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概论论文
管理学概论论文
优优数学学校,成都最专业的一对一培训学校,成都四七九中学名师一对一教学,
管理学概论的论文怎么写?
评《现代管理学概论(修订版)》
张创新教授主编的《现代管理学概论》(修订版),最
近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它既是一部面向21世纪的管
理学教材,又是一部研究管理学基本理论的学术专著。
通行的管理学教材,一般是从企业管理、工商管理
角度出发,阐述管理学的一般理论,分析管理活动的基
本现象和基本规律《。现代管理学概论》这本著作,则是
立足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的视角,结合政治、公共管
理、企业管理及其他专门管理的相关理论,对现代管理
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从理论视角
这一点看,这种基于不同学科视角的阐述无疑有助于
深化对管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
体例上的创新是这本著作的另一个亮点。体例的
建构通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说法,并且与具体
的学科特点和知识范畴紧密联系。一般而言,管理学体
系要么是对管理思想沿革的描述,再加上对组织基本过
程如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的阐述;要么是从管
理思想、原理、过程、结构、行为、创新几个方面来确定论
述的基本框架。张创新先生的这本《现代管理学概论》则
突破常规,形成了以管理学基本理论问题为主线来重构
管理学教材基本规范的新的结构。正如我们看到的,著
者建构了以“现代管理学原理”“、现代管理环境”“、现代
管理者”“、现代管理过程”、“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管理
技术和手段”、“现代管理创新”等十个论题为骨架的管
理学基本结构。具体对每个问题的论述也多有精妙之
论,如对东方管理思想的归纳概括,如对现代管理环境
的深入分析,如对现代行政方法的细致阐述,等等。这些
对于从不同的学科、专业、知识结构来理解和把握管理
学的知识框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管理学已经成为我国专业、学科体系中
的一个重要门类。许多大专院校都设立了管理学专业,
具体的专业名目如企业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公
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教育行政管理、国土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农业管理,等等。这些专业无疑都要开
设管理学的课程,可是却缺乏通识性教材。张创新先生
的这本著作,在某种意义可以说是为此提供了一个选
择。这本著作视野开阔、理论兼容、论证严密,资料不仅
来自企业管理和工商管理的典型案例,也有着对政府
公共管理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详细论述。现代组织管理
问题的一般性、兼容性,无论是对于理论研究,还是管
理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西方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曾经被概
括为“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西方社会物质文明的巨大
发展,实有赖于制度的发展和管理的进步。当代中国的
社会发展,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举世瞩目的巨大经
济成就之余,管理的落后和制度的滞后,已然成为政
治、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一些流行的观
念,或者说中国的管理水平要落后美国50年、落后日本
30年云云,具体是否准确,姑且不论。我国社会整体管
理水平的落后应该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在于企业管
理方面,同样也在国家管理和政府管理上。
我们必须认识到,制度是重要的,制度重于技术
管理制度的发展进步,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迈向现代化的发展和进步,在管
理方面所要急起直追、锐意改革的地方很多。实践者和
理论研究者同样肩负着这个重大的历史责任。管理学
教育和管理学理论的进步,一样值得人们期待。一些合
乎实际、富有特色、能广泛适用、理论兼顾实践的管理
学著作,不仅是这种期待的一部分,也是推进管理学教
育和管理发展所必需的。张创新先生的这部《现代管理
学概论》应该会不负众望。我们更期待如此。
有谁帮忙写一篇关于管理学概论的论文,力求原创,谢谢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 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 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信 0904 学号:200948300419 姓名:李永魁 日期:2010 年 10 月 19 日星期二 何为领导, 《管理学基础》中的解释: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 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 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领导是一个组织赋予某些人权利, 完成组织的目标,一个人向其他人施加影响的过程。领导者为实现预定的目标, 对群体活动组织, 引导、 行动的行为过程。 领导者究竟应当做什么?管人、 管事、 管钱、管发展,其本质上都是“人”的问题,因此,领导者最核心的工作就是“管 人” 。