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关于设计美学的论文1000字

发布时间:2023-12-06 13:12

关于设计美学的论文1000字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摘要:传统美学对我国现代艺术有重大的影响,它们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现代的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且从中收益非浅。因此,在这全球性的文化交流和竞争当中,凡是我们民族确有的长处,决不会丧失,只会发扬光大。 关键词:传统美学;现代设计美学;作用;影响 一、引言 美是什么?“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下,现代的设计美学也要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的涌人也对现代设计美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面对着一个如何认识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美学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在我们的现代设计美学中对传统造型艺术何去何从的问题。完全背离传统显然是不可取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纯粹的模仿、简单的搬用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个性;而对传统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的。 二、现代设计美学的第一要义就是“新” 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设计美学的第二要义是“合理”。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没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三、传统美学观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一)传统美学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 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美学,而现代设计美学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这些可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广告设计中体现得越来越成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概括。 1.一目了然,简洁明确 广告设计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广告设计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越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例如,构思上的“一以当十”、“以少用多”的精炼,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切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广告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 2.概括与变形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入的过程,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母虾的形象更为完美、更为生动。 3.装饰与色彩 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主要是装饰色彩。由于招贴艺术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画画上所起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正是广告画面所刻意追求的。在招贴画上,常常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色的画面,上角画几束灿烂的焰火,这块蓝色自然会被人接受为深邃的蓝天。同样是蓝色的底色,画上几块白色的三角帆影,这块蓝色又会被人们视为无边的海洋。一张绿色的画纸上画一对嬉戏的小羊,这绿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为只是单纯的底色,空间更大了,给人的联想更多了。 (二)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设计美学中的延伸与发展透过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现代设计美学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下而不断地更新拓展,而其后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因此,要使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设计美学当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 1.取其“形”,自然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用以表达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2.延其“意”,中国传统美学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因而中国传统美学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美学少了一些商业气息,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3.传其“神”,对于“形”和“意”的沿用,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浅层次的发展和提升,而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是需要我们摆脱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相,进入深层的精神领域去探寻的。我们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在这一点上,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特有的风采,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四、结语 以上所述,反映了传统美学对我国现在设计美学的重大影响。这些美学观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的冲击,同样从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湖北美术出版社,1991. [2]李砚祖.造物之美[M].江西科技出版社,2000. [3]黄石.什么是设计之美[J].装饰与设计,1993,(4).

