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船政文化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3-12-07 21:13

船政文化论文题目

文化通常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福建船政事业历时近百年,成效卓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福建船政文化既是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 船政文化所体现的自立自强、开放革新、学习进取等等精神,世代传承,永放光芒。以上仅是船政文化丰富内涵的主要体现。至于船政文化外延,更是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方方面面,联系广泛。此次船政文化研讨会已征集海内外专家学者不少论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研究、深入探讨,传承创新,更好为现实发展服务。船政文化名称,可根据不同场合和需要,冠以马尾、福州、福建或中国马尾,以区别于沪、津。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333真题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课程

2、最近发展区

3、终身教育

4、自我效能

5、苏格拉底方法

6、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学记》在教学思想上的贡献

2、道德教育如何与生活联系

3、简述班级授课制及其改革

4、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优势、不足及思考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结合你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谈谈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3、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其影响

4、评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中体西用”

2、教育

3、班级授课制

4、道尔顿制

5、问题解决(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6、学习动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谈谈如何认识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意义及行动研究的步骤

2、论述当代学制改革的趋势

3、简述“六艺”教育及其当今教育改革的启示

4、试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评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新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共同特征、意义及其局限性

2、评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论述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4、结合中学生的时代特点谈谈你对目前基础教育问题的理解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教学目标

2、学校教育

3、“六艺”教育

4、苏格拉底方法

5、学习动机

6、道德情感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德育的主要途径

2、蔡元培“五育并举”的五育是什么

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4、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步骤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试论述陈鹤琴“活教育”的思想

3、试论述杜威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思想

4、联系实际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 分)

1、活动课程

2、教学

3、化性起伪

4、道尔顿制

5、最近发展区

6、信度与效度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每小题10分,共30 分)

1、“教育先行”是20 世纪现代社会的新现象,它意味着教育发展必须先于社会的物质发展

2、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改革反对接受学习,主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取代学习

3、卢梭认为事物的教育和自然的教育都要服从于人的教育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 分)

1、简述个人本位论

2、论述价值澄清模式

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5、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 分)

1、品德及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根据品德的因素进行道德教育?

2、有人说,过去要求教育嫁给政治是错误的,现在要求教育嫁给经济也是片面。教育首先要嫁给人,人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人的教育,不是社会的教育。有人则认为,人不是抽象的,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这种提法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教育也不可能发展抽象的人。有人说,教育要以育人为中心。但也有人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只有一个,那就是经济建设,不允许搞多中心。你对此有何评论。请自拟题目,写800 字左右的短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上述观点进行评述。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 分)

1、《普通教育学》

2、社会本位论

3、最近发展区

4、有效教学

5、行动研究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20 分)

1、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

2、决定教育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

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4、解决社会生活的课程

5、课改文件的名称

6、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信息,反映学生成长变化的评价方法是

7、学生品德构成的基本因素有

8、学制发展的方向

9、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0、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育属于理论

三、判断并作出说明(每小题8分,共40 分)

1、义务教育的特点是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2、教育影响都是积极正向的

3、师生关系就是知识的传授关系

4、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5、班级是一个“准自治组织”

四、问答(每小题10分,共40 分)

1、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3、试述课程编制(开发)的基本程序或步骤

4、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五、材料题(每小题10分,共20 分)

一位教师在给学生讲人教版第七册钓鳟鱼的课文,老师提问“仔细读课文,看看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生1:为什么还没有到时间父亲就允许我钓鱼,而掉到鱼又让我放走?”老师脸带怒色地说:“你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坐下。”生1 很害羞地坐了下去,这一堂课就再也没有举手了。生2:我觉得这位父亲对自己的孩子很严格。老师:仅仅是严格吗?生2也坐了下去,再也没有发言。老师:在没有人的情况下,父亲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则,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下课后老师向同事抱怨:我给了他们机会,可是他们不珍惜,只好我自己报了答案,我也没有办法。

问题1、这位教师的行为是否合适,为什么?

问题2、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四书”的是(   )

A.《诗经》、《春秋》、《礼记》、《尚书》

B.《学记》、《大学》、《论语》、《中庸》

C.《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大学》、《春秋》、《孟子》、《周易》

2.在西方教育中,现代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裴斯泰洛奇

3.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

A.识记、理解、应用      

B.认知技能、操作技能、情感目标

C.生成目标、获得目标、转化目标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4.教育为政治服务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建设社会政治制度                B.开展思想宣传活动

C.开设思想政治课程                D.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

5.由学生自己选择出来的最好的或最喜欢的作品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评价方式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表现性评价

6.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智能发展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演示法  

7.近代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的,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新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8.下列哪种思想不是中国近代五四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改革中所提倡的教育思想(   )

A.复古主义思想                     B.工读主义教育思想

C.平民教育思想                     D.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9.在古代欧洲教育中,重视发展学生的全面教育的是(   )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10.重视观察学习和榜样模仿的学习观点,属于(   )

A.操作性反射理论                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C.社会认知理论                  D.认知派学习理论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学校教育制度

12.课程标准

13.书院

14.美国进步教育运动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30分)

15.教育为社会所制约,具有社会制约性。因而,教育是社会的附属品,没有独立性

16.教学就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活动

17.品德教育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8.简述当前学制发展的主要趋势

19.试比较分析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优缺点

20.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观点的主要内容

2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的基本主张

五、论述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22.试论述教学过程的性质

23.阅读下列案例,回答问题:

一位中学老师,发现班里一位女生经常化妆,于是便把她叫到办公室,很真诚地对她说:“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化妆的学问吧。”学生很惊异,“老师,化妆还有学问?”老师说:“当然了,你认为中学生怎么化妆才做漂亮呢?”学生说:“还真不知道呢,老师说说吧。”老师说,“我认为,中学生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又充满活力,具有自然美,过分化妆恰恰会掩盖你脸上的青春活力和红润的肤色,让人觉得你是矫揉造作、不伦不类。”学生听后,羞愧地低下头,说:“老师,你讲的很有道理,我以后再不化妆了。”

⑴案例中教师运用了什么样的德育方法?

⑵请简述这种德育方法的基本含义和实施要求。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指的是?

A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B诗歌、书法、音乐、舞蹈、射箭、交往礼仪

C《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

D礼、乐、射、御、书、数

2.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传统教育代表人物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亚里士多德

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

A它是促进人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活动

B他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C它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D它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造就“完全人格”即发展个性和群性作为其民主教育思想的核心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陶行知  C蔡元培  D杨贤江

5.“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第一个进入人的视野的真正课程问题。它的提出者是?

A福禄贝尔  B裴斯泰洛奇  C涂尔干  D斯宾塞

6.有一种活动,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成人与成才,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这种活动是?

A个别指导  B教学  C小组讨论  D团组织活动

7.主张把“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三者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家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赞可夫   C布鲁纳  D康德

8.《学记》中的“藏息相辅”教学原则指的是?

A教育学相互促进  B学习他人长处与克服自己缺点想结合

C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

9.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并把这种理想人格描绘为“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10.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式学习,强调符号强化和自我强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这一理论代表人物是?

