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地理学报app

发布时间:2023-12-10 10:50

地理学报app

吾喜杂志app,吾喜杂志app提供的地理学报可以看最新期刊。也可以在相关网站订购地理学报邮寄到家看最新期刊。《地理学报》是由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

参考文献

安芷生等.1990.最近2万年中国古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刘东生主编,黄土、第四纪地质全球变化.北京:科学出版社

白润光.1986.泥炭形成水热系数指数,地理学报,(2):168~176

毕慕莹.1992.近40年来华北干旱的特点及成因,叶笃正,黄荣辉主编,旱涝气候研究进展.北京:气象出版社,23~32

陈方吉.1979.北京地区全新世地层及自然环境变化.中国科学,(9):900~907

陈宗宇,张光辉等.1998.华北地下水古环境意义及古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形成的影响.地球学报,4:338~345

程汝楠.1988.应用天然水氢氧同位素示踪水量转换,刘昌明、任鸿遵主编,水量转换.北京:科学出版社,33~50

初朋文.1992.沧州地区浅层淡水及咸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研究.山东地质科技情报,22~27

冯炎.1993.中国江河防洪丛书(海河卷).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关秉钧等.1985.用环境同位素氚、碳-14、碳-13探讨北京地区地下水运动规律.水文地质技术方法,第十二辑,1~6

郭永海等.1996.河北平原京津以南深层地下资源形成规律的研究.地质论评,5:410~415

黄荣辉等.1989.华北降水的年代和年际变化及其对经济影响.北京:科学出版社,95~101

贾毅.1990.河北省城市形成发展因素分析.地理学与国土研究,(3)

孔昭宸等.1990.北京地区距今30000~10000年的植物群发展和气候变迁.植物学报,20:330~338

孔昭寰.1992.植物群的古气候变迁记录.北京:海洋出版社,155~177

孔昭寰等.1982.北京地区10000年以来的植物群发展和气候变化.植物学报,24(2):172~181

孔昭寰等.1990.中国某些地区全新世高温期植被和气候的初步认识.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0(1):99~102

李桂如等.1988.冀中坳陷岩溶水同位素组成及水动力条件.中国岩溶,4:307~311

李君亭.1991.地下水渗流数值模拟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

李克让等.1990.华北平原旱涝气候.北京:科学出版社,80~111,180~182

李世魁等.1988.中国北部半干旱地区农牧气候界限探讨.北京:科学出版社,105~131

李文绮等.1985.河北东部全新世温暖期植被与环境.植物学报,27(6):640~651

梁幼林等.1991.逐步判别分析在恢复气候上的应用.科学通报,(22):1731~1734

刘春蓁等.1991.华北地区水文循环特征.应用气象学报,2(2):289~293

刘存富.1990.地下水14C年龄校正方法——以河北平原为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3:4~8

满志敏等.1991.中国东部近4500年以来气候冷暖分期.北京:海洋出版社,21~35

施雅风等.1989.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366~369

施雅风等.1995.气候变化对西北华北水资源的影响.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16~220,308~310

施雅风等.1996.中国历史气候变化.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5~40

汤仲鑫等.1984.京津冀地区近500年旱涝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童国榜.1988.华北平原第四纪孢粉的数学地质分析.植物学报,30(3)

王恒纯.1991.同位素水文地质概论.北京:地质出版社,45~57

王会昌.1983.一万年来白洋淀的扩张与收缩.地理研究,8~17

王开发等.1978.根据孢粉分析推断上海地区近6000年以来气候变迁.大气科学,(2):139~144

王松海.1987.近5000年来我国中原地区气候在年降水量方面的变迁.中国科学(B辑),(1):104~12

卫克勤,林瑞芬.1994.祁连山敦德冰心氧同位素剖面的新解释.地球化学,3(2)

吴忱.1992.华北平原四万年来自然环境演变.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吴忱等.1989.古运粮河的形成与石家庄地区地理环境演变.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5(1)

吴忱等.1991.华北平原古河道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吴锡浩等.1994.中国全新世气候适宜期东亚季风时空变迁.第四纪研究,1:24~37

吴祥定等.1994.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环境变迁与水沙变化.北京:气象出版社

徐纯性.1992.河北城市发展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许青海等.1988.白洋淀地区全新世以来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初步探讨.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5(3):193~202

许青海等.1992.海河流域全新世气候演变的初步认识.北京:海洋出版社,18~19

严富华等.1981.从花粉分析试论北京地区两泥炭矿的时代和形成环境.地震地质,3(1):51~65

燕子杰等.1991.山东旱涝气候变迁的五个阶段.大气科学,15(4):123~128

杨怀仁.1996.古季风、古海面与中国全新世大洪水,杨怀仁主编,环境变迁研究.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366~374

姚汉源.1987.中国水利史纲要.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姚建文等.1996.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影响的初步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

姚足金.1995.华北地热水3万年以来的古气候记录.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4:383~388

叶笃正等.1996.黄河长江流域旱涝规律和成因研究.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于凤兰等.1994.海滦河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张德二.1983.我国近500年各区域旱涝变化及其与冬季冷暖的关系.北京:气象出版社

