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利弊论文
网络文学的利弊论文
首先,谈谈网络文学正面影响。第一,信息知识的丰富性速度和爆炸的信息是这个数码时代的特征,网络文学应该在这个意义上满足时代的要求,——即使是传统文学,也同样存在这个要求。只是网络文学比较而言更天然地有满足信息和消费时代胃口的能力。速度对于网络文学的要求不仅是量的要求,也有层面上的丰富性要求。首先,网络为写作活动提供了非常便利的网上交流方式,人人都能够参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其次,网络写作内容的丰富性、手段的多样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展现其写作的创造力。再次,它不受课堂作文教学时空的限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过网络可以目视千里,耳听八方,广泛地吸取写作材料,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使写作活动变得更加有趣而容易。因此具有44%的同学认为可以从网上获得大量的写作素材。为他们查找资料提供了许多便利且获得的资料丰富,可观。有29%的同学还认为网上阅读可以扩展知识面。第二,写作修改的便利性借助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硬件软件,通过对鼠标键盘的操作运用、观察荧屏显示,来实现文学创作和文学传播之目的,是一种现代化的、廉价的文学载体和媒介。屏文学可以在荧屏上不限量的任意翻动网页,可以高速度的进行创作、传送和攫取文学资料。在网络写作中,文字、图象、三维动画、音频、视频的使用则越来越频繁。首先,语言表达由手工书写变为键盘输入,不久的将来还会发展为语音输入,并辅之扫描输入、摄像输入等。其优势一是非常便于修改增删,大大节省了作者耗费在写作中极为庞大的重复性劳动。二是使作者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口”。传统的写作,部分作者由于掌握的词汇较少,写作时想要表达某一意思,但又想不起相应的词语的准确写法,写作活动常常就这样被打断,不会写的字过多,最后不得不放弃原有构思,草草了结。采用拼音输入,由于计算机里存储海量的词语,只要把想要表达的意思转化为语音,计算机就输出相应的词语,而作者认识的词语比会写的词语数量要大得多,通过辨认计算机输出的词语,一般都能准确选用所需要的词语,从而实现了“心想什么手能写什么”的愿望。其次,进行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的设计。如前所述,网络写作已经突破了纯粹的文字表达方式,进入了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表达方式。在网络的写作环境中,作者可以通过文字回顾自己生平经历;还可以从电子相册中调出自己各个时期不同的照片,插在相应的文字中;如果需要在文中引用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某首歌曲或某段电影片段,就从 MP3 歌曲或 VCD 影碟中截取,插入文档。这样的小传由单一的文字形式,变成了赏心悦目的多媒体文档。这种“多媒体”的写作形式对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在现代与未来社会中将越来越重要。同时这种多媒体的写作活动,不但使写作本身成了一项十分有趣的创造,而且使作者的思维处于一种超时空、跨媒体的自由境地。再次,追求美化的编辑排版。传统写作,要求所有的作者都能书写美观,版面漂亮,那是不可能的。而网络写作,任何人都能利用计算机轻而易举地打印出各种字体,编辑排版出各种式样的版面,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自己的作文尽善尽美。 可见,网络写作扩大了“写”的内涵。将来作者的“写”这一基本功,不仅仅是文字书写,文字录入、编制多媒体脚本和编辑排版会显得更为重要。因此28%的读者认为网络文学的写作便于修改。 第三网络文学发表的及时性网络文学的传播也和纸面文学的机制不一样,纸面文学依靠刊物和报纸的发行,依靠人工邮递,发行环节多,速度慢,费用高,发行范围受限制,但是,网络文学不一样,它先天地就在网上自由地传输,它先天地就是属于整个网络世界的,因而也是属于全球的,理论上说,它可以在一夜之间传遍整个世界,传遍网上的角角落落。因为它的发布和传播是以一种蜘蛛网的形式几何级数地展开的。因此具有11%的读者认为在网上创作可以及时发表。而且网络文学给更多人提供了发表作品的舞台。由于网络传播媒介的虚拟性,没有以往的审查制度,这就使绝大部分有作品的人有了发表自己作品的机会。原来只有作家和少数文学修养比较高的人才能发表作品的局面被打破了,创作者的群体增加了大量的普通人。