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杂志
走遍中国杂志
《中国国家地理》
《风景名胜》
《旅游天地》
《时尚旅游》
《走遍全球》
《中国地名》杂志的栏目优势
根据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的要求,开设五大板块,三十多个栏目。区划地名工作板块:区划动态、地名工作动态、工作研究、地名理论、地名研究、地名新闻、中国名市、地名溯源、地名故事。地名旅游板块:中国名胜、名山名寺、名水名园、名地名人、走遍中国、世界各地、红色旅游、世界之最、中华老字号、民族风情、千年古县、自然奇观、神山圣湖、宗教圣地、皇家园林、宫殿陵寝、园林探幽。地名经济版块:县域经济、名乡名镇、中国名城、中国名牌、中国名企、中国名医等。地名文化板块:地名文化、收藏鉴宝、艺术市场、名画赏析、名联欣赏等。探险考古板块:揭谜解密、世界探险、古今搜奇等。《中国地名》大型系列专题——中国地名文化神州行一、 意义创刊于1984年的《中国地名》杂志,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管。《中国地名》不仅是全国区域地名战线的工作指导类杂志,同时也是国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唯一指定传播中华地名文化、发布区划地名信息、展示区域经济成果、揭示地名地理特征概貌的唯一权威平面媒体,在促进旅游、交通、商贸、地产建设、推出地方名牌、名产名物,以及城市、乡镇品牌构建等方面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建国六十多年来,神州大地上日新月异的变化全世界有目共睹,为了全方位系统的整理全国各地的区域文化以及贯彻实施党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政策,本刊特别策划“中国地名文化神州行”大型系列专题报道,以挖掘地名文化为切入点,偕同著名人文学家、考古学家、地质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等专家学者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全国地名文化的普查、搜集和整理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推广将地名文化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及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因动力之一,是历史与现实的纵横研究,文化与经济的全面互动,不仅向社会各界介绍各地区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而且努力展示各地区的旅游资源、风土人情以及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力求打造既有历史沉淀,又洋溢着时代风貌;既具有文献价值,又提供现实指导的优秀地域文化传播品牌,对地方经济现状、文化旅游、城市品牌、资源特产等起到广泛的宣传作用,推动全国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二、专辑定位以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划为单位分卷,每卷十刊,是一套整体风格体现“绿色、生态、大气、经典、厚重”,融艺术性、新闻性、观赏性、资料性、纪念性和历史感、现实感于一炉,有较强文化感,面向全世界热爱中国文化的读者们发行的实用性系列刊物。三、 创意思维 (1)、全新的切入本系列珍藏版立足于《中国地名》读者的阅读习惯,并结合明练的色彩符号,让传统的地名文化与各地区经济特色和民俗特色紧密结合,将设计的现代感与杂志原始厚重感巧妙融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2)、行文表现手法将以连贯的口语化贯穿整个杂志,标题引人入胜,形成一个连贯整体的架构,文字描写优美而写实,尊重文化爱好者的阅读习惯。四、内容编排及设计元素创意 为突出杂志的高品位和高质量,根据地区特色和差异进行不同栏目设计,全文采用铜板纸彩印,封面覆哑膜;针对页面内容选配和谐精美的背景画面,具有选材、专题突出、设计精美等特点。体现一种价值、一种引领、一种氛围、一种感染力,使人在杂志的精美图片与文字的厚重中感受中国五千年地名文化的真意,耐人深思,反复回味。五、主要内容导向《中国地名文化神州行》系列珍藏版的主要内容根据各省市地区的不同特色进行独具风格的栏目设计和主题创意,以下是系列主要内容导向:⊙寻找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地名对某一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有代表寓意的地名,展示宗教胜地和宗教文化的名山古寺等地名⊙寻找生态休闲观光、生态度假的地名生态旅游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我们寻找这些天然大氧吧的地名。包括展示当地民族歌舞、民间绝技、民间工艺品、书画摄影、体育旅游活动等原生态风情。⊙寻找久远的文明探索挖掘拥有神奇的史前文明的地名和有着奇特地形地貌的地名⊙寻找具有民族风情、民族特色的地名奥运冠军之乡,国家和省、市命名的古城、古镇、××之乡、××之都等⊙寻找富有文化底蕴和具有闻名特产或名、优产品的地名著名旅游景区、自然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博物馆,随经济社会发展涌现的新城区、新乡镇、新农村,新建设、新命名的街道、社区、高档楼群、驰名寓所等地名,新建设、新命名的场站、公园、展览馆、会议中心、工业园区等大型公共建筑和标志性建筑。⊙寻找地名文化的背后在我国地名中,地名往往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的社会心理、传统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精神等人们所共有的社会心态,这种社会心态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映。
中国丽水是摄影之乡.那谁知道摄影到底都包括那些东西?