张德二.1983.重建近500年气候系列的方法及其可靠性.北京:气象出版社

张光辉.1998.长江“暴怒”、黄河“绝食”这是气候人类叠加之结果———长江洪灾带来的思考(特约)·中国改革报,9月16日

张光辉.1999.跨世纪的中国水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探讨(特约).地质科技管理,第一期

张光辉等.1999.区域水循环过程与水资源演化规律.地球学报(增刊)

张光辉等.2000.华北平原地下水形成与区域水循环演化的关系.水科学进展,第4期

张光辉等.2000.全新世以来太行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演化规律.地球学报,第2期

张光辉等.2000.水文循环演化中熵理念及其应用.勘察科学技术,第1期

张光辉等.2004.海河平原地下水演化与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

张兰生.1980.我国晚更新世最后冰期气候复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101~118

张子斌等.1981.北京地区13000年来自然环境的演变.地质科学,(3):259~268

张宗祜等.1997.论华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系统之演化.中国科学,2:168~173

章新平,姚檀栋.1995.青藏高原降水中δ18O与温度和降水量的关系.地理学报,15(1)

郑克琰等.1989.北京地热田极其外围地区天然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地热专辑,第二辑.北京:地质出版社,163~170

周昆叔等.1982.初论我国黄土的气候.北京:科学出版社

周炼,刘存富,王佩仪.1998.河北平原第四系咸水同位素组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3:4~8

周炼,刘存富.1996.河北沧州地区天然水的氯同位素组成.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5

朱宣清等.1992.白洋淀环境演变及预测.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82~118

左大康等.1985.华北平原水量平衡与南水北调研究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68~182

Barnett TP et al.. effect of Eurasian snow cover on regional and globa1 climate variations,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46(5),661~685

Barry 1e Co,induced warming effects on the cryosphere climatic changes on a yearly tomi11ennia1 basis(N A Mourner and W Kar1en eds.), 571~604

Brad1ey,R S and Jones P was the“Little Ice Age”,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Little Ice Age Climate( ed.T'miami) Tokyo,1~4

Carrara P A and Andrews J ms and applications of Lichenometry to geomorphic studies,San Juanmountains,Colorado,Arctic and Alpine Research,5(4),373~384

Chang A T C,Foster J L and Ha1l D -7 SMMR derived global snow cover parameters,Annals of G1aciology,9:39~44

Chen J and Ohmura tion of A1pine glacier water resources and their change since 1870s,IAHS,Pub.(193),127~135

Clime phologica1 evidence of Holocene climatic change in Northernmongo1ia,geographic Policing,(43),101~110

COHMAP Members,ic changes of the last 18000 Years:observations andmodel simulations,Science,241,1043~1052

David N C I.1987.C1imatic f1uctuations and runoff from glcierised alpine basin IAHS,168,77~89

Denton G H and Karolin ne c1imatie variations-their pattern all Possible eases,Quaternary Research,3(2),155~205

Dickinson R and Energy Exchange,NOARmS.601,88~02

F1ohn paleoclimatic problems from a Climato1ogist viewpoint,Paleoclimatic Research and Models( A Ghazi ed.), 17~33

Fisher D ison of 100000 years of oxygen isotope and in solub1l Impurity profile from the Devon Island all Camp Century Ice Core, Quaternary Research,18 (3),299~305

Frenzel es about 7000 to 6500a,B P,Explanatory Note of Atlas Paleoclimates and Paleoenvironments of the North Hemisphere,ian Academy of Science, Budapest,128~130

Gleick P deve1opment and testing of a water balance model for climate impacts assessment:modeling the Sacramento Basin,Water Resources Research,23 (6),1049~1 061

Gleick P s for evaluating the regional hydro1ogic impacts of global climatic changes,Journal of Hydrology,88,99~116

Gleick P e Clang'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Review of Geophysics,27 (3),329~344

Grove J r fluctuation and hazards,Geographical Jouma1,153,351~369

Houghton J T,Jenkins G e Change:The IPCC Scientific Assessmen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e change:The IPCC 1990and 1992 Assessments,WMO/UNEP

Iwasaki -to-year variation of snow cover area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Journal of Meteorology Society of Japan,69 (2),209~217

Jones P D,WigIey TM L and Wright P 1 temperature variations between 1861and 1984,Nature,322 (6078), 430~434

Jones P heric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s,recent trends and an unapt to 1987, Journal of C1imate,(1):654~660

Karl T R and Ribosome impact of decade fluctuations inmean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runoff:a sensitivity study over the United States,C1imatic Change,15(3),423~447

Kazimierz Rozanski et al..on between long-term trends of Oxygen-18 isotope composi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e,258(6),981~984

Kruss P D and Smith I cal modelling of the Vernagtferner and its fluctuations,l.,18(1),93~106

Kruss P e change in East A Erica,A numerical simulation from the 100 years of terminus record at Lewis Glacier,mount Kenya,, Glazi,19(2),43~60

Kuo ence established between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and Global temperature,Nature,343,709~713

Kutzbach JE and Gutter P influence of changing orbital parameters and surface boundary conditions on climate simulations for the past18000 years,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43(16),1726~1759