设计 美学关系论文

  这位朋友,这片文章,也许,不全面,您要是想找论文,在这片文章之后,我给您一些写论文的网址,很全!
  真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旅游者,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揭示其审美特征,通过观赏,进一步了解这个地区和国家的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和民情风俗,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得到更深的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真、善、美一致的原则,笔者认为此是古典美学的精髓,在旅游美学中亟应继承和发扬。真即符合客观规律,真实是美的基础,不真则不美!善是最高目的,功利性,它是美的前提,不善也不美。美则是在真、善的基础上最佳的感性显现。追求真、善、美统一应该说是旅游美学重要特征之一。
  在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景观方面,人们不满足大自然的恩赐,依靠物质力量和聪明才智,挖空心思,大力移植人造景观,收得较好的经济实效本无可厚非。但各地微缩景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什么世界名胜城,民俗文化村以及沦为宣传封建迷信鬼文化之类所谓景观,随处可见。除了暂时的经济效益以外,更无审美教育可言。随着人们审美层次的提高,不久必将被唾弃!此风不宜提倡!尽善也,未必尽美也!这些杜造的伪景观,不真实,美也就无从谈起。什么美的享受和审美教育岂非全落空了吗?
  美好的景物只能在真与善的基础上,以其赏心悦目的形象,诉诸人们的感官,唤起令人愉悦的审美感情。当徐霞客登上莲花峰,目睹黄山万峰起伏、云雾奔腾的迷人景色时,他不禁“狂叫欲舞”起来……这就是黄山给霞客带来的强烈美感。旅游美感使人身临其境,具有全方位投入、立体感的特征,只有旅游能给人从游、观、听、嗅、触等多方面获得美的信息量。不难设想人们置身于舞台布景一样的人造景观中会产生什么激动人心的美感啊!
  “美丽的城郭,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蔷薇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难道不是我们的教师吗”?(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到大自然中去,面对祖国的美好河山,可以激发起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今日在长江三峡的崖壁上,尚可看到当年抗日将领的题刻“驱逐倭寇”。祖国锦绣山川,岂容敌蹄蹂躏!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回想半个世纪前,中华大地,烽火连天,狼烟四起,我炎黄子孙为抗击日军入侵,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史绩!淞沪决战,宝山喋血,罗店鏖战,四行仓库八百孤军……今天已经很难寻找当年的遗迹了!笔者日前去浙江南北湖旅游,此处位于杭州湾澉浦附近,正是当年日军登陆点,健忘的人们不肯在此立一块小小的石碑,宁可不惜工本修建子虚乌有的谭仙城!想起苏联卫国战争后,所有战场遗址都建有高大的纪念碑,无名英雄墓地燃烧的火炬终年不息,鲜花花环常年布满四周,人们永远追思英雄的不朽业绩。可是在我们脚下这块以抗战闻名的土地上,竟然找不到一块纪念碑,一座雕像或者一段说明文字!可惜如此真、善、美的旅游资源被历史尘土湮灭了!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都应以真、善、美一致的原则,审慎对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里有一个@①别问题,各地旅游部门的决策者也有一个提高自身美学素养刻不容缓的任务。
  “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艺术,蕴藏着无限深厚的美的景观,正待我们眼睛朝下,深入发掘,综合利用。罗丹有一段名言:“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不是在叫喊旅游资源贫乏吗?其实,各地区都有许多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潜在资源,浙江镇海的经验,值得注意,他们耗资千万,已经开发和恢复了许多近代反侵略战争的海防遗迹,让历史告诉未来!不久将建成东南沿海颇有特色的新的旅游胜地。
  在风景区发展旅游业,千万不可忘记“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原则,具体地说按照风景美学规律办事,它的核心是保护自然美。要审慎处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关系。一般说,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和谐的结合。古代画论对此曾经作过非常精采的阐述:“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液,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不要为发展旅游,而去炸山填谷,毁林断流,破坏自然景观!众所周知,自然风景的形成,有其漫长的时间过程,一旦破坏,难以补偿。黄山如果没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也就不成其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世界级旅游风景胜地了!
  对于各地的旅游饭店建筑来说,要以建筑美学、环境美学和风景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饭店建筑内外环境设计以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审视,特别要妥善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要以人(旅游宾客)为中心,协调自然——人——建筑三者关系,要从旅游者审美心理、思想观念和文化需求出发,尊重人,尊重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进行统一的艺术构思。这里仍然要强调真、善、美相统一的基本美学原则。真,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善,也就是实用性,功利性,引申为经济效益。在实用与经济相结合的前提下,争取将旅游饭店建造得优美舒适,千姿百态,充满迷人的魅力,以吸引中外宾客,远悦近来,宾至如归。当然,从建筑造型、庭园绿化到室内设计,均需精心设计。既要有中国特色和地方色彩,又要有时代精神。饭店建筑和美学问题,也是旅游美学重要的研究范畴。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说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莫过于让旅游者去观赏艺术品。“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盎然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丽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固、积淀下来,留传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情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李泽厚《美的历程》)辉煌的文化艺术是永葆美的魅力的人文景观,中国在此具有巨大的优势。各地旅游部门应充分利用和保护这一大批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让文物古迹直接与游客对话。保持它原有的本色,切忌画蛇添足,整旧如新,以致弄巧成拙!为了更好地向观念介绍各种艺术特色和风格特征,旅游美学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国绘画、书法、雕塑、建筑、青铜器和陶器等艺术品作深入的研究,充分揭示它的美学特征和时代风格。如被世人赞叹不已,被誉为“世界第八个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什么如此震撼人心?引人嘱目,它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究竟何在?最主要的是使我们形象地看到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时代精神。秦俑的艺术特色是高度的写实性和人物形象刻画的典型性,达到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这是中国早期雕塑艺术普遍特征,到了西汉,霍去病墓前石雕,风格上转向写意,手法更加洗练。从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古典雕塑艺术最主要的美学特征是纪念性、象征性和装饰性。它不是单纯为了观赏需要而创作,而是为了纪念某一历史人物和事件,纪念某种功绩和勋业的产物。“托物言志”、“寓意于物,”往往通过某种动物去表现人,象征一定的意念。不以如实模仿自然形态为满足,采取装饰手法,美化作品形象,寄托作者自己的审美理想。
  旅游美学与艺术美学关系密切,绘画美学、书法美学、音乐美学和建筑美学等等学科都和旅游美学有多边缘、多渗透的关系。一个称职的旅游工作者,不可不对此有较深的理解。为此,旅游院校必须加强艺术欣赏教学,所有短视的做法,都是不合时宜的。
  关于提高旅游工作人员自我审美修养和形象设计,也是旅游美学不可忽视和研究的课题。而且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因为它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属于社会美的范畴。我们必须加以切实的重视。
  心灵美是一切美的核心。也就是善。西方美学家对美即善的说法颇多。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宣称:“美、节奏好、和谐,都由于心灵的智慧和善良”。亚里斯多德曾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是善”。孔子也曾提倡美与善并举。他说:“尽美矣,也尽善也”。就善而言,它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行为的道德规范。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如果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就那善就美,否则就恶就丑。具体的说要爱国、正直、诚实、真诚而热情,不做有辱国格、人格之事,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这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美德。也是我们共同的道德规范。
  “诚于中而形于外”、“外秀而内美”。旅游工作者是美的使者,故有必要重视自身形象设计。言谈、举止、仪表、仪容、礼节、礼仪和风度等等都要达到美的要求。
  素有“礼仪之邦”和“衣冠王国”之称的中华民族,历史强调“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做到“量体裁衣”、“修短合度”,创造了高度的服饰文明。关于仪表美。这里涉及人的形体美、服饰美与发型美的有机结合。应是比例匀称、发育正常的健康美,而不是追求纹身束胸的病态美。“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人的服饰美要求服饰得体,和谐,入时。做到端庄、整洁、大方。不必追求奇装异服,有失仪容。发型要根据职业特点设计,基调是活泼开朗,朝气蓬勃,干净利落。不必追求奇特怪异,披头散发。给人累赘拖沓之感。
  语言美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精炼,言调悦耳,热情亲切,文明礼貌,若能稍带一点幽默风趣更佳。
  谈到风度美,那是更高层次的美学追求。它既反映人的外表,又包含人的内在品质;既表现人的外貌、举止、仪表、仪态,也表现人的思想、精神、学识、修养、性格和气质。所谓风度美也就是人的人格力量之美。是人的外表与内在高度统一的综合表现。我们说某人风度好,决不是仅仅是指他的外表,而是内外结合起来作出评价。大略的说,应该是坚定庄重,高雅大方,潇洒脱俗,不卑不亢。在旅游接待工作中,特别要克服崇洋媚外的心态,给人以质朴美好的印象。
  古人云:“人咸知饰其容而不知修其性”,就是说人们往往只注意外表的修饰,而忽视内心修养的自我完善。这确是人们的通病。离开了人的内在美,不论他外表如何漂亮,只能是徒有其表,根本谈不上美。对于旅游接待人员来说,根本不可能做到美的服务和优质文明服务了。
  记得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常厌恶他漂亮的外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指出:“唯有心灵能使人高贵,自命高贵而没有高贵心灵的人,都象一块淤泥!”“人不是美丽了才可爱,而是可爱了才美丽!”诚哉!斯言。
  综上所述,旅游业确是一种美好的事业。美学历来与旅游有着不解之缘。而旅游也离不开美学的指导。
  旅游学的神圣使命是告诉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去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和利用旅游景观,提供美的服务,增添美的魅力,使客人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获取丰富的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印象。

