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天下评论框架
杂志天下评论框架
青年人大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为口号,以校园主流报纸为办报目标,以“关注影响人大发展的重要事件和学生权利的保障”为核心价值体系,逐步形成了机关报、社区报、新闻纸三者的有机统一体。截至 2014 年 7 月,《青年人大》已出版发行了 375 期;自 1996 年创刊以来经历了五次改版,形成了以《青年人大》正报为核心,系列刊物《青人观察》、《青人人文》、《天下评论》、《青人画报》、《体育校园》、《好好看》六大副刊为延伸的综合型学生报纸。《青年人大》正报中国人民大学校团委机关报《青年人大》创刊于1996 年5 月18 日。1998 年1 月10 日,时任校长李文海教授为《青年人大》题写报头并沿用至今。创刊以来,《青年人大》跟踪受众需求,以读者阅读习惯为导向,主动持续地对内容和风格进行调整改进,对版面进行创新。目前,《青年人大》正报常设版面按照照新闻产品类型分为言论版,专题版,消息版,社区版及图片版等,此外,根据报道内容和焦点不定期地增设专版,如人物版、生活服务版、学术文化版等,在发挥团委机关报思想导向作用的同时,主动服务同学的校园生活。正报新闻产品强调“一个主题,多个角度,多层次解读”,突出“受众主体”观念,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积极寻求突破,以求更好地践行理念、服务读者。《青人观察》2007 年 9 月,《青年人大》深度类副刊《青人观察》创刊。2008 年,《青人观察》邀请到新闻学院泰斗方汉奇教授题写报头。《青人观察》立足人大校园,以深入报道新闻专题为主要特色,用敏锐的洞察力关注校园动态,用深度的视角挖掘新闻事件。方汉奇教授曾如此评价《青人观察》——“贴近受众,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可以把你们的专题报道当案例”。“观察聚焦时代,视界覆盖校园”是《青人观察》一贯的坚持。《青人人文》 2007 年 9 月 28 日,《青年人大》报社原编辑中心与文化部合并,文化类副刊《青人人文》创刊。《青人人文》是《青年人大》人文关怀的集中抒发地,报道选题以近期新闻为切入口,辐射人类社会各个精神领域,以人文视角关注、剖析、评论当下各种文化现象、事件和人物,寻找其在大学校园里的支点和投影,引发人大人的思考,与此同时为人大人提供一个意见表达的渠道,为人大校园中的人文品牌的积淀添砖加瓦。《天下评论》《天下评论》创刊于 2002 年 11 月,形式几经更改,如今恢复到创办之初的四个版。《天下评论》秉承言论立报的理念,以“评议时代,论道天下”为己任,关注天下风云大事,关注校园身边小事,深度思考,理性挖掘,冷眼审视,以人大人之精神,挥洒人大人之豪情,着力打造一份视点角度独到、见解分析深刻、立意高远、特色鲜明、元素多样的精品副刊。《青人画报》 《青人画报》创刊于 2007 年 10 月,脱胎于摄影副刊《影像滂沱》。作为用图片讲述生活的摄影类报刊,《画报》强调图片的拍摄创意和思路,通过视觉感官生动阐述,折射别样的校园摄影,以高质量的视觉审美感染同学,顺应当前读图时代的传媒潮流。《体育校园》 《体育校园》创刊于 2001 年 10 月,是人大校园内唯一的一份体育报纸,是创立最早的青人副刊之一,同时也是《青年人大》报社唯一一份定期独立发行的专刊。《体育校园》立足人大,放眼高校,以人大校园内各项体育赛事以及校内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焦点,并且着眼校外,针对同学们所关心的国际、国内重大体育事件,从大学生的角度进行报道和评论,发出大学生自己的声音。《好好看》《好好看》创刊于2007 年6 月,前身是《青年人大》生活副刊。立足人大校园及周边潮流地带,提供最新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种资讯。它以“打造校园版的《精品购物指南》”为目标,坚持以敏锐、独特的视角解读校园时尚,倡导健康、高品质的生活理念,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青人视频由视频部出品,是青年人大视频部向外推出的高质量传媒产品,也是人大第一个学生视频新闻媒体。