Kutzbach n climate of the early Holocene,climatic experiment With the earth's orbital Parameters for 9000 years ago,Science,214 (4516),59~61

Lai Zuming.1982.A study on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annual runoff of the rivers in northwest China,Hydrological Aspects of A1pine and Highmountain Areas,IAHS Pub1,(138),285~294

Liu Chunzhen,Tian Impact of climatic change on the hydrological regime for basins in three different c1imate regions of China ,pub.,369~376

Liu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y on the Hydrological cycle in North press,(201),149~151

Liu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logical cycle in China,IGBP Bu1letin,55~63

Liu Chunzhen.1993.A climatic method for estimating water resource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water and heat balance,IAHS,(212),97~102

Liu Cunfu and Wang environment significance of isotope composition in groundwater of Hebei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roundwater and environment,Beijing,382~386

Liu Xinren.1989.A Conceptual mode1 simulating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on a drainage basin in a plain area, Baltimore Symp.,IAHS,Pub1.,(181),195~202

Porter n and forcing of Northern Hemisphere glacier variations During the test Millennium,Quaternary Research,26(1),27~48

Probst JL and Tarody ranges streamflow and wor1d continental runoff fluctuation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Journal of Hydrology,94(4),289~311

Robinson DA,Dewey K secu1ar variations in the extent of Northern Hemisphere snow cover,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17(10),L557~1560

Robinson variations in Northern Hemisphere snow cover,Proceedings of the 15th Annual Climate Dishonesties .219~224

Rothlisberger F and Geyh M r variations in the Hlinalaya and Karakoram,al,21 (1),237~249

Scheck JC,Liu 1opment and app1ication of simple water balance model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and water resources in new directions for surface watermodeling,ore Symp.,IAHS,Pub.,(183),343~352

Schlesinger M ,-induced changes in seasonal snow cover simulated by OUS coupled atmos-phereocean general :Snow Watch 85',Glaciological Data Report,GD-l8,249~270

Shiklomanov L H and Stakhiv ogy and water resources,The IPCC impacts assessment 4-1~4-42,WMO/UNEP,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Canberra

Siegel D ce for dilution of deep,confined ground water by vertical recharge of isotopically heavy Pleistocene water,Geology,19,433~436

Stone W J et al..ydr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some deep soil water chlorid profiles,murray basin,South Australia,.132,201~223

ic front variations of the Rhone Glacier:simulation with an ice flowmodel,Glacier fluctuations and climatic change (J Edemas e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391~405

T Gundertrup,N.,Wu,X.,Klein,L., Xie,Z.,nelate Pleistocene c1imatic ice core records from QinhaiTibetan plateau,Science,246 (4929),474~477

Thwaitq C W and Matber J ctions and tables for computing potentia1 evapotranspiration and the water balance,In:Publications in C1imatology,10 (3),311

Velichko A A, K1imanov V A and Borzenkoya I es between 6000and 5500aBP,Explanatory Note of Atlas of Palicoc1imates and Paleoclimat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 A A Velichko,B Frenze1,M Pecsi),131~132,published by Geography Institute of Hungarian es, Budapest

Vinnikov empirical data on modern global climate changes(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Journal of C1imate,3,662~677

Wa1ton ical Groundwater Modeling,Eloisa Publishers

Waggoner P e change and Resources,John wiley,New York, 477

Wang truction of temperature series of North China from 1380s to 1980s,Science in China,34 (6),751~759

Wing Suming,Wang i Lake fluctuation and climatic change since the last Glaciation,Chinese Journal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9 (2),170~18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截至2014年底,地理资源所共有在研项目/课题1160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5项、承担课题30项,主持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重大项目1项、课题9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课题18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7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课题7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项、重点项目18项、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面上项目20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4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2项、课题10项,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创新集群及重要方向项目15项,中国科学院STS项目14项,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2项;承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星及应用产业专项项目2项,科学技术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4项、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外交流国际合作项目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承担经费在100万以上国家部委委托项目14项、与地方政府合作项目48项。2014年,地理资源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11项。其中,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国家平台构建、关键技术与应用服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单位的成果“南海及周边地区遥感综合监测与决策支持分析”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毛乌素沙地砒砂岩固沙造田技术研究应用及其生态改善作用”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重金属污染农田污染物阻隔技术集成及应用”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14年,地理资源所共发表论文1805篇,其中SCI和SSCI刊物收录论文750篇,中国国内刊物913篇,EI、ISTP及其他国外刊物论文142篇。出版学术著作(地图集)50部,获得受理和授权专利24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0项,完成区域(全国)发展规划31项。19份咨询报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或被中办、国办刊物采用。 地理类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是地球信息科学领域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方法、地球信息时空图谱、“数字地球”战略以及全球变化等科学问题为研究内容的原创性学术论文、创新型工程应用论文以及相关评论与简讯;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其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总排序和学科排序逐年上升。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中,《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已跻身于先进期刊之列,2010-2013年连续3年影响因子排名测绘科学技术学科领域第二名。《地理学报》是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前沿理论,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地理科学论文。《地理研究》(GEOGRAPHICAL RESEARCH)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理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具有创新意义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以及对地理学应用和发展有指导性的研究报告、专题综述与热点报道等。2008年影响因子达到2.246。 资源类 《自然资源学报》是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报道自然资源学科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评价、自然资源研究中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运用、区域自然资源的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成果,综述和简要报道中国国内外自然资源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自然资源学报》连续7次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和2011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2年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评为2012年度“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06—2011、2013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项目资助。《资源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论文,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相关的学术评论,介绍学科的前沿动态,为建立和发展资源科学理论体系、促进中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资源管理服务。

