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护理质控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3-12-12 00:12

护理质控论文怎么写

  1方法

  1.1分析医院护理队伍的现状医院开放床位821张,在岗护士323人,病房护士251人,3年以下工龄的护士105人,占病房护士数的42.0%,床位与护士比为1∶0.31.实际情况是:(1)临床一线护士数量少,护士人力配置难以满足患者日益递增的护理需求,护理工作压力过大,造成护理人员流失多,护理队伍不稳定[1];(2)护理队伍整体力量薄弱,护理质量难以提高,护理安全存在隐患;(3)护理工作面临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和引入,加大了护理风险,扩大了专业的内涵。以上情况提示,加快护士的培养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

  1.2开展规范化培训从护士的礼仪举止到专项性操作技能培训;从新职工、低年资护士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培训到高年资护理人员,直至护士长都有专题的学习与培训。按不同护理岗位的达标要求开展阶段性的规范化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水平。设计多层次、多类型、多角度的培训知识点,使护理人员在培训活动中有共同的关注点,能参与交流切磋,培训后有所得益,在工作中能切实运用,有效地提高护理水平。

  1.3开展练兵比武活动每年四月定为护理部操作技能练兵月,每年五月组织大比武,护理人员人人参与,年年搞,年年比,坚持多年,逐步规范护士礼仪、规范服务流程、规范护理操作。

  1.4实施护理操作规范化三级质控管理制度

  1.4.1一级质控由病区带教老师与病区护士长按达标项目的内容每天检查本病区护士护理技术操作情况,加以即时督导。

  1.4.2二级质控由教育小组成员与科护士长每周1~2次抽查护士护理工作的技术操作质量,对照标准给予评分,对未达标者,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操作技能规范训练至达标为止。

  1.4.3三级质控由护理部选派技术过硬的护士长组成的护理操作考核小组进行每月1~2次的抽查,以市卫生局《护理常规》及《临床护理指导》护理技术操作评分为衡量标准,抽查结果纳入病区护理质量考核总分,与奖惩挂钩。

  1.4.4对考核中存在的缺陷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讲评、分析并组织相关研讨提出改进建议,在下一月作好跟踪考核,使改进落到实处,使护理人员在日有所查,周有所评,月有所考的制度中强化规范意识,养成操作规范的习惯,形成良性循环。

  2结果

  (1)全院护士“三基”考核合格率从1999年的86.7%提高到2005年的97.8%。

  (2)患者满意度从1999年的96.5%上升至98.6%。

  (3)护理差错发生率从1999年百张床年一般差错发生率5%下降至2005年的1%。

  3讨论

  3.1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以护理规范保证护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这一理念深入每个护理人员的意识,形成了护士、护士长、护理部的合力,每项活动有广泛的参与,每项要求有积极的响应,爱岗敬业,风气良好。

  3.2规范了护理行为从接待来访、电话访谈、交接班、各项护理操作都有态度、形象、礼仪的讲究;护理工作按流程进行;护理操作讲究规范。

  3.3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6年来,坚持不懈抓护士规范化操作的培训和考核,护理差错发生率逐年下降,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护理环境,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的内涵。

  4结论

  规范化培训是规范化操作的基础,规范化操作是护理质量保证的基础,更是护理安全保证的基础;规范化培训这项工作不在形式,重在效果,必须常抓不懈,长效管理才能从根本意义上提升护理质量。
  本文来自于:华夏学术传媒网,专注:护理论文,中华医学会杂志,自费出书,医学期刊,教育论文,论文发表文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

护理管理 运用科学的 方法 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急诊护理人员角色技能论文 》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理工作已由单一疾病护理转向了整体全面护理。即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病人的需求,它使护士的角色和技能得以扩展。作为医院窗口形象的急诊科护士,其自身角色和技能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急诊科是抢救伤病员的场所,亦是一个缩小的社会环境,在面对突发危重病人的同时,也必须面对不同知识修养、不同 文化 背景、不同生活习俗、不同经济能力的形形色色的人,因此,急诊护士首先是一位社会工作者,她必须有高尚的敬业精神,丰富的社会工作 经验 ,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注意与患者单位、患者家属、肇事方、警察和 保险 人员的协作关系。

