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规划编辑部
上海城市规划编辑部
建筑类杂志大全
1)安徽建材 合肥 安徽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
2)安徽建筑 合肥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3)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合肥 安徽省建筑工业学院
4)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 南京 中国绝热隔音材料协会
5)北京工程造价 北京 北京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处
6)北京规划建设 北京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7)北京建材 北京 北京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8)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北京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9)北京修建科技 北京 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
10)玻璃钢、复合材料 北京 国家建材局玻璃钢研究所
11)玻璃与陶瓷 上海 全国玻璃搪瓷工业科技情报站
12)城市 天津 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13)城市公用事业 上海 上海市公用事业研究所
14)城市规划*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15)城市规划汇刊 上海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
16)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天津 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
17)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北京 建设部房地产业司
18)城市开发 北京 中国城市煤气协会
19)城市煤气 北京 该刊编辑部
20)城乡建设 北京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
21)城镇供水 重庆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
22)重庆环境科学 重庆 重庆市建委技术情报站,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
23)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
24)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重庆 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25)村镇建设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
26)大连建工 大连 大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27)大连市政 大连 大连市城建局市政工程情报站
28)低温建筑技术* 哈尔滨 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等
29)地基基础工程 北京 北京市城建设计院
30)地下空间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
31)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京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建筑大学
32)东北市政科技 沈阳 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33)东南大学学报* 南京 东南大学
34)防护工程 洛阳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防护工程学会
35)福建建设科技 福州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36)福建建筑 福州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
37)工厂建设与设计 北京 机械工业部工程建设中心
38)工程机械 天津 工程机械杂志社
39)工程技术 天津 中国建筑工程第六工程局
40)工程建设标准化 北京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41)工程勘察*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42)工程抗震 哈尔滨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43)工程力学 北京 中国力学学会,清华大学土木系
44)工程设计与研究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
45)工业建筑* 北京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
46)公用科技 北京 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
47)供水与排水 长春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
48)古建园林技术* 北京 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北京古代建筑工程公司)
49)广东供水信息 广州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广东分会
50)广东建材 广州 广东省建材工业科研所
51)广东土木与建筑 广州 广东省建筑科研设计所
52)广西城镇供水 南宁 广西城镇供水协会
53)广西土木建筑 南宁 广西土木建筑学会
54)广州建筑 广州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55)规划师 桂林 桂林市规划设计院
56)硅酸盐建筑制品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
57)硅酸盐通报 南京 中国硅酸盐学会
58)硅酸盐学报 北京 中国硅酸盐学会
59)国外城市规划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60)国外建材科技 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编辑部
61)国外建材译丛 绵阳 西南工学院
62)国外建筑科学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
63)国外煤气 天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
64)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参见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哈尔滨 该刊编辑部
65)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哈尔滨 该刊编辑部
66)河北建材 石家庄 河北建材科技情报站
67)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石家庄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68)河北建筑煤炭工程学院学报 邯郸 河北建筑煤炭工程学院
69)河南城建高专学报 平顶山 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
70)河南建筑技术 郑州 河南省建材研究院
71)湖南建材 长沙 湖南省建材研究设计院
72)华中建筑* 武汉 中南建筑设计院,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
73)化工给水排水设计 合肥 化学工业部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
74)化学建材* 上海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75)混凝土*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混凝土协会
76)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苏州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所
77)机场工程 北京 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
78)基建优化 西安 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
79)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吉林 该刊编辑部
80)吉林建筑设计 长春 吉林省建筑设计院
81)给水技术 北京 北京市自来水公司
82)给水排水*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排水学会
83)建材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标准化研究所
84)建材地质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研究所
85)建材工业技术 成都 成都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
86)建材工业信息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情报研究所
87)建材统计与预测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生产协调司
88)建工技术 贵阳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
89)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长沙 中国建设机械总公司
90)建设监理 上海 建设部建设监理司上海建设委员会
91)建筑 北京 建设部建设杂志社
92)建筑电气 成都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93)建筑工人 北京 北京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编辑部
94)建筑管理现代化 哈尔滨 哈尔滨建筑大学
95)建筑机械* 北京 建设部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中国建筑机械协会
96)建筑机械化 廊房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机械化所
97)建筑技术* 北京 建筑技术杂志社
98)建筑技术及设计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
99)建筑技术开发 北京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
100)建筑节能 北京 中国建筑业协会
101)建筑结构*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
102)建筑结构学报*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
103)建筑科技 唐山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
104)建筑技术情报 北京 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建筑科学研究所
105)建筑科学 北京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106)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郑州 中国建筑砌块协会
107)建筑人造板 南昌 江西建筑人造板研究所
