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证券日报总编辑

发布时间:2023-12-11 18:59

证券日报总编辑

董少鹏,经济日报集团证券日报副总编辑。曾任人民日报社所属国际金融报社常务副总编辑。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特聘专家。2001年前,他先后在上海证券报社、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任职。担任上海证券报北京记者站、深圳记者站负责人。1999年7月在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主持创办《新证券》周报。1984年15岁时,成为“北京中学生通讯社”(北京青年报社主管主办)首批100小记者之一,任总社副社长。经济日报是由国务院举办、中宣部领导和管理的以经济宣传为主的综合性中央级党报。证券日报由经济日报主管主办,是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报纸。

证券日报社社长是什么行政级别

该社归口省委宣传部管理,为正厅级单位,社长
总编辑都是正厅级。

胡坚的主要作品

经济学1.胡坚、王海平主编:《国内金融发达城市金融产业促进政策比较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2010年1月。2.王铁军,胡坚主编:《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模式成功案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7月。3.胡坚:《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多维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pp302;4.胡坚、陶涛:《日本金融:危机与变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pp229;5.胡坚:《亚洲――金融风暴后的再崛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pp217;6.胡坚:《欣欣向荣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pp376;7.胡坚:《转变中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台湾)大秦出版社,1996年12月,pp365;8.胡坚:《日本金融市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10月,pp157;9.胡坚、刘伟、丛培国和江明华:《当代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pp250。文学1.胡坚:《飞过沧桑的蝴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4月,pp269。2.胡坚:《爱的答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0月,pp280。 1.(美)杰克·弗朗西斯和罗杰·伊博森著:《投资学全球视角》(胡坚等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2.(美)彼德.纽曼等著:《新帕尔格雷夫辞典--货币金融卷》(第一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译,胡坚教授主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pp835。3.(美)威廉·夏普:《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胡坚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2001年3月,pp400。4.(日)林华生:《日本在亚洲的作用》,(曾刚译,胡坚审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pp244。 1.胡坚:“供应学派两个主要经济模型述评”,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思想评论》(第二辑),商务印书馆,1990年,pp97-123。2.胡坚:“90年代以来的中国金融改革--步骤与走向”,晏智杰、宁骚、李玉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课题与展望》,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4月,pp120-140。3.胡坚:“林华生(日)著:《日本在亚洲的作用》(中译本)序言”,2000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pp3-7。4.胡坚:“中泰两国金融体系比较及未来发展”,北京大学泰国研究所编:《现代化进程中的中泰关系--纪念中泰建交25周年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12月。5.胡坚:“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北大论剑》,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7月。6.胡坚:“香港金融业回顾与展望(2002)”,萧灼基主编:《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7.胡坚:“第一章 退市机制与股市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韩志国、段强主编:《退市机制--市场压迫还是压迫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8.胡坚:“对女性学学科教学、学生培养和课程设置的一点思考”,魏国英、王春梅主编:《女性学理论与方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pp133-139。9.胡坚:“从亚洲金融危机看腐败的危害”,计高成主编:《世界反腐风云备忘录》,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6月,pp277-284。10.胡坚:“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与趋势”,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第2辑),2002年9月,辽宁人民出版社。pp5-19。11.胡坚、孙素民:“香港金融业回顾与展望(2003)”, 萧灼基主编:《2003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pp355-368。12.胡坚:“王曙光:《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序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pp1-3。13.胡坚:“加入WTO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王长胜主编:《经济信息绿皮书——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0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月。14.胡坚:“从亚洲金融危机看腐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张保民等主编:《亚洲地区的行政改革》,澳门理工学院、澳门特区行政及公职局出版,2003年10月。15.胡坚、秦娟娟:“中国国际资本管理制度变化”,王长胜主编:《经济信息绿皮书——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0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16.