北京十三陵元古宇大红峪组含事件信息的沉积岩研究

A Study of Event Message-bearing 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Proterozoic Dahongyu Formation from the Ming Tombs District,Beijing

宋天锐 和政军 丁孝忠 张巧大

原文发表在《岩石矿物学杂志》,2000年,第19卷,第4期;在本书中做了如下修改补充:①将原文中黑白照片改为彩色照片;②补充说明了K2O、∑REE、226Ra、U、187Os/186Os、Pt、Ir等在事件分析中所代表地震灾变事件的意义,与原文有较大区别。

北京十三陵元古宙大红峪组在不足4km的距离内岩相急剧变化,实为国内外罕见。从东至西,泰陵剖面由灰色角砾硅化岩+黑色粉砂凝灰页岩+黄色含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山顶剖面由不纯砂岩+泥质白云岩组成,德胜口剖面由泥质白云岩+石英砂岩+层凝灰岩组成。本文仅对泰陵剖面大红峪组的三种岩石进行系统研究。宏观、微观特征、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表明:泰陵剖面大红峪组的灰色角砾硅化岩和黑色粉砂凝灰页岩是受火山-地震事件影响形成的沉积岩,而覆盖其上的黄色含长石石英砂岩形成于正常滨海环境中。最后提出大红峪组含事件信息的沉积岩形成模式图。

北京十三陵是著名古迹风景区。长期以来,对于该地区元古宇的研究相继积累了大量资料,但有关长城系大红峪组的文献却较为鲜见。在燕山裂陷槽中,蓟县至平谷一带是大红峪组的主要发育区,尤其是火山岩分布广、厚度大,局部可达400m。以北京地质调查所在山顶实测资料为依据,北京十三陵地区的大红峪组总厚度为80m,并未见到火山岩[1]。笔者等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在泰陵发现大红峪组的硅化岩中含有藻类丝状体以及凝灰质成分[2],之后杨慧宁等又在德胜口发现了层凝灰岩[3]。虽然泰陵和德胜口一带的大红峪组出露不全,多有第四系覆盖,但是这一带大红峪组在河沟中出露的灰色角砾硅化岩和黑色粉砂凝灰页岩都含有火山-地震事件的信息,因此,本文将泰陵剖面作为研究重点。此外,由东至西,从泰陵—山顶—德胜口直线距离不足4km,而大红峪组岩相变化十分剧烈(图1),这在国内外均属罕见事例,将其作为海相沉积的特殊类型加以剖析也是很有意义的。

坚硬的硅质岩中,有些角砾与基质的边界模糊不清,呈逐渐过渡现象。笔者对角砾的

图1 北京十三陵大红峪组剖面示意图

A—泰陵剖面;B—山顶剖面;C—德胜口剖面。1—硅化岩;2—页岩;3—石英砂岩;4—长石砂岩;5—泥质白云岩;6—石英岩;7—泥岩;8—白云岩;9—层凝灰岩。Chc-Chch—常州沟组-串岭沟组;Cht-Chd—团山子组-大红峪组;Chg—高于庄组;Jxw—雾迷山组;Jxt-Qbx-Qbc-Q bj—铁岭组-下马岭组-长龙山组-景儿峪组;Jxh—洪水庄组;Jxy—杨庄组

倾向和倾角进行了仔细测量,认为有一部分角砾与原岩层面有较大位移,而另一些角砾则无甚大错位,角砾倾角多为60°~90°(表1)。根据表1校正后的角砾分布方位图(图2左)和角砾倾角在<30°,30°~60°,60°~90°的分解数图(图2右),可以看出角砾分布在不同的方位,虽然向东的个数较大一些,而且角砾的1/3以上是近直立的,但各种角度都有散布,与十三陵雾迷山组的地震角砾呈菊花状、板刺状分布很相似[4,5]。大红峪组的角砾块体很大并有熔弯现象,说明受火山-地震事件的双重影响。由于大红峪期的强烈火山活动发生在十三陵以东的平谷—蓟县一带[6,7],而且燕山裂陷槽的海侵由东向西扩展[8],故受火山热水硅化后角砾的滑塌也趋于向东倾斜。

表1 角砾倾向、倾角测量值与校正值(岩层倾向为152°∠45°)

图2 大红峪组硅质角砾倾向和倾角图示(按表1校正)

1 岩石的宏观特征

1.1 灰色角砾硅化岩

灰色角砾硅化岩位于泰陵剖面的最底层,下面出露不全,厚度1.8 m。角砾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包括扁平状、不规则状和熔融弯曲状等(图3-a,b,c),角砾最大可达30cm,最小5cm,散布在硅化岩基质中,总体呈坚硬块状。硅化岩本身也由大小不等的米粒状、豆状和条带状硅化质点组成,大小由1mm至5mm不等(图3-d)。角砾和基质基本上都是由SiO2组成。

