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议论文
天人合一议论文
2015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摘要]点评:作者主张取两者之“利”,远近相结合地感受自然。 远近结合,感受自然 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于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根据考题材料的内容,认为直接体验自然与运用现代科技间接感受自然两者各有“利弊”,前者离自然“近”,但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后者离自然“远”,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但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因此作者主张取两者之“利”,远近相结合地感受自然。围绕这一观点,文章对现代科技背景下人们感受自然和古人感受自然的方式进行了比较,列举了杜甫、李白、苏轼等古代诗人写景的诗说明古人对自然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感
初高中海量作文大全
小升初 中考满分 高考满分 高考零分
受,离自然更近,但不能把握自然规律和本质;而今人借助技术手段认识自然的利弊则与古人相反,所以今人要取古人之长补自己的短,全面感受自然。文章立意切合材料内容,中心观点明确,思路较清楚。但文章在论证自己的论点时,把两种感受自然的方式等同于古人与今人对自然的感受方式,且完全否定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等,太绝对化了。文章个别句子有语病。(点评:蓬草) [摘要]点评: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急就章。 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手机、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句?如不是毛主席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寻得自然的真谛。 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电视、手机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可避开自然灾害;通过影视节目,人们也可聆听鸟语、细看花开。然而依笔者之见,这些感知自然的途径并不是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映射出了人类控制甚至统治自然的野心。为了拍摄野生动物,人们干扰了正常的生态秩序;为了人类的利益,人们预测甚至妄想改变天气,这确是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之快,但同时也违背了自古时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则。当自然被装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躯”离我们很近,但自然的“心”却离我们更远。 当下,人们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学技术满足,然而我们感知自然的期盼却是科技所无法满足的。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壮、大海之阔?要想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 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作者从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入笔,开篇灵活运用命题材料,在对比之中提出“觉知自然要躬行”的观点,审题准确,立意鲜明且易“令普罗大众”接受。接着反向假设,运用排比反问句式,罗列苏轼、李白、毛主席等事例,论据相对充实,论证较为有力。然后很有分寸地指出,光靠“影视、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寻得自然的真谛”,归因分析合理到位。 更为可贵的是,文章在辨证地肯定“电视、手机”对感知自然“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努力探究感知自然的意义所在,揭示出人类妄想“控制自然的野心”及其导致了“自然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后果,针砭时弊,引人思考。 另外本文标题和观点皆化用古诗,简洁典雅又略有变化。标题用“感知”,紧扣命题材料;论点用“觉知”,有些哲学意味,颇见匠心。结尾处,“要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呼告亲切,嘱托殷殷。 尽管行文中有个别不当的用词和错别字,三个史料也有排列顺序欠妥的嫌疑,但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急就章。(点评:汉文)
