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杂志运营流程
dm杂志运营流程
不知道你说的杂志是已经有的还是没有的,需要申请的。如果说是先有的杂志,出版一期杂志,则需要以下:
1、制作的提前量一般两到三个月
2、各个阶段中的任务分工不同
3、每月流程存在任务交叉
步骤:
选题会:各编辑报选题,然后各自回头做稿子
第一次截稿
美术设计/第二次截稿
最终截稿
一校
美编设计截稿
二校
改二校
外校三校
改三校
主编终审
核红
改核红/一次发厂
改大样
二次发厂
签菲林
杂志开印
印完 发行 上市
如果说没有,需要申请,则需要以下步骤
杂志出版,需要的手续和相关流程
如何申请刊号?(转帖)
1. 申请刊号的关键
申请刊号的关键是寻找一个能负政治责任和新闻行政单位认可的主管单位,由其出面申请。为什么大家申请难,就是没有主管单位
1.1什么是主管单位
在我国新闻行政单位认可的主管单位有如下副厅以上的行政和事业单位(包括行政机关、学 校、研究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协会、国有企业),或正县一级政府机构以上,(包括政协、人大、法院、检察院)或相当于县一级的如地市的新闻出版局,宣传部、广播电视局、日报社、新闻办、地市级总工会、纪律委员会、政法委、编制委,民族自治地区的科委,侨乡地区的侨办,大的出版社或其他认可的主管单位(如我国十四个副省级城市的副厅级单位和某些相当于副厅级民办大学和研究机构)。具体可以查寻当地的年鉴。
1.2.怎样寻找主管单位
由于要负政治责任,一般单位主管单位都不太愿意,根据经验。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找到一个副省以上领导,退下的也可以,由他出面联系。另一个就是从下往上走,找到主管单位一定级别的主要领导。这很重要,没有他们支持无法申请。
2.申请流程
中国刊号申请归口有四个单位,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委,国家侨办,解放军总政治部。一般期刊通过省市新闻出版局报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类通过省市新闻出版局和省科委报国家科委再到新闻出版署。侨刊报国家侨办再到新闻出版署。
3.民间办刊关键
目前民间办刊的五个出口,
1) 科协、
2) 工商联、
3) 相当于副厅级民办大学和研究机构(如深圳综合研究院或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另外有50个大的民办大学中有部分相当副厅级的);
4) 某些国家字头的学会、研究会、基金会、论坛(他们一般是部省级别领导下来办的事业单位,是民间协会。
5) 中图渠道和省新闻出版局的出版社渠道。
4.申请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般申请需要先办6期以上的杂志,一般是用丛刊、协作出版、书号形式、光碟号形式、增刊形式、内部准印证形式。(千万不要用国际刊号)。要求期发行量如消费经济类在20000份以上、技术经济类5000以上、学术类1000以上(不能底于500份),我国目前有几百种发行量在500份左右的学术期刊,这是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但许多期刊是通过这样说服主管单位的或找到主管单位,一定要有过程。
还有在申请时一般是专门成立新的主办单位,以事业单位为好,(也可以公司制)以适应要出版期刊的出版宗旨 (如许多人挂靠地方上的,地市级总工会、纪律委员会、政法委、编制委。他们一般专门成立如XX经济发展中心,XX企业战略研究会,XX研究会,XX人才研究会,XX职工技术改革研究,XX企业文化研究会。最好是以跟出版内容相适应机构。我知道有纪律委员会办的文摘杂志,他们的主办单位就是XX战略研究会 。
5.如何通过挂靠主管单位合作出版
1) 直接申请,请几个副省级别的领导或院士出面做顾问,一般3个人以上,强调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经费保障。向新闻行政单位或市科协,国家科协申请。 能请到副委员长或政协副主席以上领导,会很快。
2) 如果是所在地区指标缺,可以请主管部门出面,到其他地区调一个刊号,一般也是选同行业方面的,将他的刊号转过来,他们的内容可以合到其他杂志。或他们的内容用协作出版的方式用书号出版。国际刊号不变。类似目前许多学术期刊形式。
3) 以上都是过程,有时申请可能需要一两年,对时机而言,时间太久,风险大。可以用收购合作的形式办,我们讲收购期刊也要通过主管单位进行。有省内收购和出省收购。有省内收购一般可以逐渐用新的主管单位接手。出省收购则需要用合办的形式或者购买一个新指标补偿原有的地区。
4) 与新闻出版局下的出版社合作,他们派编审,费用10000--15000元每期。他们可以帮你用增刊号的形式,或安排某杂志合办的方式。这一般是新办杂志的过度。
5) 打主管单位本身杂志的主意,捆绑在一起的方法,待市场培养较好后再创刊一种是A、B卷形式将A卷为《要办的杂志》, B卷为原来的主管单位杂志,定价不变还是原样。但A卷为《要办的杂志》进入用打折的方式零售市场,如只卖?元等。另外是将主管单位杂志改书号协作出版将其刊号用于《要办的杂志》出版,但这样最好能改月刊或半月刊安排的好可以变成三四本杂志(如科普版)(综合版)(学术版)(专题版)价值才大
6) 走丛刊道路,与出版社协作出版或用内部准印证的形式捆绑其他杂志发行,这需要好好找,需要有资金保证 。利用增刊号申请邮发,解决订户问题。一年出版2期正式期刊,
7) 最坏情况用内部准印证的方式发行,在许多同类杂志上交换广告如XXX等进行会员发展,用会员方式征定。或用邮购形式零售,如许多内部杂志目前是免费,但其邮费则很贵,如无线电定向要8元,中国无线电要12元。还有20多的,30多的。通过快递发行落地。不需要有资金保证 。到一个发行临界点再申请正式刊号。
6.注意事项
有的地方刊号的指标非常紧张,申请要注意看他们的刊号走向,你可以查《媒介》 杂志上面有一个出版公告,一般在申请刊号时,内紧外松,地方上要挡驾,国家会支持,但技术经济类杂志他有个总量规划布局,如果一种类型太多他可能会限制,但可以用自己设立主办单位的方式规避,如文化类申请困难,可以用经济类,以经济文化内容为主。
科技类杂志特别是地方协会办,一般当地的省市科协会会挡驾或强调很难。这时你们需要强硬一点,质问他们,同不同意办一本科技杂志,一般情况他们没有理由,如果他们没有理由,请他们支持就盖章行文,或者先让支持办一个省内的连续内部准印证。上面新闻部门批不批是一回事,你们报不报又是一回事。新闻部门政策性强,人员修养高,只要你坚持,不会为难,还会给建议,出主意在权限内,就都会批准。