A罗杰斯   B班杜拉   C皮亚杰  D科尔伯格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1.终身教育

12.道德情感

13.“中体西用”

14.最近发展区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10分,共30分)

15.人既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又是社会历史的“剧作者”

16.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艺术”、“科学”,初中的“社会”、“科学”等课程都属于综合课程

17.在政府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下,读书指导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读书指导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8.请简述人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性

19.请述评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20.请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21.请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内涵和条件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2.试析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下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注:这里的“不同教学模式”是指以师生授受知识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为特征的教学模式)

23.试论德育过程及其规律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被称为“最为老师”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为蔡元培所独创并被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的是(   )

A军国民教育 B公民道德教育 C世界观教育 D美感教育

3、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是(   )

A陶行知   B晏阳初   C陈鹤琴   D梁漱溟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教授法学者,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教学法的初步设想是(   )

A夸美纽斯  B昆体良  C 赫尔巴特   D亚里士多德

5、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开启了19世纪欧洲教育心理化运动的是(   )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裴斯泰洛奇

6、杜威一生著有40本著作和700多篇论文,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实用主义思想体系,其中,作为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系统和最集中的阐述的是(   )

A《我的教育信条》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学校与社会》              D《经验与教育》

7、班杜拉将对产生一定的结果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过程之能力的信念,称之为(   )

A自我效能感  B自我意识感  C自我观念感  D自我满足感

8、在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和“官方课程”,可称之为(   )

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9、在课程内容上,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学生需要、能力的关系意味着实现(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B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C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10、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评价(   )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班级文化

2、测验效度

3、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

4、洛克的白板说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30分)

15、班级是由学生和教师构成的组织,其中教师是班级的主体,起引导、协助、监督、咨询等作用

16、非指导性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7、不良行为者不良行为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由于不良刺激不断强化的结果,而通过强化暂停的方法可以对个体暂时不予强化,或者把个体暂时与特定的强化环境相隔离,从而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或降低其发生的频率。所以,强化暂停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学校德育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2、简述交往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3、简评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和局限

4、简述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讲授式教学方法在近现代的教育改革与实验中不断遭到诟病和批评,但为什么直到现在依然是基础教育学校的主要教学方法?请论述你的观点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提出的批判教育思潮代表人,下列不包括(   )

A阿普尔      B吉鲁        C弗莱        D斯普朗格

2、由学校自主研发和实施的课程是(   )

A国家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自由课程

3、从教育的本质属性来看,教育的本位功能是(   )

A促进个人的发展            B促进社会的发展

C促进政治的发展            D促进经济的发展

4、我国第一个比较完整提出并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5、民国时期在定县实验区开展乡村平民教育的教育家(   )

A黄炎培    B晏阳初    C梁漱溟       D陶行知

6、西方古代最杰出的教学法学者(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西塞罗

7、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个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

A洛克     B康德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8、精细加工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不属于该策略的是(   )

A运用表象记忆              B进行过度学习

C采用位置记忆法            D采用首字连读法

9、班杜拉提出根据他人的榜样行为来影响自己的行为是属于哪一种强化(   )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外部强化

10、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   )

A运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教师专业发展

12、京师同文馆

13、要素主义教育

14、认知结构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30分)

15、德国康德提出的教育性教学原则,就是让所有学生都尽可能掌握一切知识

16、在17、18世纪,德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是实科中学

16、教育具有文化传承功能,但教育缺乏创造文化的功能,所以它很难产生新文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8、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1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教育部的教育政策

20、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意义

21、什么是程序化教学? 如何开展的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22、教育在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3、师生关系有几种基本模式? 你心中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什么?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回忆版)

一、选择题(20分)

1.建国君民 以教为立先 出自哪里(    )

2.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对的代表人物是(      )

3.什么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

4.西周教育的标志和特征是(    )

5.性相近 习相远 是(    )提出的

6.朱熹最著名且流传广泛的书是(     )

7.教育性教学萌芽于谁(    )

8.第一个提出教育的客观社会制约性的人 是(     )

9.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表明(     )

10.一个人他认为法律如果不合适可以修改 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 他属于(    )阶段

二、名词解释(20分)

11.班级授课制

12.稷下学宫

13.福建船政学堂

14.遗忘原因的同化说

三、辨析题(30分)

15.“教师专业化”就是通过专业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16.恩物是福禄贝尔创新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

17.昆体良认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

四、简答题(40分)

18.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19.请简述当代世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

20.简述北宋“三次兴学”的主要内容。

21.简述杜威关于教育制度的基本主张。

五、论述题(40分)

22.根据十九大报告,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看法。

23.结合当前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僵化造句-用僵化造句

1、在引进新管理体制时,要先 僵化 ,后优化,再固化。

2、不爱读书的人,思想会停止和 僵化 。

3、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瑕、 僵化 不变的东西。它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

4、我们不会把常识 僵化 并使它变成信条。

5、 僵化 的绝非机器,而是头脑机械的人。

6、有人无视平淡,觉得平淡是没有波澜的, 僵化 的生存方式,他便开始角逐于人生的势利场,换着自己不同的人生面具。

7、这个制度已经 僵化 了,如果不改弦易辙,如何能面对新环境的挑战?

8、许多人的思想已不像改革开放前那样 僵化 了。

9、他本来思想就 僵化 ,会干出像刻舟求剑般的蠢事来也不意外。

10、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就不能像郑人买履那样 僵化 与固执。

11、我们应防止思想 僵化 。

12、青春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而青春时期比任何时期都最强盛美好。因此,千万不要使自己的精神 僵化 ,而要把青春保持永远。别林斯基

13、青春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青年时代要比其它任何时代更能接受高尚的和美好的东西。谁能把青春保持到老年,不让自己的心灵冷却变硬 僵化 ,谁就是幸福的人。别林斯基

14、人生的乐趣莫过于微笑着面对一切,它源自于佛祖拈花的智慧.因为微笑,佛教便有了无语的冲机,于是,微笑便成了一种态度,一种领悟,一种修行。只要你自信而不轻狂,悲伤而不颓废,衰老而不 僵化 ,青春而不摇滚。

15、企业内从老板到管理者,每一个人都像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干部,讲究程序等级,习惯摆谱、弄权。此类现象严重的企业多半服务心态缺乏,学习能力欠缺, 僵化 保守直至竞争力丧失。

16、天才是各个时代都有的;可是,除非待有非常的事变发生,激动群众,使有天才的人出现,否则赋有天才的人会 僵化 。狄德罗

17、青春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而青春时期比任何时期最强盛美好。因此,千万不要使自己的精神 僵化 ,而要把青春保持永远。

18、天才是各个时代都有的;可是,除非待有非常的事变发生,激动群众,使有天才的人出现,否则赋有天才的人就会 僵化 。

19、青春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而青春时期比任何时期都最强盛美好。因此,千万不要使自己的精神 僵化 ,而要永远保持青春。

20、私心和含欲象西伯利亚的寒流,它能使你的理想走样,手脚 僵化 ,热血凝固。当你暂时置身黑夜之中,你应该知道:太阳并没有熄灭。

21、天才是各个时代都有的;可是,除非待有非常的事变发生,激动群众,是有天才的人出现,否则赋有天才的人就会 僵化 。狄德罗

22、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 僵化 。

23、天才是各个时代都有的,可是,除非有非常的事变发生,激动群众,使有天才的人出现,否则赋有天才的人就会 僵化 。

24、青年朋友!要提防学生的道德发展过程中出现停顿现象,要避免道德上的 僵化 。不可使一个人对纠正自己的某种缺点长期丧失信心。

25、普利默指出,允许在学校中灌输创世说,无异于有意要学生们闭目塞听,无视科学事实,使他们头脑封闭 僵化 ,这是在戕害下一代。

26、可惜的是,在巴夏礼身上取得的进展并未能阻止联军的步步进逼,兵临城下之时,双方仍为先定和约还是先放人的问题相持不下,局势再度 僵化 。

27、有些人愈老愈豁达,把世事看通透,故能幽默风趣可爱;有些人愈活愈糊涂,把经验变成 僵化 的真理,成为老顽固的代言人。

28、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 僵化 ,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