这样,创作者的总体地位下移了,创作不再是个别人的“特权”了。 网络作为一种媒体是高度开放的,它的入口处没有对于学历的限制,没有对于艺术天赋的苛求;网络作为一种媒体又是豁达大度的,它能容忍各种水准的作品,从初学者的涂鸦到造诣精湛者的杰作。不仅如此,网络作为一种媒体还具有廉价的特性,如果我们将文学上网也看成一种“出版”的话,那么,网络的出版费用相对于印刷媒体来说是非常低廉的。正因为如此,文学爱好者们面对着网络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跃跃欲试的冲动。甚至完全可以说,在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文学家”。 发表作品没有了“门槛”,作者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自由上传发表。即使像“榕树下”这样著名的文学网站,发表作品虽然需要经过社团编辑的审核,但因为要考虑到照顾网友的创作热情和社团人气,加上网站容量空间似海,所以审核的标准也还是比较宽松,只要过得去,文从字顺,不反党反人民,一般都会获得通过。网络这种新兴的媒体为所有人提供了自由表达自我、自由发表自己作品的机会。过去那种环绕在专业作家头顶的神圣光环被电子网络技术的暴风骤雨吹打得烟消云散。
第四,除此之外,网络文学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49%的人认为网络文学便于读者与作者的交流。网络传播媒介为接受者和创作者提供了十分方便的交流平台。从接受美学出现以后,读者对文学活动的意义开始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在传统的文学中,普通读者的意见却难以直接反映到创作者那里。以往,一般是文学批评者的意见才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绝大部分的读者的意见,哪怕只有一个“好”或是“不好”的声音也难以直接反映到创作者那里。所以,在传统的文学活动中,读者的声音很少为创作者所知;创作者也往往只能通过自己作品的销售量大概地了解自己的作品是否为读者接受,更不用说,根据读者的意见调整自己的创作。但是,在网络文学的活动中,网络为接受者和创作者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快捷的、方便的交流平台。当下一些著名的网络文学的网站,在发表作品的网页下面都有供读者发表自己意见的位置。这样,读者在阅读完作品之后,可以直接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一个“好”字,或是批评性的文字。同时,创作者也可以直接看到读者对自己作品的感受。甚至,他们还可以通过BBS、E-mail、QQ直接进行交流。接受者可以向创作者谈自己的感受,对作品的建议;创作者也可以向读者进一步的阐释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可以根据读者的反映调整自己的写作。但是,这样的交流也是通过虚拟的网络进行的,交流的双方隐藏在网络的背后。这样的沟通与传统的沟通必然是不同的。其次, 在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起推动作用的同时,也有其负面影响。(1) 泥沙俱下,内容粗糙、空洞。 网络文学在我国近年来蓬勃兴起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在创作理念上极度追求娱乐消遣和个人情感的宣泄,发表作品没有了“门槛”,作者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自由上传发表。即使像“榕树下”这样著名的文学网站,发表作品虽然需要经过社团编辑的审核,但因为要考虑到照顾网友的创作热情和社团人气,加上网站容量空间似海,所以审核的标准也还是比较宽松,只要过得去,文从字顺,不反党反人民,一般都会获得通过。40%的读者认为网络文学作品内容粗糙、浮夸、缺乏真实性。有些网络作者,他们往往随着自己的兴致,随写随贴,不太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严密性,使网络文学在形式上呈现出十分浓厚的拼盘化色彩。很多作者注重情绪发泄而忽视社会责任,容易把笔触涉及到自己的家庭、生活、工作。有不少博客,成为自己情绪的发泄地。多数作品,没有鲜明的立意,缺乏文字的雕琢和艺术的追求。很多作者表面上看写了很多东西,在自己博客上赢得了一些喝彩,但是因为对自己的写作缺乏严格要求,导致了数量多而质量差。网络文学提倡的是“我手写我心”,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写作的水平怎样,也无论你写的是什么,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发表。