2006年11月17日在法国蒙提扬代尔举行的国际摄影节,这次摄影节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来自中国丽水的荷花摄影展。蒙提扬代尔摄影节是目前欧洲最大和最重要的风光和动物摄影节,在全球摄影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相当于电影界的奥斯卡。 近几年来,作为中国第一个摄影之乡,丽水已经成功举办了好几次中国和国际的摄影艺术节,这次是丽水第二次被邀请参加法国蒙提扬代尔摄影节。2006年11月,一张丽水渔家姑娘坐在船头梳辫子的照片,出现在日内瓦《联合国特刊》的封面上,使这位叫谢永芳的丽水姑娘一夜之间成为了名人。联合国特刊是联合国的内部刊物,是每个在联合国工作的员工和官员必读杂志,在国际刊物享有较高声誉。而这张丽水渔家姑娘的照片,也让联合国总部的许多人记住了丽水。 位于浙江省的丽水,并不是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城市,却能连续两次参加世界级的摄影盛会,并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摄影家。为什么它在国际摄影界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呢?我们《走遍中国》摄制组专程来到丽水,寻找其中的原因。 丽水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山区,山地陡峻,水系纵横,这种“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环境,很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在靠种粮食为生的农耕时代,当地人一直视这里为“穷山恶水”。几百年来,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生计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国外去讨生活。至今,丽水的青田县仍有近一半的人生活在国外。不过,这却使丽水因此躲过了人类过度农业开发的命运,秀丽的风光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拥有了非常丰富的自然之美。 刚刚进入丽水市的缙云县,我们的视线就被竖立在路边半山腰上的一张巨幅照片吸引。这是一幅丽水仙都自然风景区的照片,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丽水市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照片的拍摄者,就是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吴品禾,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当年拍摄这张照片的地方——缙云县仙都自然风景区的朱谭山景点。从1992年这张照片问世起,它就不断地获得各种国内和国际的摄影大奖。由于照片带来的巨大影响,人们发现了仙都的美丽,开始进行旅游开发。 追寻着吴品禾的这张照片,世界各地的摄影家纷纷来到丽水,来到缙云,如今仙都已经发展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头偶然闯进吴品禾视线里的牛,被敏锐地捕捉到镜头里,给照片带来了一种生动的情趣。照片中的主人公,现在的生活怎样呢? 刚刚走过照片中的这座丁步桥,我们就遇到了板堰村村民季汉明。19年前,受到这张照片的启发,他在吴品禾拍摄的位置,修建了一个专门供游客拍照的亭子,开始开发承包这个景点,现在已经成为丽水著名的婚纱摄影基地。因为一张照片使这里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所以季汉明总是对拿照相机的游客网开一面,不收门票。这也是他经营景区的一个诀窍。 丽水风景乍看上去似乎很普通,既没有黄山的险峻奇特,也没有桂林山水的迤逦柔美,然而她保存完好的天然景色,姿态丰富、移步换景、变化莫测,吸引了很多影视剧导演们的目光。近几年来,包括季汉明经营的景区,这里已经接连拍摄了好几部知名的影视剧。 听说我们要找当年出现在吴品禾照片中的牵牛人,季汉明主动带我们进入景区旁的板堰村。我们终于找到了那位著名的牵牛老汉田葛龙。现在,田葛龙和他的水牛,俨然已经成为景区里的大明星了。从种庄稼到搞旅游,从犁田到“出场拍照”,他们靠经营形象赚来了更多的收入,生活状况比过去单纯依靠体力维生的时候,获得了明显的改善。可以说,小小的一张照片,却大大地改变了田葛龙的生活。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当人们以新的目光重新审视这片山水的时候,丽水摄影也自然的发展了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带动着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众多摄影作品在国内外的多次参展,使丽水名扬海内外。欧洲“无国界摄影组织”主席玛丽女士,曾经专程参加了2004年在丽水举办的国际摄影文化节并担任评委。“无国界摄影组织”由许多欧洲知名的摄影家组成,代表着摄影艺术和摄影技术的国际尖端水平。作为这个国际权威摄影组织的现任主席,玛丽女士对丽水摄影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正是这种对社会现实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的关注,再融入秀美的自然风光,使丽水摄影令人刮目相看。 