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杂志广告优秀案例

发布时间:2023-12-05 17:48

杂志广告优秀案例

大卫.奥格威的哈沙威衬衫被美国《广告时代》杂志评为“以创意之王屹立于广告世界中”的大卫.奥格威,1948年以6000美元创业,如今已成为全世界10大广告公司之一,并在全世界40个国家设有140个分支机构。

这位美国广告泰斗成功的秘诀就在“创意”。40年来,奥格威的点子层出不穷,他所企划的成功广告活动多不胜数,其中最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莫过于哈沙威衬衫广告。

哈沙威是一家默默无名的小公司,每年的广告预算只有三万美元,与当时箭牌衬衫每年200万美元的广告费相较之下,真是少得可怜。当哈沙威的老板杰得与奥格威洽谈广告代理时,奥格威不在乎广告预算太少,他在乎的是:必须把广告全权委托,不得更改企划案,连一个字都不得更改。杰得一口答应。接下哈沙威衬衫的广告代理后,奥格威内心盘算着:

——面对箭牌衬衫每年200万美元庞大广告费,哈沙威要打出知名度,非出奇制胜不可。

——哈沙威的广告活动,必须是一个伟大的创意,否则必败无疑。

——为了提高哈沙威的知名度,我必须先建立它的晶牌印象。

根据调查证实,消费大众都是先看广告图案(相片),再看标题,最后才读文案。——此种图案一标题一文案的架构,就是故事诉求法。此种诉求法,常令消费者无法抗拒,不过,“故事”的内容必须充实,而且图案(相片)必须能引起大众的好奇,才能吸引他们接着标准“文案”一路看下去。

——我要以何种图案为主题呢?啊!有了,“眼罩”的中年绅士为主题。 于是,一个伟大的创意出现了。不久,一个戴着黑眼罩的中年男士,穿着哈沙威衬衫出现在美国的报纸与杂志广告上。在短短几个月内,那位戴眼罩的绅士表现出英勇的男子气概,风靡了全美国。

当然,哈沙威衬衫跟着水涨船高,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

软文广告经典案例

经典的软文广告大多具有以下特点:

经典一:标题显目。

题目一定要吸人眼球,让人有一种想要点击的冲动。标题中可以出现了几个比较暧昧、猜测甚至激发人窥私欲的词,要有让读者有想往下读的欲望。

经典二:赋无形于有形

文章是做产品推广,但不能明显的做产品推广,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要给人的感觉就是,它只是一篇情感交流的文章。最后一笔点睛,出现他们产品的推广广告,这就是笔者进行企业和产品形象推广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经典三:善于利用人的情感做文章

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情感故事,将产品赋予其中,给产品一种鲜活的形象。

媒介组合营销案例

媒介营销案例之《城市画报》
[案例分析]

"我们曾经被《新周刊》评为中国最具小资情调的杂志,那是一个很好的品牌。"主编李迪生在新华传媒工场的一次沙龙上说,《城市画报》所有的营运工作都是围绕品牌进行的。"我们的推广,我们的采编人员,我们的广告,我们的发行人员,一切围绕这个中心推进。"

《城市画报》以品牌为中心的经营和营销策略与"城市年轻人"的读者定位密切相关。其核心读者为国内大中城市中25--35岁的年轻人,这个群体的消费生活越来越倾向于"品牌主导型":喝咖啡去星巴克、买东西去宜家、健身要去舒适堡……再看看他们打的手机、用的电脑、穿的衣服,几乎无一不跟品牌相关。《城市画报》要让这些喜欢"可口可乐"、"耐克"的年轻人接受,必然也要像"可口可乐"、"耐克"一样树立和巩固自己的品牌优势。它的目标不仅要从国内8000多份杂志中脱颖而出,更希望能使年轻人像买"可口可乐"一样习惯于买"画报"。

据悉,《城市画报》目前的期发行量在30万左右,年广告收入超过1000万元。

快乐:品牌的内涵

品牌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品牌内涵的确立。只有确立品牌的定位,明确品牌的内涵,产品的品牌营销才可能有的放矢。实际上,对真正懂得,品牌营销的企业来说,品牌不是一个环节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局部的事情,而是整个企业系统的长久之计。在企业运营的流程中,品牌贯穿始终、无所不在。从产品、定价到促销、渠道,品牌如一根红线,而品牌的内涵则是品牌最终希望传递给消费者的印象和感受。