与青年人大旗下的《青年人大》报系、青年人大网站、青人手机媒体、青人社交媒体并称为青年人大五大媒体。青人视频以青年人大内容资源为基础与依托,用影像视频的方式记录着人大的校园新闻。部门成员使用专业的摄像器材,拥有丰富而成熟的摄像、出镜、采访、策划、评论及后期编辑经验和技术。2008 年起,以优酷网、校团委网站为发布平台,以人人、微博、青人网、人大新闻网为推广平台,青人视频推出了常态化的新闻消息类节目《青人影像快讯》和《青人影像播报》,涵盖校内各类活动、会议、演出、讲座及比赛等等。2011 年 12 月,立足于追求新闻视频产品内容质量本身,青人视频推出了《青人影像专题》,这是一档深度报道视频节目,首次出现了主播评论内容,融合了多种报道手段,提升了产品质量。一年后,青人视频与学校党委宣传部合作,将原来的播报改版为《电子屏青人影像播报》,每天在校内三块 LED 大屏幕循环播放,报道一周内校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师生提供最新资讯,成为人大对外的一个展示窗口。此外,青人视频还参与报道人大重要事件、负责青年人大及校团委的宣传工作,一系列高质量、充满创意的视频在青年人大招新、社庆的宣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受好评。 青人视频以弘扬人大文化、培养视频人才为己任,为热爱电视新闻和视频制作的学子提供实践的平台。随着更多充满创意的同学的加盟,青人视频逐渐将视角投向纪录片、微电影、微视频的制作,产品也尝试着走出校园。如今,青人视频入驻首都高校传媒联盟常会媒体,拥有更宽的视野,更广的空间,更多的发展机会。 青年人大网站()的前身是《青年人大》网络版,始建于 1998 年。十余年来,网站从报纸的网络平台这个单一的身份,逐步发展为独立编辑运作、即时更新、原创与报纸内容相结合的综合网站。2004 年,青人网开始走上规范化运作道路,申请了正式域名。网站至此完成初步形态构建;2010 年,网络部重新制作青人在线,紧跟时代潮流,引入最新的网络开发技术,使得新网站具备更强的可塑性,促进了纸质媒体向电子媒体的过渡;2011 年 5月,初次改版后的青人网正式运营。 改版后的青人网重新进行定位,更新栏目名称,制作网络专题,完善日常编辑制度;2012 年 12 月,青人网基于wordpress 框架进行了全新改版。改版后,网站界面简洁大气,平台兼容性强,优化了手机、平板电脑等的登录方式,并且充分借助微博、人人、微信等新媒体形式进行网站的日常推广。为了保障青人网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网络部的内部不仅仅有内容编辑人员,还有技术研发人员,两者共同负责青人网的技术支持、网站优化、内容编辑和专题制作。目前,青人网的又一次改版正在酝酿中,网络部积极寻求更加美观的网站主题与形式,完善已有版块,开发新的模块,努力将青人网建设成为具有个性特色、广受关注的门户网站。 青年人大手机媒体主要指青人手机报,由移动传媒部出品运营。青人手机报以报社资源为依托,以移动终端为传播媒介,以高效率、强交互性、形式多样为特点,成为人大校园移动传媒的标杆旗帜 。青人手机报创办于 2008 年 4 月,是青年人大为了给广大人大师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而创办的手机媒体产品,也是青年人大尝试新媒体新闻表达的一种新形式。青人手机报原由公共媒体部负责运作。为适应报社发展要求,2009年3月,青人手机报并入网络部,并进行了全面改版。4 月 9 日,改版后的青人手机报发送第 1 期。5 月 4 日,青人手机报推出在线网络版,并实现了手机报与在线网络版同步发刊;2010 年 6 月,移动传媒部成立,全力负责并开拓手机报业务;2012 年 10 月日,移动传媒部在半年的内测基础上,发出了青人手机报彩信版第一期;2014 年 2 月,手机报登陆青人微信,满足了联通、电信等用户的需求。截至 2014 年 6 月,青人手机报用户包含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 7000 余人,分布于各年级、院系,且仍然在不断增加。青人手机报秉承立足青人、面向人大、服务同学的宗旨,凸显新闻资讯特色,及时传递信息。