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根据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规模大小和管理对象,随时 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和方法。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当我的员工有 l00 名时, 我要站在员工最前面指挥部属;当员工增加到 1000 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 间, 恳求员工鼎力相助; 当员工达万人时, 我只要站在员工后面, 心存感激即可。 ” 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规模应该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比如说,小企业和初创企业, 由于员工数量较少,企业的领导者可以身先士卒,以行动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和榜 样力量,引导员工仿而效之,即采用“以身作则式”的领导风格;也可以结合“耐 心说服式”领导风格,注重亲情化管理,倾听每个成员的报怨并加以说服。随着 公司不断发展和员工队伍的逐步壮大, “耐心说服式”的领导风格也许就不再切合 实际,这时就应逐步向制度化方向转移,采用其它更为有效的领导方式。不同的 行业或产业应该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否则企业的领导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 把企业领向死亡的边缘。比如说,高科技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多变、快速、竞争激 烈的环境。这时就需要更多地激发团队活力,鼓励创新,如果企业采用“强制型” 的领导方式就可能会抑制创新; 而传统企业面对的是相对稳定、 发展缓慢的市场, 利润空间较小,这就需要深入、全面、严格的管理来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此时 “强制型”的领导方式就可能成为比较理想的选择。 但是,不管公司的规模大小,不管公司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不管公司 处于什么行业,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就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一、领导者要具有大局观念,战略眼光,要有广阔的胸怀。我们正处在不 确定的时代,未来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答案。中国正经历世界上最复杂的组 织变革和国家转型, 在此中间展现出来的种种复杂特征无法用世界上任何一个理 论可以完全解释,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在过程中找寻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与 道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样的,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 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也让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感觉到巨大的力量,并怀有深深地 危机感,正如华为总裁任正非所说: “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惟有惶者才 能生存。 ”张瑞敏也说“他每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企业如果“不创新”就 “死亡” 。因此当领导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努力学习,综观世界企业风云, 要用战略眼光去想问题,看问题,处理问题。新的竞争秩序使我们不能再醉心于 财务报表,而必须着眼于远景规划、价值观念、商界网络、企业文化等软技能。 中国有句古语: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宰相肚里能撑船” , ,有多大的胸怀就能 办多大的事。因此每个领导者要胸怀宽广,立足公司,放眼未来。要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不会失去什么,相反会真正得到,得到的不只是一个人, 更会是得到人的心。 二、领导者要勇于承担责任。一个人有多重要,通常与他愿意担负的责任 多少成正比。老子曾说过“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详,是为天下王” 。 他认为,一个人愿意负载多大的责任,就会有多大成就。当你说: “这是属下的 错”的时候,你根本不愿意为员工负责任,相对的,当上司犯错误,员工如果以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来对待,那么他就无法对这件事情产生影响力;如果员 工认为这属于自己的责任,那么他的心态就会完全不同,就会采取积极迅速的行 为。 因此, 身为领导者的第一心态就是负责任。 一个公司的使命是什么?负责任! 对社会负责,对行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合作者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可以说, 一个企业愿意担负的责任越大,它的成就也越大。 对领导者来说,如果你能将 “负责任”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让“负责任”成为一种共同语言,可以大大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要成功地做到这一点, 作为领导者必须身体力行以负责任的心态对待所有的事。