[摘要]点评:文章显示出了考生把握问题的一定思想深度等。 博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内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科学与自然从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小,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中国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代哲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国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要求各方面达成统一与协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式,也无法抵抗科技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达成人、科学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时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科技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 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有宏观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观细嗅身边的“蔷薇”。 点评: 文章紧扣材料,提出现代人类当用科学认知与亲身体验二种方式感知自然,具有辩证思维,故立意较高。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方式结构全篇,清晰又合理。文章在有限篇幅内运用了自然、文学、文化等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充实。在表达上,文章征引名谚、古典诗文,有效地增强了该文的表达效果。 此文章显示出了考生把握问题的一定思想深度、较为广阔的知识视野,以及较好的文字表达功底。当然,文章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地方用词不够准确;文化知识把握亦似是而非。但对于一篇高中生的应考作文,自不可苛求。(点评:志扬) [摘要]点评:文章思路严密,是议论文,却有散文的意趣。 张开双臂,拥抱自然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人们打开电视,便可知明日天气;轻点鼠标,便一览生物种类。但朋友,可不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手机,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呢? “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约翰唐尼在《沉思》中写道。人类从远古的人猿走来,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可以说,我们,便是大自然哺育的儿女,大自然精妙的艺术品。而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在人类与自然间筑起了一道墙,人与自然似乎很“远”,但其实不过一步之遥。 古人很早就开始拥抱自然,为现代人作出表率。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闲令人赞叹;苏子“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令人欣赏。即使是在现代,也有千万“驴友”身体力行,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村上春树通过日复一日的长跑从大自然中汲取写作的灵感。穿上跑鞋,不必带有过多烦虑,便可以跑步去拥抱自然;戴上耳机,不必在意世俗纷争,自己便是自己世界里的神。只要我们有亲近自然的心,那么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对于我们真的不是一件难事。 拥抱自然,为的是收获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看天光云影,测阴晴雨雪,也不必在乎难逾目力所及,因为目力所及之处,即为风光最美之地。登高远眺,一览纵山小的豪情,即为一种“小确幸”。这种小小的确定的幸福,又哪能是独坐家中所能感到的呢? 顾城有诗:“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草/我们静静地站着/不说话/便十分美好。”其实我们拥抱自然,又何必知道花鸟之名呢?细听鸟鸣婉转,静闻花朵香气,这一切,不就已经很美好了吗?草长莺飞,云卷云舒,大自然自有其美妙之处;枝叶枯荣,四季更替,大自然自有其生长规律。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何处不美?自然何时不美? 诚然,自然虽美,但我们也要珍惜爱护,切勿让伸手可及的美变得可望不可及。柴静的《穹顶之下》唤发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去年的“APEC蓝”也让我们看到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我相信,我们拥抱的,一定是一个纯净无瑕的自然。 “天人合一”一直是儒家提倡的境界。朋友,请暂时关掉电视,请慢下点击鼠标的速度。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吧。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 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张开双臂,拥抱”是感知自然的方式;“张开双臂,拥抱”也体现了对自然的热切向往之意——对自然“张开双臂,拥抱”,自然也就不遥远而离得近了。省高考作文题材料的核心词语是“感知自然”,这篇文章紧扣住“感知自然”进行阐述,写了“感知自然”的方式,写了“感知自然”的效果。文章内容切合题意。 文章思路严密。文章在第一段引述材料提出论点后,读者自然要问:现代人为什么要“张开双臂,拥抱自然”?第二段、第三段便依次作了回答:人类是大自然的儿女;古人为我们做了表率。紧接着,第四段写到:“拥抱自然,为的是收获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收获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既是感知自然的目的,也是感知自然的效果。