他们的水平差异很大,这也导致了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2) 语言浅白,缺少形象。 14%的读者认为网络文学作品滥用词藻、混乱文学用语。例如:“555”表示“呜呜呜”,即——哭泣,虽然哭泣是相当形象化的表情,但用“555”表示实际上是应用同音符号对这样的情绪进行了简化,用“88”表示“拜拜(再见)”、用“5261314”表示“我爱你一生一世”等等也属于这种情况,这和西方语言的简化很类似;其次是夸张表现的词语,例如:用“顶”表示对对方的认可,用“晕”表示非常惊异或不可思议,用“汗(流下冷汗)”或“寒(全身发抖)”表示敬畏的情绪,网络用语对使用语言的情绪特征有放大作用,很多时候需要相当夸张的表现自己的情绪;此外,还有大量新词汇的涌现,例青蛙、恐龙、大虾、菜鸟、斑竹、当机、下线、东东等。网络文学所特有的语言,与传统文学相比,参差其间的“时髦”词汇,往往让读者不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另外,由于受网络文学写法的影响,一些人刻意模仿网络文学的叙述方法,造成人们写的文章难以主题分明,记叙文不像记叙文,散文不像散文,小说不像小说。由于网络文学更多地是强调“小我情结的宣泄”,以致于使人们在写作文时,满篇内心感受,甚至在文章中还出现了消极低沉和颓废情绪。另外,网络文学中的文章大多讲的是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或爱情游戏,网络文学作品普遍存在缺少思考、自然主义描写倾向、写实主义、不讲技巧、低级趣味等问题,写作题材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多为武侠玄幻、校园言情、都市官场),写作的范围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生活圈。对于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国家基本建设的重大事件、农民工人等社会主流人士的关心不够。有些作者还刻意追求文字华美、时髦,随意将辞藻堆砌起来,喜欢频繁使用网络语言、甚至港台的歌词,文章的句词都不通顺。 (3)主旨单一,缺失内涵。有17%的读者认为网络文学的内容大同小异。网络写手写文章有很大的随意性,内容信手拈来,嬉笑怒骂皆文章。打破了传统的文章模式,不拘一格,有问答式的,有提纲式的,有谈话式的,有发言稿式的。出现了许多过去认为不成文章的文章,重要的是文章的内容、内涵,至于文章的形式都是千篇一律。(4)除此之外,还有关于网络作品的版权问题。文学作为一个知识产品在一开始便注重对作者著作权的保护,网络文学作品也无可厚非的享有这一权利。但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作品的复制、转载日趋便利。一些网络作品,特别是学术论文的版权之争一直是令网络书写者头疼的问题。网络书写者既希望自己的作品版权可以受到保护,又希望作品可以在网络空间得到更好的宣传。文学网站本身一方面要求其作者坚持原创,另一方面又无法对其站内的作品版权进行保护。甚至有杂志社明目张胆地在原创文学网站上选录作品,然后在未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便以实体杂志的形式发行。一些网络的书写者为了达出名的目的,对他人的作品进行抄袭、剽窃,使得网络作品的真正书写者蒙蔽损失。权利无法得以维护,网络文学的环境更加混乱。
当今网络文学的优缺点是什么?
优点:
1、网络文学的获利多元化。付费阅读无疑是网络文学开创式的创新。这一创新是尊重知识,知识创造价值的最好体现。创作者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只要有读者订阅都可获得收益,并且是长期性。
2、网络文学易传播。网络文学只要有网络,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以及分享,传播性极强。近年来,网络文学不仅仅在国内占领半数网民,更是出海,以一种神秘的东方文化走出国门,传播海外。
3、网络文学的创作模式符合潮流。如今社会,生活节奏快速,时间碎片化,网络文学采用章回式创作,每一章回两千多字,适合休息时的短短几分钟时间内阅读。
缺点:
1、模式化严重。所谓模式化,也就是套路化。只要有一部作品爆红,那接下来很多创作者都会蜂拥而上,所创作的新作品,几乎全都是一个模仿的套路,同一个大纲。
2、抄袭现象严重。随便打开网络文学网站,一眼便能看到无数似曾相识的书名,点开阅读,甚至主人公名字相同的也多得是,这样会拉低了读者用户的阅读感和体验感。
扩展资料
网络文学的创作目的:
1、文学爱好者为获得更多认同而创作的作品。作品以小说为主,但可以看到一些很好的诗和散文。
2、写手的创作目的首先是出于爱好,但也抱着一定的功利性。作品中小说占了绝大多数。
