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研究发表
清史研究发表
《清史研究》的前身是创建于改革开放之初的《清史研究通讯》。1979年春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历史学规划会议决定,为了加强清史研究,互通情报,委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共同主办一个不定期的内部刊物《清史研究通讯》,自1979年起,相继刊印12期之后, 1982年9月改为正式期刊,在国内公开发行。出版10期以后,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国的清史研究,扩大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经过有关部门核准,从1985年起扩大篇幅,由原来的32页增加为64页,由国内发行改为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起,《清史研究通讯》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独自主办。1991年经国家教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清史研究通讯》正式更名《清史研究》,从1992年起,版面由原来的64页扩展为128页,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书报资料中心合办,清史研究所承担编辑工作,书报资料中心负责出版和发行工作。2000年开始,《清史研究》再次由清史研究所独办,学校在经费上予以扶持。清史纂修工程启动后,为适应研究需求,发挥学术阵地作用,为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和繁荣清史研究事业服务。本刊编辑部决定再次调整《清史研究》版面,从2008年起,《清史研究》从原来128页又扩展为156页。
吴滔的发表主要论文
1. 从“因寺名镇”到“因寺成镇”——南翔镇“三大古刹”的布局与聚落历史,《历史研究》2012年第1期2. 海外之变体:明清时期崇明盐场兴废与区域发展,《学术研究》2012年第5期;3. 明清嘉定的“折漕”过程及其双面效应,《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3期;4. 从“因寺名镇”到“因寺成镇”:南翔镇的聚落格局与历史,《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6期;5. 清代日记所见江南地区的水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1期;6. 百姓日用而不知:明洪武十四年后户帖的流传,《历史教学》(高校版)2010年第12期;7. “插花地”的命运:以章练塘镇为中心的考察,《史林》2010年第3期;8. 赋役、水利与“专业市镇”的兴起——以安亭、陆家浜为例,《中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9. 《英国公共档案馆档案》所见清末汕头两次争地始末,《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10. 神庙界域与乡村秩序的重组——吴江庄家圩庙考察报告及其初步研究,《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11. 庄家圩刘王庙と村落社会,载太田出、佐藤仁史主编:《太湖流域社会の历史学的研究》,日本汲古书院2007年;12. 赈饥与县级以下区划的变化:明清嘉定宝山基层行政之运作,载李文海、夏明方主编:《天有凶年:清代灾荒与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3. 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和市镇变迁——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考察,《历史研究》2006年第5期;14. 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中国农史》2005年第2期;15. 清代江南的“ 一田两主”制和主佃关系的新格局——以苏州地区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5期;16. 清至民初嘉定宝山地区分厂传统之转变——从赈济饥荒到乡镇自治,《清史研究》2004年第2期;17. 清代苏州地区的村庙和镇庙:从民间信仰透视城乡关系,《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18. 分房原则在日常生活之呈现——以分湖柳氏大胜三墙门为中心,载张国刚主编:《家庭史研究的新视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4月;19. 在城与在乡:清代江南士绅的生活空间及对乡村的影响——以吴江震泽为例,载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12月;20. 清代江南社区赈济与地方社会,《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21. 宗族与义仓:清代宜兴荆溪社区赈济实态,《清史研究》2001年第2期;22. 清代江南地区社区赈济发展简况,《中国农史》2001年第1期;23. 明清时期虫灾考述,《农业考古》2000第3期;24.略论明清南京地区的市镇发展,《中国农史》1999年第3期;25.关于明清生态环境变化和农业灾荒发生的初步研究,《农业考古》1999年第3期;26. 清代南京地区农村经济初探,《古今农业》1999年第2期;27.明清时期苏松地区的乡村救济事业,《中国农史》1998年第4期;28.清代嘉定宝山地区的乡镇赈济与社区发展模式,《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4期;29.明清苏松仓储的社会、经济职能探析,《古今农业》1998年第3期;30.刘猛将信仰与吴中稻作文化,《农业考古》1998年第1期;31.明清时期雹灾概述,《古今农业》1997年第4期;32.论清前期苏松地区的仓储制度,《中国农史》1997年第2期;33.明代苏松地区仓储制度初探,《中国农史》1996年第3期;34.明清江南地区的“乡圩”,《中国农史》1995年第3期;35. 建国以来明清农业自然灾害研究综述,《中国农史》1992年第4期。 1. 创新与传承——“双重编码课程”的设置及其实践,《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第4期;2. 在田野中阅读江南乡镇志,《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2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3. 科大卫、刘陶陶主编《中国的城镇和乡村:认同与感知》评介,载《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二卷第二期,2004年;4. 滨岛敦俊,“总管信仰——近世江南农村社会と民间信仰”评介,《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一卷第二期,2003年;5. 《秦农业历史研究》评介,《中国农史》1998年第2期。