胡坚、高飞:“中国香港金融业回顾与展望”,萧灼基主编:《2004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pp265-281。17.胡坚:“王学东:《商业房地产投融资与运营管理》序言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18.胡坚、郭国圣:“中国香港地区金融业回顾与展望”,萧灼基主编:《2005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pp81-100。19.胡坚、梁志隆:“中国香港地区金融业回顾与展望”,萧灼基主编:《2006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20.胡坚:“序言”,韩玲慧:《经济发展中的银行体系》,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4月。21.郜全亮、胡坚:“2006年香港金融业回顾与展望”,萧灼基主编:《2007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Pp343-368。22.胡坚、郜全亮:“东盟经济合作背景下的中国与泰国经贸与投资关系”,傅增有、薄文泽主编:《中泰关系30年:回顾与展望》,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8月。Pp126-131。23. 胡坚、杨霞:“澳门金融业的现状即未来发展方向——兼论金融海啸对于澳门金融的影响”,李向玉主编:《腾飞的澳门:回归十年的回顾与展望(社会卷)》,澳门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Pp313-320页。24.胡坚:“论澳门产业结构的适度多元化发展”,杨允中、饶戈平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与澳门特区的发展——纪念《澳门基本法》颁布18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基本法推广协会出版,2011年7月。25.胡坚、王智强:“中国女性劳动力教育回报率问题研究——基于heckman模型和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魏国英、马忆南主编:《亚洲女性论坛报告——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如无特别注明,均为独立完成)1、“论发展经济学中的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思潮”,《经济科学》,1992年第2期,pp67-72。2、“‘评斯拉法对李嘉图‘不变价值尺度’难题的解答”,《经济科学》,1993年第1期,pp67-71。3、“英美银行兼营证券业务的争议及其发展概况”,《经济学动态》,1993年第6期,pp57-60。4、“发展市场经济与转变思想观念”,《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3年第1期,pp39-41。5、“目标与人--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观念更新与转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3年第2期,pp54-62。6、“大陆、香港、台湾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比较研究”,《高等教育论坛》,1994年第1期,pp20-26。1993年5月28日(美国)《世界日报》先行刊载。7、“B股与其相关市场的联动关系”,《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pp36-48。8、“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规律与上海的选择”,《经济科学》,1994年第2期,pp9-14;并被编入国务院研究室财金贸易研究司课题组“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专辑”,《经济研究参考》1994年第115/116期。9、“发展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经济评论》,1994年第4期,pp29-32。10、“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指标评估体系的基本设想”,《经济科学》,1995年第2期,pp38-43。11、“让经济学成为真正的科学”,《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pp22-23;1996年6月29日《文摘报》转载。12、“香港与广东省的金融互动关系”,《国际金融研究》,1995年第5期,pp18-21。13、“1997年之后香港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几个问题”,《银行家》,1995年第2期,pp8-11。14、“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pp65-69。15、“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失业问题”,《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1期,pp25-31。1995年11月9日《华南早报》(香港)先行刊载。16、“台湾发展亚太金融中心的历程”,《银行家》,1996年第2期,pp8-12。17、“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经济评论》,1996年第3期,pp84-90。18、“香港--面临挑战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6期,pp16-17。19、“香港与亚洲其他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关系”,《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7期,pp25-27。20、“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运作”,《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8期,pp24。21、“九七临近话汇丰”,《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9期,pp17-18。22、“中银集团--香港金融市场的支柱力量”,《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10期,pp35-36。23、“过渡时期香港的股票市场”,《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11期,pp19-21。24、“论亚太地区多层次的国际金融中心体系”,《经济科学》,1996年第6期,pp67-72。25、“日本银行业经营管理的改革与调整”,《经济问题》,1996年第11期,pp46-49。26、“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与前景”,《银行家》,1996年增刊,pp9-12。27、“香港回归在望,更上层楼--96年经济、金融回顾与97年展望”,《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1期,pp30-32。28、“中国因素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2期,pp28-29。29、“1997年前后的港台金融关系”,《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3期,pp24-25。