3、虽首发于网络,却以网络平台作为进入传统媒体的跳板。作品也大多是小说。
4、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感情而在网上写的作品。大多文学性较弱。体裁比较多样。
5、为了推广自己的公司或是产品。这种就是现在网络上比较多的软文。
网络文学的利与弊
利:起点低,无需繁琐审查与较长的出版周期,更新时间短,阅读快捷便利、成本较低,有利于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交流,可按照读者要求改变剧情走向甚至结局等。弊:相对于传统文学篇幅冗长语言啰嗦不精练,精品少,内容低俗不堪、虎头蛇尾、太监者居多。
网络对文学的发展利大于弊
互联网为文学营造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也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制,网络成功地培养了一批新型文学作者,形成了与传统文学多元共生的局面。就目前来说,网络文学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来研究,而缺乏对个案的研究,对网络文学的研究需要以包容的心态和全新的眼光,简单的指责和印象式的批评是研究者所要警惕的。
网络文学不是在争议中产生的,却是在争议中发展的,当人们对网络文学争论不休的时候,网络文学还是沿着它自身的轨迹发展。回顾当初人们对网络文学的讨论,梳理网络文学的发展历史,认识网络文学的价值及其研究现状是展开网络文学研究的起点。
一、网络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为文学营造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也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制,朱威廉说:“我觉得网络文学就是新时代的大众文学,INTERNET的无限延伸创造了肥沃的土壤,大众化的自由创作空间使天地更为广阔。没有了印刷、纸张的繁琐,跳过了出版社、书商的层层限制,无数人执起了笔,一篇源自于平凡人手下的文章可以瞬间走进千家万户。”[1]网络给文学带来的精神内涵,李寻欢总结为:自由、平等、非功利、真实[2],他说:“网络写手眼中的创作,是在码字过程中寻找快乐”,“在码字过程中寻找快乐,这正像我在网络作品中所署的名字──李寻欢。”[3]刑育森也有类似的观点:“当初写作完全是一种冲动,想表达一点自己的感受,正好网络又是一片非常自由的空间。”[4]网络上的自由也带来自由的文风,赵毅衡对此表示欢呼:“网刊作品的质量,一直使我惊喜:远远比一般报刊的文学副刊强。形式实验,往往肆无忌惮;笑骂嘲讽,则汪洋恣肆。多姿多态,形形色色,那种自由度,是摆脱了‘主流文学’种种束缚的飞翔。”[5](p140)
网络成功地培养了蔡智恒、慕容雪村、孙睿、蔡骏、当年明月、天下霸唱、明晓溪、萧鼎、棉花糖等等网络作者。网络对新一代网络作者的推介是借助网络点击率和网络交流来实现的,一些文学新人在网上发贴,会遇到一些热心人的及时跟帖,网友读者的点评和鼓励都可能成为作家继续写下去的动力。《谈谈心,恋恋爱》的作者棉花糖曾写了三部小说拿到出版社去,都被人拒绝,最后一咬牙,将第三部小说《谈谈心,恋恋爱》放到网上,结果在搜狐网站上的点击率就有一千多万,真是一夜成名。慕容雪村说:“《成都》一文引起注意后,武汉有一家图书策划公司找到我,出版了前期的所有文集,暂定名《遗忘在光阴之外》。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将永远感谢网络,是它给我带来了成就。”[6](p245)邢育森说:“是网络,是这个能自由创作和发表的天地,激励了我本已熄灭的热情,重新找到了旧日那个本来的自我。”[7](p51)网络改变了培养作家的方式,有人由此对传统的文学体制提出质疑,甚至有这样相对极端的观点:“文学创作也是这样,传统的体制是在毁人,那些以往的所谓文学训练是一种耽误人的过程,许多智慧被体制打磨平了,只有网络才能培养真正的作家。以后的青年必然要经历网络。网络会真正改变一切,包括写作和出版,一些游戏规则都会改变。”[8]