1.2 黑色粉砂凝灰页岩

岩石呈坚硬的薄层状,单层厚2~3cm,露头厚约12cm,平整地覆盖在角砾硅化岩层面上。在每一单层粉砂凝灰页岩层面上,都有交错分布的胶缩纹槽沟,平直沟口宽5~7mm,反映水下胶缩特点,与一般的层面干裂显然不同。值得指出的是没有在山顶剖面处见到这套黑色粉砂凝灰页岩。笔者后来在山脊以西的德胜口一带的建筑工地地基中,发现一套层凝灰岩。由东至西不到4km的距离内,大红峪组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岩相组合真令人不可思议。

1.3 黄色含长石石英砂岩

黄色含长石石英砂岩已经石英岩化,为中厚层状(约50cm),与下伏的黑色粉砂凝灰页岩由于覆盖未见直接接触关系,但二者倾向和倾角均一致,可视为整合过渡关系。砂岩层上部出现小角度交错层理,赵澄林等[9]认为大红峪组—高于庄组形成时,以陆表海内潮汐水动力为主,属浅水滨滩环境,与小角度交错层理的形成条件相一致。

2 岩石的微观特征

在角砾硅化岩中曾发现过颤藻属遗迹Oscillatoriopsis sp.[10,11],在粉砂凝灰页岩中曾发现凝灰质自形晶长石[2]。以下介绍新的研究成果。

图3 北京十三陵含事件信息的沉积岩——角砾硅化岩和凝灰质粉砂岩

2.1 角砾硅化岩

硅化岩由1~2mm的硅化球粒组成,球的核心周边往往散着一层铁质矿物小点,其中有钛铁矿自形晶。硅化球粒周边由0.1~0.2mm之放射状石英柱体构成,相间有不规则丝带状泥晶白云石小点的交代残留物。

颤藻属遗迹仅发现于一种“眼状”的硅化岩中,估计为一种藻类核形石交代后的遗迹。

2.2 黑色粉砂凝灰页岩

不连续的纹层显示层理构造,局部具显微层内错动并发育砂体液化盲脉,表现出地震事件所特有的沉积构造特征[12]。粒度为粗粉砂(0.1~0.05mm),碎屑颗粒为长石晶屑和石英,凝灰杂基充填含量占半数以上,凝灰质均脱玻化和粘土化,结构与德胜口大红峪组层凝灰岩显然不同。粒度分析概率图为一段悬浮式,系数为:

Md=3.75φ(≈0.07mm)

Mz=3.77φ(≈0.065mm)

σ1=0.54

SK1=0.05

KG=0.83

平均圆度Po=1.54,属次棱角;

综合结构系数Td=9.93,属不成熟级[13,14]。

2.3 黄色长石质石英砂岩

碎屑颗粒以0.15mm粒径之细粒为主,含少量粒径大于0.25mm粗砂。造岩矿物中石英占85%,长石15%(±)。长石为风化的钾长石和斜长石,部分为新鲜的条纹长石碎屑。含少量磷灰石等重矿物,出现少量变质成因的透闪石。粒度概率图为三级跳跃总体式,系数为:

Md=2.75φ(~0.15mm)

Mz=2.57φ(~0.16mm)

σ1=0.6

SK1=-0.48

KG=1.09

平均圆度Po=3.07,属于圆级;

综合结构系数Td=68.29,属于成熟阶段砂岩[13,14]。

3 岩石的化学成分特征

为了查明事件沉积岩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的反应,本文通过岩石化学、稀土元素、γ-能谱、等离子光谱和硅同位素分析对其进行了对比研究。

3.1 岩石化学分析

黑色粉砂凝灰页岩是火山沉积事件的直接证据。元古宙的火山活动以碱性岩为特征,而K2O含量是最为敏感的化学成分。蓟县一带K2O含量为7.92%~11.93%,德胜口一带为10.26%[3],而相距4km的泰陵一带则为12.73%。任富根认为蓟县的大红峪组中包含四期火山活动产物,主要为熔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均以富钾低钠为特征[6]。据白志民等(1999)[15]研究,平谷一带是燕山地区大红峪组火山岩最集中的地方,富钾火山岩与石英砂岩、白云岩等互层,厚度可达400m,与其中K2O含量比较,泰陵的粉砂凝灰页岩的含量也比一般的火山岩高(表2)。

表2 北京十三陵和蓟县大红峪组火山岩化学成分(wB/%)对比表

3.2 稀土元素分析

关于大红峪组事件沉积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和政军等(1999)已有专文讨论[19],本文仅就十三陵泰陵一带大红峪组的三层岩石做了分析(表3)。

表3 泰陵剖面大红峪组三层岩石的稀土元素分析数据(wB/10-6)

