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色的纪念文章
有特色的纪念文章
首先会想起诗人杨凤楼,他在梨花深处,在山水之间……
一、 沉默是一种绝响
凤楼的家很远,村子也很偏僻,读他的诗,就想他杏花、梨花、桃花开得如霞如锦的果园。看他朴实憨厚的微笑,就不由得忆起他生活过的土地,那片可以长出诗歌,长出梦想的土地。
他本该站在村口向着入村的唯一那条路殷殷翘望,他本该忙前忙后端出亲手栽种的水果,倒上一杯一杯热茶,然后说着香椿树,说着孔雀湾,说着丹娘,还说着那句每个人都会模仿的“啊呀,我忘了”……
可是,他却静静地走了,留下对土地的爱,对儿孙的牵挂,留下诗歌。
此去天堂,应该不远,“焦老师,去高平看梨花吧?是咱自家的果园。”熟悉的声音犹在耳畔。一踏上米山镇的土地就好像闻到了诗人果园那扑鼻的清香,仿佛梨花开遍,诗歌满园,好像还有诗人热情的接待……
他的诗中说:“米山、面山、香油河,南方的,北方的许多诗人,都说要来我家乡看一看,我的心扉一直敞开着……”他的心在等南方的,北方的诗人,等文字知己,盼诗歌知音。年年春天都在盼,年年夏天都在等,在果园,在树荫下,在“有苗不愁长”的田间。
他的诗中说:“留下做茧的春风,吐丝的诗人,似可执著营造椭圆的精神家园,为诗歌的国度唱出丝绸的飘逸和光泽……”凤楼就是一个吐丝的诗人,只是他不知道,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会吐出一条诗歌的丝绸之路。
他的诗中说:“梦乡是家园的家园,所以我特别喜欢梦乡的景物……”“风生在春天的花芽上,一把微乎其微的小钥匙,轻轻一扭,花就要开……”故乡的景物,花开的声音,对他来说,都是诗。
农民,小学毕业,却写出了《丹娘化蝶》;偏僻,窘困拮据的生活,却为太行山插上了诗歌的翅膀。我好像觉得他家乡的每一棵树都有诗歌的精灵在闪,每一片叶子都有轻灵的诗句在跳。他写活了梦乡的香椿树,也写活了故园的山水。这大概是他没有想到的。
他的诗歌让人一读难忘,就像余光中的《乡愁》,卞之琳的《断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像海涅的《梦影曲》,普希金的《致大海》,莱蒙托夫的《帆》,像许许多多的中外名篇一样,在人们心头萦绕,留下拂之不去的印象。
“比花朵笑得更响的是树叶,比树叶笑得更响的是河流。比河流笑得更响的是雷霆,而笑得最幸福的是根须……”读着这样的诗歌可以想见凤楼人品。《尚书·尧典》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白居易也说:“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诗歌,的确是一个诗人心灵的诉说。
此时,他静静躺在一个安静得不能再安静的地方,看着南方的、北方的诗人读他的诗,听着省内的、省外的诗人喊他的名字,送行者的泪水浇灌着他的诗园,他的一行一行诗蜿蜒成一条紫云升腾的路,通往诗的天国。
凤楼走了,结束了世间的跋涉之旅,留下了雨后青山般的田园诗歌;走了,带走了艰辛和病痛,留下的那块诗歌的土地成了名胜,成了八百里太行的独特风景,而他沉默成绝响;走了,真的走了,但他既不是上凌霄,也不是下地府,而是安详地、愉快地去赴一场山水的邀请……
2010年6月4日 深夜
(一)致马金先生
一腔豪情独对月;半生诗酒醉流光。
掌上文稿,心中滋味。呕心沥血,九死未悔。
——2013.4.27 深夜
(二)挽诗人马金
因文兴邦,以马兴国。诗酒豪情,千金一诺。
杯中日月,醉里乾坤。谁解况味,阮籍徐渭。
拼其一生,薪火传灯。苦心孤诣,得圆一梦。
诵读成风,组稿成册。心系明月,创办文社。
此生不虚,此行豪迈。只求对路,初心不改。
水流不断,花落还开。所去非远,音容宛在。
(三)悼“蓝月亮文学社”社长马金先生
不辞艰辛,捧出煤海蓝月亮;
沥血呕心,桃李扬名端午节。
(四)祭马金先生
不爱孔方爱杜康,不谄高位敬华章。
一世可抵三生过,任他仙乡与酒乡。
——2013.4.28 上午
(五)马金,马金
多少人喊你叫你
你却醉了
不是醉卧沙场
而是醉枕一脉山河
朋友们也知道你很累了
却不想任你沉沉睡去
不是不想让你跌入梦的山谷
而是希望再次看到
你的杯高高举过头顶
你的一腔豪情
吼出生命的力量
可是,你醉了,
醉里吴音相媚好
醉里故园花依旧
任你醉里纵酒狂歌
看你醉里举头望月
我想,没有人再笑你
书生意气
没有人再说你
神经兮兮
谁可以即席成诗
谁能够指物为题
谁的豪饮中有煤的品质
谁的狂醉里有火的激情
不要问斯人何处
不要说山岳如海
你看,你的蓝月亮还在
你的满园桃李
正在这一个春天
临风怒放次第盛开
——2013.4.29 早晨
师一
马金,原名马兴国。祖籍江苏扬州,1960年12月生于甘肃,不满周岁随父亲到了晋城。他说,他对甘肃全无记忆,对扬州也只剩下父母讲述的瘦西湖和唐诗宋词里的月光,晋城才是他生命成长和生命体验的全部。
我和他的相识,在《凤凰山“雅韵之夜”中秋赛诗会》上,当他带着他的朗诵队伍第一次走入我的眼帘,我惊呆了。为他们的认真和郑重其事,也为他们追逐自己内心的圣地所做出的近似夸张的努力。尽管那次朗诵会并没有获奖,甚至效果远没有他们的预期的好,但在每一位朗诵者脸上我看到了“坚定”,看到了对“未来”的自信。也因此认识了马金。
有人说他“傲气”,说他“边缘”,甚至有点“疯狂”,有些不可理喻。但在我看来那正是他的特质,独一无二,卓尔不群。在晋煤,几乎找不到一个和他相似的人。他喜欢戴导演帽,穿明星一样的风衣,还喜欢戴学者一样的金丝边眼镜,两条细细长长的眼镜链儿从耳际垂到肩头,无不彰显着“艺术气”。
最开始我不了解,为什么他的朗诵者有话剧的表演,而且对作品的理解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后来知道他喜欢表演,也喜欢“再创作”。他骨子里有一种骄傲,但也很谦虚,对别人提出的意见会慎重思考,然后接受。记得那年的赛诗会,他的学生朗诵《桃花行》和《钗头凤》,夸张的表演有些滑稽,以至笑场。后来我对他说:朗诵《桃花行》该让朗诵者看看原著,而不是穿一身大红的新娘妆就上去,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不但没有喜气,反倒预示着林妹妹的早夭。他认可。提到《钗头凤》,他说:“我知道问题在哪儿,先别说。你下次再看?”
