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11 21:37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为保证我院招生工作顺利进行,维护学院和考生的合法权益,落实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制定本章程。

一、学校名称: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二、国标代码:13951

三、学校简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占地面积880亩,建筑面积36.9万平方米。馆藏图书97.6万册。教学用计算机1596台。校内实验实训室128个,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基地18个。校外实训基地259个。在校学生13000余人。开设专业43个,涵盖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农林牧渔、轻纺食品、电子信息、制造、资源开发与测绘、旅游、财经、土建十大类。

四、组织机构:学院成立由院长、分管副书记、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组成的招生工作委员会,决策学院招生工作。招生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招生就业处,落实招生工作委员会各项决定。学院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招生录取工作。

五、办学地点:新校区(主校区)位于渭南市高新区胜利大街西段科教园区;朝阳校区位于渭南市临渭区杜化路4号。

六、学校隶属:渭南市人民政府

七、办学类型: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八、办学层次:高职(专科) 学制:三年

九、录取规则

1.录取严格执行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有关招生的政策、规定和最低控制分数线,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专业安排按照“志愿优先,分数优先”原则。对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在其所报专业计划录满情况下作退档处理。

2.外语语种不限,但学院公共外语教学以英语为主,请非英语语种的考生谨慎填报。

3.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4.加分或优先录取政策:执行各省、市、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中规定的加分和优先录取政策。

十、计划分配:我院2020年面向全国17个省市计划招生,具体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以各省招办公布为准。

十一、收费标准:按陕西省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三年制高职各专业为5500元/学年。

十二、奖、助学金:学院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伙食补贴等多种方式并举的奖励资助体系。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开通“绿色通道”,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十三、新生入学后由学院进行复查,凡发现不符合入学条件者,按有关规定取消入学资格。

十四、学生毕业时经考核合格,由我院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十五、本招生章程如与生源省份招生政策规定不一致时,以生源省份招生政策规定为准。

十六、联系方式

网址:

电话: 2362555

地址:渭南市高新区胜利大街西段科教园区 邮编:714026

咨询QQ:2230833771 E-Mail:

十七、本章程由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简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高等职业学校。其前身是原陕西省中医学校、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陕西省蒲城师范学校、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5年创建的“同州实业中学堂”。百余年来,培养出了大量各类专业人才,广泛分布在教育、卫生、农林、畜牧各个行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如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陕西省原副省长王双锡、陕西省教育厅原厅长张克俭、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陈吾愚等知名校友。学校中药文献研究员刘寿山编撰的400余万字专著《中药研究文献摘要》开启了近代中药研究的先河,是继《本草纲目》之后我国又一部综合性中药文献巨著,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学校地处陕西东大门—渭南市,东临华山,北抱渭水,西望长安,南依秦岭,风景秀美,交通便利,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学校有高新、朝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80亩,建筑面积33.1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49人,其中专任教师534人,副高以上职称180人,博士53人、硕士233人、双师型教师313人。聘请兼职教师139人、客座教授65人,陕西省科技新星、省级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优秀人才8人。馆藏图书85.9万册。教学用计算机1125台。校内实验实训室92个,中央、省级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24个。在校学生12000人。下设护理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农学院、3D打印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基础课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开设三年制高职专业38个,五年制高职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涵盖了医学、教育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六个学科。 学校秉承“顶天立地、内外兼修”的办学理念和“遵循规律、文化引领、改革创新、开放融合”的办学思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坚持“面向职业办学,贴近产业办学,瞄准就业办学,政校行企联动办学”的办学思想,实行“六业贯通”人才培养计划和“三服务”办学模式,践行“明德、笃行、精技、强能”的校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学创新,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科技应用与开发的重要基地。学校坚持普通全日制教育与成人继续教育并重,培养与培训并举,搭建在校生、社会考生学历提升和职业技能培训立体互通平台,开展职业资格和专业技能“多证书”教育。除独立举办高等继续教育外,还与陕西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广大考生提供丰富的多元选择。 学校围绕经济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走产学业一体化的办学之路。先后与江苏雨润集团公司、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渭南经开区“中国酵素城”、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中德诺浩、陕西天佑医疗管理集团、大唐移动、世纪鼎利集团、新道科技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意向。不断创新探索校地校企校产合作办学新模式。与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多国签署合作办学协议。通过校内外招聘会、就业实习基地、政府公益岗位、创业项目引导,提供就业一条龙服务,构建了学生就业“绿色通道”,就业率持续5年超过97%。 2015年,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6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主动适应国内外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用大胸怀、大视野、大思维系统谋划学校发展,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对外交流,提升办学水平,促进转型发展。同时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逐步搭建起符合国际潮流的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基本构架,努力建设国内一流高职院校。

上一篇:香港狗仔杂志蔡徐坤

下一篇:期刊编辑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