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体育管理的论文
有关体育管理的论文
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公共管理论文
0.引言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关于体育各方面内容的研究越来越多,体育公共管理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社会领域逐渐分化成公共领域和市场领域,在对体育事务的管理中,公共领域中的体育事务管理远远超过了市场领域中的体育事务管理。体育公共管理的研究存在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显性研究的对象是发表于各类报刊上的论文,隐性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学术报告和学位论文相关信息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学位论文在所有研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研究学位论文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学位论文的质量是评价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论文选题则是撰写硕士论文的第一环节,并直接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硕士学位论文相关信息发挥电教媒体优势,优化幼儿美术教育手段的方如何更好地为多媒体课堂教学服务——学生电教发挥电教媒体优势,优化幼儿美术教育手段巧妙利用电教媒体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高校电教设备的综合管理的技术分析小学电教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谈中职机电教学改革措施的创新生物教学中滥用电教手段之弊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乐学氛围的选题包含以下三要素:一是研究对象,二是研究内容或研究领域,三是研究方法。选题的“三要素”构成了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框架,也成为评价硕士学位论文的重要尺度。
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笔者査到2002?2012年间710篇有关体育管理的硕士学位论文。其中,涉及体育公共管理的507篇,占总数的71.4%;涉及市场管理的203篇,占总数的28.6%。
在本文中,笔者对涉及体育公共管理的507篇硕士学位论文在选题内容(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性质和研究领域)方面进行了深人的研究与分析,为体育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1.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数量
从2002年到2010年的9年间,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2010年达到了高峰。从主观上看,存在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相应的学位论文数量也必然增加;二是体育公共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体育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各种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体育公共管理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重要研究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公共管理方面的研究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的增加反映了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2.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在以体育公共管理为内容的研究领域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竞技体育管理、大学生体育管理和社区体育管理,分别占论文总数的15.9%、14.5%和13.1%。由此可见,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涉及的都是学生能看到、接触到的体育事务。研究国外体育公共管理方面的论文,只有寥寥数篇,而且这些论文的结论都是通过分析世锦赛、奥运会和其他大型比赛的数据得出的,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经费较少,研究条件有限,很少接触到国外体育组织,获取最新的信息资料,也很少能借鉴国外优秀科研成果。
在体育公共管理领域中,中小学体育管理、体育教学管理也是硕士学位论文常常关注的内容,分别占论文总数的8.1%和6.6%,这说明一部分研究生更愿意研究熟悉的学校教学环境。
目前,我国巳进人老龄化社会,但关于老年体育管理方面的研究论文仅占总数的2.7%,这与目前社会发展形势不相符,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体育行政管理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所占比例更少,这方面论文只占论文总数的3.9%。文献综述类论文也很少涉及基础理论方面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基础理论方面有所加强。
3.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
体育科研方法是研究体育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研究体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规律⑴。因此,体育科研方法对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分析论文中所包含的研究方法时,我们发现用到的方法主要有4种,即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査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分别占论文总数的89.2%、63.8%、56.6%和49.4%。搜集资料过程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和德尔菲法,而整理和分析资料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模糊数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这507篇学位论文的统计结果表明,在绝大多数论文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数理统计的定量研究方法,说明这些学生重视研究各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更为科学和准确的描述,同时也说明我国体育管理研究在方法上所取得的进步。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研究体育公共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条件,综合研究巳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目前,体育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已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能更加全面、客观、深人地揭示所研究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体育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4.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性质
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性质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
基础性研究强调对客观现象和事实进行理论性探索或实证性分析,检验理论依据与客观事实的符合程度。虽然基础性研究没有强烈的应用目的,但基础性研究是应用性研究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基础性研究,新知识和新领域的发展会受到阻碍。以获取新思维和新知识的创造性研究,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并把应用性的研究成果以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形式展现出来。
基础性研究是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的基石,应用性研究是基础性和开发性研究之间的桥梁,开发性研究是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的目的和归宿。这三种研究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缺一不可。我们对这507篇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应用性研究占的比例为73.7%,基础性研究占的比例为19.2%,开发性研究占的比例为7.1%。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硕士研究生拥有的资料和科研条件有限,进行基础性研究的难度比较大;二是主观上忽视基础性研究,而直接进行研究性研究;三是应用性研究比基础性研究更容易。这说明硕士学位论文在选题上对基础性研究的关注不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5.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
5.1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
通过对这507篇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领域的分析,我们把这些论文的研究领域分为三类:群众体育类研究、学校体育类研究和竞技体育类研究。其中,绝大多数论文关注的是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中的管理现象及管理问题。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硕士研究生对我国体育公共管理的重视和关注。