他的性格就是这样,只会做得更好,不会放弃。不怕别人提意见,也不怕理解迥异后的笑场,而怕无原则的夸奖。他实在是想把这支队伍带上省城,带进北京,甚至想带到维也纳金色大厅,让世界听听来自中国的声音,听一听矿工的声音。
几年前,好像是2005年以前,他编辑王台矿的内部杂志《主人翁》,而我在公司文联帮忙编辑文学期刊《山涧》,接触慢慢多一些。知道他是1989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他把对文学的热爱、对矿山的热爱全部放到了他追求的事业之中。其实,早在1992年,根据他创作的文学剧本——大型现代神话舞剧《太阳石之恋》就曾引起过不小的轰动。当时被多家媒体评价为:“创新的独树一帜的真正的艺术,是艺术家的艺术。”2000年,他的又一部浪漫主义歌剧作品《颠花轿》参加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博兴国际艺术节”,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三等奖,受到国内外艺术家的高度评价,也为企业赢得了荣誉。
我们一起吃过几次饭。宾主尽欢。我喜欢马金的餐桌文化,大家有朗诵诗,有歌声,有联句和成语接龙,欢欢喜喜,寓教于乐的。我也知道馋酒,甚至嗜酒如命,有点像古龙,据说有时候讲课都要拿一杯。当然,大多数人是不赞同的,但他的学生很包容。崇拜他的才华横溢,也欣赏他的诗酒人生。在王台他创办的“蓝月亮文化艺术学校”,把一些爱好文学的年轻人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家饿补充文化知识,强化矿工的文学素养。他义务讲课,从不收费。教授朗诵和表演,也绝不马虎。渐渐的,在市里,在省里,大家知道了这个“蓝月亮”,也知道了桃李芬芳的“马老师”。他的学生李海霞写的两篇报告文学《煤海蹦极》和《没有硝烟的战场》引起人们的注意,那流畅的文笔,奇妙的构思,把企业积极乐观的不同面展示给读者。他学生陈曦朗诵的《虞姬别霸王》和余鹏《雷电颂》多次获得省市诵读一等奖。
大概是前年,蓝月亮文学社举办了《元宵诗会》,我和市诗词学会的几位师友作为特约嘉宾到场,当时的朗诵会像一场文化的盛宴,令人陶醉。记得还有一件很令人感动的事情,就是现场有一位孤儿院的院长来参加,对“马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主持人介绍,大家才明白。“马金老师授课不收费,只要你喜欢,他就乐意教。但有些人一定要出些费用怎么办?马金老师就把它全部捐给了这所孤儿院。”当时,掌声阵阵……
很多人说马金是个“怪才”。我觉得这也不奇怪,如果大家都一样,就不用去思考了。试想,没有“怪”,何来与众不同的创意?没有“才”,哪有可能激情无限地讲授诵读和创作,而且十几年不变?
去年,听说他身体不好,不用多说也知道元凶是酒,病根是思虑过重。这“思虑”是“马金朗诵艺术”的路该怎么走?今年四月底,马金以53岁的年龄走完了红尘中的最后一站。他因脑溢血医治无效而与世长辞。唉!大家觉得他只是喝醉了,只是太累了,呼呼沉睡,一定会醒来的,但是,没有。他永远合上了求索的双眼,也永远停止了艺术的呼吸。他的学生说:“我们无法相信,我们也不能相信这一沉重的事实。那个浪漫一生、活在理想世界的马金;那个壮怀激烈、豪气干云的马金;那个意气风发、饮酒吟诗的马金;那个甘为人梯、扶助人才的马金,那个活跃晋城文坛多年的才子马金,真的是说走就走了吗?!”是的,走了。走得那么心无挂碍,不管儿子哭号:“爸,你醒醒。我十二月就结婚呢。你得喝杯喜酒!你得为我张罗……”悄无声息,远远离去。是绝尘而去。
【马金(1960年12月11日——2013年4月27日):原名马兴国。祖籍江苏扬州,1960年12月11日出生于甘肃。幼小时候随父来矿。酷爱艺术,一生文字作伴。曾为中国煤矿文联首届戏剧协会理事、九三学社晋城市委副秘书长、市古文化研究中心副会长。曾任晋煤王台铺矿文工团编导。创作了多部戏剧、影视文艺作品,其中《太阳石之恋》、《颠花轿》、《淘金者》、《红花配》等多部作品在全国剧坛都有一定的影响,从 “ 曹禺戏剧文学奖 ” 到中国煤炭文化基金等奖项,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地方来说,成绩不俗。
——纪念诗人张闻田
师一
四月十四日,大雪。
我没有办法赶往轩岗送朋友闻田最后一程,只有央求这飘飘洒洒的雪花带去我的悲伤,只有短信拟一首小诗给培文发过去让他代我诵读。天,下着雪;我,流着泪。为闻田的英年早逝,也为他怀才不遇的坎坷一生。
和他认识是在十三年前的一次河东采风笔会上,清瘦、多愁和沉默,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刻苦、才思和实在,是他给我的第二印象。当时的《难老泉声》主编马斗全老师对他很是赏识,拿他的诗稿让大家传阅,只读过几首便开始佩服这个叫“张闻田”的年轻诗人。
闻田不善言谈,并非拙于辞令,只是觉得话不投机,有些人夸夸其谈的时候,他宁肯给大家一个背影,望着远处的庄稼,或者天上的流云。
后来我们熟悉一些了,同行时他才肯说话。当时说了很多,已经记不清了,但知道他对不同朝代的诗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会人云亦云,他讲历代诗人不是讲诗,也不是讲人,而是讲心。
他钦佩王勃,喜欢李贺,后来还写了《议李贺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渊源》的论文,和众多为上职称东拼西凑的应制论文不同,他的论文有感而发,有思而想,其高度和创新不言而喻。我喜欢陶渊明、苏东坡,他喜欢李贺、王勃,我们便有了更多的话要说。当名家在会上大谈特谈“格律诗要不要平仄”时,我们便出去散步了。
跟闻田聊天真的是很愉快的事情,他说话很幽默:“马老师把你的诗给我,我看了,生气!”
我吓一跳:“怎么了?”
“看了半天挑不出毛病么。生气!”他慢条斯理地说。
我哈哈大笑:“你常用这种方式鼓励人吗?让别人从昏天黑地突然就走向云开日出?让我在你面前不要自卑?”我的诗不如他,我知道。不过,他这话我爱听。圣人闻过则喜,常人闻夸奖则悦,这是常情。
他不笑,只是用手扶一扶眼镜,讲大课的学者一般。
见我无意间踩到庄稼,便说:“行人难懂稼穑苦,笑踏青苗不自知。”我忙说:“无意伤苗心已愧,休将冷雨再伤人。”(记不清原字原句了,只能记个大意)
后来我知道他多少年在家乡种田,孝敬父母,是近些日子才到哥哥所在的矿上工作。我觉得,他的诗歌比他哥哥写得好,只是,我没有说。他的许多诗句令人过目成诵,比如这首《浣溪沙》:
小雪霏霏意态佳,庭前舞罢北风斜。晚来晴景见明霞。
几处浮岚山有梦,何人吹笛水之涯。只无明月与梅花。
很美。像一幅国画,更像一部电影的空镜头,小雪纷飞,笛声悠扬,有声有色,虽然没有明月,没有梅花,但是有梦。有梦,就足以让人唤醒心头明月,直照世间佳景。
提到他喜欢的李贺,他说: “古代诗歌发展到盛唐时期已是登峰造极,李白、杜甫更成为不可逾越的两大高峰。”
我点头:“是啊。大李杜山一样的高度,阳光般的亮度,的确让后来人望其项背,难观全貌。尽管人类感情是相通的。”
他说:“对。所以稍后的中唐诗人登上诗坛时,就面临着选择。一是走前人的老路,如白居易、元稹选择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产生了新乐府运动;二是另辟蹊径,别成一体。”
我说:“‘另辟蹊径,别成一体’的诗人要占比重大一点吧?”