由表3和图4可以看出:火山成因的粉砂凝灰岩稀土总量最高(∑REE=222.0×10-6),其次是角砾硅化岩(∑REE=123.2×10-6)。虽然主要造岩成分SiO2与砂岩很接近,但是砂岩含稀土总量最少(∑REE=54.2×10-6),进一步说明前二者是事件沉积,后者是正常沉积物;Eu/Eu*分别为0.62,0.64和1.07,也说明了前二者在成因上的紧密联系。从图4也可以看出,粉砂凝灰页岩和角砾硅化岩都具有明显的Eu亏损,而砂岩则不明显。

图4 泰陵大红峪组三层岩石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

(1)角砾硅化岩;(2)粉砂凝灰页岩;(3)石英砂岩

3.3 岩石的γ能谱分析

应用多道γ能谱仪对粉砂凝灰页岩、角砾硅化岩和砂岩进行分析,所得数据(表4)显示:Th,Ra,K和U的含量在角砾硅化岩和粉砂凝灰页岩中相对高于砂岩,这也说明前两者是有成因联系的事件沉积岩,而后者是正常沉积环境之下形成的。

表4 泰陵剖面大红峪组三层岩石γ能谱分析数据

3.4 贵金属元素分析

贵金属元素分析数据见表5。由表5可以看出粉砂凝灰页岩中含贵金属元素相对较高,特别是187Os/186Os达到1.013。据国外研究资料,这个比值愈是接近1愈是说明与地质事件有关[18]。我们根据地质研究的资料得出与之一致的结论。

表5 泰陵剖面大红峪组三层岩石的贵金属元素分析值(wB/10-9)

3.5 硅同位素(δ30Si)分析

泰陵一带大红峪组角砾硅化岩中δ30Si分析值为0.1‰,这是火山热水硅化成因的标志[7],而杨庄组、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中的硅化结核δ30Si分析值为2.7‰,3.4‰和2.04‰,都大大高于大红峪组的角砾硅化岩。

杨庄组中所含的红色、绿色、黄色硅质结核是由陆源Si组成的,其中Fe3+、Fe2+也都是来自陆地,与该组地层间夹红色泥灰白云岩及砂质白云岩等近陆源沉积环境是一致的;雾迷山组的藻席状小叠层石(Pseudogymnosolen sp.)[11]是典型的潮间带标志,其硅化部分也是来自陆源Si;高于庄组的硅化核形石是由藻席叠层石破碎以后滚动形成,硅化部分也是陆源Si为主[7]。以上硅化物质都是正值较高,只有大红峪组δ30Si值为0.1‰,反映受到火山Si的影响。

值得注意事件岩层中的岩石化学分析、稀土元素分析、γ能谱分析和贵金属元素分析的相互对比;特别是K2O、∑REE、226Ra、U、187Os/186Os、Pt和Ir的对比值。①K2O含量为10%~12%。在华北元古宙沉积岩中普遍较高是一个重要特征,甚至与周边地区的火山岩层大致一致,说明了大红峪期火山喷发物的同源性;②∑REE含量较高,尤其是∑LREE高出北美标准页岩(NASC)许多倍,作者认为华北元古宙富钾富稀土沉积岩是内蒙古白云鄂博巨型稀土矿源层在大陆增生成矿作用中的一个范例(宋天锐等,2005)[16];③226Ra异常在大红峪组角砾硅化岩中出现是地震事件引发的,由此可见Rn也会异常;④Th在角砾硅化岩中异常和Ra、Rn的异常应该是一致的,代表火山-地震中普遍出现的现象;⑤187Os/186Os在黑色凝灰粉砂岩中出现是事件信息反映之一;⑥Pt、Ir在黑色凝灰粉砂岩中相对偏高则可能是碎屑重矿物含量升高引起的。

4 讨论

北京十三陵元古宙大红峪组包含有地质事件的沉积物,在泰陵一带出露的角砾硅化岩是受火山Si影响和地震波冲击等事件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上部覆盖的黑色粉砂凝灰页岩是火山喷出的晶屑经过海浪淘洗而沉积的,二者之上的含长石石英砂岩属于正常滨岸沉积物(图5)。

图5 北京十三陵元古宙大红峪组事件沉积模式图

1—白云岩;2—硅化岩;3—粉砂凝灰页岩;4—砂岩;5—角砾构造;6—胶缩构造;7—交错层构造;8—基底;9—火山灰;10—火山灰降落;11—火山喷发;12—Si质;13—地震波;14—海平面;15—火山Si进入;16—地震波传入

值得指出的是,由德胜口大红峪组的层凝灰岩至山顶一带正常的白云岩、砂岩互层再至泰陵一带的角砾硅化岩+粉砂凝灰页岩+石英砂岩,在相距不到4km的范围内竟产生如此剧烈的相变,说明火山活动伴随地震对浅海区域的影响是很不均匀的。

参考文献

[1]汪长庆,肖宗正,施福美等.北京十三陵地区的震旦亚界.见: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编.中国震旦亚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32~340

[2]宋天锐,高健.北京十三陵前寒武系沉积岩.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107~112,145~146

[3]杨慧宁,须湘官,王琳.北京十三陵地区长城系大红峪组中层凝灰岩的发现.岩石矿物学杂志,1988,7(3):211~214

[4]宋天锐.北京十三陵前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中的一套可能的地震-海啸序列.科学通报, 1988,8:609~611