29、若贝尔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掩饰感情奔放的天性,这使局面越发 僵化 了。

30、许多新一代的著名中国经济学家,都误将陈岱荪先生的谆谆告诫当做是思想 僵化 。

31、教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完全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而不是死搬硬套教学参考书,不敢越雷池一步,搞 僵化 教学。

32、他七分自省、三分顿悟:路辛一针见血地指出他 僵化 的躯壳,无非是为他不能向他的母亲主动提出正式结婚而作出的一种抗议。

33、在台湾革新很难,一方面固然是由于许多制度的 僵化 ,另外还有保守的执政单位对社会自觉运动的疑惧,一个更大的阻碍,确实民众本身缺乏动力。

34、科学是 僵化 概念的墓地。乌纳穆诺

35、骄傲自满只能使思想 僵化 。

36、但是,一旦创建者与世长辞,偏离初衷的管理者们将故步自封,而基金会也会 僵化 不堪、迷失方向。

37、如果雅虎打算通过购买创新公司来构建公司的前途,那么它就应该让那些创新公司的点子引领着公司前行,而不是把它们吞进一个行将就木、 僵化 可笑,却仍然相信自己无所不知的企业文化中。

38、人的思想和创意是千变万化的,怎么可以用 僵化 的制度加以规范呢?

39、长期以来,我们教学运用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 僵化 ,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都存在。

40、任何艺术都要灵活多变,如果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就会 僵化 、衰落。

41、思想 僵化 的人,对新的观点、见解、理论,一开头总是会感到格格不入的。

42、学校本位预算制度的实施,为各学校教育经费的窘困与 僵化 带来改善的契机.

43、她的父母观念狭隘而 僵化 ,对她管束很严。

44、但是,如果你尝试过真正做到这一点,你知道什么是头脑麻木,头脑 僵化 ,耗时零工。

45、在治疗过程中,来访者的自我知觉由 僵化 刻板转为清晰流畅,而在这一过程中某些条件是必须的。

46、他并不贪婪,他要的只是那么简单。尽管为了这简单的所得,他需要付出全部,甚至要承受一切。然而面对越来越 僵化 的关系,那人愈演愈烈的讽刺、厌恶,甚至于暗杀。他真的没有痛觉么?他的血真的只能是冷的么?黑色禁药

47、思想一 僵化 ,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

48、他们惶惶不安,不相信授权,也不愿意处理使组织积弱不振的 僵化 症状。

49、天气冷热像笑话,时间快得像洋话,物价涨得像烟花,股票跌得没水花,工作没劲快 僵化 ,日子过得像废话,网上聊天说胡话,肚子饿了叫“翠花”!

50、因为,虽然时间在夜里燃烧,留下意味着冻结, 僵化 ,拘囿于模子中。

51、结果与结论EMEA审评体系较为便利灵活,但也存在中央程序 僵化 、管理资源重复浪费等问题。

52、一股强劲的分裂势力因而质疑RTD趋于 僵化 ,并且退向了科学性的方法,声称RTD在最近数年中没有表现出任何的进步。

53、炳灵寺明代壁画除了线条就只有线条了,整个画面显得呆板 僵化 ,毫无生气。

54、尽管在帝俄时代芭蕾舞增加广新的宏伟气氛和技巧,但在那个时代去掉浪漫色彩之后,芭蕾变得 僵化 了。

55、我们看到,在历史上,只要把某一种理论宣布为至高无上的真理,随之而来的便是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思想和文化就会 僵化 ,社会就会停滞,以至倒退。吕大吉

56、Trenberth还觉得,大规模的持续降雨“会使别处的天气形态持续 僵化 ”,从而产生阻挡大气在某地环流的积热天气形态。

57、这个体系保证了个人自由和充满活力的私营成分,但是现在它造成了分化和意识形态上的 僵化 。

58、近年来,马尾船政文化旅游之所以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最大的问题在于经营管理体制 僵化 ,脱离市场。

59、收敛思维的误区表现在机械化、 僵化 的收敛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其中较为明显是思维的的心理定势与经验定势。

60、缺乏想象力的狭隘、苛刻、自以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 僵化 的思想体系――对我来说,真正可怕的是这些东西。村上春树

61、声名狼藉的滑动关税在意大利工资和商品价格间维持 僵化 的联系,在长期斗争后终于在1992年废除。

62、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进步,但其他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头脑 僵化 的保守主义。

63、新时期以来,长期垄断戏剧领域的 僵化 创作模式,早已成为横在艺术家心中的一道迷墙,阻断艺术天性接通真实、自然与梦境的才力。

64、记住,你不能对 僵化 的思想施行“实施门户开放政策”。

65、当面对几倍于美国的经济增长时,一个政治停滞,并深陷结构性困局的 僵化 经济体还会成为对风险资金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吗?

66、作为三袁之长,袁宗道精通佛教,运用禅宗的心性论,在思想上打破程朱理学的 僵化 教条限制,文学上追求革新,要求摆脱束缚,反对雷同,反对摹拟,恢复个性,写出各具特色的直抒胸臆的作品。

67、而且人的观念 僵化 、落后,城市公用基础设施被、当作一种社会福利性、非生产性的配套设施.

68、在不同 僵化 程度间,受试对2000以内的单词和对高频词词串的注意比差异最为明显。

69、答案很简单:是我们头脑 僵化 了,老认为存储空间很贵,其实它已经便宜得不行了。

70、盲目可以达到稀奇古怪的程度,一种毫无想像力的本性如果不受到某种东西的激发,就会 僵化 成绝对的麻木,因此,虽然。肉体可以吃、喝,可以有自己的快乐,但它包容的灵魂却可以像但丁书中的布兰卡德?奥瑞亚的灵魂一样是完全枯死了的。王尔德

71、事实上,它们常常充当的是语言上的化石记录,保存着那些很早前就已经变成 僵化 的过时货的对象与行为。

72、我想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结束的,为了适应别人界定的工作和生活而采取相应的态度,最后因这些态度而 僵化 .V?S?奈保尔

73、然而,这种体制化也成了新批评的双刃剑,其片面化的理论主张和 僵化 的体制困局最终又葬送了自身前途。

74、他有点痛风,睡着的时候他那些被风湿病 僵化 了的手指在被单的皱折里老弓曲着。

75、因此,欧元的 僵化 才是危机的核心,而并非财政赤字性支出。

76、思想一 僵化 ,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

77、应试教育造成的学生思维方式 僵化 ,学生重知识的掌握,轻思维方式的训练。

78、我每天都干着多年来一直在干的杂活儿,我的生活已经 僵化 了。

79、南韩决心去除教科书中 僵化 的性别定型。长期以来,南韩教科书中的女人都是负责家务,男人则养家活口。

80、中国当代喜剧精神失落的原因之一,就是喜剧观念的 僵化 和迷失,而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歌颂性喜剧”被大力提倡。