比如,如果你时常抱怨 你的员工不愿意去负责的时候,你应该想一想自应该负什么责任。 三、信任下属。信任是现代企业关系的基石。作为领导者首要任务是要创 造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没有信任就没有领导。这种信任关系不是自然存在的, 是靠领导去创造的。信任是一种互动关系,需要领导者首先具备信任的能力和心 态,相信对方是真诚的,相信对方能够做到。因为信任是一种最大的激励,信任 是一种力量。当然,信任绝不是放手不管,信任之后要跟进,要引证,需要你在 一边激励支持他,直到他能做到。信任也是领导者对自身能力的高度自信,正式 基于这种自信,你才将自己的信任支持给自己的员工。这种信任将使员工乐于付 出,相信企业的愿景并为之付出自己的责任和激情。 四、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领导要做执行制度的带头人。每个企业都需要规章 制度来指导其运营,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管理者的责任,自然公司和领 导也希望员工遵守这些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应当有助于企业取得成果,有助 于员工完成工作。要确保规章制度有效性,要能使规章制度有效地执行。制度是 战略的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路线确定 下来, 领导是第一重要的。 领导要带头遵守执行好公司和你自己制定的制度, “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领导的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战略,一手抓管 理,管理要细化。管理是对细微末节的管理,它是个苦差事,因为要深入到举手 投足、细微末节当中去。有人总觉的领导者要管大事、要管全局,从组织分工的 原则来讲,这是对的,可从管理的手段与艺术上,你一定要深入到具体的细节, 抓住细微的小事,这样你才能不会与真实隔绝,才能管好大事,管好全局。随着 IT 技术的发展,扁平化组织的结构是趋势、领导者应该、也能够管好细微末节。 在抓管理时,切记不能随心所欲,随意表态。 五、公司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我们一切的经营活动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 企业以获得最大利润为宗旨,这是我们创业发展壮大的最终目的,在任何一家成 功的企业中,团队利益总要高过个人。企业中的任何一级管理者都应当将全公司 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部门利益其次,个人利益放在最后。这样的道理说起来非常 明白,但放到实际工作中,就不那么好把握了。例如,许多部门管理者总是习惯 性地把自己和自己的团队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而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公司的整 体战略方向和整体利益。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如果公司无法在整体战略 方向上取得成功,公司内部的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团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成 功,而团队无法成功的话,团队中的任何个人也不可能取得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成 功。 好的管理者善于根据公司目标的优先级顺序决定自己和自己部门的工作目标 以及目标的优先级。例如,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也许某个产品的研发无法在短 期内获得足够的市场收益,部门管理者似乎应该果断放弃对该产品研发的投入, 否则,部门在该年度的绩效数据(如果仅以市场收益衡量的话)就有可能不是那 么出色。但是,如果从公司整体的角度出发,假设该产品是帮助公司在未来二到 三年内赢得潜在市场的关键因素, 或者该产品的推广对于提高公司的企业形象有 重要的帮助,那么,对于该产品的投入是符合公司整体利益的,部门对于该产品 研发目标及其优先级的设定就应该符合公司的整体安排。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 益。作为管理者,还应该勇于做出一些有利于公司整体利益的抉择,就算对自己 的部门甚至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损失。以上,是我自己粗略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但我相信这几点是必不可少的。我想我们 每个人都想做一个有作为的领导者,所以我们一起努力吧,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朝这 目标奋力前行吧。
我眼中的“管理学” 我眼中的“管理学” 通过对管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且在查阅了与管理紧密联系的书籍资料 后,我对管理学这门学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就以下两个方面来谈一谈我 的一点体会。 一、管理(学)的基本矛盾和特性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管理( 的基本矛盾和特性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首先,管理是基于有限的资源和相互竞争的多种目标相矛盾而提出的,这点 毋庸置疑。如教材所言,如果人们要钱有钱,要物有物,要人有人,要时间有时 间, 要空间有空间, 组织的活动将可随心所欲, 为所欲为, 管理将变成多余之举。 管理学正是这么一门研究管理的科学。教材亦阐明了管理学的相关特性:综 合性、不精确性、软学科性和管理的二重性。