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水产饲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12 08:36

水产饲料学论文

水产的杂志有科学养鱼,渔业致富指南,内陆水产,淡水渔业,水利渔业,水产科学,水产科技,齐鲁渔业,中国水产,水产科技情报,科学养鱼、内陆水产,水产科学等35种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的营养饲料与生理系

营养饲料与生理系的发展是伴随着我校水产养殖学科的发展而逐步沿革发展而来的。该系成立于2007年1月,主要从事和开展水产养殖动物生理、营养需求、饲料开发与应用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科技服务。 营养与饲料与生理系的沿革和发展主要经历如下阶段(一)、发展阶段1952年以前,我国水产教育体系中尚无鱼类生理学和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相关课程,随着全国水产教育形势的发展, 1956年我校生理课被定为基础课程,并编写了教学大纲。,1960年我校王义强老师组织主编了我校第一本《鱼类生理学》教材,以后在1990年由王义强先生又主编了《鱼类生理学》全国统编教材。 1992年,由我校赵维信老师还主编出版了全国农林高等专科学校的《鱼类生理学》教材。目前,由魏华教授主编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鱼类生理学》。我校198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鱼类生理学的硕士研究生,这在水产院校是最早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单位之一。1986年开始由王道尊为淡水渔业和海水养殖专业本科生开出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课程,1994年初农业部组织编写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通用教材——《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王道尊副主编。1995年周洪琪为研究生开出“水产动物营养学”,为了进一步提高培养研究生的质量,2000年以后,陈乃松开设“水产饲料学”,黄旭雄开设“生物饵料学”,殷肇君开设了水产“饲料加工工艺学”,冷向军将开设“饲料毒物学及水产品安全学”,周洪琪将开设“饲料质量检验”。2006年以后,成永旭教授同时为本科和研究生开设了《水产动物营养繁殖学》课程。1988年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建立水产养殖学博士点,2000年开始招收营养饲料博士研究生。周洪琪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二)营养饲料与生理系的成立2007年根据学院学科整合和调整,将原来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教研室和生理教研室进行合并,于2007年1月,组建了生命学院营养饲料与生理系。系现有教职工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还有两人为在读博士。平均年龄40岁左右。现今营养饲料生理系(系主任 成永旭,付系主任 黄旭雄)有两个教研室,即营养饲料与生理教研室( 室主任:陈乃松,付主任 华雪铭),生理教研室(主任 曲宪成)和正在筹建的上海水产大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所。周洪琪教授为本系的总顾问。 我校水产养殖是国家级重点学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水产养殖呼唤高效生态的健康养殖,这一发展趋势决定了营养饲料与生理系在水产养殖学科的重要地位。其原因:(1)水产动物饲料日益成为水产养殖发展的第一要素。水产养殖中最重要地技术要素为四大要素:水,种,饵,病。水是前提,种是载体,饵是物质基础,水产生产的第一要素。(2)我国水产饲料发展和现状决定了其科研教学的重要性。饲料工业发展促进养殖水平提高,但仍需发展。学校和学院在水产养殖学科的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方案中,对营养饲料与生理系的发展已形成共识,认为本系教科研平台的建设和团队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水产养殖国家级重点学科发展的水平,特别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营养饲料与生理系应活跃在我校产学研发展的前沿。 主要科研方向和相关情况(见下表)表:营养饲料与生理系科研优势方向发表文章和科研项目统计   发表论文数 科研课题数 备注 营养饲料与免疫方向 180余篇 40 早期青鱼,后期鱼虾 生殖与内分泌 100余篇 20个 早期鱼,后期虾蟹 营养繁殖学 80余篇 25个 主要集中蟹类 1、办好本科专业和研究生教育2、建好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拟保持和形成如下三个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1)配合饲料研究团队2)营养繁殖学研究团队3)生理和内分泌干扰素研究团队3、搭好科技平台,促进产学研发展根据营养饲料学科的特点,在营养生理系层面上重点建设“两个研究实验室”和“一个转化服务平台”,即 饲料分析与检测实验室, 饲料机械与加工实验室和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所。4、凝聚科研方向,多出科技成果 目标重点凝聚在蟹类研究方面,兼顾虾和鱼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两只蟹,两条虾,两条鱼”,力争通过集成申报大项目,在3~5年内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两只蟹:三疣梭子蟹,中华绒螯蟹两条虾:克氏原螯虾,日本沼虾两条鱼:鳗鲡(黄鳝),银鲳

