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成都商报副总编辑

发布时间:2023-12-08 10:00

成都商报副总编辑

1981.09-1985.07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学习;1985.07-1991.06 四川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室编辑;1991.06-1993.09 四川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室副主任;1993.09-1994.06 成都商报社常务副总编辑;1994.06-2000.12 成都商报社总编辑、社长;2000.12-2001.06 成都商报社社长;2001.06-2001.08 成都日报社总编辑;2001.08-2002.09 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临时党委副书记、编辑出版委员会总编辑、经营管理委员会总经理,成都日报社总编辑;2002.09-2002.12 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编辑出版委员会总编辑、经营管理委员会总经理,成都日报社总编辑;2002.12-2003.08 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部长;2003.08-2003.08 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部长;2003.08-2003.09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部长;2003.09-2003.10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都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2003.10-2006.02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都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成都市贸促会会长;2006.02-2007.12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都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成都市贸促会会长,成都市台商投诉中心主任;2007.12-2008.01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兼),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都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成都市贸促会会长,成都市台商投诉中心主任;2008.01-2009.04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兼);2009.04-2011.11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兼),成都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兼);2011.11-2012.03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宣传部部长,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兼),成都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兼);2012.03-2012.04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2012.04-2012.05 中共遂宁市委副书记,遂宁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党组书记;2012.05-2014.04 中共遂宁市委副书记,遂宁市人民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四川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十届四川省委委员。

夏旗舰的庄光誉

从一个印刷厂的工人到记者编辑,再走上西部第一报的领导岗位,最终成为成都经济领域的十大新锐人物、成功的传媒企业家,他的经历给人启示很多,他就是---庄光誉2003年,庄光誉在深圳中国住宅产业博览会上被评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具推动力的20位新闻人物,同时被评为成都经济领域十大新锐人物,他的名字开始逐步被大家关注。如今庄光誉不仅是成都商报副社长兼成都博瑞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也是成都博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先锋》杂志社社长,成了一位名符其实的传媒企业家。庄光誉从一个普通的印刷厂工人到记者编辑,如今已经在五个不同的领导岗位负责。他以敏锐的洞察力,着眼传媒产业变化的特点,不断开拓创新,干出了辉煌的业绩,享有很高的声誉。庄光誉1981年5月参加工作时,只是四川石油局印刷厂一个初中未毕业的工人,当一名记者的梦想成为他当时的最大追求。为了实现理想,他时常用爱迪生发明电灯泡先后失败过八千多次才成功的故事来激励自己。他利用所有的时间拼命学习,记下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剪贴了几十本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稿件,打下了丰厚的新闻功底。1993年,他进入了刚刚筹备的成都商报,从实习记者开始,一步一步前行。他以夏旗舰的笔名在众多精彩报道中频频亮相,使读者耳熟能详,后来他担任了经济新闻部、政教新闻部、经济中心主任、副总编辑,为成都商报的迅速崛起贡献了力量。1996年,为了提高报纸吸引力,他与采编人员一起深入群众,把正确导向与宣传艺术结合起来,创造了成都经济新闻报道、策划的众多的第一,其中叫响全国的成都造报道就出自于庄老虎之手。他在任新闻部主任期间,创新了新闻报道策划的理念,策划了许多的新闻看点,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使成都商报在众多报刊中异军突起,日发行量突破60万份,走上西部第一报的龙头位置。庄光誉在走上报社的领导岗位后,集中策划和组织了成都房地产领域的一系列激情盛事,这些活动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报纸的知名度,也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提供了置业服务,其影响震动西南,波及全国,极大地促进了成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经营水平的显著提高。2003年他所在的博瑞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6155万元,利润12119万元,纳税9886万元,为成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庄光誉作为集团主抓经营管理和投资的总经理,能够着眼市场变化特点主动出击,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2003年,博瑞集团走出成都,全面代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的广告,大胆介入报纸媒体之外的经营,使投资模式得到创新并获得成功。2003年,由他分管的广告经营收入达到了5.1亿元,进入中国报业的前五名,并将触角延伸到酒店业、房地产、教育等产业中,真正使传媒成为了成功的产业。

四川的《明日周刊》和《明日快一周》是什么关系?

