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福建教育杂志社余锦翰

发布时间:2023-12-11 01:17

福建教育杂志社余锦翰

小学生冰心读本咪咪是猫的名字。咪咪是冰心养的猫,《冰心读本》是2018年9月1日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冰心。《冰心读本/八闽名家读本系列·福建思想文化大系》共分为小说、散文、儿童文学及诗歌四个大类。作者为冰心研究专家王炳根,对冰心作品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该读本中,他帮助读者从冰心众多作品中甄选出较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呈现出来,其中就包括读者广为熟悉的:小说《超人》《我们太太的客厅》,儿童文学《寄小读者》《小橘灯》及诗歌《繁星》(节选)、《春水》(节选)等,值得一读。《冰心读本/八闽名家读本系列·福建思想文化大系》的结构框架较为简单,编者按照小说、散文、儿童文学及诗歌四个大类进行作品筛选,并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列,逻辑清晰。

龙岩学院的校长叫做什么呢?

校长是 :李泽彧,男,1962年1月生。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教授,福建省龙岩学院校长。
编辑本段教育背景
  1983年 获厦门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5-1987年 攻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后获硕士学位)   2000年 获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7.8.27-2007.9.25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31期高校领导研修班
编辑本段工作经历
  1983.7— 1985.8 任教于厦门大学德育教研室   1987.7— 任教于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1988.1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讲师   1993.1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副教授   1994—1998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直属支部书记   1998— 2003.7 厦门大学办公室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   2000.7 厦门大学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厦门大学机关第一党总支书记   2000.1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教授   2002.7 当选厦门大学纪委委员   2003.7—2005.2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2005.2— 龙岩学院院长   2006.4—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编辑本段出国出境经历
  2000年11月 赴台湾东海大学、淡江大学、成功大学、中山大学进行校际学术交流   2002年5-6月 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作学术访问   2004年1-2月 到澳大利亚在职培训。   2004年7-8月 访问韩国荷仁大学、梨花女子大学。   2004年10-11月 赴台参加两岸学术研讨会,并访问淡江大学、嘉义大学、世新大学、辅仁大学、朝阳科技大学、慈济大学、吴凤技术学院、育达商业技术学院、开南管理学院等。   2007年8月 访马来西亚大学
编辑本段学术兼职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导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分会 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 成员 中国高等学校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 理事 福建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 副会长 福建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常务理事 福建高教研究会副会长 福建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 龙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龙岩学院学报编委会主任
编辑本段主要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
编辑本段主要科研成果
专著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副主编)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及借鉴意义";,"闽南三角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合作者) "高等文、理、法科教育结构",《福建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合作者) “林砺儒”,“马君武”,“萨本栋”,《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合作者) "在社会思潮影响下的民国时高教之演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特点的历史透视"《高等教育论文集(2)》,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合作者) "陈嘉庚","王亚南",《中外著名教育家事典》,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合作者)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高等教育法总则的探讨",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成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合作者) Justifications for Economic Activity of Colleges and Changing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National & Regional Development,6-8 November 1995, Hong Kong[香港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浸会大学出版,ISBN 962-8027-8] "高等教育部分"《厦门教育之城规划及其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参与) 《战后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第一作者) 《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及结构布局》,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主持人之一) " 第十二章: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第一、二、三节,《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合作者) "教育管理"《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合作者) " 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与可持续发展",《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第一作者) 《港澳台高教法规与政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出版。(第一作者) " 关于大学办学特色的一点探讨",《2001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合作者) "教育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合作者) "回顾、成就、问题-我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要论"《台海两岸私立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淡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正式出版。(合作者) “浅析国外巨型大学管理与组织模式的特征”《2005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合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第一作者) 《新编素质教育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台港澳私立大专院校比较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合作者)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主编) 《高等学校转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主编),陕西师大出版社2008年11 月出版 (第一作者) 主编:《科学与民主: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多视角研究》2010年9月 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6万字)
