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关于梦的解析
心理学论文关于梦的解析
一 什么是梦(源于《普通心理学》华师大2004年)梦是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想象活动。在睡眠中,大脑皮层处于不平衡的抑制状态,神经细胞的兴奋使一些表象被激活,由于缺乏意识的控制与调节,被激活的表象形成了离奇的组合,这些希奇古怪的组合使得梦境与现实大相径庭。梦一般不受意识支配。梦的内容源自于生活,多数组合为不合逻辑的、荒诞离奇的虚幻情境。但是,人们在梦中的体验却接近于真实,他们担心、害怕、紧张、高兴、愤怒……。主体的同一性的梦中时常发生变化,有时是自己,有时是自我的变形,有时甚至没有同一性而象个“局外人”。弗洛伊德解释说,这是因为梦的具体内容实际上是由下意识的欲望和情绪决定的,而且淌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可以促使“继发过程”,即智力机能来观察梦的内容。梦的内容与个体的想象力关系密切。想象力丰富的人,构境里充满了奇异的景象,而想象力贫乏的人,他的梦境也往往平淡无奇。梦有时会帮助人们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定势产生顿悟。它是灵感得以闪现的一个窗口。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梦中悟出了苯环的结构,波尔受梦境的启示而发现原子结构模型,这些都是梦启迪创造思维的例证。所以也有人认为,梦也是人脑的一种工作程序,是积极的过程,是对白天接受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贮存。 二、梦的心理学解释(源于《普通心理学》华师大2004年)具有代表性的是弗洛伊德的理论、荣格的理论以及解决问题的理论。(1)弗洛伊德(S。 FREUD)认为,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真人睡眠时以伪装的形式骗过所有松懈的心理检查机制而得到表现,就构成了梦境。梦是愿望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本能欲望,缓释积聚的心理能量,又不唤起检查机制的警觉,保护了睡眠。由于梦所代表的欲望大多是我们的意识所不能接受的。为了不直接引起良心的不安,只能采用曲折隐晦的手法来求得自我表现。手法之一是重新组合,将各种形象特征组合在一起而更具象征意义。手法之二是情感重点的转换,梦境中最不突出的部分常常最能反映潜在的意义。手法之三是象征化,某些梦的万分反复出现,对于同一个人甚至不同的人具有相同的意义。手法之四是继发作用,梦中的情节,甚至几个相关联的梦的情节按一定的线索串联在一起,组合成整体。弗洛伊德还将梦境分为显梦和隐梦两个层次。显梦是梦的表面情节可以回忆起来;隐梦则通过显梦表现本能的欲望,通过精神分析人们可以了解这些欲望。(2)荣格认为,梦是自然现象,是潜意识与自我的交谈。他将潜意识进一步分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所谓个人潜意识是指发生在个体身上并和个体的经验相联系的心理内容。而集体潜意识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先祖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在梦中,个人潜意识的内容得到表现,集体潜意识中的各种原始意象也以原始的象征方式显现出来。梦是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交织,而后者占主导。(3)解决问题的理论。许多心理学家通过分析梦的内容,发现梦基本上是清醒时人的思想、忧虑、需要和欲望的继续。梦里的隐喻和联想能帮助做梦者处理不断发展的个人问题。凯库勒这位苯环化学结构的发现者是这样描述他的梦:一个蛇样的分子链突然抓住了它自己的尾巴,于是构成了一个环。而赫威做的梦是这样的??他正要被尖上有洞的矛戳??这使他完善了他的缝纫机发明。作曲家莫扎特和舒曼曾经说,一些重要的音乐思想是从梦中得来的。 三、一些梦的解析(材料来自于北京语言大学 陈郁老师 《普通心理学》课件)梦中的内容通常只是一种象征,一种情绪的表现手法,只要能找到原始动机,就能对梦作出解释。在做恶梦时,是真的在怕某样东西,而不是像以前的人讲的,梦全是假的,至少梦中的情绪是真的。所以,在解梦的技巧上,是把重点放在情绪和动机的探索。 梦到被人追赶:如果你梦到被人追赶,强盗是假的,但情绪是真的。1不知被什么追赶,只是拼命地跑说明你的内心中有恐慌和不安。跑是为了缓解这种恐慌的情绪。为什么有这种不安,这要从你的经历中去寻找答案。2被强盗追赶你很可能有一种不安全感。比如你觉得外界环境不安全或自己比较有钱。3被警察或妖怪追赶可能你比较屈服于权威,也可能你心理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飞的梦1往上飞,说明你是个有强烈愿望和上进心的人。可能你会有晋升的机会。2还预示你感觉危险越来越多。3工作压力大,想摆脱压力。快速飞:暗示你现在不是很独立,你很想摆脱他人的束缚。平稳飞:暗示你渴望拥有自在舒适、没有压力的生活。