艺术设计论文

  一、广告与文化:
  1. 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关系
  2.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商业广告的关系
  3. 现代传播手段的进步与广告形式的演变
  4. 艺术表现与广告文化的面貌
  5. 广告的韵味与品味
  6. 文化的对冲与调和——中外文化在广告中的冲突与交流
  7. 广告中的人文主义表现
  8. 文化因素对广告创意的影响
  9.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
  10.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11. 广告中(怀旧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的表现
  12. 现代社会亚文化(如左岸、布波等)文化在广告中的应用
  13. 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二、广告创意与构思:
  1. 广告创意艺术谈
  2. 创意就在你身边——广告创意的几种方法及其应用
  3. 创意与生活经验
  4. 广告创意的设计要求
  5. (恐惧、悬念、幽默、拟人等)技巧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6. 广告的“神似”与“形似”
  7. 公益类广告的创意与构思特点
  8. 动画脚本的构思与设计

  三、广告表现:
  1. 论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
  2. 谈平面设计的本土语言
  3. 图形创意的表现在广告中的运用
  4. 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5. 平面广告中色彩要素与人的情感联系
  6. 多媒体广告与平面广告的表现特点
  9. 计算机数码技术与手绘原创结合
  10. 平面广告的形式美
  11. 动漫广告设计的创意思维
  12. 视觉传达的艺术手法
  13. 构成理论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14. 广告作品中节奏感的控制
  15. 网络媒体在当今广告行业的应用
  16. 公益类广告的表现手法
  17. Flash广告的使用与特点
  18. 技术突破与艺术表现的结合
  艺术设计论文题目
  《绘画与平面设计》
  《‘全球化’图景中的差异性选择》
  《“慨当以慷”与“与忧从中来”》
  《“灵”与“肉”的交融》
  《“中西合壁”要用中国文化底蕴来作为自己的根基》
  《Flash广告发展前景初探》
  《包装设计与环境的融合》
  《包装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
  《被人遗忘的艺术》
  《标志设计潮流的风格演变》
  《标志设计的视觉语言》
  《标志设计要素浅谈》
  《标志设计中的虚形应用》
  《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触目的真实比漂亮的谎言要美》
  《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
  《传统酒包装设计的新理念》
  《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
  《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传统与变革》
  《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与现代设计》
  《从“摄影作为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
  《从波谱艺术看美术与设计的互融关系》
  《从零度空间到多维空间》
  《大学集体宿舍的室内设计和智能话探讨》
  《对产品广告样本设计的探讨》
  《对农村户外广告设计定位的探议》
  《对数码革命与平面设计的一些思考》
  《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反思》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
  《关于CI设计的论文》
  《观念艺术-后现代探索》
  《观念艺术形式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分析》
  《广告创意对品牌的作用》
  《广告艺术设计中的情感因素》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四考》
  《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吉祥符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劳动者美术(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与方式初探》
  《论“美术”》
  《论产品的文化意蕴设计》
  《论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论汉字的魅力与发展》
  《论科学美与艺术美》
  《论审美创造力与艺术表现语言的统一》
  《论中国当代艺术从‘理想’到‘时尚’的嬗变》
  《平面设计常用表现手法》
  《平面设计从混沌中走出》
  《平面设计的现状与思考》
  《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原理》
  《平面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
  《浅论点、线、面及其综合运用》
  《浅谈版式设计》
  《浅谈包装设计的文字艺术》
  《浅谈波普艺术》
  《浅谈技术的发展对插图设计的影响》
  《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能力》
  《浅谈企业文化中文化管理的特点和标志》
  《浅谈如何更好的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运用汉字》
  《浅谈色彩语言中的色彩对比》
  《浅谈设计美学》
  《浅谈书籍装帧的封面设计》
  《浅谈图形的张力》
  《浅谈网页设计技术与艺术的紧密结合》
  《浅谈线造型教学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药品的包装设计》
  《浅谈艺术创作》
  《浅谈印刷的基础知识》
  《浅析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信息社会化》
  《浅析CI设计中的企业文化冲击力》
  《浅析表现与再现》
  《浅析灵感的产生在艺术摄影中的体现》
  《浅析现代标志设计与传统图形艺术的结合》
  《浅议设计思维的主体——符号》
  《情感的艺术表现论》
  《认识新媒体广告》
  《如何推进新传统之我见》
  《乳品包装设计现状与展望》
  《色彩与设计》
  《设计、文脉》
  《设计底蕴》
  《设计界面说——探讨设计艺术》
  《设计是空——极简思维》
  《设计引导人与人引导设计》
  《设计与美学》
  《设计专业对传统图案的学习》
  《视觉传达艺术——论独立创作》
  《视觉文化到来的几点因素》
  《试论广告人格化》
  《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内涵》
