因素,就得有点绣花姑娘的功夫,老婆婆的心肠。”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我要立足于争,着眼于救,着手于拉,才能把他们的闪光点发现出来。

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点一滴中我将争取最大程度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无忧无虑的童年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只有确立了良好的师生及生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充满民主教学空气,学生才会敢于并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人们思想的产物,也是思想的源动力,在问题面前能够孜孜以求是形成积极学习态度的前提。证明,通过教师的提问,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以及由学生讲解问题,让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讨论、解答问题,能收到异常的效果,带来意外的惊喜。

没有坏学生,只有不适合某种学习方法的学生。

在沙河职教中心实习的生活在一天一天的继续,似乎每天的生活都差不多,备课,教案,讲课,反思,习题,辅导,作业;每天的心态也是在忐忑和小小成就感之间摇摆。但每天的生活又似乎不太一样,每天的心态又有些许的不同和变化。以前总是在还没上课的时候,自己想象出很多学生可能的问题,然后设计一些解决办法,来应对自己事先想好的课堂状况。但是我渐渐的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很少出现自己想象中的课堂事件,甚至会有很多无法预期的课堂突发状况,例如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多,对于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扎实,导致先前的课堂设计不能很好的实施;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对知识有自己的理解,所以会提出一些我之前想象不到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不免有些措手不及,对那些意料之外的问题,在课堂上总是不能解决的很好。

对于现在,我所带的,高一和高二两个班级,他们有不同的班级情况,有不同的学生学习习惯,有不同的课堂和课下氛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教学内容的本质区别之外,而且要有一些对于课堂氛围的调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安排,以便于更适合他们的学习。

尽管有这样的意识,但是作为教学还显稚嫩的我来说,在课堂中的实际实行中,还是有些力不从心的,有时候会出现,新课或者习题课的讲解过程中,有个别学生偶尔叹气、低头的情况。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感觉到紧张,是我哪里讲的不对了,哪里讲的不好了?还是他们哪里有知识没有听懂,我要不要再重新讲解一遍知识点?还是他们觉得这些知识过于简单,不屑于听课,我要不要加快讲课的速度,讲一些比较难的习题?但是他们对刚刚学过的基础知识理解的怎么样了,需不需要趁热打铁加强练习,但是会不会觉得枯燥和厌烦?每次一想到这些,就不免有些慌张。

但是正是这些心态的忐忑不安,跌宕起伏,才能让我在实习工作中一点一点的总结经验,从成功处总结经验,在失败处找出问题所在,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们,并且找到差距,学习改进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

学生在本质上都是好孩子,作为老师,我们要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和任务,不仅传道受业解惑,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一个人,做一个堂堂正正,问心无愧的人。