许多地方协会就是这样给档回,一般北京的机构为什么容易拿到刊号,原因在此,我知道只要主管单位同意,新闻部门就挡不住,因为现在一切都是依法办事,他在规定的时间不答复,你们可以对其行政诉讼,诉行政不做为。一般到这地步,他们会给你一个丛刊号或协作出版书号,让你们出版,几期后根据他们的考核标准,再批准,给正式刊号。
7.刊号需要多少钱
刊号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数量有限。一般情况下的手续费用非常少。但是任何国家都有出版管制,有一个总量平衡的问题。数量有限,壳就有一个价格,根据评估如消费经济类在100万以上、技术经济类50万以上、学术类30万以上新闻类要150-200万以上,报号要200-500万。 (是对现有刊号指特定情况的最低评估,需要请出版部门的高层协助。能够交易的价格。但学术类有许多可以改类(如改新闻类),所以价值很高)
我的分类是按国际上的一种分法。消费经济类相当大众期刊,技术经济类相当小众期刊。新闻类是指刊期在2周内的。
8.国际刊号
WTO后中国的出版没有放开的内容,同时任何国家都有出版管制,国际刊号他是一个图书馆的检索标志,不是出版许可。中国刊号包括国际刊号和国内刊号(他实际是出版许可证,有国内刊号可以出版)在香港和许多国家不承认国际刊号 ,通过他们的机构直接到法国申请是免费的。
⊙—⊙同时香港的出版许可证也是免费的,但很少有人申请,因为监督管理和市场容量的原因,如香港每年出版10000种期刊,但只有750多种登记,(在香港有俗语害人劝他办杂志)在香港杂志出版需要月内按时送样,没有送样一期罚2000港币,还有版权问题处理困难。
⊙—⊙在香港除必须零售才登记,从某种意义没有登记也是违法的,好在香港商业印刷品可以不登记。所以标的国际刊号也没有意义,我观察许多发行中港台的杂志没有国际刊号,但都有当地落地许可的标
DM广告媒体刊号如何申请 ?(转帖)
目前我国还没有DM广告,国家工商局在1996年2月有一个内控标准,即在出版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出版不包含政治新闻和文学作品内的信息内容。目前我们看到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全部是广告内容的印刷品,可以按区域或行业许可审批,但每一次需要按印刷品广告审查。目前邮政DM,电信运营商的DM,金融办的DM,或工商部门办的DM,商业部门办的黄页DM。都是这种形式,由于不含信息内容,不能定价、可读性差和成本高,经营很困难,发展不好。实际DM的广告业务收入在西方广告总量70%。如果DM能放开。以上机构都会成为巨无霸。
二、商情类,发行2000份以上,这是信息管理部门用纸媒质许可证的方式发的一种印刷品,把广告做为信息发布,写各省的管理条例不一样,但一般要通过新闻出版部门前置审批,有纸 媒质许可证号、内部准印证号,印刷品广告号。有纸媒质许可证号是一次性申请,内部准印证号,印刷品广告号逐次审查批准。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DM。但审批困难,有许多地方不批,可以拿一本《慧聪商情》类的DM,跟新闻出版部门做工作,一般他们请示上级后,2个月内会批,(会有主管领导面谈,学习出版和广告条例,获得广告审查证)面向特定群体的还可以获 得工本费许可。付版权费的按50元/千字或协商支付。
如果申请的话,要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
需要注意版权问题,按付版权费的按50元/千字或协商支付,需要在引用软文时联系,或者20个字修改一次。各地对DM一般不批,需要挂靠政府信息中心单位或者新闻机构(如电视台)或协会(如广告协会、工商联),年鉴办、工商服务中心等其他部分符合广告宗旨事业单位。申请时先做几期样板,一般用激光打印(彩色也如此)。送信息办、新闻出版局、工商局,他们会报省级单位的信息办、新闻出版局、工商局批准。派2个律师和精通法律的顾问跟进,一般2个月会批下。公开费用很少,每期的审查费用大众广告内容的在1000/期。
费用大概需要多少?
公开费用很少,每期的审查费用大众广告内容的在1000/期。或者需要提供担保。地方或区域性的专版类DM杂志。新闻出版和工商广告方面的协调要好。大众类不建议,行业内可以考虑。开办费用大众类投入地区20万以上,省级200万。除非是有足购的广告资源,建议不要轻易进入。
怎样办一个赚钱的新的经济类杂志
序
这不是一篇充满了术语,看似逻辑严密,盈利的可能性十足的专业媒体投资分析报告(我还不能够教投资方怎样办一个赚钱的经济类杂志)。
本文写来,实在是有感于我所看到和经历到的是在一些新的媒体中,刊物执行总负责人和传媒外的投资方一直上演着重复发生的悲喜连续剧。多版本的故事梗概无一例外都是这样:开始时的相敬如宾,后来是剑拔弩张,最后不欢而散的多,很少见到大家相处愉快。这是最危险的:一是令我们一些具体执行、完成杂志使命的中层就很是为难,二是大乱军心,人心一散,团队不再,这会严重影响杂志社的发展规划,有时就是曲终人散的结局。(哈,我认识的一些媒体朋友们可不要对号入座啊,我只是将一个普遍地现象作一归纳,个案太多,大家的所见所闻都太多,就不举例说明了。)
其实,投资和媒体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行业,媒体人和投资人想的问题、想问题的角度都不同,表达方式及语言也差之千里。开始时,大家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般来说,投资方选择操盘手(刊物执行总负责方)就是选择一个自己投入真金白银希望着尽快产出的项目,但他们又不了解内容(编辑部)、销售(广告部)、发行三大部门的操作流程和业内的潜规则,更不理解杂志的盈利是需要有个过程和周期的。杂志的操盘手,更多的是一些文人,他们骨子里比较傲气,对投资者他们可能从心底里,认为他们没有专业,不懂传媒,修为差一点的,傲气也就写在脸上了;同时,内心也还有一种危机感和一种不安全感,对操盘手来说,找到一个展示和实现自己抱负的舞台不容易,操作了半年或者一年,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实现不了他的个人抱负,也一定已经是一件很令他恼火的事了,再遇到……这是双方战争上演着的心理基础。
跳出来回头审视,我想:如果在杂志市场与资本市场联姻之前就沟通好,将杂志的DNA――杂志是怎么赚钱的?杂志的市场运作与合作风险规避、我的杂志能赢利吗?退出程序……这些所有的可能出问题的方面沟通清楚,双方理解,合作方共同努力,按市场规律和经济法则办事,把风险降到最低点,这不比有了问题再来互相责怪的好吗?
