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建设论文
海洋文化建设论文
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海洋文化以其独特性占有一定地位。那么所谓的文化生态是指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所处的人文环境,甚至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海洋文化论文篇1
关于海洋文化生态的几个问题
[摘 要]海洋文化生态包括实现海洋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
海洋文化生态具有整体性、动态性、主体性;海洋文化主体的生态意识、海洋文化生态的平稳度、海洋文化生态环境的作用是影响海洋文化生态的因素,文章认为,
提高海洋文化主体的生态意识、合理开发与配置海洋文化资源、完善海洋文化生态的管理与立法、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文化生态的不良影响、构建和谐海洋文化生态圈应成为维护海洋文化生态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海洋文化生态;特性;影响因素;路径选择
一、海洋文化生态的概念
(一)海洋文化生态概念
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创了生态系统(Ecosystem)概念。
他指出:我们所谓的生态系统,包括整个生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环境物理化学因素(气候、土壤因素等),它是一个自然系统的整体。
那么所谓的文化生态是指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所处的人文环境,甚至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文化生态”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广义的文化生态,首先是一种世界观,或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观,是一种文化的生态学,狭义的文化生态,主要是指精神文化与外部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精神文化内部各种价值体系之间的生态关系。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大陆文化,也创造了辉煌的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就是在人们对海洋的不断探索和发现的历程中诞生,因而,海洋文化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海洋文化只有“生态化”才能实现海洋文化的良好循环发展。
那么所谓的海洋文化生态就是海洋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在海洋文化所处的海洋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实现海洋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海洋文化是人类在所处的海洋环境中不断调整和更新的过程,这也就是海洋文化生态化过程。
一个良好的海洋文化生态系统才能真正地反映海洋文化所蕴含的重要作用和无限的活力。
(二)海洋文化生态的特性
生态系统的特性决定了海洋文化生态的基本特性。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洋文化生态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主体性,
1 整体性。
海洋文化生态作为一个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整体而言,海洋文化生态是由海洋文化和文化所处的环境组成的整体,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从而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把握好海洋文化生态,应当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海洋文化生态;应当从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重视和发展海洋文化各种具体文化形式,特别是别具特色的海洋文化,优化文化生态的结构,优化具有特色的海洋文化发展模式。
2 动态性。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事物不是静止不变的,都是发展变化着的,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海洋文化生态,其应该是一个动态开放型的稳定系统。
海洋文化生态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其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
海洋文化生态的动态性要求我们要以辩证法的运动变化的观点考察海洋文化生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揭示其运动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对海洋文化生态进行维护及完善。
3 主体性。
主体性是海洋文化生态所具有的特性之一。
海洋文化生态的主体性特征是人在海洋文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海洋文化生态与人息息相关,人是海洋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的主体,是海洋文化生态的维护者。
人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创造了文化的同时,文化也对人的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人在文化世界中的生存发展,彰显其主体性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主体性是文化生态系统最为明显甚至是根本的属性。
二、海洋文化生态的影响因素
海洋文化生态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浩瀚的大海、独特的海洋条件为海洋文化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孕育了具有深厚底蕴的海洋文化,因此,每一种海洋文化的形成背景都与其存在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海洋文化生态的影响因素是研究海洋文化生态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海洋文化主体的文化生态意识