有些老作家,也借助网络推介自己的作品并取得成功,如写作多年的宁肯创作的小说《蒙面之城》曾被文学刊物拒绝,后来求助于网络取得了成功。龙吟的《智圣东方朔》在出版之前出版方很担心作品是否能获得读者的认同,就先放到互联网上,结果取得了成功,而此前龙吟是一个训练有素的作家,有研究生学历,还是大学教授,对历史很有研究。近年来原创网络文学大奖赛的作者也出现了一些专业作家的身影,作者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由于作家们普遍知道了网络的宣传力量,很多作家的新作开始在网站连载,为了防止盗版和维护纸质图书的销量,连载的内容只是作品内容的一部分。正如有人所说的:“传统作家会慢慢变为网络写手。他绝不会轻易放弃网络这么好的途径和机会,让那么多的网民迅速读到你的作品,这是任何写作者都无法抗拒的。”[9]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诗歌承受商业大潮的冲击,一度处于低潮,很多诗人淡出诗坛。80年代的诗歌的繁荣是以繁荣的民刊作为阵地的,90年代末期以来,网络的普及为诗歌的传播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诗歌民刊与诗歌网站成为主要的诗歌载体,一度沉寂的诗坛重新活跃了起来。新世纪初,沈浩波、尹丽川、李红旗、朵渔等“70后”诗人以网站《诗江湖》和民刊《下半身》为阵地,主张“下半身写作”,成为世纪初最显眼的诗歌事件。据统计,2004年民间诗歌出版物有200余家,2005年诗歌网站超过250余家。民间诗刊和诗歌网站是相互促进的。有的先有民刊后建立诗歌网站,如“他们”、“北回归线”、“一行”等;有的诗歌网站不时将论坛上的优秀之作结集出版,民刊又成为对网站诗歌的浓缩,如《扬子鳄》、《唐》、《诗江湖》等;一些大型的诗歌网站还发行诗歌网刊,比较有影响的网刊有:“界限”的《界限双月刊》,“诗生活”的《诗生活月刊》、《儿童诗刊》,“平行”的《平行文学网刊》,“同志诗歌网”的《同志诗歌网刊》等。有人甚至认为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民刊写作时代”或“传媒写作时代”,诗歌民刊不在市场流通,只是诗歌同行们之间相互赠阅,网刊、诗歌论坛基本不可能卖钱,但却拥有自由发表的环境,刊载了不少高质量的诗歌。很多著名诗人通过创建诗歌网站阐释自己的诗学观点,形成诗人群。围绕在核心诗人周围、较有影响的诗歌网站有:伊沙的“诗江湖”、韩东的“他们论坛”、余怒的“不解诗歌论坛”、陈先发的“若缺诗歌论坛”、刘春的“扬子鳄”等。比较有影响的诗歌网站或论坛有:“诗江湖”、“诗生活”、“橄榄树”、“锋刃”、“橡皮”、“界限”、“个”、“诗歌自由论坛”、“甜卡车”、“逻各斯”、“扬子鳄”、“甜卡车诗坛”、“终点”、“阵地”、“唐”、“灵石岛”等。这些民间诗歌刊物和诗歌网站实际上已经部分取代了公开诗歌刊物在诗坛的主流地位,“民间”诗歌对“庙堂”诗歌也产生了一些影响,20世纪末以来,民刊与文学期刊的界限日趋模糊,在网络上有影响的诗人相应也大多得到了正式刊物的承认,民刊和“网络诗歌”中的作品已开始广见于正式的诗歌刊物上。传统诗歌刊物如《诗歌月刊》、《星星》、《诗潮》、《诗选刊》、《扬子江》、《绿风》等,也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或论坛。网络和民刊已成为新世纪诗人群体集结的主要方式,如2004年3月由《星星》诗刊、《南方都市报》和新浪网联合举办的“甲申风暴·21世纪中国诗歌大展”中,除了少量“散户”,主要是以“民刊·社团”和“网站·论坛”为单位展出各派代表诗人及其代表诗作。
借助网络,诗人们对优秀诗作的学习、交流更为快捷,“灵石岛诗歌资料库”分专栏收录了古、今、中、外诗歌作品数十万首及大量诗论,只要鼠标轻轻一点,所需信息尽在目前。网络提供了诗歌交流的空间,“自由写作”和“自由发表”同时进行,几代人梦寐以求自由写诗的梦想在网络上真正实现了。网络写作与传统纸媒写作的环境有了很大的不同,它更随性、自由、具有隐匿性,可以完全按照作者的内心涂抹,因而能更真实地表达自我。
网络文学的另一历史功绩在于形成了属于新一代青年所代表的一种网络文化,诚如邢育森所言:“网络原创文学所给予读者的,已经绝对不仅仅是思想教化、艺术感染和阅读快感,它在作品篇章的字里行间,在热烈的回应和激烈的评论之中,在会心的感悟和灵魂的喜悦中,那种潜伏于其中的,一种属于年轻一代的独特而崭新的网络文化就要呼之欲出了。”[10]作家邱华栋提出的疑问是:“网络文学是中国的独特现象,是中国特色。美国的网络如此发达,怎么我从来没有听说美国有什么网络文学?”[11](p1)网络文学在中国有其特殊性,中国的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兴起并繁荣发展起来,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文学一直处于政治同化的进程之中,文学的娱乐功能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中国的通俗文学传统在大陆一直是处于一种暗流的状态,大学中文系给学生开讲中国当代文学,基本上没有通俗文学、通俗作家的概念,文学的探索性、思想性,对人性的深度表现,对社会生活的广阔描写是对文学作品的要求。网络文学不以思想含量见长,而以机智性、幽默性、娱乐性赢得读者。而通俗文学在中国的读者中已经有了很好的接受基础,20世纪80年代的通俗文学热潮和改革开放之后对国外影视大片的引进,在国内年轻的读者中形成了较大的影响。网络恰好给中国当代通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这样一个发展的平台,并形成了与传统文学多元共生的局面。
