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与环境设计论文
风水学与环境设计论文
风水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当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生活环境的质量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水理论为其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其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就是关注“人―建筑―自然”的关系,也正是我们的设计师所要体现的思想。
一、风水学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定义的:“风水指住宅基地、坟地学的地理形势,如山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辞海》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式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近年来学者们对《辞海》的定义持不同见解,主要倾向是不同意将风水与迷信划等号。认为,中国传统风水学既有科学的一面,也有其迷信的一面,我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风水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通过理论思维,吸取融汇了古今外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宗教、民俗等方面的众多智慧,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正好将风水学中的朴素真理与各种知识相互嫁接、融合,使整个自然生态更协调、更同步, 基本肯定,积极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使其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为保护传统文化特色等做出贡献。
二、风水理论与中国民居的结合
以北京四合院为例,在北京四合院布局形式中,子山午向,先以一座单体建筑为主,然后以这座单体建筑为中心,再其前部两侧各建一座附属房屋,两房对称之势,三者组合成平面布局的凹形,然后于三者前部建正面向内的倒座房一座,共同围合成四合院。院落的大门开设在巽位上。四合院的大门设置在东南角是有一定讲究的。北京四合院按后天八卦建置。东南角的“巽”则是“风”的意思。风水中的“风”的作用主要是对“气”产生影响, 可见, “藏风”是为了达到聚气的目的。《黄帝内经》认为:坎、乾、兑和坤等方向的.风均是寒冷之风, 极容易将“生气”吹散, 对人体造成伤害, 所以需要抵挡才行。
风水中的方位观念可以用左为青龙, 右为白虎, 前为朱雀, 后为玄武来表示。在四合院的布局中,东西厢房则是代表着他的青龙位和白虎位,正房前面,中心院最南的轴线建筑的垂花门的悬山与卷棚连搭的屋顶代表他的朱雀位。后罩房代表着玄武位。
三、风水理论与环境设计的结合
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该学院新校区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江夏藏龙岛科技园区,西区地块东北临关凤路,西北临十号路,西南临二号路,东南临汤逊湖――杨桥湖,总规划用地面积2047亩。
在风水的布局上,考虑到武汉气候冬天寒冷,夏天炎热。依照不同的习性,不同类型的植物分布,结合后天八卦布局原理起到调节校园气候的作用。首先,在校园的南北各种上高大的乔木。形成前朱雀后玄武的布局。树冠较高的落叶乔木可以抵挡炽烈的阳光,来自湖面的冷空气可以从树冠底部直入校园,白天地表升温使热空气上升,吸引水面冷空气流向校园。校园南侧尽可能多种植芳香植物,夏季的盛行风将香味带到校园。到了冬天,南边树叶落尽的乔木使阳光不被遮挡,冬季难得的南风被尽可能的引入校园。北边的常绿阔叶林带将吹入校园的北风逐级减弱,形成一个校园的生态小气候。
水是生命之本, 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水, 优美自然环境的组成也离不开水, 水在风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八卦图上,北为“坎”,西为“兑”东南为“巽”。湖北经济学院用地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水塘,规划时将这些水塘顺势相连,水面从西北到东南,基本联成了整体,最后有两个出口与汤逊湖相贯,在风水学上形成一个上风上水的生态格局。
浅谈家庭中的风水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真正的风水,不是迷信,是千年以来人们总结出来的对人类自己有力的环境和空间布置。了解风水,可以帮助你设计的作品更合理、更人性化。但是现在流行的风水,很多事由迷信色彩,没有科学道理的,所以再刷合计是应该有所选择,不能一味因袭。
好的科学论文开头
好的科学论文开头能让人耳目一新,使论文更有阅读的意义。如果你想写好的论文开头,就请看下面的两篇论文,这样能启发你的思路。下面是由我整理的科学论文范文,谢谢你的阅读。
中国古代科学的科学力量
摘要: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在几千年的城市发展历史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说与规划、建筑和环境密切相关,通常是为了选址而对地形、地貌、气候、景观、生态等各环境要素进行综合评价的原则,提出建筑规划和设计的一些指导性意见。本文将从中国风水的理论基础出发,深入剖析中国风水理论在当今城市规划研究中起到的作用,总结其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
关键字:风水;城市规划;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风水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风水理论是集地理学、星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和人体生命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它与营造学、造园学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风水是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和建筑(住宅、宫殿、陵墓等)及其环境的选址、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的一种特殊“术数”,虽其中有不少的迷信色彩,但也充满了探索、解释自然现象、自然规律及人与环境之关系的内容,且特别注重实践。《风水探源》认为: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是一种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满足的地形条件。
《周易・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中国文化传统讲究“天地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相辅相成、协调统一,人与自然是和谐共处的,要遵从自然的规律。在营建选址和空间营造过程中,要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这与风水学的主张是一致的。
抛开风水的占卜成分不谈,在城市与山川环境因素的关系上,风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符合《管子》城市规划思想的。可以说,《管子》“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立政篇》)的营国及城市选址思想,为风水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管子》的整个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及其在临淄城的成功实践,是我国最早期的城市整体规划的理论。
