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美育艺术教育教案论文
社区美育艺术教育教案论文
美育即审美 教育 ,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篇一
《探讨幼儿教育中的美育问题》
【摘 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当前对美育还存在着不够重视,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在正确解读美育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幼儿美育,提升幼儿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即通过认识周围事物和艺术之美,以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美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人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以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与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除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外,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因此,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绝不可忽略美育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幼儿身心特点和美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很早就能够表现出对美的感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四个月的婴儿,有的已喜听钢琴的声音,一岁的婴儿爱看颜色鲜艳的衣服;两岁多的幼儿已有他们喜爱和不喜爱的颜色;五岁的 儿童 能欣赏落日和晚霞。所以幼儿美感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起点,也是美育的始基。
1.美育能促进智育、德育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美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在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逐渐正确地分辨出善恶美丑,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自觉地抑制和抛弃丑,去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追求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幼儿的 智力开发 。美育对智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 想象力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如画的景色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来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空飞?总之,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
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世界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美育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幼儿美育在促进智育、德育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恶劣影响,加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的盛行,幼儿教育的单纯知识化现象也开始流行。不少幼儿园过分偏重于对儿童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幼儿的美育。
2.错误理解美育的内涵
美育涵盖内容宽泛包括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因此,对幼儿的美育自然不能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当前部分学校或教师错误地认为美育就是教教孩子画画,这种对美育片面的理解很容易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伤害。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幼儿美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幼儿美育。
1.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幼儿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孩子参加具体、形象、生动、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美的教育。如安排孩子当“演员”或者让孩子组织小游戏,老师参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美。
2.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教学活动要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如,春天来了,就让孩子到室外去观看花儿的美丽,春风的轻抚,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绘画课上让儿童把看到的花儿按自己的印象画下来,并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自然之美有了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幼儿观察、画画、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3.在生活中实施美育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 经验 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不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等,这些能使他们感受到什么是行为美。教育孩子要学着自己穿衣服,午睡时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使幼儿知道这就是仪表美.要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吃完水果,果皮要放在塑料口袋里,培养幼儿不乱扔果皮等杂物的好习惯。老师要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美化环境,见到别人有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可以用“小红花”的形式加以赞扬、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具有美的心灵。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在对孩子实施美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美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平时的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并能用自己整洁端庄的仪表、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高尚伟大的人格去影响孩子。
总之,幼儿美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幼儿美育的水平。
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篇二
《浅议幼儿教育中的美育问题》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当前对美育还存在着不够重视,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在正确解读美育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幼儿美育,提升幼儿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即通过认识周围事物和艺术之美,以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美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作用。[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人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以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与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除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外,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2]因此,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绝不可忽略美育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幼儿身心特点和美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很早就能够表现出对美的感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四个月的婴儿,有的已喜听钢琴的声音,一岁的婴儿爱看颜色鲜艳的衣服;两岁多的幼儿已有他们喜爱和不喜爱的颜色;五岁的儿童能欣赏落日和晚霞。所以幼儿美感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起点,也是美育的始基。[3]
1.美育能促进智育、德育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美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在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逐渐正确地分辨出善恶美丑,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自觉地抑制和抛弃丑,去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追求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美育对智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如画的景色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来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空飞?总之,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
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4]世界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美育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幼儿美育在促进智育、德育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恶劣影响,加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的盛行,幼儿教育的单纯知识化现象也开始流行。不少幼儿园过分偏重于对儿童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幼儿的美育。
2.错误理解美育的内涵
美育涵盖内容宽泛包括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因此,对幼儿的美育自然不能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当前部分学校或教师错误地认为美育就是教教孩子画画,这种对美育片面的理解很容易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伤害。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幼儿美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幼儿美育。
1.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幼儿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孩子参加具体、形象、生动、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美的教育。如安排孩子当“演员”或者让孩子组织小游戏,老师参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美。
2.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教学活动要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如,春天来了,就让孩子到室外去观看花儿的美丽,春风的轻抚,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绘画课上让儿童把看到的花儿按自己的印象画下来,并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自然之美有了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幼儿观察、画画、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3.在生活中实施美育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5]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不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等,这些能使他们感受到什么是行为美。教育孩子要学着自己穿衣服,午睡时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使幼儿知道这就是仪表美.要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吃完水果,果皮要放在塑料口袋里,培养幼儿不乱扔果皮等杂物的好习惯。老师要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美化环境,见到别人有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可以用“小红花”的形式加以赞扬、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具有美的心灵。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6]因此,在对孩子实施美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美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平时的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并能用自己整洁端庄的仪表、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高尚伟大的人格去影响孩子。
总之,幼儿美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幼儿美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稚琳,幼儿美育浅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58-60.