《城市画报》有个理念:不单纯做一本杂志,而要做年轻人文化的表率,要做一个文化渗透者。在这种文化理念的驱动下,杂志社必须赋予自身品牌以明确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个内涵既要符合杂志的定位,符合读者的需求,也应该符合广告商的偏好,乃至符合目标市场的趋势或规律。如何确立自己的品牌内涵?《城市画报》选择了"快乐",要做一份始终把"快乐"作为行销诉求和经营理念的杂志。

"画报"的读者主要瞄准70年代左右出生的年轻人,他们正日益成为社会的主流人群,他们对生活的追求非常具有个性,而且消费力不断提升、旺盛。加之,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惊人。《城市画报》将目标人群定位于城市的年轻人,意味着找到了一个可持续成长的市场。《城市画报》的编者认为,当今城市的青年奉行"快乐至上"的人生观,力图通过"快乐"驱动下的内容和经营,吸引自己的目标读者。也正是这样独特的经营理念,才使其在杂志业的同质竞争中保持特色、巩固优势。

CI:品牌的视觉

在《城市画报》的品牌营销中,CI始终是非常重要的策略。对CI策略的应用,可以当作我们解读该杂志品牌营销的线索。

CIS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英文缩写,也可以简称CI,主要包括企业理念识别(M1)、企业行为识别(B1)、企业视觉识别(V1)、企业听觉识别(H1)四个部分。其中,最直观、最外在的部分是视觉识别(V1),一般意义上的CI也主要指VI,它通过组织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传达企业的各种信息。

对报刊来说,CI的视觉组成主要有报头、Logo(标识)、字体、纸张、色彩、象征物、代言人等。报刊杂志的品牌打造,与这些CI要素密不可份。借助视觉化、规范化、系统化的CI形式,可有效地向读者传播传媒自身的理念和文化,使其对传媒的品牌印象和认知逐步与传媒的品牌特征相吻合。"媒体根据自身独特的文化理念确立的CIS,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是显示本媒体与其他媒体区别的一个快捷方式,也是媒体实施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们分别从口号、封面、logo、代言人等几个方面来看一看,《城市画报》的若干CI要素如何服务和引领这本杂志的品牌营销售。

口号口号既是杂志定位的最洗练概括,也是品牌营销的最响亮声音。《城市画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定位,与之相对应也有不同的口号。口号直接印在每期封面上,与logo形成一个整体的视觉符号,以直接而简单的文字传递出杂志的定位。改版之初,以"带给你一个全资讯的广州"告诉人们广州城市资讯的新定位;此外,打出"新生活"的旗号,表达了《城市画报》对内容与众不同的追求,对时尚生活独特的颂扬。而从"传播者"到"引领者"的升级,也体现出杂志社对内容质量提升的自信,对品牌文化提升的自信。显然,引领比传播更加领先超前、更加高瞻远瞩。

封面作为产品直观的外部形态,封面无疑是杂志竞争的前沿阵地。杂志封面遵循一个"三步五秒"效应原则,就是要让读者在三步之遥、五秒之内在琳琅满目的报摊上发现自己。如果没有彰显个性、令人瞩目的封面,整本杂志的营销便失去了"良好的开端"。对杂志来说,封面可谓第一卖点,也是品牌创建的关键。在所有杂志品牌的cI要素中,封面无疑是最具视觉冲击的要素。

1999年,《城市画报》改版时就对杂志封面做了很大的调整,以当时比较流行的女性作为封面视觉的主打内容。开设"宠儿"栏目后,每期封面都会推出一位在广州生活、打工的漂亮另类女孩,图片精美、创意性强,文字简练耐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宠儿"照片做封面具有个性和吸引力,给《城市画报》赢得不少眼球。

然而,2001年5月11日出版的第39期《城市画报》却将封面由"宠儿"改成了"非常男女",放弃了原先靠"一女"做封面的做法,代之以"一男一女"。对于封面的这次重大调整,编辑在扉页中向读者道出了她们的苦衷:"我们尝试着用一男一女的形象作为本期杂志的封面。是不是不一样?一定会不一样。是不是一种更好的不一样?……