他说:“那是当然。许多优秀的诗人选择了后者,如韩愈、孟郊、李贺,从而使中唐诗坛出现了二水分流的局面。再加上韦应物、柳宗元继承发展了陶谢王孟的山水田园诗派,刘禹锡又异军突起,独树一帜,所以这个时期的诗坛仍然是极其繁荣的。而李贺又是其中最有特色,最具创新精神的重要作家之一。”
我觉得谈“诗鬼”李贺,不如谈李白、李商隐。他觉得李义山虽缠绵悱恻,但隐晦迷离,还是李长吉“天才的幻想”好。他说:“李贺诗的风格主要来源于楚辞的浪漫主义;其关心时事、重视 社会 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又源于十五国风。”我对李贺没有研究,只是学校学的和自己背诵过的几首诗而已。但是,我喜欢听他说。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和有思想的人聊天很是划算,既开悟,又省去十年苦读之累。
会散之后,再没见过。但彼此会留意作品,开会不见,也会互捎问候。
《谒金门》如下:
花过雨,瘦了一庭红树。花事匆匆青帝主,鸟啼留不住。
人世几番萍聚,无限怅怀如堵,病里题诗风味苦,落花能解舞。
“病里题诗风味苦”,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一个“苦”字,隐去了万千艰难。他的朋友说他“满腹经纶,诗不养家”,“ 囊中羞涩,清苦生涯”。按理说,他有才华,有讲台,有爱心,有成绩,为什么会“劳困如牛”呢?一定是他不善言语,与俗难容,一定是他不肯为缸里的几粒米折腰。
毕竟,生活是要成本的。
低微的收入,繁重的生活和精神压力,足以把一个家庭彻底摧毁,妻子走了,留给他一双儿女。孩子要上学,要吃饭,时时处处需要钱,而他除了心爱的诗词,几乎一贫如洗。经济的拮据,现实的残酷,人性的冷漠,使他的身体脆弱的像一张纸。“我年四十不称意,把卷蜗居聊自宽”,聊自宽,是很无奈的事情。文化人,不过是生活在“尊重知识”、“重视文化”、“唯贤是举”的口号里。不会有谁会去真正观照他的心灵。
据说,有一次他的一个“熟人”对他说:“我很佩服你,有古代学者的气度,又那么有才。做人就应该这样,不要那么看重金钱。”说这句话的人每月收入是他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轻松说着:“别提钱,钱算啥?身外之物还,对吧?”这位先生只是一说,并不打算站到闻田的角度设身处地关心他,更不打算真心真意地帮助他,只是说几句风凉话而已。
这样拿话去消遣一个窘境的书生,是该遭天杀的。因为这位在打算倒掉半桌剩饭时,闻田正拿起剪刀剪开一包方便面;这位在发愁过多食品很快过期时,闻田和他的儿女在饮泪止渴;这位在用盐擦洗身体保养肌肤的同时,闻田在用热汗烘干的盐炒一小盘青菜萝卜丝;这位在觉得“钱算啥,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时候,闻田可能在为儿女的书本费发愁。如果,他们站在同一个收入高度,跟品性高洁的闻田玩高雅,这位先生是个儿吗?恐怕连闻田的后脚跟都够不着吧,拽什么拽?若是闻田可以顾住孩子们的学费和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他会高雅到云表之上,我坚信。因为他的灵魂,本来就在高处。
闻田终生身居土屋,寒酸度日,最后贫病交困,含恨离去。我没有办法想象他的土屋是什么样子,但却可以想象“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是怎么回事,颜回、郁达夫、包括闻田的艰难,都应该是时代和环境的艰难。真不知道他们的小干部是不是去吃草了?他所在学校的负责人算不算渎职?总之,诗词界的朋友们认为:一个诗人在受罪,整个轩岗在丢人。
“途穷悲啸无今古,独立苍茫夜咏诗。”读书和写诗是他唯一能够依赖的精神支柱。接下来的以醉驱烦,借酒浇愁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觉得一个原本那么有才华,那么优秀的诗人“平生意气渐消磨,偶触情怀发醉歌”,太可惜了;只是觉得“枯坐销愁杯已干,北风寥落晚生寒”太不应该了。
困窘的生活能摧毁一切,何况区区一个逆境中的文弱书生。
“客里居贫人渐老,多病多愁,万事皆草草。落尽梨花春又了,心情不似昔年好。”
这是我收到闻田的最后一个短信吧,还说,“别那么悲观,一切都会好的”,却不知他已经是手术之后了,已经是“卧病恹恹睡起迟,病骨衰颜不自支”了。
他哥哥说:“这七八年他确实活得太凄苦、太不易了。自己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艰难度日。孤独、寂寞、病痛天天折磨着他。”
令人不忍卒听,不敢去想。
不由人想起易中天先生在1985年拟的挽联,挽他的教学同事: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叹人间从此惜年少;
生计九流,家徒四壁,问天意何时纵斯文。
是这些搞教育的人自己不够圆融,不懂变通,才弄得“家徒四壁”?还是肉食者无知,不容白衣多才;顶戴花翎无行,不许文心高洁?谁也说不清,这是个 历史 问题。
希田吟长说:“在闻田44年的生命里,诗词或许是唯一能够唤起他生命激情的一抹阳光!”
马斗全老师说:“(闻田)诗有七言五言,词有小令慢调,皆冲淡可读。虽亦为无师自通者,然于诗词之道,已非初涉,隐然间已见一股老辣之气。”
闻田走了,“我本天上人,偶来世界游。命运薄如纸,劳困甚于牛。”在他品透人间所有的苦难后,走了。带走了凄风苦雨,留下了天地文字,留下了 历史 文章。
忘不了他兴之所至,出口成章;忘不了他忧国忧民,关心稼穑;忘不了他话语幽默,笑声清朗。他的才华横溢,他的人生遭际,都不能不令人感喟长叹。
“怀才不遇的环境与困厄无望的生活,长期压抑着他的创作激情。”这就是“诗憎达命”吗?
