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教改论文中医学

发布时间:2023-12-11 12:05

教改论文中医学

基于中药炮制学的学科性质以及中药炮制的特点,在遵循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特点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教改立项研究中药炮制学的教学方法,同时探索和建立符合中药专业培养...html/yaoxue

混合式教学教改论文如何选题?

  基于能力提升与过程评价融合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改探索

  “集成电路版图分析与设计”课程教改与探索

  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的现代文学教改研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

  基于超星泛雅数据分析的个性化教改探索

  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国际商法教改研究

  工程教育背景下理论力学课程教改探索

  学科思维导图在药用植物学教改中的应用初探

  基于“互联网+”高科技技术的网络答辩教改探索

  “互联网+4A”式矿井通风工程教改探索

  建筑力学实训教学现状与教改措施探讨

  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思考研究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教改的几点想法

  新教改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EDA教学教改分析探讨

  研讨式教学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的教改实践

  “互联网+”时代下的综合英语教改路径探索

  论高校体育教改与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关系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改研究

  “信息化教改”视域下体育翻转课堂的改进路径

  三段式逆向教学设计的C语言课程教改创新实践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改探究

  公安教改进程中警务技能与战术关系分析

  高职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教改措施

  大学英语口语能力现状分析及教改思路研究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职院校课程教改的创新路径探析

  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过程性评价的教改研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翻专业) 在温江麽? 温江校区还有哪些专业?

基础医学院:现有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医史文献学等5个中医学科和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医用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等6个西医基础学科,下辖中医诊断、中医药与病毒防治、机能、病理、解剖等实验室和电子显微镜室,其中中医诊断学实验和中医药与病毒防治实验室是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此外,学院还设有中医遗传学、中医心理学、中医营养与养生学等4 个研究室。

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是与学校附属医院实行统一管理的,集教学、医疗、科研于一体,是学校最大的二级学院,下设教研室15个、模拟医院1个、图书馆1个、示教室21间。学院现有教职工1090人,其中教授63人、副教授165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省中医药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9人,国家级省级师承导师6人,省名中医28人,省首届十大名中医3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省师德标兵1人,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

经过50年的建设,学院学科、课程建设硕果累累。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中医眼科学),四川省第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2个,四川省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核心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

学院现有中医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两个专业,在读学生1565人。中医学专业是第一批四川省品牌专业,有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英语3个专业方向,五年制和七年制两个办学层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四川省第一批特色专业,有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五官、中西医临床医学骨科、中西医临床医学外科、全科医学5个专业方向。

学院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均是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所有二级学科可同时招收科研型和临床型硕、博士研究生。现有博士导师35人,硕士导师 111人,约占全校研究生导师总数的50%。培养了全国第一个中医妇科学博士和中医五官科学博士。目前,学院在读研究生总数675人,占全校总数的50% 以上。

学院科研工作成效显著。现有研究室8个,在研课题141项,包括“十一五”科技支撑重大项目5项,“十五”攻关项目2项,“863”计划项目6 项,教育部博士基金项目2项。“十五”以来科研到位经费1709.9万元。“九五”、“十五”期间,获部省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53项,新药证书、临床批件 14个、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3个,技术成果转让经费1339万元。“十五”期间,共主编、参编教材、教参82部,获省级以上教学改革成果奖9项。

学校附属医院是中国西部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中心,是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拥有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和眼病医疗中心,国家中药临床试验中心和全国唯一的省级(四川省)药品(中药)不良反应中心。医院开放床位686张,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4个、临床建设基地2个,设有名医堂和名医工作室,22个临床科室和46个中医专科专病,9个医技科室。床位使用率年均90%以上,日门诊量最高达3500次。

药学院

药学院(原药学系)成立于1959年,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最早成立的药学院(系),办学层次(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士、专科)全、办学规模大。学院是我国第一个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三次荣获国家级中药学重点学科殊荣的单位。1978年招收了我国第一批中药学硕士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一个中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培养了第一个中药学博士;198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当时全国唯一的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1995年接纳国内第一个中药学博士后科研人员;1996年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基础基地;2003年被批准为教育部中药材标准化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2007年获准成立国家级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部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中心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性有效用研究室与国家理科中药基础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院的中药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院以中药学科为主,兼有药学、工、农等学科渗透协调发展。现有6个本科、3个专科专业及方向,具体为中药学、中药学(中药学基础基地班)、制药工程、药学、药物制剂、植物保护(药用植物方向)、药学(专科)、药物制剂技术(专科)、中药制药技术(专科)。

