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小论文400字
六年级上册数学小论文400字
《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你可以写数学平方问题的小论文:
比如:
1*1=1
2*2=1*1+(1+2)=4
3*3=2*2+(2+3)=9
……
10*10=100
11*11=10*10+(10+11)=121
12*12=11*11+(11+12)=144
……
20*20=400
21*21=20*20+(20+21)=441
22*22=21*21+(21+22)=484
……
也就是说一个数(自然数)的平方等于比它小1的数的平方加上这两个数的和的结果.n*n=(n-1)*(n-1)+(n-1+n)
具体语言组织,你自己来丰富,可以多举例子.
注:其中*表示乘号
第二篇
数学小论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初一数学小论文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都要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等,甚至对自己的语言、表情、和板书等都有所考虑,对于教具、实物、模型和实验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和接受所要讲解的知识。有了多媒体技术,这一切都变得更容易实现了。因为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具体的说,在现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如下几点作用:
一、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然而许多的教学内容通常本身较为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善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老是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感觉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智慧爷爷”出的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裁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裁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何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再电脑演示。演示过程中,画面不断闪烁,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解决了该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
二、形象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如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锄禾》这课,在导入新课时,可以用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用力地耕种,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学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我又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对于刚才“明于心而不明于口”的心理状态,立刻解决带点字锄、汗、粒等的解释已是一触即发了。
三、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这一重点,电脑演示把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通过动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的体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通过动画演示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高与圆柱的底面积、高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求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增强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生动有趣地复习巩固了新识。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才可以说是得多媒体教学之精髓了
数学小论文六年级450字
今天下午,老师照例发了一张试卷。其中有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6年级数学小论文400字怎么写
内容不太全,因为原文字太多了
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
发现数学问题,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
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
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
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
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浅
谈
数
学
与
生
活
的
联
系
沈闸中心小学
-----
李清莹
“数学是人们生活、
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
“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
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
体验”
。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面向
21
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
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
,
“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
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
《新课标》又指出: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
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
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
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
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
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
模拟生活。
1.
巧用游戏、故事造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
深刻。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时,教师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许
多的数学问题。教师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
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2.
环境营造,媒体辅助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由于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把抽
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场境,营造氛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如在教学《青蛙吃虫》一课时,教师利用媒体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虫的过程,学生被生动、
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
他们从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对话中知道了大青蛙吃了
56
只害虫,
小青蛙吃了
30
只害虫。
这时教师让就
“青
蛙吃害虫”提数学问题,学生由于有了“兴趣”
,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积极。
二、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
,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
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
写“数学日记”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
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
,可以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
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如让学生写在家里
,
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
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通过记“数学日记”
,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
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
,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
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2.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
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
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
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调查“学生一周用几只铅笔,一共需多少钱”
;
“家里每星期买菜要付出多少钱”
;
“对最近数学测验同学的得
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
综合素养。
三、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
,
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
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
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
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
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
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
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兴趣爱好、
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
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
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
、
“>”
,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
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
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
,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
,比大小说成“排排
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四、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
所
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
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1
、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
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认识“圆”以后,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
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
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围那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又如,在学习了普通记时法与
24
时记时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
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
24
时记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记时法的。
2
、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
不仅使学生感受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
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
造之花,让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
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
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
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又如,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
1000
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调查银
行利率,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再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可以引导学生往深层次思考:
“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体的形状都设计成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3
、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如,学习了有关面积
计算的应用题后,学生学会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应考虑到窗
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等。又如:学习“正方形
的认识”后设计如下情境:这是一块打碎成两块的正方形玻璃,要照原样配一块该怎么办?在没有尺的情况下,应带哪块玻璃?还是两块
都带去?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学生的与实践创新能力。
五、借助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
值。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因此,每一次学完
新课后,
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
让学生练习,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我在教学:
“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的实践活动课中,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人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地培养
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生
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
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将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而发展。使学生感受到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
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
王贞平
新课标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同时也注意生活问题的数学化。
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
是解决生活中数学问
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数学课堂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呢?