面对这么多成功的摄影作品,我们不禁对它们背后的创作者们充满了好奇。他们是怎样使丽水的摄影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呢?丽水摄影界的元老吴品禾,向我们提起一件曾令他大受刺激的往事。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丽水只有一家国营照相馆,在一九七七年浙江省照相行业人像摄影交流会上,丽水空手而归,而正是那次的空手而归,反而激发了吴品禾不肯服输的性格。这些年轻的摄影爱好者,就是后来被称作丽水 “八大金刚”的八位摄影家。一提起“八大金刚”,吴品禾就有一肚子的故事,向我们动情地讲述起来。 闪光影会立足丽水本地,从瓯江两岸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开始,挖掘出很多有分量的作品。而即使是生活中熟悉的题材,它的拍摄过程也绝非轻而易举。这是吴品和早期获大奖的一张作品——“护排”,在这张照片的背后就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闪光影会八十年代初刚刚成立的时候,条件相当艰苦,自行车几乎就是他们外出采风时唯一的代步工具。当年闪光影会自行车大军的足迹,几乎遍布丽水的每一个角落,其中吸引他们目光最多的,恐怕要数瓯江了。而提到瓯江的摄影,则不得不提到一位著名的摄影家,初小青。多年来,他总是执着地把镜头对准同一个拍摄对象--瓯江,可以说正是初小青的这份执着,开创了丽水拍摄瓯江帆影的传统。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初小青对瓯江钟情到近乎痴迷的程度呢? 瓯江是丽水的母亲河,曲线优美,层次丰富,非常具有创作魅力。初小青对十多年前摇曳在瓯江之上的点点白帆,倾注了深厚的情感。他曾以“瓯江帆影”为题,举办过个人摄影展,一张张美仑美幻的照片,记录了瓯江流域一个时代的侧影。这组照片可以称得上是初小青以“瓯江帆影”为题材的代表作。说起当时的创作过程,初小青至今记忆犹新。其实,真正让初小青痴迷的,就是瓯江上的帆船。在他看来,瓯江上的帆船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 近年来,随着公路交通的日益发展,曾经忙碌的水上帆船,逐渐退出了欧江,这令初小青深感遗憾。为了留住初小青镜头下 “瓯江帆影”的永恒美景,当地旅游部门专门在丽水市云和县,安排了再现当年瓯江帆船的旅游项目,而且还特别组织了身着传统服装的渔家姑娘,作为模特供游客拍照。曾经登上《联合国特刊》的那张照片,就是国外摄影家来丽水时,在云和县的这个码头上抓拍到的。 来这里拍摄“瓯江帆影”,已经成为每一届丽水国际摄影节的一个重要集体创作活动。 在吴品禾、初小青等“八大金刚”的带动下,丽水形成了一个几千人的庞大的摄影群体。目前,丽水已拥有国家级摄影会员70多人,省级会员近200人,这在中国地级市中是绝无仅有的。就在我们采访的第三天,一大早,吴品禾就兴冲冲地拉着我们来到瓯江边,因为拦坝蓄水工程,可以使旱季的瓯江涨水,拍到难得的好景致。当我们来到江边,堤坝上早已聚集了上百位摄影爱好者。 丽水庞大的专业摄影群体背后,就是这些更为广泛的摄影爱好者,他们来自丽水的各行各业。在丽水市电力系统摄影展览上,我们看到大量的反映电力行业的精彩照片,而照片的拍摄者,就是电力系统的普通职工。市医院下乡义诊时,也总是有自己的摄影师跟踪拍摄。他们用镜头记录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摄影,对于丽水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丽水市,有大大小小12个摄影基地,供众多摄影爱好者们采风创作。这些漂亮的摄影作品,就是松阳县桃花源摄影基地创办人毛进军在这里拍摄的。这是十几年前吴品禾和毛进军在摄影基地采风时拍摄的一组照片,照片中在公路边叫卖萝卜的,就是松阳县四都乡萝卜村的村民。当时,萝卜村的村民就是这样把一筐一筐的萝卜,肩扛手提运下山的。 经过多方打听,我们终于找到了照片中那位卖萝卜的老太太。这位几乎没有出过门的农村阿婆,却因为这张照片而成为了“大明星”。当时,由于交通不便,生活在深山里的村民遇到了卖萝卜难的问题,于是吴品禾和毛进军几个人就把这些照片在丽水做了一次展览,从此,四都乡的萝卜村名声大震。现在,村民们已经不需要再辛苦地挑着萝卜下山叫卖了,客户不但要主动上山采购,而且还必须提前预定。 就在我们即将结束对四都乡的采访时,意外地发现乡政府正在举行一场农民摄影展。摄影改变了萝卜村,而村民们,也因此爱上了摄影,开始用镜头去表现他们日益红火的生活。 采访进行到第七天,吴品和告诉我们,就在离萝卜村几十公里的云和县,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畲族婚礼。我们立即赶往婚礼现场,抢拍到许多独具风情的婚俗场景。在婚礼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得知,这并不是一场真实的婚礼,而是由当地旅游部门组织的一个再现畲族婚俗的旅游项目。这种独特而珍贵的民俗风情,成为摄影家镜头下精彩的创作素材。 玛丽女士认为,丽水的摄影,和全世界的摄影艺术一样,都具备自然和生活两个与人类最贴近的元素,这就是丽水摄影成功的重要原因。随着中国摄影节和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在丽水的频频举办,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爱好摄影的人士走进了这片秀山丽水。在摄影家的镜头下,人与自然,艺术与生活,和谐相融。而丽水所成就的摄影艺术,也正深刻地影响着丽水的发展,改变着丽水人的命运
上一篇:政研论文查重
下一篇:科学报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