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封面文章
经济研究封面文章
2000年以来,共发表论文40余篇, 完成课题18项,在研课题2项,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2部。 论文: 体制性产能过剩:内部成本外部化视角下的解析《财经问题研究》(封面)2013.3 2. 地方政府干预、企业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基于26个行业样本《改革》2012.12 3.铝工业行业产能过剩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2.8 4.生态经济学视角下建筑工程可持续建设体系的研究《建筑经济》2012.10(第2作者) 5.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波动及成因研究《经济研究》(封面文章)2011.12(第3作者)6.理性发展现代煤化工行业的思考——基于防范产能过剩风险的视角《宏观经济研究》2012.1 7.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2.2 8.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制度与投资决策问题研究——基于完善投资体制和投资决策科学化的文献综述《财经问题研究》2011.9 9.谨防风电设备、多晶硅行业性产能过剩的风险《宏观经济研究》2011.5 10.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研究——基于专用性投资不足的视角《城市发展研究》2011.111.财政分权背景下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基于钢铁行业的实证分析《财经问题研究》(重点文章)2010.12 12.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问题再探讨-以大连市污水处理项目为例《建筑经济》2010.9 13.我国“4万亿”计划的作用机理及政策效应分析《投资研究》2010.7(第2作者) 14.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的双向交互机制研究《企业经济》2010.6 15.辽宁省投资及其效率区域差距的考察《财经问题研究》2009.12 16.地方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生产力研究》2009.10 17.基于价值集成理论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模式探讨《投资研究》2009.3 18.基于政府投资视角的大学科技园建设《生产力研究》2008.2 19.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科学化问题研究《财经问题研究》(重点文章)2008.12(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隐性投资效率损失问题研究《投资研究》2007.621.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投资效率问题探讨《投资研究》2006.1 22.对风险投资定价模型的探讨《财经问题研究》2003.3 23.运用政府采购制度扶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投资研究》2000.8 24.改革我国现行投资项目审批制度的思考《财经问题研究》2000.7 25.我国项目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问题》2000.5 26.论进一步开展可行性研究的条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3 27.利用TOT方式引进外资的思考《中国投资》2000.1 课题: 1.《地方金融机构资产融通资金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2001年,辽宁省软科学课题,已完成) 2.《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研究》(中国投资学会2001-2002年度研究课题,已完成) 3.《辽宁省风险投资状况及其发展战略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完成) 4.《公共(公用)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体系研究》(中国投资学会2004-2005年度155号课题,已完成),获三等奖; 5.《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投资效率问题研究》(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研究课题,未完成) 6.《新投资体制下政府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研究》(2005年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科技开发项目,已完成) 7.《瓦房店市新城区投资效益分析》(2004年,大连瓦房店市政府项目,已完成)8.《大连市城市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课题,已完成) 9.《我国实施BOT融资模式效果研究》(中国投资学会2006-2007年度155号课题,已完成,并获三等奖 10.《大连市建设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点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2007年,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课题,已完成) 11.《大连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研究》(2007年,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课题,已完成) 12.《政府公共投资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机制研究》(2007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W119—01,已完成) 13.《辽宁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研究》(2008年,辽宁省社科联2006年度项目,2006J1626,已完成) 14.《中国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率》(中国投资学会2007-2008年度研究课题,已完成并获一等奖) 15.《关于建立大连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2006年,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课题,已完成) 16.《关于大连市环境友好型住宅建设支持政策暂行条例》(2007年,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课题,已完成) 17.《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研究》—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可学研究项目[2008199],已完成)18.《辽宁投资内部收益率的区域差距与政府投资诱导机制构建》(辽宁省2008年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L08AJL002],已完成) 正在承担的课题: 1.《财政分权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投资决策问题研究》(教育部2009年人文社科项目[09GJA790029]) 2.《抑制产能过剩与治理重复建设对策研究》(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9&ZD026]) 著作: 1.《创业投资发展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年 专著 2.《创业投资基础》(译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译著 3.《项目评估理论与实务》(第1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主编 4.《项目评估理论与实务》(第2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主编 5.《项目评估理论与实务》(第3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主编6.《工程经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副主编 7.《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第1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主编 8.《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第2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主编 9.《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主编 10.《工程项目融资》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主编 11.《项目评估》(全国统编教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主编12.《投资项目评估学》(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主编 1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理论与实践》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8年主编 14.《投资项目决策前沿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专著