论文
  "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广西高教研究》1988.1 "亚洲学生留日状况(译)",《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88.2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进程及其发展迟缓原因分析",《福建学刊》1988.6 "浅谈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山东教育科研》1989.2 "辛亥革命前的外债与中国海关",《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89.2。(第一作者) "辅导员、班主任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调查报告",《教育文汇》1989.2 "简析台湾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原因",《中外高等教育》1990.1。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高教研究与探索》1990.1。 "台湾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研究",《福建高教研究》1990.1。 "试论台湾高等教育三大关系问题",《高等工程教育》1990.2。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高教与人才》1990.6。 "评析台湾私立高等教育的几个主要问题",《泉州师专学报》1991.1。 “近代赔款与中国海关”,《史学月刊》,1990.2(第二作者) "福建省高等教育文理政法科类发展的战略思考",《华侨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第19期。 "马君武与大学教育",《高教与人才》1991.5。 "对于一种研究的研究",《高教研究与探索》1993.1。 "高校人员下海扫描",《大学教育论坛》1993.2。 "简论近代中国高等学校的历史地位",《江苏高教》1993.6。 "通幽洞微,钩深致远",《教育评论》1993.6。 "台湾小学教育面面观",《小学语文教学》1994.2。 "融合·冲突·驳杂-民国高教思想探微",《大学教育论坛》1994.2。 "一部从教育学角度对科学进行把握与阐释的力作",《教育评论》1994.3。 "台湾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初探",《高教研究与探索》1994.3。 "跨世纪的厦门教育最佳发展道路",《厦门教育》1994.6。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5.2 《西北教育管理研究》1995.2(第二作者) "高校从事产业活动的合理性新探",《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5.3。 "两岸学位制度比较研究",《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6.2。(合作者) "略论高等学校与公共关系",《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6.2。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与经济》1996.3。(第一作者) "健全民办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综论",《中国电力教育》1996.3。(第一作者)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综论",《高教研究与探索》1996.3。(第一作者) "教育基本规律--争论与结论",《高教研究与探索》1998.1,2合刊。 "我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及投资问题探讨",《建材高教研究与实践》1998.3。 "面向21世纪转变高教人才观的方向性与策略性问题",《高教探索》1998.3。 "论我国私立高等教育必将进一步发展",《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4。 "简论我国高教投资体制的问题与对策",《江苏高教》1998.5。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施之我见",《高等教育研究》1998.5。 "不变与应变及其为何变----我国高等教育思想若干问题探要",《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0.2。 "我国高教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探析",《高教研究与探索》1999.1,2合刊。 "试论学院制的实行与内涵",《吉林教育科学》1999.3。(合作者) “我国高教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探析”,《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高等教育管理研究99专刊 "试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高教研究与探索》(社科版专辑)2000.4。(第一作者) "高校与政府关系的两个问题",《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4;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1.1。 "论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上和以教师为主体",《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6。 "校友:大学公共关系的重要资源",《高教研究与探索》,2001.3。(合作者) "关于我国高教扩招与教育质量若干问题的探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2.1。(第一作者) "关于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探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1.7。 "高校办学特色之我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1.11。(第一作者) "我国高校直面入世大考的五个问题",《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2.8; ‘Five issues that face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s China joins the WTO,2004年美国SSCI全文收录,收录刊物为:JOURNAL: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2003, V36, V5 (SEP-OCT)。(第一作者) "关于我国学院制的若干思考",《江苏高教》2002.5。(第一作者) "世界一流大学内部管理科学化与民主化比较研究",《辽宁教育研究》2002.11。(合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3.2。 "论巨型大学应有之义",《陕西师大学报》2003年专刊。(合作者) "论合并院校组织文化转型的内容与途径",《教育发展研究》2003.2。(合作者) "关于我国大学排名评价的几点质疑",《厦门大学学报》2003.2;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3.8。(第一作者) "简论中美多校区大学形成过程的特点",《高等理科教育》2003.5。(第一作者) "再论巨型大学应有之义",《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合作者) "关于中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若干问题的探讨",《民办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第一作者) “我国高校新校区办学定位的意义与类型”,《厦门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11期(第一作者) “中国巨型大学缘起的动因分析”,第二作者,煤炭高等教育,2005/3 “浅析国外巨型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的特征”,第二作者,《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科学发展观专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8 “冲突与协调:现代大学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层化”,《江苏高教》,2006.2(合作者) “论高校办学特色的若干关系问题”,《龙岩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6.7 “美、英、日三国巨型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及特征”,《煤炭高等教育》,2006/03(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6.8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形成的探讨——办学自主权的视角”,《高教研究与探索》,2006/03(第二作者) “新建本科院校定位的几个重要问题”,《辽宁教育研究》,2006/05(第二作者) “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三个问题”, 《龙岩学院学报》,2007/02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7.6 “试论大学校训的应有之义”,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2第一作者 “论我国高校“大学”、“学院”名称的由来、现状及走向”,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7第一作者 “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亟需地方政府财政投入”, 嘉应学院学报2007/05。