目前的青人手机报常设天气、通知、讲座、活动、小编等栏目,教学周内周一到周五每天发行“青人手机报”,周日发行“青人看天下”特刊。通过及时提供各类服务资讯、校内外讲座活动预告,发送常设的天气预报、考试指南、出行建议等人性化信息提示,青人手机报已成为广大用户所信赖的信息源。在青人手机报的日常编发工作中,移动传媒部注重用户体验及意见反馈,不断改进完善,努力成为人大校园内受欢迎的公共信息发布平台。 青年人大社交媒体主要包括青年人大微博、人人和青年人大微信公共平台,分别由网络部和移动传媒部运营。青年人大社交媒体作为青人官方网络平台,是展示青人形象、传播青人产品、加强与读者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报社探索新媒体领域的重要举措。青人社交媒体在以往产品的“传递”功能之外更加重视“互动”功能,利用成熟的社交网络平台以及庞大的社区用户群来“发行”产品、收集反馈、塑造形象、扩大影响,已成为盘活青人媒体资源、助力全媒体发展的关键力量。青年人大官方微博 青年人大微博由网络部运营,已经获得了媒体官方认证,是同级学生媒体中最早开通使用的微博官方帐号之一。自从 2011 年 4 月 25 日发出第一条微博之后,截至 2014年9月4日,青人微博共发出4232条微博,粉丝达到13580人,与青年人大四大部门微博(公关、摄影、人文、体育校园)一起,形成了青年人大官方微博体系。青人微博整合了报社多种新闻产品,成为集新闻信息发布、报社产品推广、公关活动互动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也是最直接接触受众的渠道之一。通过信息发布、制造话题、互动、转载等,青人官方微博的知名度得以提升,青人的品牌形象也得到了有力的推广。同时,青人官方微博还对青人网、青人微信、青人影像播报、“走近传媒”系列讲座等产品与活动进行二次加工与深度解读,从而更有效率地推送至读者眼前,更好地配合报社各产品与活动的宣传。在新浪微博中搜索“青年人大”,欢迎关注我们,获取精彩内容!青年人大人人主页2008 年 3 月,鉴于人人网在校内的普及,青人创办了自己的人人网主页,由网络部负责运营。青年人大人人主页主要及时发布各类讲座、活动的信息,同时通过后期上传照片、文字报道来跟进活动,让同学们在“闲逛人人”的时候能了解到一些切实有用的资讯和相关的活动报道。截至 2014 年 6月,青年人大人人已有 6066 位好友,来访量达到 67466 次。鉴于主页好友人数的限制和媒体信息发布的需要,2013年5月,青年人大还开通了人人公共主页。在人人网中搜索“青年人大”, 即可关注我们。青年人大微信公众平台青年人大微信公共平台创办于 2013年 6 月,是青年人大为了扩大校内外影响力、助推报纸精品内容、增强与读者互动而创办的新媒体产品,由移动传媒部负责运营。青人微信目前一般每周推送 5 期,周一、周三、周五主要为青年人大报纸的精品专题和微信团队原创内容等;周末进行与读者的话题互动。遇到重要的即时性新闻和活动时,微信公共平台会增加特刊,推送最新最详细的咨询。截至 2014 年 6 月,青年人大微信公众平台已推送微信154期,关注者近5000人。移动传媒部对微信编辑与推送的规范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并在发布《青年人大》报纸精品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尝试、不断突破。在接下来的运营中,微信团队还将推出语音消息、开拓更多的原创内容、进一步增加与读者的互动。
如何评价赵汀阳的《天下体系》
首先,赵汀阳自己也说了,他的“天下体系”并非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而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考。这也是赵汀阳先生所有著作的根本所在,也是为大家所批评的地方。即他往往是提出很深刻的具有明显指向性的哲学思考,而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从这个角度你就会明白,“天下体系”是一种展望,一种思考的框架,一种“可能性”。
中国文化早期“普天之下”世界观有着什么样的思维框架?