4 梦到你一个人在半空中很舒服:可能预示你在生活中太忙碌,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5 梦到一大群人在天空飞: 考试的梦1考得很理想:在现实中,可能你常常考得不太如意。2题目很简单,但是答不出来。在发泄你的焦虑和不安。你可能是面临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而且时间紧迫,所以会有这种焦虑。3在考场很紧张,但对结果没有印象:如果你在考前做这种梦,暗示你在现实生活中也面临一些心理上的压力。如果你近期不考试,暗示你生活中也面临着一些心理上的压力。所以说,考试是假的,你生活中存在压力是真的。4答题很快,但成绩如何并不知道:暗示你在现实生活中不喜欢拖泥带水。5梦到得癌症 对自己健康没有信心6梦到被绑票 在潜意识中很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罪恶感。也可能是你对环境没有安全感。7梦到自杀:可能是现实中承受的压力很大,想要摆脱,又没有勇气,就通过做梦来解脱
《梦的解析》心得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梦的解析》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我的认知里梦是人心里状态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心里状态很有可能是在白天所思考的事情,也很有可能是存在于潜意识的,恐怕这就是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想必那些都是人人都明白的,但从来没有人把它与心理学进行挂勾,都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一个梦而已,有什么好研究的!”但对于科学领域而言《梦的解析》乃是一个具有重要性意义的发现!而我也对书中有关于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研究也颇为感兴趣,不只是由于对于未知领域我充满了好奇,还是费洛伊以他那独特的手法向我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神秘的世界,简言之费洛伊特就是那么的神秘。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从心理学角度对梦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这些研究使梦与疾病的关系渐渐清晰与明确起来。他的思想极为深刻,在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历代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不断的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这就使精神分析的内容极其丰富的根源。
在弗洛伊德看来,梦不外乎是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物。有关释梦的技巧,他在治疗“歇斯底里症”的过程中有了明晰的运用,所以,他说“梦的内容是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
按费洛伊德的意思来说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得到的,既满足了自我,缓和了冲动;又不至于唤起检查机制的警觉,从而保护了睡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梦就是愿望的达成。因此能欲望只能采取象征的、曲折隐晦的手法来求得自我的表现,简单的来说这也属于自我潜意识的一种表现。
说到对于此我也是相当赞同的,那梦里的一幕幕似乎都还是前一秒才发生过。我是一个比较爱怀旧,同时也比较感性,在小学刚毕业的那段时间里不知是太过于怀念过去小学与死党在一起的时光,还是对一初中生活的一种乏味,每晚梦到的总是过去与同学在一起上课的场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梦满足了我那些日子对于思念的满足。
喜欢李宇春的我与由于不可能看到她的真人,所以我有一段日子的梦想就是看到李宇春的真人,可能是真的想得太多的缘故,结果还真梦到了,那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心情一直是相当的好,所以状态一直都还是不错的。
这就是我的一些愿望,满足了费洛伊德所说的“梦的内容是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每天醒来都会记得很多梦,也会忘记更多的梦,但无论什么样的梦,在醒来以后都会发现在梦里的经历和场景其实都很假,或者是很荒诞,比如梦里大多没有颜色,有时死去的人也会在梦里出现等等。但做梦的时候我们几乎不太可能意识到这些不合理,更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偶尔可能我们自己会发现自己在梦中。醒来回忆梦境,会发现梦里依然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只有清醒才会发现。
或许你还会不解,那就多读读《梦的解析》吧!