海洋文化属于区域文化的范畴。
其传统价值观念、思维习惯、情感模式和行为规范经过长期的积淀和流传,成为独特的海洋文化资源,不同的文化主体拥有不同的文化生态意识。
海洋文化主体是海洋文化的创造者、拥有者和传承者。
文化主体是地方文化特色构成要素中最为重要和不可分割的部分,对其重要性和地位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这是保护海洋文化生态的首要条件,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海洋文化生态主体的文化生态意识的确立,是主体进行一切文化活动的前提。
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要考虑怎样将文化与生态整合,维护好海洋文化生态,怎样才能使优秀的海洋文化得以保护、发展和传承,仅仅依靠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海洋文化主体的文化生态意识对维护海洋文化生态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海洋文化生态的平衡度
“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出与输入必须平衡才能保持它的稳态,因此,生态平衡是一种根本的价值,是人和其他生命生存的基础。
”从生态学的角度审视海洋文化生态,海洋文化生态是海洋文化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所谓海洋文化生态平衡,指的是海洋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各个子系统乃至各种因子和成分,以及海洋文化生态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保持着动态的、和谐的比例关系。
海洋文化是海洋社会的文化,海洋文化生态是与其所处的环境中多种因素协同发展的结果,海洋文化的渗透与传播涉及海洋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海洋文化生态的建设具有综合的特征,
需要保持海洋文化和海洋环境之间相适应、协调并相互促进,也就是维持海洋文化生态的平衡度,从而防止海洋文化生态的失衡、淡化和被侵蚀的危险。
(三)海洋文化生态环境的作用
所谓的海洋文化生态环境指的是海洋文化的生存和发展赖以进行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种条件。
海洋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是在一定时空中进行的,也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
所谓的时空条件也就是环境。
海洋文化生态环境的范围很广,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海洋社会环境。
但是海洋文化生态环境的好坏对海洋文化生态有一定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无论是海洋文化的创作、传播和弘扬,都是在一定的海洋环境下进行的。
海洋文化环境适应海洋文化的存在,文化生态环境就对海洋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但海洋文化生态环境如果不适应海洋文化存在、发展的状况和要求,它就会对海洋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起到制约作用。
三、维护海洋文化生态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海洋文化主体的文化生态意识
主体性是海洋文化生态的必有特性,也是其所
具有的根本属性。
按照这一特性进行海洋文化建设,就必须在对海洋文化主体的培育上加大力度。
文化生态意识主要体现为文化可持续发展观。
人类进行文化艺术生产,需要通过对文化资源的适度的、有节制的开发,在满足文化需求的同时注重保持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为主体进行一切文化活动做好了思想准备。
提高海洋文化主体的海洋文化生态意识,是维护海洋文化生态的前提。
应发挥海洋文化主体在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开发方面的主导能力,将海洋文化价值观和海洋环境相结合,使独特的海洋文化得以进一步地发扬光大,并使海洋文化生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开发与配置海洋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赖以生存的源头活水,必须高度重视其合理的利用、保护和开发。
海洋文化资源就是指人们用来从事海洋生产和文化活动的必要条件,要实现海洋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持续性增长,必须充分认识海洋文化资源的特性,合理配置开发文化资源,尽可能做到与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相适应,实现海洋文化资源的边际效应最大化。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求论文1000字左右
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海洋资源是指赋存于海洋环境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以及与海洋开发有关的海洋空间。海洋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与海洋空间资源。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海洋资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行业主要有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盐及盐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滨海砂矿以及海水直接利用等。
海洋的能源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其中以波浪发电和潮汐发电的技术比较成熟,如日本、英国等国已研制成功了波浪发电装置和法国郎斯潮汐电站。
关于“海洋油气开发”
海底石油开采,可追溯到19世纪末,1896年,美国开始在加利福尼亚的圣巴巴腊海峡钻井;1947年,美国在墨西哥湾钻出第一口商业性油井,这是浅海开发石油的起点。从此,海底采油技术不断发展。1973年,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石油禁运和不断上涨的油价,使得海底开采石油的利润大大提高。现在,海底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已成为沿海国家的重要经济活动内容,成为某些国家的经济支柱。