水产学的研究进展

研究了网箱养鱼的污染物输出特征,建立了污染物输出量评估模型。揭示了浅海贝类筏式养殖系统的自身污染机制。查清了大型海藻、有机降解菌、滤食性贝类和刺参在养殖系统中生态作用。研究了多种围栏生态防病模式,建立了以高位水池养虾为代表的4种对虾健康养殖模式和3种优化扇贝养殖环境的生态调控模式等。海水鱼类养殖基本形成“海陆接力”、“工厂与池塘接力”和“南有网箱,北有工厂化”的新格局。研究出了适合中国海域特点的四种类型抗风浪网箱,攻克了网箱高密度养殖关键技术,自行研制开发了多功能的抗风浪网箱设备。以大菱鲆为主导产业的工厂化带动了中国北方鱼类养殖的发展。鳗鲡的催产率提高到90%以上。实现了大鲵全人工繁殖。史氏鲟实现全人工繁殖及全雌化培育。建立了石斑鱼规模化人工育苗的技术和工艺流程。首次实现了哲罗、细鳞全人工繁殖和稚鱼摄食人工饲料的规模化培育。河蟹的养殖突破高寒地区的禁区,推进到黑龙江的全境。建立了罗氏沼虾无公害生态养殖示范区,建立了栉孔扇贝秋苗繁育技术、完善了贝藻、贝蟹多元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了对虾养殖中其他宿主在病毒病传播中的作用,建立了对虾综合防病健康养殖模式。完善了以青蛤为代表的底栖滩涂贝类工厂化育苗及大规格苗种生产技术,建立了适应于南北方不同气候和环境特点的对虾工厂化无公害养殖模式。 对中国已有的主要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需要进行完善和深入研究。其中淡水养殖品种主要包括草鱼、鲫鱼、罗非鱼、河蟹等,海水包括大黄鱼、鲈鱼、军曹鱼、石斑鱼、笛鲷、黑鲷、皱纹盘鲍、凡纳滨对虾等。已研制或通过引进技术生产了一批渔用饲料添加剂及预混料。对营养素的中间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保障商品鱼质量安全的饲料添加剂和相关外源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植物蛋白源(豆粕、菜籽粕、棉籽粕、木薯粉等)、动物蛋白源(肉骨粉、鸡肉粉等畜禽副产品)替代鱼粉,植物油替代鱼油研究成果显著。研究了不同的植酸、凝集素、皂甙、异黄酮等抗营养因子对养殖鱼类生长、饲料利用率和营养素代谢的影响。开发了一系列中草药添加剂、促生长剂、各种酶制剂等。研究了饲料中营养和非营养型添加剂对养殖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高效的免疫增强剂,用于替代抗生素。把无公害饲料生产的思路和技术(GMP)引进中国的水产饲料生产和水产养殖,通过无公害饲料配方的研制,达到养殖对水体低污染,对环境无公害。 中国在开发应用生物技术方面,有一些人才,但开展原创性研究的人才还比较缺乏。水产生物技术领域的组织机构、学术机构不够健全,缺乏水产生物技术学术交流的稳定平台。国内水产生物技术领域的大项目还相对较少,资助强度不大,且较分散、不系统。功能基因、分子标记、基因打靶等研究落后,基因工程疫苗研制方面差距较大。中国是水产动物种质资源大国,在种子库方面投入较多,但由于人为活动和资源环境的恶化,种质资源的保护水水平相对较低,系统研究种质资源保护的机构少,国家投入的研究费用也较少。中国养殖鱼类的“品种”多,且来源复杂,但人工选育的良种较少,主要养殖对象多为野生种。且由于研究与生产单位对养殖对象遗传保护重视的程度不够,致使中国养殖鱼类“品种”普遍存在近亲交配和种质退化的现象。在选育种理论方面,对“品种”的异质性认识不够。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水产养殖业尤其是工厂化养殖过程所用的设施条件还不够完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够高,水处理设备落后,基本为流水式开放系统。中国传统的养殖技术还处于经验性的把握,未能给规模化、集约化以及数字化控制提供基础数据。由于中国养殖品种多元化,营养学研究往往缺乏系统性,配方的科学依据也不充足。中国饲料机械、饲料设备的质量和规模均相对落后,且饲料厂所需的成套设备生产能力欠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方面的人才更是匮乏,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与国外相比也相对落后。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养殖制约了饲料工业的发展。国家对于水产饲料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水产动物疾病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基础较差。主要表现在:①病原体致病机理盲点太多。②免疫学应用基础较差。③病理学底子太薄。④技术力量薄弱。 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养殖工程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着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业化的技术水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养殖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捕捞工程技术相比差距显著,主要体现在远洋渔业几乎所有的装备方面,以及近海渔业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节能技术和选择性捕捞技术等方面。这两年中国水产品低温冷链虽有了较大发展,但设施比较简陋,温度单一,过程监控差,管理水平也较低。中国水产冷库(制冰厂)设备陈旧,库温达不到工艺要求,不能适应水产外贸出口和冻结工艺发展的需要。中国专业从事水产制冷技术的研究机构和技术人员相对较少,对水产品冷冻加工工艺过程缺乏深入研究。 中国水产品安全特别是药物残留或是检测技术水平较低,或是尚未建立确定统一的检测方法,致使水产品的国际贸易处于被动地位。中国水产质量安全标准中的技术要求与国际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对信息技术和渔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总体规划和远景目标,发展方向不明确,各自为政。缺乏把信息技术作为生产力中一个重要要素进行系统组织、设计和研究;研究力量和研究目标分散,信息技术对渔业产业革命性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现代渔业已成为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高度集中的行业,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使其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提高。必须加强渔业科技进步,导入、融合现代技术,发展设施渔业,降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提高渔业的资源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引领和支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渔业发展。在当前中国水生资源衰退、水域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应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高产高效型渔业,推动渔业经济增长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还写什么,求助?