第一大问题:期刊盈利模式和周期的共识
期刊盈利模式:
一发行收入,这是最为普遍的盈利模式――杂志的定价一般高于其成本,广告收入少,盈利主要依靠发行收入。
二是依靠广告收入,这是当前国内期刊业最为热衷的盈利模式。一批新兴杂志开始放弃依靠发行盈利的模式,采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发行,扩大发行量以吸引更多的广告。
第三种盈利模式则是出售期刊的品牌资源,利用品牌资源发展衍生产品。在有一个好的媒体平台的基础上,方式通常有:重印或合订本、特刊或增刊、图书和光盘、数据库、网站、会展、客户名单、品牌授权和主办会展论坛活动等。活动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也成为新的盈利点。具体而言,就是要以刊物资源、影响力为依托,用更开放的思路、更多样的路子、更有效的服务,寻求新的盈利途径,真正实现经营刊物的目的。现在有些刊物已在这些方面进行初步的摸索,如办班、购书服务、举办论坛等。总体看,在依托刊物资源的同时,又受到了刊物本身的局限。
媒体行业无论是产业形态、政策与法律环境,还是盈利模式、投入产出、治理结构、进人与退出机制等都与其他行业有本质的不同,因此用通用的商业分析方法恐怕还不能看透传媒业。这也是为什么以前一些投资银行、券商、投资公司、咨询公司等机构出具的媒体研究报告让人有浮于表面的感觉,观点不够深入,有的甚至出现偏差和谬误的原因所在。
在传媒界流传甚广的西谚: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就让他去办杂志;如果你恨一个人,那么也让他去办杂志。现在这句话也可以演化为:如果你想赚钱,那么就去投资杂志,如果你想赔钱,那么也去投资杂志。期刊的确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也许这正是她的魅力所在。如果运作得法,印杂志就像印钞票一样,能够产生丰厚的利润;反之,印出来的杂志卖不掉,广告上不来,就像把钞票变成废纸,“印钞机”就变成了“老虎机”。
不论任何形式的媒体,都有自己容易和困难的地方,杂志最难的地方是一年只有12期,最多只有12次调整与表现的机会,而事实上,如果一本杂志在一年内犯了三次以上的错误,基本上就意味着这一年的时间白过了。因为一次错误通常需要2-3期才能发现并挽回。同样,杂志一年的出彩机会也只有12次,如果投入不大,不大可能做到每期都要极高的质量。我们经常都听到很多人说杂志需要3年时间才能盈利或者看出胜败。这就需要投资方够耐心,《三联生活周刊》坚持七年,才奠定了中国《TIME》的地位。
很多投资人做惯了其他盈利较快的行业,对期刊较长的市场培育期不能理解,也不能忍受,结果导致合作破裂。比如做工业产品的卖出去就赚钱,房地产商挖个地基就开始卖“楼花”,就有钱进账,可投资一份期刊两年了还没持平呢。其实那份杂志可能已经做出一定的影响了,再稍微坚持一下就能赢。很多期刊投资就是这样,往往在水已经烧到90度还差一点就开时挺不住了,十分可惜,这样的例子不少。关键还是对期刊的“影响力经济”的特征和“二次售卖”的盈利模式没有吃透。
另外,新创期刊的不确定性更大,品牌和市场培育的时间较长,即使经过市场调研,所得的数字也存在很多变量,分析也都是预测的、未知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现与想像的差距很大,因此投资风险极大。但一旦成功回报极高,尤其在培育期过后的3-5年内都会保持极高的年增长率。成熟期刊有成熟的品牌、稳定的受众,清晰的盈利模式等,是实业投资和财务投资理想的目标。但成熟期刊对待投资的态度往往是:一)不缺钱,拒绝投资;二)代价高,出让小股融巨资;三)利用老刊的品牌优势为扩张新刊融资,这就又带有新刊投资的色彩了,可能比单纯投资新刊风险相当低一点,但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上谈的是第一个问题,我想解决的是婚姻的双方处于“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危险的防范,我把这些讲清楚,可能双方美好姻缘的几率会大一些?投资的目的就是逐利,利从哪里来,什么时候该来了,这是我们要首先搞清楚的。让业外不懂传媒的投资者能够轻松掌握期刊业的特征和规律,这是我的第一目标。
第二大问题: 面对第三者,媒体人和投资人双方的相互配合与容忍
媒体人和投资人双方的关系就好象一对男女的相亲,既然要论及婚嫁,除了男女双方彼此要相配和喜欢外,还要讨好双方都很在意的亲朋好友(也就是杂志传媒与广告主都在意的读者,也同时是消费者) ,取得读者(也就是消费者)的满意和认可。其实,一些有经验的男女都知道,本来夫妻双方都是恩爱的,但一加上父母亲朋好友的因素,双方的关系就不是那么好处理了。
杂志当然在媒体人和投资人外要有第三者,杂志要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将读者利益置于中心(当然是在符合国家的宣传政策和新闻规范的前提下),这将直接决定杂志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能否实现赢利。进入实操阶段,媒体人和投资人最容易出现代问题是:媒体由于定位不清,得不到读者和广告主的认可;或是思路清晰,但市场不成熟,投资商没有耐心等下去;或是也进行了市场细分,但市场规模不大,竞争却很激烈,依然是赢利无望(当然除此之外,其他外部风险同样不容小觑,如政治政策的影响等可能会成为无妄之灾)……这些是双方不愉快的环境因素。
大家为什么看好期刊业的市场机会与发展前景呢?相对于报纸来说,杂志的投资小,也不容易出事(政治风险和心理风险小些)。传媒投资近年来持续升温,而期刊在各类媒体中也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且人均创利能力最强,具有投资小、见效快、人员少、成本低、利润高等特点,杂志的赢利的确实很强,可以说一本好杂志就是一棵摇钱树。因为媒体后期投入成本并不大,设备无无非就是几台电脑,投资期刊的成功模式和成功案例最多。所以杂志一开始就背负上了较高的赢利期望值。
任何投资都是为了取得投资收益,得到投资回报,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读者定位和广告营销定位,没有关于有效发行量、有效覆盖地区、有效版面规模、获得相对竞争优势的版面强度等数量效益界限的计算与把握,以及一系列相应营销措施的配合与跟进,投入很可能会“打水漂”’。
新杂志创刊前,在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后,最好是由媒体人和投资人双方确定杂志的定位。而新期刊按照的定位,运作几期后,必然会咨询来自该杂志定位时假想读者和杂志人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咨询结果通常会显示: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更多的是否定杂志的定位。这时,投资方第一反应就是:开始怀疑定位或执行有偏差。有的投资人开始对期刊的专业管理工作参与过深,而且固执己见,要求被投资人必须言听计从,令行禁止,不管决策正确与否。一种是指手画脚,对办刊人的专业管理工作横加干涉,往往理念不和造成合作破裂,《新××》杂志采编骨干集体跳槽就是这种典型。还有一种是监视和说教,对职业经理人像家长看小孩一样总是监视和不信任的态度。
