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白于山杂志征稿

发布时间:2023-12-06 02:32

白于山杂志征稿

困难和希望,都是一缕光

——追忆我的求学岁月

虽然很多人说,读书无用,但我一直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风之记忆:

一个怀揣着诗人梦想的都市牧羊人。

1、小时候,那些关于远方的梦想

远离城市的鄂东南只有绵绵不绝的大山(湖北通山),是我出生的地方。

因为家里穷,自4岁时起,我就跟着父亲在山里干活。

也就在那个时候,我常常指着远方没有尽头的山脉,问父亲:爸爸,远方大山里的那条路,看不到尽头,它到底通向哪里呀?

父亲总是回答我,那条路通向很远很远的远方。等你考上大学,你就会离开这里,来到远方,那里有属于你的梦想和未来。

所以那时候,我就立志要好好读书,考大学。

5岁的时候,三哥高中毕业,因为家贫,不得不去乡下当民办教师,而我也就跟着三哥上学了。三哥教的最远的学校,是离家十几里路远的兰田小学,需要翻过几座大山。

我们都曾上过学,也曾走过上学的路,但你可能很难想象,在这个世界上会有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他的上学路需要穿越五六座大山,无论刮风下雪,无论严寒酷暑,都必须在偏僻的山间小路上走几个小时才能抵达学校。有时候经过一些偏僻的路段,为了壮胆,我都是一路高歌着小跑去的。

相对于山上有狼的传说,我更怕鬼故事给我造成的阴影。有时候走着走着,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某个鬼故事,马上就觉得身后跟着什么东西,还好听说童子尿可以辟邪,所以那时候总是憋着一泡尿不敢拉,以备不时之需。

有一次下大雪,路滑且看不清,一不小心滑落山崖,还好我从小就在大山里干活,我还是爬上来了,只是鞋子掉了,那次我不知道是怎么走到家的,反正到家的时候,脚已经肿了,是父亲用他的胸膛给我暖脚几个小时,才恢复知觉,不然的话,我估计我这双腿在那时就残废了。

虽然求学之路十分艰辛,好在我终于以全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我们那唯一的中学——万家中学,尤其是我的作文,由于三哥的特意培养,基本上都是被当作范文在乡里的学校传播。

在我们那个年代,我们乡下的孩子,能够读完初中就不错了,每年能有机会考上我们县城通山一中的,顶多就几个,甚至有些年份连一个都考不上。

而我有幸成为我那一届唯一一个考上通山一中的学子,终于有了实现自己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2、我的高中时代,那些平凡而又温暖的时光

通山县城的高中,相对于我们闭塞的乡下,也算是一个灯红柳绿的世界。可是我没有机会享受这个城市的风光,就要投身于更加繁重的学习之中了。

由于家里过于贫穷,我没有加入过学校里排队抢饭的队伍,听同学们回忆说,那个时候排队抢饭是学校一绝。而我通常都是在大家吃完之后,然后去食堂打一份最便宜的青菜,以及仅够裹腹的米饭,或者有时间就打一份饭,不要菜。后来时间久了,食堂那些打饭的叔叔阿姨都会在我的饭里加一勺那些荤菜的汤汁给我,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辣椒炒肉的汤汁,浇在饭里,特别的香甜,我能一口气把饭吃完。记忆中那种香甜的味道,后来我再也没有吃过了。

学校放假的时候,我基本上都是回到乡下,去帮助父亲干农活。

在高中求学期间,我未曾去过电影院,未曾去过KTV,也未曾去过通山之外的其它地方。所以当时的远方,都只存在于我看过的书里,或是我的脑海里。

在班级里,我也喜欢一个人坐在角落的位置,喜欢那种特别安静的感觉,仿佛一个人, 有时会认真听讲,有时也会神游四方。

平时我跟同学也很少交流。但是也有好多温暖的细节,多年下来,一直萦绕在脑海里。其中有一个家境比较好的同学,在高二的时候把他刚买的一件夹克送给我,说他不喜欢穿,后来我一直穿到大学。还有一个同学他有一个亲戚是县城的,经常带我一起去他亲戚家蹭饭。