第五段还是从感知自然的效果这个角度来论说感知自然的好处——悦目舒心。接下来第六段提出:自然虽美,我们也要珍惜爱护,唯有这样,我们拥抱的才是一个纯净无暇的自然。文章最后回应开头,又冉然升华: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就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儒家境界。 更值得一说的是语言。这是一篇议论文,却有散文的意趣。文章以散句为主,间以大量的骈偶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典雅。骈偶句俯拾皆是,如“打开电视,便可知明日天气;轻点鼠标,便一览生物种类”,如“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如“细听鸟鸣婉转,静闻花朵香气”,连标题“张开双臂,拥抱自然”也都是骈偶句。骈偶句如此之多,固然可能是受作文题材料的影响——材料前两段用的就是骈偶句式——而着意模仿,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作者阅读倾向和文字能力的反映——若作者不爱读骈偶文,不爱写骈偶句,便难以在考场上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如此大量的骈偶句。骈偶句可叙事,可抒情,亦可议论。作者奉《过秦论》
《原毁》为圭臬耶?传统文化的传承有赖此等考生。 在这篇900字左右的文章里还有大量的引用,以引用开篇,以引用启最后一段,引用共有8处之多。这些引用的出处涵盖古今中外,不能不令人叹服。作为考生,人人都积累素材,大家都希望能在行文中有所引用而为文章增色,可是,有几人能用得这么多,而且用得还算恰到好处?一篇考场作文,有大量的骈偶句,有不少的引用。何为才华?此为才华。 文章当然也有不足,如对顾城《门前》有关诗句的引用便不够准确,可相对于那些可圈可点之处,这些不足也就无需提了吧。最后我要说的是,能做到书写工整如此文者,亦实属不多。(点评:业源) [摘要]点评:记叙散文,选材立意都符合题意,而且中心突出。 走进香山之中 北京的香山就是一个小小的自然圈,秋天的它是那么的美,如同一处火的海洋。走近其中,就如走近自然。 走上香山的林间小道,踩着落叶吱吱作响,微风吹动,一片片绿的、黄的、红的树叶轻飘飘地散落,带着自然的清新味道蔓延在人们的嗅觉之中。香山的土地是那么的柔软,踩上去如同踩在一块海绵上,时不时浸出一点水来,使鞋子沾满土的气息。落叶铺在地上,形成一道红火的小径,待秋天一过,它们化为养料,化作春泥,使香山的树长得更加茂盛,也让这里的风景更加美丽。 茂盛的树上有鸟类鸣叫,婉转的歌声犹如天籁之音,引得我们幻想这些鸟类的模样,它们的样子肯定是极可爱的吧!一只不知名的鸟儿从一处枝头扑棱扑棱地飞向空中,带着自己的希望向天边飞去时,也让我知道了这个自然的神奇,鸟儿带我更加走近香山的自然。 秋天的香山,美的是这里的树,红中夹带着黄与绿,错落有致,树的根须向地下垂直蔓延,突出它们的年龄以及经历过的沧桑。这里的树我大多叫不上名字,但又何必去了解它们的名字呢?我们是来亲近自然,而不是辨别自然的,自然这么美,为什么不多去体验呢?你看这火红的树叶飘散是否会让你想起“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里美丽的景象是否会让你“停车坐爱枫林晚”呢?自然啊,你为何这么美?让我站在香山里为你驻足! 天气不似预期,天空中风起云涌,树叶沙沙作响,散落的叶片层层高。雨,毫无预兆地下了起来,香山中的花果清香、丛林气息霎时间融入雨水中。人们似乎在雨水中更能走近自然,感受它的爱。当你也随我撑起雨伞走上半山腰,再俯视山下的树林,雨模糊了它们,却给它们带来一场美丽的交响乐,也给它们绘制出一幅美丽的油画,这等美景是在电视与电脑中体验不来的,因为这里还有自然的气息与自然的声音。 雨渐小,自然的气息依旧弥漫在空中。可惜时间给予我领略自然的太少了,匆匆忙忙踩着混和树叶与雨水的土地,带着这里的自然味道跟随旅行团离去。自然的清香留在我心,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地走近自然。 点评: “香山那么美,我想去看看”。这篇作文是记叙散文,选材立意都符合题意,而且中心突出。文章表达符合文体要求,语言有文采。 符合题意表现在,作者自始至终紧扣材料,比如作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生动地描写了香山的红叶、鸟语、树木;作文的第五自然段,细致地写了香山的秋雨,同时又写出了香山丛林的气息。 中心突出表现在,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在写用视觉、用听觉、用嗅觉、用触觉、用心灵去感知香山这个小小的生态图。 这篇文章文情并茂,记叙散文特征突出。“霜叶红于二月花”、“停车坐爱枫林晚”等诗句
关于“天人合一”的观点?
“天人互泰”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本报评论员
笔者在《天人互泰》中看到“天人互泰”一词,即联想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与“天人互泰”仅二字之差,均属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天人合一”源自古代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代表着古代朴素辩证的自然观。“天人互泰”是现代哲学学者梁缺在《天人互泰》中“天人互泰,方存浩长”的哲学理念,是现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天人互泰”是在“天人合一”基础上的演进和变奏,是传统哲学思想的一种继承与发展。“天人互泰”自然观是指天与人、人与自然彼此保持安定太平、和谐美好的常态关系,即天人统一的共同体关系。