一、让教学内容与生活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教学中寻找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
当教学内容成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
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会油然
而生。如教学“除数是二位数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教师于是让
学生估算:同学们
12
人一组去郊游,现在要去买
12
份肯德基套餐,每份
11
元,请你帮助算一算大约要带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是
100
元
(10
×
10=100
元
)
,即大约要带
100
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
“带
100
元钱是买不回
12
份肯德基套餐的。
”大家想想也是,那是不是
刚才用的估算方法错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学生畅谈了自己的想法,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敢
于质疑和务实创新的精神。
二、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
新课标指出:
“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
这
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我给学生出了这
样一道题:王大妈交水电费带回一张发票,换衣服时忘了取出,不慎搓洗掉一角,能看到的数据如下:电
160
度,水
25
吨,每吨
1.70
元,
总共交了
138.5
元。你能帮王大妈算出一度电多少钱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等量关系:总费用一水费
=
电费,列式算出
(138.5-1.70
×
25)+160=0.60
元。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小学生已有的认知,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再一次得以生动展现。激活学生的生
活经验、沟通知识与实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有用性和重要性。
三、在现实生活中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社会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处处都在应用数学。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如教学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一课,
当学生由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便出示了一道操作题:教学楼墙上的“名人名言”是一块块正方形瓷
砖拼成的,请你动手求出一块瓷砖的面积,然后数数总共有多少块瓷砖,最后算出整个“名人名言”板块的面积,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
边。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向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
数学生活化作业是指作业内容紧密联系生活或者是生活本身,
完成作业的过程必须经历生活实践,
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问题、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等能力的数学作业。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后布置如下作业:
(1)
到超市或商店摘录
10
种商品的价钱,
再自由比较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用“>”
、
“<”或“=”号连接,最后把所有商品的价格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2)
到书上或其他地方寻
找
10
条数据
(
至少有
4
条数据是小数
)
,再把你认为可以比较大小的加以比较,并做好记录。再如:在学习“统计”后布置如下作业:
(1)
了解班里同学爱吃水果的情况,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2)
观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做一次小统计,并制作条形统计
图,提出数学问题。这类作业虽然跟常规作业相似,但它的内容来自生活,完成时需要学生通过生活实践。
总之,为了更好的让数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应深入学习研究,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这是我
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的义务和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融合
之所以要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因为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此教育首先要植根于
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果我们教育的学生只能解决书本上前人提炼好的数学问题,而不能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那将是我们教育最大的失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地感受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生活问题数学化
在实际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妥善处理、
科学解决,
而实际生活又是千变万化、
千头万绪的,
有各种各样有关和无关的、
有用和无用的变量交织在一起,这就给人们处理事物,解决问题造成一定的困难,要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抓主要矛盾,要抓主要
矛盾就必须排除那些无关、无用的变量,在一种特定的,理想环境中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数学也就随之孕育而生,数学正是排除
了生活中那些无关和无用的变量,把生活放置在理想化的状态下研究其普遍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科学,形成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处理和解
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然后把数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
以此处理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
并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合理、
处理问题的结果更准确、处理问题的速度更快捷。
例如,教学中“鸡图同笼”问题:
鸡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共有
10
个头,
28
条腿。
问:笼子里几只鸡,几只兔?
分析:这个题是一个基本的鸡兔合笼问题,把这个问题放置在理想化的状态下研究即全部是鸡,那么应该有腿:
2*10=20(
条
)
,比实
际上少了
28-20=8
(条)
。
为什么少了
8
条腿呢?是由于把兔看成鸡的缘故。
每把一只兔看成一只鸡就少了
2
条腿,
所以
8
里面包含有
8/2=4
(只)兔,则鸡有:
10-4=6
(只)
。通过此题还有类似的“蛐蛐”问题等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它数学化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给了
我们很多捷径的技巧。所以“生活问题数学化”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是人们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又如:
在学完
“直角”
以后,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
有的学生找到了电视机、
床、
书桌、
窗户、
门
„„
在教学“线段”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段,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
牵
着我的手要去洗手间找。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
验。
通过长时间的这样的练习,
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
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
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
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
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
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其次,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特别是一些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
我们就需要创设一个与学生所要学习的知
识联系紧密的生活情境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应用数学,知道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让学生不但
知其然,而更知其所以然。例如:如学习“
10
的组成”时,可创设一个分苹果的情境:妈妈买来
10
个苹果,要你分给自己和弟弟吃,你
准备怎么分呢?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
既让学生对
10
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
又在课堂中渗透了
“人
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如在教“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
便面袋上印着总量:
70
克,面饼:
65
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
5
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
500
克±
10
克等实际问题。
教“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可以这样设计: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例,你们知道吗?边划边讲,脚底长与身高的比是
1
:
7
,如果
你是一名侦探的话,只要发现罪犯脚印就可以估计罪犯的身高了。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来研究“比例
的意义和性质”
。或者是:出示五星红旗,美丽的雅典神庙、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发型设计,问这些美吗?知道为什么这么美?然后介绍
希腊数学家利用线段找到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揭示课题。
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
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
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汇总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促进了学生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
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上一篇:生物制药教育改革论文
下一篇:关于科技的论文800字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