第二作者 “关于大学办学特色的一点探讨”,见《高等学校办学特色》一书,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编,2007,12,高等教育出版社 “规模与质量: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策略的关键抉择”,《龙岩学院学报》2008/01(独立作者)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研究动态的探讨”,《教育研究》2008/03(第一作者) “大众化时期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之审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2008/03(第一作者)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五类关系”(第一作者),《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知识观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第二作者),《厦门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 。 “我的课堂教学观” (独立作者),《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质疑与反思”,《厦门大学学报》(第二作者), 2009年增刊(教学研究一辑) “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新探——基于资源利益相关者及其诉求”,泉州师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 “再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龙岩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基本轨迹及未来取向”,中国高教研究2010-第3期(第一作者),(又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5月4日第4版“期刊看点”对本文要点转载)。
编辑本段承担课题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青年重点课题,1993年,课题负责人。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部法规司课题,1995年,课题负责人。 港澳台高教法规建设与政策问题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青年基金课题,1996年,课题负责人。 世纪初我国高教发展战略和结构布局,教育部高教司课题,1996年,课题负责人。 我省校院管理体制的现状调研与发展走向研究,省社科课题,2001年,课题负责人。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1年,课题负责人; 两岸互认学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教育部外港办课题,2002年,课题负责人。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研究,文科基地重大项目,2002年,课题负责人。 台港澳私立大学比较研究,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4年,课题组第二负责人。 中国巨型大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教育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课题,2005年,课题负责人。 高等院校转型—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年,课题负责人。 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作用差异性研究(课题批准号:FJI10-033),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主持负责.2010.7立项 龙岩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010~2020(课题批准号:JA10270S),2010年省教育厅A类(重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主持负责,2010.8立项
编辑本段主要获奖情况
专著
  《百年之功》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7.12。(合作者) 《战后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9。(第一作者) 《福建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98.12。(合作者) 《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0.12。(合作者) 《公共管理学》,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12。(合作者) 《港澳台高教法规与政策研究》,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12。(第一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2007年福建(第7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2007年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专著奖三等奖(第一作者) 《港澳台私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2007年福建(第7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作者) 2009年:《高等学校转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主编) 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第8届) 三等奖。
论文
  "评析台湾私立高等教育几个主要问题",厦门市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1994.6 "健全民办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综论",厦门市社科二等奖1997.9 。 "大学生数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施之我见",厦门社科三等奖2000.6。 "不变与应变及其如何变----我国高等教育思想若干问题",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12。 "高等学校与政府关系的两个问题",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3.12。 " 我国高等教育直面入世大考的五大问题",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 "简论中、美多校区大学形成过程的特点",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关于我国大学排行评价的几点质疑",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 “关于我国大学排行评价的几点质疑”,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我国高校新校区办学定位的意义与类型”, 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专著奖二等奖,2007。 2008年:“论高校办学特色若干关系问题”(独立作者)获“闽西文化奖”一等奖。
编辑本段教研项目
  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三结合的研究生教学方式,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12。(合作者) 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2005年。 高等教育管理学 硕士生学位课程 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 博士生学位课程