其实,我的看法:一是主管、主办、投资方应该开明一些、有耐心一些,干涉不能太多。遇到问题要从治理结构上去解决分工、责任和权力的问题。二是要清楚:市场对新生事物,是很难接受的,总是会发现他的一些小毛病,然后放大这些小问题。其实有些问题是可以进行自我修复的,市场接受是需要付出时间做交换,是有一个过程的。新刊贵在坚持,坚持自己的定位,一年后你会看到胜利的曙光。三是需要合作方共同努力,按市场规律和经济法则办事,把风险降到最低点。遇到相关冲突,这里我强调用市场的手段解决问题,而一定不能用政治的所谓“谋略” 曲线救国来处理。
有的投资方走得更远,因为个人意气,炒掉操盘手,这面对的必然是重新找人替换整个团队,意味着追加一笔不菲的投资,要付出时间和很大的机会成本,而且要命的是,可能这个团队整体不如上个团队,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所以建议投资人需要学会在观望中忍耐,要尽量策略谨慎地处理。
第三大问题:双方严密规划,商定“过程监测、结果评估、赏罚奖惩”的规则
杂志市场与资本市场联姻是一个前景看好的投资热点,同样也存在种种风险。因而对这些风险的论证和防范应具体和量化,这很有必要,投资的目的就是逐利,利从哪里来?风险在哪里?如何运作?投资的底线是什么?投资方必须对自己的目标是清楚明确的,否则自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自己都没有实际的计划,怎么确定执行者的进度。
在实际操作中,现实情况的表现不尽人意时,投资方对原则问题不能妥协。投资方自己和媒体人最好有大家一致认同的可执行的三年内各年度的目标及各年度的分季度分月目标,按杂志的投入产出基本规律,通常将杂志发展分为导入期(一般为3—6个月)、成长期(一般为第6-第36个月)、成熟期(一般为第36-第54个月)及衰退期(根据发展而确定时间)。在进行投入产出核算时,应重点做好导入期和成长期的财务预算。同时,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即在一定原则性的基础上,允许在一定程度上的灵活性。超过预算的费用必须经董事会批准,否则一律按计划操作。我认为花钱要谨慎、有计划,浪费是品德的问题,不是经营的问题,经营上当花的一定不能省。所以,不管多大财力的投资者投资报业,合理控制成本,永远是必要的。其中,在投入产出的核算中,必须精确地列出在各个动态发展阶段的预算:
1.印刷成本。根据需要先进行委托加工生产,但要确保印刷质量和时效。一本杂志100多页,印1万册,用铜板轻涂纸,一期印刷费大概要5-10万,要看具体页数和印场。
2.固定资产投资。通常以满足基本需要为原则。
3.管理成本。应尽量减小中层人员,缩短管理等级,强调高效的集约化管理。
4.采编成本。通常对采编成本应进行总量控制。编辑成本每页算1000元(不算高吧),
5.广告成本。此项成本主要用于客户联谊、广告推广会等方面。
6.发行成本。实行不同阶段的费率控制,强调有效发行比片面强调发行总量更有意义。
7.品牌推广成本。根据品牌建设的规律,在各个阶段进行不同规模的投入。
8.工资、福利、稿费、差旅费、交通、通讯、税费等相关费用。
9.发行、广告及相关副业的产出。
除了对前期硬件投入、工资、稿酬、运营成本、差旅、印刷、发行、推广、流动资金等进行匡算计划以外,还需要执行人 的具体操作方案。各高管层人员(包括兼职)到岗后,应该在20天内根据杂志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及各人的岗位职责,将自己的工作思路理清并加以细化,从而形成各阶段的操作方案。每个人都必须提供主要包括:1.工作目标(包括时间限制和最终完成成果);2.工作思路(如何完成,其过程,所需资源设施人员);3.管理理念及风格(团队的选择标准及选择方案);4.下属人员的结构、数量、素质、工作职责、考核办法、人员进退制度等;5.风险防范;6.团队配合的工作计划等。
我想开广告公司,DM广告就是免费报纸,如何申请及注册,流程
首先必须是有两年以上的广告公司,注册资金150万,其他的你就参考一下下面的内容吧:
近几年来DM杂志在我国迅速发展,全国各地DM杂志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但估计在40—50家左右。但能够跨省的也就只有一二十家。DM杂志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不需要申请刊号;针对地域性的广告主;完全放弃发行的赢利以广告客户为导向。在国外,DM杂志广告已占据广告市场10%-20%的份额。而在国内,DM杂志广告占还不到我国广告市场的1%,与国外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目前北京、上海、广州都形成了当地优秀的DM类杂志,如北京的《目标》、上海的《生活速递》等等。
一、引言
传统上讲DM(Direct Mail Advertising)是直邮广告的简称,即指将宣传品以指名的方式直接递送给最终消费者。这一源于美国的新兴广告形式已成为西方继电视、报纸后的第三大广告媒体。而DM杂志因其针对性强,投递准确,信息攻势猛烈,免费赠阅等优势,近年来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利用营销数据库及其它数据处理技术,有着与广播, 电视, 报刊等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风格。DM杂志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内容和广告客户的结合更为紧密,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内容板块的设定就是围绕客户的开发和服务来进行的。
二、DM杂志的特点:
1.免费发行
DM直投杂志,它区别于传统期刊的优势可能就是它的发行方式,免费赠阅。这种发行方式在期刊的运作上,其实是带着另一种优势的,就是你的杂志可以没有选择障碍地进入读者手里。因为免费赠阅,所以可以在内容策划或封面策划上,不必花传统杂志那么大的力气去想怎么做一场秀,吸引眼球购买;DM绕开了这一步,在内容运作上,DM要比传统期刊的特色要求简单得多。
2.目标明确
DM杂志不同于其他传统广告媒体,它可以针对性地选择目标对象,有的放矢、减少浪费。是对事先选定的对象直接实施广告推广。客户接受者容易产生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感,使其更自主关注所宣传的产品。一对一地直接发送,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客观挥发,使广告客户效果达到最大化。