81、大大小小的干部都要开动机器,不要当懒汉,头脑 僵化 。

82、究其原因在于:体制上的 僵化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措施不到位,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以及企业的跨国经营资源匮乏、国际竞争力低下。

83、第二,我知道,这么多年来,在一些头脑 僵化 的记者笔下,总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写上“情绪稳定”之类的废话,几乎成了“规律”。

84、乾隆晚年,志骄意满,思想 僵化 ,喜谀恶谏,懒于进取,老人御政,宵小环绕,做了许多错误事情,积累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85、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兵行诡道,机动灵活是胜利之道, 僵化 呆滞是败亡之根。

86、事物永远在变化发展,如果头脑 僵化 ,缺乏辩证思维,认识停滞不前,必定会碰钉子。

87、然而,越到后来,体例越 僵化 ,文字离口语越远,更由于才力不及,文章无色,许许多多的史书,被指为“断烂朝报”,读之味同嚼蜡。

88、这次两会期间,她提交的建议案之一,就是建议修改 僵化 的日照间距标准,以降低居民的住房成本。

89、同时,改变只上不下、只进不出的 僵化 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有进有出的开放式干部流动体系,真正做到“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90、这是一种动态语言观或者行为主义语言观:语言不是固定不变的, 僵化 的东西,语言与语境融合为一个整体,随着语境的变化而被赋予新的含义。

91、顺从学校教育的,变成了头脑 僵化 的乖孩子;不顺从的,变成了自暴自弃、没有受过教育的废人。

92、同时,专家认为,除了当时延续计划经济 僵化 的工资体制外,“脑体倒挂”也客观地反映出当时中国的产业结构亟须的是体力劳动者,而非知识型人才。

93、污血横流,丧尸横行,梦中的自己也被感染,身体表面生出无数的大疮,身体 僵化 目光呆滞。

94、法军头脑 僵化 致惨败法国的情况和英国几乎如出一辙。

95、头脑 僵化 ,唯唯诺诺,讲起话来就老生常谈,更难说抓住听众、指导工作了。

96、因为只要有点空间,必然就有人把着,民间的创造力发挥不出来,只能走老套子,只能重复 僵化 的东西。

97、它上梁不正下梁歪,头重脚轻,头脑 僵化 ,脸部浮肿,老态龙钟,行将就木!这图案设计得好,设计得妙啊!回复本帖。

98、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 僵化 衰落。

99、沈君山思维本不 僵化 ,听敖岩这么一说,立时有豁然顿悟的感觉,笑道:前辈不愧是前辈,万法归一这个说法实在是精彩。

100、而任何政策,在如此广土众民的国家里执行,都需要某种灵活性,否则,政策的执行效率就可能因为它过于 僵化 而受到影响。

101、这种 僵化 趋势的方法之一,破格提拔曾为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拓宽了发展道路,为干部年轻化提供了支点,并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那种数年头、搞平衡的机关宿弊。

102、这自然首先归结于白崇禧与蒋介石后期关系的 僵化 ,白崇禧在台声望崇隆,蒋介石愈发担心其日后将对己不利;但同样也与现实原因有关。

103、如若所有的民族、所有的国家都强求一律,很可能导致人类文明 僵化 衰落。

104、高铁发展上面,不能听那帮头脑 僵化 ,崇拜死市场,掐死活人的三流主流经济学家们的,他们真的差的太远了,玩不转中国崛起的大题目。

105、有人给正统扣上刻板、死板、呆板的帽子,跟 僵化 保守画等号,跟“假正经”挂上钩。

106、这都表明梵蒂冈领导人死抱冷战思维不放,头脑 僵化 ,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107、谁说行政部门思维 僵化 ,人家都知道活学活用市场的先进经验,赶明儿说不定还能推出一招限时优惠大甩卖。

108、在生活中学会坚持和顽强,但不要把顽强和头脑 僵化 混为一谈。

109、但是,这种讴歌,不应该是教条的、 僵化 的,而应该是辩正的,唯物的。

110、后来凭着一股子倔劲儿,冯裕为官心系百姓,不向地方权贵与狡猾权贵之人低头,做事则基于实际,不向 僵化 体制低头。

111、这样“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是要贻误工作、贻误大事的!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 僵化 、庸俗化。

112、 僵化 ,禁区,本本对实际,不敢想、说、做,随风倒,官僚制度束缚,真正管卡压,只能奉命行事,然后才是习惯势力……

113、整天自说自话,对空放箭;头脑 僵化 才真正无畏!

114、由于枝条没有层次,不通透,因此画面滞闷、 僵化 ,生动喧闹的气氛荡然无存。

115、我们都希望人才辈出,青胜于蓝;我们都知道论资排辈的 僵化 体制会束缚人才的崛起,那么我们就有理由为任何一个创新举措喝彩。

116、若学风不浓、玩风太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会贻误工作、贻误大事;另一方面若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 僵化 。

117、军事创新既不能走 僵化 守旧的老路,也不能走“食洋不化”的邪路。

118、叶县这家医院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当下医疗体制弊病、机制 僵化 的病象而已,即使把院长撤职查办,也不过是锯掉皮肤外面的箭杆而已,箭头不拔,贻患无穷。

119、在很多人眼中,这种与科举制度捆绑在一起的议论文体,是“ 僵化 ”“迂腐”的代名词。

120、凡律所不备未详,或律之偏颇 僵化 ,朝廷精心修订条例、则例、事例、条规,悉焉备陈,欲使之归于至当,适于治理。

1、中国书院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评价 2、简述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重要内容