[5]Song Tianrui.A probable earthquake tsunami sequence in Precambrian carbonate strata of the Ming Tombs Tongbao(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88,33(15):1121~1124

[6]任富根,蓟县大红峪组火山-沉积岩系的基本特征.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87,16:91~108

[7]Song Tianrui,Ding Tiping.A new probe of application ofs ilicon isotopicδ30Si in siliceous rocks to sedimentaryfacies e Science Bulletin.1990,30(9):761~766

[8]和政军,宋天锐,丁孝忠等.燕山中元古代裂谷早期同沉积断裂活动及其对事件沉积的影响.古地理学报,2000,2(3):83~91

[9]赵澄林,李儒峰,周劲松.华北中新元古界油气地质与沉积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81~114

[10]宋天锐,高健.北京十三陵地区上前寒武系沉积岩中发现16亿年的藻类综状体.科学通报, 1985,10: 769~771

[11]Song Tianrui,Gao ery of algal filaments from sedimentary rock in Upper Precamorian(1600 Myr BP)of the Ming Tombs District, Tongbao(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85,30(9):1227~1230

[12]宋天锐.沉积地层中的地震事件记录及其意义.见:北京大学地质系编.北京大学国际地质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212~221

[13]宋天锐.薄片中砂岩“主要结构”系数的新公式,附砂岩结构成熟度的数学分类,地质论评, 35(1):79~83

[14]Song Tianrui,Textural maturity of arenaceous rocks derived by microscopic grain size analysis in thin section In: ples,methods,and applacation of particle size dge University Press:163~173

[15]白志民,马鸿文,杨静等.北京平谷—天津蓟县一带钾质响岩岩石学特征及综合利用研究,地质论评,增刊,1999,45卷:541~551

[16]宋天锐,万渝生,陈振宇.关于华北元古宙富钾、富稀土沉积岩是白云鄂博大型稀土矿床矿源层的讨论,矿床地质,2005,24(5)541~552

[17]Luck, Allegre, study of molybdenites through the187Re/187Os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1982,61:291~296

[18]Luck Allegre C.J.187 Re/187Os Systematic in meteorites and cosmichemical ,,302(10):130~132

[19]Luck, Allegre,m isotopes in and Ptanetany Science Latters,1991,107:406~415

开发智力的书单_吐血整理推荐

很多的妈妈都希望自己能够生出一个聪明的孩子,并且自己的孩子从小就非常的脱颖而出,但实质上天生的差距其实不那么明显,更多的需要后天的开发,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开发智力的书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开发智力的书有哪些

1、 右脑开发 宝典,它通过对右脑的训练迅速唤醒大脑中独具创造性能的四维空间,激发大脑全部思维,让孩子右脑得到充分开发,使左右脑平衡,思考与创造并重,并在短时间内识记大量汉 英语单词 。

2、《七天快速提高你的智商》、《怎样提高智力》、《左脑思维魔法》、《训练超级脑力的六项素质》、《图像式全脑训练》。《 十万个为什么 》它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影响几代青少年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吃什么补脑

1、实验证实,常食花生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延缓衰老,是名符其实的“长生果”。

2、牛奶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营养品。它富含蛋白质、钙,及大脑所必需的氨基酸。牛奶中的钙最易被人吸收,是脑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3、鱼类可以向大脑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淡水鱼所含的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引起血管硬化,对脑动脉血管无危害,相反,还能保护脑血管、对大脑细胞活动有促进作用。

通过上文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到了开发智力的书有哪些和吃什么补脑这两个问题,在大家的生活中聪明的人都是尤其被大家羡慕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变得聪明,这就要求大家在小时候就要不断的努力开发自己的智力,妈妈们更要配合自己的孩子。

最适合送给0-12岁孩子的4本书

1

《跟爸爸一起去旅行》

开启奇妙的探索地球之旅

推荐年龄:3岁以上(3~6岁的宝贝建议爸爸陪伴阅读哦)

推荐理由

亲子游不仅是一家人的旅行,而且是爱小孩最具体的表现。在游玩中,孩子不只是个跟随者,也应该是个参与者,比如在旅行前,和孩子一起摊开地图寻找所在地的位置,或者和他一起转动地球仪,找到目的地,让孩子对他要去的地方有个大概的了解。孩子的适当参与,是最好的生活 教育 ,这个过程中他会学到许多东西,也会更享受旅行所带来的快乐!2017年,如果你也准备带着孩子踏上亲子游的旅程,那你就一定要准备上这套靠谱又走心的图书和游戏完美结合的套装哦~

《世界地图:跟爸爸一起去旅行》是一本21世纪的 儿童 地图集,在展示地球不同区域精彩内容的同时,还告诉我们它们是如何息息相关的。这套图书是国内专业的儿童地理出版团队——北斗儿童地理出品的哦~

《世界地图:跟爸爸一起去旅行》“欧美儿童教育APP”同步地图;美国《出版人周刊》年度上榜图书;英国《每日电讯报》等多家媒体联合推荐!召唤所有年轻的探险家,开启奇妙的探索地球之旅!全彩手绘、大开本精装绘本。