《天人互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坚持真理,按先后顺序论述了自然史和人类史,将人与自然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分析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出发,描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图景,考察人类在自然整体中的作用。它涵盖了天地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三大领域的知识,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初三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三作文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建园林城市, 打造绿色家园”,是改造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形象的民心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事业。为激发少先队员爱绿护绿、绿我盐城的情感,我们学校还特地成立了“苗苗护绿小分队”。意在号召全校师生立即行动起来,争当播种绿色的使者、保护绿化的卫士。
我呢?虽不是护绿小分队的成员,但我与同学杨仔也不甘落后,植树节这天,我们相约一同去植树。
放学后,我和杨仔迫不及待地冲向我们相约的地点—新港湾花园。我们说干就干,先挖坑,可坑也不是好挖的,要注意不能盯着一个地方挖,要四面八方的出击挖,方能将树苗轻松的放进去,就这样,凭着我们用不完的力量和灵活的脑袋,六个坑很快搞定。接下来就是移栽树苗了,我让杨仔双手扶着树苗,我则小心的填土,一圈一圈,直至小树苗稳固为止。然后我们又运来一盆盆水轻轻的倒在小树苗的根部,你别小看这浇水的工作,可要细心了,因为刚放进去的树苗和泥土间还没完全融合,还比较娇嫩,所以水要一点一点的倒,等水全浸透在土壤里之后再继续浇,直到水份充足为止。
六颗小树苗很快栽好了,我和杨仔围着小树苗唱呀跳呀,开心得不得了,小树苗也乐得笑开了花。
多栽一棵树,就多增添一片新绿,人人多栽一棵树,数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美丽的版图。积木成林,积水成流。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实际行动为盐城增添一份份新绿,描绘一笔笔华彩,为“创建园林城市, 打造绿色盐城”,营造最佳人居环境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想起一首歌“我的未来式由我做主,每一个动作我都完整投入”每次听到这里,我都会在心里微笑。未来?是一个美妙而又可怕的东西,我们也只能在生活的洪流中默默注视着并不存在的它,因为它的美好,我们可以鼓起勇气劈波斩浪;因为对它的期待,我们也可能失去当下的机会,被洪流吞噬却无人知晓。
美好的东西总是转瞬即逝,未来不也是么?真正有价值的是追逐未来的过程,正是在这过程中,我们有了咀嚼生活真味的机会。既然如此,为何不把这过程认真做好呢?想到这里,我也就愈发坚定了对未来的追求。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磨砺中坚忍、艰苦中领悟、灼热中升华……把握我自己的生活,理想与现实中浮沉、爱与恨中陶冶,成与败间宠辱不惊……最终我相信,在彼岸的蓬勃明朗中回首,学会了把握生活,我会在自己的步履中发现生活的真味,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咀嚼其美妙,将有意外的收获。
橘子生长在江南,我的在江南,所以我家有橘子。
春
春天,橘树忍耐了一冬,在燕子的一声呼唤下,迫不及待地冲破黑绿色的树皮,露出翠嫩的叶子,慢慢地伸展展开来,远远地看去,看似枯萎的树干上开了许多绿玫瑰。一场春雨过后,橘树像穿上了一身绿色的上衣,棕褐色的裤子,特别精神,真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夏
夏天,橘子的叶子更绿了,在烈日下,翠绿欲滴,一阵风吹过,橘树上冒出星点般的黄白色,它像位深闺中的绣花女,躲在翠绿的屏风下,又一阵风吹过,它吹开了绣花女的翡翠屏风,绣花女忍不住咧开嘴笑了,真乃“回眸一笑百媚生”,远远看去,星点恰在此时似树梢中的积雪,喷发着浓重香味的积雪,白雪和绿叶组成了一幅“夏日雪景图”,再添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就更妙了。
秋
秋天是橘子最重要的季节,橘树更加努力了,由于缺乏秋的滋润,橘子生长缓慢,年老的橘叶便发扬舍己为人精神——从树上脱落下来充当营养,中秋前后,橘子长到了拳头大小,有的像傲慢的初生的牛犊,尽管风将它们吹得左摇右摆,它们仍昂着头,仰视着,好像天下唯我独尊似的,而有的像犯错误的孩子,低着头,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旁边的几个忍不住“啪”地朗声大笑起来,像一个个童稚的孩子,露出一排牙齿,而有的橘子似乎很懂事,它们迎着烈日去磨炼自己,几次磨炼后橘子的顶端便形成了一个光环,很像一个个火红的,只不过颜色略淡些罢了,“春长夏长出平原,烈日暴晒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甘甜在心间”。
冬
冬天,橘树完成了它今年的使命,而年老的橘叶又舍身去对付那漫长又寒冷的冬天,雪天里,橘并不像雪松那样亭亭玉立,它像一棵巨大的棉花地,盛开出一朵朵白灿灿的花儿。而树干将雪攒起来作为它的棉被,调皮的风儿却总是捣乱,寒风中树枝摇曳着,期盼着又一次的新生。
品味橘子,品味橘子的春夏秋冬。
在这秋无落叶的森林里,空气干燥而清爽。
瞧!松鼠父子正向着他们的绿油油的花生地走来呢。春天,小松鼠就把过冬吃剩的一些花生埋在了这儿,在干旱时还常来浇水。
夏天时,株株花生长的都壮壮的,还开了许多金黄色的小花。这不,秋天到了,父子俩扛着小工具去挖花生。花生呢?一到种花生的地方,父子俩立刻傻眼了:满地的残枝败叶。所有花生都被从土壤里翻出来了,大部分不见了,只留零星的几个花生,一片狼藉。老松鼠丢下工具,坐在石头上哀声叹气。与老松鼠相比,小松鼠却更显沉着了,他仔仔细细地将整个“案发现场“勘察了一遍,在几片花生叶下,新泥上印着十分扎眼的狐狸脚印,也就看出了端倪。他悄悄的告诉了老松鼠,“绝对没错,除了他们一家还有谁啊?!”