浅谈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因材施教

由于小学生接受数学知识方面有的反应快理解快,有的则反省迟钝理解慢,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所任教的学生,按学习能力状况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展开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就谈谈本人在因材施教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 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人的个性差异。受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每个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学习兴趣、感悟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以及受其基础知识掌握的影响。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当中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优劣。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就会发现有些学生根本不需要老师多讲,知识掌握得很好,一节课下来迫于纪律的约束,老老实实陪着读书,浪费了许多时间。这种学生一般占一个班的四分之一左右。还有一些学生,老师按照正常的授课他们也只能听到8分懂,学得糊糊涂涂。一个班大概也占四分之一左右。面对这种“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如果我们的教学采用一刀切的原则,势必就会造成好的学生得不到培养,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受到很大的打击。这时,因材施教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课堂教学的因材施教。
要做好因材施教教学,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从学生的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各各方面都要了如指掌。把学生从知识能力方面分为好中差三类,当然这种分类应该是模糊的,不公开的,只是存在于老师的心目当中,并不要向学生宣布,更不能以此来安排学生座位。以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班级的团结。把学生分好类后,课堂上就可以分槽喂养了。
1、知识结构设计的合理安排
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都是针对中等学生而制定的,它要面对绝大部分的学生。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讲了这一点点东西,部分优秀的学生就会觉得太简单,课堂上很无聊。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课外的、富有挑战性的知识补充进来,或者把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发散开来,以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
2、问题上的优化设计
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要给他们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老师的提问是很有艺术性的,问得太难学生答不上,最后老师自问自答,课堂沉闷,问得太简单,学生得不到提高,也觉得没意思,课堂显得没有深度。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难易适度的问题,要让他们想一想能够得着,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摘到桃子”。还要跟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他感兴趣的问题,调动他的积极性。想像力非富的学生多提猜测性的问题,理解力较强的学生多提逻辑思维性的问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多提概括性的问题,胆小腼腆的学生多提书上能找到答案的问题,成绩较差的学生多提基础知识概念性的问题……等等。好的问题能让全班的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我们的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动而活泼。
3、教学上不同的要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掌握程度我们都要有不同的要求。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这个内容时。公式的推导过程复杂而难以理解,字母运算也较多,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本就不能掌握。这时我只要求这些学生掌握最后的计算公式就可以了,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公式推导过程一定要求掌握。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教师培养的大部分是普通劳动者。对于学生当中的后进生,我们教师确实要做到心平气和,课堂上也允许个别学生听不懂课,到了课后我们还可以用单独辅导来弥补。
三 、 课后练习的布置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准备了三套作业。一套是全班都要做的,即当天新授的内容必需巩固的知识。一套是思考题,每日一题,给班上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做,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一套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班上部分成绩落后的学生出的基础题,多数是计算类,文字题或近段时间内他们掌握不太好的知识点,等等。因为每套题目的量都不大,学生是选择性的做,所以并没有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知识本是一种积累,一个学期下来,做思考题的同学可以做到60道左右,见多识广了,思维自然也开阔了。有时我忘记出题目,学生还追着要做,而且做思考题的同学还越来越多。做计算题、基础题的同学受到长期训练,计算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基础知识也打牢了。
四、分层评价
把智力水平不同、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很显然是不科学也是不平等的。这种评价方式会让基础差的学困生永远抬不起头,也让成绩优秀的学生高高在上,产生优越感。我的方法是分层评价。我把班上成绩接近的学生按4人或5人分为一组,小组内的同学从作业、平时测验、上课回答问题等方面来进行竞争。因为同组的同学实力相当,所以竞争也非常激烈。一个月评选一次,加以奖励。这样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拥有同样获胜的机会,也能得到奖品,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成绩非常好的学生,由于同组的实力都很大,也会失败,更加激起他们的斗志,让他们知道,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时刻都有紧迫感。
在这两年的教学与探索教学中,我觉得因材施教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关键在于在平常教学中要坚持,只要做到持之以恒,把细节做好,功到自然成。

作文 《因材施教》的议论文

写作思路:首先给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进行论证,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等等。

正文:

“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对学习主体客观地分析与了解。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由它先天条件决定的。而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松鼠学游泳,工夫费了不少,但成效却不大!而它却还不明原因地嚷嚷:“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加油!“这是一个多么可笑而又可悲的例子。试想:如果那只兔子不但没有学会游泳,反而把跑步的本领也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呢。

有一篇文章曾写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来。但它们不是没有用了,它们还可以发挥自己柔性强的特点,可用作编竹席的材料。”俏若非要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费力不讨好,别说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样勾起客居者的思想(思乡)之情,恐怕是自己自娱自乐也嫌它声音太艰涩难听了吧。

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材施教,辩证客观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个模板育人办事,这样才能突出每个人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领域中的“爱因斯坦”“毕加索”,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能更好地实现n己的介值。客观地分析我们的潜能,我们才能实现飞跃!履近一段时间,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是否实行文理分科。我想:作为一个学生当然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

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个人爱好不同,目标和愿望不同,因此很难实行一个模板的教育方式。让热爱文学、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文学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学艰涩难懂的公式中,让精于严密推理的明日科学家整天哼吟着散发着发散性思维气息的散文长诗,这是多么难以想象!就像非得让陈景润写抒情诗,让李白研究数学公式一样,最后只能使一心期望,却终于破灭!