长江流域书院与长江文化

一长江流域书院的历史发展概况
书院作为古代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是在唐、宋时奠基的。从书院的萌芽,到书院的形成和最终定型,其过程主要发生于长江流域一带。
书院作为古代一种民间的文化教育组织,最初萌芽于唐中叶至五代之时。尽管这批早期书院的性质、办学规模以及具体的制度、教学活动等尚有许多不太清楚的地方;但从这些最早称名“书院”,包括它们的读书、讲学、论文、藏书、著书等与“书”有关的文化教育活动来看,毫无疑问它们是中国书院的早期形态,并且初步具备了完整书院形态的一些特点。
书院与长江流域有着不解之缘,这在书院萌芽时就已体现出来。早在唐中叶以后,中华大地就开始星星点点萌芽着一些书院,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最初萌芽的书院绝大部分都是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这与向来是文化重镇的黄河流域形成鲜明对比。据我们从全国的地方志中搜集的唐五代时萌芽、称名的书院中,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浙江(6所)、福建(6所)、江西(13所)、湖南(8所)、四川(5所)等省。
书院制度的形成是在北宋。当宋初官学不兴之时,书院在全国各地逐渐兴起。不再像唐五代时期那样,书院主要是个人读书之所,只是兼有一些聚徒讲学的教育活动,北宋时期的书院基本上是一种依靠民间力量兴办起来的正规学校。这里既有专门主持教学、行政管理的山长职事,还有规制化的讲堂、斋舍、祠庙、书楼,以及一定规模的藏书等等。这样一种正规、完备的教育组织,虽主要是依靠民间力量创办起来的,但同时也得到朝廷、官府的表彰、支持,故而很快就风行全国。
在北宋时期这股兴办书院的热潮中,长江流域又走在全国的前列,成为书院初兴的发祥地。相反,向来是人文文化发达的黄河流域,在北宋时期兴办书院的热潮中,虽也有不错的表现,但是比起长江流域来说,则仍有相当的距离。如河南是北宋时期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但是北宋时期河南所创办的书院也只有10所,这和长江流域的许多省区相比有明显差别,如江西有39所,浙江有32所,湖南有12所,福建有12所。至于黄河流域的其他省区创办的书院则更少,如河北3所,山西4所,山东7所,陕西4所。
与此同时,北宋时期所创办的著名书院,也大多集中在长江流域一带。如湖南就有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其办学规模大,影响甚显。岳麓书院山长周式,因此还受北宋真宗赵恒的召见,并得到赐书、赐额的待遇。石鼓书院因办学影响大亦受到朝廷赐额。故而,湖南的岳麓、石鼓两书院均被列入宋初四大书院。江西的著名书院亦很多,如白鹿洞书院就受到朝廷赐九经的待遇,亦是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另外,江西还有许多著名的书院,包括南丰县的华林书院、安义县的雷塘书院、南城县的盱江书院等等。有人将江西的华林书院、东佳书堂、雷塘书院称之为江南的三所名院。此外,像江苏的茅山书院、浙江的稽山书院,均是北宋时期著名书院。当然,北宋时期黄河流域也产生了一些著名的书院,如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山东泰山书院、徂徕书院。它们或因办学规模大或因名人主持,被列入宋初四大书院或著名书院的名录中。但是与长江流域的著名书院相比,其兴办的规模和影响仍为逊色。
到了南宋,由于政治、军事形势的急剧变化,中原地区已被金兵占领,作为民间新兴的书院教育受到了严重的摧残,除个别之处,中原地区再也难觅书院的弦歌之声。相反,江南地区的书院建设则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长江流域各地纷纷创办书院,在数量、规模上均超过北宋。尤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时期江南书院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书院教育与理学思潮的一体化。即这段时期积极创办、主持书院者主要是活跃于当时学术思想界的理学家们。他们往往在书院中标榜自己独立的办学宗旨,发挥自己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利用书院展开学术讨论。同时,在关于书院管理制度、办学特色方面也都出现了新的风貌。应该说,到南宋时,书院教育制度才真正定型,并影响以后达数百年之久。
当然,南宋时期书院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在长江流域中。自中原沦于金兵铁蹄之下,北方书院荡然无存。而岳麓、白鹿、丽泽、象山四所书院则崛起于长江流域,成为“南宋之四大书院”。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大书院均有名师主持,张南轩主岳麓,朱熹主白鹿洞,吕祖谦主丽泽,陆九渊主象山。由于他们四人是南宋理学思潮四大学派的宗师,所以这四大书院又成为当时名声显赫的四大理学学派的基地。
由于南宋时期江南的书院均与理学思潮结合,随着理学思潮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宋理宗之后,理学的地位得到确认,书院则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地蔓延开来。整个宋代的书院建置数目表明,长江流域的书院数量已占全国总数的74郾43%,黄河流域仅占3郾25%。
元朝的书院教育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普及,故而才有“书院之盛,莫盛于元”之说。这种推广和普及的力量主要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民间的力量。元代书院中相当多者仍保留了民间教育组织形式的这一特点。大量不愿仕元的宋代遗民主要是通过在民间创办书院以从事独立的教学、学术研究活动。加之元朝当局对这种民间兴学的热忱并不制止,反而是鼓励。
其次是官府对书院教育大力扶持,亦使书院能够得到推广和普及。元代所建的第一所书院就是由朝廷所建的燕京太极书院,这表现出元政府对书院教育的承认,亦为以后的书院推广政策开了一个先河。以后,各级地方官府纷纷效法,官员们纷纷在自己的治所建设书院。长江流域的大量书院就是由地方官员主持、地方财政创办的。如浮梁的绍文书院、吉州的白鹭洲书院、潭州的岳麓书院、婺源州的晦庵书院、南康的白鹿洞书院、浙江青田的石门书院等等,都是由地方官府出面主持修复或修建的。为了保证书院教育的建设发展,元代政府还对书院的管理给予了特殊的关照。最重要的就是把主持书院教育的山长列为朝廷命官:凡州县书院的山长与学正、学录、教谕一样,并由礼部任命;凡各省所属书院的山长,则与所属州县学正、学录、教谕一样,并受行省及宣慰司授命。另外,书院的生徒也与官学的学生同等对待。这些政策,虽然导致书院官学化程度的加强,使书院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但是,确实也起到了使书院得以推广和普及的作用。
民间和官方共同努力,是明、清时期书院得到大力推广和普及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民间士绅对书院教育的极度热忱和向往,他们普遍将资助、创办书院看做是自己的社会责任、文化使命与“兼善万世”的历史功业,故而往往将最大的热情倾注在书院建设方面。另一方面,官方虽然对书院自由讲学有所限制,但对书院在发挥基础教育、精英教育及社会教育方面的作用亦是肯定的,故也倾注力量对书院加强扶持,希望借助书院教育,以实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目标。在这股关于书院的推广普及的热潮中,长江流域一直居于全国的前列。
二长江文化的发达是长江流域书院崛起的历史条件
唐、宋以后,长江流域书院的崛起,与当时长江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唐、宋以降,长江流域的书院教育能够萌芽、兴起、发展及全面推广,并一直居于全国的前列,离不开唐、宋以来文化重心南移、长江文化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这里列举几个主要条件,以阐述说明书院形成、发展的社会文化原因。
(1)士绅社会的发展
唐、宋以后的一千多年,士绅社会与书院教育有一种很强的互动关系:士绅社会的发展,必然通过积极地创办书院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对文化的关怀;书院教育的发达,又可以培养、再生新一代士绅。长江流域的书院之所以那么发达,其重要的条件是唐、宋以后这个区域的士绅社会发展很快,士绅的社会力量,推动着长江流域不断兴起一个个创办书院的热潮。
(2)学术思想的繁荣