3. 专业性强
DM杂志,读者对象明确,读者群也相对比较集中和稳定,因此采用点对点的定向发行手段更加有效。这也是DM杂志的特点,并不追求发行的绝对数量,而是追求发行的有效性。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期刊,一般读者也很难看懂,想提高也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因为行业杂志的广告也是有效的,靠行业价值链上下游的供应商的广告存活,所以行业内的特定读者并且有一定的采购决策权和话语权的读者往往是客户最关注的,其他的读者再多也属于无效发行。而且现在随着印刷越来越精美,印制和发行成本往往高于发行收入,而达到一定发行量后广告量并不随发行量同比增长,所以很多DM杂志还要控制发行量,找到广告与发行的最佳平衡点,使效益最大化。
4.广告灵活
DM直投杂志,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 受阅率提高, 读者就是商品信息的接受者, 直投广告这种形式丰富了媒体的层次, 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DM广告目前占到我国广告市场近1%的市场份额, 与国外相比, 成长空间巨大, 在广告已经成为媒体主要收入来源的今天,广告命中率极高的DM媒体将对广告主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三、行业管理
随着期刊业的繁荣发展,期刊的赢利模式会从以发行收入为主(如《读者》等大众文化期刊)过渡到以广告收入为主(如时尚类期刊、财经类期刊)。这就是所谓的广告化。与之相适应,期刊的广告版面比例会越来越大,设计会越来越精美,从内容策划上会越来越多地考虑到广告主的要求。由广告化逐渐衍生出厚刊化、全彩化等发展趋势。
与大多数的传统媒体不同的是,DM杂志是以质量取胜的,要求的是传阅率、有效率、关注率及影响率。所以我们在内容上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符合政策的规定。信息本身就是内容,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信息的筛选是关键问题。DM杂志不是纯粹广告集锦的小册子,相反, 看上去更应该像是一本高档的服务性杂志。
DM杂志以她特有的魅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DM杂志队伍中来。但对DM杂志而言,又决非遍地黄金,不成功也难。因为渠道资源的占有及投资量的大小,始终是决定该类杂志发展的两条生命线。渠道资源的占有影响着目标受众的精准化,从而决定着广告投放效果,反过来也就是DM杂志的收益,我们的免费发行,要有准确无误的渠道;杂志前期的投资量则是在前期只有投入而无收入的媒体运营的基础,因为对一本新杂志而言,要得到广告主的认可需要半年以上的市场导入期。这一点作为新的进入者我们必须有准备,可以说是万事开头难吧!
DM杂志的经营模式实际上就是数据库营销模式。利用有价值的数据进行精确发行。并从广告上那里得到利益回报。其中数据库的建立是关键。折旧需要我们有一批敬业的渠道开拓人员,在进行发行的同时,必须准确的录入受众信息。从而建立我们的准确的数据库, 成为我们的盈利之本。
四、DM杂志的数据(以DM杂志《????》为例)
由广告公司主办的DM杂志《????》已经出了5期,《????》从小到大,从杂乱到有序,到目前逐渐固定了自己的风格。杂志的栏目设置日见明晰,很多版块已趋于固定,并深受读者的欢迎,此外还有大量专业人士赐稿,极大丰富了杂志的内容,提升了杂志档次。成为行业内品牌媒体。
下面我们就以该刊为例说明行业DM杂志的特点。
《????》DM是市场细分的DM杂志。他适合更细分的读者群的需求。他的发行量也不能作为评估DM杂志的唯一标准。假设一本专业杂志发行30000册,如果这个发行区域内的目标受众也只有30000余人,虽然这个DM杂志发行量从绝对量来说是少的,但是从相对的意义上讲,这的确是一本在本专业细分市场非常是有影响力的DM杂志。
1. 《????》DM杂志投放比例: ????
2.平均每期广告版面占总版面的70-80%
3.《????》杂志的每期发行量为30000余册
4. 80%以上的读者为企业有决策权的经理和采购人士
5.发行特点及优势
(1)、发放对象皆是具有购买需求的企事业单位,符合各厂商的市场目标对象。
(2)、全国范围动态发放,覆盖面广,广告经费的投入,物有所值。
(3)、宣传周期适中,完全迎合客户广告累积投放需要,效果突出。
(4)、内容资料由厂商和本刊专职采编每期更新30%以上,使用者的查阅频率高。
(5)、便于保存和查询,广告效果持久。
6.发行区域分布:
邢台60%、邯郸17%、衡水 15%、承德3%、其它 5%
《????》作为DM信息媒体,目前已成为业内读者查找加盟连锁的必需工具与资料。因此,他的广告不仅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同时,也引导了采购者购买的方向。
在这个传媒行业山雨欲来的时期,作为传媒人,潜心奠基,静心沉淀,谋求长期、有序的发展才应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也期待籍此接触更多的业界同仁和广告主,发掘广阔的市场空间,创造潜在机遇!
------------------------------
著石头之美以快哉!
隘口石
等级:光明使者
积分:1752
帖子:1028
发表于:05-08-05 17:34 编辑 管理 引用 第2楼
DM杂志:都是免费惹的祸
编者按:前一段时间一本叫《福禄寿》的直投杂志倒闭了,而今后,可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目前正在经营的DM杂志将失去市场准入资格。因为国家工商总局从今年开始正式施行的“第17号令”中规定,DM杂志的承办条件提升为15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同时企业的成立时间必须在3年以上。一些地方工商局已发出通知,要求在2004年取得经营许可证的DM杂志在今年3月份重新申请登记。本期,我们从专家、从业人员和记者的角度全面解读DM杂志的经营和未来的发展,希望为中国的DM市场从粗放式的经营模式走出来提供一些思路。
深度分析
慧聪国际媒体研究中心市场总监苏玉平在前些日子表示,DM杂志的广告份额2005年将会有30%以上的增长。但这样的预测随着新政策的出台将使很多经营者和投资者喜悦不再,于是,业内调转目光,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震荡中的行业。
天生黑户?
