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如何办好杂志

发布时间:2023-12-10 11:33

如何办好杂志

如何办好一本杂志:
杂志最重要的是突出一个前瞻性的观点,能够对未来有一定的预见性,体现出观点的个性.
然后就是说到对时尚潮流的关注,这里特别讲到,所说的时尚潮流不是那种嘻哈青年的讲究吃穿这种肤浅的层面,仍然是对时尚和潮流的有一套很个性的有预见性的观点.

接着所说的是关于编辑选稿:
1,强调从美学(杂志的视觉上)文学(文字稿)时尚(内容导向和关联)等等能反映社会的动态,这个动态不是那种小巷大妈式的哪里打仗了,哪里石油涨价这种新闻资讯,而是吻合整个杂志的观点诉求,对未来一种预见的观点诉求来安排的
2,介绍时尚内容时所表现的文化修养,里面举例到法国版的<vogue>杂志介绍时尚服装,会从艺术史的角度,引经据典的告诉你60年代的衣服或者一大堆的艺术参考例子出来给你看
3,对收集到手上来的资讯处理,应该向做双年展一样精心策划一个议题,一个有意思的角度来整合这些信息,并告诉你怎样看待这些议题,比如对生活标准的探讨.
(在这个过程中又将杂志的观点灌输给读者了,所以杂志的呈现就是一个类似传教的过程,把自己的观点通过书籍信息的方式灌输给你,带有很强的宣传性,目的性)
4,容纳不同体裁,不同媒介的内容(是能吸引住大众的体裁,媒介),把杂志的栏目看作一个吸引人的,"性感"的商品

另外提到对几个部门人员的要求:
对编辑的要求是需要懂商务,市场,交际和潮流.
对撰稿人的哪怕是一篇简报都要求能体现其文学功底.
说到美编,提出根本不需要排版的精心设计,最重要的是要又出色的照片,就是需要优秀的摄影师,一张好的照片是排版的中心

如何办好内部刊物

要想办好内部刊物,在明晰大定位的基础上,关键是要理清思维,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尤为重要。
  1、长与短的关系。这是事关内刊发展与否关键命题,也是区分内刊办成盛宴与快餐的重要依据。着眼于“长”,就是要有文化战略的眼光,长远公共关系的规划来配置内刊的资源,包括组织架构在内的人、财、物的充分配备,作为内外兼修载体,外树形象、内聚合力的盛宴。关注于“短”,仅把内刊当成一张新闻纸,或宣传教育工具,注重内部职能的发挥的快餐。
  2、你与我的关系。这是事关内刊表达分寸的问题,它是区分内刊为谁所接受的思维导向。你代表公众和消费者,我代表企业和员工,不同的群体肯定是需求、表达和关注点不同。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很重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才不至于对牛弹琴。办给你看的就要迎合你的口味,办给我看的就要有我感兴趣的话题。往往最易患的病是不看菜吃饭,只是尽管自己该表达的淋漓尽致了就认为成功了,其实人家不见得会买你的账。像中国电信VIP客户赠阅的内刊《特别关注》其实大多数都是你感兴趣的故事、话题,很少提及自己,只是偶尔有中国电信的宣传点缀,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也非同一般,看来这有点哲学的意味。
  3、软与硬的关系。这是事关内刊的文化品位问题。硬性宣传就是直白的、正面的宣传,常以消息、通讯、报道等方式来进行,新闻类报纸刊物上大多都是这种。软性宣传就是巧妙的、侧面的宣传,常以记录和讲述某件跟企业、产品有关的事情、人物或思想来达到目的。他们各有所长,可以相互交融,软硬兼施。硬的直观,通俗易懂,有是易形成对企业和产品的抵触;软的含蓄,需要来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感染,文化故事、人文风情、历史传说、名人轶事等内容是可以口口相传,脍炙人口的,如芙蓉王手工精选打造烟草劳斯莱斯的故事,玉溪庄园的神秘,相信大家是很感兴趣的。关键是要把准受众文化和认同方式的脉搏。
  4、 图与文的关系。这不仅事关内刊的版式,也事关受众的阅读习惯,信息时代,人民已经习惯了文化的快速消费时代,读图时代,所以,精美的图片,除了不可替代的现场感、真实感外,还可以美化版面,满足读者的阅读习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果只把图当装饰的观点是需要警惕的。当然,图文并茂必不可少,文字要精美、简洁、生动、感人才能受欢迎。学术化、论文体还有“王妈妈的裹脚布”式的文章只有专业化的刊物适合。
  5、策与编的关系。策划是内刊办好的灵魂,是办刊思想的体现。从内刊的定位、编辑的意图、采访的重点、编排顺序、版式风格、发行方式都要有策划,都要贯穿策划的思路,尤其是热点新闻、深度、重头、连续和软性宣传。策划定方向,采编来执行。特别要防止没有整体策划,全凭自然来稿的拼凑式编辑,让内刊没有思想性、没有全局性和整体感,零乱得像一地鸡毛、一盘散沙,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同时,在发行上的品质、品位既要与品牌、场所相配,又要与受众对等才能事半功倍。