天下着雪,像诗人李贺为同病相怜的隔世知己,摇落的簌簌梨花,漫天飞舞……
2010年4月25日 定稿
蜀南游子梦,并州故人情。
寸心随片羽,飞越五浊城。
莲花开天际,霞光香道迎。
滴水见江海,浮云身后名。
一生无愧怍,坦荡万里行。
诗品兼人品,磊落树平生。
何用奠清酒,无需放悲声。
风是安魂曲,雨作墓志铭。
福田何浩浩,灵山更诚诚。
应知千载下,人间有共鸣。
2014.6.16 深夜
纪念父亲的文章3篇
写一篇 文章 来怀念父亲,纪念父亲的好,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纪念父亲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纪念父亲的文章:怀念父亲
临近 清明 ,多了几份对父亲的怀念。
父亲走后,母亲一直跟着我,前些日子大伯家的哥哥结婚,母亲才又回到老家。母亲不愿意回老家的原因很简单,一是父亲突然走了自己冷清,二是看到父亲留下的东西心里难过。
这段时间母亲一直在老家,准备找个建筑队收拾一下老家的房子。昨天是周日,我就早早起床回去了,也是为了了却父亲临终前的几件心事。大伯家的哥哥终于成家了,在你走后不到两个月就结婚了,过门的嫂子还带着一漂亮的女儿叫“珍珍”,遗憾的是你再也没有机会喝他的喜酒。老家房子维修的事情,母亲已经张罗的差不多了,现在都是承包给建筑队挺省心的,您放心好了。
昨天我和母亲把您辛辛苦苦一辈子置办下的农具给卖掉了,母亲一个劲的和收废品的谈价格,看得出母亲心里的不舍。那台“潍坊”牌 拖拉机 跟了我们家有二十多年了,记得买时我还在上小学,如今当废品卖了,我的心里确实也不是味道,因为它和我们家喂的那头老黑牛一样,都承载了我们很多童年的记忆。
女儿小的时候跟着父母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父亲经常开着拖拉机去姥姥家拉水,颠簸的土路和拖拉机发动机的轰鸣,让她非常的好奇和快乐。到了姥姥家舅舅们都开着高档轿车,他们一家三口就开着那台拖拉机,车都停在姥姥家的门口,女儿时常还跑出去看看,千万别让人家开跑了,那时舅舅们都笑她。如今女儿也九岁了,都上小学三年级了,回想起来女儿在老家那段日子,是父亲最快乐的日子,因为一看到女儿不管他多累都从心里高兴。
这个春天有些冷,可以用“春寒料峭”来形容。今天在开车上班的路上,忽然想起父亲不禁泪流满面,也许是快清明缘故,难免多了几份对您的怀念。
写一篇文章怀念父亲,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纪念父亲的文章:怀念父亲
父亲去世已经四年多了,但父亲辛苦劳碌、善良慈爱的一生,使我永铭不忘。父亲永远是我心中的丰碑和偶像。
今年 春节 ,我带着儿子匆匆地赶回四弟迁居后的新家——马蹄沟村的纸房,歇息片刻就拿着礼花香火来到父亲那已满是荒草的坟前。跪在父亲的坟前烧纸,才觉得脖子里凉凉的,抬头望望天空,不知什么时候下起雪来了。虽然我知道现在不过是黄昏,但感觉很是阴沉。这恐怕是山高沟狭的原因吧。这个曾经养育我长大成人的贫瘠闭塞的寨沟,而今随着四弟的最后搬迁,再也没有人住了;这个当年人民公社吃大锅饭时曾经是一个生产小组的寨沟,如今只有荒凉破败的院落与祖先的坟茔相伴。眼前是火纸燃着浅红色的火还有那袅袅上升的淡淡的烟;耳中能听到的,只有蔌蔌下落的雪花,连一点鸟兽的踪影都没有,这原本喧哗嘈杂的寨沟,如今却静得有点让人心里不踏实。看着眼前的断壁残垣、枯草荒坟,望着礼化在黄昏的飞雪中寂寞地开放,似乎又觉得父亲在对我诉说往事。
父亲的突然病逝,成了我心中永难愈合的一个伤口。九九年正月开学前,我正忙着为盖房作准备。正月十三,父亲从老家下来,给我带了点蔬菜,下午就帮我到旬河对岸的铁桥下面上沙石料,事后回想起来,父亲那时的体力已经有些异常,端上大半篮沙料似乎有些力不从心。父亲虽然早已年过花甲,但是却长期从事着繁重的体力活劳动,一篮沙石料是远不在话下的,只是我那时太忙了,没有顾得上多想。正月十四打地梁,忙得百事缠身,只恨没有分身术,父亲早上去帮我买了钢筋就要回家,说屋里忙得很,我怎么好执意强留,我知道父亲的心永远在土地上。没想到父亲回去没几天就累坏了。正月二十三,二弟下来说父亲吐血便血,病得厉害,让我回去看看。我请教了医生,说可能是胃穿孔,若是剧烈活动更加危险,山高路远,只好选择在家治疗。我就请医生随我一同回家。父亲的精神尚好,头脑清醒。问及得病经过,父亲说实在是累了的,“正月十八,我掮了一口袋洋芋种下红岩滩,没想到没人要,只有再掮回来。当时就觉得很累,正月二十一化柴时猛然一震,只觉得眼前一黑……。”父亲还说年轻时胃就曾受过伤吐过血。再问原来治疗用药情况,知道已误入歧途,确定了新的治疗方案,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又同医生一起下来了。没想到正月二十八四弟又下街来,说父亲的病重得很,恐怕是不行了。我当时正在跨公路安水管,中途无法停工,我安罢水管匆匆赶回老家,已是晚上十点多钟,我双腿长跪在父亲长年睡觉的土坑前,握着父亲的手泣不成声。兄弟们说父亲经常昏迷,神志已不大清楚。但父亲听说我回来了,就睁开眼睛说:“道泓回来了,你盖房正忙着呢”。
此后的两天里,父亲时而清醒时而迷糊,一醒来就喊叫心口痛肚子痛,又不许我们给揉一揉,说一揉就痛得更厉害,我知道这是过多地使用凝血药,血都淤结在胃肠道里无法排出的原因。父亲临终前不断喊着要解大手,且非要下床不可。父亲一生要强又爱干净,他不愿解在床上。其实什么也解不下,每次只要稍微一动,就痛得浑身痉挛牙关紧咬,双手无助的挥舞着,我知道那是凝固的罪恶的血块,像刀一样扎着父亲的肠胃。我们姊妹几个看着父亲痛成这样,心如刀绞却又没有办法。正月三十晚上,家里来了几个看父亲的客人正在吃饭,只有我们兄妹几个守在父亲的身边。父亲又一次喊着要解大手,我们流着眼泪请父亲解在床上,父亲执意不肯,我们拗不过,弟兄三个只好端着父亲慢慢往床外挪,还没有挪到床边,父亲就痛得双手乱舞,我们赶紧扶着睡下。父亲痛得大口喘气,但一会呼吸慢慢得变微弱了,我以为还是像一前一样,父亲的痛疼减轻了一些呢,谁知父亲就这样走了。那时是晚上八点钟,屋外正下着淅沥凄冷的小雨。