据估计,世界海底石油的潜在可采储量约有3000亿吨,基本集中在大陆边缘地区,其中80%-95%分布在离岸200海里范围内,包括大陆架和上部陆坡。大陆架面积约为2750万平方千米,可能蕴藏海底石油总储藏量的55%-70%。
有关记录片海洋的论文选题
海洋(SEA),地理名词,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有关纪录片海洋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蓝色经济区海洋优势产业布局优化研究
2、海洋产业立法问题研究
3、三维GIS在数字海洋中的应用
4、海洋石油污染与生物修复
5、陆源污染防治与海洋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6、北海区主要海洋产业现状比较分析
7、海洋资源开发的绿色评价模型研究
8、我国国家海洋公园建设的背景、目的及现状研究
9、浅析丹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咯研究
10、基于学案导学教学法的高中地理海洋权益教育研究
11、格老秀斯与《海洋自由论》
12、海洋生态补偿立法研究
13、基于波士顿矩阵的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14、蓝色国土的呼唤——当前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
15、论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曲金良的主要论文
2000年以来主要论文: 1.《韩国押海岛采风札记》,《岛屿文化》(韩国)Vol.18, 2000.2; 2.《现代文明病态与东方人文传统》,《国立木浦海洋大学论文集》(韩国)Vol. 8, 2000; 3.《环黄海圈的形成与中韩关系》(第一作者),《最高经营管理者课程教材》(韩国)Vol. 6,2000; 4.《环黄海圈的形成与发展》(第二作者),《地域开发研究》(韩国)Vol. 12,2000; 5.《韩国群山港自由贸易区的开发与环黄海圈时代的前景》(第一作者),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aritime &Ports, Korea, Vol.13, 2000; 6. 《葡萄牙东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当代启示》,澳门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澳门,1999.03,《海上丝绸之路研究》Vol. 2,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7.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Oriental Maritime Citi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ritime Cities,香港中文大学,香港,2001-03; 8. “Tianhou(天后)” Cult and Chinese Maritime Culture, the 13th International Folklore Narrative Association, Melbourne, Australia, 2001-07; 9. Thousand Years with Thousands Temples: “Tianhou(天后)”, the Maritime Folk-Religion Stories & Behaviors in China and in the World, Maritime History beyond 2000: Seas and Shor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ritime History and Heritage, Perth, Australia,2002-07; 10. 《我国海洋文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1年3期; 11.《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现状、规划与课题》,东亚岛屿-海洋文化研究现状与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韩国木浦,2001.8; 12.《黄河三角洲的旅游文化开发及其特点》,《黄河三角洲文化战略研究》,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 13.《16世纪后半夜的“澳门模式”:亚洲“接受”西方海洋文化的个案研究》,“Dialogue: Among the Changing of Asia Civilization”国际研讨会, 韩国釜山, 2001-10; 14.《环黄海圈海洋社会的文化传承载体与族群链接媒介》,徐福与东亚国际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济州岛研究》(韩国)Vol.21,2002-8; 15.《海洋文化特质与社会发展的模式选择》,《海大法学评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16.《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海洋环境问题》,《岛屿文化》(韩国)Vol. 20,2002; 17.《中国港口建设的现状与问题》,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aritime &Ports, Korea, Vol.14-16, 2003; 18.《海事民俗禁忌:中国民间海事活动的安全法典》,《海大法学评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19.《海洋文化艺术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3期; 20.《中国环渤海民俗信仰的调查研究》,东亚岛屿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韩国)2003; 21.《中国渤海湾民俗文化的结构及其环境变迁》,《岛屿文化》(韩国)Vol.23, 2004; 22.《环渤海圈民间海神娘娘信仰的历史与现状》,《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6期; 23.《戚继光与中国海洋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2期; 24.《2003-2004青岛市文化与文化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展望》,《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5.《中国海洋文化遗产亟待保护》,《海洋世界》2005年9期; 26.