如何办好学术期刊

 一、《社会学评论》对中国社会学的意义
  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学的学术刊物数量相对较少,存在综合性期刊多,专业性期刊少的结构问题。所以,《社会学评论》的创办,对我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学术发展意义重大,也是我国社会学界的一件大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说:“《社会学评论》的创办,为推动中国社会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支点”。
  教育部社科司徐青森说,今天虽是《社会学评论》的首发式,但不是零起点,它有中国人民大学的强大的学科支撑,因而可以预期《社会学评论》这本新杂志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中国人民大学一直以来是我国社会学研究和教学的重镇,在连续几次的一级学科的评比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学都是全国排名第一。《新华文摘》总编辑喻阳认为,“《社会学评论》是在一个正确的时间、在一个正确的地点办了一本正确的杂志。”沈固朝教授说,“《社会学评论》是我国社会学领域新的航母。”
  二、刊物定位和特色
  刊物定位,就是要把一本学术刊物办成什么样的期刊,这是办刊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方向问题,也是特色问题。
  为了能办好这本来之不易的新杂志,郑杭生主编表示《社会学评论》将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秉承“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理论自觉,建设反思”的办刊宗旨,切实提高办刊质量,为推进世界眼光和中国风格兼具的中国社会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副主编武京闽教授也认为,一个刊物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正是在此基础上,刊物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避免“千刊一面”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冯小双编审认为,目前我国社会学界三本专业性学术刊物要形成一个生态,每本刊物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彼此互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社长姚申教授认为,《社会学评论》这个刊名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在国际社会学界也是有非常响亮的名字,所以刊物可以在“评论”二字上多做文章,多刊一些评论性的文章。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高自龙总编辑表示,《社会学评论》在最初刊物名称的选择上,就侧重考虑了“评论”的架构,其中一个高位的目标就是期望促进学术争鸣、学术争论,避免自说自话、自娱自乐。
  三、学术性与实践性
  崇尚学术,是一本学术刊物的核心,也是《社会学评论》办刊的一个宗旨。然而,学术也不应该完全脱离实践,远离现实。
  李培林认为,现在一些刊物确实存在过于“阳春白雪”的问题,很多有关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文章发不了,从而导致了刊物内容远离当前国家政策。国家行政学院龚维斌教授认为,刊物要能从“阳春白雪”这个很高的殿堂“入世”,要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也认为,《社会学评论》在这方面应该有所兼顾,既要有学术性,也要有实践性,这样对刊物的发展也有好处。
  北京大学谢立中教授则认为,学术刊物还是要有一些“阳春白雪”的东西。因为学术研究往往做得比较超前,以至于没有几个人能看得懂。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来后,很长时间也没几个人能看得懂。社会学中“阳春白雪”的文章,如果确实有水平的、有质量的,还是应该发。
  四、制度化与灵活性
  刊物制度化,是提高刊物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刊物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上海大学张文宏教授强调,一个好的刊物离不开制度化建设,现在很多刊物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然而,刊物过度依赖制度化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果严格依赖匿名评审制度,就会出现原本很好的文章在匿审阶段可能被毙的问题。
  谢立中教授也说,匿名评审制度是一把双刃剑。这种情况下,编辑部可以有一点自主权,对没有通过匿审的文章,要看评审专家提的是什么问题。如果是硬伤,当然不能发;如果是有争论性的问题,视情况还是可以发的。
  《人口研究》副主编陈卫教授则认为,尽管刊物制度化会存在一些问题,但从编辑部的角度讲,规章制度的建设对提高刊物质量还是很重要的。从收稿到发稿,每个环节都应当有严格的制度,并且严格按照程序执行,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刊物质量。
  五、本土性与国际化
  本土性与国际化的问题,是我国社会学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学术刊物具有很强的学术导向性,发什么,不发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为我国社会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导航”。北京科技大学时立荣教授认为,现在中国有很多现象、很多问题,值得中国学者去研究,而且是进行本土化的研究。本土化的风格应该在中国社会学领域获得更多的立足点。北京师范大学董晓萍教授说,现在的年轻学者讲创新,而老一辈学者则更讲坚守,即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坚守什么。今天,郑杭生教授创办这个刊物可以看出绝不只是“创新”二字,实际上是给了我们坚守的方向,即建立“中国学派”。
  《社会学研究》执行主编张翼说,中国社会快速发展为中国社会学人提供了一个活的学术平台。只要我们力戒浮躁、立足国情,遵循严谨的学术精神,中国社会学的繁荣还是可期的,中国人自己的社会学学派将会更多一些,对世界社会学的贡献也会更大一些。《社会》编辑部主任路英浩教授则认为,就办刊物而言,还是需要一点兼容并蓄的传统,既要本土化的特色,也要有国际化的理论。
  六、好稿源、数字化与影响力
  好的稿源是立刊之本,也是刊物质量最根本的保证。清华大学刘精明教授认为,提高刊物质量的一个关键,就是稿源质量。在目前学术生态下,一个新刊物要想得到很好的稿源确实不容易。此时,刊物就应该充分发挥郑杭生教授在社会学界的强大影响力,多约一些高质量的稿件。王思斌教授认为,一个刊物要有引用率,引用率高,影响力才大。要想提高引用率,首先就是要有好的稿源。
  中国社科院刘振喜则认为,刊物引用率和社会影响力,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引用率对新刊物来说,可能要从零做起。但是,社会影响力就不一样,从一开始就有的。例如,这次的刊物首发式在社会学界就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为扩大影响力,数字化出版也很重要。刊物应与国内各数据库以及网站结合,扩大读者和受众群体,这样对学界、对社会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之,《社会学评论》的创办,无疑是我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学人去关注它、支持它。我们也坚信《社会学评论》这本新刊物会越办越好,能成为我国社会学领域的新航母。
  作者简介:胡宝荣,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理论社会学研究。

如何在大学校园里办好一份杂志?

其实我感觉吧,在大学校园当中确实应该要好好的去了解一些杂志到底该怎么办,比如说我们可以多一点去写一些杂志相关的内容,多一点去了解其他学校的杂志,他们又是怎么做的项目进行沟通

上一篇:体育期刊刊徽

下一篇:小说界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