“话虽如此,但我们也没证据啊,不如,这样这样...“呵呵,老松鼠的大白胡子下的嘴角扬了一个弧度。小松鼠和小狐狸是同学。小松鼠装作一点也不怀疑他的样子,和往常一样。他到小狐狸家写作业,做出忽然想起一件很生气的事来的样子,把花生被盗的事说了出来。老狐狸给他们端点心时,他就故作保密样,对小狐狸说:”这花生本是老虎先生要的,你说他一个肉食动物,要花生来干嘛?原来是他吃肉的口味太单调了,要点配菜,这一丢,我和父亲会被骂不说。老虎先生还要抓住花生贼,剥了皮加顿餐呢。“说完他还惋惜的加了一句:”那人也着实可怜啊,听说老虎先生好像有线索了。
“此语一出,吓得一旁的老狐狸一身冷汗。时间掌握的正好,老松鼠从门外走进来,喘着粗气:”老虎先生来家里了,他说找到’花生贼‘了,叫你跟我回去开会呢。不过,如果她愿意承认,也...“说完,下意识瞄了老狐狸一眼。老狐狸哪里还是轻松的笑脸啊,脸拉得老长老长,”愁“字都写脸上了。最终花生还是回到了松鼠父子手里,好大一麻袋呢。
“明年春天还种花生,不过就种咱院子里。”
又是周末,沉重地收拾好书本,耳边又响起老爸的声音“一定要带书本回家学习”。其实有哪周不带东西回家学习的,仅仅是一次月考语文失手了,爸的疑惑就满脑子:是不是学坏了,跟坏同学一起玩;是不是骄傲了,变得目中无人了,还是另有原因。一回到家,就“糖衣炮弹”般地向我砸来,不停地追问,不停地讲教育经。从小听到大,想起来就有点心有余悸呀。烦啊……
回到家,回到那个在熟悉不过的家,那个闭着眼也能走遍的家,依然透着那股温暖的气氛,透着一股关怀的暖流。视线里出现了爸妈慈祥的面容,那两张被岁月镌刻得满脸皱纹的脸,深凹的皱纹就像那黄土高原的沟壑,是那么的憔悴,那么的枯黄。
我恨自己为什么那么不争气,为什么考试前口口声声对自己说一定会考好,而最终的结果是那么令人失望?为什么生活总是对我那么残酷,总是认为很美好的事,总会变得是那么悲惨的后果?我指着天大声告诉天:这不是我的错,你托梦给我爸妈,这不是我的错,“人生在世,孰能无错”,这是古人的话,我知错能改还不行吗?难道你就一生没犯过错?我不信!
语文,令我发恶梦的语文,为什么你就不像数理化那么容易学,
作文时常令我失败,胸有华丽之言辞,却难以笔下生花,不是题材不够新,得分不高,就是离题,还有就是句子不同顺,可悲可叹……
岁月的折磨使父亲很少露出笑容,那忧郁的脸,紧皱的眉头曾经令儿女多么的心疼,无奈,年幼的我们还没有能力从父亲沉重的负担中走出来,无法为父亲分担一下那沉重的家庭负担。以前总以为长大了的经历就像儿童般地无忧无虑。但是,有一天,我终于明白了。
几件复杂的事向我一起袭来,让我气喘吁吁,分外忧愁,真的像心中挂着一块大磐石,无比沉重地挂在心头。那段日子,我终于明白了当一个大人所面对地种种事情,种种复杂的事情,是需要多么老练,需要多么大的忍耐去解决。更明白了一个当父亲的负担是多么的沉重。
老爸,尽管我还是一个初中生,还需要你的抚养,但我能深深体会你对我的爱,你一切都是为了儿好,儿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一定不会辜负你对我的期望。
爸迎面走来,又在我耳边讲起了他那一套独创的教子经,听到的不再是唠叨,而是顺耳忠言……
我的妈妈是个有计谋的高手,欲擒故纵是她的拿手好戏。
在难耐的酷暑中,挥汗如雨,累到腿发软、头发蒙、眼发黑……连续拼了20天,暑期体育训练营的阶段测试成绩出来了,从期末的9分提升到11分,2分!
丰盛的晚餐也让人食不甘味,我放下碗,起身向自己的房间走去,无意识地轻叹了一口气!
妈妈跟进来,从后面抱住我,似乎带哭腔地说:“儿子,妈妈知道你太累了,咱不练了,不拼了,太苦了!大不了咱不要那30分,大不了你上不了好高中、好大学,大不了你长大卖菜、搬砖,风里雨里妈妈陪着你!”