但据笔者观察,运营DM杂志的企业中,盈利状况良好的却不足1%。有人说,DM杂志独特的风景是:一方面,总有热血之人揭竿而起;另一方面,不断有人惨烈地倒下。
在很多人的眼里,DM杂志经营者手中握着合法的工商手续,却很难摆脱“天生黑户”的命运:投资者因担心政策风险对其避而远之;广告代理公司因其同为广告企业所以很难在心理上接受为其做广告代理;行业协会或行业同盟也多年无法形成。所以,中国的DM杂志,几乎都是孤军奋战。
看不见的读者
免费直投——作为DM杂志的发行方式曾一度成其独有的卖点,可实际情况却是,直投出去的杂志在到达真正的读者之前就已经大量流失了:一部分被门卫、秘书、服务员等不该拿的人拿走了;还有的在不愿配合的小区物业等中间环节滞留起来;甚至还曾发现有人专门搜罗这样的杂志去卖废品……因为DM杂志是免费的。
针对DM杂志的发行之病,一种称做读者实名数据库的发行控制方法有一定的疗效,也备受推崇。北京一家叫做《精美》的DM杂志曾经认为:“数据库是神,也是灵魂。”
数据库营销在国外由来已久,其最大的价值在于筛分出一定群体的共同兴趣,并针对这些共同兴趣进行营销。而筛分共同兴趣是一项复杂的信息处理工程,国内DM杂志的数据库还普遍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是通过区分受众的居住地点或购买某一物品等简单因素设立数据库,对于数据库内受众在不同时期的消费需求、实际经济状况乃至工作、生活上的重大变化都无法掌握。这些受众对免费直接投来的DM杂志是否感兴趣、是否真正会拿起来翻看,都仍旧是个谜。
居高不下的成本
印刷费的高昂令DM杂志的成本居高不下,通常一本160页左右的杂志印刷费在10元左右。如以印量1.5万册计算,全年印刷费为10×1.5×12=180万元,而管理等其他成本大约100万元/年。如此算来,企业保本底线应为税前广告收入不低于300万元/年。
我国杂志广告在整个媒体广告份额中仅占1%左右,DM杂志则占得更少。大多数的广告主对投放杂志广告还不太理解,对DM杂志更是慎而又慎、缺乏信任度。
在市场的压力下,一部分DM杂志采用减少页码、降低印量的方法缩减成本。但社会影响力随之减小,广告收入愈加减少。另有部分DM杂志则利用自身的资源开发了画册制作、为政府部门做专刊、特刊等其他业务获取了一定的收入对DM杂志进行贴补,在艰难维系中塑造着品牌。
同质化的竞争
DM杂志从一诞生面临的竞争就异常激烈。首先,DM杂志政策上进入门槛低、技术上好像也很简单,于是众多广告公司蜂拥而至,曾经一些国内的中型城市一度出现六七本DM杂志同台竞技的场面。
其次,DM杂志的从业者大多为广告人,对传媒行业的理解较浅,传媒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再加上DM杂志这种新生业态几乎没有什么固定成型的模式可以沿袭。于是,相互间的简单模仿便成了在市场中渡河的惟一木板,各DM杂志间的同质化相当严重。
差异既然创造不出来,低层次的竞争便成了主流:相互间的诋毁、通过回扣做人脉生意、恶性价格战等不胜枚举。我们看到一些城市的DM杂志单版价格已降到1000元以下甚至免费,混乱局面撼动人心。
DM 做个命中率高的销售公司
在一家旅游网站当副总的李晨2004年入住北京某高档住宅小区,于是每月他都能收到一本免费的杂志。开始以为不过是直投广告罢了,但翻阅了几期发现其实里边的资讯还是很丰富的,而且还有一些有深度的专题策划。“当时我正打算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刚好那期杂志介绍了多款名牌电脑,其中一款正在为读者搞高尔夫卡、电子记事本、美容卡等抽奖活动,于是我就选择了这款电脑。”李晨坦言这本杂志对自己还是有用的,他会花时间浏览里边的广告和内容。
不可忽视的传媒
DM免费杂志是引进国外的一种直接投递到消费者手中的新兴杂志营销方式,DM免费杂志面向特定的人群投放,一般为高档社区或者是高档消费场所,以扩展特定城市的消费影响力。从1998年中国出现第一本DM免费杂志《生活速递》以来,这种媒体就分去了平面媒体的一杯羹,成为传媒市场不可忽略的一股力量。
记者从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广告司了解到,截至2004年5月,全国正式批准发行的DM免费广告杂志有40家,申报备案的还有200多家。据传媒人俱乐部总经理郭峰介绍,其实全国市场上没有合法身份但却存在的DM杂志的数量非常可观,估计有上千家。
由于DM杂志不需要申请刊号,针对地域性的广告主,完全放弃发行的赢利以广告客户为导向,因此1998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DM杂志的竞争已经逐渐激烈,《生活速递》、《目标》、《品味》、《资讯生活广告》、《万房》、《广厦资讯》、《妈妈宝宝广告》、《新生活》、《Flink Life》、《上海·百花》、《METRO ZINE》等发展初具规模,其中《生活速递》一路领先,《目标》则后起之秀,他们成为DM杂志中的佼佼者。
“虽然在消费超级大国美国,DM广告占到了媒体广告总量的20%左右,在中国,DM杂志仅占据国内广告市场近1%的小小份额,但是DM杂志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一股媒体力量,市场前景巨大。”郭峰说。
延伸DM杂志的功能
据悉,经营《生活速递》的宇宙流广告公司在广告经营处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已经开始调整经营战略,从渠道开发转向内容建设,他们从《时尚》、《瑞丽》等专业时尚杂志挖人强化内容,力求通过专业的内容吸引读者,进一步提升DM杂志的阅读率。
