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体育期刊刊徽

发布时间:2023-12-07 05:11

体育期刊刊徽

关于书籍,日本装帧设计师杉浦康平有一个很好的比喻:“一本书就像一个人,而封面则相当于人的脸,书的大致内容、品位高低,可以从杂志封面设计的风格上基本反映出来。”笔者认为,杂志也是如此。更进一步地说,人的脸上有眼、耳、鼻、嘴等五官,杂志封面上有刊名、图片、条形码、期号等基本元素,这些元素在有限的二维空间内各司其职,同时又为统一的视觉目的服务,这就形成了一本杂志的基本外貌。 一、体现个性及刊物定位的杂志封面设计文字 文字在杂志封面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封面上的文字是读者了解杂志内容的一把钥匙。刊名无疑是封面文字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相当于一个企业的品牌,是用来区别于其它同类产品的最基本特征,因此,刊名的设计与安排可以说是杂志封面设计的重中之重。为了在五花八门的竞争者中被很快识别出来,杂志通常会对刊名专门进行标志化的设计。准确传达杂志内涵,突显杂志个性特征,是刊名设计的重要任务,一个好的刊名设计可以迅速提高杂志的整体形象,最大限度地吸引潜在的读者群。 根据期刊出版、发行的特点,为了有一个统一的形象,方便读者的识别及延续性购买、阅读,期刊刊名的字体、风格至少在一年之内是不会变的,而作为杂志封面文字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文要目,则是每期不同。通常每一期杂志都有一些重点文章的目录被安排在封面上,而且根据文章分量的不同,有时会作一些视觉上的调整。人们在决定是否购买一本杂志时,对要目的关注有时甚至会超过刊名,因为刊名只是代表了一本杂志的总体风格和定位,它是一贯性的,而内文要目则具体反映了读者手中这一本杂志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有的时候内文要目的醒目程度甚至超过了刊名的原因。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一些新闻实事类杂志上,它时常会用一些人们普遍关注的、实效性强的文章作为卖点—— 如一次大型活动或一场重要事件。在处理这些内容时,设计师会利用文字大小和色彩等手段让它突出于同类杂志之上。 二、寻找市场规律,把握读者心理,挑选最具吸引力的封面图片 图片是一种世界语言,因为它超越了国家、地域的界限,容易被不同的民族和人种所接受,它的表达能力比文字更形象、更直观,并且图片在一瞬间对人们视觉的吸引力是永远大于文字的,这就决定了几乎所有的杂志封面设计者每个月都要绞尽脑汁地挑选最具有冲击力、最为精美的图片。选择封面图片不仅被看作一种艺术,也被看作一种科学。对于娱乐时尚杂志来说,最常见的封面图片是人物照片,不论是歌星、模特还是政治家。美国设计师乔治·罗易斯在1968年为《老爷》杂志设计的封面中,把尼克松作为主题,以许多手为他涂脂抹粉来讽刺他的虚伪,是美国平面设计的经典作品之一,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发行量。20世纪60年代,美国印刷商进行了成功封面的调查并得出结论——创造消费者与封面女性之间眼神的联系,是促使其抽出杂志的有效手段,这也许就是封面女郎充斥报刊亭的原因。 当然,不是所有的杂志都采用人物照片作为封面图片,在一些综合性的文摘类杂志上,风景、动物、绘画作品等也是封面上常见的主题形象。如《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这些杂志由于读者群年龄、文化层次跨度较大,所以一般选择一些画面优美,人们喜闻乐见,适应范围广的照片作为封面图片。 在这方面,一些文学类的杂志做了很好的探索和尝试,如《天涯》杂志,由于认识到杂志封面形象的重要性,聘请了平面设计师韩家英为其作了整体的封面设计和装帧策划,根据对杂志内容以及读者群的分析,提炼出了水墨和汉字的元素,在每一期的封面上都把汉字进行富有创意的图形处理和组合,体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中国特色,拓展了杂志封面形象的素材空间。 不论是娱乐时尚、新闻时事还是其它类型的杂志,设计者在设计封面时一定要考虑到通过封面图片所建立起来的形象与封面其它要素(比如刊名)之间的关系、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以及是否符合杂志本身的个性。 三、以小见大,做好刊徽、条码和期号的设计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封面首先要传达的是那些经过设计的,吸引读者产生阅读和购买欲望的信息。但是,封面也必须承载其它必要的、和杂志有一定关联的信息:如刊徽、条码和期号等。这些元素从基本功能出发,必须被包含到整体的设计中去,而又不能削弱其它重要元素的空间。在杂志的封面上,它们所占的位置很小,但同样能反映期刊编辑思路和刊物风格定位。如白底色的条形码,因其有规律的重复线形,很容易吸引人的视觉,为了不破坏封面图片的完整性,条形码通常是被安排在边角上,当然,有惯例就有特例,Big杂志的设计师就决定打破常规,突出条形码,将其置于封面最中间的位置,这样似乎不合乎规矩,但却因此而突显个性。 如今的杂志琳琅满目,封面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门面装饰,每一本杂志的封面都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设计者艺术构思的结晶,是期刊内容的外在体现。