[2]王习明,论学校美育的功能[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121-123
[3]陈科美.再谈幼儿美育[J],教育科学,1989年第1期,36-37.
[4]顾颉,论美育的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10期,9-11.
[5][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篇三
《试论幼儿美育实施的途径》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它将人的社会性同生理性融合在心理中。美育功能对每一个学前儿童在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上所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如何对幼儿实施美育,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者在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美育;审美;幼儿园;教师
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在呵护儿童童心的同时,也在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连贯性的美育可以使个体在成年之后仍然保持怡然活泼的童心,并使其创造力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美育主要以艺术教育为基础,以幼儿园生活与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引导幼儿置身于和谐的、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情境中,让幼儿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探索和创造的魅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幼儿美育具备让幼儿认识深化、情感净化、道德感化和智能开发等很多功能,是幼儿自我发展与完善的重要途径。幼儿美育就是根据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利用美的事物的具体、鲜明的形象,发展幼儿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幼儿园美育任务就是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和家庭要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日常生活、艺术教育、社会活动等教育资源,多 渠道 、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
艺术是人类审美实践的集中体现,艺术美直观、鲜明、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最容易引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陶冶幼儿的情感,带给幼儿充分和完美的美的享受,对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有重大意义。幼儿的艺术教育主要有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文学欣赏,而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的作用。艺术教育通过 唱歌 、舞蹈、绘画和语言等多彩的活动,发展幼儿的艺术能力,开发幼儿大脑,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情感。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通过音乐节奏、 音乐欣赏 和歌舞技能来培养幼儿音乐的感受能力,并辅以感受美的 方法 。例如:在演唱歌曲《鲁冰花》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关于歌曲的图片或者观看歌曲的舞动视频,让孩子感受旋律的美好,产生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学会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
(二)美术教育则以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幼儿美术教育包括绘画、剪纸、玩具制作、 泥塑 等活动。教师通过让孩子亲手设计、制作美术作品,从而锻炼视觉,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并且幼儿在对绘画作品的鉴赏活动中,能够提高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教师切忌脱离艺术自身的感染而对幼儿进行呆板的模仿和单纯的技术练习。
(三)文学以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塑造人物或事件,幼儿文学作品如童话、 故事 、儿歌等具有生动的语言和艺术形象。幼儿通过听、看、说等方式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增长文学知识,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的能力,丰富其内心世界。例如:在老师让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积极引导幼儿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然后去体会作品的艺术形象,用一些优美的词语去描述,在结束时,教师用幼儿能明白的话语 总结 该作品的“中心思想”,来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孩子们在诗一样的童话中体会真善美,净化和滋润幼儿的心灵,对幼儿的健康成长给予正确引导。
二、把美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为幼儿进行美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凯洛夫说过:“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幼儿最初的美感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所以幼儿的美育应贯穿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
(一)家庭是幼儿美育启蒙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幼儿家庭美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家庭布置上,注重朴素美观,干净整洁,为幼儿提供一个陶冶幼小心灵的生活空间,让孩子体会到形式美;在家庭氛围上,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给孩子一种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在生活态度上,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家长对生活的态度和做事态度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道德观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幼儿园作为补充 家庭教育 不足的机构,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要把美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首先,注意幼儿园环境的布置,室外尽可能栽培美丽的花卉和树木,并且使有足够大的安全的玩耍空间,室内布置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图画,以及孩子自己设计的各种作品,从而为幼儿创设充分显示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让孩子们时时刻刻感受校园之美,实施对幼儿无声的美育。其次,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幼儿在与老师、同伴交往中体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最后,在各式各样的游戏中充实幼儿的生活,活跃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在大自然和社会中拓宽美育的空间
幼儿美育不应只局限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大自然和社会为幼儿美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大自然之美是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也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感受自然与社会带来的美好。