在学校里,老师也没有把我遗忘,我们的班主任谢老师,前几年来温州看我们,我还在温州仙岩的梅雨潭聆听他朗读朱自清的《绿》,虽然他是一个理科的老师,但他的博学多才及那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总是深深的感染着我。

我常常想,要不是这么多的老师、同学,没有他们开拓我们的视野,教会我们乐观、善良和温暖,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寒门学子,能够成功完成自己的学业,考上大学,离开家乡,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3、难忘的高考,以及人生中的第一支烟

以我在高中的成绩,考上一个我想要的大学,大致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这世上很多事情,并不如你所想。

高考成绩放榜的时候,大跌眼镜:我考出来的分数,预估只能进咸宁学院(这是我们当地的一所大学)。而我分数不理想的原因,是语文考得太差,当时我的语文只考了83分,倒数第3名。当时老师评估我语文至少要拿130分以上,至于这么差的原因,估计是作文离题了,语文老师经常语重心长地批评我,太专注了自己的思想了,不会变通,一定会吃亏的,但没想到就吃亏在作文上了。

得知成绩的那天晚上,我一个人爬上了凤池山,那是一中后面最高的一座山。在山顶,望着满天的星空,我从口袋里摸出一包劣质的香烟,拆开,点燃了一根,重重地吸了一口。

也不知道是烟的质量太差,还是烟太熏人了,我的眼泪不停地流了下来……

后来我默默地掐灭了那支烟,把它丢向了远方。

那是我生平抽的第一支也是最后一支烟。

就在我准备行囊,不再梦想远方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告诉我,武汉纺织大学在我们通山有个定向指标,根据分数,我够上了这个定向指标,他就给我报上去了。

虽然最终我没有机会去得了北上广,但能够在省城武汉读书,我也很满足了。

毕竟那个时候,大学招生名额那么少,在我们通山一中,真正能考得上大学的,也不到20%。

4、大学,我来了

我们的校区在武汉东湖梨园边上。那时大学才刚开始收费,学费不像现在这么高,但对我这样贫困的家庭来说,也已经算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毕竟那时一篇省报文章的稿费才几十块钱。

为了省钱,我让在湖北工业大学读研究生的五哥来车站接我,并带我去学校。

五哥帮我办理好入学的手续之后,叮嘱了我一番,给了我几十块钱,然后他就回学校去了。

五哥读研究生的时候,家里就没有给过他钱,也不知道他哪里省出来这么多钱给我。

五哥走后,我突然觉得很难过,很不舍,好像以前我只需要学习就行了,现在来到大学,我就是一个大学生了,我必须要开始独自面对这个 社会 了,心里不知为何竟然难过起来,可能是潜意识里还是不想长大吧。

所以在大学的第一学期,在我还没有勤工俭学的时候,几乎每个周末我都去五哥的学校,吃住在五哥那里,五哥还经常带我去学校的电影院看电影。那时候我四哥也在武汉带职读博,也会和国学哥一起来看我(国学哥是我四哥的同学,从小我们就把他当兄长一样),有空的时候,我们也会去国学哥家里吃饭。

以前在家里求学兄弟很少在一起,没想到在大学里还有一段跟几个兄弟常常在一起的时光,真的很幸福。

大学校园很美,东湖也很美,学校里的同学基本上以省内为主,所以大家很快就熟识了。

我暗暗地想,一定要在大学里好好作为一番。

5、那些勤工俭学的日子

上大学之前,我就决定,我要自己赚生活费,不再向父母要钱了。

开学的第一个月,学校组织我们去湖北广水某空降兵部队军训,学校的校报向全校学生征稿,我写了一首诗《今夜缺月》,该诗被校报登用后,发了15元的稿费。我突然觉得,我经常写的文章,也许是一个挣钱的途径。

由于学校图书馆里有很多报刊杂志,于是我就根据各个报刊杂志的内容,自己写文章,然后投稿。记得第一篇发表的文章就在《湖北日报》上,我写的是《因爱而放飞》,讲述自己在宿舍里抓到了一只小鸟,因为喜欢把它养起来,但它却始终不快乐的,然后我就把它放飞了的事件,呼吁大家要爱护自然,不要扼杀自然界的动植物的天性,不能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而做出损害大自然的行为。