在2002—2010年的9年中,这三类论文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变化,2002年到2004年间,竞技体育类研究所占比重最大,达到50.3%;2005年到2006年间,三类研究所占的比重较为接近;从2005年开始,竞技体育类研究开始下降,并略有起伏,但仍在20%左右;从2005年起,群众体育类研究开始异军突起,并开始占据首位。2002年到2004年间,竞技体育类研究是体育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而2006年以后,群众体育类研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并成为体育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学校体育类研究所占比例从2008年开始变得较为稳定。
在学校体育类的研究中,中小学体育研究和高校体育研究为两大研究热点,也是硕士学位论文重点关注的内容。
在国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的背景下,群众体育类研究和竞技体育类研究正在发生悄然转变,硕士学位论文关注的重点也从竞技体育转向了群众体育。目前,对群众体育类的研究已呈上升趋势,这说明硕士学位论文已开始关注群众体育。
5.2城市体育和农村体育
农村体育是以健身、娱乐为导向的在农村开展的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活动。城市体育是以健身、娱乐为导向的在城市开展的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活动。两者的区别就是开展健身锻炼的地域不同。不同区域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的差异性,体育观念、运动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体育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
2002年到2012年的9年间,农村体育研究所占的比例不足25%;而城市体育研究一直占据主要地位,所占比例达到87.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育是扎根于城市文化而产生、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因而很多的“体育问题”和“体育现象”都发生在城市体育中,这也成为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时关注的热点;二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体育资源、大型体育赛事和体育消费市场都集中在城市,因此,城市的体育热点“话题”要多于农村,也吸引了更多研究者的关注;三是由于体育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多为在校学生,他们学习、生活在城市中,因而城市体育研究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们研究的话题。
6.结束语
由于硕士学位课程结构、知识领域和研究条件的限制,硕士学位论文还无法超越客观条件的制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
大二体育管理学论文一篇,要求1000字,原创,急!
一、什么是体育能力
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而且是影响一个人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
按能力的性质,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在日常活动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一般智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等。特殊能力是相对于一般能力来讲的,它是指入在进行某项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音乐、绘画、色彩的鉴别及体育的运动能力等。
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就是能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的实践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位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从事的体育活动愈多样,掌握的知识愈丰富,体育能力发展就愈全面;体育技能的训练愈复杂,体育能力就越能提高。
立足现实,着眼终生,依据体育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这一本质特征;制定出构成体育运动能力的六种基本成份,即:1、身体锻炼能力;2、运动能力;3、开拓创新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保健能力;6、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
二、身体锻练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政治和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经常地进行身体锻炼,这就给高校体育提出培养大学生具备能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力的问题,使他们毕业走上社会后,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身体锻炼,并充当家庭和社会的指导者。为此,就必须在大学体育中加强对他们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对大学生本人的事,也是关系到增强中华民族体质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大事。大学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案,坚持经常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4、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其中,培养自学能力是主要的,但是,不可忽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关系,教学中必须有意识的全面培养。
三、运动能力的培养
运动能力,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所获得从事各种运动的本领。运动能力是反映体育运动总体特征的一种能力,是锻炼身体和参加劳动,军事活动及各种文化活动的基础,培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应贯穿体育课程的始末,教学中应考虑:
1、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切忌“满堂灌”,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同时也要避免运动教学走过场或只重学生技术,而不顾学生实际锻炼的情况,这几种教学方法都不利于提高运动能力。
2、要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使每个学生有条件、有兴趣、有可能参加运动的机会,以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
3、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参加运动,这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多给予鼓励,尽量避免学生站在运动场上。
四、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大地。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频繁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使他们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五、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能向一个共同目标奋斗,按照明确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协调地进行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
有许多的运动项目是集体进行的,集体活动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在运动中与同伴协调合作,加强纪律观念,又要训练学生学会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要使学生有组织管理的知识和意识,还必须具备组织管理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组织管理事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承担校办运动会的各项工作事务。对于系或年级所承办的运动会,应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在一旁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六、保健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任务,而且,也是增强体质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教养的程度和社会的良好风尚。在我们的国家里,每个人都应该有讲究卫生自我保健的行为和习惯,为此,教学中必须做到:
1、教师必须做学生的表率,同时要认真地传授给学生卫生保健的知识,还要训练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2、要使学生自己能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掌握和控制运动量,运动负荷,防止在教学中产生伤害事故,同时,还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做练习时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3、要注意运动场地的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七、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和教育学生,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变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充分利用,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应教会学生一至二套如韵律操、哑铃操等健身运动,使他们今后在有限的场地、器械条件下能进行体育锻炼。
