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共同富裕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共同富裕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范文篇二
《以“中国梦”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
【摘 要】分析“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提出“中国梦”教育搭建大学生成才梦与国家梦的桥梁,并探索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中国梦”教育 大学生 成才 途径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是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当代大学生追逐梦想、渴望成才,扎实推进高校“中国梦”教育活动,高举理想信念灯盏,照亮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中国梦”的提出及基本内涵
(一)中国梦的提出。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进的精神动力。当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时,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2012年11月29日,新任中央政治局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期间,向世人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中国梦”内涵的三个层次。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同志用这样的内涵来概括“中国梦”的三个层次,实际上是对党的 报告 中“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理想目标的进一步提升,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梦的内涵。
“国家富强”是中国梦“三位一体”基本内涵之首。只有国家富强,中国梦才有坚实基础,才能筑起国家发展繁荣、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强大的物质基础。
“民族振兴”有着更为深远的内涵,是一个更为宽广更为高远的目标和要求,民族振兴包涵了民族认同、民族团结、民族强盛和祖国统一。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出发点、落脚点。党和国家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正如所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人民幸福的梦,只有人民幸福,中国梦才会圆满温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成果必须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国强民富,才能使人民幸福具有坚实基础和依托,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幸福。
“中国梦”分别从国家、民族和人民三个层次阐明了中国梦“三位一体”的基本内涵和实现标准,体现了国家、民族和人民密不可分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了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
二、“中国梦”教育搭建大学生成才梦与国家梦的桥梁
(一)“中国梦”教育的核心就是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的提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丰富和创新。“中国梦”的阐释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实际,容易理解、记忆、宣传和交流,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显著的引导、凝聚和激励作用。
大学本来就是充满梦想之地,大学生处于做梦的年龄,有着圆梦的期待。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把深奥的理论大众化,把艰深的概念通俗化。用“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更能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已成为各高校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来说,“中国梦”就是“成才梦”,每一名学生都要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所建树的优质人才。
坚定理想信念,是确保教育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走向社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支柱。“中国梦”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是完全一致的。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激励 大学生励志 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
(二)“中国梦”教育引领高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党的报告指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高校是思想、文化、科技、人才资源的聚集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是培养早日实现“中国梦”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教育是先导和基石。站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办学的根本,高校要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贯穿于中国梦教育工作始终,不断提高办学的科学化水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各方力量,实现教育梦想。对高校每位教师来说,“中国梦”就是“育才梦”,每一名教师都要切实肩负起育人使命,坚持师德为先,坚持教学为要,坚持科研为基,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中国梦”教育指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和方向。“中国梦”是国家之梦,民族之梦,学子之梦,也是大学生的成才之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景,也是大学生成才的目标和方向。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进者、开拓者、践行者、奉献者,是未来中国的期待。生长在发展时代的青年,是幸运的;追逐复兴梦想的青年,是光荣的。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必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个人奋斗同实现“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中国梦”增添青春力量。广大青年学生有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打牢坚实的文化基础,努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可靠力量、中坚力量和主体力量。
(四)大学生的成才之路就是一条报效祖国与个人成才相统一的道路。个人的成才与国家的发展并不是矛盾的。在成才的道路上,大学生应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把个人成才之路和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
党的提出,“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曾寄语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党对青年的殷殷期盼,是国家对青年的深深呼唤。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了殷切厚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充分发挥聪明才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实现,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中国梦”为大学生成才找到正确的方向。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把自己的命运、抱负和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兴旺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集体的奋斗之中,把自己的追求与他人、社会的需要结合在一起,个人的理想、抱负和成才之梦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追逐梦想、实现梦想,走为国家成才、为人民成才的成才报国之路。
三、“中国梦”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实践途径
(一)弘扬“中国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营造舆论,广泛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宣传作用和影响力。充分利用会议、 标语 、板报、简报、短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中国梦”的内涵,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尤其要加强班级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强化网络育人实效,使“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深入大学生的头脑,通过开展“中国梦・学子梦”、“我的梦・中国梦”、“畅想我的中国梦”、“奋斗成就中国梦”、“中国梦・家乡梦・我的梦”全国微视频等网络文化和书信文化活动,激发青年学生“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的爱党、爱国、爱社会的热情。