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扬长补短让我们都成为自己世界中的“爱因斯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游泳并非兔子或松鼠的特长,甚至这根本就是它们的弱项。而鸭子善于游泳,却因此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了兔子和松鼠,显然,这违背了客观现实。

万物各有特性,教学则当因材施教。鸭子教练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它没有发现兔子的短跑特长,亦没有发现松鼠的爬树特长,而只发觉了自己身上的游泳技能,因此无论如何费劲都是徒劳无功。“成功来自90%的汗水”,道理说得很透彻,可放在错误的地方,也只是空谈。

诚如以上所言,在教育上,每个学生的天分不同,其潜能的发掘方式也不一样。教育者应当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

古往今来,大多优秀的教育学者都会注重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方式。无论是孔子提出教学要各因其材,墨子主张教学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还是鲁迅教子尊重孩子个性,陶行知建立了“教育理想国”,亦或是当代的学生观要求教育学者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些都共同表明,发现学生差异,尊重其不同的个性,由此来因材施教是犹为重要的。

世界上没有愚蠢的人,只有被遏制潜能的天才。叶子得到了大自然的眷顾,拥有了美丽的不同纹络。每一位学生同样拥有着大自然的不同吻痕。教育者则应放开个人执念的双手,让学生去绽放自己的个性,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潜能开发的促进者。

