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主编
中国科学报主编
人物简介任胜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1966年生于安徽; 198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6月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出站后从事科技编辑工作, 先后担任《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基金》、《自然科学进展》的责任编辑.自参加科技编辑工作以来, 先后在Science(英国科学杂志), Nature(自然), Scientometrics(科学计量学), Learned Publishing(学术出版), 《科学通报》、《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期刊上发表文献计量学和科技编辑与写作方面的论文或杂文60余篇. 有丰富的科技编辑与写作方面的培训经验, 2007年和2009年先后主持翻译了《科技英文写作与演讲》和《科技英语写作进阶》. 曾获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择优支持、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等资助和奖项.社会兼职: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编辑学报》编委、《中国科技术语》编委、《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副主编.个人博客: 任胜利的编辑之家(科学网) 主要论文[1]任胜利.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及其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3):357~[2]任胜利.2005年度IS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的引证指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8):F0002~[3]程维红 任胜利 刘旭.五种中、外农学期刊对比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5):134~[4]任胜利 林佳莉.国际性出版机构创办新期刊的原则及案例介绍[J].编辑学报,2006,18(5):398~[5]任胜利 王久丽.同行评议中审稿人遴选方式对审稿结果的影响——以《自然科学进展》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5):722~[6]程维红 任胜利 刘旭.我国农学期刊网上学术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4):555~[7]贺德方 乔晓东 曾建勋 屈海燕 任胜利 方梅.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支持方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2):179~[8]任胜利.有关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思考[J].编辑学报,2005,17(6):393~[9]莫京 任胜利.国内外科技期刊的期刊自引对比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5):655~[10]任胜利.开放存取(Open Access):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2):151~[11]任胜利.科技英语的文体与表达[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4):F002~[12]任胜利.正文的架构与撰写[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3):F002~[13]任胜利.科技论文中表格和插图的制作[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2):F002~[14]任胜利.科技论文题名的拟定[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1):F002~[15]任胜利.科技论文摘要的撰写[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1):F003~[16]张建中 任胜利.病理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的几个问题[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4):396~[17]任胜利 祖广安.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J].编辑学报,2004,16(4):303~[18]任胜利.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1):112~[19]任胜利.参考文献的选择与标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14(12):F002~[20]任胜利.科技论文的同行评议[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14(11):F002~ 主要著作《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科学出版社,2004年 《科技英语写作进阶》,[法]J. L. Lebrun,著;任胜利、莫京、安瑞,译;科学出版社,2009年 《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第二版)》,科学出版社,任胜利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 《科技写作与交流》,科学出版社,任胜利,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严济慈是个怎样的人
人物介绍
严济慈(1901.1.23—1996.11.2),字慕光,号岸佛。浙江东阳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曾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名誉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人们尊他为“教育宗师,科学泰斗”。 1914年就读于东阳中学,1918年以四年均为第一的成绩毕业。1918年夏参加全国六大学区高师联考,以浙江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改建国立东南大学);南京高师是当时南方青年向往的最高学府。由于他是家乡第一名考上著名大学的学生,为此,当时的浙江省教育厅将东阳中学列为重点中学。入学南高时初读商业专修科,一年后转工业专修科,再一年转数理化部读二年级,师从数学家何鲁、熊庆来,物理学家胡刚复等人。1923年夏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因已修满大学规定的学分同时获得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学位,成为国立东南大学时期第一届唯一的毕业生;同年南高并入东大,1927年改名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改名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大学期间自学法文,在中国科学社服务,并编著教科书《初中算术》和《几何证题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23年大学毕业,以稿费、兼任南高东大附中及暑期学校教师的酬金和何鲁、胡刚复、熊庆来三位老师的资助,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仅用一年时间,就考得巴黎大学三门主科——普通物理学、微积分学和理论力学的证书,获数理科学硕士学位,这是巴黎大学的校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备受到法国教授赞赏。此前法国并不承认中国大学毕业文凭效力,从严济慈起,法国开始承认中国的大学毕业文凭与法国大学毕业文凭具有同等效力。之后师从物理学家夏尔.法布里(C. Fabry)。1927年,刚刚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导师法布里在他首次出席的法国科学院的例会上,宣读的论文不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在他的指导下由严济慈完成的博士论文《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和光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这是法国科学院第一次宣读一位中国人的论文。严济慈因此成果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精确测定石英压电定律“反现象”的科学家,也成为第一位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27年回国,在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今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担任物理学、数学教授,陆学善、钱临照、顾功叙、余瑞璜、吴学蔺等人就是这一时期的学生。