如何设计体育节徽标

  一、中国传统视觉元素与现代徽标设计
  徽标设计作为现代视觉传达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将具体的事物、事件、场景和抽象的精神、理念通过特殊的图形表达出来。使人们在看到logo的同时,自然而然产生联想,从而产生对品牌的认同感。在整个企业形象的传递过程中,因其出现频率高,应用广泛,易于被人们认知和记忆。纵观现代设计史,许多著名的有创意的徽标设计无不在简洁、明了的形式美中蕴含着一个企业、团体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的内质。对一个企业和团体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现代徽标设计中,中国的造型艺术承袭了中国传统美术观。它有别于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趣味,多不重“写实”重“传神”,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著拙”的浪漫飘逸境界。它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是绘形的,又是入神的;它是确定的,又是未定的。作品的意趣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的审美效果。近年来,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于现代徽标设计,备受设计师们青睐。

  申奥徽标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范: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识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徽标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
  1、汉字在现代徽标中的应用:
  古老的汉字跨越数千年时空,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通过象形、会意等六种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加之“图形化” “符号化”的表现特质,可以说是徽标的最原始形式。同时,甲骨文、篆、隶、楷等各书体不同的表征也为现代徽标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

  2010年世博会会徽,就是以汉字“世”为基础设计的,其中暗含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象征着“你、我、他”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汉字书法的“世”字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篆刻的“京”字可说是异曲同工,交相辉映。黑龙江电视台的台标用行书写就的“龙”字,狂舞欢腾的龙身极具阳刚之美,也彰示了龙的传人从 “或跃在渊”到“飞龙在天”的奕奕神彩。可以说汉字作为非常有效的设计元素与徽标以造型及内涵取胜是一脉相承的。

  2、篆刻逐渐成为现代徽标的设计元素
  篆刻是中国所独有的一个艺术门类。其朱文、封泥等不同的外在形式和历代印学家丰富多变的风格,使得篆刻艺术于方寸之间营造出万千气象。印是一种权力,也是一份职责,既是郑重的约定,又是对诚信的承诺。因此,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徽标的主体图案,这在整个奥林匹克会徽设计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以古老的印信寓意着有数千年诚信传统的华夏古国的庄严承诺 “世界给我以信任,我给世界以辉煌!”

