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高铁网评文章

发布时间:2023-12-08 16:31

中国高铁网评文章

我在电视上看到了高铁成的先进事迹,我感到无比的震撼与感动。这让我体会到我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应该如何确立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大现实问题。高铁成舍己救人的精神体现了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真情为民的高尚情操,也展示了当代革命军人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思想境界。高铁成见义勇为、临危不惧,三进火海、身负重伤仍与大火搏斗,竭尽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军爱民的英雄之歌。
“阻燃战士”高铁成的事迹展现了当代革命军人舍生忘死、心系百姓的卫士情怀,谱写了忠诚无畏、无私奉献的新篇章,鼓舞、激励着我们武警官兵和解放军战士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
英雄的壮举充分体现了当代革命军人时刻把忠诚于党的根本要求镌刻于心。军人的忠诚是一个国家不朽的魂魄,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高铁成关键时刻,经受住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践行了对党的无限忠诚。
高铁成在危险面前英勇无畏、舍己阻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英雄乐章,是当代军人的楷模,是全体市民及驻绥部队官兵的学习榜样。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一定要学习高铁成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理想信念;学习他勇于担当、不畏牺牲的胆识和气魄;学习他不计回报、无私忘我的高贵品质。
最后,我用一首藏头诗来赞美我们伟大的英雄战士高铁成:
高山松柏万年青,
铁骨铜筋笑北风,
成就今生英雄志,
好开骏业启鹏程!

中国高速铁路读后感

一口气看完新华社的这一长篇通讯。作为铁路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铁路在5年里,走完国际上40年高速铁路发展历程。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年磨砺,一朝惊艳———140对、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国产动车组,在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时首次闪亮登场;一年多之后的2008年8月1日,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如果说,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让中国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那么,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将使中国登上世界高铁的制高点。
看着这些,是多让人振奋的事情啊。
联想到我们金华,每到节假日,几趟动车组,趟趟爆满。而车站位于城市中心,更是让市民的出行便利。现在乘时速200公里的动车到杭州,还需要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再过几年,时速350公里高铁建成,走完这段路,只要半小时。想象一下,双休日上午你在家里搞卫生,朋友一个电话,约你去杭州玩,车票已经买好现在楼下接你,快快快。扔下手里的拖把,马上出门,几十分钟后,你和朋友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一百八十公里外的杭州西湖边。时空转换到一百年前,金华到杭州这段路,要走两天吧?
从宏观点的角度看,高铁的建成,拉近城市的时空距离,放大了各种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空间,对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大运量、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模式,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范围逐步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的“同城化”和“一体化”。
比如,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红昌认为,2008年下半年以来,京津两市GDP总量保持较大增长,与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促进两地经济密切往来,拉动经济增长是分不开的。 京津城际铁路的示范效应坚定了中国加快修建高速铁路网的决心。
和我们这城市相关的,就是杭长高铁。杭长高铁的开工建设,对于进一步密切铁路沿线各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客货分流,保障物资的运输,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若杭长客运专线建成,届时,长沙到上海将缩短至3个多小时。“距离不是问题,速度改变生活。”现在,去杭州,上海购物、在金华工作生活已经是相当一部分人的选择。再过两三年,中午去杭州上海开会、吃饭,晚上回金华睡觉也会相当相当轻松。花在行走两城市中的时间,估计还没在城市当中堵车的时间长。
各位 ,等着高铁时代来临,改变我们的生活吧`````

谈谈你对中国高铁的认识

1、中国的的高速铁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已经完成和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正不断的延伸到我们国家的各个省份。

2、高速铁路改变了全体人民的出行概念,这个是别的交通工具没有办法比拟的,毕竟一些相对临近的城市正成为同城效应,也丰富了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空间。

3、高速铁路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催生的相关行业的发展是不同忽视的。

4、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正成为中国的走出去的一张名片,中国高铁的全世界开花建设的现实也是一个证明中国强大的标志。

5、高速铁路的建设,同时加快了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铁路的不断建设,速度的不断提升,对于耗材,施工技术等等都提出了一个个崭新的课题,这些效应应急在国家的科技进步中得到了巨大的体现。

上一篇:电子时尚杂志国外

下一篇:科普类文章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