我怔住了,妈妈太了解我了,我真有了放弃训练的念头,可在我心里闪过的念头,变成妈妈嘴里的话,不知怎么的,我却不能够认同了。
我转过身,妈妈松开我快速地捂住了自己的脸,她是怕我看见她的眼泪吗?妈妈的软弱和放弃让我立刻勇敢强大起来。我清了清嗓子,深吸一口气,镇定几秒钟,组织了一下语言,语重心长地对妈妈说:“妈妈,学习哪有不苦不累的,再苦也苦不过您说的卖菜、搬砖呀?不拼不苦,要青春年华做什么?放心吧,相信儿子!”我轻轻拍了拍妈妈的肩膀,转身走进自己的房间,我想我必须留给妈妈一个坚毅勇敢的背影。
听我言,再观我行,妈妈总该不难过了吧?我忍不住转身回望妈妈,可眼前的画面惊呆了我,爸爸不知什么时候过来了,他正一脸佩服地对着妈妈竖起大拇指,而我那刚才还悲悲切切的妈妈,居然得意地摆出胜利的手势!
三张脸面对面,尴尬的空气凝结了!欲擒故纵?苦肉计?我的老妈真是用心良苦啊!我走上前,用我一米七的高大身躯把妈妈拥在怀里,妈妈这次不再捂住脸,而是扬起脸看着我,眼睛里闪耀着明亮而真实的泪花……
蓦然回首,我们已走过许多路……---题记
还有五十多天就要毕业了。我想我是有点舍不得。
我一直都缅怀曾经,讨厌改变,总是怀念过去。到最后,还是像枯了的落叶,一片一片凋落。美好都变成了碎片,拼凑在回忆里。
对于现在。既来之则安之。我承认我没有上进心,我只是不喜欢改变。
对于将来。那是个不可预知的空间。我幻想过好多好多。想和家人去好多好多地方游玩,然后哈哈的像孩子一样大笑。
对于初中那些整天一起疯一起闹的姐妹们。我不想因为高中同学,关系就淡了。我怕有一天我再叫你们出来的时候,你们推辞道:“今天高中同学一起出去玩。”
对于自己。我会好好待自己。不会再为了别人伤害自己。我一直相信自己乐观强大的心。
我们有我们理想的生活。我们会很开心。毕业的那一天。会留下最美最美的笑。
我想说,青春这条路真的很精彩也很无奈。该怎么说呢,是快乐还是伤悲,是终点还是起点呢。我只是希望,三年给我们的回忆会永垂不朽,时间是金钱,我们要努力去创造辉煌不是吗。
初中三年的生活,随着岁月,我们都在彼此成长。经历过那么多,我们的感情变得如此坚定。初一的我们,单纯幼稚天真。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距离,什么是不舍。初二的我们,开始变得懵懂,有青春的躁动。会很贪耍,很调皮,跟老师顶嘴。初三的我们,依旧如此。只是慢慢习惯目中无人,从来不把老师当长辈和领导看。我想说,以后的我们可不可以成熟懂事些。我想说,以后的我们可不可以慢慢领悟成长的意义。我想说,以后的我们可不可以前途无量,好好的过。
还记得那个教室,想着当初毫无征兆的踏进那间教室的心情,那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而今在不知所措的心境里即将结束这里的生活,结束我整个艰辛而又值得留恋的初中生活!时间匆匆的逝去了,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或许留下了,只是我对它不在意,所以没有体会到!最终体会到的是淡淡的离别的气息…有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有时却怎么也抓不住上一秒的自己,时间依然在流逝…
天气越来越热,天空也越来越透明,这么温暖的时候,也是离别的时候。在这一碧如洗的天空下,夏意浅浅,我们说着告别的话,然后各奔东西,这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
不是在秋风萧瑟时离别,也不是在飘雪的时节离别,偏偏要在生机盎然的夏天,一切都那么明媚,为什么在这时,我们快要毕业了,唱着伤感的歌?为什么要在这温暖的季节做着这伤感的事?或者当我们走出校园,转身是茂密的绿意和蓝天,我们会发现以后的路更长更美吗?我们会微笑着分离吗?