面对成批的、突发的急、危重病人,能及时给病人提供来自社会团体、单位、家庭和亲朋好友的社会支持。它包括两方面的支持:

(1)精神的支持,即上述团体和人员对患者的理解、安慰、鼓励,有助于减轻或缓解患者的情绪紧张或精神上的压力。这点对自杀未遂、突遇重大事故的患者很重要。

(2)物质和经济的支持:及时给患者提供有关法律、保险及治疗方面的信息,协助患者争取上述团体和人员的物质和经济援助,以解决生活困难,筹集治疗资金。尤其对刑事案、治安伤害案、购买了保险的意外伤害和车祸伤患者应提醒其及时报案,收集保存好相关资料非常重要。能有预见地、有序地、有效地与各医技科室合作,创造一个高效救治环境,为患者赢得宝贵的后续治疗时间医|学 教育 网整理。急诊护士还必须有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效应,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专业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以前护理是从属于医疗的专业,随着护理的发展,它已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护士必须改变其处于被支配地位的观念,树立专业工作者的意识,掌握本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独立判断病情的能力和对各种危险信号的鉴别能力及突出的应变能力。熟练掌握急救复苏技术,迅速正确地使用各种急救监护器材,熟悉各专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具有解决护理上具体疑难问题的知识和技巧,能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了解急诊专业的新进展。护理专业的发展除与医学专业同步外,还与许多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社会人文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急诊护理更是处于护理变革的前沿。因此,急诊护理人员还必须具备获取和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的技巧,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完善自我,从而更有信心、更有方法、更有预见地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提高配合医生抢救病人的成功率。

3.心理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是直接面对突发的急危重病人,致病致伤原因复杂,患者及其家属难以面对残酷的现实,因而情绪不稳或失常,加之抢救工作紧张繁忙,有时甚至不能按时下班,因此急诊护士还必须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且掌握了心理工作技巧的人。她应具有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乐观开朗的性格,善于调节患者及其家人情绪的能力。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患者、患者家属、同事和其他协作者,获得他们的拥戴、信任、支持及配合。能尊重病人的感情,对待病人个人感受表示理解并认同,通过耐心解释,真诚劝导,热情鼓励,细致关心,周到服务,使病人身心受到裨益。不当众探究和议论患者隐私,防止命令、责备、泄密、无用等消极情绪传递,从而避免患者产生自我价值低估和无助的恶劣情绪。另外,急诊护士还要善于控制和消除来自自身的不良情绪及压力,防止可能无意中伤害患者、患者家属及同事和协作者的言行,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救治氛围。

《 急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探微论文 》

急诊护理是研究各种急性疾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性危重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专业,其发展迅速,而目前尚未出现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反映专科特色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各医院仍采用常规评价标准。这种标准不能充分体现各科室护理特色,缺乏实用性、专业性、完整性、科学性。为了体现实用性、科学性、完整性和专业性,急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标准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突出实用性。

急诊科病人发病急骤、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性小、专业性强等特点,这给急诊科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兼具多重角色,除了医疗服务主体外,也是灾难救援的组织者、协调者,更是公众急救教育的指导者、咨询者、教育者医|学教育网整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急诊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诊治上要求时间快、效率高、收费低、服务全。在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时要从急诊护理的工作内容及临床实际情况着手,突出工作重点,体现实用原则,评价各项工作流程应简捷、便利,分诊、出诊、抢救、诊治、健康教育令人满意。

2.注重终末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环节评价,突出科学性。

目前护理质量评价仍以终末质量评价为主,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假象,具有不稳定性和失真性,护理人员易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表面形式上以应付检查,难以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实施终末评价的过程中结合环节质量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能动性、创新性,开拓思维、引进竞争,以期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促进学科发展之目的。例如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同样的结果,这不同的途径、方法就是环节评价所需控制的,它是从原因和本质上改进质量,其方法更切实可行。

护理人员是质量评价的核心,环节评价还要求其了解质量评价的目的、方法、标准,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做到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3.护理质量评价系统要全面,突出完整性。