当时湖北正在倡导爱护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这篇文章影响力比较大,我还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这也许就是最早时期的粉丝吧。

虽然这篇文章的稿费才5元钱,但我也很满足了。

但是想靠稿费的收入养活自己,其实也是很难的。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收入,我开始去寻找家教。当时找家教并不容易,我就自己设计了一张海报,海报上既有我画的漫画作品,也有自己发表的一些文章,然后我带着自己设计的海报去武昌水果湖住宅区摆摊找。

连续两个周末,我在那里都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家教工作。就在我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有一天,一个长发飘飘地看起来文静又有些秀气的女孩来到我身边,问我是不是自己寻找家教。我说是的。她很高兴地和我说,她跟我一个学校的,不过不同系,她说她看过我写的文章《因爱而放飞》,特别的喜欢,也想能经常跟我一起探讨文学。

我见到陌生的女孩,通常就是不搭理,但她说给我介绍家教,我又舍不得这个工作的机会,在她的介绍下,我找到了第一份家教的工作。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她叫丁灵,是广东湛江的,我们学校那些校园创业的学生组织,好多都是她弄的。

那个时候家教的工资也不高,一个小时5元的样子,好在稳定。

再后来,武汉某个广播电台最受欢迎的一档文学节目,那个主持人觉得我写的文章特别好,就让我做她的栏目编辑,每周末去电台给她整理播出的稿件,如果没有合适的稿件,就让我自己来写,她再播出,这样我的生活费基本上有着落了。

期间一个在通山一中复读的同学因为眼疾,我帮着安排他来武汉治疗,因为他家里也很困难,治病的费用不够,还发动了通山一中的同学捐款(特别感谢一中的同学,不然真的没有能力帮他筹到那么多费用),记得在帮他治病最困难的时候,我也曾旷课去某个建筑工地搬砖,但那个包工头虽然同情我,但嫌我太瘦了,不让我在工地干活,却免费给我提供了一个午餐(我那时出去勤工俭学的时候,基本上都不吃午餐的,因为外面的午餐有点贵,超过我的承受能力),这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它让我明白,我不是一个能够靠力气就能养活自己的人。

勤工俭学的经历,是我大学里少有的自豪时光,因为我没有靠助学金读完了自己的大学。

6、用一个童话,告别我的大学

大学期间,我一直很安静,除了上课,打工,我要么是呆在图书馆里,要么就是独坐东湖边,看着夕阳慢慢地消失在地平线,感受着时光一寸一寸地流逝……

有些事情就像是童话,这是我在童话里与丁灵的第二次相遇。

那是一个国庆假期,同学们不是回家就是出去 旅游 了,我为了省钱,哪也没去。

记得那天天气很好,窗外蝉儿鸣叫,屋内风扇叶转动,我正伏案写文章。桌子上还摆着深圳都市报刚寄过来的样报。这时她走了进来。

她怯怯地问我,能进来坐坐吗?她说家里有点远,一个人在武汉,所以想来看看我。

我没有拒绝。然后她就坐在我身边,安静地看我写文章,也不知过了多久,她默默地帮我把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直到午饭时间到了,也没有要走的意思,我就说,我请你吃饭吧,感谢你上次给我介绍的家教。

她特别高兴,跳跃着走在我的前面,带我去了校门口一个我从没去过的音乐餐厅,包厢里还带KTV的那种。

我心里特别的忐忑不安,虽然那时我刚收到《深圳都市报》的80元的稿费,但我没有去校外吃过饭,也不知道吃一顿饭要多少钱,害怕自己钱不够该怎么办。

她好像看透了我的心事,跟我说,她在这吃饭不用钱的,因为这店她还有那么一丁点的股份。

那天不知道为什么,她就一直说话,从她小时候的趣事,到她父母开办的企业,还有将来的打算什么的,反正就没停过。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沿海那边的城市已经发展的那么厉害了,而我甚至都没有离开过武汉。她跟我描绘的那些画面,是那么的繁华,又充满了诱惑力,是一个我从未曾见识过的世界。