有不少人把管理学看做一门艺术, 大概也是基于此,基于管理具有自身独特的客观性、实践性、理论系统性、真理 性和发展性。 现在我想从发展性这个角度谈一谈管理的重要之处和它的现实意义。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来看,任何事物总是物质的,物质总是处在不 断地变化发展之中。作为一门学科,一门软学科,即伸缩性很强没有固定的模式 和评判标准的,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就更是要注重自身的发展。不论中外,从 古典最早期的管理学思想,到泰勒的科学方法,到法约尔的探索,再到人群关系 论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现在正在研究和发展着的管理思想,都是很好地迎合了时 代变化的脚步。 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也不可 避免地暴露出许多问题,管理水平的落后导致了许多无谓的损失,这一点尤其值 得重视。现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响亮口号,正确的学习运用管理 学,结合实际状况,敢于创新,不断总结,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突破经济更高 更快增长的瓶颈。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学习,科学的掌握管理思想和方法,成为 当下国内企业和相关机构最迫切需要。 二、管理(学)的五大职能及其原则给予人们的启示。 管理( 的五大职能及其原则给予人们的启示。 众所周知,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五个职能。计划是对将 来工作结果等的预测,组织是为了实施计划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结构和实施过程, 控制是纠正错误偏差、确保目标实现的保障,而激励和领导则能协调发挥组织中 人的作用。五个职能基本包含了管理者应该注意到的所有内容,每一个职能下又 有相应的原则,这样一来,便可摸索出很多种有经验有意义的科学管理方法。如 何做好一名管理者?下面是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相关总结思考。 无数优秀的管理者,都是从基层做起。他们应该具备: 一、过硬的专业能力。基层管理者即是管理者,同时又肩负了具体的工作和 事务,所以个人过硬的业务能力各素质是在组织中“让人心服口服”为前提。同 时,企业的各种业务培训一般也是通过基层管理者进行的,所以业务能力对基层 管理人员来说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量。 二、 优良的品德素质。以公司、集体利益为重,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具 有宽阔的胸怀。具有公正用权意识。具有求真务实作风和理智的感情。优良的品 德是走好人生道路的必要条件,也是带班管理的资本。优良的品德,是好学、善 良、真诚、勤勉、进取以宽阔的胸怀,正派的作风,表里如一的形象方面的总和。 三、 相适应的文化素质。全民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员工文化水平普遍较高, 同时新技术、 新设备, 不断涌现, 办公手段日益现代化。 管理文化素质更要提高, 必须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应变能力、 分析判断能力、 决策运筹能力、 计划组织能力、协调控制能力,总结汇报能力以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 都需要丰富的文化知识作基础。 四、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事业心和责任心,是干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 件,也是做好一名合格的管理者的重要思想基础。有了这一点,就会努力学习, 提高各方面的本领,就会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就会尽职尽责地工作。 这就说明了事业心在管理者素质中所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五、 有对员工的正确态度和深厚感情。对员工的态度和感情问题,历来是 管理工作的一个根本问题。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员工,做到“以情带班,以理服 人”。是新时期管理工作的一个本性问题。对员工的态度与感情是密切联系在一 起的,端正态度是产生感情的前提和基础,深厚的感情是态度端正的具体体现。 六、 团队建设能力。基层管理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那么体现管理 者魅力和价值的就是团队建建设的能力。一个人的业绩可能非常优秀,但是只注 重个人的业绩而忽视了团队,充其量只是一个业务精英。如果将团队发挥巨大的 效能作用,便是一个管理者的最大喜悦。 七、 领导力及与上司相处的能力。 以上更点都很好的从管理的五大职能做出了实际分析, 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 管理者在企业和团队中如何根据基本原理和职能来科学行事。 管理学博大精深,需要潜心研读。我想说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去变化发展, 不要墨守成规, 同时应该付诸于实践, 学以致用, 在运用中不断完善和创新理论。 这也是由管理学自身的含义和特性所决定的, 也是管理这门学科建立的最终目的 所在。
管理学论文标准格式是怎么样的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标准的管理学论文格式供大家参考:
一、论文标题
文字概括精练,一般要求不超过15-20个汉字;单行题目要居中,双行题目上行要长于下行题目;
英文题目要求不超过12个词或100个书写符号;题目不用缩写词或者简化词;尽量不用标点符号.