急诊科具有门诊性质又具有病房特色,其质量评价也应兼顾一般病室和特殊门诊的管理标准。病室管理上除设施规范、职责明确外,在排班上更应突出灵活性、机动性;病历书写除客观、规范、简洁、详实外,在时间记录上更要求真实、精确;技术操作评价上要突出高效(准确、及时、规范);院内感染评价上除常规院内感染评价标准外,急诊科在各类传染病的上报和消毒隔离上也应有相应评价标准;整体护理评价上应突出实用性、创新性、实惠性、服务性,护理管理应制定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标准,增强法律意识。

4.评价系统分区管理,体现专科性。

急诊科的急、重特点要求每个医护人员要有时效意识、救命意识。评价时集中表现在急救呼叫后能否迅速做出反应(出诊时间、出车速度),各项 措施 是否得当,各种急救物品是否齐全、功能是否良好,各种异常情况是否能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急救物资是否有较大的储备能力,联系通讯系统是否通畅有效,协作系统是否同步配合等方面。急诊病人和突发事件多,而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又极其有限,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分区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分区管理就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集中分级分区诊治,变无计划性、无秩序性的工作为相对有计划性、有秩序性,突出工作重心,把技术力量、仪器设备重点放在危重病人抢救上。

目前急诊科多分为初诊区、观察区、监护区、手术区。初诊区主要负责就诊病人的分诊,初步诊治和维持就诊秩序。根据病情优先处理的原则,体现生命第一的观念,并且还参与危重病人的初步紧急抢救和灾难救援组织协调工作。因此,对初诊区的护理质量的评价应体现分诊正确率、病情上报率、出诊及时率、危重抢救成功率等。观察区主要负责一般急诊病人(无生命危险及暂不需住院治疗的病人)的观察治疗,主要体现的是服务意识和多学科专业技能,因此质量评价应从服务理念、就诊环境、病人满意度、基础护理操作、专科健隶教育、病情观察处理等方面人手。

监护区主要负责危重病人抢救直至生命平稳。随着我国急救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型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床旁化验分析仪、心肺复苏器等均需要有一支高专业水平、高技术操作的急救护理人员。因此,对她们的护理质量评价重点应放在业务技术上,考查以各种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对各种急重症病人的观察应对能力和创新科研意识。手术区主要负责急诊的手术治疗,评价重点在于手术的成功率、术后感染率、手术配合熟练程度及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

总之,护理管理者应更新观念,掌握最新动态,建立服务于急诊护理实践的管理标准,以促使急诊护理质量向着高水平方向发展。

《新生儿窒息护理论文 》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两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护理和治疗,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护理

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外院转入我科的新生儿中,有42例发生窒息。中轻度窒息(阿氏评分)28例,重度窒息14例,因母亲患糖尿病引起窒息1例,母亲患妊娠高血压5例,前置胎盘5例,脐带绕颈6例,羊水胎粪污染有胎儿宫内窘迫7例,产程延长5例,头盆不称2例,破宫产3例,早产8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头颅CT证实),肠麻痹1例,肺出血1例,临床治愈3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

2.抢救方法:

在胎头娩出后,助产者必须用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压,尽量挤尽口鼻内粘液和羊水。胎儿娩出后使新生儿仰卧,肩下垫起,使头后仰,用吸管吸净鼻咽喉及口腔粘液、羊水,负压不超过30mmHg,每次吸10秒,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道粘液堵塞部位深,可用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吸出。亦可用徒手插入法。动作必须迅速及时,要在生后1分钟内完成,注意勿损伤呼吸道粘膜。清除呼吸道异物后不能呼吸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予吸氧。心率慢于60次/分钟者应先用胸外心脏挤压。经上述处理,心率仍不见改善,应予药物辅助治疗,复苏过程中要确保输液通畅。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患儿娩出后立即擦干新生儿潮湿的身体,减少散热,最好有远红外线保温床设备。因寒冷会提高代谢增加耗氧,加重酸中毒。

3.窒息后的护理:

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增加通气,保证氧气的供给。其次是维持有效循环和药物治疗等。

保暖:

在无暖箱的情况下,可将婴儿贴身放在母亲怀中,外面盖上衣被,或用热水袋保暖。但需防止意外,发生烫伤,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

如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患儿置于暖箱中。暖箱温度应根据患儿体重调节。患儿皮温尽量维持在36.5℃左右的中性温度,以减少耗氧量。

监测生命体征:

