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作业成本法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8 21:23

作业成本法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论点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总结

第 2 章 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

2.1 成本控制的含义与作用

成本控制,是企业自己的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根据一段时间内提前建立好的成本管理目标,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对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生产过程之中的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进行管控,保证各项成本指标满足目标值,以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管理行为[11].

(1)成本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一个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占用和消耗情况可以通过该企业的成本状况反映出来。企业控制了成本,也就可以更加清楚的掌握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占用和耗费情况,从而通过成本的控制来实现产品成本形成过程的控制。

(2)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管理包括七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检查,这七个环节密切联系,相互促进,而成本控制又是这七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等都需要通过成本控制来起作用,故为这七个步骤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3)成本控制可以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企业生产一项产品,需要有充足的投资和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需要有良好的产品设计和精良的工艺水平,需要进行严谨的生产计划和组织工作,同时还需要有合理的人事安排和物资管理。以上所有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产品成本反映出来。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的浪费和经营管理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对成本的监督和控制及时的被发现,这样才能迅速的做出补救措施。因而,成本控制理所应当的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了成本控制,就可以为企业最大程度的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企业在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2.2 成本控制方法

(1)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制度的安排”.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把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的联接起来,最终将公司的经营决策目标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12].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纵向可以分成五个环节:构建预算组织、确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和考评预算。

①构建预算组织是整个预算体系的基础,是整个预算工作展开的前提。预算管理需要有一个具有独立性、战略性、权威性的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全面负责企业预算工作协调、监督、控制和考评工作。

②确定预算目标是整个预算管理的起点,是预算机制作用发挥的关键。管理者在制定预算时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确保预算的可操作性,且具备导向性。好的目标有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落实,有利于日常各项工作的协调开展;反之,不好的目标会使得日常工作无法有序进行,预算治理的效益和效率也大打折扣,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普遍认为,预算指标就是利润指标,其实不然。一般情况下,预算目标可以分为两种:

效益指标和规模指标。

③编制预算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核心,包括三部分的内容:财务预算编制:是公司全面预算的重点,在一段预算期内公司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都在财务预算编制中体现出来。它是公司全面预算的总预算,可以反映出公司各项经营业务和投资计划。整个预算编制的过程对各项全面预算项目进行了科学细化的分解落实,涉及到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库存成本、资金成本、利润等诸多方面,包括预计资产表预算、现金预算、现金流量预算以及利润表预算的编制,为企业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投资预算编制:关于公司在一段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的编制[13].投资预算具体记录了公司投资的金额、时间点、回收期、收益确认和现金流情况。同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预算还可以反映出公司关于固定资产的购买、扩建、改造和更新以及资本运行的可行性研究情况。

业务预算编制:通过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营业预算、生产预算等预算的编制,来反映一段预算期内公司可能形成的关于生产经营活动的现金收付预算。

④执行预算是整个预算体系的关键,预算编制再好,如果执行不力,也是纸上谈兵。通过细化责任,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凭证的传递和手续的审批进行控制和监督,有力的监督也是实现预算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⑤考核预算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最后一环,有效的预算考核可以确保预算管理体系真正发挥效益。管理者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将预算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对完成指标的部门给予奖励,没有完成指标的部门给予惩罚。这样,在下一阶段的执行过程中,各预算执行部门对于实际与预算之间存在的差距应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能更好的完成预算目标。

(2)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在预算管理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成本控制方法。在为一项工作进行成本量度时,不仅仅考虑产品本身消耗的成本,更要以制造这个产品的各环节流程为基础,通过对各个工作环节所耗费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分析,来综合考量一项工作的整体预算,进而更合理地预测成本并实施有效控制的方法。

①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14].在进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式,应同等的对待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即都作为产品或服务的作业成本对待,这样计算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因为在计算时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得整个作业所消耗的成本都被考虑在内。

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是作业[15],那么一个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涉及到该项产品和服务的作业的成本总和,也是实际耗用企业全部资源成本的终结。

②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程序是:收集数据,列出相关元素统计表;统计汇总和整理;进行分类,编制 ABC 分析表;绘制 ABC 分析图;根据分类,确定分类管理方式,并组织实施。

2.3 价值链理论

“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要创造价值,需要通过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实现[16].