“国外DM有几个特征:它的印刷成本和制作成本相对是低廉的,它里面的产品非常稳定,内容的指导性很强,对于消费和生活具有很直接的指导意义。《生活速递》6年的发展,发行量的扩充很艰难,只增长了一倍,但我们现在正在转变思路。现在读者能够选择你这个杂志是因为你能够更直接地、更贴近生活地来指导他日常生活,而不是你能到达他。”《生活速递》出品人刘峻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除了把内容作为一个发展方向外,刘峻谷还在开发另外一个副产品——消费地图。“假设咱们两个人今天要约一顿饭,吃上海菜,这张地图能够满足你的某些需求,电话你就可以查的到,还有区位。当然不仅仅局限在餐饮领域,可以开发出很多领域的消费地图来。” 刘峻谷对记者说。
如今刘峻谷手里有着大量的读者数据,这种资源在消费层次越来越细分的市场经济中显得尤为重要。刘峻谷认为,DM不仅是直投广告,而且是“Data Base Marketing”(基于数据库的市场运作)。他相信,靠着数据的铺垫,他能做起命中率更高的销售公司,能做起更加红火的生意。
逆向思维办DM杂志
通常的DM免费杂志的经营思路是针对特定客户办一本杂志,然后再把杂志通过特定渠道送到目标客户手中,然后再利用手中的客户资源去吸引广告客户。在北京空港龙翔广告公司副总经理吴波看来这种模式的风险比较大,前期投入比较大,如果资金不足以支撑,将很难继续维持。
作为《北京攻略》的独家经营者,北京空港龙翔广告公司从一开始对这本杂志有着明确的经营思路,他们在“分众传播、渠道为王”的主导战略下,采用逆向的思路,首先明确这本杂志服务于高端品牌,然后根据他们的需求开发高端媒体,继而影响高端人群。传播渠道的倚赖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竞争形式之一。
“《北京攻略》是一本完全针对机场高端受众人群,引导时尚消费资讯类的直投杂志,以‘口袋书’的形式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到达区独家发行。这本杂志从一开始就天然具备‘发行渠道优势’,并因此而产生了‘垄断优势’及目标受众市场细分优势。” 吴波说。
吴波最得意的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经营模式,杂志还没有出来,就与多家广告客户签订了合约,前期资金投入的风险大大降低。
一期20万册的真实发行量和机场这个惟一的发行渠道可以保证对高端人群的覆盖率。由于渠道的独占性和发行数据的可控性,加上内容针对高端人群设置,无论在到达率还是阅读率上预期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前期的广告销售就顺理成章地达到预期了。
“2005年我们将把这种模式复制到上海、广州和其他城市,从而搭建起一个覆盖全国主要机场和高端人群“城市攻略”的媒体平台,如果这个网络一旦建成价值不可估量。” 吴波表示。
何为DM杂志?
DM杂志是Direct mail的缩写,意为“直接邮寄广告或直投广告”,它的法定称谓为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国家工商总局在第“17号令”中对其还有诸多规定,比如必须由主营广告的广告公司承办、不能刊登非广告信息、不能品人、编辑、出销售发行、不能使用主办、协办、出版、杂志、本刊等容易与报纸、期刊相混淆的用语等。
------------------------------
著石头之美以快哉!
隘口石
等级:光明使者
积分:1752
帖子:1028
发表于:05-08-05 17:35 编辑 管理 引用 第3楼
天堂向左,DM向右
我没读过慕容雪村的那本被炒得很热的小说,也不怕被认为是在拾人牙慧。现在市面上看到的很多DM杂志,确实与人们想象中的成功偏离了方向。而这一切,又是为什么呢?
D M(Direct Mail 的缩写,译为直接邮寄广告或直投广告)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前些年可真没有多少人知道其确切含义。这一点从中国早期的DM杂志几乎全是外文杂志,像《Beijing》、《WALK》、《That's Guangzhou》等,可以得到印证。
但近两年来,我们看到,很多人在大谈、特谈DM,很多广告公司已投资或正准备投资做DM。于是,这个以前并不为人熟知的领域刹那间变得热闹起来。似乎DM成了点石成金的神奇手指,成了门槛很低、谁都可以来做的媒体概念。
诚然,我们并不否认中国的DM广告市场潜力很大,因为从美国看,DM期刊的广告营业额占到整个期刊广告营业额的20%,每年高达37亿美元;而我国,该比例仅1%多一点,一年的广告营业额不过几千万人民币。我们也不否认一些占尽先机的DM杂志已经开始赢利,如《生活速递》、《目标》、《新地产》等。
可是,在中国目前的广告市场上,DM果真看上去很美吗?
上篇 刊号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在传统报刊当中,DM是一个异类。它打破了先发行后广告的模式(即发行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广告才会源源而来),反其道行之,在媒体市场上单取广告收入之一瓢。从某种意义上讲,跟内容类网站的运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DM与传统报刊的区别,不仅在于经营理念与收入模式的不同,更重要的在于有没有一个正式的刊号,由此而造成DM杂志在内容、发行、收入等方面陷入困境。而一旦DM杂志拥有了正式刊号,或是一本正规杂志按照DM的方式来做的时候,整个市场又将发生何种变化?