书院既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心,也是学术思想的研究中心。因此,书院的盛衰与宋以后学术思想的盛衰是同步的。唐、宋以来,中国学术史上最重大的发展,就是出现了综合儒、佛、道思想的更具综合性的学术形态——理学。理学思想源于中唐以后,创建于北宋之时,大盛于南宋时,其发展的进程几乎与书院同步。唐代以前,长江流域的学术思想总是处于边缘地位。而理学思潮出现后,情况则发生了很大变化。理学形成于北宋,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出生于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他的学术活动主要是在长江流域一带。周敦颐所奠基的理学成为宋以后占统治地位的主流学术,标志着长江流域学术地位的崛起。特别是到了南宋,理学学术的重心完全转移到了南方,长江流域一带成为理学的重镇。理学史上几个重要的学派,如朱熹的考亭学派、陆九渊的象山学派、胡宏张栻的湖湘学派、吕祖谦的婺学派,另外,还有与理学展开学术争鸣的浙东事功之学,包括永嘉学派与永康学派,都活跃于长江流域一带。他们在这里研读经史、阐谈义理、会讲论辩、著书出书。书院成为他们从事学术研究、传播思想、创建学派的最好场所。
(3)佛道宗教的发达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一方面在于它兼具传统私学的自由讲学与官学制度的完备的双重长处,另一方面则在于它兼收了儒家人文教育与佛道宗教教育的特色。同时,佛道宗教亦对理学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佛道宗教的发达,又构成了书院建设及理学学术发展的重要文化条件。
佛、道二教在长江流域有广泛而深入的传播。由于佛教寺庙、道教宫观林立于名山之中,而早期的书院亦深受佛道二教的影响而创设于名山,佛道的宗教理论,修养方法也影响了理学学术及书院教学。故而,长江流域佛道的盛行,是书院繁荣的重要文化条件。
(4)造纸印刷的发达
书院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能够形成、发展于唐、宋之际,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书籍的普及。书院首先要能藏书,然后围绕着藏书能够展开教书、读书、著书及出书等一系列的文化教育活动。
由于长江流域的造纸业、印刷业的发达,使原本十分珍贵的书籍大大得到普及。民间普遍具有收藏书册典籍的可能,这样,就有可能使先秦、两汉曾经流行的各种私学演进成书院这种更具特色的教育机构。
三长江流域书院对长江文化发展的推动
(1)文化创新功能
这主要体现在宋元明清时期学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长江流域书院与理学紧密结合,从而导致了理学的蓬勃发展和学术地位的确立。元、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的学术能够继续获得蓬勃发展,同样与这段时期的书院在学术上的重要地位有密切联系。明中叶以后,长江流域的心学思潮得以蓬勃发展,这是由于明中叶的书院教育与当时的心学思潮的结合有关。代表明代心学思潮有两大学派:王学与湛学。王学是指王阳明及其后学所形成的学派。王阳明因在长江流域的诸书院中讲学,其弟子遍及江南,形成了浙中王门、江右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等,这些王门弟子又是在长江流域创办或主持书院讲学的主力军。湛学则是指湛若水创建的学派。湛若水师从陈献章,后独立门户,到处建书院讲学,黄宗羲称其“平生足迹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白沙,从游者殆遍天下。”至明、清之际,学术思潮发生了一系列的重要变化。最初,以“实学”相标榜的一代学者活跃于当时的学术思想界,他们同样利用书院研究学术。如无锡的东林书院就是晚明时期影响甚巨的著名书院,清初的浙东学派也以甬上证人书院为基地研究学术。清乾嘉以后,以诂经考史为特色的汉学思潮兴起,他们同样利用了书院,浙江杭州的诂经精舍就是这些书院中影响最大的一所。
(2)书院的文化积累功能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著述。著述是书院实现文化积累的重要方面。那些学术大师在主持书院工作的时候,同时也从事学术著述,他们的许多代表著作也是在书院中完成的。同时,他们常常将各种讲义、经说整理成书,供学生研究参考。许多书院生徒将自己对老师质疑问难的对话记录下来,编成“语录”、“答问”之类的书。另外,许多生徒在学习的过程中,撰述论文或著作。这样,书院在它的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文化。从宋代朱熹的《朱子语类》、张栻的《南轩孟子说》、吕祖谦的《丽泽讲义》,到清代的《紫阳书院课艺》、《尊经书院初集》、《诂经精舍文集》等,均是长江流域书院所积累起来的学术文化成果。
其二是刻书出版。书院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刻书出版功能。其刻书的范围,除了积累自己的文化学术成果,如刊刻书院主持者的著作、讲义以及语录、课艺、书院志、同门录外,还刊刻能服务书院教学、研究、交流的经史子集各类图书。这样,书院又在事实上成为各个地方的刻书出版中心。在古代出版业中,出现了因校勘严谨、质地精良而著称的“书院本”图书,而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书院,均大量刊刻了这种“书院本”的书籍。明、清以来,书院刊刻书籍的数量越来越大,故而有的书院还设有刊刻图书的书局,承担地方上刊刻出版书籍的任务。
其三是藏书。藏书是书院的三大规制之一,故而是书院的重要组成要件。所以,遍布长江流域中的大大小小的书院,均通过收藏、借阅典籍图书的活动,将各种类型的图书典籍集中起来,并通过捐赠、刊刻、购置等手段不断丰富藏书,使书院的藏书成为地方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书院的藏书之精、之多,在地方的图书收藏中是少有的。
其四是祭祀。祭祀也是古代书院的规制。书院在千年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祭祀系统,除了祭祀至圣先师孔子外,祭祀对象还包括与本书院尊崇学统的相关人物、地方的名儒乡贤、创建书院的有功之士等。这样书院的祭祀就有很浓厚的承传学统、彰显地方文化的文化积累功能。长江流域各地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学术传统和地域文化,如蜀学和巴蜀文化、湘学及湖湘文化、徽学及徽文化、赣学和赣文化、浙学和浙文化等,这种地方学术和地域文化往往又是书院办学过程中的学术思想积淀的结果。而各地的书院祭祀,对保存及强化这种地方学术、地方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四川的书院祭祀三苏父子、魏了翁等,湖南的书院祭祀周濂溪、胡安国、胡宏、张栻等,江西的书院祭祀朱熹、陆九渊等,浙江的书院祭祀吕祖谦、陈亮等。
(3)文化传播的功能
书院是一种多功能的文化组织,但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仍是教育,而教育的特点就是传播文化。因此,长江流域蓬勃兴起的书院群,极大地促进了这个地域的文化传播。
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所以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书院这种教育组织的特色是分不开的。首先,书院将精英化的高等教育与普及化的基础教育结合起来。在中国古代,一般情况下是由朝廷主持的官学系统承担高等教育的职能;而基础教育则没有纳入正规的教育体制,主要由家族、民间社会来承担。而宋以后建立的书院体制,则承担了上述两方面的教育职能。一方面,各地书院尤其是那些名书院,大多是古代的高等程度的教育机构,主讲者为国内名流大师,来受教育者也是文化水平很高的学者,有的甚至是地方官吏,他们之间传播的内容也是程度很高的“大人之学”。另一方面,大量建于乡村、城镇、家族的书院均属那种基础教育程度的书院,它们在发展地方基础教育、促进文化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书院能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书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它的教育主要是一种学校教育,以补充或取代官学教育的不足。
其三,书院能够将经史教育与各种专科教育结合起来。在中国传统教学内容体系中,经学、文史等一直是教学的主体,书院的教学内容也是以此为主。但是,书院毕竟是一种相对自由灵活的教育体制,故而也产生出了许多专科方面的教育,包括专习官话的正音书院、专习武事的肄武书院、专讲医学的医科书院等。晚清时期,各地还建立了许多专讲西学西艺的书院。
综上所述,长江流域书院对长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事实上,书院既充分发挥了促进长江文化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是长江文化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历史问题