二、 网络文学的不足
网站是网络文学生存的家园,网站的存亡是网络文学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学网站如何赢利,如何维持其基本的维护和开销,网络作者不拿稿酬,何以有写作的动力,这都是文学网站面临的问题。在其最初的阶段,网站的运营靠的个人投资,先期运作都是投钱,何时可以赢利,只是期待之中的事情。据方舟子介绍,新语丝的运营主要靠广告收入,所得的收入基本能维持运营。单纯的文学网站是不赢利的,起点中文网尝试成功的VIP制度为网站的赢利也是很有限的,文学网站的赢利还是要靠网站与出版等传统媒体的联姻。榕树下网站开始都是朱威廉自己在投钱,后来开始将公司的业务扩大,尝试经营广告并与报刊、电台、出版社、影视等媒体合作,筹办网络文学大奖赛,扩大网站的声誉,提升网站的影响力,积累网络文学资源。“文学网站是与文化产业紧密相连的,譬如将网络上优秀的作者加以包装后推出,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印刷成书籍发行,与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电影制片厂等传统媒体形成紧密联系以及互动,网站在创造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作者带来了利益,因为有着丰富的资源并且利益共享,其商业价值是无法估量的。”[12]朱威廉这番话讲得最清楚不过了,但榕树下最终还是因为资金问题先是与世界第三大出版商贝塔斯曼联手,后来“卖身”欢乐传媒,最终失去了国内文学网站龙头老大的位置。文学网站的赢利模式也给网络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文学创作紧盯商业出版,网络文学远离非功利的写作,成为商家开发的“金矿”,网络文学失去了自由畅行、天马行空的活力,有人为此提出警醒:“网络文学不是‘提款机’”。[13]对此问题,也应该有一分为二的态度,文学网站开始赢利,这对其生存是必要的,VIP制度的完善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出炉,网络上出现了职业的写手,网络作者可以获得较高的稿酬,这对于稳定网络作者队伍也是必要的,但凡事皆有度,对于那些按字数数钱一日创作上万字的写手来说,网络文学的质量自然就难以有保障了。
网络文学经常受到的批评是其作品的文学内涵不够,作品过于粗糙。吴过说:“网络对于文学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给文学带来了自由、宽容,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懒于思考、一挞而蹴、鱼龙混杂、文字垃圾。正是由于网络方便、快捷、宽容等诸多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文化变成了速食文化、快餐文化,网人们随取随用,就像对待一块餐巾纸那样,用过了轻轻扔掉便是。”[14]青年评论家谢有顺说:“网络文学在艺术上还显得粗糙、随意,模式也还显得单一,它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更高要求,也就是说,在轻松之外,有时也需要沉重,也需要尖锐的心灵撞击,需要深度和精美。”[15]一位读者批评安妮宝贝说:“上海作者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里的人物一个个像不吃了半个世纪饭的仙子,一个个活得真的不耐烦了,带着十多岁的年纪就去恋爱就去过性生活就去流眼泪划血管去怀孕坠胎。到底要让读者读到什么?”[16]校园网络小说被人批评为:“专写恋爱,内容肤浅,写作程式化,跟风模仿,乃至滥竽充数。”[17]《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被人批评为:连篇累牍的废话、语句不通顺、主题不健康。应该说,这些批评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网络文学缺乏精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作者大多是业余作者,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其文学素养参差不齐,投入写作的精力也比较有限;其次是网络文学缺乏专业编辑的把关,作品发表的门槛比较低,语言上也会比较粗糙;其三是很多写作者是为自己的心情而写,带有一定的倾泻性和情绪性,缺乏对作品的反复修改、打磨;其四是受商业化影响,片面追求点击率和文字量,以致跟风模仿、粗制滥造;其五是网络上人人可以当作家,文学创作的队伍巨大,一些好的作品淹没在海量的垃圾泡沫之中,整体上给人以不良的印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网络文学作品中的好作品越来越多,对比蔡智恒的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有人认为《悟空传》无论在思想的深度、广度还是艺术的试验探索上都呈现出更高的追求,即使拿它与“正规”文学圈子里许多所谓的“纯文学”比较,《悟空传》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18](p105)近年来,诸多文学名家参与各种网络文学大赛,对其获奖作品和整体水平都做出了很高的评价,这也表明网络文学的整体水平正在日益提高。