  会徽印信中的篆字 “京”,代表青春焕发的古都北京,正以她开放的胸襟和吸纳万方、融汇古今的文化凝聚力,欢迎世界各族人民的到来。印信的阴文又将字形幻化为一个飞奔撞线、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员形象,整个造型体现了力与美的高度结合,神在象外,象在言外,言在意外。在运动中传达出人类体魄和精神的双重之美,是体育精神的完美诠释。

  3、传统图形与现代徽标设计
  从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的《人面彩陶鱼纹盆》到汉代栩栩如生的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到造型简约的秦汉瓦当,这些图形,形态各异,古趣拙朴。是中华民族在各个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形象诠释,同时也如实反映出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审美旨趣。许多为世界认同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都从传统图形中获得了灵感。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成功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凤凰纹样,并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将媒体的特点,以及品牌立意高远,领唱同侪的王者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至,用两只飞翔盘旋的凤凰形象代表中美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和交融,体现了融汇东西、荟萃南北的文化观念,具有明显的华夏文明的烙印。
  中国联通的徽标是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的现代演绎。“盘长”源于佛教的“八吉祥”,本为“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徽标采用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现代通信网络。整个徽标易于识记且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情结,鲜明的形象所带来的高认知度,为联通用户的扩展和业务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徽标设计的影响
  早在穴居和渔猎为生的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就“仰则观以天文,俯则察以地理”,“远观诸物,近取诸身”,对宇宙和生命意识进行了溟溟的思索。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等各流派都纷纷阐释他们对世界、人生、伦理道法的见解,经时代的淘洗和积淀形成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石。最具代表性的 “太极图”,其形式和理念就常常为设计师们所借鉴,如深圳主体公园“水上乐园”的徽标就是以“太极图”为基础设计的,并在“太极图”框架里加入了上下翻卷、生生不息的水纹造型,体现出“水上乐园”中主题“水”的形态千变万化的特点。它在强调动感、和谐的形式美的同时,蕴涵着变化统一、收放自如的哲学理念,传递着道家学说的“动静观”和“时空观”。

  中国银行的徽标,造型简洁却寓意深远,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并在造型上借用了汉字演化的构成手法和古代钱币的形状,中心的方孔以中线贯穿象征流通和联系,外圆则代表中国银行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态势。集中体现了银行的行业特征和深厚的文化情结。

  以上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在徽标设计中的应用,往往是多元并存的。如中国银行、2008奥运会、中国邮政等徽标都是书法与篆刻,具象与意象,形式与理念的有机结合。这种多元互补的设计构想不但增强了文化厚重感,而且有助于设计理念的延伸和视觉感染力的增强。

  二、把中国文化融入现代徽标设计的重要意义
  徽标是品牌形象的象征符号,浓缩着企业和团体的特征、信誉和文化。代表着品牌的价值。优秀的徽标不仅仅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且,由于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本身也具有了不菲的身价。

  如凤凰卫视的徽标,经专业机构评估价值达到了228.32亿元。耐克,其大部分产品都是由别的厂商贴牌生产的,却可以赚取数倍于生产厂家的钱,确切说它卖的是耐克的商标。并不是所有的徽标都能价抵万金,毕竟徽标的价值与企业的决策、经营诸多因素息息相关。而没有个性、创意和深层文化内蕴的徽标被忽视和湮没将会是必然的命运。因此,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实力的竞争,实际上也是品牌之间的竞争。

  新一轮的经济崛起和文化复兴将在东方,许多有见地的思想家和设计大师曾这样说。5000年的文化底蕴,使"中国"这个大品牌有着永恒、智慧、神秘、工艺精湛以及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这一系列富有诱惑力的价值,在“现代”的中国发展中却有渐渐磨灭的倾向。这足以警醒大谈国际化的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血脉。

  如何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就象靳埭强先生所说“我们不一定要画上京剧脸谱,穿上龙袍,才能让人认出是中国人。”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 “意”传其“神”,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徽标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更可以借助徽标本身所特有的持久性和广泛影响力,促进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互动。

谁能帮我设计一下2007年艺术节和2007年体育节的节徽

艺术节:画一个大禾苗,就是Y字母,在画一条飘带,就是S,在禾苗里写上C Z ,就是实验初中,再写上2007,最后画一点五线谱什么的。
体育节:画一个人冲过终点,终点的飘带是2007,那个人的衣服上写实验初中,就OK啦!

上一篇:浦江纵横杂志

下一篇:如何办好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