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读者杂志有谁读

发布时间:2023-12-05 23:54

读者杂志有谁读

《读者》的创始人是胡亚权和郑元绪。

38年前,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的胡亚权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的郑元绪两个理工男,在种种机缘下一起创办了《读者文摘》杂志(1993年更名为《读者》)。

两个人当初就想办一本属于甘肃人自己的杂志,挤在一间不到8平米的简陋办公室里抄抄写写,不会排版就依葫芦画瓢,没有美编就自己上,不懂封面设计就去请教印刷师傅。谁能想到,就这样造就了“读者现象”,让《读者》成为中国杂志的奇迹。

《读者》的作者是谁

投稿被采用者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行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 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读者」是谁主编的

彭长城,男,汉族,1953年12月出生,河南信阳罗山人,大学学历,编审,中共党员。
1969年12月兰州工农轴承厂工人。  1978年3月兰州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学习。  1982年1月甘肃人民出版社《读者文摘》杂志社编辑。  1986年7月甘肃人民出版社《读者》杂志社副主编(副处)。  1995年4月甘肃人民出版社《读者》杂志社副主编、经营部主任(正处)。  2001年3月甘肃人民出版社《读者》杂志社常务副主编(正处)。  2002年1月甘肃人民出版社《读者》杂志社主编。  2005年4月甘肃人民出版社《读者》杂志社社长。拟任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甘肃人民出版社)副总经理(副总编辑)、党委委员。

《意林》,《读者》,《知音》,《青年文摘》各有什么特点?

《读者》以美文偏多,《读者》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

《青年文摘》的职场故事偏多,刊物已经在内容选择、文章风格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通俗易读又不流于肤浅,在朴实亲切的文风中达到引导青年的目的。

《意林》则偏重于励志,《意林》的内容风格现实温暖,通常用一些故事、寓言和生活经历来吸引读者。在价值观的宣传上,《意林》强调励志和人文关怀,是我国杂志类中的佼佼者。

《知音》则是心灵鸡汤,以悲惨曲折的爱情故事,以及名人轶事等内容与精英文化形成对垒。《知音》坚持把创造鲜明的个性特色作为发展自己的战略,率先在中国期刊界推出了具有哲学理念的“人情美、人性美”的办刊原则,强调刊物要“深入生活、深入心灵”。

扩展资料:

《读者》 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文苑:卷首语、文苑、社会之窗、人物、杂谈随感、青年一代、人生之旅、人世间、在国外、风情录、知识窗、生活之友、心理人生、经营之道、趣闻轶事等等。

《青年文摘》是一本面向全国、以青少年为核心读者群的文摘类综合刊物,刊物集萃来自报纸、期刊、图书等大众媒体的名篇佳作,旨在为青少年打造一个丰富生动、健康向上的精神空间。刊物分上下半月刊、彩版。数字产品有《青年文摘·快点》《青年文摘手机报》《青年文摘·播》青年文摘官方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

《意林》封面插画主要是以油画、水彩、水粉、装饰画等为主,采用了很多意境悠远,构图唯美,角度独特,立意新颖的摄影作品和漫画。内容积极向上,有意境,有故事,唯美,青春,新潮,主题鲜明。含蓄隽永的美图路线,给人以思想上的宁静,精神上的启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读者

百度百科-青年文摘

百度百科-意林

读者杂志原文及读后感(201620期)

《读者》就象一朵花,悄悄地开放,不需要别人去观赏或者赞美;《读者》又或者小巷里的女人,幽雅地立在那里,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总之,没有《读者》的日子,我不想她,她也不想我,就象两条平行的流水线。

有一天,不经意间,又碰到了《读者》,娓娓读来,或清新淡雅、或奔放热烈;或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读者》包罗万象,既有大家、专家之雅,也有小民、百姓之俗;既有科学经典,也有小品随笔。总之,《读者》是一本真正的打破了精英与草根,打破了雅俗的界限的杂志。后来,我每个月都会按时买回最新的《读者》,弥补自己因为上网过多,落下的阅读功课。最近的《读者》对我的思考有很大的启发,譬如对于中国大学教育扩招的思考,譬如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凶手追究,譬如看待生活垃圾的角度等等,《读者》是一本比较适合这个时代的人们补充知识与精神财富的杂志。

《读者》杂志与互联网也有莫大的关联。首先,《读者》采用的读者推荐机制,很类似于今天互联网的dig机制,从这一点来说,《读者》的读者不仅仅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的搜寻者,不仅仅是消费,也有劳动付出。其次,《读者》是一本符合博客精神的杂志,真正地做到了共享的理念,《读者》分享的是知识,是情感、是希望。再者,今天Chinabbs、Qihoo、Bolaa等聚合型网站之所以流行,与《读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就是对广袤无垠的知识或者信息中,为网民或者读者寻找到最能满足读者(网民)需要的信息。

上一篇:材料与生活论文

下一篇:sci投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