细说DM
在中国,DM杂志的正式名字叫“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可获得有效期一年的广告刊登许可证。其依据的法规主要是《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和《关于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按照相关的规定,DM杂志名称必须带有“广告”两字,英文不得大于中文;内容必须全部是广告,不得刊登其他非广告信息;必须全部免费发行,一年内发布的广告期数不少于6期,每期发行量不少于5000份(专业类)、10000份(综合类)。
简而言之,DM杂志就是以杂志形式出现的广告信息,免费提供给读者,广告收入是其惟一的收入来源。它跟普通杂志有什么不同呢?这里先看一下普通杂志的做法,再进行比较。
普通杂志按照《期刊管理暂行规定》第三章第十九条的规定,“正式期刊申请登记表经审核无误后,发给编有‘国内统一刊号’的‘报刊登记证’”,经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审批后可获得国内统一刊号,公开发行的还可获得国际标准刊号,其一般格式如下为“ISSN XXXX-XXXX”和“CN XX-XXXX/YY”,其中ISSN为国际标准刊号的标识,CN为国内统一刊号的标识。
刊号只是普通报刊运作的一个起点,它并没有去硬性规定具体的运作内容和方式。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媒体及其受众的属性,典型报刊的营收模式。
报刊等媒体作为文化产品,具有双重属性:商品性(实现经济价值)和宣传性(遵守国家的宣传政策,保持公信力,实现文化、社会价值)。媒体受众同样具有双重属性:现时消费者(对报刊而言)和潜在消费者(对其他商品来说)。
报刊是一种可以售卖的商品,为读者提供资讯信息,从而得到直接的发行收入。发行收入(R1)取决于发行价格(P)和发行量(Q)。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R=λPQ,λ表示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平均比率。
一般来说,由于同类报刊的可替代性比较强,所以很难通过调整价格达到提高发行收入的目的;而由发行渠道商决定的λ,通常也是报刊难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所以,实现发行收入最大化的方法主要是扩大发行量。
由于受众具有双重属性,既是报刊的现时消费者,又是其他商品的潜在消费者,所以媒体又可以把受众资源出售给企业获得广告收入。具体的形式是报刊通过广告版面影响受众的消费行为,企业为广告版面向报刊支付推广费用。广告收入(R2)是间接收入,它是由广告均价(p)和广告版面数(q)共同决定的。
R2= pq
表面上看,广告收入是由广告价格和数量决定的;而实际上,它是由广告投放效果决定。广告投放效果则是取决于发行的有效性、精准性。这一点正是报刊市场细分化的理论起点。
最后,由于媒体除商品性外,还具有宣传性、影响力,故凭借影响力组织或参与经济活动可以获得衍生的收入(R3)。这一点跟许多非赢利性民间组织比较类似。R3不易量化,但它取决于媒体影响力的大小,影响力则是由影响范围、有效性、内容的客观公正性、广告质量等决定的。
对普通报刊来说,追求的是以上三项收入总和(λPQ+ pq+ R3)的最大化。但应当注意的是,三项收入的取得通常有先后顺序,呈递进关系,发行收入在创刊上市后马上取得,广告收入要在经营一段时间之后,衍生收入必须在具有一定的媒体影响力之后;另外,因杂志类型与经营模式的不同,不同杂志对三项收入的倚重比例不同,甚而会一项或两项收入缺失。
DM杂志正是其中的一个特例。该类杂志采用免费派送的方式,所以发行收入为零;按规定只能刊登广告信息,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宣传性和公信力(当然,我们不排除会有一定的影响力),衍生收入故忽略不计。这样,DM杂志的收入就只剩下广告收入。
前面分析过,广告收入的多少取决于广告投放效果和发行的有效性。而这两点也正是DM杂志区别于普通报刊的特点,倘若这两点做不好,DM杂志就很难取得成功。所以,对DM杂志来说,广告看似最重要,但实际上最讲究、最精华的却是发行。这两部分将在后文中详细展开,这里不再赘述。
刊号之扰
DM杂志与普通杂志的不同表现在发行渠道、赢利模式、市场分类、受众的资讯接受习惯等很多方面,但最终似乎都能归结为刊号的不同。这张“准入证”的差异决定了媒体具体运作的差异,同时也为DM杂志的发展筑起了一道更高的门槛,或者说是与其他杂志相比较的先天不足。
(一)信息与广告孰重?
按规定,DM杂志的名称中必须含有“广告”两字,杂志内容必须全部是广告,不得刊登非广告信息。而拥有正式刊号的杂志,则以刊登新闻等非广告信息为主,并且没有限制广告版面所占的比例。
这可以说是普通杂志与DM杂志在产品形态上的最大不同,也是刊号之于DM杂志最大的制作之困。
从形式上讲,广告不仅可以用图片的形式来表达创意,还可以通过文字形式来实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文。正是以此为掩护,众多DM杂志开始向非广告内容领域拓展空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大家看到的DM杂志,似乎没有一本恪守着广告内容的底线,而是任意过界。
至于这种行为,首先,从法规上讲并没有清晰界定什么是文字形式的广告,因此这只能算灰色区域的违规;其次,真是存在着许多的隐患。当DM杂志处于初创期,没什么名气的时候,内容的违规根本无人理睬;可一旦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的时候,就会有人找上门来。这时候,刊号也就成了制约DM杂志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回过头来讲,一本完全遵守规矩的DM杂志,仅相当于一本广告作品集,如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单凭广告,又如何能培植起杂志的公信力、影响力?
(二)免费发行增加运营成本
在中国,报摊零售可谓一份报刊是否正规、合法,商业运作是否成功的试金石。当然,可以举出例子,像科技期刊、学术期刊大多是通过邮订来发行的;但并非说明它们不能摆上报摊,只能说它们不是商业化运作。
通过图书引进方式进来的境外报刊是不能通过报摊零售的,只能在机场、宾馆等指定场所零售。主要因为其刊号非国内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的,而是境外刊号。
DM杂志同样不能摆上报摊,按规定只能免费派送,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其刊号是工商号。缺少一个由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审批的正式刊号,可以说造成了DM杂志在发行上的先天不足。
做一本DM杂志要招聘哪些人,请尽量详细一点!
DM杂志,其实就是广告杂志,
所以人员的配备需要如下:
业务人员:这个不用说了吧,要让一本杂志能运作得起来,没有人帮你拉到广告,整个杂志就歇伙,所以业务员是一定不能少的。当然业务人员越多,拉到广告的机率也会多一点,至于具体多少人,得看你的投资规模了。
美术设计:也就是杂志的广告设计人员,杂志的编排人员,一般情况下,需要2名,一名专门帮客户做广告,一名专门排版杂志。如果你的业务量比较大,美术设计的岗位可以扩大。
采编人员(备选):如果你的DM杂志有软文宣传之类的需求,那么就需要采编人员,专门负责撰写各种稿件。至于人数按你的发稿需求来定。
流程编辑:就是统筹杂志的资源和最后对杂志的内容梳理,协同美编制作杂志。
发行:DM杂志的发行肯定是有渠道的,不知道楼主有没有想过怎么去发行,如果没有想好怎么发行,那还需要找一个专门的发行人,将DM杂志发送到读者的手中。
为了省些资金:类似于财务、监印、出纳等等,这些职位其实都是需要的,但规模有限的话,上述提出的人员配备是最基本的,否则杂志无法正常运行。
PS:1。采编人员和流程编辑可以兼任校对。
2。另外,你既然做DM杂志必需申请一个广告许可证,而且DM杂志是不可以销售的,只能免费赠阅。
上一篇:环境工程学报官网
下一篇:国外期刊等级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