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方杂志主编
前南方杂志主编
有《南方日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农村报》、《南都周刊》、《风尚周报》、《理财周报》、《新京报》、《西江日报》、《南方月刊》;
《城市画报》、《名牌》、《南方人物周刊》、《21世纪商业评论》、《商旅周刊》、南方网、南方报业网、奥一网、凯迪网、番茄网等。
1、《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1949年10月23日创刊于广州,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的旗舰媒体,1955年,华南分局撤销,中共广东省委成立, 《南方日报》成为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
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广东省报业一直担当龙头的角色。特别是近10年来,南方日报以基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确立华南地区主流政经媒体地位,拥有以行政人员、商人和专业人士为主体的读者群,成为广东唯一主打高关端读者群的商品位大报。
2、《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
以“关注民生,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为己责;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寓思想教育于谈天说地之中。
3、《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所属系列报之一,正式创刊于1997年,主打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全面覆盖汕头、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江门等地区,并在香港、澳门公开发行,是面向珠三角地区主流人群所创办的综合类日报。
《南方都市报》作为南中国一份旗帜性媒体,南方都市报拒绝平庸,追求卓越,体现出了难得的传媒责任感和行动力。
在新闻报道上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其时评版成为中国媒体舆论一面旗帜。经营上,以娴熟到位的营销策划,精耕细作的服务态度见长。
4、《新京报》
《新京报》是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综合类大型城市日报,于2003年11月11日正式创刊。
《新京报》是中国第一次两个党报报业集团合作办报,是中国第一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跨地区经营的报纸,是一份高度密集覆盖北京市场的强势新主流纸质媒体。
2011年9月1日,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京报社由中央媒体单位划归北京市管理。
5、南方报业网
南方报业网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官方网站,是由《南方日报》及其创办的系列报刊发展而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前身为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于1998年5月18日正式挂牌运作。
2005年7月18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更名后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一方面强化了“南方”以文化为脉络,由报刊向多媒体发展,形成品牌集群和人才集群,在创业中持续创新的传统;
另一方面确立了“南方”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传媒集团公司,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在改革中加速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现成为中国媒体跨地域经营的典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方报系
林楚方的人物简介
林楚方,《看天下》杂志前执行主编,《南方周末》前高级编辑,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北京采访中心前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曾任职天津市纪检委。2011年,林楚方先生开始参与《壹读iRead》杂志的筹备,2012年参与壹读传媒的组建,并担任壹读传媒总裁、出品人,兼主编,壹读传媒主打“轻幽默有情趣”,壹读传媒相继推出杂志、音频、视频等传媒产品。2015年出任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今日头条)副总裁。2000年辞去公职进入传媒界。2002年应聘担任《南方周末》时政记者。当时的时政报道主要是以新华体模式呈现,2004年,应聘担任《瞭望东方周刊》北京采访中心主任,主持该刊时政报道。2006年中重返《南方周末》主持该报时政报道,完成了《南方周末》时政报道采访模式从政治外围到政治核心层的转变。其任职期间主持编辑的“高官访谈”栏目别具一格,下面三篇是重要代表。2011年年初在微博上宣布辞去《看天下》杂志前执行主编职务。 2015年20日,在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暨“两美温州”采风活动上,著名媒体人、《今日头条》副总裁林楚方发表主旨演讲,并接受了记者采访。