108)建筑设计管理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109)建筑设计通讯 广州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110)建筑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1)建筑施工* 上海 上海建工(集团)公司
112)建筑通讯 天津 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113)建筑学报*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
114)建筑与预算 沈阳 辽宁省城乡建设经济技术定额管理站
115)建筑知识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
116)江苏城市规划 南京 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17)江苏建材 南京 江苏省建材研究设计院
118)江苏暖通空调制冷 南京 江苏省土建学会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委员会
119)结构工程师 上海 同济大学等
120)军工勘察 北京 国防机械工业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
121)勘察科学技术 保定 冶金部勘察科学技术研究所
122)兰州城乡建设 兰州 兰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
123)辽宁建材 沈阳 辽宁省建筑科学研究会
124)辽宁建筑 沈阳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所
125)煤气与热力 天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126)耐火材料 洛阳 该刊编辑部
127)南方建筑 广州 广东省建筑学会
128)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南京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129)南京市政 南京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130)暖通空调*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
131)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青岛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132)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北京 清华大学
133)区域供热 北京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
134)人防工程 北京 人防工程杂志社
135)山东建材 济南 山东省建材设计研究院
136)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济南 山东建材学院
137)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济南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138)山西建筑 太原 山西省建筑学会建筑科学研究所
139)陕西建筑 西安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140)上海城市规划 上海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141)上海城市建筑学院学报 上海 上海城市建设学院
142)上海给水排水 上海 上海市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
143)上海建材 上海 上海市建材科技情报所
144)上海建材学院学报 上海 上海建材学院
145)上海建设科技 上海 上海市建设科技情报中心站
146)上海煤气 上海 上海市煤气公司
147)上海市政工程 上海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
148)设计通讯 上海 首钢设计总院
149)设计与科研 北京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150)沈阳建筑 北京 沈阳市建工局技术情报站
151)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沈阳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152)施工技术 上海 宝钢二十冶技术处
153)施工技术(包头) 包头 包钢建设总指挥部
154)施工技术(吉林) 吉林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建设公司
155)施工技术*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
156)施工企业管理 北京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157)石油化工建筑设计 洛阳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筑设计技术中心站
158)时代建筑 上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59)世界地震工程 哈尔滨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160)世界建筑 北京 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161)世界建筑导报 深圳 深圳大学,香港该刊编辑部
162)市政工程 北京 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所
163)市政工程国外动态 天津 天津市市政工程科技信息中心
164)市政技术 北京 北京市建设局
165)市政建设与管理 重庆 重庆市市政工程协会
166)室内设计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建筑规划学院
167)室内设计与装修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168)水泥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情报研究所
169)水泥、石灰 南京 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
170)水泥技术 天津 天津市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
171)四川建材 成都 四川省建材工业局
172)四川建筑 成都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173)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成都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174)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 苏州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
175)陶瓷 咸阳 咸阳市陶瓷研究设计院
176)特种工程设计与研究 北京 国防科工委工程设计研究所
177)特种结构 北京 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178)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天津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179)天津建设科技 天津 天津市建设科技信息中心
180)天津市政工程 天津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
181)铁道建筑 北京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182)通风除尘 武汉 中南建筑设计院
183)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上海 同济大学
184)土工基础 武汉 湖北省土建学会,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
185)土木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186)武汉城市建筑学院学报 武汉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187)武汉市政 武汉 武汉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88)西安建大科技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8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90)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西安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
191)西南给排水 成都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
192)西宁城建 西宁 西宁市城乡建设局
193)新建筑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市建筑设计院
194)新型建筑材料* 杭州 中国新型建材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等
195)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196)岩土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水利学会等
197)岩士力学 武汉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198)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北京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研究所
199)园林 上海 上海市园林管理局
200)云南建材 昆明 云南省建材科学研究设计院
201)云南建工 昆明 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所
202)云南建筑 昆明 云南省建筑学会
203)浙江建筑 杭州 浙江省城乡建设厅
204)中国电梯 廊房 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机械化研究所
205)中国给水排水* 天津 建设部城建司
206)中国环境科学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7)中国建材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208)中国建材科技 北京 国家建筑材科学研究院
209)中国建材装备 北京 中国建材技术装备总公司
210)中国建筑防水材料 苏州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
211)中国市政工程 上海 全国市政工程科学技术情报网
212)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刊 台北 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会
213)中国园林 北京 中国风景园林协会
214)中南给水排水 武汉 湖北省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站
215)中南勘察 武汉 全国建筑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中南情报站
216)中州建筑 郑州 河南省建筑学会
217)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西安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218)住宅建设 北京 北京市住宅开发建设集团总公司
219)住宅科技 上海 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