当大多数杂志都习惯用美女当封面的时候,《城市画报》的大胆创新显然有利于其保持与众不同的视觉形象和品牌风格。一般杂志很少用两个人来做封面,用专业摄影师的说法"容易分散注意力",但《城市画报》偏偏追求"人无我有"。编者在改革封面的同时,也给新封面的杂志内容之间找到了更为默契的解释:"非常男女"要表现的是"男女关系",而这恰恰是我们核心读者最敏感、最容易引起共鸣的主题。

和《城市画报》相类似,《女友》杂志对封面人物的选择上也很有巧妙的心思。当新锐豪华杂志成为都市女性宠爱的读本时,《女友》有意识地进入这个市场,期望成为成熟女性的首选。然而,逐渐长大的老读者再也回不到豆寇年华,正在长大的花季少女也期待杂志的更符合她们的需求。为此,《女友》从单月刊改为半月刊,上半月号为原来的《女友》,继续针对花样年华的学生,而下半月号则为新版的《女友》,针对已经走向社会的成熟女性。在决定封面时,《女友》考虑到:花季少女诉求的是群体意识,而成熟女性强调的是自我意识。因此,同样是两个人,《城市画报》用的则是一男一女在一起的封面风格,《女友》上半月刊用的是两个少女在一起的封面风格。

LOgO 10go就是标识,对杂志来说主要指刊头。在《城市画报》的历史上,logo的变化始终是杂志变化的主要标志。1999年9月9日,《广东画报》从一个省级图片宣传刊物摇身一变成为面向城市青年的时尚刊物,当月出版的"画报"10so发生重大变化,"广东"两字缩小后放置于"画"字的右上角,整个封面上非常显然地突出"画报"两字。据悉,早在9月份改版前,申请改名的报告已在审批中,但因尚未取得正式批文刊名不能更改。因此,9月号的处理,将"画报"而字放大,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10月8日,《广东画报》正式改名为《城市画报》,L0go中的"广东"也顺理成章地改为"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城市画报》放大"画报"缩小"城市"的LOGO处理方法,当前已被很多杂志所运用。在刊名更改相对不易的政策条件下,许多杂志把刊名中不希望突出的部分以缩小、淡化等形式进行弱化,而将需要突出的部分通过鲜艳的色彩、放大的字体加以突出。这样的做法既没有直接违反政策,又起到间接的更名效果。读者不仔细看《城市画报》的话,很容易把这本杂志当成《画报》。

2002年底,《城市画报》又对使用了三年的10go进行大手术。因为,国内打"画报"牌的杂志相当多,几乎每个省都有《**画报》,其中,也有不少杂志采用与《城市画报》类似的logo处理办法,以相近的字体突出"城市"二字。这样一来,《城市画报》的刊头在花花绿绿的报摊上很难"跳"出来。

总体来说,新logo对旧logo在风格上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新旧logo的最大区别有两点:1.把"画报"二字缩小放至右下角,而将"城市"二字放大;2.把"城市"二字略微倾斜,并加了框。可以说,以放大"城市"取代"画报"既和其他类似的杂志logo区别开始,又更加直接的突出了杂志本身的"城市"定位。对于倾斜"城市"二字的做法,《城市画报》执行主编李晖解释说:"这个设计沿用了原先的字体,为了结构不致左重右轻,两个字稍稍向左并加粗了边框。"

考虑到"这个方案未必是一个完美的设计,所以,需要拿出来征求读者和各方面的意见。"因此,《城市画报》推出了"双封面",把新旧logo做成两个不同的方面,以便读者比较、熟悉和接受。当时,适逢新年度杂志的征订时间,发行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以"双封面"的形式发布新的logo,既制造了新年新形象的阅读预期,也为发行和广告招商提供有力支持。新logo从2003年1月起正式启用,《城市画报》在读者心目中再次制造了新的视觉和品牌形象。

代言人代言人是杂志形象的具体化和人性化的体现,也是杂志品牌宣传的一种重要策略。选择与杂志定位、风格和气质相符合的形象代言人,对推广杂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很有帮助。根据《城市画报》捕捉时尚、传播流行的特点,其形象代言人也必须具有充分的时尚感以及与众不同的气质。为此,"画报"选择了周樵、古宇。两位代言人模特出身,或英俊,或美丽,其气质较一般模特都更显个性。由于《城市画报》经常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行时尚排对,代言人正好可以经常参加活动,拉近杂志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以鲜活的方式传播"你快乐,我快乐"的新生活理念。

上一篇:图片编辑器软件下载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拓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