2005年《南方周末》集体辞职事件。《南方周末》一些编辑和记者对于薪酬和新任主编的作风等问题产生不
关于《南方周末》报资深记者集体辞职事件
曾经喜欢的一份报纸,读书那时觉得她很贵,也舍得买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一周前珠海开了全体会议后,因对新任主编,南方集团派来的向熹独裁作风不满,《南方周末》十名左右资深记者向报社递交辞
职报告。
这些记者是《南方周末》辉煌时代仅存的一批人马,知情者相信,随他们的出走,饱受弹压,苦难深重的南方周末,将沦为一张普通的小报。一位辞职者说:“我们
是雅典的公民,但现在是斯巴达人的臣民。”
《南方周末》城市版主编陈菊红,头版编辑方三文,消费广场主编曹西洪已经递交辞职报告,记者李玉宵,杨海鹏,翟明磊,贾明,朱强,杜卫东,甄茜,江华,贾明,周浩已经明确离职意向。
都是向熹惹的祸。
让一个在体制外毫无经验的干部,负责一个体制外的媒体,这是《南方日报》集团领导用人的失策。向熹此人纸上谈兵可以,但为人浮夸,不够坦诚,《南方周
末》的城市版投入大,收益小,挤压原版面的广告资源,是典型的样板工程。向熹曾在三年前欲到《南方周末》当记者,为江艺平所拒,理由是向熹与南报记者气质
上有差异。《南方日报》的老人都会记得几年前的“七一晚会”,向熹朗诵一歌颂党的诗,未罢居然泣不成声,给人以大伪之徒的感觉。他那一套在体制内行得通,
但在《南方周末》行不通。除非对南报彻底换血。问题是南报彻底换了血,魂魄将不复存在。
南报的内部冲突,实际上
是体制内外两种文化的冲突。这次事件中,率先倒戈一击的是上海记者站的两个记者,杨海鹏和翟明垒,他们批评南报新任领导在内部事务中起码的知情权,居然对
记者降薪一半这种大事,事先不沟通,事后不解释。在上海站对此质询时,也不予理会。按党报传统,这种事无须多解释;但按《南方周末》的传统,碰到如此大
事,领导层会对大家说明,寻求谅解。向熹年纪虽轻,但一直深受体制内文化的浸润,自然不知南报的“理路”,把权力的分量看得太重,而轻视下层的反应。在翟
杨公开批评后,南报资深编辑曹西弘深受刺激,此人一向在周末有清誉,在能力操守上无可指责,他的行动是上书《南方日报》老总,要求撤换能力及理念无法与
《南方周末》报契合的向熹。但《南方日报》处理此事者,主观臆断曹是“非组织活动”,要求曹及附议的翟明垒,杨海鹏道歉,遂使人们对《南方日报》彻底绝
望。询问他们的人揣测,他们是想把向熹拉下马,背后有《南方周末》前领导的主使。但事实上,他们没有证据,甚至在三人(翟杨的信是给曹的私信)的信中,观
点也有很大差异,罗织罪名非常困难。何况以私人信件治人处分,于理于法不通,遂使向熹步入僵局。处分难,大家会不服;不处分也难
领导威信自然扫地,他的强权会被瓦解。但让他道歉,以向熹的自负,他是不能错的。于是,因为此三人(俱为记者中的憨货)而拉开的伤口,就不会愈合,南方周
末就只有失血了。对《南方日报》来说,调换向熹恐怕是最得人心的选择。向熹与《南方周末》的记者,本不是同类,硬凑在一起,冲突不可避免。即便当局者,也
不会想到记者们的反应会这么快,如不及时处置,《南方周末》几个月精华尽去,不是什么假设。
《南方日报》的自
信,在于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投奔
在去年最受大学毕业生欢迎的中国境内企业中,《南方日报》排行三十六位。因此,他们对那些《南方周末》主张自身权力的资深记者编辑,态度简慢。虽然他们理
应知道,南方报业集团的荣誉,很大程度是由这些合同制记者编辑创造的。在总体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他们更多会顾及内部职工的利益和保障,《南方周末》的
合同制记者(多是广东以外投奔南报的一流人才),人均收入十几万的高成本,在南方报业集团中,遂成众矢之的。在强敌已灭(《羊城晚报》境遇不佳,《广州日
报》因为领导层腐败案元气大伤),狡兔死走狗烹,也是一个必然选择。降低劳动成本,招揽起薪底的新人,或许成了一个大的方向。向熹只是忠实执行命令者,这
场风波的背后,《南方日报》的经济环境和广州媒体的竞争减弱,恐怕是个重要原因。
任何报纸都有她的生命周期。
《南方周末》红了十几年,对中国的报纸已经是奇迹了。今年全国广告爆跌,广东媒体更是惨不忍睹。《南方周末》虽然有足够财力,维持原有薪酬标准,问题是
她有赡养父母责任,而且要求发展
如城市版,要大量投入。这就为她布置了重重障碍。向熹一手策划的城市版,定位不准,格调与《南方周末》读者期望距离很大,也为他的被攻击制造了口实。向熹
理应明白,他不是沈颢,不是程益中,也不是刘洲伟,即便龚小跃,李戎,连清川,也胜他好几分。一位南方周末的大姐说,以向熹的判断力,写作采访能力,如果
参加南报公开招考,十有八九不会被录用,他如何能让《南方周末》的记者心服呢?她评价向氏用了“味道不对”四个字。如果用GOOGLE搜向熹的文章,难有
一篇符合《南方周末》的标准。
《南方周末》最近在珠海开会,新任主编向熹在会上公布了一个决定,让一些周末老记
者倒吸一口凉气。向熹说:由于近期网络上对本报不实攻击很多,为保护《南方周末》品牌,命令新组建的“品牌工作室”收集网上文章,对恶意批评,将组织以
“网友”身份回击。记者们对这种愚蠢的做法议论纷纷。如何界定“恶意”和“善意”?一张大报,有些恶意批评,也属平常,何必在意?何必专门安排人手,鬼鬼
祟祟搞匿名“回应”? 这与“网特”何异?