吃完饭后,她就唱歌给我听。她的声音温柔而又甜美,有如天使。

这双纯白温柔的手

让我想

牵了爱的花

正飘着幸福的香味……

当她唱的这一段的时候,我看到她的手伸了出来,想握住我的手,我默默地把手缩了回去,我看到有一瞬间,她有些不自然的表情,但也只是一闪而过。

自那天之后,她就经常想要帮助我,给我钱,又或者给我买衣服什么的,但我一直拒绝。可能是怕伤到我脆弱的自尊,她也从没有勉强过我。

我看着她的眼睛,不敢回答她。

我曾经有一个梦想是去远方支边,但我更想去沿海城市打工赚钱报答父母,他们为我们六兄弟的求学生涯付出太多。我的那种身不由己的感觉,估计她懂。

她说,跟我一起去湛江好吗?那里有广阔的天地,也有你尽情施展的舞台,我父母的企业,将来也会是我们的,说这话的时候,她看着我,眼睛晶莹透彻,带着期望。

我不知道为什么,拒绝了她。

她问我将来到底去哪里,她想跟我一起走。我也拒绝了她。

大学毕业离开校园之前,她告诉我说,她要去支边两年,实现我心中的理想。她说,能送我去机场吗?我点了点头,答应了她。

在机场里,在她要进安检之前,她突然抱紧了我,在我耳边,轻轻地说,阿华,我爱你,你要记得我。而她的眼泪,则不断地滴落在我的后背,我感觉自己的后背被她的悲伤烫出一个洞,一直贯穿到心脏……

记得她一直说想要听我唱歌,估计此次一别,将再无见面的机会,于是我在她的耳边,轻轻地为她哼唱着:

当你背上行囊 从此一个人走

你知道我好担心好难过

我只能让眼泪留在心底

面带着微微笑 用力的挥挥手

祝你一路顺风……

再后来,我没有再联系她。

我知道有些人曾经对你很好,但毕竟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而我,告别了我的大学之后,就一个人来到温州,开启了一段全新的人生。

--全文完--

如果你喜欢我,

白于山之歌啥时候在酷狗音乐上看到

酷狗正在逐渐引进,具体的要看酷狗进度。
而《白于山之歌》具体介绍是由定边县丑牛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资、摄制,刘世雄编剧的乡村振兴题材电影,该片以定边县扶贫女干部严宝玉与贫困户张志川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扶贫女干部闫小玉和性格倔强的贫困户乔川,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萌生了爱慕之情,最终走到了一起的故事。《白于山之歌》是定边县有史以来第一部由本土作者编剧、本土人制片、讲述的又是本土故事,也是希望通过电影作品来生动、立体、全方位地讲好定边脱贫攻坚故事,讴歌新时代美好新生活。

2021年4月份了,白于山区为什么还 会下雪?

天还是冷的,

白于山的介绍

白于山,在陕西省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东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边缘接壤。近东西走向。延河、北洛河、无定河源头地。主要由厚积的黄土层构成。海拔一般1800米左右,同名主峰(1970米)在定边县正南方,距定边县三十多公里的白湾子镇、魏梁村、武天堂庄,位于白于山腹地中部,也是该山脉南北分水岭所在。1

国家给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政府白呢井镇工程上有黄河路有地下水吗?

有的。
据了解,为了解决白于山区群众饮水问题,定边县于2020年投资555.46万元,实施了试点工程及抗旱应急蓄水池工程,在居民集中点及原村部大院建设35座100立方米的蓄水池、集雨场硬化2.064万平方米,涉及6个乡镇19478人,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0%。
“项目建成后将大大解决群众干旱时期饮水用水困难问题,如果蓄水池存水用完后,还将经政府同意后组织乡政府将引黄水运至各蓄水池,村民在蓄水池取水,充分保障了村民吃水用水安全。”定边县水利局城乡供水股股长张建忠说。
据介绍,今年定边县政府再次投资1600万元,在10个乡镇1个便民服务中心94个村,新建100立方米圆形蓄水池94座,集雨场硬化6万平方米,进一步解决干旱时期村民的饮用水问题。

上一篇:期刊导航的功能

下一篇:知音女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