企业创造价值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其中,生产作业、市场销售、服务作业属于基本活动;而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属于辅助活动。价值链即是由所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组成的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

价值链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各项生产活动中,还存在于企业各业务单元的联系上,同时,还存在于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一项产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价值链上的上游原料提供商和下游销售商。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也同样揭示,产品与产品的竞争,甚至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单单是企业自身实力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

2.4 成本动因理论

成本动因指引起成本发生的原因。一项既定活动的成本由多个成本动因结合起来决定,成本动因也是作业成本法的前提[17].如果想改善企业的价值活动并增强企业的成本控制,需要明确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地位,并据此弄清楚该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以及成本动因形成和变化的原因。成本动因按照可分为两类:

(1)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包括对每项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的分析[18].这两种动因展示了生产经营活动的两个不同维度: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的方式与原因,即最终产品通过何种方式完成的,如购货作业动因是发送购货单数量。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即利用什么方式来完成各项作业,如购货作业的资源动因是从事这一活动的职工人数。

(2)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大部分企业的成本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很大一部分了,以本文为例,电信公司的通信网络就在电信公司开始运行前建设好了,如果没有一张完整的全球互通的网络是没办法完成通信的。这种就是结构性成本动因。波特认为,影响企业价值活动的十种结构性成本驱动因素分别是:规模经济、学习、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相互关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机构因素[19].企业的成本控制受到企业结构性成本动因更深层次的影响。结构型成本动因一旦确定,将会长久的决定企业的成本低位。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题论文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题论文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1)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成本。将能够直观地确定为某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资源成本划为直接成本,直接计入该特定产品或服务成本,其余部分则列为作业成本。

(2)确认和计量耗用资源的作业。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如订单处理、产品设计、员工培训、材料处理、机器调试、质量检查、包装、销售、一般管理等。

(3)计量作业成本。根据资源耗用方式的不同将间接资源成本分配给相关作业,计算出各项作业的成本,即作业成本。

(4)选择成本动因,即选择驱动成本发生的因素。一项作业的成本动因往往不只一个,应选择与实耗资源相关程度较高且易于量化的成本动因作为分配作业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依据,有如:人工小时、机器小时、机器准备次数、产品批数、收料次数、物料搬运量、订单份数、检验次数、流程改变次数等。

(5)汇集成本库。即将相同成本动因的有关作业成本合并汇入“同质成本库”,如动力与维护费用可归入一个成本库。

(6) 作业成本分配。其计算公式为:

分摊成本=某作业成本(库)分配率×被某产品耗用成本动因数量

(7)计算产品成本。将分配某产品的各作业成本(库)分摊成本和直接成本(直接人工及直接材料)合并汇总,计算该产品的总成本,再将总成本与产品数量相比,计算该产品的单位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举例

某企业制造甲、乙两种产品,月初无在产品,月末产品全部完工。有关成本资料如下:

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第一车间机器调整准备费用2000元,产品质量检验费用1100元,电费2850元,机器设备维护费用1220元,设备折旧费1800元。第二车间机器调整准备费用2000元,产品质量检验费用1100元,电费1050元,机器设备维护费用2400元,设备折旧费1600元。

(2)销售部处理订单50份,其中甲产品38份,乙产品12份,共发生费用2000元。

(3)采购部门发生费用4080元。

(4)产品规划设计部门对产品进行改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甲产品耗用80机时,乙产品耗用120机时,共发生费用5000元。

(5)企业其他管理部门共发生管理费用包括厂房折旧等共计11280元。

根据上述资料,在作业成本法下甲、乙两种产品的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1)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两项成本为直接成本,其他费用为作业成本。

(2)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作业。本例的主要作业有:调整准备、质量检验、设备维护、折旧、动力、处理订单、采购、产品设计、管理等9项。

(3)计量作业成本。各有关作业成本计量结果见下表。

(4)选择作业成本动因。各有关作业成本动因选择结果列表如下:

(5)将成本动因相同的作业成本合并汇入同质成本库,本例中将机器调整准备和产品质量检验两项作业成本合并为同质成本库1,其成本动因为调整次数或检验时数均可;设备维护、设备折旧和动力三项作业成本合并为同质成本库2,其成本动因为机器小时。

(6)作业成本分配。将作业成本(库)的分配率和各项作业成本分摊给甲、乙产品的结果列入下表:(成本:元)

注:管理属于设施水平作业,其成本动因为其他所有作业,采用其他作业的成本总和为其成本动因数。

(7)计算产品的成本。将甲、乙产品耗用的直接成本和上面分摊的作业成本加总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如下表:(单位:元)

注:在传统的完全成本法下,本例的`制造和管理费用为39480元,以机器小时为分配标准,分配率为30.36923元/机时,甲产品的总成本为:30369元,单位成本为:3.0369元/件;乙产品的总成本为:9111元,单位成本为:45.555元/件。由此看来,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计算结果差异很大,显然,作业成本法比较准确合理。

三、实施作业成本法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切合现代高新技术生产环境的成本计算方法,纠正了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扭曲产品成本的现象,不论产量高低、制造工艺复杂与否,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较准确地反映产品与其所耗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接近于真实成本。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环境与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更能为企业计划、控制和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成本信息,也优于管理会计早先提倡的变动成本法。我国的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1、作业成本法是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部分,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计算出产品成本,还在于计量各种作业耗用资源的成本,本质上是计量分析资源的流动。

2、实施作业成本法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任何一个成本系统并不是越准确就越好,关键还须考虑其成本。作业成本法增加了大量的作业分析确认、记录和计量,增加了成本动因的选择和作业成本的分配工作,支付成本大增,作业成本库的选择,可使成本——效益平衡。

3、作业成本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在作业的确认、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同质成本库的确认上,不同的会计人员会有不同的结果。这种主观随意性有时会带来与实际较大的偏差。

4、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新的完全成本制度,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产品成本包括以前不能追溯的期间费用,计算出来的成本指标值比按传统的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差异很大,实施时应注意与现行成本制度的衔接或融合。

5、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取得单位最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做好全体员工的培训,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避免和消除无效作业,消除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人为因素的阻力,以促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这是作业成本法的精髓。

6、笔者曾考察一家大型汽车修理企业,其间有一个轮胎翻修车间,属劳动密集型车间,其他修理车间则属技术密集型车间,但其技术密集程度也不一致,由于传统间接费用采用工时分配很不合理,使工时耗用最多的轮胎翻修车间成为亏损车间,挫伤了该车间领导和工人的积极性,改用作业成本法后,间接费用分配合理,轮胎翻修车间成为盈利车间,其余修理车间成本计算也比较准确,消除了一些无效作业,同时改进了一些企业收费标准和决策的合理性,使企业上下同心,效益倍增。

7、实施作业成本法,应做好会计有关的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否则,假账真算,运用成本昂贵的作业成本法,无异于劳民伤财。

作业成本法论文提纲

作业成本法论文提纲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实施作业成本法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成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不仅可以增加企业自身利润和职工群众的利益,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成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企业成本的高低,不仅同企业自身和职工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还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我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建国以来,我国在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班组经济核算、责任会计、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都体现了我国的管理会计工作者为成本管理所作出的贡献。但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成本管理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员工参与成本管理意识落后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认识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职工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偌大的管理群体当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2.成本管理偏面

从成本管理的内容上看,只注重对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管理;从经营过程上看,企业成本管理只注重对生产过程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从空间范围上看,只注重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成本管理,而忽视对上下游供应商和顾客的成本管理2016年成本管理论文提纲2016年成本管理论文提纲。企业只注重短期效益,不注重长远发展,片面追求战术成本管理,而忽视了战略成本管理。