《西祠胡同》斑竹“牛吃草”,五个月前已归化《南方周末》,在进入南报后,他被要求控制那些对《南方周末》批评的帖子,这令他十分难堪。
《南方周末》的记者队伍不稳定,近期又遇大规模出走。向熹的无知和独裁,使《南方周末》处境岌岌可危。钳制网上非议,是他粉饰太平工程的一部分。
SB,这是记者们对这位从某报空降到《南方周末》的年轻主编的评价。
但向熹对他的这个“愚不可及”之举,好象甚为得意。
“如果网上到处都是《南方周末》的赞美诗,小心,也许是向熹和他手下的创作。如果匿名答辩做得出,以读者名义赞美,也是可以预期的。”一位与向
熹相熟的《南方日报》人士说。他还记起在某次“七一晚会”,作为新人的向熹曾当众朗诵了一首歌颂党的长诗,未罢,即被泪水遮住面孔。“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
表演。但我实在无法想象他对党的深情。”
江艺平,钱刚,向熹,陈菊红,方三文,曹西洪,李玉宵,杨海鹏,翟明
磊,贾明,朱强,杜卫东,甄茜,江华,贾明,周浩。数数正好十六头,看来是有关部门提前预祝了。面对整个事件,《南方周末》目前的克制令人尊敬。他们完全
可以以捏造事实、人身攻击为名进入法律程序。但他们至今仍没有。两相对比,这两天已经说明了是品格而不是态度的魅力,更让人信服。
《南方周末》从独裁主编向熹到任后内部发生的人事动荡——
毛哲趁机进入《南方周末》赶走陈明洋担任主管新闻部的副主编;
经济部主任冯启若辞职;
《南方周末》城市版主任陈菊红已去美国哈佛大学学习;
谢方伟担任即将出炉的《新知时报》副主编;
专栏编辑拉家渡干脆回家休养,传闻去《羊城晚报?新闻周刊》担任编务总监;
头版编辑方三文、消费广场编辑曹西洪、城市版编辑甄茜已经递交辞职报告;
记者李玉宵,杨海鹏,翟明磊,贾明,朱强,杜卫东,江华,贾明,周浩已经明确离职意向……
一位辞职者说:“我们是雅典的公民,但现在是斯巴达人的臣民。”
希望那个能帮助到你
周帆的简介
1964年出生于江西省鄱阳湖南岸——江西省余干县古埠镇。1994年下海到东莞,先后涉猎服装、家电(太阳能)、贸易、房地产、装饰材料、日用化工、化妆品、新闻、文学等10余个行业。先后担任5家产值十亿以上的大型集团总裁,系《南方日报·南方楼市》首任主编(创始人)、《房地产导刊》杂志创办总策划人、广东南方电视台“南方楼市电视杂志”首任主编。1998年进入广州,正式从事新闻工作。担任《南方日报·南方楼市》主编期间,首次将专业媒体服务定位由传统的内向型(服务业内)转为外向型(服务消费者),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完成了省级党报由严肃呆板到轻松活泼之编采风格的成功转变。开设的栏目“南方房地产名家沙龙”成了房地产名家交流的园地,并且每期的主题都具有一定高度,普遍性、典型性很强,这不仅仅是报纸的一个专栏,还是一种会议、一种交流机制,定期在南方日报大楼三楼会议室召开,首创栏目会议化模式,其编采模式为全国传媒所效仿。“南方楼市现象”一时间风靡全国,成为传媒学习的榜样,北京、江苏、广西、深圳、东北等国家和省市级传媒都纷纷飞到广州向《南方楼市》取经。1999年在周帆的策划和运作下,《南方楼市》主持成立了全国第一大房地产联盟板块——广州粤垦路板块联盟,将房地产开发第一次引向了板块协同运作的高度,改写了竞争观念,倡导了无输家的共赢式竞争模式。《南方楼市》的成功,对中国传媒经营思路的转变和房地产业起到了深远影响。同时,周帆还一手策划了出了首开全国先河的“明星楼盘评选大赛”、“购房俱乐部”和“周末购房直通车”,此后明星楼盘评选迅速风行全国,购房俱乐部和购房直通车的成功策划运作,是对媒体服务意识的一次历史性重大变革,至今仅明星楼盘评选一项,给全国上千家新闻媒体每年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以亿为单位计算。对推动房地产业和传媒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000年离开新闻行业,在广州组建海言创新顾问机构,后改名为左右地产顾问机构,从事咨询业,成功为数百家企业做过咨询顾问,在探索企业经营的实践经验过程中,潜心理论研究,写出了30余部总计3000多万字的宏篇巨著,许多书籍连续几年成为全国畅销书。尤其在房地产界,其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称冠全国。他的著作仅在房地产界就影响了数百万从业人员。其研究创立的十余项理论学说,对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功不可没。期间在香港、人民大会堂、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大中型企业及全国各高峰会做了数百场演讲与培训。周帆先生一直致力于研究区域经济(城市经营)与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技巧。擅长企业全盘统筹经营管理,具有较高的战略思想水平、资源整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宏观、中观和微观策划能力。
南方周末 主编被判刑
1980年代
在创刊时,中国大陆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新闻界也在不断尝试着突破旧有媒体的模式.《南方周末》的出现让人们有了一种新的读报选择.从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中国大陆出现了多份以经济、文化等内容为主的周刊报纸,其中也包括一些模仿《南方周末》的.这让中国大陆的新闻界出现了传统政治报纸之外的新的媒体.