220)砖瓦 西安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
221)装饰装修天地 北京 国家建材料工业局
黄建中的人物简介
个人经历: 1985.09-1989.07,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习, 获学士学位; 1989.07-2002.05,先后于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及华中科技大学担任助教及讲师; 1994.09-2003.06,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习,获硕士及博士学位; 2003.11至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历任讲师、副研究员,《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主任,2006年起任硕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顾问专家 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估中心顾问专家 研究方向: 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城市发展战略
同济城市规划研究生招生简章
同济攻读在职城市规划与设计博士研班招生时间:2009-09-21 15:06来源:未知 作者:时代硕博编辑 点击:112次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她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抗战期间曾内迁经浙、赣、滇入川,1946年回迁上海并发展为以拥有理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她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抗战期间曾内迁经浙、赣、滇入川,1946年回迁上海并发展为以拥有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海内外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最大、专业最全的工科大学。1978年经中央批准恢复对德交流,在中科院学部委员李国豪校长领导下实行“两个转变”,即由土木为主的理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由国内普通高校向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窗口”之一的国际性大学转变,从而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各具特色的多科性大学。1995年实现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1996年并入了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被国务院领导赞为高校体制改革中的同济模式。2000年4月又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目前是一所拥有理、工、医、文、法、哲、经济、管理、教育9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学校是首批被国务院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被列入国家财政立项资助的211工程和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与地方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同济大学现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电子与信息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外国语、人文、法政、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医学、理学、交通运输、汽车、海洋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与技术、航空航天与力学、传播与艺术、女子学院及软件学院等学院,还建有继续教育、高等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国际文化交流、网络教育、汽车营销及电影学院等,学校还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82个本科专业、209个硕士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78个,16个博士后流动站,各类学生5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4200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6人,工程院院士7人,教授等正高级职称者710多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者1500多人。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4个。学校还设有5个附属医院和2个附属学校。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3700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城市规划与设计博士专业介绍:
城市已经成为人类聚居的主要场所,是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是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城市建成环境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应用性学科。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始建于1952年,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设立我国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经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正式认定,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现为国家和上海市的重点学科。
近年来,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的教师承担了一系列重要研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建设部、科技部、以及上海市和其它地方政府的重要研究项目,并在国内外发表了一大批学术论文和专著,还主编了许多专业教材。
在同济大学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建设中,以城市规划系为核心,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所、城市规划现代技术实验室、《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建设部城市规划和建设干部培训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协同合作,形成教学-研究-咨询综合体,为城市规划与设计高级人才的全方位培养提供了坚实平台。
2001年7月,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在同济大学举行,表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国际地位得到普遍认同,也标志着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又迈上了新的发展台阶。
城市规划与设计博士专业与学制:
城市规划与设计:
1.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城市发展战略与政策
3.城市和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
4.城市交通与工程系统规划
5.城市设计、社区规划与历史遗产保护
6.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
学制3年,最长为5年。
城市规划与设计博士招生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满六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院
3、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有两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的推荐;
5、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我校,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1)已进修过至少5门所报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且考试合格(须提供授课单位教务部门的成绩证明)。
(2)取得大学英语六级或同等学力申请硕士考试,英语成绩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复试分数,且修完与报考专业相关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位必修课程(以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依据)
(3)已在全国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及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
报名及录取:
1、 填写“博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报名登记表”一式二份;提供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二寸彩
照三张;报名费及证书费用。
2、 入学前进行基础课程考试,由我系组织,时间另定。
3、 上述材料备齐后,报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审核备案。
城市规划与设计博士的入学资格:
1、初审:
我校招生办和考试中心将对报考者进行资格初审,初审是否通过可在考试中心网页查询。
2、复审:报考资格审查复查于初试期间统一进行,届时请各位考生携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应届生带学生证)、身份证原件等证件来我校备查。具体复审安排见网上通知。
3、初试
a、初试科目:
①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任选一门
②202城市规划原理、303城市规划设计与分析 或 240交通工程学、374交通运输学 或214高级管理学、329管理信息系统。同等学力和在境外取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须加试政治理论科(自然辩证法)。
4、复试
参加复试的考生需将一份贴有本人近期证件照的“同济大学2008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本科及硕士期间的成绩单、两位专家的推荐书、硕士学位论文(附评议书)、公开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证明书、学习(工作)中获奖证书、自我评价等材料根据复试同志要求按时提交
复试内容:复试主要包括复试材料评价,外语听力和口语,专业外语和专业综合及创新能力等,形式为笔试和口试相结合。同等学力考生复试须以笔试方式加试两门硕士学位课程,每门课程考试时间为3小时,形式为笔试。
5、录取
根据初试和复试成绩,结合素质审核结果,综合评估,择优录取。复试不及格考生不予录取;同等学力和境外获取学位考生加试科目不及格者不予录取;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上一篇: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论文
下一篇:民族艺术期刊投稿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