呼吸是监护的重点。如果呼吸频率持续大于60次/分,呼吸暂停大于15秒~20秒/分,伴有心率下降,唇周及四肢肢端发绀,并常有呼气性呻吟,这时患儿常需要氧气吸入。一般采用头罩给氧4~5升/分。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因为低氧会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害,长期高浓度吸氧又会造成氧中毒。

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它们常随呼吸情况而改变,监护中主要测心率,注意心音强弱,心律齐否。心率如果低于80次/分,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或应用兴奋心脏的药物。如果心率高于180次/分以上,并伴有肝肿大,可能有心衰发生,根据医嘱使用强心药等。如果有心动电流图、心脏超声等设备,则可早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起到积极作用。血压的收缩压约45~80mmHg.

观察病情变化:

因新生儿窒息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良好。我们必须严密观察患儿的不良表现,如哭声大小、有无尖叫、四肢肌张力、末梢循环、皮肤温度及颜色、各种反射是否正常、意识有无障碍、大小便情况等。如发现上述有异常,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患儿的生命。

由于窒息缺氧患儿的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可在生前已部分排除,而生后无粪便或因肠蠕动减少而少粪便,也可因窒息缺氧血液重新分布而致肠道缺血。于生后几天出现腹胀和带血性大便,小便也因缺氧缺血导致肾脏受损引起排尿减少。故对大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的观察和记录都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感染:

因为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新生儿要求住单间或同病种患儿住在一起,减少探视人员,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戴口罩、穿工作服及干净鞋子。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接触患儿。患儿所用物品必须清洁,必要时需经过高压消毒后使用。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做好患儿的皮肤、臀部及脐部护理。

喂养:

轻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如反应好、吸吮力好,可直接喂母乳。如果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或胃管喂养。重度窒息复苏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物吸入再次引起窒息。如果喂养不能保证营养供给者,给以静脉补液,一般先静脉点滴10%葡萄糖,以后根据需要加滴复方氨基酸、中性脂肪、血浆等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

安静:

窒息儿必须保持安静,减少搬动,护理和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头部略抬高以减少颅内出血。

4.体会:

本文中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在胎儿出生后,采用新法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生命体征和病情的监护及精心的护理,及时的治疗,除2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提示我们在新生儿发生窒息时,必须及时进行有效的复苏技术及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因缺氧可引起多器官的损害,特别是大脑在缺血缺氧四分钟以上,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且窒息儿的智能异常,并发症发生均与缺氧时间存在重要关系医|学教育网整理。因此,应正确有效地处理,力争尽快复苏,减少后遗症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优生优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与护理,不需要名贵药物、名贵仪器,最主要的是需要医务人员的责任心、爱心和信心。

有关护理研究论文范文推荐:

1. 护理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2. 护理研究本科论文范文

3. 最新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6. 医院护理科研论文范文

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探究

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探究

护理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护理安全,防止护理缺陷及纠纷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由于护理质量控制管理评价中有一些不完善之处,与以满足患者需求仍有一定的距离,质量控制中忽视患者的需求,忽视了以人为本,忽视了人作为一个多元化的个体在心理生理方面的需求。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探究论文,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摘要: 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是为了提高护理服务价值,强化每个护士行为的准确性,规范性,以满足护理质量控制的要求,一切从患者出发,护士的护理行为要符合护理质量的客观需求和患者的合理需要。通过护理质量控制,使护士的护理行为符合对护理工作、对患者良好的质量标准要求,阻断、消除和减少某些不良护理行为及质控问题,狠抓环节质量,重视终末质量,防止护理缺陷及隐患的发生,以保证护理安全。通过科室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及科室工作人员质控检查百分表发现的质控问题,及时整改。通过建立科室质控小组,加强每一护士对护理质量控制的意识。护理部每周1次对科室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管理督导检查。护理夜查房制度的落实,督查各岗位职责制度落实情况及护理工作质量完成情况及品管圈活动的建立使得护理质量提高。

关键词: 护理质量 控制 管理

1影响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的因素

1.1管理素质欠缺。

由于护理管理人才是从临床一线优秀护士中选拔出来的,但缺乏护理管理知识教育和培训,主要靠经验管理,人情管理;科室制度在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不平衡性,只罚不奖,收入少;不能公平、公正处置和质控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缺乏一定的科学管理知识;这些都极有可能对护理质量管理工作造成一定误差和缺陷[1]。