成崇德的相关事件
2009年6月26日,一篇题为《学术首骗——12亿元大清史课题负责人成崇德调查报告》的文章,刊登在新语丝网站上,这篇《调查报告》公开举报“主持国家级特大课题日常工作的实际负责人”成崇德。此文章的作者是米辰峰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历史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副教授。文章刊登到网络前,两人在办公楼里相遇时,偶尔会简单地打声招呼。毕竟,他们除了是同事,还曾经是的上下级的关系,时间再往前推二三十年,还是先后在内蒙古大学里求学的校友。米辰峰所言的“国家级特大课题”,是指2002年启动的“清史修纂工程”,这在当时被形容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国家投资数亿元,并成立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由人民大学著名清史研究专家戴逸担任。参与该课题的一位学者介绍,由于戴先生年事已高,“日常工作实际由成崇德在做”,而这一工程所确定的经费和津贴,“是我们这个领域迄今为止最优厚的”。在近2.5万字的《调查报告》里,米辰峰对成崇德的博士文凭以及博士论文的水平提出质疑,称成为“自封博士伪教授”,并呼吁将其“从大清史课题组清除出去”。另据米辰峰的调查,成崇德的论文大多发表在清史所自办的《清史研究》和“外省一些不入流的刊物”上,在A、B类期刊(核心期刊中较权威的刊物)上发表论文数为零。 6月28日,米辰峰继续贴文到网络。他在网上发表了《人大历史系副主任许海云疯狂伪造系列学术著作献疑》一文,公开举报同事许海云。早在2009年6月初,米辰峰就曾将举报许海云的材料寄给了教育部社科司,并先后在6月4日和11日发去邮件问询处理情况。6月11日,社科司给他回复邮件:中国人民大学许海云同志申报本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资格已被取消。在给社科司的邮件里,米辰峰还提到,“正在赶写的另一篇揭发他(指许海云)的上司的腐败性质更严重的文章还没有写好”,而这篇文章,就是米辰峰在2009年6月26日发表的《调查报告》。“上司”就是顶着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头衔的成崇德。 领导们的劝解失败后,于2009年6月30日,成崇德在新语丝网站发表了《成崇德关于米辰峰造谣诬陷的三点声明》。在声明里,成崇德认为“米辰峰用极端恶劣的语言,无中生有,造谣诽谤,对个人构成名誉侵害”,他在表示强烈愤慨的同时,“要求米辰峰立即停止对本人的侵害行为,并公开在新语丝上赔礼道歉”;他“将就此事向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作出申诉,请求校党委公正、公开处理此事,制止这种大搞个人攻击,无视国法校规,制造混乱的极不负责任行为,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的声誉”;最后,成崇德声明“保留进一步诉诸法律的权利”。2009年7月2日下午,历史学院召开职称工作会议,米、成二人均与会。“会议一开始,学院领导就声明,由于成崇德已放弃由三级教授晋升二级教授,但会上宣布禁止讨论《调查报告》一事。 59岁(2009年)的米辰峰并不讳言,自己必须赶在退休之前,对成崇德进行“报复性申诉”。早在2007年,米辰峰便开始找成崇德的问题。2007年2月,他化名“孛儿只斤巴特尔”,向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剑雄举报成崇德。葛剑雄证实,他的确曾将“孛儿只斤巴特尔”所寄信件,转给了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秘书处。在发表《调查报告》两天后,米辰峰又发表了一封《致复旦大学史地所葛剑雄教授的公开信》。 葛剑雄曾经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两位老师举报校长抄袭一事转送过材料,甚至为此当面向中央领导汇报过,但他表示:“问题“到现在也没有解决”,米辰峰所谈的情况比较复杂,还涉及该单位内部的关系与米辰峰本人的往事”。葛剑雄建议:“先去该单位调查,以免问题复杂化”。这一事件从根源上反映了知识界极其严重和十分普遍的内耗、内战、内乱思维方式和腐朽习惯,“总的说来,学术资源短缺、紧张是基础,就是太穷了;领导是关键,就是是否已经搭建公正、公平的平台;体制是根本,就是评估体系、程序、标准是否完善,等等。”同时,体制内的学术文化基本崩塌,毫无水平之说,中华民族沦落至斯,可悲可恨! 人大历史学院历史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副教授米辰峰上月底在新语丝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学术首骗——12亿元大清史课题负责人成崇德调查报告》的文章,矛头直指同一学院的清史专家成崇德。昨晚,他坦称自己不是“打假斗士”,就是为了报复。举报同事6月26日,米辰峰在新语丝网站上刊登文章,公开举报“主持国家级特大课题日常工作的实际负责人”成崇德。2002年启动的“清史修纂工程”,在当时被形容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国家投资数亿元,并成立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在近2.5万字的调查报告里,米辰峰对成崇德的博士论文提出质疑,称其为“自封博士伪教授”,并呼吁将其“从大清史课题组清除出去”。为报私仇?“我举报不是为了当打假英雄,而是为了报7年来的血海深仇。”59岁的米辰峰直言。据他本人回忆,2002年,成崇德上任历史系主任。米辰峰当时正在和同系另一名老师因为研究生招生问题产生纠纷,甚至发生过肢体冲突,米辰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反复向学校申诉此事。当时成崇德希望他息事宁人,被他拒绝。