2

《好奇的宾巴》

意大利童书之父传世之作

推荐年龄:1-4岁

推荐理由

看着一个新生命清澈的眼睛,年轻的家长们是否有过一瞬间的尴尬,不知道怎么和TA打招呼,怎么和TA聊天?是否也曾拿着一堆黑白的或者花花绿绿的认知卡片,百无聊赖地念:香蕉,苹果,葡萄……?咳咳,虫虫姐身边就有好几个这样“无聊”的爸妈,平时只会用拥抱亲吻和儿歌来表达爱意。四目相对时,竟然不知道应该对他们那个柔嫩而懵懂的灵魂说些什么。如果你也是这样的父母,那就不得不准备这套有温度、有深度的童书。

《好奇的宾巴》意大利童书之父的传世之作,更是囊括了安徒生奖、海湾动画特别奖、姜尼?罗大尼奖、格林扎内奖儿童奖、儿童文学大奖、海湾动画普西尼拉多罗奖,这可是意大利所有的童书大奖了。

《好奇的宾巴》中英双语礼盒精装绘本4册,带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世界,感受生活,集基础认知、 智力开发 、英语启蒙、行为养成、情商培养为一体的 故事 型认知书。

3

《苍蝇小子》

苏斯博士奖,纽约时代周刊畅销书榜

推荐年龄:2岁-10岁(2~6岁的宝贝建议家长陪读哦)

推荐理由

在你给孩子读过的绘本中,有多少是关于小狗、小猫、小羊羔的? 想不想换个口味,来一个奇葩主当主角的? 它就是令孩子们捧腹大笑,让孩子能一口气读完整套15本,一本书反复听50遍,让孩子和好朋友奔走相告、互相传阅的苍 蝇 小 子!

《苍蝇小子》(FLY GUY)共15册,是绘本界的“奇葩”、章节桥梁书、荣获过苏斯博士大奖,《纽约时报》畅销榜首,适合2-10岁的孩子,另外还附赠原书英文手册,可以边看边对照手册学习英文,真是一石两鸟,一箭双雕啊!另外虫虫姐特别给大家争取到了原版英文音频,妥妥的帮你解决了后顾之忧!(如果想要音频的话,可以在后台回复关键词“苍蝇”获取哦~)

《苍蝇小子》简单有趣,男孩女孩都会喜欢,特别推荐给调皮又不喜欢读书的男孩子,说不定这套书可以从此打开他的阅读之门喔。词汇量600~1200左右,适合1-5年级非母语小学生自主阅读,2-10岁亲子阅读。

《苍蝇小子》这是一套“重口味”的绘本。情节完全不走寻常路。没有传统说教,只有润物细无声地“灌输”,告诉孩子生活、友情、自信、竞争一些小道理。

4

《中华家训智慧(共4册)》

郦波老师力作,讲家风家训,品智慧人生

推荐年龄:6-12岁

推荐理由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 文章 。家训是先辈留给后人的立身之道、处事宝典。恪守祖训,代代传家,使得家族后人有了血缘之外的更多共通之处——气质风采和精神内核。古人的经典家训,你知道多少呢?

最能开启智慧的书是哪一本

《人类智慧读本》描述式介绍了人类历史上五位智慧者释迦牟尼、苏格拉底、耶稣以及老子和庄子,通过生动的故事介绍他们的人生及其教导,并且对他们的思想及其后期发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这些智慧者的说明介绍东西方文明的精华,分别论述了“觉悟”、“理性”、“博爱”、“素朴”等重要的人生品质,注意培养读者基于经典文本阅读之上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

《人类智慧读本》介绍和考察历史人物的思想,鼓励平等与自由的精神。本书内容力求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编著者简介:

庄朝晖,厦门大学教师,专业是计算科学,研究兴趣包括电脑、大脑和心灵,获首届全国洪谦优秀哲学论文奖。在科研方面,曾经多次在《逻辑与认知》、《厦门大学学报》(包括自然科学版和哲社版)、《中国分析哲学》和《因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曾多次受邀参加全国性的逻辑学、分析哲学、认知科学和佛学的学术会议,曾受邀到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华人青年学术论坛,曾经到台湾大学等高校进行学术讲演与交流,在国内思想界具有一定影响力。另有文章散见于《社会学家茶座》、《中国杂文精选》和《中国最佳教育 随笔 》,曾在国内最大的高校BBS上担任哲学版版主。在教学方面,曾获校优秀本科生指导老师,曾获厦门大学奖教金,以成员身份获得福建省教育成果一等奖。在国内高校率先开设心灵教育类课程,分享学习东西方文明的深层智慧。

阅读对象:

《人类智慧读本》适合于所有人,这里追寻的是普世的智慧与平等。本文内容活泼晓畅,纸张轻型舒适,适合于休闲阅读。前后内容没有密切关联,可以随意翻阅。这本书适用于高校通识类心灵(/智慧)教育课程,也适用于经典阅读课程国学课程,讲义PPT开放自由共享:目录列表。

在厦门大学图书馆关于东西方经典的讲座:逻辑与缘起,逻辑与缘起2,老子的素朴与应用,为庄子一辩,佛陀的生平及其启示,六祖慧能的生平及其禅法。

上一篇:独立杂志app

下一篇:sci三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