  《室内装饰设计的功能、设计与审美》
  《书籍装帧中的文字版式设计探讨》
  《数字空间——浅谈数码设计》
  《谈民居研究的实质手法》
  《谈色彩设计》
  《谈通过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创造能力》
  《谈我国工艺品的市场前景与创新设计》
  《探悉我国北方农村商业广告的现状与发展》
  《图案在服装中的运用》
  《网络广告的现状与发展》
  《网络时代的设计》
  《网页的审美需求——设计因素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网页设计的布局与用色技巧》
  《网页设计的审美需求》
  《网页设计之视觉信息传达分析》
  《网站文化与网页设计》
  《文字视觉语言的力量》
  《我的“色”论——论色彩在建筑装饰与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
  《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论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逻辑》
  《现代消费心理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现代艺术发展浅析》
  《现代艺术之我见》
  《新媒体、新广告》
  《性别歧视与女性广告分析》
  《学慎始习 功在初化》
  《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
  《艺术与科学创造的融合》
  《在美的背后》
  《中、日、美动画创作之对比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理想——论艺术之真、善、美》
  《中国古代图徽与现代标志设计》
  《中国广告发展中国际化与本土化》
  《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演进》
  《中国文字的演变与视觉运用》
  《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展过程中的分解与重构》
  《中国装饰艺术——论吉祥观念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中外电视广告中的品牌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与广告语言》
  《装饰文化的现实意义》
  《自然光与建筑空间》
  《 重新回到传统 》
  《传统与个性》
  《激发成绩 培养创新》
  《优化课堂教堂 实施鼓励性教育》
  《现代室内环境色彩设计初探》
  《“天人合一”审美观在现代农村民居中的继承和发展》
  《波谱艺术的理论与文化背景》
  《城市大众休闲空间初探》
  《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城市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研究》
  《传统 现代 延伸》
  《传统聚落的交往空间对现代人居环境的启迪》
  《传统民居建筑美学特征试探》
  《传统四合院院落空间的继承与创新》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创新意识的培养》
  《从外文的运用论中国平面设计师的责任》
  《当今有材料表现》
  《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的一点看法》
  《高校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
  《更新观念 转换角色》
  《公共图象与艺术》
  《构建自然和谐人居环境》
  《关于“后现代”的美学反思》
  《关于设计美的思考》
  《关于图书馆建筑人性化设计的思考》
  《关注人的健康-——将生态引入室内设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家居环境的色彩设计初探》
  《家居环境的无障碍设计研究》
  《家具的绿色设计浅论》
  《家具设计的人性化思考》
  《居住区环境的绿色设计》
  《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生态化设计》
  《居住小区中交往空间设计初探 》
  《空心的深度》
  《立体性与平面性》
  《略论色彩设计在公共空间环境中的运用》
  《论CI企业识别与现代企业文化
  《论家居设计中人性与个性的统一》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论摄影艺术中的艺术因素》
  《论时代风格与审美意识的关系》
  《论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学思想的萌芽——希腊艺术文化》
  《美在和谐》
  《民间美术与现代意识》
  《民艺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性与全球性》
  《平面设计与绘画的差异》
  《浅谈包装与环保》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人性化》
  《浅谈厨房的人性化设计》
  《浅谈家居室内照明设计》
  《浅谈家居中的灯光设计》
  《浅谈酒店大堂的“ 光色”设计》
  《浅谈居住区的户外交往空间设计》
  《浅谈老年人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
  《浅谈美术/设计教学中的讨论艺术》
  《浅谈室内设计与审美心理》
  《浅谈现代家居的 “绿色设计”》
  《浅谈艺术的足迹》
  《浅谈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析城市广场的文化性》
  《浅析家居设计》
  《浅析家居设计元素——室内绿化》
  《浅析居民小区的无障碍设计》
  《浅议包装设计中的色彩》
  《诠释现代艺术,解构感知体系》
  《少一点模仿 多一些创意》
  《时尚家装》
  《视觉设计个性化探微》
  《室内装饰织物的色彩应用》
  《谈儿童房设计的人性化》
  《谈现代家居设计风格》
  《谈现代家居设计元素——材质语言的设计》
  《拓宽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网页艺术设计初探》
  《我谈中西审美的区别》
  《物质性对精神性》
  《西方后现代主义在中国》
  《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居设计的影响》
  《现代设计观念与传统书法》
  《现代视觉艺术思维》
  《小区景观灯光设计探索》
  《寻找陌生感》???
  《用新型建材打造新农村人居环境.》
  《与新课程零距离》???
  《在美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怎样创造理想的家居环境》
  《中国:后现代主义温床》??
  《中国CI热的冷思考》
  《中国传统民居的审美分析》
  《中国传统民居设计对当代人居环境的启示》
  《住区的生态化设计》
  《住区外部聚合空间环境的设计》
  《住区外部人性化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
  《自由与控制——关于毕业创作的一点思考》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设计美学与艺术之美的关系问题论文