之后,因为他推迟一小时考试,被教务部警告处分,成崇德借此给予他降职称一级的处分,并扣除2万元工资以及要求他停招研究生一年。米辰峰认为在这件事上,他是被迫害的,成崇德借题发挥,想教训不听话的人,让他原本在评教授的关卡反而被降一级。学院调查人大历史学院院长孙家洲昨天表示,学院已请专家调查,“论文是否是抄袭,并不是简单对比可以说明问题,要找业内专家鉴定”。他认为这件事情不仅是学术问题,还牵涉到双方私人恩怨,“有的事外人很难了解、说得清”。他透露,目前成崇德已准备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此事。■三点举报理由第一点:成崇德担任清史所所长,又在清史所攻读博士学位。按规定,研究生培养期间,专业试卷必须经本单位领导审查签字才能生效实施,成崇德读博期间无疑是“自考自”,属于“自封博士”。第二点:米辰峰称成崇德的博士论文有质量问题,“整段整句的大量重复粘贴10次共1278字,整段整句的严重空缺待补4处共14行,外文注释错漏率90%,严重错误70%以上……”第三点:据米辰峰的调查,成崇德的论文大多发表在清史所自办的和“外省一些不入流的刊物”上,在A、B类期刊上发表论文数为零。
胡凡的发表论文和著作
论文已发表论文近90篇,多有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编及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收录者,在台湾和日本均发表过论文,近年来有代表性的论文如下:1.《关东文化特点刍议》,《光明日报》2006年4月18日史学版;2.《历史研究层次结构探赜》,《光明日报》2006年1月6日史学版;3.《明代洪武永乐时期北边军镇建置考》,《文史》2006年4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6期有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2期有论点摘编;4.《论关东历史地名内涵之演变》,《东北史地》2007年第四期;5.《论关东文化之特点》,《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群言出版社2006年10月;6.《文化新诠》,《新视野》2005年第6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有论点摘编;7.《文化与文明的界定及其关系》,《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2期;8.《清代官员的学术风气与清代文化的发展》,《清史论丛》2007年号;9.《论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形成》,《学习与探索》1997年1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6期有论点摘编;10.《论满族形成时期的文化结构》,《清史研究》1997年1期,该文获辽宁省第七届社会科学评奖论文一等奖;11.《论清圣祖倡导学术及其影响》,《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2期;12.《儒教与明初宫廷祭祀礼制》,《齐鲁学刊》1999年第6期;13.《中国文化史分期问题管窥》,《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3期,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7期收录;14.《二十年来乾嘉学派形成原因与学术分野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2期;15.《明代的宫廷火灾》,《中国文化》第21期,2004年6月;16.《论明世宗对蒙“绝贡”政策与嘉靖年间的农牧文化冲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4期,该文为2005年《中国学术年鉴》选为边疆史学科优秀论文;17.《论明代蒙古族进入河套与明代北部边防》,《西南师大学报》2002年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5期有论点摘编;18.《论明穆宗时期实现“俺答封贡”的历史条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1期 该文为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1年第6期收录;19.《论明英宗时期蒙古瓦剌部与明廷的朝贡贸易》,《第九届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20.《论明世宗的对蒙“绝贡”政策》,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21.《论明代蒙古族之入据河套》,田澍、李清凌主编《西北史研究》第三辑,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22.《论明代成化年间的“搜套”之举》,《大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23.《论明代成化时期对河套蒙古的防御措施》,《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1期;24.《论明代洪武时期的北部边防建设》,《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4期;25.《论明代永乐时期北边形势的变化》, 《第七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9年7月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26.《论明穆宗对北部边防的整顿》,《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2期;27.《明代皇帝的家庭与帝位传承》,《光明日报》2002年10月15日理论版;28.《明代东宫臣僚集团与明代政治》,台湾《明史研究专刊》第11期,1994年12月出版;29.《八十年代明代宗藩研究述评》,日本明代史研究会机关刊物《明代史研究》第20号,1992年3月出版;著作已出版著作12部,近年来的代表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史探研》,2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嘉靖传》,34万字,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清史》,合作史著(撰写文化部分16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断代史系列,2002年12月出版;