第一,中国传统的“天下观”虽然把整个天下区分为“中国”(中原)和“四海”(边疆部分)两个部分,但这一“天下”并没有严格的内外之别、中外之分。而是包括了古人所知的人类全体的一个整体,即“天下一体”。如《尚书·立政篇》所谓“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诗经·小雅·北山》宣称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就典型地说明了中国文化对天下的这种认识。可见,“天下”代表着已知的全部文明世界,“王土”是包括了四海在内的最大领土。
第二,“普天之下”或者“九州”、“四海”、“海内”等都属于宏大、空泛的天下概念,而随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知识的增长,随着中华文化的不断扩散,传统天下观中的“天下”又具有极大的伸缩性,其内涵逐渐丰富和扩大。如商王、周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不过限于“邦畿千里”,此外则是列国诸侯和“四夷”。“邦畿”加上“来朝”的诸侯以及“宾服”的“四夷”构成了当时的天下,这一天下显然是比较狭小的。秦汉以后,国家的空前统一以及对外交通的发展,统一的中原与“四夷”构成了更大的天下,所谓“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坠)”,全都被囊括于这一“天下”之内。
第三,传统的“天下观”无疑也包含着强烈的中心与边缘意识。按照传统的“天下观”,“中国”是“四夷”围绕的唯一文明之地,而“四夷”、“蛮方”在当时中国人的观念里,是很远且不必十分理会的所在,所以“中国”也就代表整个天下。当然,春秋战国以后,随着生产和商业的发展,各诸侯开疆辟土,把“中国”越推越远,“天下”也越放越大,人们的地理知识不断增长,知道在以“中国”(中原)为代表的“海内”之外,还有“海外”存在,从而不再将自己视为唯一的文明之地。但中国人的“天下观”除了对“天下”作更加具体化的认识外(如“九州”就有了具体的所指),对“海外”则缺乏兴趣。比如,战国后期曾产生过以邹衍“大九州”说为代表的新的天下观,“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耳。中国名日‘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稗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不过,这种依据海外交通和地理知识并加上想象而建立的天下观,从未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主流。
评论文章怎么写 要作文
只要是学习语文,那么写作文就是必不可少的,关于这些作文的文本还有很多,说明文、记叙文等,那么到了高中作文就开始写议论文。
议论文结构
对于高中作文,学习完怎样写议论文之后,你一定还很迷茫,但是只要你好好学习,一定会写出出色的文章。
1、总分开路
一开始,总是有一些问题,然后分成两部分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本文的论点。全文构成了总分之间的关系。中间理论是以一分为二、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为基础的。
2、纵深开路
根据论证,它是一层层讨论,从表面到内部,从浅到深,循序渐进,通过现象反映本质的辩证思维。通常用于需要对事实进行深入分析的文章。
3、横向开路
把讨论放在一个水平的方向上,逐渐扩大讨论的范围,最后把讨论集中起来。一般用于论证性事实枚举。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论点必须发展得很严密;第二,论点不能堆积起来;发展的各个方面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4、纵横交错开路
一般用于较复杂的话语,主要体现在全文的框架中,很少出现在段落中。
5、对比开路
一方面是积极的,另一方面是消极的。通常相反的用法来强调积极的一面。写作的过程通常在否定之前是肯定的,但是如果否定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写作的过程在肯定之前通常是否定的。
6、类比开路
本文经过一些应用小故事、做类比、引用成语和典故等方法,对同一性质的事物进行比较,澄清问题,论证论点。一般说来,写作的结构是总结类比所用的故事、寓言和习语,然后延伸到要解释的原因,进行类比解释。
关键是,类比的事物必须有共同的属性和解释的理由,类比应具有逻辑性,准确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这种思想基本上用于物质构成。
7、逆转开路
首先,我们从一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然后我们突然颠倒它,否定前面的观点,讨论另一个观点。这一思路经历了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一般用来分析和批评一些误解。
议论文写作要求
在你刚开始写高中作文议论文的时候,你一定会发现一些问题,但是你只要克服这些困难你就会明白原来写议论文这么简单,只要你抓住论点,对你来讲,这是一件没有困难的事情,只要你的思路比较清晰,相信你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高中时评类的作文格式大概是怎样的?不会写时评啊???