在一位学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介绍下,暑假的时候决定读一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在这之前自己也在想:人为什么会做梦?梦真的会预言一些事情吗?……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家和心理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梦的解析》被誉为精神分析学第一名著,其中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它从一个其他人没探索过的领域对人们的心理、梦境进行了分析,并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对于这样一本理论著作,我个人认为只读一两遍是不足以领悟到其中更深层次的奥妙的,所以,我所感悟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这本书中采用超多的材料来论证其观点,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材料都是他自己的梦。在科学研究中,占据超多的第一手材料对得出正确的结论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并且,在获取材料的过程中,又是一个艰苦曲折的经历,需要的是耐心和恒心。而对于所获得的没有逻辑繁琐的材料,又要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直至最后归纳得出结论。但是有的时候,结论是很难得出来的。
以前,我总是认为,精神病家自己也很有可能有点精神病。可反观弗洛伊德却好像没有精神病的迹象。但是,能够肯定的是研究心理的人自身务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弗洛伊德却依然总结写出了这样一本名著,不得不说他真的很有潜力。
在其著作中,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表达,也就是说,梦是满足自己内心的某种渴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你没有被满足的渴求。梦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因由的,是由先存在的现象引发的,“梦是一种被压抑的、被抑制的愿望经过伪装的满足。”而一些科学的解释认为,梦是人在睡眠时部分的大脑皮层尚未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表象。梦到底是什么?谁又有一个确定的回答呢?
在当今,人们如发现梵高的画的价值一样,也最后发现这本书有着它伟大的.价值,并且弗洛伊德伟大心理学家的地位逐渐被认可,但是,他的有些观点还是存在一些疑惑。《梦的解析》其中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透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没有理论数据的支持。另一方面,当时的心理学家对于弗洛伊德将个别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结论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理解。弗洛伊德认为梦的作用就在于满足人的愿望,能够保护睡眠。这样的说法过于绝对。事实上,在我们的梦里,也不乏一些焦虑的梦,有些梦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睡眠,例如噩梦。虽然,弗洛伊德认为人民们的惊醒并非是梦导致的,而是由防御机制造成的,但他仍没有对于噩梦本身的产生给出合理的解释。
不管怎样,瑕不掩瑜,我们仍要承认这本书在心理学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要自己的梦自己努力去圆。
诚言读这种纯学术型的论文对我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味如嚼蜡的感觉。前段时间鼓起勇气拜读了一下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读到三分之二就放弃了,只能说自己的资质还不够,只能读读小说品品小诗。
这次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这本书,让我对这种纯学术型的书又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虽然还达不到读小说那种流畅,有些句子要反复看好几遍才能明白他的含义,但是读过之后确实对“梦”这个带有迷幻色彩的词有个一个新的认识。
文章非常严谨的围绕着“梦是什么”、“梦的来源是什么”、“组成梦的材料是什么”、“梦的功能”等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分析,弗洛伊德在相关方面看了非常多前人的作品,进行提炼分析,并且记录成千上万的实验者的梦甚至是自己的梦境来作学术分析,这才谨慎地有了自己对于“梦”的解释。
在古人眼里,“梦”常常意味着对未来的一种预示;也有学者指出,“梦”是在睡眠状态下对于那些琐碎,不经意的记忆的一种缓解行为,相当于人类思想负担的一种排泄行为。但是弗洛伊德通过大量的梦例得出结论认为:“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的)的实现。