30、“香港上海,比翼齐飞”,《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4期。31、“过渡时期香港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演变及未来发展方向”,《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5期,pp24-26。32、“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展望”,《经济问题》,1997年第4期,pp32-34;《华人月刊》(泰国),1997年7月号,第18期。33、“谈中国因素对香港证券市场的影响兼论今后两地证券市场互动的方向”,《证券市场导报》,1997年第3期。34、“回归在即,红筹更红”,《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6期。35、“台湾发展亚太金融中心的历程及最新进展”,《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8期。36、“从亚洲金融危机看反腐倡廉”,《中国监察》1999年第9期。《澳门日报》,1999年3月28日、4月4日、4月11日分上、中、下三部分连载。37、“谈我国金融市场开放与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金融研究》,1999年第5期。38、“中国应增强金融实力”,《中国国情与国力》,1999年第7期,《新远见》1999年第4期转载。39、“风险资本投资机制与高科技产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为高科技产业走向市场搭建桥梁》,1999年第14期,总第16期(1999年7月);《会计之友》2000年第1期。40、“从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看我国银行业构建中的几个核心问题”,《中国金融》,2000年第6期。41、“亚洲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体系三大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经济问题》,2000年第4期。42、“论在西部大开发中消除城乡差别的基本战略”,《宁夏科技》,2000年第3期,第18页。43、“中国经济的光和影”(中日文双语),《新泻大学经济学年报》第25号(2001年3月印刷出版)。44、“香港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争议及对内地银行业的启示”,《经济科学》,2001年第4期。2004年3月被收入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主编:《中国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创新运营成功模式全集》第二集1579-1584页。45、“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与动因探讨”,《经济界》,2001年第5期。46、“在不同学科的交汇点行进”,《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第5期。47、“存托凭证发展的国际趋势及其在中国资本市场流通的可行性分析”,《南方金融》,2002年第1期。48、胡坚、杨素兰:“国际金融中心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9月(第40卷第5期)。49、胡坚、郭国圣和林宛洁:“进入WTO与两岸金融的契机与挑战”(上),《信用合作》(台湾)第79期(2004年1月20日)。50、胡坚、郭国圣和林宛洁:“进入WTO与两岸金融的契机与挑战”(下),《信用合作》(台湾)第80期(2004年4月20日)。50、魏子力、胡坚:“基于网络的信息与证券市场监管”,《经济科学》,2004年第2期。51、胡坚、高飞:“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借鉴”,《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52、魏子力、胡坚:“行为金融理论回顾及其前沿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年第31期。53、“金融业改革和开放进程中需保持金融稳定”,《银行家》,2004年第4期。54、胡坚、钱宥妮:“中国消费者短视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2005年4月)。55、胡坚、董曦明:“西方干预理论述评――兼论西方外汇干预理论在我国的实用性”,《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2005年5月)。Pp17-23。56、刘洋、胡坚:“中国期货市场流动性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05年第3期(2005年6月)。Pp54-。57、胡坚“近期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的重点及其影响”,《南方金融》2005年第8期。58.胡坚、钱宥妮:“政府在日本金融制度演化中的作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学报》(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第3期(总第43期)。59.胡坚、董曦明:“汇率目标区在外汇干预中的作用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3期(总第167期)。60.胡坚:“积极发挥工会作用 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中国政治类全国核心期刊),2006年第20卷增刊。61.卜紫洲、胡坚:“我国银行卡业的产业结构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2006年7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62.胡坚、董曦明:“银行往来关系研究理论及启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63.胡坚、郜全亮:“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南方金融》,2007年5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64..胡坚、赵翔:“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南方金融》2008年8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65.胡坚、吕鹏博:“上海股市与香港股市的连动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12月,(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66.胡坚、杨霞:“澳门金融业迈向何方”,澳门社会进步协会:《九鼎》,2009年第4期,总第18期。67.李继民、胡坚:“经典产业组织理论框架下我国保险行业的SCP 范式研究”,《商业时代》(《中文核心期刊要要目总览》经济贸易类核心期刊),2010年第32期。68.李继民、胡坚:“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绩效与规模经济——基于2004-2007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6期,总第371期。69.胡坚、王智强:“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研究——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财政研究》(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2010年11月。