三、艺术设计思维与设计观念

艺术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思维的层次上,设计思维必然包含了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这两种思维的物质,或者说是这两种思维方式整合的结果。

科学思维或称逻辑思维,它是一种锁链式的,环环相扣递进式的线性思维方式。它表现为对现象的间接的、概括的认识,用抽象的或逻辑的方式进行概括,并采用抽象材料(概念、理论、数字、公式等)进行思维。

艺术思维则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包括灵感(直觉)思维在内。它是非连续性的,跳跃性的、跨越性的非线性思维方式。艺术思维主要用典型化、具象化的方式进行概括,用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工具。对于艺术设计师来说,形象思维是最经常最灵便的一种思维方式。艺术设计需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支建构、解构、从而寻找和建立表达的完整形式。

在设计思维中,逻辑思维是基础,形象思维是表现,两者相辅相成。

设计思维具有哪些特征呢?

(一)科学思维的逻辑性和艺术思维的形象性的有机整合。

(二)艺术思维在设计思维中具有相对独立和相对重要的位置。

(三)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1. 独特性

2. 流畅性

3. 多向性

4. 跨越性

5. 综合性

如何具体实现设计的创造思维呢?当然,方法无限。在此我们提供些可行性建议作为参考。

1. 与现行的概念背道而驰的想法

当某种设计的方法成为流行的时候,设计师必须尽早抛弃它,努力寻得完全异样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设计师才能走在新思潮前面,不被流行淹没,以求做到特别与独行,显现自我的创造价值。

2. 反向大众的观念

这个方法很有效果,永远与公众欢喜的东西保持距离,并背道而驰。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创造实践其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我们不仅能体会到标新立异的乐趣,还能在此活动的过程里享受真正的自我。

3. 问题意识地思维

问题意识的思考问题,是创造思维的动力。只要我们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我们便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很多问题;我们也能在所有现成的事实面前提出有氢可依的疑问。我们现行承认的方法、标准、形式、概念、内容等方面的东西其实都不是永恒不变的。事物的所有,所有的事物,其实是可以无止境地探索下去的。理解了事物的暂时性,我们就会有勇气对所有问题提出质疑。怀疑的态度成熟与否根本不重要,我们毕竟需要的是提问题的精神。因为我们明白,没有质疑就没有创造。

4. 信心与意志

所有具有创造能力的人,从来不认为创造是件多么艰难的事。有了自信的底气,加上坚韧的意志,就没有什么成就不能获得。任何人,只要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他就能成就。每个人其实都藏有巨大创造潜能,只是我们不去唤醒它,它自然就不理会我们。自信之人往往不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因为自己是超越他人的,他们坚信最终的结果。别人不认同自己,正好说明自己走在别人的前面。应该为自己的不被认同而暗自高兴。

5. 开阔的眼界

有创造性的人必须清楚在自己的设计领域内,当下世界发生了哪些最新的事情,以及最好的事情有哪些。有了开阔的眼界,就知道什么是好东西和有价值的东西;当自己进行创造活动时,便会有一个较高的衡量与评判标准;而且自己的目标也会更明确和清晰,品位也自然会高于他人。开阔眼界的意义也在于让自己清楚哪些事是别人已做过的;哪些事别人正在做;哪些事别人还没做;哪些事自己做了会多么了不起。因此,关注本领域内世界上发生的事,实际上是清楚地定位自己,也是把自己放在世界前沿的正确姿态。这样,自己就能做到事倍功半。

6. 游戏的童心

很难想象,在一个每日都处于紧张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下的人,会产生创造的灵机。科学研究证明,人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想象和创造力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我们从儿童绘画作品中那些丰富多彩的想象中得到启示。儿童在绘画时,他们是以游戏的心态进行创作的。他们既不管别人怎样想自己的画,也不关心画中的内容与现实的差距,当然,更不会有考虑为展览而作作品的想法。因此,以“无人之境”的本原心态进行的创作活动,才能无拘无束。想象的空间便无边无际了。

7. 直觉与分析研究

直觉与分析研究看似是两个矛盾的方法,但如果能灵活地运用,它们可以成为相辅相成的绝佳创造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直觉往往最敏锐、深刻而又最接近真理。人思维的感性,是分析研究所无法代替的。直觉是自然给予人类最好的智慧礼物,我们如不充分利用它,那还有什么样的智慧更值得我们去发挥的呢?