《唐朝押新罗渤海使及“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登州古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27.《隋唐时期东北亚海上交流的历史环境研究》,韩国汉城:张保皋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03; 28.《东北亚环黄海“华夷秩序”的历史渊源》,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05,《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 29.《中国舟山群岛嵊泗县的寺庙与海洋信仰》,中国舟山群岛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07;《岛屿文化》(韩国)Vol.26, 2006; 30.《中国北方沿海妈祖文化遗产:历史过程与空间辐射》,台北:2005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2005-09; 31.《妈祖信仰北方传播的海上路线与网络空间》,台北:北台湾与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2005-12; 32. Maritime Communities of China, Oxford Encyclopedia of Maritime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6; 33. Canton Seaport, Oxford Encyclopedia of Maritime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6; 34.《从“琅琊稻”遗址的发现看山东半岛与东北亚早期的海上移民》,韩国釜山:东北亚移民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11;《中国学》(韩国)Vol. 2, 2006; 35.《从龙王爷到“国家级”海洋女神--中国历代海洋信仰》(第一作者),《海洋世界》2006年2期; 36. 《中国北方妈祖文化遗产:历史过程与空间辐射》,《妈祖文化学术论文集》,立得出报社2006; 37. 《殊途同归: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发展》,海峡两岸妈祖文化论坛,上海,2006年10月; 38. 《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及其基层社会》,《东亚岛屿文化》,作家出版社2006; 39.《海洋世纪背景下的海洋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海洋世纪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40. 《环渤海民俗信仰》(韩文),《中国渤海湾海洋民俗》,韩国民俗馆(出版社)2006; 41. 《蓬莱北宋古船的发现与北宋时期的登州港》,第一作者,蓬莱古船国际学术研讨会,蓬莱,2006年8月22-24日; 42. 《从蓬莱3号古船附着的海洋生物看古登州港湾的环境变迁》第一作者,蓬莱古船国际学术研讨会,蓬莱,2006年8月22-24日; 43. 《元初海运与胶莱运河--世界最早海洋运河工程的开凿与运营(1280-1294)》,第十届中国海洋史学术研讨会,台北,2006年8月27-29日; 44. 《略论崂山沙子口的历史文化资源》,《崂山研究》第1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45. 《唐代昆嵛山无染院碑及相关问题》,《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期; 46. 《环黄海文化圈的历史发展与现代构筑--环黄海文化圈海上交流历史遗产研究构想》(日文,卢守助译),日本《环东亚细亚研究年报》Vol.2,2007年3月; 47. 《隋唐时期的沿海港口与东北亚海上交流》,《中韩古代海上交流》,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 48. 《舟山群岛嵊泗列岛的信仰民俗》,《岛屿文化》(韩)Vol.29,2007年6月; 49.《青岛城市发展的文化定位研究》,《青岛文化建设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50.《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现状与国家政策》(英文),亚太政府间Ocean Policy Forum,韩国,2007; 51. 《中国海洋文化的早期历史与地理格局》,《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地理》2008年第2期; 52. 《东北亚海洋历史文化遗产的现状与政策思考》,第一作者,(韩)《韩国地方行政学报》第4卷第2号,2007; 53.《中国海洋文化模式的历史优势与当代抉择》,《中国海洋报》2008-03-21; the Conditions and Governance of Maritime Heritages in China,the 6th World Archaeology Congress, WAC-6, in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Dublin, June 29-July 4, 2008; 55. National Legislation and National Action: the Governance of Maritime Heritage in China,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Underwater Archeology, IKUWA3, in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London, July 9-12, 2008; 56. A Study on the Preservation of Maritime Cultural Heritages in China, 韩国木浦大学岛屿文化研究所25周年纪念国际研讨会,2008-10; 57.《和平海洋: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历史特性与道路抉择》,《中国海洋文化论文选编》,海洋出版社2008-08; 58. 《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民俗文化基础》,2008海峡两岸海洋文化论坛,厦门,2008-11-08; 59.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海洋文化优势》,2008上海海洋论坛,2008-11-29; 60.《历史时期东亚地区跨海交流的港口网络与移民--以唐朝山东半岛的新罗人口为中心》,2008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台湾海洋大学,2008-11。
上一篇:法制与民生杂志社
下一篇:湖南农业科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