钱学锋的个人成就
在《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担任《经济学(季刊)》匿名审稿人。 1、钱学锋(主持):国际贸易与资源误置的互动机制和效应:中国的理论和经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2、钱学锋(主持):新时期中国进口政策调整研究(NCET-111-0746),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11。 3、钱学锋(主持):贸易品种类的福利效应评估与中国进口刺激政策的实施路径研究(711732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 4、钱学锋(主持):促进投资与消费协调,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1。 5、钱学锋(主持):HME模型拓展构造与中国贸易发展的预期应用(121084),第十二届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基础研究基金,2010。 6、钱学锋(主持):HME模型拓展构造与中国贸易内生增长的机制与路径研究(709030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09; 7、钱学锋(主持):FDI、集聚与东道国利益:一个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08JC790102),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008; 8、钱学锋(主持):本地市场效应与中国贸易发展模式转变,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8。 钱学锋、余弋:《出口市场多元化与企业生产率:中国经验》,《世界经济》2014年第2期。 1、钱学锋、黄云湖:《中国制造业本地市场效应再估计:基于多国模型框架的分析》,《世界经济》2013年第6期。 2、钱学锋、李赛赛:《进口的工资溢出:边际分解与作用渠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3、钱学锋、熊平:《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及其因素决定》,《经济研究》2010年第1期(封面文章)。 4、钱学锋、王胜、陈勇兵:《中国的多产品出口企业及其产品范围:事实与解释》,《管理世界》2013年第1期。 5、钱学锋、黄玖立、黄云湖:《地方政府对集聚租征税了吗?基于中国地级市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管理世界》2012年第2期。 6、钱学锋、陆丽娟、黄云湖、陈勇兵:《中国的贸易真的持续恶化了吗?基于种类变化的再估计》,《管理世界》2010年第7期;《国际贸易研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 7、钱学锋:《企业异质性、贸易成本与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管理世界》2008 年第9期。 8、钱学锋、张艳君:《克鲁格曼真的错了吗?》,《经济学(季刊)》2011年第10卷第3期。《理论经济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 9、钱学锋、熊平:《李嘉图比较优势、特惠贸易安排与产业集聚》,《经济学(季刊)》2009年第8卷第3期(封面头篇)。 10、钱学锋、梁琦:《本地市场效应: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新近进展》,《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6卷第3期。 11、钱学锋、王胜、黄云湖、王菊蓉:《进口种类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1995-2005》,《世界经济》2011年第5期(封面第一篇)。《国际贸易研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2、钱学锋、陈勇兵:《国际分散化导致了集聚吗?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世界经济》2009年第12期(该文入选《中国经济学2009》)。 13、梁琦、钱学锋:《外部性与集聚:一个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07年第2期。 14、钱学锋、王菊蓉、黄云湖、王胜:《出口与中国工业企业生产率:自我选择效应还是出口学习效应?》,《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2期。 15、钱学锋、梁琦:《测度中国与G-7的双边贸易成本:一个改进引力模型方法的应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 16、陈六傅、钱学锋:《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各类出口企业的影响》,《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 17、钱学锋、黄汉民:《垂直专业化、公司内贸易与中美贸易不平衡》,《财贸经济》2008年第3期。 18、王平、钱学锋:《从贸易条件看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导向》,《中国工业经济》2007 年第3期。 19、陈六傅、钱学锋:《人民币实际汇率弹性的非对称性研究:基于中国与G-7各国双边贸易数据的实证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20、钱学锋、陈六傅:《中美双边本地市场效应估计:兼论中国的贸易政策取向》,《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12期。 21、钱学锋、梁琦:《FDI、集聚与东道国利益:一个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8期。 22、钱学锋:《FDI 促进了国民收入增长吗?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 年第6 期。 23、钱学锋、王胜、陈六傅:《论种类偏向型进口刺激政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24、钱学锋、梁琦:《分工与集聚的理论渊源》,《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25、陈勇兵、李伟、钱学锋:《中国进口种类增长的福利效应估算》,《世界经济》2011年第12期。 26、盛斌、钱学锋、黄玖立、东艳:《入世十年转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回顾与前瞻》,《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5期。 27、易会文、钱学锋、刘建明:《FDI与中国产业关联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经济学人20170722封面文章》 - 如若教师与科技牵手,学校将因此而改变
这期的标题是 - Together, technology and teachers can revamp schools
How the science of learning can get the best out of edtech
如若教师与科技牵手,学校将因此而改变
学习该如何运用最好的教育技术
IN 1953 B.F. Skinner visited his daughter’s maths class. The Harvard psychologist found every pupil learning the same topic in the same way at the same speed. A few days later he built his first “teaching machine”, which let children tackle questions at their own pace. By the mid-1960s similar gizmos were being flogged by door-to-door salesmen. Within a few years, though, enthusiasm for them had fizzled out.