二、摘要
论文摘要又称文摘、提要,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由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组成:
目的部分应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及重要性;
方法部分应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组对照,研究范围以及精确程度,数据是如何取得的以及经过何种统计学方法处理;
结果部分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及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并需给出结果的可信值和统计学显着性检验的确切值;
结论部分应简要说明、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极其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值得推荐或推广等.
摘要的内容是对题目的扩充,是全文的高度概括.
摘要一般不分段,不列图、表以及化学结构式,也不引用参考文献.摘要的长短,一般为正文字数2-3%.国际标准组织建议不应少于250个词,最多不超过500个词.摘要虽然居于全文前首,但在写作上却是论文完稿后写的.
三、关键词
关键词也称主题词,是从论文的题名、层次标题、摘要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和词组,并按照一定顺序逐次排列出来的.其标引质量直接影响到二次文献的收录与利用,便于对全文的检索.一般要求一篇论文要有3-5个全文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关键词.
四、引言
引言(前言、概论、序言、绪论、绪言、导言、导论)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端,主要是交待研究成果的来龙去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相关的课题,目的是引出作者研究成果的创新论点,使读者对论文要表达的问题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引起读者阅读论文的兴趣.
引言一般稍多于摘要的字数.要求该部分的写作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要与摘要雷同,也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不用图表和公式来论述问题,但至少应该有观点的罗列,同时一定要把作者的创新点明确表达出来.
引言部分应以阿拉伯数字"0"作为该级层次的前置编号.
引言内容:如需编序号,用圆括号序号,段前空两个字的间空.
五、正文
正文是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也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作者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陈述、论证的过程、结果和讨论都要在此得以展现.要求观点要正确、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选材要新颖;论述要有条理,有较好的逻辑性、可读性和规范性;表达要以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多的信息量为原则;量、单位、名词术语的使用要统一、规范.正文是否有创新性,是决定一篇论文采用与否的首要标准,也是刊物决定录用与否的主要依据.
虽然许多论文不属于"首次提出"、"首次发现",但作为一篇论文总应该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有新意,或对某种算法有改进,或对某一技术指标有提高.要求论点突出、尊重事实、表达准确,要求结构能紧紧围绕主题层层展开、环环相扣,使整篇论文系统严密、浑然一体.常见的论文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和分总式等.
论文结构层次一般分成若干个自然段,或是用若干个小标题来论述.每层的小标题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一个编码的两个数字之间用圆点(.)分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每一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最后一级如果还要分层次,可用1);2);①;②形式表示.如:1 (一级标题);1.2(二级标题);1.2.3(三级标题);三级;正文的结构层次不论是采用自然段还是小标题的形式,都要注意各层次之间要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富有逻辑,达到无懈可击;层次与层次之间还应协调一致,各部分的先后次序、篇幅的长短,都应根据逻辑顺序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
正文结构层次上的常见问题:
(1)标题不简明、不得体;
(2)标题用词不确切,含混不清;
(3)标题之间缺乏逻辑关联;
(4)层次递进缺阶、段,衔接不上,层次混乱,不符合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规律;
(5)同一篇文稿中使用多种结构方式.
六、结论(结语、结束语)
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以研究成果为前提,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所得出的最后结论.
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论文研究的成果或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结论应写得简明扼要,精练完整,逻辑严谨,措施得当,表达准确,有条理性.一般说来,读者选读某篇论文时,先看标题、摘要、前言,再看结论,才能决定阅读与否.
因此,结论写作也是很重要的.撰写结论时,不仅对研究的全过程、实验的结果、数据等进一步认真的加以综合分析,准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而且,对论证的材料,选用的实例,语言表达的概括性,科学性和逻辑性等方方面面,也都要一一进行总判断、总推理、总评价.
同时,撰写时,不是对前面论述结果的简单复述,而要与引言相呼应,与正文其他部分相联系.
结论中,凡归结为一个认识、肯定一种观点、否定一种意见,都要有事实、有根据,不能想当然,不能含糊其词,不能用"大概"、"可能"、"或许"等词语.如果论文得不出结论,也不要硬写.