两块牌子一班人马
成都的《明日快一周》杂志就是原来的《今日四川》杂志改版成明日周刊的,明日周刊社就是原今日四川杂志社,是个期刊出版单位。现在的《明日快一周》就是2006年由《明日周刊》改刊而来的。详细如下:

《明日·快一周》 成都品质生活杂志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3230
国内标准刊号:CN 51-1617/GO

《明日周刊》杂志社(《明日·快一周》杂志)(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原《今日四川》杂志的全面改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四川党建期刊集团主办的一份大型新闻文化周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标准刊号:CN 51-1617/GO。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3230。

改刊后,《明日周刊》杂志社由四川党建期刊集团与成都商报合作,于2006年3月改版创刊,刊名《明日快一周》。杂志定位为“最地道的成都生活杂志”。作为一本综合类都市生活杂志,致力于每周为成都白领阶层提供最新最全面的消费、娱乐、旅游和文化生活资讯;提供精致生活的时尚指导和心灵充氧的精神读本,让读者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品味点滴智慧,游走于潮流与时尚,生活与思想之间。《明日·快一周》杂志已成为成都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生活周刊之一。
四年半后即2010年10月再度改版,每期出版两册。一刊两本,知性合一,从UP到IN,从面子到里子。A叠:UP时区,从精神上帮助白领提升自己;B叠:引导消费,服务社交,为生活的品质与舒适提供梦想,为生活的便捷与简单提供解决方案。内容涵盖成都吃、穿、住、行、购、游等消费指南以及城市白领关注的热点话题。 明日周刊(明日快一周)发行量每期稳定在10万份左右,分零售、订阅和赠阅三种方式,在成都市2300余个美容美发健身店、咖啡馆、宾馆、会所、茶楼、餐厅和银行等高档场所均提供免费阅读,零售渠道遍布成都市三环路内两千多个成都通报亭、报摊、六百多个书店和互惠超市、WOWO超市。其中每期零售约5万,固定读者4万,赠阅约1万。

期刊其精锐阵容团队:

总编辑:石以(期刊集团总经理助理)
常务副总编:袁亮
执行副总编辑兼主编:周劲松(成都商报专刊部主任)
执行总经理 叶剑峰
行政总监:袁亮(兼)
发行总监:黄轩(兼经营副总监)

跨境电商的专业书籍、行业杂志、报纸各都有哪些?

报纸 电商:纸媒探索互联网时代新盈利模式
2016-11-22 MinHyukA 阅 471 转 5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光明网讯(记者 张魏桔)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一些报刊甚至将向新媒体转型定为自己的头号战略,不断探索新的商业盈利模式。
但是传统媒体在公信力和影响力方面仍拥有不可撼动的绝对优势,通过与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或许能再次获得重生的机会。