1953年,B.F. Skinner去参观了他女儿的数学课。这位哈佛的心理学家发现,每个学生都在以相同的方式,相同的速度学习着相同的内容。几天之后,他就打造了他的第一个“教学机器”,它可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处理问题。到了60年代中期,这种类似的小发明很是受那种上门推销的销售人员追捧。但几年之后,这种热情就渐渐地消失了
Since then education technology (edtech) has repeated the cycle of hype and flop, even as computers have reshaped almost every other part of life. One reason is the conservatism of teachers and their unions. But another is that the brain-stretching potential of edtech has remained unproven.
在那之后,即便是计算机几乎改变了我们生活里除教育之外所有的东西,教育科技也总是火一阵儿冷一阵儿。其中一个原因自然是教师以及教师公会的保守,但另一方面,教育科技对于大脑潜能开发至今也没有强力的证据。
Today, however, Skinner’s heirs are forcing the sceptics to think again (see article). Backed by billionaire techies such as Mark Zuckerberg and Bill Gates, schools around the world are using new software to “personalise” learning. This could help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children stuck in dismal classes—but only if edtech boosters can resist the temptation to revive harmful ideas about how children learn. To succeed, edtech must be at the service of teaching,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
然而今天,Skinner的继承者们正在让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重新看待这个问题。 受到科技界亿万富豪比如马克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等人的影响,全球有很多学校正在用软件来个性化学习。这可以帮助亿万处于困境的学生。只要教育科技的推动者们可以抵住那些对孩子学习不利想法的诱惑。要获得成功,教育科技必须服务于教学本身,而不是反过来。
Pencils down
The conventional model of schooling emerged in Prussia in the 18th century. Alternatives have so far failed to teach as many children as efficiently. Classrooms, hierarchical year-groups, standardised curriculums and fixed timetables are still the norm for most of the world’s nearly 1.5bn schoolchildren.
放下铅笔
传统的教育模式始于18世纪的普鲁士,迄今为止在大批量教学效率方面被证明是最好的。教室,分年级,标准化的课程,固定的课程表仍旧是当今世界15亿学生的标准模式
Too many do not reach their potential. In poor countries only a quarter of secondary schoolchildren acquire at least a basic knowledge of maths, reading and science. Even in the mostly rich countries of the OECD about 30% of teenagers fail to reach proficiency in at least one of these subjects.
有太多的学生潜能没有被开发。在贫穷国家, 只有四分之一的中学生能学到基本的数学,阅读和科学知识。即便是在经合组织最发达的国家,也有30%的年轻人在刚才这几个项目中至少有一个是弱项
That share has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over the past 15 years, during which billions have been spent on IT in schools. By 2012 there was one computer for every two pupils in several rich countries. Australia had more computers than pupils. Handled poorly, devices can distract. A Portuguese study from 2010 found that schools with slow broadband and a ban on sites such as YouTube had better results than high-tech ones.
在过去十五年里,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变,哪怕是学校在IT上数十亿的投资也无济于事。在2012年以前,富裕国家的学生可以做到两个人用一台电脑。澳大利亚的电脑比学生都多。但使用不当的话,这些设备反而会让人分心。一项从2010年开始的葡萄牙的研究显示,网速慢或者是禁用类似youtube这种网站的学校,比那些条件更好的学校的教学效果反而要好
What matters is how edtech is used. One way it can help is through bespoke instruction. Ever since Philip II of Macedon hired Aristotle to prepare his son Alexander for Greatness, rich parents have paid for tutors. Reformers from São Paulo to Stockholm think that edtech can put individual attention within reach of all pupils. American schools are embracing the model most readily. A third of pupils are in a school district that has pledged to introduce “personalised, digital learning”. The methods of groups like Summit Public Schools, whose software was written for nothing by Facebook engineers, are being copied by hundreds of schools.
真正重要的是教育科技如何被使用。他可以帮助定制教学。自从马其顿王国的菲利普二世雇佣了亚里士多德给他儿子当老师后,富人都开始雇佣家庭教师。圣保罗到斯德哥尔摩的维新派认为,教育科技可以有办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被照顾到。美国是最快开始使用这个模式的。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学校里开始使用“个性的数字化学习”。使用这个项目有Summit公校等,这些软件由Facebook的工程师义务提供,并被分发到上百个学校。
In India, where about half of children leave primary school unable to read a simple text, the curriculum goes over many pupils’ heads. “Adaptive” software such as Mindspark can work out what a child knows and pose questions accordingly. A recent paper found that Indian children using Mindspark after school made some of the largest gains in maths and reading of any education study in poor countries.