家里什么也没备下,(现在真是想不起来当时父亲病重期间,为什么不给准备后事以防不测,这实在是不可饶恕的过失,包括我也包括 其它 人)。兄弟几个乱作一团,才把父亲停放在堂屋的门板上。我陪着父亲坐在已经下了门板的堂屋里,二弟四弟楼上楼下急着找这找那,三弟远在西安打工,最终也没有回来。屋外的雨又大起来了,檐水淅沥不断。我抚摸着父亲瘦削的渐渐冰凉的脸,怎么都不相信这就是事实,但愿这是父亲一生辛劳之后的一次小憩。但床下的油灯和不断飞起的纸灰都在提醒我:父亲再也不会起来了,真的永远离我而去了。直到凌晨两点,才请人做好了罩衣,而父亲的身体早已冰冷僵硬,上衣根本无法穿上,又无人可以请教。兄妹几个一边哭一边拿我反来复去作试验,总算免强给父亲穿上了寿衣,而没有伤到上肢的关节,当时那悲恸、绝望、愧疚、惶惑的心情实在难以言表。穿好寿衣,天已快亮了,二弟四弟又忙着请人、送信,我长年在外,门上情况不大熟悉,继续留在家里陪父亲。雨还在下着,阵阵冷风从门外直扑进来,凄神寒骨,吹得豆油灯忽明忽暗摇曳不定,不断地拔总是嫌不亮,风吹得纸灰在屋里直打转转,远近的鸡声也此起彼落的叫了起来。
听父亲说,我们李家祖上是清初大移民时,从湖南大柏树庄迁来的,一支留在了大岭柏木垭,一支辗转来到红岩马蹄沟。在寨沟这个地方已经生活了人老四辈子。父亲十多岁时,就被逼迫来到熊耳沟一个姓郭的地主家放牛。父亲说那主人的心肠好毒,有一次放牛嘴干,爬在水井边喝水,财主竟然用脚踢他,差点没被淹死。解放前吃苦受罪那是自不必说,就是解放后几十年,父亲也是含辛茹苦饱经风霜。我出生于六一年,那几年正是全国性的自然灾害,生计艰难那是自然,但我太小不大能够记得。我现在记得很清楚的是七零年前后的一段艰难时光。马蹄沟的土地条件不是太差,但那时农村极左路线猖厥,收下的粮食,除了应该完成的农业税外,其余又都以各种名目上缴了,缴了光荣粮又缴超购粮,支书倒是笑迷迷地捧回了一个个鲜亮的奖状,但却饿扁了村里男子汉的肚皮,饿绿了妇女小孩的眼睛。那时我们一家十口,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庭,家庭成员结构又很复杂,老奶奶带着两个没成家的老成叔叔,父母身后跟着我们姊妹嗷嗷待哺的五张嘴。全家每顿只有一土碗包谷米下锅,剩下的就只有拿水和野菜哄肚肠了。奶奶的两个老成儿子晚上饿得睡不着,就用脚蹬她老娘,奶奶难免说一些风凉话,说我们五张嘴吃闲饭,连带了她们也一起跟着受罪。奶奶说得没错,两床土坑只有一墙之隔,父母只有忍着,家里常为一碗稀汤闹别扭。我们姊妹人小,常嚷着要吃好的,人小哪里知道,每顿一碗光汤有得喝,别饿死了就是好的,哪有什么好吃的。就是一顿面条,也是亲戚前脚进门,奶奶后脚拿着升子去向邻居借,我们也只有站在桌边看嘴的份。这样的生活,让父亲这个当家的怎么当,父亲常叹气说,宁教顿顿汤,莫教一顿光。现在想来,那时除了没吃什么观音土(其实是我们这里根本没有这种土,就是想吃也没有),其余什么野花、野菜、野果、树皮、树根,只要闹不死人,逮住什么就吃什么。但最让人难以下咽的还要算那拳阳(它通用的学名叫厥根,因它的叶子初生时象小孩那半握的拳头,又多生于阳坡,我们乡里人就形象地叫它拳阳)。这每天爬起来只有两顿光汤,谁受得了,父亲常常叹气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填饱全家人的肚皮。终于有一天,不知父亲从哪里得到了灵感,就突然想到了用拳阳来充饥。父亲拿上柴刀、板锄,背上背笼,引着我来到朗坡挖拳阳。十月小阳春,坡上很暖和,父亲先割拳阳叶,割了一大片之后,就让我躺在干爽的略带腥味的拳阳叶上晒太阳。我看着父亲一下一下用力的挖开粘结的红土,再从土里一根一根地拽出长长的筷子粗细的棱状黑根,背回来后洗净晒干,再剁成寸把长的小段,放进石磨里磨碎,筛下灰黑色的粉末来。说来真是神奇,光光的一锅汤,下上一两碗灰黑粉末,那一大锅汤就可以用筷子吊起线线来,父亲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说拳阳真是个好东西。可我咽不下,那东西土腥味太重不说,寸把长的黑纤直戳喉咙,勉强吃下去就恶心要吐。乡里人白天要在生产队干农活,推磨一般都放在晚上,父母伯叔们推,奶奶箩,我们家的箩筛又粗又破,奶奶人老眼睛不好,寸把长的黑茎全混进了箩下。那是为了活命,谁顾得上讲究。许多年后我已长大成人,父亲还常常对人说起他当年逼我吃拳阳的事,话语里充满了无限的沧桑和感慨。
改革开放以后,再也不用为每天两顿饭发愁了,父亲总算过了近二十年能吃饱饭的日子,那恐怕是父亲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父亲常高兴的说;“能吃饱饭比什么都重要。”没饿过肚子的人,是体会不到父亲这句朴素的话里,饱含了多少人世的酸辛。后来,弟妹们长大了,我也考上了安康师范, 毕业 后分到了小河区的边远乡下教书,那时交通极为不便,一年中能在家的日子不多,弟兄几个也分了家,父母跟四弟一起过。为了多收一点粮食,父亲更加辛苦了。我们住得高,土地条件差,山大沟狭、广种薄收,父亲成年累月的忙在坡上。每到秋季,父亲还要一连几个月的夜晚歇在山上看野猪,天亮后回来洗把脸又赶紧上坡干活。父亲几次给我说,他人老了,一个人歇在在山上有点害怕有点孤单,我说就不要歇在坡上了,父亲说没办法,不歇在坡上,那粮食就让野猪糟蹋光了。父亲虽然早己年过花甲,依然天天忙着,坡上一把屋里一把,家里一日三餐全靠晚上抽空推石磨,下雨有下雨的活,即使是病了,只要能动就不会闲着。没想到父亲最终累死在忙不完的农活上。后来我常想,即使是父亲当初躲过那一劫,最后还会累死在土地上的。贫瘠的土地需要父亲这样勤劳执着的人,父亲也需要通过土地来释放他全部生命的能量。现在党中央号召开发西部,再建秀美大西北,许多阳光、水土不好的坡地、山地都已退耕还林了,我的三个弟弟全都迁走了,倘若父亲还活着,他也会赞成后辈儿孙早点离开那累死人的地方。只是一下子离开那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家,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父亲把把毕生的精力都交给了土地,而把全部的爱献给了儿女。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父母把我们姊妹七人养大,是全靠爱的力量。父亲最疼爱我,据说我小时候很老实,父亲几乎没有打过我。我记事的时候,就跟父亲一样,只要在家就从不闲着。在那样的年月那样的环境下,童年留在我记忆深处只有刻骨铭心的两个字——饥饿。残酷的现实过早的让我懂得了要想吃饭就必须劳动。寻野菜、寻猪草、捡柴、攒粪、挖药,劳动是乐趣,玩也是劳动。修襄渝线时,父亲当过一段时间铁路工人,请假回来的时候,给我买回一瓶牛奶,(也许是父亲看我太瘦弱了吧),却被我一天一点的偷着尝光了。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圆口浅绿色的玻璃瓶和那白色的又甜又腥的牛奶。那时候是五岁还是六岁,我记不清了。第二年还是第三年,父亲又给我买回一双黑色浅腰的雨鞋,我穿着那黑色的光滑柔软的雨鞋,高兴的又蹦又跳,跟着姐姐们到学校去玩,可惜没过好几天,石刀子就把鞋后跟割了一条长长的口子,我的心难受极了。
