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印刷是什么
期刊杂志印刷是什么
要印出时尚美观的杂志,万福国科技提醒你印前需对杂志封面进行设计;
一、突出标识、刊名,便于读者识别,强化读者对本刊特有艺术符号的记忆,为品牌建设打好基础。
二、必须切合本期内容,有导读作用。图片、字体的选择,字号的大小,色彩的运用,都要和本期内容相协调。
三、体现自身风格,在连续性、变化中体现整体统一。在没有考虑成熟,缺乏充分的市场调查或刊物定位没有重大改变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较大改变封面设计风格,让刊物以完全陌生化的面孔出现在读者面前,这会很大程度影响刊物的发行。
四、整体协调,统一,醒目,大气。标识、刊名、期号、条形码等元素与主图片构成完美的画面,有明晰的视觉重点,层次感强。不宜太繁杂、花哨。
随着杂志业的繁荣,现阶段我国杂志的封面设计总体面貌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水平有了鞍大提高,特别是一些新闻、企业、时尚、动漫类杂志的封面已完全走出了传统杂志封面的格局,设计新颖,富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期刊是什么
期刊是定期出版的刊物,期刊也称杂志,辞海中期刊的定义是由多位作者撰写的不同题材的作品构成的定期出版物。广义上的期刊就算是一种定期发表或出版的读物,期就是日期,刊就是刊物,总结来说期刊就是按照一定日期定期发表的固定内容。
期刊的特点
CN期刊是指尽在我国国家境内进行发表和出版的期刊文章,此类期刊文章标号中常常带有CN,因此人们常以CN期刊代称,以区分与其他期刊文章,ISSN期刊与CN期刊类似,代表刊物发表和注册的地区,相反的是ISSN期刊属于境外注册和发表的刊物。
同时也可以在境内发表,由于此类文章会标有ISSN字幕由此得名,CSCD期刊是指由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发表或出版的刊物,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最权威的期刊论文数据库。
“出版”、“发行”、“印刷”分别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出版?这是出版学研究中首先要接触的问题。对出版活动内涵的理解不同,对出版学知识体系构架的认识也就不同。因此,中外出版界都很重视对出版内涵的研究,并形成了不同的认识。
日本学者认为:“采用印刷术及其他机械的或化学的方法,对文稿、图画、照片等著作品进行复制,将其整理成各种出版物的形态,向大众颁布的一系列行为,统称为出版。”(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英国学者认为,出版是指“向公众提供用抄写、印刷或其他任何方法复制的书籍、地图、版画、照片、歌篇或其他作品”(注:林穗芳.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学研究.出版发行研究,1990(6):14;23;15;20)。美国学者认为:“出版——公众可获的,以印刷物或电子媒介为形式的出版物的准备和印刷、制作的过程。”(注:彭建炎.出版学概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8)1971年出版的《世界版权公约》等6条给出版所下的定义是:“可供阅读或者通过视觉可以感知的作品,以有形的形式加以复制,并把复制品向公众传播的行为。”(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韩国学者认为:出版是“以散布或发售为目的把文稿、文书或图画、乐谱之类印刷出来,使问世、刊行”(注:林穗芳.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学研究.出版发行研究,1990(6):14;23;15;20)。
各国学者给出版所下的定义尽管在文字上稍有差别,但对出版活动本质特征的描述却十分接近。各国学者都认为出版活动的内涵由以下内容构成:①出版是将已有的作品形成为出版物的过程;②原始作品必须经过一个大量复制的过程,使其形成一定的载体形式,成为出版物;③通过一定方式使公众获得这些出版物,也是出版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国外学者对出版活动内涵认识较为一致的情况相比,国内出版界对出版活动内涵的认识则有着较明显的差异。现将国内学者对出版内涵的几种代表性观点陈述如下:①“凡将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印刷到纸上,或把它们印成为图书报刊的工作,都称为出版。”(注:赵晓恩.出版词典.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3;104~105)②“把著作物编印成为图书报刊的工作。”(注:辞海编委会.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094)③“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注:汉语大字典编委会.汉语大字典.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5)④“出版是指出版机构根据一定的方针和计划,选择、整理人类的思维成果和资料,通过出版生产赋予它们一定的物质形态,然后向社会传播。”