(一)自然界包括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大自然为幼儿提供的审美对象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是最真实的内容,这些形象生动的美非常容易被幼儿理解与感知。因此教师应好好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散步、参观或郊游等一些户外活动,深切感受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花间的蝴蝶,让他们更多地呼吸新鲜的空气,领略鸟语花香的迷人景色,增强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对美的丰富感受性,从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二)社会环境包括个人、家庭、集社、市场等。社会是美育的大课堂,美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认识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在社会中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例如:参观各种建筑、商品和艺术品,感受物质文明之美;听一听先进的人物和 事迹 ,了解英雄模范,感受精神文明之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幼儿的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这些都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呀,美无处不在,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幼儿,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以提高未来社会的人才素质。
参考文献
[1]梅俊宇:《浅析学前儿童美育培养途径》,青年文学家,2010年
[2]冉祥华:《美育.童心.创造力》,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
猜你喜欢:
1. 幼儿美育教育论文
2.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3. 学校美育教育论文
4. 幼儿美育探究论文
学校美育教育论文
学校是实施美育 教育 的重要场所,学校美育教育的 方法 是多种多样的,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索。抓好学校美育教育,将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校美育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等学校学生美育教育的培养》
【摘 要】高等学校美育的状况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潮,美育可以塑造学生的优美的心灵和高尚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美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修养。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形成完整的人格、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从而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谐及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美育;素质;和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6-0278(2013)07-212-02
当前,美育的状况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美育,并非单纯是学校教育的工作,它是全民素质教育的重大而长远的工作。对“美是什么?”十分模糊。许多人望文生义地认为美学就是美术。现代大学中出现了网恋、心理障碍、冷漠、自杀的倾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潮,一定程度存在的如“过分担扰”、“容易紧张”、“人际关系敏感”、“情绪易被破坏”、“压力感”、“自卑”、“争强”、“失望”、“抑郁”、“焦虑”、“脆弱”、“偏执”等一系列心理疾病,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高素质人才表现为: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敏捷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有较强的科研、组织、协调能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竞争力;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明形势,懂政策;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趋善上进、洁身自好,有健康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能关心人类命运,社会进步,国家兴亡,民众疾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牺牲精神;注重人格完善,有较高品位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应成为高等学校的共同主题,其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弘扬 传统 文化 ;弥补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与精神生活的空虚而造成的受教育者的人格缺陷,实现完全人格的教育宗旨。
一、美育的内涵
艺术美是美的集中表现,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比生活更集中,更有典型性。只有提高艺术修养,才能更准确、全面、深刻地去把握日常生活美、自然美和其他各种美的现象。艺术可分为再现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语言艺术三大类。再现的艺术有雕塑、绘画、摄影、戏剧、电影等;表现的艺术有工艺、建筑、书法、音乐、舞蹈等;语言艺术有文学等。
19世纪英国教育家拉斯金认为,艺术的目的是表现宇宙的创造精神,一切伟大的艺术同时就是宗教。明确地说:“教育的目标主要不是能力而是修养;一个年轻人被送进我们的大学目的不是(至少迄今为止不是)为了接受某种职业的专门训练;甚至为了某种职业深造也不是常有的现象;但永远是为了被造就成一个绅士和学者。”
2002年7月25日,教育部下发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开设艺术类必修课或者选修课”,“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艺术类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教学计划(课程方案) 进行教学”,并要求作为考试或考查课,计入学分。
2004年,胡锦涛同志在 教师节 去看望教师胡明亮时说:“我们一定要把美育贯彻、落实到教育的全过程。美育的功能是其他的教育不能取代的。美育可以丰富人的多方面的知识,开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美育可以塑造人的优美的心灵和高尚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美育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与修养。美育不但对教育人,培养人是不能缺少的,对整个社会、整个人类,自然,艺术各方面都是不能缺少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美育认真地贯彻落实到教育的全过程里面去,好不好?”。
审美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它通过对最直接、最本真的生命活动——审美活动的激发、培养与引导,直达生命的本源,从根本上对生命存在加以影响和引导,使生命中那些不受理性控制的因素,能够符合理性的要求朝着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趋动。同时它也是对生命的潜在能力的发展和挖掘;是对生命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等不仅需要有理性的知识,更需要有情感智慧的生命潜能的激发培养。总之,审美教育是通过感性形式对人的生命本身进行塑造,使之更加完美合理的一种教育。
二、美育作用
(一)美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表现为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类事情,当遇到挫折或情感波折时,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美育具有这种调节功能,当大学生心理极端疲劳、烦燥不安时,听一听音乐,欣赏一下名画,使自己平静下来,并能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美育具有强大的情感净化功能,美育是连接情感和理智两大因素的中介,它以人们认为美的事物为诱导,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人的意识,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积累,慢慢的会从直觉转化为理性因素,渐渐发展到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大学生的人格得到很大的升华。