(一)、严复生平

严复(1854-1921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又陵,又字几道。他自幼聪颖,又受家学熏陶,有较好的古文功底。十四岁时,因父亲去世,家道败落,不得不放弃科举入仕,转而入洋务派左宗棠、沈葆桢等创办的海军学校福州船厂附设的船政学堂,学习现代造船技术。1876年,严复被派往英国海军学校留学三年。其间他的兴趣逐渐脱离本行,转移于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和哲学。在这一时期,他对西方学术思想的了解非常广泛。他不仅对西欧近代思想家如哥白尼、牛顿、康德、培根、霍布斯、洛克、笛卡尔等有所研究;而且对古代欧洲的思想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也有一定的了解。而这些思想内容对严复影响最大的,则是当时西欧盛行的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哲学中的实证论、不可知论等主观唯心论思想。这些见闻与学习经历,使得严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解更为直接与深刻,为严复在近代思想史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回国一年后,严复被李鸿章调至北洋水师学堂,先后任总教习(教务长)、会办(副校长)、总办(校长)等职。但从政治上来说,由于洋务派名为新政,实则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方面妥协的本质,李鸿章对严复并不真正予以重用;而与此同时,严复对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也不满意。他不相信李鸿章所举办的洋务事业能救中国,认为他们所谓的“富国强兵”之道,不过是“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根本无法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他始终认为,必须从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上效法西洋,才能致中国于富强,免于灭种亡国。因为对洋务派失去信心,严复企图通过“仕宦”之途,依靠封建旧势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因此,尽管他深为“仕宦之不达”而感慨万千、牢骚满腹,但还是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但两次应试,均以失败告终。他借科举来登上政治舞台,以实现政治抱负的愿望也落空了。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救亡图存的问题摆到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面前,同时也给严复带来巨大的心灵创痛,他在给吴汝纶的信中说:“尝中夜起而大哭,嗟呼,谁其知之!”在没有政治实力、无法实现其救国主张的情况下,严复采取了以译著的方式来达到警世的目的。这在当时,应该说是他的一种新的斗争手段。

甲午战争后至戊戌政变前的三年间,严复在这个时期成为一个出色的提倡变法自强的理论家与宣传家。在这三年内,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第一,1895年在天津《直报》上先后发表了《论民变之亟》、《救亡决论》、《原强》及《辟韩》四篇重要论文,向封建专制主义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第二是《天演论》的翻译。这是他最负盛名的翻译作品,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第三是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内中主要社论,大半出自严复之手,文风尖锐泼辣。《国闻报》与当时梁启超在上海所办的《时务报》南北响应,风行全国,成为宣传变法维新的重要阵地。

严复亲眼目睹了戊戌政变的过程。义和团运动发生后,严复离开天津水师学堂,先后任天津开滦煤矿华人总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信译局总办、复旦大学校长、安徽高等师范学堂校长、北京学部名词馆总纂等职。但他的精神所寄,仍在于继续维新运动时期提倡西学的工作。在戊戌政变后至辛亥革命前这十余年中,他主要翻译了如下几部资产阶级著作:亚当·斯密:《原富》(1902)、斯宾塞:《群学肄言》(1903)、约翰·穆勒:《群己权界论》(1903)、甄克斯:《社会通诠》(1904)、孟德斯鸠:《法意》(1904-1909)、约翰·穆勒:《名学》(1905)、耶方斯《名学浅说》(1909)。它们与《天演论》一起,是严复最重要的八部译著。这八种西方学术著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学术思想介绍到中国来,此后西学的传播才开始具有明确的理论形式和思想内容。这个时期的严复仍以积极向上的工作,影响着近代中国思想史的进程。

辛亥革命以后,严复担任了几个月的北京大学校长,但基本上过着衰病闲居的生活。同时,他虽然在所著文章及致亲友的书札中还流露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但在思想上,已完全走上保守的道路。在政治方面,他参加了为袁世凯复辟做鼓吹工作的“筹安会”,反对共和,主张恢复帝制,甚至对戊戌变法,也以“轻易猖狂”为由加以否定。在文化方面,他主张尊孔读经,喜读老庄,反对五四运动,走向历史潮流的对立面。1921年,严复病死于故里。
(一)、《天演论》与严复的进化论
1859年,达尔文著成了《物种起源》一书,强调了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在西方思想学术界引起轰动。而在达尔文的著作面世之前,当时另一位著名学者斯宾塞提出了一种类似于“自然竞争论”的社会学观点,认为人类社会也是一种有机体,个人对私利的追求最终将达成集体的最高利益,因而政府不应该干涉社会事务,只要顺其自然就行了。这两者构成了严复译介赫胥黎的相关知识背景,也是他“改做”《天演论》的重要思想资源。1894年,自称是“达尔文的斗犬”的赫胥黎发表了《进化论与伦理学》,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同时又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这种观点引起了严复的共鸣,因而在甲午战后国家困顿、志士彷徨、顽固派仍然抱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信条拒绝承认现实的情势下,首先翻译此书。

严复并没有对原书照搬直译,而是根据需要选译了其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以自己的理解改名《天演论》,内容上有增减,有改造,且多有“按语”形式的借题发挥。对原著者的观点,严复并不完全赞同,他经常引用斯宾塞、达尔文的理论批驳赫胥黎。他赞同赫胥黎关于人不能被动地接受自然进化、而应当积极进取的主张,又不同意赫氏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为两截的观点;他同意斯宾塞所认为的自然进化是适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又不接受斯氏把人类社会的弱肉强食视为理所当然的强权逻辑。
他抱着“唯我所需”的态度,在不同的观点中进行选择、提炼,宣扬的是“适者生存”的绝对性和“与天争胜”的必要性,强调无论是草木虫鱼还是人类,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是“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天演论》导言按语),只有自强、进取,才能生存、发展,倘若昧于时势而无所作为,必将被淘汰出局。民族的自决自救、奋发图强,是《天演论》所演绎的主旋律。

严复的《天演论》吸收了赫胥黎阐述的达尔文进化论中生物进化、生存斗争的观点,更借取了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严复分别吸取他们的部分思想并根据自己的观点加以改造、整合后,提出了一套关于自然和社会进化的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人类社会和生物界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变化的过程是且演且进,后胜于今。

第二,生存斗争、自然选择,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不仅是生物进化的规律,而且适用于人类社会。

第三,在这一无法抗拒的社会变化规律面前,“任天为治”、无所作为的态度是不足取的。只要发奋图强,“与天争胜”,就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上生存发展。

《天演论》从翻译到正式出版,经过3年时间。这3年,即1895年到189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很不平常的3年,是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维新运动持续高涨的3年。这时候《天演论》出来了,物竞天择出来了,自然引起思想界强烈的震动。梁启超读到《天演论》译稿,未待其出版,便已对之加以宣传,并根据其思想做文章了。向来目空一切的康有为,看了《天演论》译稿以后,也不得不承认从未见过如此之书,此书“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在《天演论》问世以后,“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很快充斥报纸刊物,成为最活跃的字眼。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少年干脆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
《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到全国,竟做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战屡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败”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多少年轻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据统计,自1898年以后,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天演论》就发行过三十多种不同的版本,这是当时任何其他西学书籍都不可比拟的。
(二)、“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思想
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变革社会政治,从西方政治学说中借取了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武器。由于他们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理解不同,因而其宣传重点亦各有侧重:康有为侧重博爱,梁启超重在民权,谭嗣同疾呼平等。严复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解则更为深刻,指出了西学的命脉所在。

第一,严复指出西洋国富民强之根源,并不在器物层面,而在更深层次的东西,西方富强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学与民主。

“今之称西人者,曰彼善会计而已,又曰彼擅机巧而已。不知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论世变之亟》)

第二,严复进一步指出,民主不过是自由在政治上的具体运用,自由才是政治的根本,西方之所以富强,就在于“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中国从来不重视自由,民主政治自然不可能实现,这正是贫弱之源。

中国为什么没有自由呢?严复认为,这正是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严复以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天赋人权论为武器,猛烈抨击封建专制的君权论、国家论。