70.胡坚、王智强:“房地产业公司治理与绩效关系研究”,《商业研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经济贸易类核心期刊),2012年第5期。71.胡坚、杨光、王智强:“我国政府财政支出挤出效应研究》,《商业研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经贸类核心期刊),2013年第8期。 (经济学与金融学)1、“第二届证券市场暨金融市场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简介”,《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2、“90年代发展中国家外资流入规模增大利弊并存挑战尤多”,《中国城乡金融报》,1995年4月19日。3、“新加坡香港角逐亚洲第二大国际金融中心”,《中国城乡金融报》,1996年3月20日。4、“香港基金市场的发展”,《金融时报》,1997年5月18日。5、“香港经济腾飞的奥秘”,《经济工作通讯》,1997年第17期。6、“金融业的发展对香港经济的作用”,《经济工作通讯》,1997年第20期。7、“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予我们的启示”,《金融内参》,1998年1月13日(总73期)。8、“人民币变动的趋势与中国经济”,(日)《东海日中贸易中心通讯》,1999年第1期,总第165期。9、“也谈实行个人金融财产实名制”,《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4月16日。10、“要用政策保证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中国改革报》,1999年6月29日。11、“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与动因探讨”,《海淀政协文件资料汇编》(中关村发展战略议政会专辑),北京市海淀政协办公室,1999年6月。12、“新形势下中关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海淀报》2000年1月15日第二版。13、“香港金融创新给我们的启示”,《中国市场经济报》,2000年3月2日第四版。14、“董建华美加招呼‘外援’--香港跨世纪发展人力资源战略初露端倪”,《中国市场经济报》,2000年4月20日第四版。15、“优势城市群战略可获得规模经济效果”,《南方日报》2000年6月12日。16、“纵观香港经济的重新定位”,《中国市场经济报》,2000年4月20日第四版。17、“市场不相信新经济神话”,《中国市场经济报》,2000年4月29日。18、“用经济学原理反思‘假日经济’”,《南方日报》2000年5月15日。19、“对于中关村地区建设高科技园区的建议”,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办公室:《海淀政协》(文件资料汇编)第22期,2000年8月,pp19-20。20、“密切关注金融市场的变化”,《经济日报》,2000年9月28日,第12版。21、“让新世纪充满爱”,《北京大学校报》第917、918期(2001年1月1日)。22、“中国大陆股市的‘结’与‘解’”,《商业新闻周刊》(台湾),总第7期,2001年1月8日-14日,pp100-101。23、“发展结构层次丰富的证券市场”,《科技日报(创业板周刊)》,2001年3月29日(2001年第12期)。24、“建立退市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中国证券报》2001年4月17日,第九版。25、“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和文物收藏”,《东南文化》,2001年第4期。26、“日本创业板的新格局及其影响”(上),《科技日报(创业板周刊)》,2001年6月14日(2001年第22期)。27、“日本创业板的新格局及其影响”(下),《科技日报(创业板周刊)》,2001年6月21日(2001年第23期)。28、“中国股市急需蓝色兵团”,《证券日报》,2001年10月17日第4版。29、“降息推动经济增长--评央行再度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中国财经报》2002年2月22日第2版。30、“低利率:世界经济的新特点”,《人民日报》,2002年3月1日,第7版。31、“交易所也上市”《三联生活周刊》,2002年第16期。32、“存托凭证发展的国际趋势及其在中国资本市场流通的可行性分析”,黄河证券责任有限公司主办《黄河证券研究》,2002年第3期。33、“‘造假’拖累美元”,《人民日报》2002年7月19日。34、“开拓创新拳头产品”,《经济日报》2003年11月25日第14版。35、“笙歌伴忧思: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祭—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胡坚教授”,《中国市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7年8月。36.胡坚:“金融与实体经济:孰重孰轻?”,《实效管理》,2012年第6期。37.胡坚:“贝卢斯科尼们无法抵御金融全球化的风险”,《中国健商》2012年第3期。38.胡坚:”再接再厉,继续创造新的辉煌”,《金融时报》2012年11月23日第五版。 1、“给我一个小小的世界”,《南方周末》1992年11月12日。2、“今夜无人安睡”,《北京大学校报.校庆专刊》第3版,2003年5月5日。3、“永恒的四季”,何芳川教授纪念文集编辑组:《何芳川教授纪念纪念文集》,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4、“燕园,与你同在”,赵为民、郭俊玲主编:《精神的魅力》(200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5、“等您,在燕园”,刘昀、王曙光编:《岱岳长青:陈岱孙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第四届新时代资本论坛圆满落幕 创新促发展“十四五”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12月11日,由证券日报社主办的第四届新时代资本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论坛主题为“双循环”下的资本市场创新与发展。来自监管系统、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经济学界的逾40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针对“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新发展格局进行了深入探讨。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给资本市场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尚福林指出,资本市场在这样的 历史 交汇期,应进一步发挥现代经济金融体系的枢纽作用,支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他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本形成功能;二是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三是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配置资源功能;四是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五是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吸引力。