生命化教育的理论源头和倡导者

黄克剑,1946年1月出生于陕西虢镇。1969年毕业于新疆军区兵团农学院水利系,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曾任教并从事哲学与文化研究于华中理工大学哲学研究所、福建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1993年首度提出生命化的教育。张文质,生命化教育课题的倡导者、研究者,《明日教育论坛》主编,《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执行主编,《慢教育》丛刊主编。长期植根于中小学课堂,关注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与教师的成长。 主要著作有《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保卫童年——基于生命化教育的人文对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教育的十字路口》、《幻想之想——一个教育者的内在冲突》、《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等。主编有全国第一套《生命教育》实验教材、《生命化教育探索丛书》、《生命化教育丛书》、《中国最佳教育随笔》第一、二辑等。 (1)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教育,始终指向一个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为自己最为根本的目的。(2)生命化教育对所有的生命都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善意,它顺从天命,敬畏自然,并把人看作是所有生命体中的一员。(3)它努力培植对生命的敏感,关注所有生命的价值,肯定所有生命的意义,有同情目光、慈悲心肠和大爱境界。(4)生命化教育以成全所有生命的价值为导向,执守教育的真善美的崇高理想,使教育沐浴于人性的光辉之中。(5)它始终关注生命的差异,努力去成全所有生命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6)生命化教育维护与尊重人的尊严,以宽容和欣赏的态度对待文化与信仰的差异,维护与倡导人的自由选择、自主成全的权利。(7)生命化教育始终相信人,始终相信生命的意义,始终相信教育能不断战胜愚昧、粗暴、狭隘、卑俗、走向光明、慈祥、辽阔、和谐,教育以人性的方式,使人最终赢得解放。(8)生命化教育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运思和创意的原点,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智识和灵感的凝结中心,它的成全之道——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始从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开始,从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开始,从相信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开始,从成全每一个生命发展开始,从创造宽松、和谐、有安全感的教学环境开始,从改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开始,从改善与学生的交往方式开始,从改善倾听能力开始,从改善与学生的对话方式开始,从改善教学策略开始,从改善对人的敏感、对语言对问题的敏感开始,从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开始……生命化教育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一种理念,一种思想,是对人的美好未来的肯定,是我们对这个“充斥着不完美、痛苦和灾难的世界的某种蔑视”,生命化教育使我们成为富有批判精神的建设者,充满了对人成长学问的迷恋。 个人研究张文质:《唇舌的授权》(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张文质:《片面之辞》(中国文化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2年)张文质、林少敏:《保卫童年》(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张文质:《教育的十字路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肖川、张文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张文质等:《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张文质:《幻想之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课题编著张文质、陈荣艺 主编:《守望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张文质 主编:《迷恋人的成长——20位教师的课堂发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张文质 主编:《轻风掠过心灵——99个感人的教育故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张文质 主编:《生活在痴迷之中——20位教师的生命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张文质 主编:《永怀生命的初恋——99个温润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张文质 主编:《中国最佳教育随笔》(第一、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张文质 主编:《明日教育论坛》(第1~ 辑,截至2008年8月已出版46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张文质 主编:《慢教育》(第一、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08年)肖川、张文质 主编:《生命教育》(实验教材)(人民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张文质、肖川、黄旭 主编:《生命化教育探索丛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张文质 主编:《闽教书香·年度教师》(第一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张文质 主编:《赢在课堂——小学语文名师经典案例》(原子能出版社,2008年)张文质 主编:《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张文质 主编:《教师的爱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张文质 主编:《教育从心灵开始:名师讲述最能感动学生的心灵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即将出版的有《听张文质老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我的写作是献给自己的祈祷书》、《我们是怎么开展生命化教育研究的——张文质教育讲演录》(福建教育出版社),主编著作有《活着就是幸福——生命读本》(广西教育出版社)。其多部著、编图书入选“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教师如何助力未来教育发展?

还没关注?

快来点这里

鼓屏162,《福建教育》杂志官方微信

未来教育发展?