在印度,这个一半的孩子小学毕业之后做不到阅读简单课文的国家,这种课程正在开始被广泛使用。自适应软件比如Mindspark能够识别出一个孩子知道多少,从而提出相应的问题。一篇最近的论文指出,在所有贫穷国家的教育研究中,课后使用Mindspark软件的印度学生在数学和阅读方面取得了最大的进步。
The other way edtech can aid learning is by making schools more productive. In California schools are using software to overhaul the conventional model. Instead of textbooks, pupils have “playlists”, which they use to access online lessons and take tests. The software assesses children’s progress, lightening teachers’ marking load and giving them insight on their pupils. Saved teachers’ time is allocated to other tasks, such as fostering pupils’ social skills or one-on-one tuition. A study in 2015 suggested that children in early adopters of this model score better in tests than their peers at other schools.
教育科技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让学校更有效率。加利福尼亚的学校正在使用软件来打破传统模式。学生们不再用课本,而是用播放列表来代替。他们可以访问在线课程并且参加测验。软件会评估孩子的进度,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让他们更全面的了解学生。教师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去做其他的工作,例如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或者对他们进行一对一辅导。2015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很早开始用这种模式学习的学生比其他学校的同龄人测试成绩要好
Pay attention at the back
Such innovation is welcome. But making the best of edtech means getting several things right. First, “personalised learning” must follow the evidence on how children learn. It must not be an excuse to revive pseudoscientific ideas such as “learning styles”: the theory that each child has a particular way of taking in information. Such nonsense leads to schemes like Brain Gym, an “educational kinesiology” programme once backed by the British government, which claimed that some pupils should stretch, bend and emit an “energy yawn” while doing their sums.
小心身后
这种创新当然是好的。但是最大化教育科技的优势意味着要做对很多事情。首先,个性化的学习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他不能变成为了复兴类似“学习风格”这种伪科学的借口。这种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独特的接受讯息的方式。这种毫无意义的说法导致类似“健脑操"之类的诞生,这个运动技能学的项目居然还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认为有些学生做算术的应该做做拉伸,弯曲,打个哈欠之类会有帮助
A less consequential falsehood is that technology means children do not need to learn facts or learn from a teacher—instead they can just use Google. Some educationalists go further, arguing that facts get in the way of skills such as creativ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The opposite is true. A memory crammed with knowledge enables these talents. William Shakespeare was drilled in Latin phrases and grammatical rules and yet he penned a few decent plays. In 2015 a vast study of 1,200 education meta-analyses found that, of the 20 most effective ways of boosting learning, nearly all relied on the craft of a teacher.
有个不太重要的瞎话是说,孩子们根本不需要从事实或是老师那儿学习,他们只需要google就可以了。一些教育学家甚至宣称,事实对于类似创造性或批判性思维这样的技能反而是起到妨碍作用的。但事情恰恰相反。记忆与知识的结合才能够激发那些天赋。莎士比亚受过拉丁语和文法的训练,才写出了那样的戏剧。2015年,一项广泛的针对1200例教育数据的分析发现,20个对推动教育最有效的方式,都离不开老师在其中的精彩发挥
The second imperative is to make sure that edtech narrows, rather than widens, inequalities in education. Here there are grounds for optimism. Some of the pioneering schools are private ones in Silicon Valley. But many more are run by charter-school groups teaching mostly poor pupils, such as Rocketship and Achievement First—or Summit, where 99% of graduating pupils go on to university and laggards make the most progress relative to their peers in normal classes. A similar pattern can be observed outside America. In studies of edtech in India by J-PAL, a research group, the biggest beneficiaries are children using software to receive remedial education.
还有一件事势在必行,那就是确保教育科技会缩小,而不是放大教育的不平等现象。对此有些人持乐观态度。硅谷一些私校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但更多的是一些教授贫困学生的特许学校,比如Rocketship and Achievement First或是 Summit。这些学校99%的毕业生都会去读大学。取得最大进步反而是那些平常落后的学生。我们可以在美国之外的地方也发现类似的事。J-PAL在印度的一项关于教育科技的研究发现,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那些用软件来进行矫正教育的孩子们
Third, the potential for edtech will be realised only if teachers embrace it. They are right to ask for evidence that products work. But scepticism should not turn into Luddism. A good model is São Paulo, where teachers have welcomed Geekie, an adaptive-software company, into public schools.