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在致辞时表示,“十四五”时期,从国家全局来讲,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的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资本市场制度也应当更趋成熟和定型,以更好地发挥其作为金融市场、要素市场的枢纽作用。现在看来,还应当进一步健全市场主体特别是上市公司提高质量的长效机制,完善促进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做优做强的制度安排,大幅度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制度水平,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有温度的、高效的监管体系。

证券日报社社长陈剑夫在会上表示,证券日报只是这个伟大时代的一滴露珠,但同样折射了时代的光辉,见证了资本市场的 探索 、改革、创新和沧桑巨变。作为资本市场的一分子,我们一直怀着与资本市场同呼吸、共命运的心愿,传递信息、连通上下、发现价值、分享经验,与市场共同成长。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从如何进一步提高上市质量的角度发表了精彩演讲。他指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也是资本市场的要求,资本市场已有30年的 历史 ,上市公司群体日渐成熟,要按照高标准要求自己。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也是上市公司自身的要求,上市公司应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

中证金融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望军则围绕“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助力 科技 、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 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要按照“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总目标,着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把支持 科技 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完善资本市场促进资本形成的体制机制安排,畅通 科技 创新与资本市场对接渠道,助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同时,在上午的论坛中,全国股转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永春,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刘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中央 财经 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导、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等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持续推进新三板改革创新助力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夯实投保工作对于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数字化和金融化带来的变革”“中国经济创造新需求”等题目发表了主题演讲。

下午召开了两场专题分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分论坛”和“上市公司领军者分论坛”。主要从构建资本市场良性循环生态链、“十四五”规划建议看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直接金融的比重和改进金融生态以及上市公司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压力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探讨。

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为代表的7位首席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全球经济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依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而相对于全球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的确定性是非常明显的,明年全球经济将处在全面复苏的回升阶段,但中国将是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明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9%左右;以贝瑞基因董事长高杨为代表的10位企业家则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应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做精主业、提高公司的业绩和价值,加大对投资者的回报。

此外,下午的大会还举行了“科创领军者联盟”第三批会员入盟仪式。截至目前,“科创领军者联盟”已经有111家联盟成员,占到目前已上市的202家科创板企业的一半以上,汇聚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科创公司。联盟成员通过深化交流合作、共享优质资源、跑出 科技 创新“加速度”。

(编辑 田冬 上官梦露)

督导组进驻豆瓣:存在严重网络乱象

督导组进驻豆瓣:存在严重网络乱象

督导组进驻豆瓣:存在严重网络乱象,豆瓣原本只是一个电影打分平台,可为了提高用户粘性,就推出了小组功能。这点无可厚非,问题只在于豆瓣没能做好管理。督导组进驻豆瓣:存在严重网络乱象。

在国内互联网中,豆瓣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的评分已成为影视作品评价的重要参考,会影响很多人追剧、买票的选择。同时,它的社区氛围也较为浓厚,有较为固定的用户群体。

这样一家带有“文艺小清新”风格的网站,却屡次被罚款、约谈。

就在3月15日下午,国家网信办通报称,针对当前豆瓣网存在的严重网络乱象,3月1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派出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网督促整改。

豆瓣上一次被国家网信办通报是在2021年12月1日。

当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约谈豆瓣网主要负责人、总编辑,针对近期豆瓣网及其账号屡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情节严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责令其立即整改,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即对豆瓣网运营主体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依法予以共计1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2021年1月至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豆瓣网实施20次处置处罚,多次予以顶格50万元罚款,共累计罚款900万元。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强调,网站平台应当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健全信息发布审核、公共信息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其用户发布信息的管理,不得为违法违规信息提供传播平台。

除了被罚之外,豆瓣因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在去年12月9日被工信部下架。随后,“豆瓣下架”的话题直接冲上新浪微博热搜。

豆瓣于2005年上线,是很多文艺青年的聚集地。目前,豆瓣网有电影、读书、同城、音乐和小组等板块,其中豆瓣电影在市场的认可度较高,也是用户使用最多的版块之一。豆瓣小组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驻扎。截至2019年年底,豆瓣的注册用户超2亿,月活跃用户超4亿。

与豆瓣几乎同期的B站、知乎等均已上市,“豆瓣为何不上市?”是行业内经久不息的话题。

启信宝信息显示,豆瓣网经历了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策源创投、挚信资本、红杉中国、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腾讯音乐等。在豆瓣上线第二年,就获得了策源创投的投资,最新一轮融资发生在2020年7月。

有网友爆料称,豆瓣将从今日下午起关闭陆续关闭小组功能。最近一段时间豆瓣已多次曝出问题,早前曾下架一次,但情况并没有改变。日前豆瓣再次下架,平台也被相关部门约谈、处罚,甚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派人入驻豆瓣,督促其进行改进。