(二)美育有利于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大脑两个半球是高度专门化的:左半球同 抽象思维 ,逻辑分析有关,它具有语言、理性、计算能力;右半球与知觉空间有关,具有音乐、绘画能力。大脑皮层的活动包括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如果大脑左半球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它会自然地疲劳而受到抑制,抽象思维能力随之减弱,如果有意识地转换兴奋中心,使右脑兴奋起来,使左脑得到休息,就能重新提高大脑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果人脑两个半球长期得不到平衡发展,就会阻碍人的智力的开发,影响创造能力。艺术教育活动在发展大学生的形象思维,培育大学生的 想象力 、批判力、创造力、感悟力、审美力方面有其优势。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熏陶,发展艺术审美能力,提高审美素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被影响着,包括情感、品味、气质、风度等。通过艺术教育活动,激发和强化大学生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提升人格的修养、人生的境界、人性的完美和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通过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它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对大学生人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美育的培养
高等学校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一种情感陶养、感情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系统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入认识审美和美育的内涵,全方位将美育融入高等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构建整合式的美育教育,形成一个统一、整合的高等学校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高校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以数字信息化传媒为手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新的内涵的当代美育学科体系。
(一)注重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大学生的生活 经验 为线索,进行综合性课程的学习,在审美教育中穿插诗、词、乐、舞的训练。美育培养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精神境界,训练学生的 思维方式 、深度、灵敏度。
(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在过去感知材料的基础上所创造出的新事物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加强大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唤起学生美好的幻想,让学生丰富的想象源泉转化为创造的能量和热情,造就一代高素质的创造性的人才。
(三)重视网络中的美育功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上网成为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和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美育将理性与感性统一起来,并统一于真正的真实之上,这一效果对网络文化的无序性、虚拟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好可以起到消解作用,而且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趣味,促使社会审美意识趋向高雅。
(四)美育教材的编写
以理论研究和国内外教学实践为基础,树立综合学科意识。既要对美育的本质、规律、功能、意义和实施的途径进行系统地阐述,同时又要注意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和价值,尤其要把分类艺术的实践教育纳入教材。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必须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又要强调美育活动的生动性和实践性,还要充分反映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性与多元性。
(五)建立一支专业的美育教师队伍
美育的理论研究与美育学科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分。美育理论研究者未必能胜任美育教学,美学专业或艺术专业教师也未必是合格的美育教师。美育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决定了美育师资队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美育教师不仅要具备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对美育基本问题的认识能力与研究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文学、音乐、绘画、舞蹈、园林建筑等分类艺术的 基本素养 。
综上所述,美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体审美社会化的过程,高等学校审美教育使大学生个体情感获得满足和人格和谐发展,真诚热情地去追求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人格、美好的社会制度,自觉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高等学校审美教育的理想是通过促进大学生个体内在的和谐而达到社会的和谐。高等学校审美教育不是当代文化教育中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它同时肩负培养新型人才、重塑人文精神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多重任务。所以高等学校美育要注重大学生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网络中的美育教育、注重美育教材的编写、建立一支专业的美育教师队伍,激发学生群体及个体发现美、享受美、感悟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动机,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陶冶大学生道德情操,形成完整的人格、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从而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谐及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英]特里?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M].王杰,傅德根,麦永雄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
[4]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M].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5]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6]李泽厚.美学的对象与范围[M].美学(3),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7]蒋孔阳.19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德国卷)[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8]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人民出版社,1987.
[9]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0]姚文放.“审美”概念的分析[M].求是学刊,200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校美育教育论文
上一篇: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案例论文
下一篇:大学物理论文1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