当我们彻底地将直觉打开后,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就留给理性的分析去处理。理性分析的职能是帮助我们在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的情况下,给我们以相对客观地指引方向,并能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法。这种感性与理性思维的结合,就是设计思维的基本方法;也是获取有价值性的创造思维的方式。

8. 灵机感

从别的事物中寻找创作灵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思维方法。带着思考的大脑,在街上随意乱走,看人、看他们的行为、看不同的商店、看天看地、看自然等等。在对周边发生的事物进行观察的同时,随机引用偶发之事,使之与自己所思考的问题联系起来。我们便能发现许多灵感与各种可能。同样,从其它类型的书籍中寻求灵感的动机也能获得类似的结果。那些被人遗忘的废旧报刊杂志,往往也蕴涵着无限丰富的灵感源泉。就设计来思考设计往往是徒劳的,我们的思维在以另类的角度来审视设计问题时,常常会产生新的发现和突破。人的思维活动总是需要某个动机才易于展开,纷繁混杂的世界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创造思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策源地。只要我们善于借用其它事物或现象,从其中提炼或转化成设计所需要的内容或主题,创造的问题就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图4.5—4)

9. 无法之法

打乱我们常见或现有的概念或元素,随意性地加以重组与替换,我们将会惊奇地发现难以置

信的结果。那是些我们通过理性与逻辑思维都无法预期达到的东西。它们生动、新颖、奇怪而又富含生机。在采用此法的实践过程中,自由与随机的重组与替换一方面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对有价值的偶发机遇的结果也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判断的能力自然取决于眼力与敏锐感觉的程度。重组与替换的方法其实也包含多种不同的做法:如扩大与缩小、强行组合与拆散、反过来与倒过去、增加与减少、扭曲与重复、打乱与重组、转换与替换、破坏与乱拼等等。总之,无法之法就是最好的创造方法。(图4.5—5)

10. 多动手

人的思维有时走在动手之前,有时却又落在我们手后。在大多数情况下,思维的疆域会在我们动手工作所作的草稿视觉形象时被激发与扩张开来。动手工作与大脑思维在互动的情况下能相辅相成。不成熟的想法通过适当的表达,有时也能成为极其有价值的构想。没有把思维表达出来,任何思考都是难以成立的。而且,从众多的构思中选择有价值的方案,或对每个构思进行反思的思考,没有视觉形象的依据,任何决策的确定都不可能实现。

11. 灵活性思考与方法

灵活性的思考与方法应贯彻在整个创作的实践过程中。去不掉固有的观念,或做不到否定我们通常确信的概念,我们就很难成为创造力的人。创造的精神实际上就是反叛的精神。对设计师而言,“不破不立”应是极具魅力的言行掼,也是激发创造的必备前提。道理很简单,我们只有具备了怀疑与否定现行事物的思考精神,我们才能做到发展新的可能性。只有这样,历史才能发展,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变为实践活动的能量。

在设计史上,各种设计观念不断出现,如“功能主义”、“形式主义”、“装饰美化”说“商业主义”、“人性化”的设计观等等。

“功能主义”设计观在设计领域具有很大影响。它强调设计从产品的功能出发,使设计满足人对产品的功能需求,甚至在设计中出现了功能至上的现象。

“形式主义”的设计观,虽然能够在外观上获得新颖、奇异的效果,引导潮流,但由于它不能把握设计的内在规律,使形式与功能脱节,出现了虚饰现象。如流行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流线型”设计风潮。

“装饰美化”作为工艺美术的设计思想,它研究造型、色彩、纹饰的变化与统一,由于它“缺乏对形态的科学研究”,“不可能根本解决产品的结构、功能和质量”。

“商业主义”的设计观,通过设计,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社会财富,改善民众生活,这是“商业主义”设计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就是受到商业利润的驱使,使设计“唯利是图”,“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及对道德的歪曲。”“一切为了迎合市场”,很容易使设计误入歧途。

人性化的设计观念是艺术设计从产生、发展到成熟以后出现的一种设计思潮。它反对以往的设计师只注重功能、形式、装饰、商业利润等,进一步要求设计师要注意物品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艺术设计方法论

方法论又称方法学,就是研究方法的理论。在方法学上,哲学家与实践家有两大主张: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前者主张在认识、设计、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确立理性的原则,从这些原则出发,按逻辑步骤,建立合理的过程;后者主张凭感觉及直觉,以及由此积累的经验从事各项研究与工作。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方法有着不同的概念特征。当代的科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被归结为科学方法学说,归结为对数学或形式逻辑尚未要求其作出分科的那些方法的描述和反思。

方法论不是严格的形式科学,而是实用科学。它与人的活动有关,给人与行动的指示,说明人应该怎样树立自己的认识目的,应该使用哪些辅助手段,以便能够有效地获得科学认识。正是在方法论的基础上,设汁科学才得以建立。1978年赫伯特·西蒙出版了《人工科学》一书,正式提出了设计科学的概念,书中总结了当时初露端倪的设计科学的特点、内容和意义。这是设计方法学的一部经典著作。

设计方法论是设计学科的科学方法论。西蒙认为是“关于认识和改造广义设计的根本科学方法的学说,是设计领域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工程学、管理学、价值科学、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美学和哲学诸多领域的知识。作为方法论主要研究设计过程和各阶段、各步骤之间的关联性规律、原理和规则,以确保整个设计项目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设计进程。因此,设计方法学是探讨设计进程最优化的方法论。

现代设计的趋势是向优化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突变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系统论方法、功能论方法、控制论方法、离散论方法,智能论方法、优化论方法、模糊论方法、艺术论方法等,其中很多方法多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引进自然科学的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1、突变论方法

突变论方法是现代设计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强调发展、开拓、创新、突破。如头脑风暴法就能产生突变性机理,因此,它是一种用于开发性设计的科学方法。