学院目前有教职工116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4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2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6 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0人,45岁以下中青年(53人)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4人占83%。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药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教育部中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四川省首届教学名师1,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带头人4人。

学院近年来积极改革探索,成果显著。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优秀教材3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四川省精品课程4门;全国首届百名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四川省教学名师1名;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的主要教材、教学辅导书、教学参考书、专著等58部;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五攻关项目和科技部攻关项目等部省级科研项目8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1项;发表教改、科研论文600余篇,被SCI、EI等收录40余篇。

药学院将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学为主体,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支撑点,全面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药学院,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正式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是始建于1986年的针灸系。针灸推拿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78年获得国内首批针灸学硕士授予权,1986年成为迄今为止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针灸推拿学博士授位点。康复治疗学专业于2003年在全国中医院校率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针灸推拿专业于 2005年成为四川省特色品牌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9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65%;有博士导师9人,硕士导师16人;有博士学位获得者14人,硕士13人,博硕士比例达到55%;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厅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四川省名中医3人,霍英东基金优秀教师获得者2人。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以针灸推拿为品牌,针灸英语为特色,康复治疗、医学美容、中医老年为拓展的多专业方向与博士、硕士、七年制、本科、专科多学历层次相结合的办学格局,现有在读本专科学生140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140余名,办学规模、办学质量位居国内同行前茅。。

学院拥有优良的科研条件和雄厚的研究实力。现有国家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仪器设备总值超过800万元,是我国西部地区中医针灸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近5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3 项、国家“十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1项、部省级等课题30 余项,研究经费超过2000万元。相关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医学技术学院

医学技术学院是在原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医学检验系基础上,经过专业、学科及人员调整后于2007年正式成立。学院现有医学检验本科、生物科学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科、医学生物技术专科4个专业,年招生人数近600余人,教职工70余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占1/3。

学院从1963年起招收医学检验专科至今,对医学检验类人才培养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系统的培养方法,有着传统的优势和特色,几十年来为四川及西南地区培养各级检验人才近万名,现已大都成为当地医疗卫生单位的学术带头人或业务骨干。学院从2001年起招收医学生物技术专科,通过分析毕业生所面向的岗位群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着重加强了学生现代医学生物技术操作技能的培养,近几年已为各级生物医药公司、科研机构、医学院校实验室、医院实验室输送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性医学生物技术专门人才。

目前,学院已具有本科、专科两个办学层次,学科门类较全,并拥有一支较高素质的师资梯队,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学院建立了学生标准化实验室及其配套的实验准备室、多媒体互动显微镜实验室、分析测试室、30万级细胞培养室,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酶标仪、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CO2培养箱等中、高档实验设备,教学设施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

近几年,学院申报并获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项。学院为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校际协作会常务理事单位,多人担任全国检验学会委员和《检验医学教育》等杂志编委,20余人次参加卫生部和教育部专科、专升本科规划教材、协编教材编写,其中3人次担任主编、2人次担任副主编。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教学、科研论文40余篇。

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学院注重加强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两方面的训练,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国嘉制药、莱美药业等20余家省内外大中型医院、研究所和药业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实习教学关系,通过临床专业实习实现与岗位的无缝衔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更广泛的认可。近几年普通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接近 100%,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

第二临床医学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成立于2007年,其前身原四川省生殖卫生学院。学院是联合国人口基金的培训中心、人口与发展南南合作伙伴组织培训和合作基地,长期与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健康研究合作。

学院以培养临床医学及生殖健康高、中级医学实用性人才为目标。现设有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及临床医学专科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8人,副教授31人,拥有数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其中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现已形成了以高级职称教师为学科、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学、科研人才梯队,具备较强的本专科教学能力及临床医学、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方面的科研实力。目前已承担国家、省部级、世界卫生组织、人口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多项国家、省部级成果奖。

学院秉承“厚德博学,精思笃行”的校训,注重教学科研并重,突出生殖医学特色,坚持“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让学生得到发展机会,让学生增强发展动力”的素质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建立于1999年,是全国中医院校中最早建立的管理学院。现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点1个,开设有卫生管理研究、卫生经济研究、中医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卫生信息管理等研究方向;本科专业2个,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并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下开设三个方向:医药经营管理方向、医疗保险方向、医院管理方向;同时还开办有卫生信息管理、医药营销专科。目前已经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西南地区中医药管理、营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设有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市场营销、数学与统计、计算机与卫生信息等教研室,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3 人,副教授18人。此外,还聘请10余位校内外兼职教授、副教授、企业家等为我院学生授课。师资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路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中医药院校举办管理类专业的特色,致力于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知识、技术和能力,在医药卫生领域从事医药卫生管理和营销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以此不懈努力探索区别于其他院校相同专业的特色,逐步凝练出“培养创新能力,铸造团队精神”的人才培养特色,并突出“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让学生增强发展动力,让学生得到发展机会”的人才培养理念。