(二)践行“中国梦”,深入开展 社会实践 与志愿服务活动。紧紧围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两个领域,系统规划活动内容,丰富活动载体,开展包括主题征文、主题宣讲、校园文化艺术展演、社会调研与实践、榜样人物评选表彰等多种形式的专题系列教育活动。将“中国梦”的精神内涵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在实践中加强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感和奋斗精神。
(三)榜样示范“中国梦”,以正能量指引当代大学生奋勇前行。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党团日活动、“道德堂”网上修身活动、“道德讲堂”宣讲活动、先进典型报告会等,开展表彰、校园之星评选等活动,发挥典型人物的引路作用,激励广大学生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让“中国梦”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在实际行动中开花结果,成为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正能量的释放源。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大学生应立志高远、涵养大气品格,修身求知、追求一流学问,知行合一、创造精彩事业,甘于奉献、践行责任人生,用“成才梦”托起“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任仲平.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3-04-01
【作者简介】黄启红,女,广西邕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形势与政策我们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根据形势与政策,我们要依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反杜林论》等著作中,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视角,探讨了劳动者摆脱剥削和压迫的现实途径,提出通过生产方式的变革,使得“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的重大论断。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的共同富裕之路也做了设想,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消费资料的分配,还是实行不同形式的劳动量交换,这一阶段的共同富裕不代表平均富裕,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只有生产力极度发达,才能成为未来社会共同富裕的基础。
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
共同富裕是以物质的共同富裕为基础的,这是共同富裕的最重要的内容。然而,仅有物质生活的富裕,这种富裕与现代文明是相背离的。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既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
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人的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这几方面有机结合,才能构成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鲜明特征。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上,就业形势分析开始成为人才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那么要如何写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呢?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_形势与政策心得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形势与政策论文”相关 文章 推荐↓↓↓
★ 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
★ 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 ★
★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
★ 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
★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同志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 经验 丰富、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实现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又一次新老交替,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的召开必将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胡锦涛同志的 报告 有四个特点:第一,旗帜鲜明。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主题明确。集中体现为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报告全文贯穿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思想。第三,富有创新。党的报告有两大主要创新:其一,通过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新的概括。其二,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特别是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第四,积极务实。报告着眼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阶段特征,致力于研究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和群众关心的 热点 难点问题,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军队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些部署是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特别关注民生问题。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为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同时,按照 “统筹兼顾”这一根本 方法 的要求,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目标指向,加快推进胡锦涛在报告中提出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一是优先发展 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建设这六大任务所要解决的,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社会建设中的具体体现。随着这六大社会建设任务的逐步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将会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人民也会生活得更加快乐和幸福。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通过历史的实践证明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历史实践更是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形势与政策》是德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形势与政策》又是传达和贯彻中央方针政策,让学生学习和领会中央精神,防止错误思想影响,消除不良倾向的重要 渠道 、主要阵地。
时间如驹过隙,三年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以华丽的姿态结束了,经过这门形势与政策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使我受益匪浅,不管是在国家政策,还是社会经济、就业等方面都使我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这门课程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学的一门课程,因为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还可以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
同时这门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草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草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基本形势和热点问题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基本理沦,对于掌握形势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形势是变化的,但在一个时期内,形势的发展有其规律性和必然性,如当代世界格局、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国内改革开放的总趋势等,在一段时间乃至更长时期都是相对稳定的,把国际形势、国内形势中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内容进行归纳,可以构成基本形势的框架。
比如说到两会热点问题就不得不提食品安全。说到问题食品,很多人立刻就能举出例子,染色馒头、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等,问题食品涉及范围之广,不禁让我们迷茫,到底还有什么食品是我们可以放心食用的。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为什么在民生之根本问题上,却经常出现问题?