3.忽视了“质量成本”的管理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产品达到一定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成本,是定量评价企业质量管理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连接质量与成本的纽带。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故障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一般而言,预防成本发生于研究开发阶段,鉴定成本和内部故障成本发生于生产阶段,而外部故障成本却发生于营销阶段。质量不是免费的,质量意味着成本,如何权衡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缺乏科学性,割裂成本与质量的辩证统一关系,片面强调成本的降低,而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成本降低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降低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内部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外部故障成本,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依赖程度,削弱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我国企业的生产大部分属于粗放式生产,对消费个性的重视不够,缺乏产品的创新能力,相应带来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上的简单化。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采用分批法的企业不足6%,而当前世界生产发展的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因为购买者的偏好并非完全相同,随着生产的发展,购买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厂方设计并生产自己最满意的商品,厂方也可以高效益保证购买者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一条生产线上可能只有几台相同甚至是没有两台完全一样的产品。这样的生产方式将适用于分批法计算成本

标准成本、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是目前成本与成本管理中较为流行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在我国企业中也有使用。但是,先进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法在企业中未得到广泛推广。

5.成本管理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

按照现代战略理论,企业的基本战略有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聚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而目前我国企业存在就成本论成本的现象,一味地追求降低成本,以降低成本为理由妨碍差异化的实施和目标聚集,不利于形成竞争优势。

二、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企业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应采取如下对策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企业的成本管理

(1)成本的源流管理思想

成本管理要从成本发生的源流着手,成本管理的重点内容和着力点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成本发生源流包括时间源流、空间源流和业务源流。从成本发生的角度来看,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成本发生的三大源流的交汇点。

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能分工、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外部协作关系等,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成本不断降低的源泉。成本的源流管理思想也就是成本避免的思想,它是成本管理的.高级形式,其基本思想是立足于预防,即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

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其技术复杂性有关,在成本实际发生之前,大部分成本便已被锁定,一旦设计方案确定,很难再改变成本发生的数额。对于多数产品而言,65%的成本在设计阶段已经确定了,20%的成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另外15%的成本才是生产管理所能控制的。生产过程只是成本发生的结果,而不是成本发生的根源2016年成本管理论文提纲论文。企业的规模、生产布局、选用设备、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方案,甚至企业的选址等技术问题才是成本发生的根源所在因此,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而言,成本管理的重心应转向企业设计和产品设计阶段。

(2)技术经济一体化的思想

技术代表着产品的差别化,经济代表着成本优势(低成本或高收益)。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取决于产品的差别化优势和成本优势的结合。所以,成本管理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技术经济一体化的问题。技术与经济存在密切的关系,首先,技术与经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应用一定的技术,而技术的应用要消耗经济资源;其次,技术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发展经济能推动技术的进步,而先进的技术能够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最后,技术与经济存在着相互对立的关系,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先进的技术,但必须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

(3)树立全员、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思想

全员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参与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系统工程,必须依靠企业全体员工,建立起一个从上到下,包括各层次、各部门以及个人在内的组织体系。对组织体系内的各责任单位实行责任成本核算,采取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对各责任单位实行严格考核,充分调动各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全过程成本管理是指对企业各生产经营环节都进行成本管理,以生产阶段为界,向前延伸到产品设计阶段,向后延伸到产品销售阶段和售后服务阶段,即包括对采购成本、产品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管理及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等的管理。不仅关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同时也关注对上下游成本管理2016年成本管理论文提纲2016年成本管理论文提纲。

(4)树立建立和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思想

成本管理战略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为建立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也就是说,企业必须探求提高其竞争地位的成本降低途径,如果某项成本降低途径削弱了企业的战略地位,则应弃之不用;另一方面,如果某项成本的增加有助于企业的竞争实力,则这种成本的增加是值得鼓励的。

2.借鉴国内外经验,选择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产生了许多成本管理方法,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班组经济核算、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目标成本管理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供、产、销全过程的控制。西方成本管理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也产生了许多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如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

淘宝精品

总之,企业应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创造出符合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

3.推行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管理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2016年成本管理论文提纲论文。企业成本管理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为推行成本会计电算化,企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

(2)配备专门的成本管理会计人员,加强对成本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成本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

(3)配备实行成本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4)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可进行成本控制软件的开发,由于成本控制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及企业本身实际情况的各不相同,注定不同企业的成本控制标准和方法也不一样,因而不存在通用的成本控制软件。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开发成本控制软件,将各阶段的成本控制和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和效益。

上一篇:接收人物研究的期刊

下一篇:大学选课之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