我上初中、上高中的五六年里,家里穷得和过去一样当当响,每顿半斤粗粮都拿不出来,无法上伙,冬天能拿点炒包谷面,七八月青黄不接,只有忍心掰下自留地那点尚未成熟的包谷,做成浆粑馍哄日子,春夏的时候是怎么敖过来的,现在都想不起来了。不管怎么说,总算敖过来了。每逢星期回家,妈妈见我又黑又瘦,饿得有气无力,就说别再念书了,回来算了,在家里总有口热汤喝,父亲总是叹息着不说话,第二天,我又坚决离家来到学校。仅凭这一点,我就永远感激父亲,在那时候、那种情况下,父亲没有逼我回家干农活挣工分,才使我能够继续读书,才使我得以有今天。父亲一个字也不认识,但只要我每次放假拿回奖状他就高兴,奖状证明我在学校表现得不错。我是我们家门中读书最多的一个,而且能够站在讲台(在父亲心中,那是多么神圣的地方。父亲有一次去枫树的蓝坪背洋芋种,看到我的一个远房姐姐在教小学,他爬在窗台上看了半天,回来后常给我们说起,好是羡慕)上给孩子们上课,这是父亲一生中最自豪的事,也是父亲晚年生活的支柱。父亲逢人便说,我在什么什么中学教书,我愧对父亲的厚爱,想当作家名不见报刊,辛苦自学法律十多年却依旧未改变我的生存环境。我常想,若父亲从小就教我一些巴结逢迎、八面玲珑、阳奉阴为、两面三刀、见人就磕头、遇狗便作揖的一些圆滑处世学问,随便谋他个一官半职,不为别的,只为父亲在人前更有光彩。可惜我做不到,没办法,这只能“怪”父亲,他自己一生忠厚老实,又如何会传给我那些东西呢?
父亲去世的前几年,还是一心操心着我,凡是我想要的、喜欢吃得,他都想办法为我弄到。我参加工作后就得了咽炎,十几年不得好,听人说山豆根皮是治咽炎良药,父亲便在放牛的时候,漫山遍野到处找,剥了根皮给我捎下来;父亲知道我爱吃洋火姜,就在门前的空地上多埋上一些根,到了秋天,洋火姜生子的时候,父亲就掰了给我送下来。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在别人看来,也许根本就不值一提,但它却是我弥足珍贵的记忆,因为我知道,父亲能为我做得只有这些。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家境,我们还奢求什么呢?还有什么比父亲的挚爱更让人终生难忘的呢?
父亲去世已经多年了,但一想起父亲一生辛苦劳碌、慈爱善良,却没有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就忍不住伤心流泪。特别是父亲去世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一天又要上课、带班,又要操心盖房子,常常是人还没回来,工人就喊着要这要那,忙得劳累不堪,疲于奔命。但每次只要一静下来,或夜半醒来,心里就有说不出的痛,那种心痛是我从未体验过得的难受。父亲这么好的人,不应该就这么早早地离开我们,儿女们该让他老人家享点他该享的福。诗云:“有子七兮,莫慰母心”。父亲实在是白白养大了我们姊妹七个,最后反而给累死了,我这个作长子的,前半生命途多舛、到处颠沛流离。不能让父亲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现在我的房子终于盖好了,父亲却不能到我的新房来坐坐, 说说 农事,吃顿饭。倘若父亲还在的话,他一定会因我在街镇盖房而自豪快慰的,(父亲当家时曾为续一间土房无钱无粮而急白了头)。新房落成后,我特意请人拍了几张照片在父亲坟前烧了,好让父亲能认得儿子的房子常来歇歇脚。
我常想,父亲一生没有片刻轻松过,但他的人生是充实的、有价值的,他养大了我们姊妹七人,有我们永远想念着。而今我已过不惑之年,又做成了什么?当我百年之后,我的儿子会这样怀念我吗?我自信我已秉承了父亲的勤劳、耿直、善良,在我有生之年,我会多为社会、为学生、为后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他们是会像我怀念父亲一样怀念我的。
感谢你,宽厚、仁慈、博大的地母,接纳了我的父亲,,在你的怀抱里,父亲一定很幸福,因他最终与大地融为一体了。
看过“纪念父亲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1. 悼念父亲的文章3篇
2. 父亲去世周年纪念文章3篇
3. 关于怀念父亲的文章3篇
4. 悼念怀念父亲的文章3篇
5. 悼念父亲文章3篇
关于纪念母亲的文章3篇
关于纪念母亲的 文章 纪念母亲去世一百天
活着的人有年龄,走了的人有时间。
我们敬爱的母亲2012年9月4日离世归主,到今天,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一百天了,极度的思念和眼泪陪伴我们度过了母亲离开的日日夜夜,母亲,就这样真地走了。
母亲的离去,留给我们子女无尽的悲哀,您的音容笑貌,久久的在我的眼前活生生的晃动着。您留给我们的善良、坚毅是我们永久的珍藏。
母亲的离去,教会了我更多的责任,更多地宽容,也更坚定了我“天道酬勤”的价值观。母亲用生命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生活。
母亲啊,没有母亲就没有了我们经常扑奔的热气腾腾的家,没有母亲就没有那份牵肠挂肚的爱怜,就没有冬日的阳光,夏日的阴凉,春日的绿意,秋的金黄。
百天来,您天天浮现我们眼前,儿女们多想对您倾诉极度思念的心情。看着您的遗像、我们时常在网上祭奠追思,心中感情的泉水难以抑制的往眼眶奔涌.模糊我们的视线。
我知道母亲的身影正在渐行渐远,永无归期。可是我们的思念丝毫没有减弱。我今天又一次观看了父母照片集,母亲遗像的微笑有穿透力,我明显感觉的到,我的心灵和母亲的心灵没有被阴阳割断。母亲的心灵在我心中,我永远不会孤独。我的心灵在母亲心中,母亲也永远不会感到阴冷和寂寞。妈妈啊!我真的好想念您!