赵毅的发表论文
1、《多尔衮评传》 36万字,东北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2、《正统皇帝大传》30万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3、《20世纪明史研究综述》25万字,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4、《落日余辉的清朝政治》40万字,泰山出版社2002年版。5、《开国重臣大传》3册140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6、《明代基层士人社会生活谫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中国古代史》专科教材,参编15万字,高教出版社1995年版。2、《中国古代史》函授本科教材,参编4万字,东北师大出版社1996年版。3、《中国古代史》面向21世纪普通高校重点教材,主编96万字,高教出版社2002年版。4、《明清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 1、《清代阿城汉文档案整理研究》参加8万字,中华书局1993年版。2、《钦定八旗通志》参加30万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2、《中国历代后妃传》11册150万字,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2002年版。3、《明英宗轶事》20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4、《二十五史精华白话本 明史卷》3册50万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 1、《历史小百科辞典》5万字,撰稿人,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2、《吉林省百科全书 历史卷》主编30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3、《中国历史大辞典 明史卷》4万字,撰稿人,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版。4、《中国历史大辞典 清史卷》3万字,撰稿人,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5、《两五代史辞典》200万字,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中华帝国晚期城市研究》翻译5万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2、《与后金合作的汉将》1.5万字,《黑河学刊》1990年4期。 1、《铺户、商役与明代城市经济》1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85年第4期,《明清史》全文转载。2、《明代盐业生产关系及其演变》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86年4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3、《明代宗室人口及宗禄问题》1.2万字,《长春师院学报》1986年2期,《明清史》全文转载。4、《明代吏员与吏治》1.2万字,《史学月刊》1987年2期。5、《明代贴黄制度考略》0.6万字,《历史档案》1988年2期。6、《论徐光启的西学观》1.2万字,《史学集刊》1988年2期。7、《明代六科略论》1.2万字,《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6期。8、《明代宗室政策初论》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转载。9、《明代宗室商业活动及社会影响》1.2万字,《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1期,《明清史》全文转载。10、《清初武力统一的价值认识》1.2万字,《北华大学学报》1986年3期。11、《论复社的宗旨》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2期。12、《论淮盐的流通及管理机制》1.4万字,《史学集刊》1991年第2期。13、《清初摄政时期的社会经济——兼评摄政王多尔衮》1.4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1年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14、《清初摄政时期的国家财政收支及特点——再评摄政王多尔衮》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1期。15、《施坚雅宏观区域学说论述——中国城市史研究的理论探索》1.8万字,《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2期。16《中国历史上的资本主义萌芽》,3万字,东北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历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17、《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思》1.0万字,《求是学刊》1993年第5期,《新华文摘》摘要转载。18、《论麓川之役》1.2万字,《史学集刊》1993年3期。19、《科学哲学与历史学的观念》1.2万字,《长白论丛》1993年1期,《历史学》全文转载。20、《清代蒙地政策的阶段性演化》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1期。21、《清初‘太后下嫁’疑案考实》0.8万字,《北方民族》1993年1期。22、《朱元璋推行重典治吏政策的原因与条件》1.4万字,《明史论文集》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黄山书社1995年。23、《‘革命排满’与八旗社会》1.3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1期,《近代史》全文转载,《新华文摘》摘要转载。24、《情感与历史评价》1.0万字,《学习与探索》1995年6期,《史学史》全文转载。