从来不看豆瓣,对于上面有什么样的极端言论也不清楚,但仔细想了一下,豆瓣是被封了,可那些发表极端言论的人没有被封啊,他们可能会散落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继续传播那些言论。

目前国内人数较多的论坛有微博、贴吧、知乎等,微博有许多大牌明星入驻,是国内活跃人数最多的论坛,贴吧以男性居多,号称“草根论坛”,知乎早前曾被认为是国内平均学历、用户素质最高的论坛,但现在充斥着各种广告。

每个论坛都有极端人群,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贸然进入对方的“领土”,势必会遭遇口诛笔伐。现在国内正在执行清朗行动,力求让网上的不和谐言论小时,让用户能有更好的上网体验。

豆瓣原本只是一个电影打分平台,可为了提高用户粘性,就推出了小组功能。不只是豆瓣,许多App在往社交层面发展,这点无可厚非,问题只在于豆瓣没能做好管理。

这点豆瓣可能就要向贴吧学学了,虽然贴吧也有各种各样的魔怔人,但封号禁言绝不手软,虽然这几年人气流失不少,却始终是国内最大的草根论坛,远非豆瓣、虎扑、NGA等能比。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短期内豆瓣要回归影视剧评分平台的本职。然而即便是影视评分,豆瓣也越来越不合格,可能是树大招风,许多明星的水军、黑粉涌入了豆瓣,给影视作品恶意打分。豆瓣也出现过包庇某些作品,给部分影视作品锁分的情况。

对于豆瓣来说,这次网络信息办公室入驻是个好事,可以让这家正在向深渊的.企业悬崖勒马。经过此次事件,相信豆瓣会谨记教训,杜绝传播不和谐的声音,致力于改善互联网风气。

据网信中国公众号消息,针对当前豆瓣网存在的严重网络乱象,3月1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派出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网督促整改。

对此动作,豆瓣方面并未作出任何回应。3月15日,记者搜索发现,安卓、华为等手机应用商店里,豆瓣App已被下架;苹果App Store中仍可正常下载。

豆瓣以书影音起家,2005年提供公开注册功能。移动互联时代,豆瓣小组活跃度突出,评分、社交成为该平台的两个重要抓手。

但在过去一年中,因管理不到位,豆瓣频繁受到关注。2021年6月15日,“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开展,豆瓣随即开展整治“饭圈”乱象的专项工作。同年9月底,豆瓣社区流量担当“豆瓣鹅组”被停用整改,时间长达2个月,该小组目前拥有68万用户。

“以前,豆瓣对小组发言干预较少,在一些社会热点话题讨论中,部分用户为吸引关注会选择离奇的标题,甚至不惜编造谎言博取流量,导致假新闻不断。”一位豆瓣资深用户告诉记者,过去一年,豆瓣关停了多个涉及极端话题的讨论小组,比如“父母皆祸害组”“可以帮我盖下被子”等,“目前豆瓣鹅组所有帖子无法收藏、转发和分享。”

2021年12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曾约谈豆瓣网主要负责人、总编辑,称“近期豆瓣网及其账号屡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情节严重”,责令其立即整改,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据悉,2021年1月份至11月份期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豆瓣网实施20次处置处罚,多次予以顶格50万元罚款,累计罚款900万元。

“豆瓣最大的问题就是‘佛系’,对于内容没有进行严格审核和积极引导,这种基因不仅体现在内容层面,同样体现在商业模式上,豆瓣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很多风口,比如游戏点评,豆瓣在书影音的基础上将定位局限在文化交流平台,不屑于游戏产品,导致TapTap后来者居上。”一位专注于TMT的券商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事实上,不少垂直赛道的头部产品都脱身于豆瓣,比如下厨房App。

上述分析师认为,如果豆瓣层面不出台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一直采用弱干预的管理模式,豆瓣小组整改封禁或将成为常态。但如果管理方式突然激进,也很容易伤害用户活跃度,这个度不好把握。尤其是对豆瓣而言,商业模式较为单一,现在是时候考虑未来的生存之路了。

在收入模式方面,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广告外,豆瓣应该围绕年轻人对于文化、文艺的兴趣点和爱好点,适当推出一些商业化的深度研究报告,或围绕兴趣方向搭建社交产品和服务,拓展盈利渠道。

上一篇:经理人杂志旗下

下一篇:vugue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