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学生凭着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荣获国家、省、市级“创业大赛”、“社会实践”多种奖励,近年来各专业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好评,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护理学院

护理学院是在学校1960年开办的护理专业基础上于1999年正式组建而成。通过四十多年的办学,现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拥有较为完备的办学条件,具备护理研究生、本科、专科,成人护理本、专科等三个层次五个类型人才的教学培养能力。学院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以及四川省医学院校第二所招收护理研究生的单位,是全国中医高等护理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四川护理学会护理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护理学是学校特色专业、重点学科。

学院现设有院长办公室、党总支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基础护理教研室、临床护理教研室、中医护理教研室,护理实训教学中心等教学管理机构。有一支年富力强,朝气蓬勃,学科梯队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其中硕士生导师4名,教授2名,副教授7人,讲师10人,助教5人。学院主持并承担了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13项,校基金课题12项;获优秀研究成果奖6项,国家专利1项,公开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研究专著1部,主编和参编新世纪中医高等院校第一版护理规划教材8门。

学院现开设普通护理和涉外护理两个专业,在读护理本、专科生3000余人。我们的办学目标是:“突出中西医结合,注重整体护理,强化专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院紧紧围绕办学目标,走中西医结合护理的道路,是护理学院的一大特色;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护理知识和技能和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使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毕业后能从事护理临床、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社区护理和护理管理的中西医结合高级护理人才。学生的综合能力受到用人单位以及实习医院的普遍好评。

学院有丰富的实践基地,学生毕业实习时间为一年。目前主要安排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等,省外有广东、广西、重庆、浙江等。

人文社科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在整合学校原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思想理论学科的基础上,于2006年5月正式成立。

人文社科学院是一个团结合作、充满活力、严谨求实、锐意创新的年轻学院。学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培养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的对外交流、心理咨询及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学院在承担全校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担负着对外汉语本科、应用心理学本科、心理咨询专科、旅游管理专科学生的培育工作。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招收并培养中国特色医学伦理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学方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4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5人,具有硕士学位1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2人,讲师10人,助教12人。另有兼职教师18人。学院下设哲学、法学、政治学、心理学、对外汉语、中国传统文化、旅游学七个教研室。

建院以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17项,校级课题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7部;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市厅级和校级奖励。在提升科研水平同时,学院非常重视教学工作,突出专业建设。除开设专业课和公共课外,还配套开设了30多门人文社科系列的选修课程。

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正以崭新的姿态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本着“以人为本,以文育人”的理念,继续强化人才质量、师资队伍、学术科研等育人条件和环境建设,促进学院整体发展。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成立于2007年,其前身为学校体育部。现下设学院办公室、公体课教研室、专业课教研室、传统保健体育教研室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心,主要负责全校学生的公共体育课和校园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实施学校高水平运动代表队的训练、竞赛工作,同时,负责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传统保健体育方向)的大部分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

学院现有教师23人,副教授9人,讲师6 人,助教8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5人,高级职称人数占全体教师的41.6%。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学院师资队伍职称、年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较为完备,体育运动训练教学特色鲜明。相信在党的十七大春风的沐浴下,在祖国传统保健底蕴的熏陶下,经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体育学院一定能抓住发展新机遇,开创学院新面貌。

外语学院

外语学院成立于2007年9月,前身为国际教育学院和人文社科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1人,外聘教师13人,有 3位来自英国、美国、日本的外籍教师负责口语、听力、英美文化等课程的讲授。学院现设有1个英语本科专业(中医药翻译方向)、2个外语专科专业(应用英语和应用日语)。

学院学生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全国公共英语四六级过级率达95%以上,英语专业四级过级率达80%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过级率。代表学校参加2006年和2007年的“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荣获“杰出团队奖”和“个人杰出贡献奖”,受到了组委会及其他高校师生的高度赞扬。

学院主办的英语晚会、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大赛、英语手抄报比赛等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英语活动,极大提高了全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院师生员工将本着“秉厚德校训,扬外语新风”的理念,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祖国传统医学这片沃土上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现代复合型外语人才。