(注:阙道隆、实用编辑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5)⑤出版是“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注: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1991.6)。⑥“所谓出版,就是选择、整理著作物,通过一定生产方式将其复制在特定载体上,并以出版物的形态向社会传播的一系列行为。”(注:彭建炎.出版学概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9)⑦“通过出版生产的手段,把著作物编印成图书、期刊、杂志等印刷品,经过发行渠道,把这些精神产品推向社会,供应读者,即为出版。”(注:严成荣,桑百安.图书发行词典.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2.12)⑧出版即“社会上各种作品,包括文稿、图片、信息、音响、录像制品等等原件,汇集到出版机构以后,经过审定、选择、编辑和加工,使用一定的物质载体,复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通过流通渠道传播到全社会”(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
国内对出版活动内涵认识的诸种观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观点认为出版活动主要是出版物的印刷工作,上述①②③种意见都属于此种类型。这类在我国出版界长期占主流地位的传统观点,是在我国出版发行实践活动长期按计划分工模式运作的条件下形成的,它将发行活动排斥于出版之外,缺乏出版内涵中最关键部分——出版目的的描述。很显然,这类观点对出版内涵的表述是不完整的。另一类观点吸纳了国外出版界对出版内涵认识中的合理部分,并结合我国出版业非常重视编辑工作的特点,对出版活动内涵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这些表述已与国际出版界对出版活动内涵的认识逐步接近。林穗芳在为《编辑实用百科全书》所撰写的有关词条中,提出了将作品转化为出版物要具备的四个条件:①经过编辑,具有适于阅读或吸取的内容;②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③经过复制;④向公众发行,如出售、出租等(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这可以看成是第二类观点对出版活动内涵理解的代表性描述。
综合国内外专家对出版活动内涵认识的各种趋同化意见,我们认为出版活动的内涵,应由以下基本特征构成。
(1)出版是对已有的作品进行深层次开发的社会活动。出版不是对原始信息进行开发,而是对现成的作品进行开发。接受原始信息,将其归纳成知识,形成知识产品的任务,已由作者完成,或者说已主要由作者完成,已有作品的形成过程属于作者劳动过程,不归属于出版活动。作家创作、画家写生、音乐家谱曲等,都不能算出版,就是这个道理。
(2)出版是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使其具有适合读者消费的出版物内容的过程。出版过程虽不是知识信息的主要形成过程,却是一个对知识信息体系进行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是按照适合读者消费的要求进行的,并且,还要按照同样的要求对所选定的作品里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补充、完善,也就是通过编辑工作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纸质货币不是出版物,纸币的印制不是出版活动,就是因为没有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从而缺少供读者消费的知识信息内容的缘故。
(3)出版是对加工好的已有作品进行大量复制,使其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一定载体形式的过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作品进行复制,都是使加工好的知识信息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载体形式的过程。只有经过大量复制,作品中所含的知识信息才能被众多的读者接受。档案工作也需要对原作品(文件)进行编纂、整理,使分散的材料能编辑成一卷一卷的案卷,但档案工作不是出版,因为没有大量复制的过程。在商品社会,作品大量复制过程也是出版物的商品生产过程。
(4)出版包括将出版物公之于众的过程。通过各种方式将大量复制的原作品广泛向读者传播,也是出版活动的重要内涵。从西方对“出版”这一词汇的演变来看,法语Publier和英语Publish均源自拉丁语Publiare,而拉丁语Publicare的本义却是“公之于众”。可见,在赋予“出版”的众多涵义中,“公之于众”的涵义更有着特殊的地位。
综合上述四个特征,笔者用如下定义对出版活动的内涵试加描述:所谓出版,就是将知识信息产品经过加工后,以商品生产的形式大量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并使其广泛传播的过程。
发,即分发;行,即销售
什么是印刷呢?
就字面意义而言,着有痕迹谓之印,涂擦谓之刷。用刷涂擦而使有痕迹着於其他物体,谓之印刷。 简而言之,印刷就是生产印刷物的工业。印刷物的生产,与印章类似。先刻印章(版),后使印章(版)沾着上印油,再将印章(版)上的印油转移于纸、帛、皮等承印物上,即成印刷品。