教师如何助力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联合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指出了十大行动(如下图,图片来源于微言教育公众号)。那么,从个体角度思考,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与改变,更好地为未来五年教育发展提供中坚力量呢?或许,通过这四个词可以有所启发。

“品德”

《计划》将师德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文件中这样描述: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作为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培训课程的必修模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师全面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制订教师法治培训大纲,开展法治教育,提升教师法治素养和依法执教能力。在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中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通过经典诵读、开设专门课程、组织专题培训等形式,汲取文化精髓,传承中华师道。将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校长请进课堂,采取组织公益支教、志愿服务等方式,着力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借助新闻媒体平台,组织开展师范生“师德第一课”系列活动。每年利用教师节后一周时间开展“师德活动周”活动。发掘师德先进典型,弘扬当代教师风采,大力宣传阳光美丽、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新时代优秀教师形象。

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不仅哪个行业,人的道德品质永远都是放在第一位置的。更何况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教师教书育人,培育下一代,自身的素质和道德品质的修养将直接影响到他所教的学生。为师者不正其身,何以做表率呢?一个没有把个人的道德、品德放在首位的人,是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态度”

师之素养,是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也是一种认真、负责、上进的态度表现。每当我们看到一些恭恭敬敬教学的教师,那种职业态度令人肃然起敬。不管社会如何误解、如何传言,这些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永远一丝不苟,这就是所谓的职业精神,敬业的职业态度。

教师身在岗位上,就应当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不能抱有“差不多就可以”的态度,而是要认真、严谨、用心地去做,即使可能会遇到挫折、遇到失败,但也无愧于心。不然,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中,教育将面对许许多多的挑战与机遇,要提升能力与素养,需加修炼。比如可以从对学习的计划、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挑战困难的毅力、面对诱惑的定力等多方面着手。

“情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对教师的称呼,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如园丁、蜡烛、人类灵魂工程师等。作为教师,如何做得更优秀?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平淡的,然而,在这平凡与平淡的背后,却蕴含着无限的艰辛以及丰富的内涵,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进行持久不懈的探索,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需要对职业怀有诚挚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人对工作的喜爱程度势必影响了他的工作幸福指数。一位真正热爱自己职业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对工作的热爱,最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的“教”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来实现的,这就需要有一个顺畅的师生交流渠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对待并为之奋斗,才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才会用心来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没有足够的爱心,就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就没有办法真正了解学生,进而去帮助学生。只有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才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才有可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成长”

有意义的人生,就是每天且长期都能感到自己在学习和成长。尽管随着时间迁移,每一个时间段希望和需要的成长方式会不断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需要感到自身技能和能力在不断进步,而不是原地踏步。成长意味着很多事情:可以是学会新知识、开发新技能、学习新技术,或提高综合能力,如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或解决冲突的能力。

不过,成长需要机遇。有时候这些成长的机遇来自你当前工作绩效的反馈。还有些时候,这些机遇来自你未来一两年的职业憧憬。所以,每一个人都应当为之构建蓝图,即为当前的自我发展,也为长期的事业发展,更为机遇的来临做好准备,确定最重要的目标去学习。

这里小编推荐一种思维导图工具——工作满意度表。我们可以借助导图来帮助自己找到工作中需要改变的动力和方向。

首先在纸上画一个十字图,十字对应四个方面“激励、价值、尊重、成长”。

然后标出你在每个维度上的数值,将其连成蛛网线表。

现在,再标出未来半年你希望在每个维度上的理想值,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笔将其串连起来。

观察图表,可以思考这么几个问题:蛛网线表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一维度是当前最迫切需要提升的?为了提升维度值设定了哪些具体目标?要改变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就目前来说,也许不是每个维度都同等重要,但图表反映出来的情况可以帮助我们知道自己该优先在哪一方面努力。

本刊编辑综合整理

责编:苏少伟

排版:黄文婧

在这里,打开教育生活

鼓屏162

微信号:fjedugp162

上一篇:分析化学学报好投吗

下一篇:心理论文结论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