1928年冬,携夫人张宗英再次赴法国从事研究工作,期间到居里夫人(Curie)的实验室帮助安装调试显微光度计并用以进行测试研究。1930年底回北平,出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兼所长,一年后又兼任镭学研究所所长。在连续光谱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1932年参与创建中国物理学会。1935年与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Joliot Curie)、苏联科学家卡皮察(Π.Л.Kaпицa)同时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抗战期间,开展救国社会活动,并在科研制造上对无线电发报机、五角测距镜和望远镜的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1946年获国民政府胜利勋章。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担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北平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长。 1949年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曾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兼任《科学通报》和《中国科学》主编。同时,1958年参与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授讲授普通物理学6年,并兼副校长,培养了许多人才。1978年出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提出“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建校目标,以后任中国科技大学名誉校长。1978年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后来分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1991年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严济慈一生对中国教育、科技事业有重要的贡献,为中国培养了几代科技人才。他是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重要奠基人,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压力对照相乳胶感光的效应以及光学仪器研制等方面成就卓著。 严济慈夫人张宗英,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今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1920年考入南京高师,是中国最早一级男女同校的八位女大学生之一,为曾任两江师范学堂(1914年改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习的老教育家张鹤龄之女。有严又光、严双光、严四光、严武光、严陆光五子。
主要论著
《普通物理学》(正中书局,1947) 《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人民教育出版社,1966) 《严济慈科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6) 《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严济慈科技言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言论
作为一个科学家,如果你发表的论文,10年之内没有人引用过──因为科学研究总是有连续性的,这就是说,你这个工作可做可不做,是可有可无的,与整个科学丝毫没有发生关系。 一个科学家成为杂志、报纸上的新闻人物并不难,但要成为一个书本人物,至少是几十年,书本上都要提到他的研究成果,这就很不容易。......对于这些对科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愈浅显的教科书愈是提到他们的名字。......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做学问的人不能满足于做新闻人物,而要扎扎实实做研究工作,对科学的发展做出成绩来,争取做一个书本人物。
严济慈鲜为人知的故事
严济慈(1900-1996)字慕光,浙江东阳人。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暨东南大学并获学士学位。后留学巴黎大学,专攻物理,1927年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同年归国,担任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光学造诣精深。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及名誉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及名誉主席。 严济慈自幼聪颖好学,小学、中学毕业考试,他是全校、全县第一名;浙江省教育厅举行全国6所高等师范学校联合入学考试,他是全省第一;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录取后复试时,他还是第一。这一年是1918年,严济慈18岁。 严济慈跨入这所与北大齐名——时人好以“北大南高”并称——高等学府,先进商业专修科,一年后转到工业专修科。1920年又转到数理化部二年级学习,受教于熊庆来、何鲁等名家,并受这两位留法教授的影响,开始学习法文。当时的南高师在留美博士郭秉文、刘伯明、陶行知的主持下,分出一部分系科成立了我国第二所国立大学——东南大学,其余系科仍归南高师办理,双轨并行,直到1923年高师归并大学。严济慈在转入高师数理化部(后改为文理科)之后,还同时兼修东南大学学分,所以当他1923年6月从南高师毕业时,也同时拿到了东大的毕业证书并获学士学位。很有意思的是,南高师与东大的“双轨制”,使严济慈成了南高师的“末代弟子”和东大的“首届学生”。 求学期间,才华过人、勤奋异常的严济慈在熊庆来、何鲁等教授的指导下,编写并出版了《初中算术》和《几何证题法》两部著作。后来他去法国留学的费用主要就是靠的这两本书的稿酬。 出类拔萃、品学兼优的严济慈不仅获得了老师的赞赏、同学的钦佩,还赢得了一位美丽娴淑的姑娘的青睐。她就是东南大学学生、后来成为严济慈终身伴侣的张佩英。 严济慈留学法国仅仅一年,就获得了数理硕士学位,这在巴黎大学历史上是很罕见的,被传颂一时。两年后,他又以创造性的研究大大突破了导师法布里原先为他拟定的博士论文课题,以《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和光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法布里在当选为法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后举行的仪式上,自豪地宣读了他的这位中国学生的论文。第二天,《巴黎晨报》就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法布里和严济慈的大幅照片。一时间,严济慈名声大振,成为巴黎学界的新闻人物。对此,许多旅法华人都倍受鼓舞。在分享这一荣誉的中国人中,就有在国立巴黎最高美术学校学习、后来成为大艺术家的徐悲鸿。 1927年夏,严济慈学成归国。在船上,他遇到一位比他年长三、五岁的同胞,那人热情地向他打招呼:“您好,严济慈博士,我在《晨报》上看到过您的玉照和大名。对了,我叫徐悲鸿。”两人虽是初遇,却是一见如故,特别投缘。途中,徐悲鸿为严济慈画了一张肖像素描,并写了一行法文小字:“科学之光,1927年,徐悲鸿”。这既寓含着严济慈研究的光学和他的字号(字慕光),又表达了徐悲鸿希望严济慈成为科学之光,去照亮黑暗的中国的心愿。 回国后,他俩又先后受聘为中央大学的教授,严济慈在物理系,徐悲鸿在艺术科(系)。从此以后,俩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郭曰方的个人简介
郭曰方:1964年8月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1964年8月至1970年5月,在外经部工作;1970年5月至1974年11月,在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任外交官;1974年12月至1977年1月,在外经部工作;1977年1月至今,在国务院、中国科学院工作。先后担任方毅副总理的秘书、中国科学报社总编辑、中国科学院京区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机关党委书记等职务;1983年加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全国科技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科技新闻与写作》杂志主编、《科坛文明天地》杂志主编。高级编辑。现任中国科学院文联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上一篇:《教师报》发表
下一篇:文教资料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