1901年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提出头脑风暴法,又称脑轰法、激智法、奥斯本智暴法等。它是一种激发群体智慧、调动群体思维积极性的方法。一般是预先设立一个课题,召开一个小型会议,与会人员围绕这一课题展开讨论,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引发创造性联想,以产生众多的创造性成果。与会人员在数量上不要太多,一般十个左右,会议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会议的原则如下:

1. 提倡思考的独立性和自由精神,允许标新立异;

2. 不准批评其他与会人员的想法;

3. 与会人员一律平等;

4. 有的放矢,不许空谈;

5. 力求设想的多样性,从数量中求质量;

6. 归纳整理各种设想,不搞少数服从多数;

7. 整理归类后,再召开会议,挑选最有希望和最大可行性的设想。

德国的创造学者鲁尔巴赫对智暴法进行了一番改造,提出了“635”法。“635”法特别适合德国人好沉思的性格,对那些不喜欢言谈的人确是一种好方法。

头脑风暴法与戈登技术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美国BBDO广告公司副总裁、心理学家奥斯本博士发明出来的一种创造性设计思维互动的组织形式。即以会议的方式,将专家、学者、创意人员组织起来,围绕一个明确的议题,借助与会者的集体智慧进行讨论。目的是运用风暴似的思潮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大量产生各种主意,产量越多,则得到的有用主意就越多。它强调自由思考,不受约束。因此,它可以激发创造动因,同时通过相互启发,又增加了求异思维的联想机会,使创造性思维产生共振和连锁反应,以产生和发展出众多的创意构想。这一方法在美国广告界及工业设计界风行一时,近年来已开始广泛应用于设计教育之中。
“戈登技术”是美国学者戈登(Gordon)于1961年提出的一种与头脑风暴法截然不同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它只是提出一个抽象问题,比如:“如何存放东西”,然后要求学生思考存放的方式,可得到许多答案,而后缩小范围再做问答。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从本源出发理解事物,以“原创性”的创作理念为指导进行设计。这是一种围绕问题展开意念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在形式上严谨有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智慧,引导他们在有效的途径上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

2、系统论方法

系统论方法是以整体分析及系统观点来解决各种领域中具体问题的科学方法学。系统论方法从整体上看,不外乎是系统分析、系统实施三个步骤。将这种方法用于设计之中,就不再把设计作为孤立的对象来看待,而是把它放在“人——机——环境——社会”的大系统中来认识,具体设计时,就不再仅仅考虑物品的功能、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效果等,而是要考虑到物与物、物与人、物与自然、物与社会这样一个系统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至今仍是系统论的一个基本思想。
系统论作为一种方法,是属于科学方法论的第二层次,第一层次是哲学方法,这是高度抽象,因而无论对自然科学抑或社会科学均有普适性的方法;第二层次是一般科学方法,如实验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方法;第三层次是门类科学方法,是哲学方法的实际运用。如研究设计就有研究设计的方法。而在设计中运用系统论方法,是最常用的门类研究方法。
其系统分析包括:
(1)整体分析:确定系统的总目标及相关客观条件的限制;
(2)任务与要求:为实现总目标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和满足哪些要求;
(3)功能分析:根据任务与要求,对整个系统及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4)指标分配: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对各子系统的要求及指标分析;
(5)方案研究:根据预定任务和各子系统的指标要求,制订出各种可行性方案;
(6)分析模拟:由于因果关系的变化,通常需要经过分析模拟加以确定;
(7)系统优化:在方案分析模拟的基础上,从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8)系统综合:对最优方案要付诸实施,必须进行理论上的论证和具体设计,以使各子系统在规定的范围和程度上得出明确的定性、定量的结论,包括细节问题的结论。
日本产品设计大师黑川雅之认为:所有事物,无论是目的和组织方式,都有着结构。决定结构的因素很多,动力特性、材料特性、生产过程、材料和部件的寿命、部件的可换性、维护方式、组装次序、表达的意念以及决定存在方式的组合因素,包括每个部件应适应分拆程序的需要,即便对于使用者而言,管理回收的技能也成为必须等等,这是整个“意念体系”,决定着产品的结构,决定着物体存在的方式。这说明了在设计产品时导人系统化的结构概念是十分重要的。
系统论,也为人们掌握全局、提纲挈领地解决设计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并能将复杂、综合的设计与实践过程梳理为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工作体系。对系统方法的探索,一定要善于发挥创造性思维和直觉感性思维方式的优点,促使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相融会,用不断丰富和完善科学的设计方法去创造未来更优良的设计。
3、功能论方法

功能论方法就是把产品的功能问题放在设计活动的重要位置,在产品功能分析中排除一切不必要的多余的成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它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适用性,有利于提高设计的科学水平。只有从设计对象的功能系统出发,通过功能系统的分析,寻找适合特定功能的结构和形式,使设计趋于完美。因此,功能论方法有助于克服片面的追求造型形态美观而功能不合理的弊端。

功能论方法的主要内容: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功能整理。功能定义就是明确设计对象的功能内容,如钟表的功能就是指示时间,空调的功能就是能够调节空气的冷和热。功能分类就是对具体 的设计对象的功能进行分解、归类、如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实用 功能和审美功能)、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目的功能和手段功能等等。 五、设计哲学与设计美学

1、设计哲学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具体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对人类社会和科学文化发展有着指导作用和智慧启迪作用。