时评类作文属于材料作文,一般来说,是先给你一份材料,或者多份材料,然后,要求你根据所给的材料去写评论文章。
要求写时评其实就是写议论文,当然,与一般的议论文还是有区别的。时评具备两个特点:一个是必须是评论文章,另一个是所评论的对象必须是时事新闻。
至于大概格式,可以这样来写:第一部分:概述材料内容,也就是先把要评论的对象给亮出来;第二部分:对第一部分所写出的现象进行评论,也就是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进行具体论证;第三部分:得出结论。
下面举例子供参考。
截至6月12日9时30分,黑龙江宁安市沙兰镇10日发生的洪水灾害已造成87名学生遇难。其原因目前已被定性为“系200年一遇的强降雨造成的泥石流山洪”。黑龙江省水文局局长董淑华称这一洪灾是“无法预知”的(据新华社黑龙江宁安6月12日电)。
“无法预知”似乎成了近来一些灾害和灾难的“共同原因”。笔者觉得,这所谓的“无法预知”不过是推卸责任的挡箭牌。
强降雨是无法预知的吗?我不信。当今高科技条件下,对暴雨不会是难以预测的,对降雨引发山洪暴发的危险性也不是无法预知的。但最终却出现这样的灾难,只能说明某些部门和机构,对于这样的危险没有往心里去。而再用“无法预知”来搪塞责任和敷衍公众,更是显得麻木和冷漠。
退一步说,即便山洪暴发是“无法预知”的,但这次灾难却不能说是无法避免的。假如不是山洪吞没了学校,孩子太小而无法自救,是不会造成这么大死亡灾难的。我们不禁要问,在山洪有暴发可能,且暴发后的灾难也可预料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执意把学校建在这样全镇最低洼的地方?假如学校建在高地,就决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说到底,这次灾难是由于缺乏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造成的。古语说:“居安思危。”对于人命关天的大事,是时刻都不能松懈与忽视的。
据《新闻晨报》11月3日报道,上海静教院附校原定本学期开出的理财课,由于家长的反对,最终没能开出。
“理财课”的内容主要是教孩子合理使用压岁钱,告诉他们“再生再用”的道理,目的是希望孩子从小就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没想到,良好的初衷竟然遭遇反对。怪谁呢?这只能怪自己,一厢情愿而不顾实际的热情,难免要遭到冷遇。理财课的“流产”,应该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流产”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理财课的开设违背了教学规律。学生处在不同的年龄段,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和相应的理解、接受能力。如果超越学生年龄实际去开课,自然不会受到欢迎。
理财课也与减负趋势相违背。为小学生减负已经成了共识,并出台不少措施。但现在还有人片面认为,学生越提早教育效果越好,越是增加科目越是有利于孩子。于是,有学生在公交车上没让座,马上有人呼吁给学生开设尊老爱幼课;有学生作弊,马上有人呼吁给学生开设诚信课。这种做法并不正确,而给学生开设理财课更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此外,学校教育不应向孩子灌输金钱意识。说白了,理财课就是教孩子如何花钱,过早向孩子灌输金钱理论,教孩子如何用经济手段去处理事情,这是不是有些太沉重了?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在期末考试中出了一道试题,要求学生“完整地默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包括词曲作者”,这是该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的试题之一,全校2006级30多个班的1000多名学生参加考试。但完全答对的大学生不到10%。(7月9日《楚天都市报》)
不出笔者所料,这个消息再一次让“愤青”大怒一把,且把矛头直指当下大学生的素质低下。
愤怒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国歌”呀!“国歌”及其作者怎能默写不出呢?
不过,能以此衡量素质的高低吗?爱因斯坦的故事给我们很多启发。1921年,爱因斯坦被邀请参加由发明家爱迪生设计的一个测验。其中一个问题是:声速是多少?爱因斯坦很坦然地答道:我不知道。他解释:在书本上能查到的,我干吗要记它?我的脑袋是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是啊,能查到的知识考它干吗?在当下信息时代,别再干“把脑袋当信息库使用”的蠢事了。
说起这一考题的由来,出题老师说,在一次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一歌手竟然分不清中国国旗,暴露出歌手文化素质的欠缺。命题灵感缘于此。
这倒真能让人看到和感受到目前屏幕上近乎疯狂的娱乐化答题现象。以“开心辞典”、“幸运52”为代表的“娱乐化”节目,却是披着“知识化”的大旗,而实是“商业化”产物。此类节目,都是在猜题中娱乐、在娱乐中答题,虽说也能从中获取一些知识,但毕竟是死记硬背的,岂能以此拿“素质”说事?
说明一下:上面所举例子均是本人在本世纪初所写的时事评论(简称时评)。
上一篇:关于青春期的论文
下一篇:中国汽车杂志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