因材施教的论文5000字

  “量体裁衣”、“因地制宜”,这无疑体现了哲学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也说明了这一道理。“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使他们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因材施教”语出《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中宋代朱熹集注,朱熹归纳孔子的教学方法时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因材施教”可谓渊源深远,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总结了前人的教育经验,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育方法。孔子很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并且善于区别对待。在《论语》中,孔子因材施教的事例很多。如: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先进》)冉有畏缩不前,故鼓励他前进;子路好胜过人,故抑而退之。
  颜渊、仲弓、司马牛和樊迟都向孔子问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关于为政之道: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无倦。”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则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是因人而异的,他认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颜渊是孔门弟子中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自汉代起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子便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即视、听、言、行都要合乎礼的规范;仲弓对人谦恭不够,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樊迟较鲁钝,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含义,平时生活严肃庄重,处理事情严肃认真,与人交往忠心诚意等。
  孔子的教育目标在于“成人”“成德”,因学生的不同资质而各有侧重,孔子最重视的是“德行”。宰我虽以“言语”闻名,但孔子斥之为“不仁”,因为他不行三年之丧而自觉心安理得。冉有善于“政事”而为季氏聚敛,孔子告诉他的学生们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子夏以“文学”见长,孔子责之以“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仲弓长于德行,但讷于言而敏于行,时人评价其只知“仁”而不知“佞”之机变,孔子则称赞仲弓,虽然不一定称得上“仁”,但“佞”却是绝不会去作的。
  孔子对学生的特点了然于胸,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予不仁”“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等。他随时注意了解学生,有时他能对不同学生作比较分析,比如《先进》中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过犹不及。”再如《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教育注意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季氏》中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的“因材施教”已化成了成语,《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和优秀的教育传统之一。
  再看看现实中人们又是如何使用“因材施教”的呢?
  现实中,“因材施教”既可指教育思想,又可指教育原则,也可指教育方法,还可指教育评价。
  “因材施教”是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教育的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对教育宏观的、理性的认识,是指对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的总的看法。教育是育人或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教育的客观存在:一是人的多样性,二是人的发展的多样性,人的发展的多样性又包括发展过程的多样性和发展阶段(或结果)的多样性。教育多样性的客观存在,使人们认识到必须以多样性教育与教育多样性相适应,这就是因材施教。换言之,教育面临的是“因材施教”的客观存在,教育须以“因材施教”的思想作指导,教育只能是也必须是“因材施教”才能与教育的客观存在相适应。作为教育思想的“因材施教”,既是教育的指导方针,也是教育实践的依据,是教育“纲举目张”之纲。
  “因材施教”是教育原则;教育原则是教育实践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法则有规律和法规之意,从教育规律的角度看,因材施教反映了教育各要素或过程之间的必然联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从法规的角度看,因材施教是教育必须遵循的规定。因材施教作为教育原则,既反映了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也说明人们在制度上、法规上对教育作了因材施教的“硬性”规定,也可以说,无论是从遵循教育规律还是从教育必须遵守的法则看,教育都应按照“因材施教”的规定行事。
  “因材施教”是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关于解决教育中的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作为教育门路,“因材施教”是教育的诀窍,是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作为教育程序,“因材施教”反映了教育须遵循的先后次序,如现在人们常说的“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不是让孩子适应教育”这包含了这个意思。由于人的遗传、成长环境以及心理发展在向度与水平上均有很大差异,在教育方法上是不能“一刀切”或“一视同仁”的,正如水稻、小麦、果树和蔬菜等其种植方法千差万别。因此,作为教育方法的“因材施教”,是基于人们对教育的多样性的认识,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多样性。
  因材施教是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依据收集到的关于教育事实的各种信息所作出的价值评判。关于教育评价要注意三点,一是根据教育事实,二是根据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三是根据教育目标或教育理想对各种信息反映出的教育事实作出是否有效或有价值的评定或判断。作为教育评价的因材施教,就是要紧紧围绕“因材施教”进行评教。实际上,若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教育,那么教育评价就必须是对因材施教作出的全面评价,包括教育是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教育过程是否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是否运用的是因材施教的方法,是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从因材施教的效果与效率看因材施教的教育事实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有多大的价值。
  从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四个方面看“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才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现实中,人们对因材施教的理解,有些是高悬在观念的层面,没有通过形成为教育原则和方法落实到实践中;有些是停留在原则上,并没有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有些是在方法上采用了,但并没有以因材施教作依据教育行为或事实进行评价。一般说来,人们将因材施教作为教育原则多于作为教育方法多于作为教育思想多于作为教育评价。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作为一项教育原则,因材施教成为了“原则上”的东西,而人们往往又是原则多策略少,或原则有而策略无,亦即有因材施教的愿望、想法,但苦无因材施教的门路、措施。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因材施教”起始于2500年前的孔子而成为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之一,但现实中的教育仍然只是将其作为教育原则的多,而将其为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的就少了很多,将其作为教育思想的就更少,将其作为教育评价的就鲜见了。
  总之,明确什么是“因材施教”,是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这需要我们在教育中,不仅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和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而且更应树立因材施教的思想,将“因材施教,因教而评”贯彻到包括教育评价在内的教育全过程中。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每个受教育者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因而对他们进行个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个性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纠正不良个性,发扬优良个性,最终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就是教育中常讲的因材施教原则。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不但存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而且始终受到普遍重视。我们要不失时机,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加勇气,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针对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观察,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环境和机会,让其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要认真分析学生从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是因为性格上的原因,那就必须在改造性格上下功夫。如果是因为懒惰、贪玩,那么除了帮助他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外,还要与家长密切配合,督促好好学习。面对学习或其它方面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当受到挫折时要鼓励他敢于面对,敢于向困难挑战,帮其树立
  自信心。
  二、寻找每个学生尤其是寻找较调皮或是性格内向的孩子的优缺点,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同时积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尝试成功的乐趣。
  三、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或是组织一次小讨论,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或让孩子亲手试一试,亲自表演一下等等,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教育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达到既有利于个性充分发展,又有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使他们养成自信、自尊、有顽强进取心、勇于合作的良好个性品质。
  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育。一个人的天赋再好,不因材施教,不有的放矢,他的各方面素质也很难提高。所以在进行教育时应针对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当今社会,人才竞争十分激烈。这种竞争的实质,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为此我们要抓住每个教育契机,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为他们将来能经得起挑战,能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法学概论论文2500字

下一篇:园林专业大专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