从更广的意义上说,哲学就是创造观念形态、价值体系、构筑行为模式和生活意义的艺术。在这里,哲学和艺术已经融为一体。如今,设计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人类行为和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讲,设计就是一个沟通“思”与“行”、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哲学范畴。它不仅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而且具有深刻的哲学含义。

设计哲学,是关于设计领域根本观点的学说体系,是设计的普遍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罗素说:“当有人提出一个普遍性问题时,哲学就产生了。”设计哲学讨论的就是设计的普遍性问题时,哲学就产生了。设计哲学讨论的就是设计的普遍性问题。如设计与需求、设计的尺度、设计的内容与形式、设计的美学等问题。

中国传统的设计艺术,处处都体现着传统中国哲学——儒、道、释三大思想体系的理论精髓。老子提出过“万物—体论”,指出宇宙万物为息息相关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主张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是中国文化在精神层面上、思想观念上的一个突出特征。这种自然与人的亲和关系,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对传统工艺设计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中国古代的建筑、园林和工艺品设计,十分注重顺应自然物性,遵循自然规律,将自然物性与人的巧思、匠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达到“天工”与“人工”浑然一体的哲学境界,从而形成了富有浓郁东方特色的设计文化。

西方从古希腊的人本主义到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康德的理性主义,再到近代的科学主义、结构主义、现象学、符号学等思想流派,都深深地影响着设计艺术的发展方向。

特别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法国当代哲学家德里达以其解构思想来“解构”西方传统哲学,并于70年代末成为后现代哲学场景的中心。其目标是消解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所支配的二元思维模式,倡导多元论思想,对设计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出现了与现代主义设计迥异的后现代主义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方式,使过去单纯的实用品具备了多种语义功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极富表现力的全新天地。

今天,人们从广泛意义上提到的“生态设计”、“绿色设计”和“环境意识设计”等,实际上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了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是社会得以持续发展进步和实现自身最高价值的依靠,即所谓“天人合一”,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深层次的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哲学思想。

未来设计首先要考虑下列问题:产品能否从长期意义上改善人类生存的空间和环境,能否有助于维护全球性生态平衡及品质,是否能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过剩生产。因此,展望未来,设计文明将优化现代工业“文明”,“少而优”(Less but better)将是设计艺术的新的伦理规范和哲学思想。

设计师运用哲学之思去发现其中蕴涵着的思维方法和智慧,这些智慧是运动的、有生命的。对哲学的思考有利于我们在传统的结构和方法之外,在世界观、认识论、道德论、价值论等方面,形成新的设计内涵。因此,哲学是推动设计探索与不断前进的动力,哲学在确定学科和文化的发展方向等问题上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套用建筑师泽德勒的话说:“设计归根结底源自哲学观念的变革,哲学新的变革又将展现出设计和文化新的发展趋势。”

2、设计美学

以哲学思想为根基的美学观念与设计艺术发展的关系之密切和直接是显而易见的。设计艺术美学是从审美的角度认识设计、理解设计。其研究对象包括设计艺术的所有领域,从产品到设计计划、构思过程、设计方法到设计的技术、制造;从物的实用功能到设计的文化品位、表现形式风格等;从造物的形态到造物的思想与理想;从审美时尚到市场消费等多种价值尤其是审美价值的研究。

(一)功能之美

产品的实用功能虽然与其自身的功能美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但实用功能却直接影响着主体对它的审美评价,实用甚至可以转化为审美。这种美,我们姑且称之为效用的美或功能之美。

早在200年前,康德(I.Kant,1724—1804)就明确指出:美有两种,即自由美和依存美,后者含有对象的合乎目的性。合乎目的是一个更有优先权的美学原则,它与功能相近。在近代美学史上关于审美的功利性与超功利性之争由来已久,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功能美的发现后迎刃而解。因为它清楚地表明,美的现实存在不得不使人们考虑被哲学美学所忽视的功能与美的关系问题。“工业美”、“有用美”作为明晰的观念逐步建立起来,使“功能美”成为现代设计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功能美”最本质的内容是实用的功能美,即明确表现功能的东西就是美的。美国雕塑家霍拉修·格林诺斯(Horatio Greenough)于1837年第一次提出“形式服从功能”这句话,一百年之后,芝加哥建筑学派的大师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把这句话作为自己设计的标准,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体系和风格。现代建筑的立场也被称为“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或者“理性主义”(rationalism)。功能主义设计思潮不仅使设计摆脱了和纠正了18、19世纪以来重外在形式不注重产品内在功能的偏向,同时也创立了一种简洁、明快具有现代审美感性和时代性的新风格,深刻发掘了来自功能结构的美。但现代主义把装饰美与功能美截然对立的美学思想,在对功能美的认识上是有局限的。德国工业设计师们曾提出TWM系统功能理论,他们认为产品的功能应包括技术功能(T)、经济功能(W)和与人相关的功能(M)三方面。技术功能主要是指产品物理化学方面的技术要求;经济功能涉及产品成本和效能;与人相关的功能涵盖面较大,包括产品使用的舒适性、视觉上的愉悦美观等。这样的功能美实际上包括了设计美的全部内容,与我国提出的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有一致性。把功能理解为一个从内到外、从功效价值到审美价值的整体,对设计功能美的解释应当说是比较全面而深刻的。

功能整理,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各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功能的逻辑层面上,编制出功能关系图和功能系统图。准确的功能系统图,能够提高设计的成功率。

上一篇:高中政治论文范文大全2000字

下一篇: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