最后,只有当老师们真正开始使用教育科技时,这项技术的潜能才会被发挥出来。他们完全有理由怀疑这东西是不是真的有用。但怀疑不应该演化成对抗。一个很好的范例就是在圣保罗州,老师们都非常欢迎一家叫做Geekie的自适应软件公司在公校推广。
In 1984 Skinner called opposition to technology the “shame” of education. Given what edtech promises today, closed-mindedness has no place in the classroom.
1984年,Skinner把那些反对科技的人称作是教育的耻辱。考虑到教育科技今天的成就,固化的思想在教室这种地方,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池国华的科研成果
(1)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会计研究》,2008年第8期(2) 确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目标,《人民日报》(理论版),2008年7月7日(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在于评价,《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8年第6期(4)基于价值创造的国有企业预算目标的确立与分解,《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7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5)基于发展逻辑的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框架,《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2期(6)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整合机制,《会计研究》,2005年第7期(7)“沈阳机床摇臂钻床厂基于控制力的预算管理系统”,《财务与会计》,2005年第11期(8)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投资研究》,2004年第11期(9)以业绩评价为核心的管理控制系统设计,《财政研究》,2004年第11期(第一作者)(10)基于组织背景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经济管理:新管理》,2004年第10期(该文同时入选《东北财经大学2004年度科研发展报告》)(11)董事会规模、稳定性与公司绩效:理论与经验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12)基于组织背景的管理控制系统设计:一个理论框架,《预测》,2004年第3期(13)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价值管理模式,《经济管理:新管理》,2003年第22期(独立作者,该文入选《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度科研发展报告》)(14)风险企业投资估价:理论框架与应用对策,《投资研究》,2003年第10期(该文为本期封面主题文章)(15)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研究,《会计研究》,2003年第8期(16)管理控制的理论演变及其与内部控制关系,《审计研究》,2003年第5期(17“独立性:独立董事制度的基石”,《投资研究》,2002年第6期(18)“经济增加值指标在价值评估领域的应用”,《投资研究》,2002年第2期 (1)《基于中国企业环境的EVA管理业绩评价系统模式》,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度,项目批准号:20060390706,主持人,在研(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06年度,项目批准号:06BJY013,主要执笔人,在研(3)《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国有资本管理、监督与营运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8年度,项目批准号:98BJY005,主要执笔人,2002年已结项(4)《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质量评估体系研究与实践》,教育部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5年度,项目批准号:[2005]221,主要执笔人,2007年已结项(5)《政府、市场与会计监管问题研究》,财政部会计重点科研课题,2003年度,项目批准号:2003KJB003,主要执笔人,2006年已结项(6)《内部报告控制研究》,财政部内部控制重点科研课题,2006年度,项目批准号:2006IC12,主要执笔人,2006年已结项(7)《基于投资者视角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04年度,批准号:2004G089,主持人,2007年已结项(8)《现代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2003年度,批准号:L03BJY035,主持人,2004年已结项(9)《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及其应用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02年度,批准号:202290803,主持人,2004年已结项(10)《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及其应用——基于华润集团案例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课题,2004年度,批准号:FAR200409,主持人,2006年已结项(11)《价值评估在风险投资领域应用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课题,2003年度,批准号:FAR200306,主持人,2003年已结项 (1)大连柴油机厂“预算控制系统设计”项目(2002年度)(2)大连亿达集团“预算控制系统设计”项目(2003年度)(3)大连商品交易所“财务与会计制度设计”项目(2003年度)(4)中石油大连销售分公司“成本费用财务分析模型设计”项目(2003年度)(5)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设计”项目(2004年度)(6)国投洋浦港港口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项目”(2008年度) (1)《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独立作者)(2)《基于价值的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参与,第三作者)(3)《内部管理控制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参与,第三作者)(4)《现代财务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参与,第三作者)(5)《国有资本管理、监督与营运机制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参与,第五作者) (1)《财务分析》(张先治、陈友邦主编),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列教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参编其中2章)(2)《高级财务管理》(张先治主编),新概念教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参编其中2章)(3)《高级财务管理》(谷祺、王棣华主编),财务管理专业系列教材,2006年1版(参编其中2章)(4)《财务分析》(张先治主编),新概念教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参编其中2章)(5)《财务分析》(张先治主编),国家九五规划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参编其中2章)(6)《会计委派制的探索与实践》(刘明辉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参编其中3章)
上一篇:中国信息安全杂志
下一篇:钢铁研究总院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