凡不写结论的论文,可对实验结果进行一番深入讨论.论文结论的字数要求在600-800字左右.
七、致谢
科学研究通常不是只靠一二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方面力量支持,协助或指导.特别是大型课题,更需联合作战,参与的人数很多.
在论文结论之后或结束时,应对整个研究过程中,曾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谢意.尤其是参加部分研究工作,未有署名的人,要肯定他的贡献,予以致谢.如果提供帮助的人过多,就不必一一提名,除直接参与工作,帮助很大的人员列名致谢,一般人均笼统表示谢意.如果有的单位或个人确实给予帮助和指导,甚至研究方法都从人家那里学到的,也只字未提,未免有剽窃之嫌.
在论文末尾向曾经给与该论文各种帮助的人给予真诚的致谢,是对别人研究成果和劳动的一种尊重.
八、 附录
附录是将不便列入正文的有关资料或图纸编入其中.它包括有实验部分的详细数据、图谱、图表等,有时论文写成,临时又发现新发表的资料,需要补充,可列入附录.附录里所列材料,可按论文表述顺序编排.
九、参考文献
作者在论文之中,凡是引用他人的报告、论文等文献中的观点,数据、材料、成果等,都应按本论文中引用先后顺序排列,文中标明参考文献的顺序号或引文作者姓名.每篇参考文献按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排列.列上参考文献的目的,不只是便于读者查阅原始资料,也便于自己进一步研究时参考.应该注意的是,凡列入参考文献,作者都应详细阅读过,不能列入未曾阅读的文献.
参考文献着录原则:
(1)只着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只着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宜太少.
参考文献:
[1]专着[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示例:
A、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
[1]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Eng,1997,38(3):358-361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8-10.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
[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 [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
[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十、注释
注释就是对文章内容的解释和说明.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和自己很容易看懂.为了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段代码是做什么用的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一般置于"参考文献"后面.
十一、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包括主要要素: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现在工作单位、职务或者职称以及简单履历和工作业绩等.字数一般要求50-100字之间.
十二、基金项目
一般在作者简介之后,通常用"注"或者"※"号提示,包括要素:基金项目、具体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和项目主持人姓名等等.
十三、表格备注
用来注解表格相关内容的文字或数字.
十四、插图
是指插在文字中间用以说明文字内容的图片.其作用主要有:用图示的方法展示正文的内容,形象、直观,一目了然;作文字部分的补充;能表述复杂的科技问题,减少文字叙述;文图并茂,美化版面.
急!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而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泰罗(F .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 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至今不过经历了80多年。80多年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级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然而,管理学仍然需要发展,因为人类将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需要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规定性 管理学的规定性是指管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而管理学的规定性又取决于管理学研究对象的规定性,即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哈罗德•孔茨( H Koontz,《管理学》):
——“本书目的是阐明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换句话说,孔茨认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或者说管理学就是这两部分的组合。 詹姆斯•H•唐纳利(J. H. Donelly,《管理学基础》):
——“讨论只与某一待定的(虽然也是相当广泛存在的)事例有关的管理过程。我们将就有限的资源(包括其他人的力量)的管理展开我们的讨论”,即管理学说是研究有限资源的管理。 罗纳德•科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者,《企业的性质》)
—— “经营意味着预测与通过签订新契约,利用价格机制进行操作。管理则恰恰意味着仅仅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并在其控制之下重新安排生产要素。” 罗纳德•科斯教授对经营与管理的界定尽管是从契约、价格应变角度出发,但把握了管理的本质:即经营是与市场打交道,它利用价格机制使自己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获得有利于自己的利益。而管理则是一个组织内部如何用行政命令机制调配组织有限资源而获得最佳配置效率的过程;管理不与市场打交道,尽管它要对市场上价格作一定的反应。 如果按照科斯的定义,那么管理学就应该以这么一个规定性的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这样,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就应该是两大方面:
组织本身包括组织的动力学机制、组织的构造及运行等等;
组织内依靠行政机制运作的各种管理方式方法包括对资源配置的整体性系统方法和针对局部问题的各种职能性方法。
事实上大多数著名的管理学著作和教材,尽管其章节安排、行文方式、观点采纳均有各自的特点,但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事实上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的《管理学》也是如此。 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和探讨组织及组织内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 对管理学的这么一种规定原本是美国管理学界的看法,其他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的学者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在把管理局限于企业时,认为管理学还应该包括经营这一内容,于是便有了经营学一说,之后在我国便有经营管理学的称法。