监管问题也不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唯一归因,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陈君石院士看来,我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数量很多,其条件不尽相同,卫生操作规程又很难监控,所以时不时出些问题倒是“正常”的了。每年“两会”期间,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很多食品安全方面的议案或提案,其中大部分都要求政府严加监管。站在政府的立场上考虑,这可能吗?我只想强调,安全的食品不是监管出来的,它是生产出来的。 我觉得,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社会历史的大发展是决定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它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而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让我们了解到社会形势与国家政策对人们的作用,使我们知道其在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为国家做贡献,使我们做有价值的人。
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对我们的道德知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论文: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论社会主义本质与共同富裕
摘要:邓小平曾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我国现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却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医疗政策的不公平、教育的不公平等依旧在将人分成等级。如何看社会主义本质?如何看共同富裕?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发展平衡,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国外做法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突出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强调社会主义的最只能给目标是共同富裕,揭示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例子:浙江省杭州湾跨海大桥,长达36公里,总投资约118亿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云南省泸水县六库镇,当地村民只能通过滑索掠过怒江江面去对岸,在江上架一座桥仅需四五十万元,但对于贫困地区来讲十分不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产生了经济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表现为:人民贫富差距拉大,教育发展不平衡等。而在上世纪伟大的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思想,当今区域发展差距问题日益明显地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是不是我国现在的发展正与共同富裕背道而驰呢?是不是共同富裕思想并不科学,不能很好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呢?
在中国发展不平和主要有以下原因:1、自然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比如,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2、历史原因。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中原地区很长时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虽然国家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扶持,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3、政策原因。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4、体制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观念、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
在新的形势下,深刻了解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内涵,对于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找出发展差距拉大的原因,把贫富差距放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时刻不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思考一下发展差距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 共同富裕思想的产生和其他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一样,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历程。十年内乱后,邓小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进行认真的反思,深刻地揭示出了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立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邓小平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为此,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全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78—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增加到17175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33.6元增加到5153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正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实践证明,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
二、配上敢于承认差别,在发展上鼓励先富。80年代,我国建设有了许多实践以后,邓小平明确地说:“我们讲共同富裕,但也允许有差别,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起来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现代管理学中有个“木桶原理”,讲的是木桶容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它启示我们,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状况,不仅要看较高发展水平的部分,而且要看较低发展水平的部分。如果不注重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的相互协调,就会制约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经济社会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有利于保持竞争的压力与活力,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但不平衡问题如果长期持续,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能否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挑战。发展不平衡,说到底就是发展不科学的表现;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根本要靠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现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深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既切中了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要害,又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是破解发展不平衡的根本思想武器。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逐步推进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大体现,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同等富裕、同步富裕。在我国这样的特殊国情条件下,只有通过先富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因此,不能因为目前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就否认共同富裕的目标而怀疑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但也不能任由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发展,否则最终也会偏离共同富裕的目标。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2)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篇2
摘要: 文章 首先针对中国梦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梦反应了我国综合国力水平的巨大提升,同时也揭示了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幸福水平。然后,针对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认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依赖于当代大学生。最后,就中国梦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进行了研究,指出当代大学生必须承担明志、自强、自立三个方面的责任,从而为中国梦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关键词 :中国梦;大学生;内涵;关系;责任
在我党 报告 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综合性事业,需要有志青年一代接一代的为之奋斗。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角度上说,全党都需要对青年加以高度关注,给予青年高度的关心与关爱,耐心倾听青年的心声,鼓励青年的发展,支持创业。通过对青年的激励与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提供动力支持。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我党对广大青年学生的高度关注,对青年工作所给予的充分重视,正是推动我国未来事业,激励有志青年持续奋斗的最佳动力。而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作为有志青年的主力军,必须将自身的活力、激情、热情百倍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才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动力,同时让自身的青春焕发光彩。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入手,结合中国梦的内涵,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一、中国梦的内涵分析