25、《悍妻现象与十七世纪前后的中国社会》1.8万字,《明史研究》第四辑。26、《朱元璋废丞相述论》1.4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明清史》全文转载。27、《明代豪民私债论纲》1.5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5期,《明清史》全文转载。28、《明代万历朝妖书案抉微》1.2万字,台湾《明史研究专刊》十一辑。29、《良贾何负闳儒》0.4万字,《世纪评论》1998年4期。30、《传统文化与明清商人的经营之道》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4期,《明清史》全文转载。31、《对清前期(1644-1840)开发东北经济的检讨》1.3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1期。32、《传统向现代的萌动》0.4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1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3、《明太祖诛夷功臣原因新探——朱元璋与刘邦的比较》1.6万字,《庆祝王钟翰教授八十五暨韦庆远教授七十华诞学术论文合集》,黄山书社1999年。34、《文化边缘与边缘文化——明代女真地区文化特征探析》1.5万字,《史学月刊》2000年2期。35、《20世纪国内学者关于明代社会史研究回顾》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1期。36、《15-17世纪东北地区女真商人的社会角色》3.5万字,《明清论丛》第三辑,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版。37、《非是无心近红紫,贫穷何处著繁华》0.5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38、《中国史学的现代使命》1.2万字,《西南师大学报》2006年6期。39、《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0.8万字,《史学月刊》2006年12期。40、《历史系部分师生热烈讨论义和团运动》,《东北师大学报》1980年2期。41、《李洵教授学术评介》0.6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5期。42、《黄宗羲、卢梭——不同时代的民主巨人》0.5万字,《民主与科学》1990年2期。43、《施坚雅模式评介》1.5万字,《史学理论研究》1990年2期。44、《施坚雅教授中国城市史研究评介》,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45、《王世贞与明代史学》0.8万字,《长白论丛》1992年2期,《史学史》全文转载。46、《清朝关于内蒙古地区禁垦放垦政策的演变》1.2万字,《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5期。47、《笔谈:加强史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探索》,《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1期。48、《让历史学生命之树常绿》0.3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历史学》全文转载。49、《张居正用人政策与改革之成败》1.0万字,《东师史学》1994年1辑。50、《论张居正改革》3.0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中外改革通鉴》。51、《两汉之际:“人心思汉”思潮评议》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6期。52、《兼采诸家,新意叠出的学术新著——《清代学术文化评介》》0.8万字,《史学集刊》1995年1期。53、《明清经济史领域的新成果——读《明清社会经济结构》》0.6万字,《清史研究》1995年第4期。54、《略论史学改革》0.6万字,《长白论丛》1995年3期。55、《一个独具特色的明清史研究体系——读李洵《下学集》》0.8万字,《史学集刊》1996年4期。56、《李洵先生的生平与学术业绩》0.8万字,《明史研究》1997年5辑。57、《论明代洪武时期的北部边防建设》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4期。58、《沦陷时期日本向黑龙江地区的移民》1.2万字,《长春师院学报》1999年1期。59、《土地神崇拜与道教的形成》1.0万字,《学习与探索》2000年1期。60、《明代道教的现世伦理特征》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1期。61、《理论与中国历史的学习研究》4.5万字,《文史》2003年第1期。62、《晚明士人社会交往的失范及其评述》,《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5期。63、《明代宗室政策研究》5.0万字,当代博士硕士文库,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64、《论淮盐的流通及其壅滞》1.2万字,《史学集刊》1999。65、《明辉发部先世南迁考》,《明史研究》第8辑。66、《史学研究 清史》2.0万字,三联书店1995年《中国历史学年鉴》。67、《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30万字,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68、《哲学社会科学与科技创新》,大连市社科联通讯2006年6期。69、《李洵《下学集》再版序言》1.0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70、《略论明初“三杨权势”与“仁宣之治” 》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明清史》转载。此外,《第七届明史国际会议论文集》 130万字, 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版。还有学术短文荷校考、净军考、鸳鸯阵法考、郑和下西洋海难事故考,及张明富博士、栾凡博士、王景泽博士、张士尊博士、刘晓东博士等博士论文出版序言数十篇,阎海青《辛弃疾传?序言》、《辽海史存?序言》。
上一篇:萌芽投稿方式
下一篇:动新动漫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