梦意味着渴望一种愿望的实现,这一说法在我心里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看完这个结论我不禁就要反观自己最近做的梦,来印证一下弗洛伊德先生这个观点我是多么的赞同。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个夏夜里,我在床上一直辗转反侧,失眠到深夜。然而我第二天和我的朋友约好了一起早起去爬山。直到深夜四点,我一直还在纠结这个问题,我失眠到这么晚还没睡,明天必定没有足够的体力和朋友去爬山,但是已经约定好的事情怎么样才能推脱掉,这个问题在我心里久久萦绕。最后我终于决定给朋友发信息说,明天有事,咱们下次再约去爬山。但是实则我心里十分愧疚。
终于在清晨五点左右我进入了梦乡,我清楚的记得我做了一个梦,梦到窗外下起了雨,滴滴答答的声音清楚的传到我的耳朵里,我心里想着下雨了不能和朋友去爬山了。实则这只是我心中的一个愿望,我希望不能去爬山这个事情有合理的理由推脱(例如下雨),不至于说“我昨晚失眠,我要补觉”这个理由这么尴尬。
从书中,我就能清楚的体会到要对于人类的“梦”这一领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毕竟人常常都是一边在做梦一边在忘记自己做的梦。第二天就算有所回忆也是零零散散的只言片语。再者每个人的表述能力不同,个人经历也不同,解析一个人的梦肯定要和他的儿时记忆和这几天的体验相联系。你作为一个第三方,怎么可能那么轻易的了解他人的过往和梦境。若是用自己的梦境作为自己论文的论据,有些时候又有些站不住脚。所以认真写一本关于“梦”的著作真的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我确实为弗洛伊德这种学术研究精神感动不已。
梦的解析主要有哪些内容
《梦的解析》第一次告诉曾经无知和充满疑惑的人们: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 在隐秘的梦境所看见、所感觉到的一切,呼吸、眼泪、痛苦以及欢乐,并不是都没有意义的。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从心理学角度对梦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些研究使梦与疾病的关系渐渐清晰起来。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梦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自我调整和激励,以及对未来目标的设定。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梦的功能是探讨做梦者的人际关系,并帮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梦做出比较科学认识的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研究发现,梦的发生与人在睡眠状态下快速动眼和非快速动眼的周期性相关。一般来说,梦发生在快速动眼睡眠阶段,梦的内容也有规律。在第一、第二次眼球快动时,梦大多重演白天的经历,第三、第四次快速动眼时,梦多半是过去的情景和体验;第五次快速动眼持续时间最长,过去与最近的事互相交织。人们在睡眠中感觉身体不适或疾病,大多发生在第一、第二次快速动眼时做的梦,而慢性病的感觉可能在第三、第四次快速动眼时做的梦里。 真正的作梦只有在人类身上被直接证实发生过,不过很多人相信作梦也会发生在其他动物身上。动物已经确定会有快速眼动睡眠,然而他们的主体经验却难以确定。平均拥有最长快速眼动睡眠时期的动物是穿山甲。哺乳类可能是大自然中唯一,或者至少是最频繁的做梦者,因为和他们的睡眠模式有关。
梦在心理学上的解析
物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可导致梦境,心理因素也可导致做梦。感知、记忆、思虑、情感、性格都会影响梦的产生及梦的内容。
1、梦是在睡眠中发生的具有周期性特点的一种异常精神状态。梦是一种心理生理现象,做梦的机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一般认为,睡眠时并不是全部大脑皮层都处于不活动的抑制状态,局部的大脑皮层细胞仍在活动,有时受记忆痕迹,以及白天活动时的情绪波动(如忧虑、恐惧和惊奇等)的影响,就产生了梦。
2、 梦的心理学特征 一个典型的梦的叙述常常包含幻觉、妄想、认知异常、情绪强化及记忆缺失等特征。梦是以生动的充分形成的视觉领域占绝对优势的幻觉想象为特征。在大多数梦中、听觉、触觉及运动感觉的叙述也较普遍,味觉及嗅觉幻觉想象较少,而痛觉的幻觉想象则十分罕见。梦的特征是显著的不确切性、不连续性、未必可能性和不协调性。
3、 在梦中对很久以前的人物、影象及事件可能被强化回忆出来,并常把关心的事物编织到怪诞的及瞬息的梦的结构中。因此梦本身可以看成是记忆增强,此种在梦态中被增强的记忆与梦态结束后恢复梦景的不可能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在增强记忆的梦中,存在着记忆缺失。当被试者于做梦时被叫醒,大部分梦的精神活动被遗忘。
4、 梦与快速眼动睡眠的联系 梦主要发生于快速眼动睡眠期。唤醒处于快速眼动睡眠期中的儿童或成年人,约60~90%的人诉说醒前正在做梦。这比由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唤醒的人诉说做梦的比率(1~74%)要高得多,而且分布也较集中。在快速眼动睡眠中出现的器官功能变化(如眼球快速运动、心率及呼吸变化等)可理解为快速眼动睡眠与梦之间的生理性联系,或者说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具有更多的产生梦的心理生理基础。
上一篇:维普论文检测指定入口
下一篇:关于海底捞服务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