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其前身为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卫生事业管理系,成立于1983年,1984年开始招收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专科班学员,1987年以后又相继增设卫生事业财会,妇幼卫生管理、妇幼卫生、卫生信息管理、卫生监督等专业,为四川省及其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从事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2006年6月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并校后原卫生事业管理系经过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成立了公共卫生学院。

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四川,面向全国,以培养合格的公共卫生事业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为己任。 学院现有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和医学营养、公共卫生管理(卫生监督)、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4个专科专业。

学院现设有预防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卫生法学与监督、营养学、食品科学等教研室,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有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校内兼职教师10余名。师资队伍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全院教职员工将秉承“厚德、博学、精思、笃行”的校训,坚持“严谨、笃实、求源、创新”的学院精神,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搭建公共卫生专业平台,突出营养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专业特色,加强医、农、理、工各学科的融合,注重“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让学生增强发展动力,让学生得到发展机会”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性的公众健康卫士。

民族医药学院

民族医药学院是在学校原民族医药研究所、藏医专业等科研教学分散型单元的基础上,于2007年新成立的学院,是全国中医院校中第一个综合型的民族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门机构。

学院自成立以来,以建设特色突出、国内一流的民族医药学院为目标,以本、专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以藏医药教育为基础,民族医学学科建设为突破,建设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教学型学院。学院现拥有民族医学博士点、四川省高校“民族医学”重点学科和“民族医药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学院结合四川、西部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将西部地区民族医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在继承发掘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与继承、民族药资源调查与可持续研究、民族药质量标准化研究、民族药药效筛选与新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现承担国家级课题11项,部省级等科研项目15项,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现了5项“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方面的突破,并连续两年保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标项目。我院的民族医药研究水平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学院在保持藏医学本、专科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新办藏药学本科专业,基本形成较完整的现代藏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拥有藏医学、藏药学2个本科专业,以培养具有藏医药特点的现代藏医药人才为目标。

学院是科技部“十一.五”国家规划民族医药发展及四川省民族医药发展规划负责起草单位。拥有一批专兼职的民族医药科研、教学的专家教授和博士人才队伍,其中有民族医学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成都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藏药评审专家张艺研究员;从事藏药资源研究的博士生导师陈志(兼职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蒙医学理论与临床研究的国内第一位民族医学博士后包纳日斯(蒙古族)教授,以及我校藏医学硕士生导师、国家级著名藏医专家阿嘎?旦科藏医主任医师以及长期从事民族医药教育的硕士生导师祝捷副教授等。

国际教育学院

在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与教育蓬勃发展之时,学校于2000年建立国际教育学院,是一个集教学、管理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重要单位。

为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学院确立了以开展对外教育为中心,采取多层次、国际化的互动参与办学模式;在依托学校中医药特色学科、人才和临床教学基地的优势,大力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和传播;通过教育资源的互补共享等多种方式和渠道,积极探索“以学生交流为手段,全面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之路,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他们临床与教学经验丰富,了解国际中医药、针灸发展状况,把握境外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要求。学校的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和临床基地,也是学院开展对外教育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

学院主要负责招收及培养外国留学生,台港澳华侨学生,设有预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多个学历教育层次及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项目。每年保持有来自美、德、法、挪威、葡萄牙、瑞奥地利、以色列、新加坡、韩国、日本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境外学生300余人次。同时,学院积极推动开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与国外高校合作,促进我校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交换学习等项目。

学院立志与国外高校、中医药组织和机构更加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为实现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成人教育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其前身为学校函授部,1994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更为现名。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已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多专业、多形式的办学体系,是 “四川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四川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成人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学院在办学方向上坚持以提高在职医药人员业务素质和学历结构为根本,为基层及农村培养“招得来、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医药应用型人才。学院多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了2万余名中医药人员,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坚持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并举,业余教育与脱产教育共存的教育发展模式。在专业拓展上主动适应市场需要开办了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学、中药学、药学、应用药学、藏医学、医药经营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英语、保健体育、市场营销等专业。办学层次涵盖了本科(高起本、专升本)、专科及乡村医生大专班等。

学院常年开展中医药人才培训工作,开展了国家项目、省级项目 “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 “中医院专科专病骨干培训”、“中医经典著作高级师资和行业培训”、医药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等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

学院坚持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并重,加强质量监控,实行教考分离,主要课程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教学质量高,办学声誉好。

上一篇:皖南医学报级别

下一篇:推进技术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