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幼小衔接论文感想

发布时间:2023-12-10 05:28

幼小衔接论文感想

幼小衔接感悟

幼小衔接感悟500字

幼小衔接感悟500字,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教育问题关系着孩子未来的前途,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分享幼小衔接感悟500字。

自踏上工作岗位以来这还是我第一次带小班的宝贝们,年龄不同,宝贝们的心理、生理特性和大班的孩子也不同。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也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谈谈一、二吧:

首先是良好常规的培养,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老师们的要求一致,孩子们就有了标准。整治纪律,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得老师能顺利正常的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小班幼儿收玩具,总是随便乱放,玩具筐里的玩具跟什锦菜一样,每一种都有,老师具体提出要求并做示范,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块一块地拿。幼儿学会轻放的方法后,我再逐步要求幼儿快,并学习收得快的方法:两只手同时收;将几块相同的积木叠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帮别人收……

小班的宝贝自控能力比较弱,如何培养出孩子们的自控自理纪律的良好习惯是关键。可以想象如果老师在上课,有幼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个不停,还有幼儿不时的向教室外跑,老师怎么能进行得下去!所以要让孩子们养成在上课时能安静遵守纪律的常规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还需要长时间老师们认真的教导。

其次,沟通也是无极限。这一点我的感触最深了,每一天和宝贝们在一起,都要抓住机会尽可能的和每一个孩子说话,因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能融入他们的世界中,能很好的洞悉他们的想法。

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孩子的伙伴,使他们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让生活洋溢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机会。所以,在平日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我尽量与孩子们多沟通多交流,和他们说话,和他们嬉戏,了解他们的需求。

然后,要尽量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受新奇好玩的`东西的影响,所以,要准备好每一次的活动,从活动内容到活动目标再到活动准备,都要充分,让孩子在活动中行为习惯、思想品德以及语言、思维等都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时光匆匆,我们的宝宝就要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每个家长担心焦虑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听了xxx王小组的课,也经过自己的经验和资料查询,我们可以试试重以下几个方明进行:

1、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我们可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

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让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这样让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2、培养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气氛,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3、培养孩子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孩子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喜欢的读本陪读。再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游戏,比如下棋,画画,折纸,适当减少游戏时间。可以让他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字,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长辈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让他们自己拿个饭,整理个书包都是无从下手,平时我们就有意识加强他的次序感,条例性。让他们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强,孩子在入学后也比较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以上几点总结,希望对我们的孩子有所帮助,愿我们的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4、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5、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

上述问题需要家长、幼儿园老师、小学教师在共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共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人生的第一过渡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1、我们可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让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

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这样让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2、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通过每周一次的“亲子作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幼儿发展水平。

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为主题的开展提供各种有价值资料,有了家长的参与,我们本学期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3、做好幼儿专访、约访、电访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努力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4、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里的各项活动,家长们都能够积极参加,家长与教师间建构起了平等、信任、友谊的桥梁。

5、幼小衔接教育,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行家园联系,采取家园共育的措施。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经常性的双向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了。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6、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

上一篇:中国证券期货杂志

下一篇:生物医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