在《辟韩》篇中,严复对韩愈的名著《原道》所提出的君主起源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它首先有力地批驳了韩愈宣扬的“圣人”万能论,认为在人类社会初起之时,如果存在“圣人”的话,那么他们都必须是野兽而不是人,否则必然遭到自然界的伤害而夭亡;其次,《辟韩》还批判了韩愈关于君、臣、民三者关系的认识。指出,老百姓是从事生产,互通有无,共同生活的,决不是只为了供养国君。君和臣是老百姓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设置的,国君和大臣如果不能实现为民除害的使命,就应该被抛弃,并引用庄子“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话,来揭露封建君主“窃国大盗”的本质。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原道》在揭示古代社会国家产生、发展的进程方面,不无理论价值;而对封建君主制的批判,早在明末清初即已出现,但严复的论述,是第一次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民约论”思想,对传统政治体制与历史观念的否定,这在当时不啻为震天的惊雷,其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三)、“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甲午战后,为了挽救国家危亡,改变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局面,社会各阶层都相继提出了自己的救国方案。“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思想”,就是严复提出的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的政治理论。
戊戌时期,随着西方社会学的输入,维新派从救亡与启蒙的需要出发,很重视群学。与梁启超“说群”时强调“合群”相对应,严复着重阐述了个体与群体的分合关系。因为社会或国家对个体或主体而言,就是群体或客体。将群体最终归结为每一个个体,也就等于把客体转化为主体。严复由此认为,正是主体国民的优劣决定了客体国家的盛衰,“贫民无富国,弱民无强国,乱民无智国”。而中国之所以贫弱混乱,根本原因在于国民素质低劣。

严复参照斯宾塞的《教育:智育、德育、体育》(严复译为《明民要术》)中的三育思想,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救国自强三要政。

严复指出:“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是以西洋观化言治之家,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断民种之高下,未有三者奋而民生不优,亦未有三者备而国威不奋者也。”这种“三民”思想即是严复政治主张的总纲和核心。

第一、“鼓民力”,主要是禁止鸦片、缠足,使人民体质增强,有强健的体魄,以此为提高民智和民德的基础。

严复认为“鼓民力”为“三民”中之最急。“历考中西史传所垂,以至今世五洲五六十国之间,贫富强弱之异,莫不于此焉肇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学发达,又具有尚武和冒险精神,特别注意“操练形骸”和“饮食养生之事”,所以“气体强健”,有最胜之精神”,“有最胜之智略”,种进而国乃强盛。
中国由于科学不发达和封建礼俗的约束,“其贻害民力而坐令其种日偷者,由法制学问之大,以至于饮食居处之微,几于指不胜指。而沿习至深,害效最著者,莫若吸食鸦片、女子缠足二事”使种弱国贫。为此,中国必须改变重文轻武“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传统观念,革除旧有之恶习,才能使种乃进,使国乃昌。同时严复还强调女性身体健康对国家的重要作用,“盖母健而后儿肥,培其先天而种乃进。”
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知识结构的影响,使中国之学包括宋学义理、汉学考据、辞章等都成为脱离现实的“无用”、“无实”之学。而“必学古训”的治学方法又导致“记诵词章既已误,训诂注疏又甚拘,江河日下,以至于今日之经义八股。” “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 而西方则重视亲身体验、冷静观照和积极主动的求知精神与怀疑求异的理性批判意识,“使自竭其耳目,自致其心思,贵自得而贱因人,喜善疑而慎信古。”“是故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欲讲实学,非另立选举之法,别开用人之途,而废八股、试帖、策论诸制科不可。”
第三、“新民德”,主要是创立议院,各级官吏由公民选举,以改变封建专制传统,使人民养成爱国公德。

严复认为“新民德”之事,“尤为三者之最难。” 他指出“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一姓之兴,则亿兆为之臣妾。其兴也,此一家之兴也,其亡也,此一家之亡也。天子之一身,兼宪法国家王者三大物,其家亡,则一切与之俱亡,而民人特奴婢之易主者耳,乌有所谓长存者乎。” 从而形成了中国人“有家无国”的传统道德观念。正如梁启超所说:“在中国,只有个人对个人的责任,没有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而个人在追求他自己的或家庭的利益时,肯定是在损害国家的情况下进行的。如“甲午之办海防也,水底碰雷与开花弹子,有以铁滓沙泥代火药者。洋报议论,谓吾民以数金锱珠之利,虽使其国破军杀将失地丧师不顾,则中国今日之败衄,他日之危亡,不可谓为不幸矣。”

西方却不同,西方的“公心”与中国的社会道德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且彼西洋所以能使其民皆若有深私至爱于其国与主,而赴公战如私仇者”,“无他,私之以为己有而已矣”。“是故居今之日,欲进吾民之德,于以同力合志,联一气而御外仇,则非有道焉使各私中国不可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设议院于京师,而令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 。
严复“三民”学说的提出,在处于危亡时刻亟须改革与发展的中国近代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严复的“三民”学说,注重改造国民性,将变法维新推向更深的层次。
近代中国社会,由于列强的入侵逐渐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了近代化过程。但由于一方面中国要走出中世纪,顺应世界潮流,迈向近代化,必须依赖于西方近代文明。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实体,不能无视西方近代文明对自己的挑战、冲击,它必须在应战和反抗中保存和确证自己。这就构成了包括作为客体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近代化和作为主体的人的近代化的双重近代化过程。
但从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甚至到辛亥革命,都只是中国变革政治体制实现客体近代化的过程,主体人的近代化被忽视了。而严复“三民”学说的提出全面深刻批判和反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劣根性,率先提出了改良深层土壤、改造国民的智力结构、伦理结构及病态的精神状态等问题,从而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运动推向更深的层次,使二者互为补充,为中国的近代化服务。

其次,严复“三民学说”的提出,启动了中国近代再造国民性思潮的产生。严复在中国道德史上第一个提出“新民德”的课题,受其影响,梁启超、陈独秀、孙中山等亦很关注“民德”的建设。
梁启超指出:“新民云者,非新者一人,而新之者又一人也,则在吾民之各自新而已。孟子曰:‘子力之行,亦以新子之国。’自新之谓也,新民之谓也。”“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陈独秀倡导了五四时期新道德运动,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来彻底批判中国封建主义旧文化,以期唤起多数国民的“伦理觉悟”。孙中山提出“心理建设”,直至鲁迅对国民性的探讨,形成了一股贯穿了近代社会的声势浩大的再造国民性思潮。

最后,严复“三民”思想的提出,对中国近代人文精神的重建具有划时代意义。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古典人文精神是一种泛道德主义的人文精神,它将伦理道德向宇宙、社会、人生领域泛化,确立了伦理本体论。但民族危机给古典人文精神带来了根本性价值危机。严复的“三民”学说,超越了传统人性论中的道德主义精神,第一次提出人的德智力全面发展的近代人文精神。
这样,传统意义上的那个无限膨胀泛化,覆盖一切,甚至主宰一切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德”开始从本体地位跌落下来,受到必要的限制,并获得明确的定位,即“德”不过是和“智”、“力”并列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三要素之一。“德”的泛道德主义神话的打破,为人性的开放、自由,为个体的知识、能力和意志力量的提升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为中国近代人文精神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魏源的还没学呢,等学到了给你回复!

上一篇:电视广播大学报考

下一篇:中华戏曲期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