我也不清楚你熟悉那些方面的,或者你想写那些方面的都不太清楚。
给你些选题你自己参考参考下。
影响毕节地区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对策的研究 香鱼幼鱼饲料蛋白需要及膨化加工的研究 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刺参幼参饲料原料选择与蛋白质营养需求的研究 饲料蛋白质、脂肪水平与投喂频率对大黄鱼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中国饲料安全现状分析及监督管理策略 C饲料公司进入油脂业的模式及运作研究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饲料品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大黄鱼膨化饲料溶失率及对水环境中氮、磷含量的影响 荆州地区猪场饲料真菌的调查 中华鳖对低蛋白和红鱼粉饲料利用的研究 影响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对策的研究 斑节对虾饲料鱼粉替代研究及商品饲料环境安全性评价 基于作业与标准的饲料行业成本管理 山羊饲料养分瘤胃降解规律的研究 中国奶牛饲料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饲料企业产品质量控制 不同能量饲料的组成差异及瘤胃降解特性的比较研究 饲料中脂肪与蛋白质水平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非特异性免疫和血液学的影响 山羊常用饲料瘤胃降解率的研究 黄颡鱼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能量、钙、磷和脂肪酸需要量 家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的研究 我国饲料粮消耗现状分析与猪、鸡饲料粮需求预测 小鼠不同发育阶段饲喂高能饲料对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半滑舌鳎和漠斑牙鲆饲料性能的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的科研动态

主要研究方向:1、水产动物病害学 主要研究水产养殖动物各种疾病的病理学及诊断、防治技术,特别是原生动物和病毒的病理及防治技术。2、水产养殖生态学 主要研究水产养殖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水产养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水质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海水养殖业的系统生态学理论。3、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主要研究水产养殖动物的消化与吸收生理,营养物质需要,提高效率和减少污染的饲料与添加剂的配方技术与加工工艺。4、水产动物繁殖生物学及养殖技术 主要研究鱼、虾、贝类的性腺发育、受精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及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及养成技术。5、水产遗传育种学 主要研究水产资源遗传多样性,水产养殖对象的新技术育种,特别是多倍体育种技术。2000年至今共完成科研项目60多个,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个,国家863项目及九五攻关课题5个,国家攀登计划B专题3个,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其中教学奖2项)。目前承担科研课题33个,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课题5个。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70多篇,出版教材及学术专著16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次。

上一篇:农村城镇化论文

下一篇:半月谈杂志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