在道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在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室内布局陈设设计等多方面都体现了“崇尚自然,归法自然”的思想。在建筑景观组织设计、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和建筑主体设计中,也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观念。风水学的自然美主张观照山川,巧加改造,从而获得自然美和建筑美的和谐统一。
二、风水的阴阳哲学思想在古代城市规划中的运用
水可以聚气,山可以增势,空气流动就成为风,加上阳光作用可以影响大地气侯和生物生长,皆是组成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规划的直接对象。古代风水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即与城市规划结下了难解的姻缘。
1.风水的阴阳哲学思想
在我国古代,风水被称为阴阳,阴阳又叫两仪,是风水术的一个中心理论,特别讲究阴阳二气的冲和,世界上的所有生物物都是阴阳交媾的产物,孤阴不长,孤阳不生。风水书被称为阴阳书,风水师被称为阴阳家。中国古代哲学就讲了,世界万物始于阴阳,是生两仪,分出的阴阳二气不断地一分为二――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阳气轻清上升而为天,阴气重浊下降而为地,阴阳交媾,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化生出大千世界。风水的阴阳哲学是一套哲学逻辑的方法。
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阳,水南山北为阴”。《老子》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许慎《说文解字》:“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三柳轩杂记》有对阴阳家“为磁石引针定南北,每有子午丙壬之理”的介绍。在《逸周书・大聚解》中有:“别其阴阳之利,相土地之宜,水土之便营邑制。”说明“相其阴阳”和“别阴阳之利”简单的阴阳哲学思想在我国古代早期就产生了。何溥《灵城精义》中:“阴用阳朝,阳用阴应,合之固眷属一家;山远收山,水远收水,分之亦互为生旺”。表现了风水理论阴阳对待的阴阳辩证思想。中国的阴阳学说认为,凡存在的事物都分阴阳,都具有阴阳对待、变化和统一的关系,这是中国哲学中最早出现又最为根本的学说。
2.风水的阴阳哲学思想与古代城市的相宅、择地
《黄帝宅经》:“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是以阳不独王,以阴为得;阴不独王,以阳为得,凡之阳宅则有阳气抱阴,阴者则有阴气抱阳,阴阳往来,即合天道自然,吉昌之象也”。中国古人在不断地聚居实践中,总是在寻找最好的自然环境,用以满足所需求的食物、安全与舒适的居住和便捷的建筑营造。《阳宅十书》中说:“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若大形不善,总内形得法,终不全吉,故论宅外形第一”。风水理论强调,选择宅居的外部环境,关键是要看宅居能否处在“阴阳之枢纽”的良好自然生态系统中。这样的阴阳枢纽,也就是风水格局的理想摸式,称为“穴”。《黄帝宅经》:“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道也”。并指出:“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故不可独信命也”。在城市选址方面,古代风水理论认为城池应“负阴抱阳,坐落其中”,并强调了“天有九星,地有九宫”的格构模式。《尚书・洛诰》记载:周公在主持洛邑的营建时“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亦惟洛食”。武王克商返回镐京后,决定营建洛邑成周,《逸周书・度邑篇》记载了洛邑周围的山水形势:“自洛延于伊,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毋远天室”。
3.风水的阴阳哲学思想与“山水环抱”的城市格局
自然生态系统中包含着气象、地质、地形、水、土壤、动物、植被等基本组成因素。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是风水的目标,风水视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阴阳和谐为首要。所以,山川之中包孕着城市,城市之中又有流水园苑的穿插。
左思在《蜀都赋》中这样描绘成都城的修建:“天以日月为纲,地以四海为纪。九土星分,万国错峙。崤函有帝皇之托,河洛为王者之理……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中于中古。廓灵关以为门,包玉垒而为宇。带两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水陆所凑,兼六合而交汇焉,丰蔚所盛,茂八区而庵蔼焉。”灵关、玉垒、峨眉三山环抱,郸江、检江两江护城环绕,构成了成都城外围的山水格局。
古人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大宇宙(大周天),而人是一个小宇宙(小周天);大、小宇宙之间的建筑被视为中宇宙,是大小周天的过渡。天为阳,地为阴,建筑和院子是天地贯通一气的媒介。院子、天井因而成为天地、阴阳的相交之处。东汉仲长统《乐志论》:“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是山水环抱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风水在将环境秩序化的过程中,普遍而有效地采用确认自己“居于世界中心”的方式通过要素围合加强对环境中心化的秩序,所以风水空间最显著的特征是:以主体为核心的围合性空间。
三、结语
虽然以上所述阐明了风水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中的显著作用,但并不是要求现代的人们全盘接受风水的思想,对于有一部分人认为风水学能解决自然界的所有不可知问题,或以仍有尚未发现的自然界组成物质为理由,来解释古代风水学如何高明、奥妙,这是不科学的。对于中国传统风水理论而言,它毕竟产生在科学不发达的环境下。
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并有节制的改造和利用自然方面,远不能达到如当代建筑学所具备的先进技术手段,但在基本追求上却是一致的。而在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交流中,风水思想更注重人与自然在精神方面的两情相洽,所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工作中,城市规划人员需要正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风水思想,从中寻觅人类曾一度丧失,而又必须的“天、地、人”和谐的追求,用风水理论中科学的观念去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和景观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其亨著:《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1日。
[2] 余健著:《堪舆考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科学论文范文
上一篇: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走红
下一篇:维普网论文检测系统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