三、网络文学的研究现状
自网络文学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之时,网络文学研究的文章、著作也越来越多。有关网络文学的研究已有多人多次获得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省地社科基金项目的经费资助。厦门大学的黄鸣奋教授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对网络文学的研究,相继出版了《电脑艺术学》、《电子艺术学》、《比特挑战缪斯:网络与艺术》、《超文本诗学》、《网络媒体与艺术发展》、《互联网艺术》、《互联网艺术产业》等著作。近年来,在网络文学方面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的学者欧阳友权,先后出版《网络文学论纲》、《网络文学本体论》、《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网络文学的学理形态》等专著,主编“网络文学教授论丛”、“网络文学新视野丛书”。他还带领一批青年学者组建了网络文学的研究团队,2005年成立了“湖南省网络文学研究基地”。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搜索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以“网络文学”为题的研究论文,1999年为2篇,2000年为18篇,2001年为34篇,到2008年1月,总数已达700余篇。到2008年为止,以网络文学作为选题的已完成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已达50多篇。网络文学作为一个专门的章节内容开始进入各种版本的当代文学史,各大高校相继开设“网络文学”课程。一批批网络作品专集、选集、丛书、“年度最佳网络文学”等不断涌现并火爆图书市场。2007年12月2日,陕西省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网络文学也受到了众多作家和批评家的关注,贾平凹、王安忆、王朔、阿城、余华、陈村、马原等众多知名作家,以及雷达、白烨、贺绍俊、李敬泽、孟繁华、陈晓明等批评家都相继参与各种网络文学大赛的评奖。
近年来,网络人气作品出版后的销量一再创新高,网络作家萧鼎的《诛仙》销售近200万册,新浪网第四届原创文学大赛都市言情类金奖作品《夏玄雪》首印数即达50万册[19],网络原创文学成为出版社新的竞争资源。面对网络文学日益强劲的发展势头,网络文学的研究有很多的不足。
首先是网络文学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而不是作为文学个案来研究。早在2001年前后,《山花》杂志开办“联网四重奏”,刊登一些网络作者的文章,如张虎生、邢育森、心有些乱、朱珐、早早,请来张柠、徐坤、潘军、刘恪、余未人等青年作家对他们的文章进行评论,从已发表的作品评论来看,大多数是浮光掠影的印象式评点,且大多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批评意味,缺乏深入的学理性的分析。蔡骏、慕容雪村、安妮宝贝、宁财神、李寻欢、今何在、明晓溪、萧鼎、当年明月等作家已经在读者群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基本上没有进入批评家的视野,相关的作家专论、作品专论只能见到有限的几篇,这与他们的创作成就是不相称的。