-那些年,我们还很忙碌,每天很早起床,简单洗刷后,就向学校奔去,补没写完的作业,背没背完的文言文和单词。
-那些年,我们还很乱,在语文课上睡觉,在英语课上补数理。
-那些年,我们还很执着,为了政治历史肯付出整晚的时间。-
-那些年,我们还很无知,不懂珍惜光阴,把自己的课本摞的高高的,在掩护下睡觉,然后下课狂补笔记。
可现在,全都随时光消散了,我记忆中留下的',都只是可爱的同学们的好,我不知道最后一次的考试过后我们会不会各奔东西,从此再无联系,我不希望结局是这样的。我所向往的,是不论多长时间以后,我们在大街上偶遇,还能彼此给一个大大的拥抱。可那些毕竟还很遥远,现在我们要做的,就只是好好学习而已。我不知道我们分离后下一次见面会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是想说有你们的时光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忘却,每一次想起来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动。我多想什么时候都可以相互陪伴着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终将要分离。
在我的心里。会留下所有人的影子。时刻还在一起。不是么?那天。太阳一定会高高的挂着。那天。我们一定会甜甜地笑着。那天。我们一定会永远的记着。
三年一瞬,未来我在。
我和你曾经在没有年轮的树上刻下永恒,还记得你我之间的承诺吗?双双携手,从泛黄的记忆踩过。承诺,从未改变过。
小时候,依稀记得,你牵着我的小手,在家门前那条铺满鹅卵石的小道上踏步走。几天的雨水,因为留恋,它停留着,在那鹅卵石的怀抱里躺在。那时我挣来你的手,自己乐呵着跑起来,不时回头看看那和蔼可亲的您。阳光啊,很明媚。额外动人的风景线,那也有它的缺陷——我摔倒了,被绊倒了。我嚎啕大哭,朦朦胧胧地看见你跑了过来,却是那样的从容、稳重。你说:“孩子,起来,自己站起来,”(我擦干眼泪,努力着站起来。)
“好孩子,来,答应我,以后在这路上要小心那些会绊你脚的石头。即使被绊倒了,也要勇敢的站起来,好吗?”
“恩~”那时只知道。我从此不在前进的路上跌倒,一蹶不振。
长大后,上小学啦。时间过得很快,正如朱自清笔下的《匆匆》。到了升学试,在紧张当中“纸泄轻狂、浓墨飞扬”,可事实是我败了,败得一塌涂地。我哭了,躲在房间里放声哭了。几天都没出过家门,与活泼好动的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终于,你来了。
“孩子,有空听我说说吗?”我点点头。
“一时的逃避没有错,因为在逃避的过程中积蓄力量和想出更好的办法。正所谓忍胯下之辱,图东山再起。错的是一味逃避,在逃避的路上让豪情退化成轻烟散去。实际上,你逃跑得越快,问题逼得就越紧越急。所以呢,孩子,想说点什么呢?”
“面对。”
“好孩子!现在你只需要好好的睡一觉。”
现在,新的开端。我踏入了中学的校门。这时,我的手搭在你的肩上在家门前的那一小道上漫步。
“放假的时候多陪陪我行么?嗯~还是学习要紧。”(顿了顿)
“有时间我一定陪你,”父亲的发梢在微风中摇曳,可见银白色的头发在阳光下闪耀,那感觉刺眼,更揪心。
“我想我们可以这样到最后的。”我说。
在未来,我有任何成就,这都归功于您——我的父亲。
在泛黄的记忆里叠影的只是定格的画面。以后,您也许将化身为风,卷过我的发梢,跟我一同许下最后的承诺。
提腕,落笔,墨色的痕迹在洁白的宣纸上游曳,给薄如蝉翼的宣纸注了一份生机。师父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书法的魅力就这样在我眼前展现。提、按、转、折,写出的是我梦的模样。
我一下跌入了书法的世界。
次次地提腕、落笔,门前的梧桐黄了又绿,绿了又黄,薄如蝉翼的字纸堆成厚厚一杳。提、按、转、折间,毛笔的尖毫像是我指尖的延续。端庄的楷书、狂乱的行草,我都能就着字帖上的走势分毫不差地复刻出来,简直可以以假乱真。
但这幅《天人合一》,我却迟迟无法复刻。凝神静气,提腕,落笔,书下清丽的一撤。可突然气息滞塞了一下,豪气万千的一捺瞬时如蛇般透行,滞了神采。我不由地低叹一声。要写好这个“人”字,还真是不容易啊。明确形状、笔势分毫不差,可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到底怎样才能写好这个“人”字?我苦苦追寻着答案,直到踏人书法博物馆。
为了向“老前辈们”取取经,我选定了几幅书法作品,用铅笔描摹着那字迹的走势。
轴卷上分明是同一种风采,可细细品味,其中的变化却层出不穷。当真是流光溢彩!我仿佛踏上了曲折的小径,怪石奇峰嶙峋于两侧,那千变万化让我流连忘返。突然笔尖一顿。一,一捺。正是最不容易写好的“人”字!