[编辑] 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
1990年代中期,伴随着中国大陆的媒体舆论监督的逐渐活跃,很多媒体都开设了舆论监督类的栏目.《南方周末》较早地开设了专门版面用于舆论监督.此后《南方周末》的舆论监督成为报纸主打内容之一.人们一般认为快速、客观、关注社会底层是《南方周末》舆论监督内容的主要特色.
由于中国大陆的新闻监管较为严格,媒体舆论监督的稿件有时会被主管部门勒令停止刊发.《南方周末》的一些舆论监督类稿件也曾被勒令停止刊发或刊发后遭到批评,有时当事人(记者、责任编辑)也会遭到批评,有的较为严重的会被辞退.所以人们认为《南方周末》的舆论监督力度可能存在着弱化的趋势.而这又造成它逐渐丧失了一部分读者.
[编辑] 2005年《南方周末》集体辞职事件
据称《南方周末》一些编辑和记者对于薪酬和新任主编的作风等问题产生不满,与报社发生冲突,最后导致集体辞职.涉及的编辑记者中有一部分为《南方周末》的资深成员.据称,此前也有过几次报社成员的辞职事件,但都规模较小.此事件最早于(2002年)通过西祠胡同“记者的家”发布,许多具体细节外部无法得知.在随后几年中,此事被多次重新在各个网上论坛转载.由于原文中并无标注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因此被转载时,大多被当作当时发生的新闻.
2005年9月1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法律事务部在互联网上发表声明,称这是一起“被人有目的地在互联网上广为散布”的虚假消息,对事情辟谣.声明中称这一消息最早出现在三年前,并披露了消息中提到人员的去向.并称将保留对侵权行为的一切法律权利.声明中对于其他一些消息作出澄清.
[编辑] 《2007年度盛典》事件
2008年1月19日下午,报社在北京八一剧场举办“致敬二〇〇七——南方周末年度盛典”晚会,《炎黄春秋》杂志原获多个媒体共同评得之“中国媒体最高致敬奖”第一名,报社还特意邀请该刊总编辑杜导正代表刊物上台领奖,但于当天颁奖前,报社高层收到自称来自中共中央宣传部某局某人(没报名字)致电称他们不同意该刊获此奖项,并称所安排之程序与相关录象镜头必需删掉.而报社亦问准杜导正的意见后,按此指示.
[编辑] 2009年奥巴马访华专访
奥巴马写给南周及其读者的信奥巴马在2009年11月访华期间,于11月18日上午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接受了南方周末总编辑向熹、记者张哲的独家专访[1].原本奥巴马不准备接受中国媒体采访,并婉拒了央视的采访,这次专访是奥巴马在抵京后临时决定的[2].见报的稿件过于平淡,回避了人权、言论自由等敏感问题,被认为是受到了中国当局的打压[3][4],南方周末用两个半版新闻界里“开天窗”式广告作无声抗议[1][3][5].报纸出版后,中共中央宣传部下达禁令,要求各媒体不得转载此次专访内容[6][7][8].事后总编向熹被降职[9].奥巴马在访问后致函周刊和读者,写到:
“ To the Southern Weekly and its readers
致南方周末及其读者
I look forward to continuing the ties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我希望继续维护我们两国间的关系
and congratulate you for contributing to the analysis and flow of vital political information.
并祝贺你们在分析及传递关键政治信息上的贡献
An educated citizenry is the key to an effective government,
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是政府高成效施政的关键
and a free press contributes to that well-informed citizenry.
而自由传媒,就对公民见识,贡献良多
”
—奥巴马
[编辑] 有影响的报道
随着《南方周末》面向全部中国大陆地区发行,在一些城市建立记者站,报道范围扩大到广东省以外,并且在一些城市同步印刷,《南方周末》逐渐有了更广泛的读者群.一些报道能够引起全国的关注.其中封面报道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
牟其中其人其骗 1999年1月29日
克拉玛依——浴火重生的面孔 2000年1月7日
我们的粮食 我们的未来(旱灾特刊) 2000年5月26日
三位诺贝尔奖科学家指斥中国核酸营养品 2001年2月22日
张君案检讨 2001年4月19日
苏共亡党十年祭 2001年8月16日
千里追踪希望工程假信 2001年11月29日
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2005年8月
奥巴马独家专访 2009年11月19日
上一篇:男人装最新杂志
下一篇:煤炭学报英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