二、管理学的流派及构成
1、管理学的流派 20世纪初诞生的管理学随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理论与实践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流派叠出,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产生,人才辈出。哈罗德•孔茨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年),对1980年前的管理学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理论、主张等作过一个精辟的归纳与分析。他认为到1980年为上,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
古典学派
行为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组织行为学派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经理角色学派
经营管理学派等等。
2、各流派研究的内容这些流派尽管各有自己对管理的看法,各有自己的理论主张,但从内容上来看不超出三大内容:即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经营。
科学管理原理代表人物泰罗,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管理方式或方法,因为人的科学工作和协作及对人的激励与效率关系的研究实为发展出相应的管理方式方法而已。
古典组织理论法约尔和韦伯的典型的组织研究成果。
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有梅奥(E.Mayo)、马斯洛(A.H.Maslow)、麦格雷戈(D.MeGregor)、卢因(K.Lewin)以及穆顿(J.S.Mouton)等,他们有的研究人际关系,有的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关系,也有的探讨人的本性及相应管理的问题,还有的研究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组织问题以及双因素模式、管理方式方法等。前者可归结为组织的动力学过程,后者可归结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方式的探讨。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C.I.Barnard),其研究成果不过是从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角度看组织如何有效运作。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H.A Simon)(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然综观其著作,除上述观点为组织方面的外,其余主要是发展了决策的科学方法体系。
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等研究内容不过是组织及组织内管理的科学方式方法。 经营管理学派是专门研究经营理论及经营中的管理问题。
3、各流派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另一个方面来看,20世纪的管理理论学派尽管派别林立,实际上从分析方法来看,每个学派均有那些代表人物习惯的学科分析方法来对管理进行研究。
行为科学学派是用典型的心理学知识、行为分析方法来研究组织、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
系统管理学派用系统理论和观点来考察企业组织,分析组织的构造;
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德鲁克(P.Drucker)、戴尔(E.Dale)等,他们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的、案例分析性的,对象直接是组织、组织中的管理问题。
管理科学学派数理分析方法
组织行为学派群体心理学分析方法 根据上述分析,狭义的管理学主要由组织研究和管理方法研究两块内容构成;广义一点的管理学则还要加上经营领域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与经济学相关。这三个方面的演进在过去5O多年中,基本上遵循了下述路径。
3、管理学各流派的演进路径
(l)组织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
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理论、20年代)——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40年代)——组织(社会技术系统60年代)——领导科学(经理角色,7O年代)——组织文化(企业文化80年代)——?(90年代)
(2)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的演进路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20年代)——行为科学(梅奥30年代)——管理科学理论(伯法50年代)——决策理论(西蒙60年代)——生产管理、信息管理方法(7O-80年代)——?(90年代)
(3)经营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厂商理论(2O年代)——产业组织(贝恩、40年代)——市场学(科特勒60年代)——消费者理论(70年代)——策略学(战略管理)(波特80年代)——?(90年代) 在上述三个方面的演进路径中,90年代管理学的进展均为空白,这并不说明90年代管理学在上述三个方面无进展,而是难以将90年代管理学的进展分类,进而填入上述三个方面的空白之处。不过仍可以一试,
管理方式研究领域哈默(M.Hammer)和钱比(J.Champy)的《企业再造》;
组织理论研究领域彼得•圣吉(P. M.Senge)的《第五项修炼》。
经营管理理论研究领域哈默尔(Gary 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的《竞争大未来》、波特(M. E. Porter)的《国家竞争优势》。
三、21世纪管理学所面临的课题
1、组织的资源由以劳动力、土地、资本为主向转以知识与信息为主传统的资源如劳动力、上地、资本和自然资源支撑了20世纪的发展。但有人说,到21世纪,知识与信息将成为发展的最大资源。假定这一说法成立,现行的资源配置模式是否应该放弃,未来的资源配置模式又应该如何? 90年代风行欧美的组织改造理论与实践,似乎是先知先觉者的先行行为,然而确实有其历史的背景和未来的呼唤。
2.组织的成员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转变在物质不甚丰富而又在逐步丰富的20世纪中,大众迫于生计更多地像一个追逐利益的经济人,经济学家们以此构造了他们的理论体系和现实的经济体系,然而在物质甚为丰富、人类生活有了大步提高之后,人们也许开始摆脱经济人的头衔,此时不仅经济体系需要重构,对人们工作努力的驱动源恐怕也需要重构。现在不也有许多管理者在号称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似乎在寻找一种未来的范式吗?