突然忆起师父说过,这“人”字,是最难写好的一个字,也是参破书法最高的“天人合一”境界,才能写好的一个字。这话语与我眼前的流光溢彩缠在一起,有什么渐渐在脑海浮现。
我终于找到答案了。为什么写好书法这么不容易。为什么这个“人”字这么难写好呀。
因为,字是活的。它有自己的初心。正是因为悟出书法的真谛书法者将自己的情感倾人其中,它会生出千变万化,书写者的情才在千百年的轮转中依旧熠熠生辉。
提腕,落笔,器痕生长出最自然的狐度。这是最简单的“人”,是最淳厚的最本真的字,最灵动的心。流光溢彩的《天人合一》终是展现在眼前。
真的不容易。提、按转、折千百遍,我终于写好了这个“人”字,写出了我自己的书法与初心,一捺恒心,这也是“天人合一”境界的最好写照。
真的不容易。经历困惑与煦熬,我终于悟到了书法乃至人生千古不定理。
手持一笔,仅书ー人。带着我的初心与恒心,我将会继续自在挥毫,去克服未来路上的每一个“不容易”。一撤,一捺。我笔书我心,我心书我人生。
面子问题,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不过,如果面子问题得不到解决,有时候真的会影响整件事情。
记得一节语文课上,老师正给我们讲评模拟卷。其中有一篇阅读理解是关于马的非连续性文本,那篇阅读中的一题另外给了一则材料,列举了细节描写的三个作用,并要求我们比较两篇文章中某一细节的作用的异同。然而,PPT上的答案所写的不同之处根本不是作用,而是内容,甚至根本没有扣住题目中的短材料。
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我立即举手表达了自己的疑惑。老师闻言看了看PPT,眉头皱了起来,短暂的沉默过后,班上的气氛有些尴尬,老师紧接着指出了我刚才那番话中细节上的问题,冷着脸叫我坐下。
我也有些尴尬,感到没了面子,不过倒也没过于纠结,准备课后再问,周围的同学半开玩笑地调侃了几句,努力缓解尴尬。
好不容易等到下课,我带着卷子到讲台前找到老师,再次表明了我的观点,出乎意料的是,这回老师居然显得极为耐心,先是仔细看了我的答案,又将材料和题目读了好几遍,终于,他说:“题目确实是要求比较作用的。答案上的不同点应该并不是细节描写作用的不同点,而是内容上的,所以答案其实是不严谨的。”
确认我听懂了之后,他继续说:“你的答案别的地方都很好,但是不同点答得不对,这两处细节描写都能推动情节发展,真正的不同点应该这样思考……”
就这样,老师给我讲解了第二节课打预备铃时,临走时还说再不懂就去办公室找他。我不禁感到奇怪:同样的人,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老师前后的态度差距这么大呢?
同桌解答了这个问题:“你上课说PPT有问题,让老师没面子呗。”原来是这样,我看着同桌,又一次尴尬地笑了,我让老师没面子而不自知,难怪他之前态度那么冷淡。
面子的问题需要解决,否则就会影响整件事,而解决的方法,我想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现在的我已知道了分寸,既使他人有面子,又不使自己没面子。就算问题无法解决,换位思考,想他人所想,总不是一件坏事。
“人与自然”为话题的作文,800字左右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不然一定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你可以谢谢近几年世界各地发生的自然灾害,简要阐述一下时间,然后这样的灾难是由于人类哪
些破坏性的行为引起的。然后呼吁一下保护环境。
第一段:总起段;说一下以前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人类是怎样发展的,没有什么严重的环境问题
,后来随着工业化的进步,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做一下前后对比
第二~第三段:主要举例子。温室效应,今年的据说是千年寒冬啊,还有很多的自然灾害等等
第四段:呼吁一下人们要好好保护环境,不然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第五段:总结一下!
根据《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写一篇议论文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体现了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庄子说:“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雀可攀援而窥”,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乐的浪漫图景。《吕氏春秋》更是主张要善于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反对“竭泽而渔”,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善待鸟、兽、草、木。这些丰富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在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愈益显示出其现实意义。“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以贯之的命题。老庄反复强调的“道法自然”、“无为”思想,就是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
上一篇:半月谈评论文章
下一篇:高二物理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