1.2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由于是护士长在进行质量控制检查,有时护士长不能处于一线临床工作,只进行一些行政工作,而有时只是上午进行质控工作,存在质量控制检查的漏查现象。护士熟知质控检查人员检查时间,应付检查,存在检查时一个样,非检查时又一个样,平日里护士工作缺乏真实性和务实性,患者在检查中没有受益。平日比假日好,上午比下午好,白天比夜间好,如责护对患者的八知道情况,在质控检查中护士会很快熟悉病历,将内容讲给质控检查人员,而其他时间则可能不熟悉;又如责护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在平日的工作中履行好而是在患者出院时才进行告知。质控检查结果不能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护理质量和实际督查的结果。

1.3护士本身对质量控制意识淡薄,缺乏一定的护理安全知识,对可能导致护理纠纷缺陷缺乏预见性及排除能力。

年轻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工作流程不熟悉,操作规范不清楚,凭主观印象操作,护理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年轻护士不具备应变抢救危重患者的能力或者能力不足,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敏感度不足,造成护理行为的缺陷。护理质控检查工作中发现问题不能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制订出相应对策。

1.4忽略患者的感受,只注重管理制度执行及落实。

随着医学科学及社会发展,人们观念也在不断转变[1],许多患者都想参与到医护过程中,对自己的疾病康复说出自己的意见。由于患者自主意识及医学知识不断提高,他们已经由之前被动的由医生护士说了算,而变为自己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的意识,改变了护患之间提供与需要的分歧。如对患者入院后进行清洁处置剪指甲,调查中55%患者要求不用医院的指甲刀,使用自己准备的指甲刀,自己去剪,不想让护士协助,不愿意让护士监督。为了执行入院处置剪指甲这项制度,护士会要求患者立即马上剪指甲,防止拖到下个班次被查住,势必造成护士行为与患者需求之间的冲突。而护士落实管理措施的目的就是防止护理质控检查被发现;避免被批评,扣分,甚至被扣奖金。人是一个多元化的个体,对自己生理,心理的认知,疾病的感知,生活习惯,会因个体的不同呈现不同的需求[1]。由于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患者的需求,不能做到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为目的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1.5在一个人身上反复出现相同的质控问题。

住院患者人数多,环境嘈杂,护士人力不足,精神压力大。一名主班年轻护士从早到晚,精神压力大,文书书写记录内容多,加之巡视病房,记录不熟练,容易造成了护理工作中细节问题疏漏或处置不当、不及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解答,情绪烦躁,不能为患者多检查一下,多问一句,加之生怕被质控检查发现,被扣分,导致了恶性循环,问题依然存在,依然在这个人身上反复出现相同的质控问题。

1.6以满足患者需求的服务质量理念不能在质量控制评价中被体现。

护理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护理安全,防止护理缺陷及纠纷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由于护理质量控制管理评价中有一些不完善之处,与以满足患者需求仍有一定的距离,质量控制中忽视患者的需求,忽视了以人为本,忽视了人作为一个多元化的个体在心理生理方面的需求。制度中有的只是为了便于对护士监督管理而制订,强调了患者住院后应遵守的医院的规章制度,从患者的角度考虑较少,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不方便。

2对策

2.1科室质控小组的建立

我科室有10个质控小组,对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均进行良好的质控,每名护士认真履行质控职责,参与到其中去,做到人人监督、人人质控,无论节假日,白天,夜晚,保证对每一位护士的公平、合理,质控护理行为。使各种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据,保证各项工作处于质控的状态,我院的护理质控体系分为3级,护理部质量管理组—大区护士长护理质量管理组—科室质量管理组,科室质量管理组分设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治疗室管理,病房管理,院感管理,科室管理,输血管理,技术操作,急救管理,这是护理质控的基础,由全科护士认真执行。

2.2加强每一护士的护理质量控制意识[1]