3.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加速发展的环境变化速度愈来愈快,一些巨大的僵化的组织已不能敏捷地变化自己以适应环境,从而导致衰落乃至消亡。新世纪的到来使得一些肩负组织重托的人不得不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担心,于是便有“第五项修炼”一说,以针对现时组织。然而使组织真正成为有学习能力,有超然思维的有机体又谈何容易。21世纪中有哪些组织能真正成为这样的组织,从而保持不败的地位呢?
4、21世纪人们的伦理将发生全新的变化 20世纪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20世纪众多约束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这些约束因素在21世纪发生变化之后,作为管理的出发者,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将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然而,重利不重义的20世纪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应该转为全新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以此来构造未来的社会和经济体系。21世纪的管理学将覆盖全新的管理伦理、管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现在开始探讨未来的管理伦理也许会给从今天走入未来的管理者以莫大的帮助。
5、信息爆炸将导致自信息搜索的困难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是信息爆炸的世纪,信息越是充分越是丰富,人们就越难及时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除非有比现今更为有效的信息搜索方法与技术。信息社会中的人就像一艘孤立无援的船独自在大海中寻觅。从所需信息的角度来看,一个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不充分信息的拥有者,如何在他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可能是21世纪市场营销全新观念和体系的拓展方向,整合抑或是分工?渠道抑或是媒体?
6、组织将在更大的范围内谋求整体而不是局部的利益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21世纪的人们将更多地体会世界的渺小、地球的可爱,人们将更多地超越自己的国界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意义上,人类是一个整体,他们将没有国界,人类的经济行为将从全球的长远角度来考察。如果说20世纪的那些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时还仅仅从比较利益、突破市场壁垒、谋求更大利益的角度出发,那么21世纪的跨国企业也许应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福利的增长而设想,这是否是天方夜谭?
7.组织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硬道理,21世纪也要发展。然而 20世纪的人们在发展时竭泽而渔,使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物种减少、气候反常等等,这一切给21世纪的发展带来困难,人们不禁要大声地问:人类社会还能持续发展吗?21世纪应该回答这个问题,作为支撑这个社会经济支柱的企业也应有自己的答案。企业首要的是生存,就像人类一样,然后才能有发展。21世纪中企业应以什么方式发展,才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命题相一致,这应该是未来管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8、组织内部由分工走向综合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专业化分工大发展的世纪,人类从专业化分工获得了巨大的收益,20世纪的文明可以说是专业化分工的文明。然而分工愈深愈细愈有可能偏离本原要旨,使综合性的问题难以处理和解决,如大至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变薄的问题,小至一个企业拓展新市场的问题。21世纪可能是重返综合的世纪,人类或许可从综合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企业或许能在综合中获得新生,管理学或许要创造综合性的理论与方式方法。
上一篇:学年论文会计学
下一篇:《机器人》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