想起她的慈祥,想起她的辛劳,想起她在人世承受的苦难。我知道我的撕心裂胆只是徒劳,眼泪不能报恩,我知道,用什么都无法报答母亲的生身之恩和养育之恩。可是我会把这份母子情结深藏在心底,直到带去另一个世界,延续到来生;我把母亲的恩情传给后辈,让母亲的善良、质朴、宽厚,绵延万代。
母亲永远的走了,但是母亲永远爱我,我会永远生活在母亲的心里,母子相亲相爱,不离不弃。天上的太阳那是母亲的心,时时在温暖着儿女,疼爱着儿女;天上那朵厚重的白云,母亲就在那上面,天天注视着儿女的衣食住行,我知道,那沉沉的底边积着的是母亲的思亲泪;那轻轻的微风是母亲,她在亲吻儿孙的脸颊,在抚摸儿女的后背;那清晨傍晚的自然之声是母亲,那是她在呼唤儿女,轻轻的抚慰叮嘱。母亲,我知道您就在我身边,时时刻刻,永远,永远。
母亲永远的走了,她善良勤劳的美德无声的埋进大地,她质朴宽厚的品质也悄然的散入人间,她一生默默的奉献,她的明事理,通人情,与人为善,隐忍牺牲,是她馈赠儿孙的财富,滋养着她的儿孙们,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母亲永远的走了,带着历史的沉重,带着对不公命运不屈的抗争,带着对儿孙们的眷恋和对人世的不舍,走了,去了先为人知的远方,那个地方叫天堂,叫极乐世界,儿女跪拜祈求上苍保佑我伟大的母亲,在天堂里安息长眠,儿女跪拜祈求上苍保佑我母亲,来世幸福安康!
母亲去了,她最大的意愿就是我们生活的好。我们活着,就要活出个样子,让老人家能含笑九泉。
此时,窗外的晨曦已渐微,新的一天已经到来,母亲,儿女会把悲痛收起,相信您也一定会高兴地看到我们快乐的生活;儿女会把思念埋藏在心底,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拿出来与您 说说 心里话,母亲,请您在天堂安息吧!
祝愿母亲在天之灵开心!
关于纪念母亲的文章 沉痛悼念母亲
不敢打开思念的门,我承不起失去妈妈的伤悲;
不敢静静的回忆妈妈,我的心痛如刀割;
不敢相信逝去的事实,因为我仍无法接受。
默默的叫一声妈妈,心痛依旧。
妈妈,你走了,却把痛苦留给了女儿
妈妈,你怎么可以就这么突然离去嘛!
妈妈,女儿多想好好孝顺你啊,可是你为什么就不多给女儿机会呢
妈妈,你不知道,你走了,会让女儿愧疚一生,你还有很多愿望没有实现呢,你怎么可以就走了呢,我苦命的妈妈。
说过了,还要让你去旅游的嘛,让你体验所有的交通工具呢,你还没有坐过轮船,飞机呢,你怎么可以走了呢
说过了,给你买三金的吗,你还没有戴呢 ,你怎么就不等一等呢
说过了,给你买羊绒大衣的嘛,你还没有穿呢,你怎么可以走呢
说过了,等你病好了,就陪你好好在西安逛一趟再回家,可是你为什么就不好起来呢
妈妈,你既然要哭为什么就不能不走呢
妈妈,你既然这么难舍,为什么就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我的妈妈
妈妈,你一定是很早都不舒服了吧,可是你为什么要硬撑着,为什么就不说呢,为什么,一发现就已经无法挽救了呢,妈妈
妈妈,女儿那么的爱你嘛,你有病为什么要藏着呢,你为什么就不说呢,妈妈
妈妈,沉痛哀思你,女儿泪如雨下,我的亲爱的妈妈。。。。。。
关于纪念母亲的文章 送往天堂的康乃馨——回忆母亲
转眼间母亲离开我已经多半年了,又快到了今年的 母亲节 。在离开母亲的日子里,许多个夜晚都会浮现出她慈爱的音容和所有关于母亲点点滴滴的往事。
我的母亲是一个十分苦命女人,她的一生所经历的尽是的坎坷和悲苦。母亲从小家境贫寒,又是家里的老大,姥爷去世的时候,小舅才六个月,为了帮助姥姥抚养孩子,母亲一天校门也没有进,可以说是母亲一手把几个姨姨和舅舅拉扯大的。
母亲年轻的时候,特别能干,白天除了洗衣做饭之外就拼命在生产队挣工分,比许多男人都能干,晚上一收工还要为一家人准备晚饭,割猪草、喂养牲畜。母亲和父亲结婚后,父亲每年都要去外地打工,家里的一切全交给了母亲。父亲是独子,在村里人单力弱,穷的叮当响不说,还要受村里人的欺负。母亲每天都是起早贪黑,不在家的时间肯定在地里,用心抚育着我和妹妹。
记得在每年挖土豆的季节里,早晨六点,母亲就拿着铁锨和拎着筐子去地里干活,十点再回家给我和妹妹做早饭,早饭后领着我再背着妹妹到地里挖土豆。中午太阳最热的时候,在地里劳动的人都回家吃饭休息了,只有母亲啃个干馒头,喝几口凉茶水,顶着烈日,低着头默默的继续拾土豆,妹妹哭闹的时候,还要背着妹妹干活。晚上,万家灯火,母亲匆匆为我和妹妹准备完晚饭后,就出门打草、铡草喂养牲畜,经常在母亲回家的时候,我和妹妹已经爬在门槛上睡着了。在那段难忘的童年时光里母亲角色是既当娘又当爹。
母亲虽然一辈子没有上过一天学,可是她对我和妹妹在学习方面却万分支持,只要对我和妹妹学习有帮助的东西,她借钱也要买。我上初一的时候参加数学奥林匹克学习班和比赛要交一百元报名费,当时家里没有钱,母亲问别人只借到了八十块钱,最后只能把家里的两只鸡拿到市场换了三十元。
我上学的时候母亲每天都会督促和检查我与妹妹学习的情况,经常会陪着我们兄妹把作业写完后才去忙别的事情。母亲虽然不认识字,但是她从我们写作业的认真程度和老师批改作业的对勾、巴叉基本上可以判断出我和妹妹学习成绩。我上初二第一学期的时候贪玩,成绩下滑的厉害,期中考试英语才考了 34分,因为害怕父亲打我,就找了枝红钢笔,偷偷的把分数改成84分,然后给母亲签字,心里就认为母亲又不太认字,不会发现什么破绽,没有想到母亲看完卷子后就纳闷:卷面上多一半都是巴叉怎么会是84分呢?母亲仔细辨认后发现我改分数了,当时母亲把我狠狠打了一顿,打完后她也哭了,而且哭的非常伤心,母亲没有说一句话,就出去干活去了,我也知道,这一次我的确把她的心伤透了。记得母亲在我17岁以前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和妹妹就是他们的希望,只要我们兄妹好好学习,她和父亲哪怕受多大苦累在心里都无所谓。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最高兴的一件事情就是那年我考上了省城的重点中专学校。当母亲看到录取 通知书 时,轻轻的抚摩了一下通知书,先是微微一笑,之后喜悦的泪水就流出眼眶,仿佛以前受过的所有苦累在那一刻都得到了释放和解脱。晚上,母亲杀了只鸡,那也是我记忆中母亲吃饭最香的一次。