大哥大姐有学文的帮我起一个关于体育管理方面的论文题目
体育管理产生于体育运动实践的 需求。经过近百年发展,体育管理形成了趋向完整的专业体系。在体育飞速发展的21世纪初叶,总结历史经验,理性认识体育管理专业发展的影响
议高中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与开发研究论文
议高中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与开发研究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议高中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与开发研究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
高中学校、场地器材、与开发
【论文摘要】
高中学校体育场馆与器材影响与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访问法,对高中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的管理与开发进行研究,以期为高中体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议,也为高中学校场馆器材的管理与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1、前言
体育场地器材高中学校的硬件设施,是体育教师教学与运动训练的有力武器;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对体育场地器材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利用校本资源,资源积极开发场地器材资源,更好的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工作服务,是摆在广大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响水县第二中学的场地器材的管理与开发进行研究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归纳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场地器材管理
学校场地器材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校容校貌,影响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与学校其他物资的管理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把握管理原则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地方。
3.1.1、体育场地器材管理的原则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自身的原则,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也有自己的原则。
3.1.1.1、性原则
学校的任何工作都是为了教书育人,体育场地器材管理也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各种设施的设立都要考虑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教育性原则应贯彻在管理工作的始终。
3.1.1.2、科学性原则
学校的场地器材从耗资巨大的场馆到低值易耗得物品有几百种之多,如不能建立科学的管理程序,必将给体育教学和开展学生体育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管理中一定要体现科学性原则。
3.1.、1.3、勤俭节约原则
勤俭节约是中华的优良传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虽然随着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逐年提高,但作为学校教育来讲,尤其是高中学校依然存在着经济上过度紧张的问题,勤俭节约是场地器材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
3.1.2、体育场地器材管理的措施
学校场地器材从固定资产到低值易耗物品,种类繁多,需要按照类别,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做到有序化和规律化,场地器材必须定期检查,护理,维修,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轻则损坏器材影响体育教学重则发生意外事故,危及学生生命,学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场地器材的管理,做到有长效管理机制,有专门管理人才。
3.1.2.1、建立领导
建立学校主管校长,体育部门负责人,体育场地器材管理专门人员三级管理机制,学校场地器材的管理工作应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由主管校长分工主管,对有关体育场地器材的重要问题应提交校党委讨论决定,体育部门负责人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场地器材的全面工作,场地器材管理专门人员负责日常的场地器材使用和管理工作。
3.1.2.2、引进场地器材管理专门人才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场地器材管理人员都是非专业场地器材管理人员且年龄偏大,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弊端,引进体育场地器材管理专门人才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管理的效率。
3.1.2.3、实行场地器材开放的有偿服务
学校体育场馆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等基本功能外,实行有偿开放可以达到以下功效:首先,可以提高公众的体育消费意识;其次,可以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率;第三,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第四,补充学校体育经费,学校体育场馆收费制度的`实施,可有效地增加体育场馆与器材的维护,保养,更新的费用。第五,有利于学校体育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3.2、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
学校的场地器材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因此如何利用一切资源,通过多渠道增加场地器材显得尤为重要.
3.2.1、场地器材开发的规律和原则
学校场地器材的开发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3.2.1.1、场地器材配备的规范化原则
部组织专家学者在调研与试验的基础上,制定各类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目录依据城市,,在校生数量等不同要素,对不同类型的学校提出了相应的体育场地。器材的必需配备要求,以保证学生进行基本体育活动的需求。同时依据地域不同以及办学特色不同的差异,提出了两类选配类器材设施配备要求,一类选配是根据学校进行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需要确定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另一类主要根据学校体育改革中不断拓展的教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以及各学校的传统,特色确定的。这一举措的实施为体育场地器材的规范化配备奠定了政策基础。
3.2.1.2、体育场馆的多功能,场地,空间优化组合原则
体育基础设施与运动场馆的建设与开发应趋于多功能和优化组合,既与规范的体育场馆接轨,又考虑体育教学的实用功能.做到场馆的多功能,场地,空间的优化组合,更好的为学校体育工作服务。
3.2.1.3、因地制宜原则
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因地制宜。例如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开发体育场地,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设开发体育器材,切忌跟大流,人云亦云。一味的比照其他学校。
3.2.1.4、安全性原则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无小事。各场地的开发都应按照其标准手册进行,如《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等.体育器材的设计于安装都应考虑安全因素。
3.2.2、体育场地器材开发的措施与途径
学校应该广开门路,大力开发学校场地器材。
首先,利用上级主管部门对教育的投入,加大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器材的购买,以解决场地器材的紧缺问题。
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自制体育器材。
第三,通过举办赛事等争取赞助,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引进资金。
第四,利用废旧器材,开发新教材。增强器材的利用率?
4、结论与建议、
与许多高中学校一样场地器材的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观念陈旧,思想上不够重视,科学管理水平不高等。在场地器材的开发上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原则与规律。有关部门应不断采取有力措施,对场地器材进行开发,以解决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使其更好的为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开军.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J].安徽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王港,周彩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校体育,2006年第1期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热门毕业论文
上一篇:唐山学院学报好投么
下一篇:时尚杂志app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