其次是网络文学的研究队伍主要来自文艺学专业出身,在有关网络文学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只有有限的几篇的作者是来自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这导致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偏重理论,而对网络作家、作品作出深入分析的研究文章很少。很多研究者对网络文学作品是持批评态度的,所持的建设性态度也大多是从学理出发的,欧阳友权、南帆、黄鸣奋等人的网络文学研究偏重网络文学的理论建构,相关的作家、作品只是少量的充当其理论框架的例子,一些重要的网络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没有进入其研究的视野。《长篇小说选刊》编辑部的马季对网络文学追踪多年,2008年1月,马季出版了他的研究专著《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马季的研究介于学术评论与新闻追踪报道之间,其视野开阔、资料性强,而其思想性相对较弱。
其三、网络文学研究落后于网络文学的发展也在于其研究的难度大。中国目前有数千家文学网站,这些网站到底刊发了多少文学作品,目前无从得知,初步估计,国内文学网站每月推出的新作就达上万部,仅以2008年8月12日晋江原创文学网公布的网络作品出版的情况来看,2004年到2008年,晋江原创文学网刊发的原创作品已出版图书197部。这么庞大的数量堆积,对于研究者的阅读精力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就一些走红的网络作家来说,也大多是多产作家,蔡骏出版了小说15部,蔡智恒出版了小说8部,安妮宝贝出版了小说10部,研究几个作家相关的作品就是几十部。
其四、网络文学研究的另一难度来自于网络文学本身。由于网络文学是粗放经营,很多人都认识到网络作品文学性含量不高,这带来很多批评家不屑于涉足网络文学研究。当年严家炎在北京大学开设金庸的研究课程,曾遭人取笑。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通俗文学作家只有张恨水、金庸等人得到了研究界的重视,多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通俗文学作家基本是一片空白。根据媒介对文学特质的影响,网络文学呈现出明显的通俗文学特征,如在作品的主题上,包含了言情、玄幻、悬疑、历史、军事、都市等题材,在写法上,更是通俗文学的大发展。青年批评家吴俊认为网络媒介充当并胜任了新的文学资源和新的文学经验平台,并由此产生出了新的文学,当代文学史因网络媒介的诞生进入了另一种系谱。“媒介形式(也即写作形式)改变了,(导致了)精神的资源和价值系统也改变了。这是一代自发地告别了经典文学传统、出身另类旁门而有着新的文学渊源的作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媒介(电子网络媒介)文学所体现、标志的作家代际区分和更替意义,远要比以往的作家或文学的代际区分和更替意义深刻,甚至,极端地比较起来,以往的作家或文学的代际区分和更替,几乎毫无意义。——或许是夸张,新媒介文学更有开创自己的文学史的‘理论’可能。”[20](p184)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对网络文学的研究需要以包容的心态和新的眼光,简单的指责和印象式的批评是研究者所要警惕的。
[1] [12] 朱威廉.文学发展的肥沃土壤[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10-21(8).
[2]李寻欢.我的网络文学观[N] .文学报,2000-2-17(3)
[3] [4] [9] 雷抒雁等.网络文学像卡拉OK? [N] .网络报,2000-7-24(23).
[5] 赵毅衡.带给主流文学的危机[J],文学自由谈,2000,(1).
[6] 慕容雪村.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7] 吴过.青春的欲望和苦闷——网路访邢育森[J],互联网周刊,1999,(43).
[8] 江湖.网络写手VS传统作家一次“亲密接触” [N] .文艺报,2000-7-25(1).
[10] 邢育森.网络原创文学的宗旨是什么,
[11] 邱华栋.我看网络文学[J],课外语文,2006,5.
[13] 张贺.网络文学不是“提款机”[N] .人民日报,2007-6-19(11).
[14] 吴过.网络:文学的双刃剑,
[15] 谢有顺.通向网络文学的途中[N] .文艺报,2001-7-24( 3).
[16] 许文舟.网络文学别掺水太多[N] .云南邮电报,2000-7-27(4).
[17] 舒晋瑜.敲响网络校园小说的警钟[N] .中华读书报,2004-1-21(21).
[18] 林华瑜.英雄的悲剧戏仿的经典——网络小说〈悟空传〉的深度解读[J],名作欣赏,2002,4.
[19] 和颖.网络文学渐成出版主流?[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7-10(B01).
[20] 吴俊.新媒介文学“革命”刍议[J].钟山,2006,3.
上一篇:中国医学杂志投稿要求
下一篇:物理学报括哪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