就科学观点而言,凡在物体上(狭义的仅就纸张而言)着有痕迹,而该痕迹(经多量复制)能对光的照射发生反射或吸收作用,透过人眼,使人的视觉神经辨识出该痕迹的形状与色调,谓之印刷。
就文化观点而言,印刷是表达及流传人类思想的一种方法。 中国古代印刷,系以毛刷醮墨涂布于印版之上,覆纸于版面,再用另一干毛刷在纸背轻刷之,则版上凸起的反向文字印墨,即在纸上印为正向文字墨印,因一刷即得一印,故称印刷。
就一般而言,印刷乃是以直接或间接方法,将图像或文字原稿制为印版,在版上涂以色料印墨,经加压将色料印墨转移于纸张或其他承印物上,而迅速大量复制的一种工业工程。
有哪些印刷术
印刷术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可根据印刷品色彩和承印物进行分类;也可根据版
材及印刷机进行分类;最常见的是以印刷的版面结构划分印刷方式的分类,即分为
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平版印刷和孔版印刷。
一按照印版的形式分类
凸版印刷
凸版印刷是用凸版施印的一种印刷方式。凸版印刷由于图文凸起,可以附着较厚的油墨,在印刷时通过较大的压力,将油墨压入纸面的微孔中,所
以凸印产品具有轮廓清晰,笔触有力墨色鲜艳的特点,适于印制以文字为主体的
印刷品,如杂志书刊正文封面商标等。
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是用凹版施印的一种印刷方式。雕刻凹版印出的产品,粗线条墨层厚
实凸出有光泽;细线条虽细如毫发,仍清晰可辨。其特点为线条分明,精细美
观,色泽经久不变,不易仿造,多用于印制有价证券。照相凹版对于暗调层次表现
力极强,适于印制高质量彩色画刊。因使用稀薄易干燥的有机溶剂油墨,适于印刷
包装塑料薄膜等。一般凹印版可印万印,如在铜凹版上镀铬,耐印率可达
万印以上。
平版印刷
平版印刷是用平版施印的一种印刷方式。传统平版印刷是采用了油水不相溶原
理,经过制版处理,使图文部分亲油,空白部分亲水。印刷时先在版面施水,使空
白部分吸附水分,形成抗拒油墨浸润的水膜,再施墨,使图文部分着墨并施压将图
像油墨传递到纸张上。
平版印刷制版简便,版材轻便,上版迅速。能生产质量好套印准确的大幅彩
色品,特别适于印刷图文并茂的产品。
孔版印刷
孔版印刷是用孔版施印的一种印刷方式。在孔版印刷中,由于油墨是漏过图文
18 凹版印刷技术分册图四大印刷方式示意图
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平版印刷;孔版印刷
孔洞部位到达承印物的,故最大特点为墨层厚,图文隆起,有浮凸的立体感。
丝网印刷占到孔版印刷的以上,成为孔版印刷的代表。丝网印刷适合于
印制商标广告书籍外封面及在玻璃陶瓷等曲面易碎品上印制东西。
19
最新印刷技术实用手册
二按照印刷品的色彩分类
单色印刷
一个印刷过程中,在承印物上只印刷一种墨色,叫做单色印刷。一个印刷过程
是指在印刷机上一次输纸和收纸。
多色印刷
一个印刷过程中,在承印物上印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墨色,叫做多色印刷。一般
指利用黄品红青三原色和黑油墨叠印再现原稿颜色的印刷。对
于一些专色的印刷品,例如,线条图表票据地图等,则需要使用黄品红青三原色
油墨调配出特定的颜色或由油墨制造厂供给专色油墨进行印刷。
三按照印刷品的用途分类
按照印刷品的应用范围,大致可以分为:
出版印刷主要包括书籍报纸期刊杂志等的印刷。
装潢印刷主要包括各类包装标签海报(广告招贴)月历传单
说明书购买指示牌等的印刷。
表格印刷主要包括发票等商业表格计算机表格等的印刷。
功能性图案印刷主要指电路板印刷,导电膜抗蚀膜印刷,磁性印刷,
防伪印刷等。
证券印刷主要指印刷钞票邮票股票债券以及其他的有价证券等。
地图印刷地图印刷的成品有地形图地矿图航测图交通图以及军用
图等。
此外,按照不同的承印物印刷又可分为纸类印刷塑料印刷金属印刷玻璃
印刷织物印刷。
第三节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历来与凸版印刷胶印齐名,是印刷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印刷
技术的发展及工艺的变革,凹版印刷始终在主要印刷工艺中占据一席之地。从最新
20 凹版印刷技术分册
印刷工艺分类来看,胶印凹版印刷柔版印刷和丝网印刷仍然是当今的种主要
印刷工艺。
一凹版印刷的定义及其优势
凹版印刷因其版面特征而得名。在凹印印版上,图文部分低于空白部分,而且
空白部分处于同一半径面。在印刷时,先在版面的所有部分着墨,然后利用刮刀沿
空白部分表面将油墨刮掉,再通过压力的作用,将下凹的网穴内的油墨直接转移到
承印物的表面。由于其独特的印刷方式,使得凹版印刷具有以下个优势。
墨层厚色彩鲜艳凹印版的承墨部分是下凹的,因而可以承接较大量的
油墨,如与凹印机上的静电吸墨装置配合使用,则更可获得殷实的墨层鲜艳的色
彩及丰富的层次。
耐印力高,相对成本低由于凹印版的整个版面由一层坚硬的金属铬层保
护,所以即使在印刷时有刮刀与版面不停的接触,仍然保持了较高的耐印力,一般
可达几百万印,所以对大印量的活件来讲,无疑是最合算的。
适合连续绵延的图案的印刷胶印是将制好的印版包在印版滚筒上的,因
此,在版辊表面始终存在一条区域用于固定印版。凹印版则不同,由于凹印版的制
版操作是直接在滚筒筒体上进行的,所以只要滚筒上的图像做到无缝拼接,就能在
承印物上得到连续绵延的图案。
适用范围广凹版印刷既可在传统的纸张上进行印刷,又可在薄膜铝
箔转印纸等其他材料上印刷。
适合较长期投资由于凹版印刷的工艺技术比较复杂工序相对较多整
条生产线的投资也比较大,因此,它适合作为较长期的投资;另一方面,由于技术
含量较高投资较大,不易引起盲目的发展而引发恶性竞争。
上一篇:国内顶级期刊科学通报
下一篇:检验医学杂志电子版