盈利模式单一 纸媒遭遇新媒体冲击
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正在日渐衰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媒体兴起造成的冲击,另一方面也与纸媒以广告为主的简单盈利方式密不可分。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不断增加,每天网上都有海量的新闻资讯,其中很多都是当天发生的热点事件,但是翻开报纸看到的却是很多发生在昨天的“旧闻”。网站及客户端的新闻是今天的事情今天报,而纸媒的报道模式依旧是昨天的新闻今天报,纸媒的报道速度早已远远不及新媒体。
《北京青年报》总编辑余海波对此也有同感,他说:“传统媒体作为渠道的利益和价值正在大幅缩水,过去都市报、晚报是社会公共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但是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接近100种,传统渠道在很多方面已经没有优势。”而也正是由于新媒体的强势崛起,让很多广告主对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产生质疑,他们不再相信报纸的单向传播方式。
纸媒主要依靠广告盈利,但正是这种单一的方式却在今天成为纸媒衰落的重要原因。从业了几十年的余海波至今还能回忆起纸媒曾经的辉煌,他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前10年以前,都市报上房地产和汽车等广告占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其带来的利益非常可观。但是近年来国家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广告经营上的粗放式增长已经走到终点,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将是市场。
差异化定位 发挥影响力与公信力优势
传统媒体衰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媒体人却没有因此丧失信心,他们清晰的看到了自身的优势,并且希望通过变革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近日创刊仅十年的《竞报》宣布将于2014年4月25日起休刊,这是继今年1月1日《新闻晚报》休刊后的又一家倒下的纸媒。我国报业一直面临数量过多、同质化过高的困境,近年来随着广告收入下滑及长期亏损等因素影响,不断有报纸宣布停刊;未来一段时间内报纸停刊或许是大势所趋,但是通过在竞争中的优胜劣汰却能够缓解当前纸媒过剩的现状。
《京华时报》总裁荣波提出了“剩者为王”想法,他认为经过公平竞争后留下来的媒体将会更有活力。荣波还指出现在符合市场需求和与和读者用心沟通的纸媒还是太少,优质内容也很稀缺,他说能够提供想让读者收藏的内容才是纸媒最大的价值。此外纸媒还应该要在市场中找准差异化定位,发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由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转化。
与新媒体在报道及时性和海量性的优势相比,纸媒更偏重影响力和公信力。以此前各大媒体关于马航的报道为例,新闻网站及客户端都在不停滚动新闻,让读者及时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但是在这些报道却中夹杂着各种不真实信息,让读者难辨真假。纸媒此时发挥权威性优势,为读者报道准确消息和深度分析;而通过纸媒通过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发布的内容也更容易让读者相信其真实性。
但是现在纸媒还没有开始充分利用自身在影响力和公信力方面的优势并将其变现。在荣波看来,未来纸媒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产品属性,以读者需求为主导做整合营销,培养读者的消费习惯,尽快将公信力加速变现成为价值。这也是纸媒摆脱简单的广告盈利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余海波也认为,纸媒应该重新构建产品体系与态度,提供用户需要并且乐于接受的服务,重新找到商业模式。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 与电商深度融合
在探索新商业盈利模式的过程中,传统媒体与电商的合作引人关注。陈海泉认为,纸媒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被重新赋予移动互联入口和平台的意义,或许会获得重生的机会。
在互联网时代,纸媒除了能够提供新闻资讯类的信息外,还可以成为连接线上线下O2O闭环的重要环节。荣波用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来描述未来报纸与电商合作的理想模式:他说以前报纸只能简单的报道一则关于雾霾PM2.5的新闻,但是以后这则新闻的旁边就会出现一个网售口罩或空气净化器的二维码。雾霾的报道刺激了读者购买相关商品的欲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购买行为。
报纸与电商成功合作的另一案例是买够网。2012年3月上线的买够网是由《成都商报》推出的本地化电商网站,近日《成都商报》还推出以二维码为载体呈现大量商品的《社区电商周刊》,用纸媒的形式辅助买购网。《社区电商周刊》随快递包裹发行,没有新闻,读者可通过使用手机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直接完成网购过程,打通了媒体与电子商务的界限。
据《成都商报》副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何小梅介绍,《社区电商周刊》首刊于3月28日发行,共刊登30个商品二维码,促销产品为1035件,截至到4月1日首刊的总扫码量超过50万。何小梅说这种宣传 销售的模式创新了报纸的广告形态,并为纸媒开辟了新的盈利模式,而且还能有效带动电商平台的产品销售,实现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虽然电商 报纸的全新合作模式虽然被业内看好,但是其发展前景也还面临诸多问题。对此余海波就认为,现在报纸的覆盖面正在减少,读报的人也越来越少,这其中又有多少读者会愿意通过在报纸上扫码并形成购买行为,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是传统媒体仍然拥有诸多资源,在互联网时代仍然通过不断的融合变革,相信纸媒会获得重生。

上一篇:硕士风险管理论文

下一篇:中国审计如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