对中国梦这一概念的最直接理解在于:通过各种 方法 实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以来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凝聚了世世代代人深切期望的发展目标,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方向是高度一致。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中国梦反应了我国综合国力水平的巨大提升
大量的研究报道中均显示,中国梦目标的实现无法脱离经济发展以及综合国力提升指标而独立实现。中国梦的实现与中华民族的实力特征是高度匹配的。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显示,经济发展总量提升显著,当前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背景之下,对小康社会的实现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划,要求实现社会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逐步促进我国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中国梦揭示了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幸福水平
作为新时期的幸福指数,它是物质因素与非物质因素的综合体,主要是要全面提升当今社会和谐的水平与质量,要坚持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的发展要求。
二、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
忆往昔峥嵘岁月,一代代优秀青年在党的召唤下,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不同时代的青年面临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我们的大学时代伴随着国家发展的盛世,承担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即主席所强调的美丽“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具体分析来看,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1.中国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最宏伟性的目标之一,海内外中华儿女都需要将中国梦的实现视作共同的夙愿
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梦实质上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报告当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综合性事业,需要有志青年一代接一代的为之奋斗。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角度上说,全党都需要对青年加以高度关注,给予青年高度的关心与关爱,耐心倾听青年的心声,鼓励青年的发展,支持创业。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推动力,并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2.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当代大学生作为支持
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发展需要以青少年队伍作为主力军。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队伍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不但需要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当中,更需要在这一事业中发挥中坚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支持。当然,在这一过程当中,大学生必须将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国家富强的基本方针高度结合起来,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兼顾个人发展目标与价值的实现,绽放青春的光彩。
三、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分析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生活时代较以往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大学生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也有相应的变化。当代的大学生已经很少在以往比较艰苦的环境,甚至是战场上经历磨练,但同样需要具备报效国家的责任感。除此以外,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乃至对整个国家负责,以上也正是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发展中坚力量,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深刻感受到历史使命的光荣性,自觉的肩负以下几个方面的责任:
1.明志
即当代大学生必须有远大的指向,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动力。当代大学生年龄较低,有着青春飞扬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在推动他们自身发展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这种个性特征也与我党在执政兴国方面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发展是第一要义”相吻合的。当代大学生必须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工作当中,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与优势,利用青春活力的个性色彩,不断为祖国的前行提供“燃料”。简单来说,当代大学生必须做到敢为人先,积极创造,勤奋求实,在前进发展的道路中不断的开拓与创新,为改革创新提供支持与保障。
2.自强
即当代大学生需要树立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奋勇拼搏的精神。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队伍的最中坚力量,这支队伍最大的优势在于:充满了活力与朝气,有积极拼搏的干劲,同时,他们也有着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更关键是的当代大学生有不可多得的锐气,在面对挑战与挫折时能够迎难而上,不拘一格。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为了积极实现中国梦的发展目标,要求广大青年大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在学习上独立奋斗,在工作上独立创业就业。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中国梦建设实现的进程中,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是一个非常长远的过程,仅仅一代人或几代人是完全不够的,甚至需要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奋斗,投入建设事业当中。因此,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够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自立
即当代大学生需要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历史责任。在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发展的过程当中,为了在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以及面向未来)的过程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就需要始终坚持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同时遵循人才强国的基本方针政策。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不但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战略,同时也是社会发展所赋予当代大学生的重大责任之一。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意志,同时也与广大青年人的愿望是高度一致的。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当代大学生学习并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机会较多,他们应当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新技术革命挑战所赋予的责任,竭尽全力成为优秀的创新性人才,并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青年一代已经发展成为了一支充满活力同时极具朝气的生力军,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有志青年的主体,中国梦所赋予他们的任务是学习、工作、以及奉献。他们身处黄金时代,必须学会竞争,敢于创新,投入全身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积极有利的贡献。可以预见的是,中华民族将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在其中占据越来越关键性的地位。当代大学生需要做的是积极探索,肩负起身上的责任与重担,追求并实现中国梦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戴木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柱——关于“中国梦”成为精神旗帜的若干思考[J].道德与文明,2013(5):5-8.
[2]双传学.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国际视野——学习关于中国梦的有关论述[J].南京社会科学,2014(7):1-5,12.
[3]张定鑫“. 中国梦”研究:现状与展望——兼论中国梦战略的内涵[J].探索,2013(4):182-187.
[4]郭树勇.中国梦、世界梦与新国际主义——关于中国梦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国际观察,2014(3):1-16.
[5]王继军.论大学生 社会实践 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2):79-81,89.
[6]王永明.通过自我教育提升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意志力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6):89-91,100.
上一篇:高中数学案例或教育科研论文
下一篇:劳动教育论文500字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