为了保障医疗安全,防止护理缺陷发生,监督护理行为,同时要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那么使每一位护理人员在头脑中增强一定的护理安全法律知识,将护理质量控制的意识熟记在心,抓护理质量控制管理,认真履行各项岗位职责,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人人参与护理质量控制,增强护理质量内涵建设,进一步将护理质量控制落实到位,将环节质量控制,重点环节质量控制,终末环节质量控制做到环环相扣。对护士长的管理能力,质控意识提出要求,组织她们出去学习领导艺术、沟通技巧,护理业务,并将学会知识运用到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检查中去,落实好质量控制管理中各个环节中。护士长的质控管理能力在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管理中得到提高和认可。各组的质控结果落实到科室个人,把护士的质量控制检查结果与护士的目标管理经济利益联系起来。随时随地对护士进行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医德医风教育,努力提高对患者对本岗位的高度责任心[1];进行技能培训和业务学习知识灌输,将精益求精的精神内化在其中。在工作中形成对质量控制的强化及重要性提高和必要性落实,使每一位护士在质量控制管理活动中,形成自觉行为和意识,保障科室个人的医疗安全。

2.3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环节的监督到位

医院护理部和科室要进一步将质量控制体系机构加强完善,落实好人人参加质量控制内涵的建设要求,积极调动其自觉性,掌握好质量控制标准细则,把握好质量控制的标准,进行质量控制问题的鱼骨图和柏拉图绘制,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将品管圈的活动落实到我们科室的质控管理中去,使全体护理人员由被动管理转变成主动自觉自愿的全员参与管理。将对患者满意度调查标准细化、加强,各项岗位职责的修订完善,强化规范的护理行为,使得在质控检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护理人员能够更理解,人人参与。护士长管理责任到位,使质控过程中各类环节随时随地不受时间限制处于受控状态,使质量控制管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4护理部每周1次对科室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管理督导检查

大区护士长每周四对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督导检查记录,并提整改措施;科室人员均参与到人人质控管理过程中去。每月医院护理部将检查的细则,评分标准,检查结果印成书面材料下发科室,各个专项质控检查组分别对科室进行全面检查,入病房进行管理检查,随时对护理工作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对责任人进行进一步讲解培训,熟知正确的护理行为及目标;将随机质量控制检查与定期检查有机结合,使得质量控制检查管理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护士在工作中会认真履行职责,带着一份责任心去工作,思想上不能有马虎、松懈,做到了自我质量控制,自我约束。大区护士长质量控制专项检查科室的护士长对本科室的护理工作行为,工作质量进行自查,自评,做到心中有数,将品管圈的管理引用到科室护理管理中,进行品管圈的活动。每一位圈员学会了发现临床工作中问题规范,科学地分析问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加强了医护医患护患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大家提高了认识,加强了责任心,有了解决护理工作中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2.5护理夜查房制度的落实,各岗位职责制度落实情况及护理工作质量

做到白天护士工作质量控制与夜间控制相结合,使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加强,随时随地可进行自查,自评,夜间查出问题第2天进行反馈,做到防微杜渐。引进品管圈的管理作为质量控制检查管理,完善质控职能部门的职责。我院设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大区护士长专项质控检查,科室质控小组三级质量控制,科室质量活动小组认真履行其职责,在此基础上,加之科室人员人人相互质控检查管理,各质控小组设立质控组长,对分管的各质控组随时监控,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及早改正。质控组长定期按护理质量标准及考核办法,认真地对每位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进行质控检查,并进行考核与评价作好记录,作为月底绩效考核的依据。每月各质控小组进行会议总结,评定本月质控问题发生的情况,并给予分析,提出对策,不能解决者向质控检查管理委员会,专项检查组提出有关的建议和意见。

2.6引进品管圈管理活动

品管圈管理活动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主要起到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辐射作用,识别作用,凝聚作用,还具有综合性、社会性的特点。可缓解日趋紧张的护患关系,保障了护理安全,引导和构建宽松、和谐、积极的医院品管圈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职工思想中,让护理人员具有归属感和组织亲和力,维护科室和医院的荣誉,实现医院发展的目的。通过护理质量管理对策的实施,有效减少了护理缺陷及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使患者感受到了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护患关系得到了改善。

参考文献

[1]包丽芬,蒋琼仙,王柏萍.质量控制管理对护士行为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70-71.

上一篇:期刊数据库收录情况

下一篇:护理学导论期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