我上中专的时候,正在长身体,母亲在我每个周末回家时总喜欢给我煮鸡蛋、炒鸡蛋。那时家里穷也很少改善生活,也只有自己家的鸡蛋,但我在家的时候母亲还是变着法的把饭菜弄的丰富一点,经常把鸡杀了,炖鸡汤给我喝。一次母亲看到我和几个同学的照片,过了一个星期回家后,发现母亲给我买了双新皮鞋和几件衣服。母亲说:看到我在几个同学中穿的最朴素,怕在学校同学们嘲笑和瞧不起我,让我受委屈,所以就给我了皮鞋和衣服。我当时内心非常惭愧,因为母亲已经好多年都没有穿过新衣服和皮鞋了,却为了顾儿子的脸面,让自己又受更多的苦。可是母亲还是那句老话:只要我好好学习,她和父亲穿的再破旧都无所谓。
工作后,我一直在离家很远的一个小城市工作,因为工作和生活个方面都不顺利,给家里打电话的次数不算多,母亲知道我许多地方不顺利,时常打来电话的鼓励我,后来妹妹说:在我工作期间母亲每天都看我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每次一变天就会念叨我。在我工作的第三年,我患了一场重病,几乎夺走了生命。我住院的两个月里,每天都会发高烧,有时候烧的不醒人世,处于昏迷状态,在我心理和身体最脆弱的时候,母亲每天都会给我讲一些有趣的事情,让我开心和坚强一些,每天都会像小时侯一样给我洗脸和用毛巾擦洗后背和胳膊,在早晨吃药的时候,用手轻轻的抚摩我的后背,直至把我叫醒。 随着我和妹妹的长大,母亲的身体一天天的差了,加上早在生养我时,坐月子未完就下地劳动落下了风湿病。直至后来,母亲患上风湿性心脏病后病倒了。当母亲知道手术费用要花六万块钱后,她就想放弃手术治疗,因为她不想让全家在为她负债,不想让父亲日渐消瘦的身体承受更重的担子。可是母亲那里知道在全家人心中就算是卖房子卖地也要把她的手术做好,因为母亲没有做的事情还太多,她没有看到妹妹大学 毕业 的荣耀,也没有看到儿子成家立业的欢愉,她还想听听女儿乖巧的在身边喃喃细语,她更舍不下与自己同甘共苦的丈夫。最终她含着泪水上了手术台,母亲的善良感动的了上苍,老天爷保佑她平安的度过了这一关。
妹妹在母亲做手术的同一年考上了一所成都的大学,当时家里欠了许多钱,妹妹想放弃来之不易的学业,无论妹妹怎么解释,母亲也没有答应妹妹的要求,并且不停的鼓励和安慰妹妹不要背思想负担,还说让妹妹毕业后挣钱带她坐飞机回老家探亲。那一年,妹妹第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是靠母亲整个夏季每天顶着太阳拣饮料瓶和啤酒瓶凑来的。妹妹在成都读书的时候学习也比较认真,每学期都是“三好学生”,每当邻居与母亲聊起妹妹的时候,母亲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的神情,在那一刻她忘了自己是个大病初愈的人,更忘了她为了筹集妹妹的生活费顶着炎炎烈日四处奔走拣饮料瓶的艰辛和为了三十块钱一整天在别人家的地里摘西红柿、草莓的疲惫。母亲一直鼓励妹妹在学校努力学习,并要求妹妹在工作以后当个工程师,虽然母亲不知道工程师具体是做什么的,但她知道那是对有 文化 人的称呼,也知道当工程师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母亲一辈子是个闲不住的人,做过手术后尽管身体不好,还是天天帮父亲干农活。没有农活的时候,母亲就给我们兄妹、妻子和父亲做绣花鞋垫,母亲的手艺非常巧,绣出来的花鸟图案惟妙惟肖,直到现在我们全家人的鞋垫还没有好多双都没有穿。因为绣花太费眼睛和伤身体,我们经常劝母亲不要再做了,可是每次母亲都说,她一闲下来就难受,还说,我们穿上她做的鞋垫不管走到哪里,她都会保佑父亲和我们几个孩子平平安安。
母亲的性情十分温和,说话和蔼友善,从不与邻里街坊发生不愉快和口角。她经常 教育 我和妹妹要待人和善,做事情不能太急躁。我从小性子急、做事粗心毛糙,不知道挨了父亲多少体罚。工作后,每次回家与母亲在一起闲聊的时候,母亲就手把手的教我养花与修剪花枝,让我慢慢的念《圣经》的 故事 给她听。母亲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变的有耐心和细心一些,改掉一些毛手毛脚的坏习惯。现在想想母亲当初的做法真是用心良苦。
我和妻子结婚已经两年了,因为工作压力大, 加上经济上不宽余,一直没有要孩子, 母亲去世后妹妹对我说了母亲生前最大的愿望, 那就是在母亲有生之年能抱一抱孙子和看到妹妹能给她找个可靠的女婿。可惜还没有等到这一天,母亲短暂的生命就被病魔无情的夺走了,让我和妹妹抱憾终生。
第二次住院,当母亲知道她的心脏又要动手术时,她说什么也不肯答应医生的手术建议。母亲的意思我们心里都明白:她怕我们为了给她看病再受苦受累。可是天底下哪儿有子女不管娘的道理?更何况,我和妹妹欠母亲是永远也是还不完的,不仅仅是报恩和金钱所能替代的。
离手术的期限越来越近了,妹妹轻轻的伏在躺在病床上母亲的耳旁:妈妈,你夏天答应明年母亲节让女儿送你一束康乃馨,姐姐(我的妻子)也答应明年你就可以抱个小胖孙子……
母亲满脸泪水,轻轻的点了点头,闭上了眼睛。可是这次老天爷却没有保佑母亲挺过这一难关,手术二十六小时后病魔又一次侵袭了她,而这一次却彻底夺走了母亲年轻的生命,让我亲爱的母亲彻底失去了一切,让她的孩子们失去了慈祥母亲,让她的丈夫失去至亲至爱的妻子。母亲!她才五十一岁呀,正值人生刚刚开始尽享天伦的年龄,却撒手而去,留下终生让她和家人都回天无力的遗憾。
母亲的一生是坎坷不平和命苦的,直到她临走时还留下了许多缺憾,未了的心愿实在太多太多。她还没有看到妹妹找到如意的郎君穿着洁白的婚纱走向红地毯,也没有看到自己期盼已久可爱的小孙子;儿子想带母亲去市里的饭店吃顿饭她没有答应,宝贝闺女想为母送一束康乃馨也推到了明年母亲节,丈夫想和她一起回老家探亲也要等到女儿有了归宿,可是,现在这些心愿一个都没有实现,母亲却悄悄的走了,而且走的那么突然和安详。
我想念母亲,想起了小时候母亲为我和妹妹过生日的慈母情怀,想起了母亲为父亲在田间擦汗时的温柔体贴;记起母亲淋着倾盆大雨踏着泥泞的土路接妹妹回家的情景,记起母亲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走街串巷叫卖时冻的瑟瑟发抖的身影……
母亲,走了。她很平凡,很善良,很慈爱,很无私,很温柔,很体贴。夜里我又梦到了母亲,梦到妹妹拿着一束康乃馨向母亲怀里扑去,梦见母亲对我说,她在天堂里一定会牵挂和保佑我,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学会不在哭泣,以感恩于她的在天之灵。
上一篇:心理杂志板块名称
下一篇:历史论文引言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